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中音樂教學説課稿【多篇】

國中音樂教學説課稿【多篇】

國中音樂教學説課稿【多篇】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茉莉花》,這是選自人音版八年級第一單元《百卉含英》的知識內容,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 説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來,花卉一直是人們進行創作的主題,它是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本單元以“百卉含英”為主題,通過讓學生聆聽、演唱描繪花卉的藝術作品,感受音樂作品與相關文化結合產生的藝術魅力和審美體驗。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鮮花調”。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礎上,改編後進行了聲部處理,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節拍為四四拍,表現了賞花人對純潔美麗的茉莉花的讚美之情和渴望採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學目標

根據音樂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⑴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唱歌曲《茉莉花》,讓學生掌握二聲部合唱知識及電子琴演奏技巧。

⑵過程與方法目標:能用柔美的聲音,細膩的感情來演唱歌曲《茉莉花》,並嘗試用自己喜愛的形式表現創造《茉莉花》,充分發揮其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

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學生熱愛祖國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3.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電子琴演奏形式表現茉莉花,因為器樂演奏是學生很重要的藝術實踐。

教學難點之一是學習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體驗不僅有利於引導歌唱時的發聲,而且讓人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難點之二是讓學生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感受二聲部的和諧,充分體會歌曲的旋律美。

(二)説教學策略

八年級的學生參與意識和交往願望增強,我將採用聽唱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創造為目的”的原則, 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作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願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課的教學,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

首先我會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關的圖片,從視覺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麗的茉莉花圖片,伴隨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歌曲茉莉花旋律,讓學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發學生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這時,學生對茉莉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不自禁地想要來説説,於是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談談對它的感受。這一導入設計,營造了氛圍,讓學生在情感上,對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視聽結合 學唱新歌

“ 同學們,茉莉花這樣美,那描寫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樣的呢?”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談話引入第二部分內容。

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會採用聽唱法學習歌曲。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讓學生通過聆聽歌曲,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我創設美境,讓學生閉上眼,在空氣中噴灑茉莉花香水,感覺自己彷彿置身在茉莉花叢中,滿園芬芳,啟發他們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導氣沉丹田,保持感覺,再緩緩地呼氣,隨着呼氣時的感覺模唱旋律(教師示範),學生在嘗試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領會,這樣,呼吸順了,聲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覺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電子琴範唱歌曲,請大家在聽的同時,思考以下問題:歌曲的節拍、情緒是怎樣的?(教師範唱)聽完這首歌曲,請大家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隨琴輕聲哼唱旋律。這時,我再讓他們分小組自學,之後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歌曲唱的是茉莉花,於是我引導學生每一樂句用不同的手的動作來模仿花瓣, 並且加上呼吸,讓我們的身邊也開滿茉莉花(教師示範)。這樣既能營造一個茉莉競放的場景,又能讓學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個樂句的方法。

通過以上環節,學生對歌曲旋律已經熟練,再把歌詞加入進來就很容易了。這時,再進行兩個聲部的合唱,合唱前我會先向學生講解二聲部合唱的基礎知識,如:聲部之間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間壓制對方的聲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聲音等。這首歌曲的旋律時而相同,時而不同,是典型的多聲部民歌,容易唱錯的是這兩個地方(教師示範)。在聲部合唱成功後,可讓學生互換聲部,再進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創新 參與表現

這一環節我將全班分成兩個聲部,我先用電子琴彈奏歌曲的第一第二聲部旋律,接着再讓學生用電子琴彈奏各自的聲部,讓他們自主的練習。在練習之前我會先講解彈奏這首歌曲時用到的指法(教師示範)。電子琴的難點在於節奏和音色的選配,我會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節奏、節拍、情緒等方面為歌曲選配合適的節奏和音色,把節奏和音色都選好後進行合奏。 音樂新課標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會提問:歌曲為我們展現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當你面對這樣美的花朵時,你還會用什麼方式來表現歌曲?學生分組討論,誘發學生展現自我,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這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的用邊畫邊唱的形式,有的用優美的舞蹈表現歌曲,最後全班同學用電子琴邊彈邊唱《茉莉花》,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音樂聲中,我的本堂音樂課也就輕鬆的完成了。

(四)説教學評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始終圍繞歌曲《茉莉花》為主線,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準上,通過聽、説、唱、奏、演等藝術表現手法讓學生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學生在活動中積極主動。以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手段,讓學生在視覺與共同感觀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理解。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陽光路上》是花城出版社義務教育國中音樂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六課的一節唱歌課。歌曲為四三拍子,速度為小快板,通過聆聽音樂作品,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方式與和諧統一,並能夠感受歌曲中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提高了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瞭解與探究音樂。

二、説學情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國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於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瞭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反覆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着重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並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這時期的學生正值變聲期,教師要講通過授歌唱知識,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陽光路上》,感受歌曲中表達出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運用模仿、合作的方式,提升音樂的表現力。

知識與技能: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技巧,並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難點是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技巧。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新課教授——拓展延伸——教師小結,點題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會用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祖國媽媽即將迎來她的生日,大家想送什麼樣的禮物給我們的祖國媽媽呢?學生自由發言後,我會給予鼓勵性評價並總結後順勢導入新課。

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陽光路上》,並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分析出歌曲/樂曲的情緒是抒情且激昂的,速度為小快板的。隨後我會向同學們介紹歌曲創作背景的相關知識,輔助學生從宏觀角度來整體的瞭解歌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教師彈唱歌曲、學生跟琴哼唱等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按照學習“旋律-歌詞-加歌詞完整演唱”的步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反覆記號以及二聲部。其中,反覆記號對於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説已經有所涉獵了,因此只需要帶領同學們進行簡單的回顧即可,但二聲部演唱的和諧統一對於他們來説把握還不夠準確,在這裏我會選擇講授法等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並解決問題。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完成基本的授課內容以後,適當地拓展課程之外的內容,有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在拓展提升環節,我會請學生們自由分享關於祖國相關的歌曲,請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為今天所學習的這首歌曲編創打擊樂器伴奏,隨後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這樣設計,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三

一、説理念

器樂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在當今普及音樂教育過程中,器樂教學已成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沒有器樂教學的音樂教育絕對是不完整的教育。器樂教學對於學生來説,既是很好的音樂實踐,又能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而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本課旨在通過薩克斯管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教學實際,學生能力,我自選教材《薩克斯管演奏教程》,並精選入門小曲《搖籃曲》,作為學生演奏學習的曲目。這是一首具有搖籃曲風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體結構,旋律優美簡單,全曲只有G、A、B三個音符,學生容易掌握。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薩克斯管及歷史

(2)、能力目標: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驗演奏的樂趣,樹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並演奏樂曲《搖籃曲》。

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對樂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輕鬆而美的聲音。

三、説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是學習管樂較佳時期,身體發育等已經具備學習條件,只是薩克斯管看似複雜,一般學生望而興歎,認為挺難學,其實越複雜的樂器,越易上手。我根據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及學生實際設計如下教學方法:

1、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創造最佳心理狀態,樹立信心,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現音樂,多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具體運用以下教學方法:(1)探究發現法,(2)器樂講解示範法,(3)實踐練習法,(4)模仿、接龍,(5)欣賞體驗等。

2、學法

(1)、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究,大膽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競爭,充分表現展示自我。

(2)、注意與他人和教師溝通合作。

(3)、注意養成良好的器樂學習習慣,慢練是學習最好的方法。慢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正確的演奏。

四、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3分鐘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薩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發學生對薩克斯管的興趣及求知慾。

二)新課教學

1。 `認識瞭解薩克斯管(5分鐘左右)

1)、薩克斯管的簡介(阿道夫—薩克斯的頭像掛圖)

2)、薩克斯管的種類及音域(五種薩克斯管的掛圖)

3)、薩克斯管的構造(bE薩克斯管示範)

(薩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體、下段管體、喇叭口、連動杆、彎勃、笛頭、掛帶。笛頭又分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鐘左右)(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吐奏與連奏等)這個環節中,主要通過教師本人規範而科學的示範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師生交流、互動,引導解決本堂課的重點,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既要講清演奏要領,又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3。 學習吹奏《搖籃曲》(15分鐘左右)這是一個實踐練習的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可以採取模仿接龍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很快的掌握樂曲的演奏。注意樂曲三拍子的律動,及連奏,儘量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儘可能的用美的聲音去表現音樂。練習時可以分組合作探究與他人和教師溝通。

4。 展示自我表現自我,並進行創造性的表演。這是本節課的高潮部分,課程進行到這裏,學生都躍躍欲試,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將得到更好的體現。這時可以進行生生評價、自我評價、教師將給與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勵,表現特突出的,教師將贈與爵士名盤給與獎勵。

(三)拓展延伸

欣賞爵士薩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雞公雞》,介紹薩克斯管演奏風格(古典與爵士),並介紹我國薩克斯管演奏現狀及國際水平,激起學生努力學習併為我國管樂事業做出貢獻。

(四)結課

同學們在《回家》的樂曲中走出教室。

五、設計自我評價

本節課是一堂實實在在的器樂教學課,就從薩克斯管那金燦燦的外型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他們滿懷探究之情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另外,在我校,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一件初學樂器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説不存在困難,並且在我校管樂學習氛圍很好,學校有一百多人的管樂團,因此完成此節課的教學是可能的。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四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走進京劇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國中音樂教材第十五冊的內容,適用於八年級的學生。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談談這堂課中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的設計思路和教學意圖。

一:説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唱(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京劇藝術是我國的國粹藝術,它是一種綜合性舞台表演藝術,僅靠老師的語言介紹,或聽唱段欣賞,對學生認識其綜合性表演藝術特徵有很大的侷限性,因此,採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能拓展學生的認識視野。

2、學生分析:八年級學生對京劇瞭解不多,他們對拖着長腔的京劇不是很喜歡,但他們具有求知慾望強、表現慾望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的特點。能熟練使用Internet,有較高的信息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且具備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3、教學環境分析: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授課,便於使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手段,這是滿足學生情感與認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實用的途徑。

二、説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以典型範例欣賞激發學生興趣,喜歡聆聽和觀看京劇。

2、認知目標:

藉助信息技術手段,瞭解京劇的行當、臉譜、表演特點及京劇的伴奏樂器。

3、能力目標:

啟發學生積極體驗與感受京劇音樂,從而提高學生鑑賞京劇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京劇藝術的四大行當、四大功夫等相關知識,初步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

難點:調動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積極參與欣賞、模仿和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活動。

四、説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課的重點、難點,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法、談話法、體驗教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營造濃郁的京劇氣氛

為了營造濃郁的京劇氣氛,激發學生對京劇的興趣,課前,多媒體播放京劇《蘇三起解》視頻片斷,學生隨京劇音樂進教室,營造課堂濃郁的京劇氛圍。

(二)、課中——創設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環、談話法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課開始,我問學生“你知道剛才播放的是我國戲曲中的哪個劇種嗎?”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課題“走進京劇大世界”。

第二環、自主合作,瞭解京劇常識。

課前我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並給他們提供了三個主題學習網站:“中國臉譜網”、“ 走進京劇 ”網 、“ 時代國粹”網,讓學生課外在網絡上搜尋相關京劇常識,然後整理所查到的資料,分別做成圖文並茂的演示文稿發到我的郵箱,我挑選其中幾個較好的,由學生在課上給大家展示、分享,這時的學生儼然成了老師,教與學角色的變換,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熱烈、高漲的課堂氣氛中,通過自主合作,大家瞭解了京劇的四大行當,四大功夫,臉譜特點,伴奏樂器等京劇基本常識。學生對京劇藝術的熱愛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達成了課的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信息技術網絡象本大百科全書,大大拓展了教學內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積極。

第三環、創設情景,加深感性體驗。

老師使用多媒體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視頻片斷,為學生創設看得見、摸得着,京劇就在自己身邊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跟着媒體示範念一念有音調的京劇韻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動作、做一做京劇的表演程式,這是學生感受和體驗京劇的良好途徑與方法,使他們在輕鬆愉快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多媒體視頻的演示解決了一般音樂老師無法達到的京劇表演專業水準的難點,體驗教學法能便於調動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積極參與模仿和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更好地感受體驗京劇的表演特點。

第四環、綜合欣賞,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環節的基礎上通過視頻欣賞京劇《鍘美案》選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試圖利用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在直觀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過觀其形,辯其色、聽其聲、會其意來學習欣賞。信息技術多媒體的使用給學生展現了京劇表演的舞台,讓課堂充滿戲台的味道,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視聽結合,聲像一體,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樣化,能使學生獲取更為清晰的音樂形象,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大大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課後延伸

為了拓展京劇文化視野,提議學生在班裏辦個京劇藝術牆報。可提示學生在網絡上搜尋有關京劇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劇故事,藝術家的軼聞,可用文字、圖片、唱譜等各種形式。

六、説教學反饋

1、教學氛圍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上有師生熱烈的討論聲,也有學生激情昂揚的發言聲和學生髮自內心的由衷感歎“京劇,你真ok!”。這一切説明,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在這節課上起了橋樑的作用。

2、活動形式豐富,學生實踐成效顯著。聽一聽、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學生的實踐活動串連了本堂課。

3、交流方式多樣化,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師機交流,生機交流,使課堂生機勃勃,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必將帶領學生成為網絡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中,信息技術運用的創新點是:憑藉信息技術手段,營造京劇氣氛,優化音樂教學過程。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您的指導。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五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八年級教材中第三單元《瑰麗的電聲》,這單元從教材內容上講對學生了解和認識電聲音樂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領作用,因為它讓老師和同學們在音樂世界這個浩如煙海的藝術天地裏,通過欣賞音樂家雅尼和他的電聲樂隊演奏的《夜鶯》,感受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的魅力。

《夜鶯》是他音樂創作中的經典作品,他在電聲樂隊中加入了中國的笛子,使整個音樂作品充滿中國古典音樂風格,充滿着清新、浪漫、積極向上的精神,充滿了對世界,對生命的那種磅礴、激昂,積極進取的力量。今天的這堂課是欣賞課,圍繞欣賞《夜鶯》展開初步認識瞭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的學習。

教學目標定位:

一知識技能目標:初步認識和了解相關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方面的知識。

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從遊戲猜樂器—聽辯樂器演奏—對比欣賞音樂作品有步驟的來學習。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能夠用積極的態度和開闊開放的視野去感受電聲音樂的魅力,來發展學生的審美趣味和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

本課的重點是圍繞着欣賞《夜鶯》來初步認識瞭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而難點是在45分鐘的時間內組織和把握好比較新的音樂欣賞材料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的設計理念是:讓教師儘量少的説教,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音樂氛圍,讓他們用心聆聽和感受音樂,讓音樂在這節課引領和感動我們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和對音樂的感受再獲得新的知識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課內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興趣更是想讓學生開闊視野,喚起每個人封閉的內心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電聲音樂瑰麗的殿堂裏。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師範法、聆聽法、討論法等等。以上是對教材教法的一些説明。

整堂課的上課程序是:

首先是導入—猜樂器:

(1)在設計這個環節中,我先模仿演奏打擊樂器架子鼓的動作,讓學生看然後模仿它的聲音説出樂器名稱,引導學生嘗試創作模仿一段節奏;XXXX|。

(2)學生自願組合兩人一組,一人比劃樂器一人猜出樂器名稱。要求比劃的學生可以用肢體語言和模仿樂器聲音及描述這件樂器的特徵,在描述過程中不能説出帶有這件樂器的字詞,對猜不出來的樂器可以有三次放棄機會。每組時間為一分鐘,進行三組。我在教學開始的活動是想先起個引的作用,用猜樂器這個遊戲引起對學生樂器的注意,然後學生自己完成,這樣設計是想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後面瞭解認識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作個小鋪墊。

然後欣賞一段流行音樂《菊花台》,聽辯用了那些樂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樂器和民族的古箏、葫蘆絲等樂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華民族音樂風格;緊接着欣賞《夜鶯》,讓學生看着《夜鶯》的主題一旋律,先聽教師演奏,然後試着哼唱和熟悉。在這個基礎上一起欣賞雅尼和他電聲樂隊是如何來表現這個主題的。樂曲有二個主題。試唱主題一是想讓學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礎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樂的演奏形式。欣賞完大家一起圍繞這個主題的出現説説用了那些樂器來表現,談談自己對雅尼音樂演奏形式和音響效果的感受;一起唱主題一旋律感受人聲合唱。在學生談完感受後教師簡單小結:雅尼是將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夜鶯》是中國古典民族音樂和現代電聲樂結合的經典作品,最後聽着教師用電子琴演奏《夜鶯》,一起看着多媒體課件默讀雅尼在音樂上説的一段話。這樣設計是為欣賞感受雅尼電聲樂隊和用電子琴模擬音色演奏《夜鶯》形成對比,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更進一步感受一個用音樂講述生活的人——雅尼;他是這樣説的:“我的目標是用感情與人們溝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並把它溶於音樂之中,音樂將會給聽眾帶來希望的撞擊。”

由《夜鶯》這個作品來認識感受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試着來介紹電吉他、電貝司、如果有學生會演奏能展示一下更好。然後通過看圖片和欣賞樂器演奏(電子鼓、電子機械吉他)的小片段有進一步的瞭解。最後出示電聲樂隊為主組成的樂隊的圖片,知道這是一個基本的電聲樂隊形式。然後知道一個人通過演奏電子樂器可以完成一個樂隊的演奏效果。聽電子合成器模擬的自然聲音和合成的音色,這就是電子音樂即用現代電子手段合成創作的音樂,這其中電子琴的出現開闢了電聲音樂的一個新天地,但是自從電子合成器的問世以來,電子音樂就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知道電子音樂的出現是音樂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電子音樂的出現是音樂在社會高速文明發展下的產物。這個環節是讓學生欣賞當下流行的《菊花台》拉近和他們的距離,同時抓住他們的耳朵。考慮學生對電聲樂隊不是很陌生,所以直接通過對比欣賞《夜鶯》來了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

最後,實踐與創作,在聽完電子琴演奏的《夜鶯》後,大家談感受。然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合唱主題。預測:電子音樂能否取代人聲合唱和器樂交響。回答是肯定的不能,那麼反之會怎樣?在欣賞完了人聲模擬表演和中法文化年開幕式雅爾的激光音樂會。把時間交給學生談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講解,注重學生的交流和互評,學生可能被音樂感染和震撼,不能把自己感受説清楚或者表達出來,但相信他們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音樂之後,審美趣味和審美修養會逐步在提高。

尾聲

(1)欣賞我國走向世界年輕的雙排鍵電子琴演奏家朱磊的錄象),(2)播放中國年齡最小的一支電聲樂隊的作品《我的20xx》,(配的圖片)這樣設計想法比較多,是想嘗試選用這兩段新的材料去啟發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寬他們的視野,最終能讓學生初步認識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段和形式,不管是電子音樂還是人聲合唱和器樂交響。這些音樂表現形式和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結束。它們將被人類不斷的融合發展,像涓涓溪流表達和抒發着人類的情感。

這堂課的設計本着給學生留下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參與遊戲活動和欣賞及教師補充講解音樂概念(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而進行的,猜樂器—聽辯樂器演奏—對比聽音樂作品—實踐於創作,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興趣更是想讓學生開闊視野,喚起每個人封閉的內心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電聲音樂瑰麗的殿堂裏吧!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六

一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戲曲音樂是華夏文化的瑰寶,伴隨着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臉譜>>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與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所以通過學唱這首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瞭解京劇中的不同臉譜與人物性格的聯繫。

2、教學內容

(1)、京劇中的四個行當,以及主要的伴奏樂器。

(2)、學唱歌曲<<唱臉譜>>。

(3)、音樂活動:全班表演<<唱臉譜>>。

3、教學準備: 臉譜、打擊樂器、電子琴、四個行當圖、錄音機、磁帶、課件等。

4、教學目標:

(1)、瞭解京劇中的生、旦、淨、醜四個行當,以及簡單伴奏樂器的使用。

(2)、通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感受京劇的演唱氣氛,以及京劇中不同臉譜的含義。

(3)、讓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增加學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學生欣賞、瞭解、演唱京劇的興趣。

(4)、通過全班討論,達到相互學習的效果。

5、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臉譜>>。

(2) 難點: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學生對學習戲曲音樂興趣的激發。

二 、説教法

1、實踐性教學方法 :通過樂器、舞蹈、演唱表演,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體驗性教學方法:藉助多媒體教學,將文字、圖片、音樂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可以創造可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景。

3、語言性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式、問答式談話法以及小組討論法讓學生進行學習。

三 、説學法

學會合作:<<唱臉譜>>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養學生的配合能力。

四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能告訴老師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什麼嗎?

生:是熊貓。

師:那國花又是什麼?

生:是牡丹花。

師:那國粹呢?

生:是戲曲。.。.是京劇。.。.

問題1:這段音樂裏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什麼?

問題2:裏面的人物又分別屬於什麼行當?

3、播放京劇,學生找到答案,回答問題。

板書: 國粹是京劇

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有:京胡、月琴、大鑼、小鑼、鐃、鈸等。

京劇的行當:生、旦、淨、醜

(同時展現樂器與四大行當代表人物的圖象)

4、學唱戲歌<<唱臉譜>>

(1) 師: 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臉譜來表現,不同的臉譜又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唱臉譜>>

(2)播放<<唱臉譜>>,思考歌曲裏唱的是哪個行當,唱了哪些人物,通過不同人物的臉譜聯想不同顏色代表的是什麼性格,並找出最難唱的地方。

板書:竇爾敦--藍色--忠厚 關公---紅色---忠勇 曹操---白臉---奸詐 張飛---黑臉---勇猛 典韋--黃色--任俠

最難部分(拖腔):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

拖腔:京劇中,一個字用許多樂音來歌唱的唱腔形式稱為拖腔。

(3)、再次播放歌曲,請學生模仿京劇的唱腔小聲跟唱。

(4)、教師教唱全曲。

(5)、在教師的京胡伴奏下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演唱時注意歌曲的節奏。

(6)、教學生用拍手的方式為歌曲打節奏,然後建立班級臨時小樂隊,再請樂隊同學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教師教簡單的五個京劇動作,請五位同學戴上臉譜(藍、紅、黃、白、黑臉)分別表演。

5、音樂活動:全班分角色表演整首歌曲。女同學演唱A部分,五位男同學分別表演各自的角色,小樂隊加上教師的京胡為歌曲伴奏,其他男同學演唱B部分。

師:表演完整首歌曲,大家感染了一下京劇的氣氛,你對京劇的感受怎樣啊?

生:美極啦!妙極啦!簡直OK,頂呱呱。.。.。.

五 、學生談課後感受

六 、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和大家一起學唱了這首具有濃郁京劇風格的歌曲,我也收穫很多,剛剛聽了同學們的感受,我很高興,希望你們像剛才説的一樣多接觸並多學習戲曲音樂,讓我們的戲曲音樂發揚光大,讓老外對我們的國家永遠豎起大拇指。

七 、課後作業

請每個同學畫一張自己喜歡的臉譜,可以畫在紙上,衣服上,雞蛋殼上,石頭上,等等,下節課當作一件藝術品在全班展現。

國中音樂説課稿 篇七

我是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的音樂教師黃曉樂,今天我給大家説課的內容是一堂唱歌課綜合課《採金秋》。

説教材:

本 課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學音樂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金色的藤籃》中的第三課時《採金秋》。《採金秋》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 鄉村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學生們勾畫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秋天景象。本課時就是以學習這首歌曲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説教學目標:

包括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創編能力的培養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過對歌曲《採金秋》的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時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豐收的良好情感,從中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

説教學重難點:

歌曲中的節奏練習以及大跳音程的學習。

説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提問導入法、互動學習法、分組遊戲法等等,同時運用現代信息

音樂課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所以在學習歌曲後,我讓學生用各種打擊樂器給歌曲配上自己創編的節奏,同時分組進行表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展現秋天的美,從而使學生對歌曲的學習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過程由節奏訓練、歌曲學習、創編表演三個環節組成。

首 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同時也度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天,現在我們即將進入什麼季節呢?”這個問題和學生的 生活聯繫很緊密,所以學生肯定會回答“秋季”;而後我接着提問:“那你們喜歡秋天嗎?”這時大多數學生應該回答“喜歡”;緊接着,我引導學生説出一系列喜 歡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氣候涼爽”等等;與此同時,我藉助學生的回答繼續引導:“秋天是涼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聲音更 美!不信,你們聽:淅瀝瀝瀝瀝瀝淅瀝瀝瀝!”這樣,我就順利引出了這節課的第一條節奏訓練,同時大屏幕上也出示了這條節奏,然後我讓學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聲音來朗讀節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現歌詞,我讓學生根據剛才的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今年又是大豐收喂!”並且要突出強弱,這樣促使學生對歌詞的旋律 產生興趣;隨即大屏幕出現旋律,學生隨着琴聲演唱這一樂句,在演唱中即時糾正學生在音準或節奏方面的錯誤,從而順利解決了大跳音程這個難點,也讓學生對歌 曲有了初步瞭解。接下來,我採用同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第二條節奏訓練以及樂句演唱,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節奏難點,也讓學生對整首歌曲的學習產生了一 定的興趣。

節 奏訓練結束後,本課進入了第二個環節:歌曲學習。由於前面已經進行了兩條節奏訓練以及樂句演唱,所以學生對整首歌曲的學習不會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現了 《採金秋》的完整歌譜,我首先採用童聲的演唱方法給學生範唱了一遍歌曲,同時讓學生想象這首歌曲描繪的情景;接着,又讓學生聽一遍教學磁帶中學生演唱的這 首歌曲,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並順勢鼓勵學生:“現在我們也來唱一唱這首歌曲,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們會比他們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彈伴奏,並帶着學生 演唱《採金秋》,在演唱的同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如此反覆幾遍,學生對這首歌曲逐漸熟悉,最後要求學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後,進入本課的第三環節:創編節奏。學習完歌曲後,我拿出準備好的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等打擊樂器,把學生分成五組,每組學生領取一部分打擊樂器,要求學 生利用樂器為歌曲創編節奏,同時完整地進行歌唱表演。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體現,由於有了多種打擊樂器的加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提高, 學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從而更加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

這就是我的整個課堂設計思路,不足之處敬請指教!謝謝大家!

國中音樂教學説課稿 篇八

一、對教材的理解

1、我説課的內容節選自:蘇少版《音樂》八年級上第二單元《絲路駝鈴》

2、本單元的主要作品:

《青春舞曲》是一首深受中外人民喜愛的歌曲,是王洛賓整理改編的一首維吾爾族民歌,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告誡教育年輕人珍惜青春的美好時光。

《夢駝鈴》以夢的意境表達了台灣同胞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歷史的詠歎。

《打起手鼓唱起歌》以樸實生動的語言和歡快、跳躍的旋律,展現了天山南北的美麗風光,讚美了家鄉欣欣向榮的景象,歌唱了新生活。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流傳很廣的一首“花兒”。採用對比樂段,抒發了主人公嚮往、愛慕“牡丹”,卻又無法接近,只能望花興歎的感慨心情。

《瑪依拉》用歡快跳躍的節奏和哈薩克音樂慣用的級進、迴環的旋律,通過瑪依拉的自述,把美麗熱情的姑娘形象表現的惟妙惟肖。

《千年敦煌》歌詞以排比的手法讚頌了千年敦煌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傾訴了人們對敦煌的嚮往和熱愛之情。

3、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實踐,我認為本課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聆聽、體驗、瞭解、感悟一系列豐富多彩和富有特色的音樂,(甘肅新疆地區的民歌、民間樂曲和用當地音樂素材創作的歌曲)重點感受音樂作品的風格,同時綜合歷史、語文學科及該地區的民族、民俗有關知識,瞭解相關的文化,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激發學生熱愛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

二、課時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選擇欣賞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瑪依拉》、《青春舞曲》,舞蹈《千手觀音》;感受冬不拉的音色,分辨新疆少數民族代表性的樂器作為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選擇以上內容,原因在於:“絲路”是一個跨音樂文化地域的歷史概念。“絲路音樂”也是一個抽象跨地域的大範圍內容,因此,為了讓學生在一堂課中能較全面,較完整的高效率瞭解絲路音樂,我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青海甘肅的“花兒”——黃土高原組,北方草原組——西域之鶯哈薩克音樂,中亞綠洲組——的維吾爾族音樂。以地域和空間的順序介紹給學生,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按照精細化教學設計的要求,我對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教學導入進行説課。

三、學情分析

由於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還處在改革摸索的階段,並且不可否認的是,由於音樂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課,尤其在農村中學。學生對音樂知識,常識的積累很有限;學生中個體音樂能力的差異也十分的顯著。

因此,本單元可以從打開學生興趣之門入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用一種潛移默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從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四、(基於對學生的瞭解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1、知識與技能:在聆聽、欣賞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的過程中,通過對作品音樂要素的分析,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欣賞音樂的基本方法,並因此能對其風格特點進行簡單的評述。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品的對比欣賞、旋律分析、哼唱、節奏訓練豐富情感體驗的形式,加深對音樂的感受與評價鑑賞音樂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同時豐富和提高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對我國西北甘肅、新疆等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興趣,主動了解相關的人文知識和音樂文化,激發學生熱愛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作品的民族風格

教學難點:分析作品的民族風格

助學預案: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相關歷史文化背景、民族民俗的簡介。

五、教法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以審美能力的發展為核心,以欣賞體驗為重點,以實踐為手段,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學會欣賞,學會學習。具體教法如下:

1、利用多媒體演示,影音結合讓學生多角度的欣賞音樂,從而去了解音樂的風格。

2、通過分析作品的音樂要素,指導學生逐步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提高鑑賞能力。

3、創設音樂情境,鼓勵創造,讓學生在創造中體會快樂,從而加深對音樂的印象。

六、教學導入

1、課前大屏幕播放一組西域特色的風景畫面(配樂採用的是小提琴鋼琴合奏的樂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設計意圖:營造課堂氣氛,幽婉動人的具有異域特點的樂曲和畫面使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別吸引過來,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學習慾望。課件背景圖片和音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選擇應用,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一個統一的效果。)

2、新課導入

師:音樂就像歷史長河中的航船,承載着人類發展中積澱的文化和情感,不同的歷史時期,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獨具魅力,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在今天這節課上,老師將帶領大家去做一次音樂的旅行,去聆聽,去了解,在我國西北絲綢之路上動人的樂歌鼓舞。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我國古代往西,通往中亞、西亞至歐洲的一條重要商道。(因主要運輸中國絲,絲織品至歐洲,故稱絲綢之路)

大屏幕:演示絲路具體路線(從古代長安出發,今西安,沿河西走廊至敦煌,過玉門關,陽關,陽關分南北道經今新疆地區,至西亞和歐洲,全長7000多公里,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條陸路商道)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儲備入手,介紹西域的概念,flash動畫演示效果很直觀,學生能簡單明瞭的瞭解西域的地理空間概念,這樣還可以為下面的教學過程作鋪墊)

3、絲綢之路促進了古代中國和歐洲的政治交流和貿易往來,同時也促進了音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我國的許多民族樂器就是來自於西域。

大屏幕:各種樂器的演奏效果圖(篳篥、琵琶、揚琴、曲笛、梆笛、箜篌等)

由此可見,絲綢之路對中西方的音樂文化交融與發展確實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

(設計意圖:從歷史地理知識的介紹導入自然過渡到絲路的音樂,選擇介紹不常見的樂器,通過音畫的刺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讓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開拓音樂視野,加強對本課主題的認識。)

4、師:從西安出發,我們沿着絲綢之路,來到了(設計意圖:承上啟下的作用)

七、本課的教學反思

1、本課通過一條地理旅遊路線把絲路音樂恰到好處的貫穿其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饒有興趣的過程中瞭解了甘肅新疆等地區的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

2、在教學中採用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的比較欣賞法,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中的風格特點,歸納總結出風格特點的形成要素,從而讓學生學會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各地區,各民族民歌形成的原因及風格特點。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分析對比音樂風格為主線,提升了學生的音樂鑑賞水平。完成課標相應的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vpr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