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新版多篇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新版多篇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新版多篇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篇一

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網絡教育,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設水平,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XX省“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省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實際,決定在全省中國小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特制定《XX省中國小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

一、建設目標

面對信息發展的新時代,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不斷改善中國小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營造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智慧教育環境,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和優質均衡發展,培養具有較高思維品質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二、建設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智慧校園建設要以服務為導向,要為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信息化環境和資源服務,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提升育人水平。

堅持應用驅動。智慧校園建設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應用為核心,從學校發展、師生髮展、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要通過深化應用釋放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的促進作用,以應用驅動各項建設工作。

堅持融合創新。智慧校園建設要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融合創新,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強化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服務與支撐,聚焦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困擾教學、管理的核心問題和難點問題,以創新促發展,推動教育理念、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

堅持示範引領。智慧校園建設要堅持統籌規劃、以點帶面、示範引領、分步實施。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智慧教育環境提升、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融合創新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創新性、示範性應用案例,建設具有本地特點的智慧校園。充分發揮示範輻射作用,推動全省中國小智慧校園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建設內容

智慧校園圍繞智慧環境、數字資源、信息素養、融合創新、支撐保障、特色發展六個方面開展建設。

(一)智慧環境

1、校園網絡。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升級改造校園網絡環境,進一步提升寬帶網絡校校通水平,千兆進校、百兆進班。無線網絡覆蓋主要教學、辦公、生活等場所。支持視頻點播、電視直播,電視電話會議及語音、圖像等各類信息的多媒體運用。採用智能化設備對裝備使用情況進行自動追蹤、管理和控制。長沙航天和一電子公司專業生產銷售有線高清數字電視、IPTV網絡互動電視、衞星電視系統工程設備。

⒉信息終端。擁有支撐教學、學習和交互的智能終端及配套設備,滿足信息化環境下教學科研和學習活動需求。建有智能卡系統,提供校內消費、圖書借閲、門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訪客管理等應用服務。學校主要公共服務區域(圖書館、活動室、行政樓、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終端,為師生提供各類信息化服務。

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體交互設備,建設支持網絡教學研究的錄播教室、支持教學行為數據採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學習體驗中心。能實現教室、電子設備的集中智能化管控。依託區域教育雲和教學資源平台、智能學科輔助工具以及在線學習社區等,實現課堂教學雲端一體化。

4、信息安全。建立網絡信息安全制度,根據實際需要配備網絡安全設備,配置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防病毒系統、漏洞掃描系統、有害信息過濾系統和WEB應用防火牆等網絡安全系統。配備統一上網管理系統,定期開展網絡與信息安全等保測評工作,確保網絡和信息安全。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統覆蓋學校主要場所,與區域行政部門數據同步,與當地公安部門安全防範系統互聯互通。能實現校園視頻監控、入侵報警、緊急呼叫求助報警、電子巡更、學生出入控制、訪客管理、消防報警、緊急廣播與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數字資源

1、資源開發。通過自建、引進、合作、共享等多種方式配備學生學習資源、教師教學資源、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科研資源和數字校本特色資源。電子期刊、電子圖書、視頻和音頻等數字資源能滿足教學、科研和教師進修、學生成長的需要。

2、資源應用。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教師能有效運用優質資源開展課堂教學,能通過網絡學習空間開展備課授課、家校互動、網絡研修、學習指導。學生能通過網絡學習空間進行預習、作業、自測、拓展閲讀、網絡選修課等學習活動。

3、資源共享。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實現校內教學資源共建共享,並通過教育資源平台實現網絡課程或特色資源區域共享,鼓勵師生在教育資源平台展示、共享優秀數字資源。

(三)信息素養

1、學生髮展。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利用網絡獲取、儲存、評價、加工和應用數字化學習資源,能利用各種媒體終端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信息技術靈活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同時注重自制,不沉迷網絡。

2、教師發展。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能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能獲取、加工和集成教學資源支持課堂教學,能利用網絡教學平台開展混合式教學、參與校本和區域教研活動,能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對象、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和評價。

3、信息化領導力。校長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根據區域信息化發展目標,明確建設思路,具有組織、管理和評價能力。能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學校各項管理,有效推進基於大數據的教育治理和績效評價。

(四)融合創新

1、智慧教學。教師利用信息化備課支撐平台和數字資源進行電子備課或網絡協同備課。綜合運用學科教學工具、網絡空間等開展智慧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流程,創新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與學方式。能採集、匯聚、整理、分析教與學過程的大數據,實現師生教與學雙向適時反饋。

2、智慧管理。依託國家、省級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加強校園智慧管理,推動互聯互通及數據共享,實現辦公、教務、教學、學生、後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

3、智慧服務。提供基於PC和移動端的家校互動平台服務,幫助家長實時瞭解學生學習、生活等情況,進行有效的家校互動交流。同時,利用信息技術為家庭、社區和其他學校提供教師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等社會化公益服務。

(五)支撐保障

1、組織領導。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智慧校園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智慧校園建設規劃並按計劃推進實施。

2、機構人員。學校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負責教育信息化工作。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專門負責教育信息化工作。每門學科配備教師負責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創新應用。

3、經費保障。財政部門安排教育信息化經費,用於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學校從生均公用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信息化教學資源更新和日常運維。開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經費投入機制,確保智慧校園建設可持續發展。

4、制度建設。學校建立教育信息化運營、管理和激勵制度。

(六)特色發展

智慧校園建設重在深化應用、融合創新,鼓勵各校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在智慧校園前沿研究、特色應用、突出成果、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打造亮點,促進智慧校園建設特色發展。

四、組織實施

(一)智慧校園建設是系統工程,需省、市、縣、校四級聯動,教育、經信、財政部門協同推進建設。各地要將智慧校園建設作為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並作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工作,納入本級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大力推進。

(二)省教育廳、省經信委、省財政廳負責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制度設計。制定下發全省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召開建設推進會,組織開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評選省級智慧校園示範校。統籌安排智慧校園建設獎補經費,用於扶持經濟薄弱的市、縣和學校開展智慧校園建設,獎勵省級智慧校園示範校。省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智慧校園建設的日常具體工作。

(三)各市、縣(市、區)教育、經信和財政部門要成立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智慧校園建設工作;要制定智慧校園建設規劃,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在政策、經費、人員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各地教育信息化機構要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在當地教育、經信和財政部門的領導下,建立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與管理工作。

(五)學校是智慧校園建設主體,要將智慧校園建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將智慧校園建設作為學校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提升辦學水平的重點工作和重要抓手。要制訂智慧校園建設方案,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創新工作機制,持續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工作。長沙航天和一電子公司專業的校園電視系統設備供應商,提供完整的校園數字高清電視系統,IPTV網絡電視系統,衞星電視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及全套配套設備。

(六)智慧校園評估認定工作由教育、經信、財政部門聯合開展,按照學校申報、縣(市、區)審核、市評估、省抽查的程序進行。省教育廳、省經信委、省財政廳定期開展抽查驗收,評選省級智慧校園示範校並給予獎勵。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篇二

一、課題背景及意義

教師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建設者。教師肩負着特殊的使命,承擔着莊嚴的職責。新世紀,教師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因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知識和人才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器,而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新世紀對教師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集中表現在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而當前教師隊伍還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第一,教師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比如重視智育,輕視德育、體育、美育,重視知識的傳播,忽視創造精神德培養,重視書本知識,漠視社會實踐,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第二,有些教師理想信念淡泊,存在着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第三,知識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師自身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四,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陳舊和落後。因此,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新的時代對教師職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統社會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以便學生運用繼承來的方法去解決將會重複出現的問題,教師則是書本知識的複製者。在信息社會中,對於人來説,最為重要的是創新與開拓,教師將越來越多地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成為學習創造能力的培養者,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勝任教育者之職責。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創造出的獨特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它應當包括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價值等)兩層面。校園學習文化就是指參與學校運行與創造的各類主體,始終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始終以學習促進創新,淘汰陳舊與落後,保持開放與進取的動力。校園學習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境界。應該説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它是一種無形、強大的教育力量,並構成了師生潛在的學習內容。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在培訓工作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不同職稱的教師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培訓項目、標準和進度,不搞整體劃一,不搞“一刀切”。在工作中慎重選擇教學內容,圍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疑惑或關心的問題,開展研究活動,把教師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篩選、濃縮和提煉,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安排,開出“菜單”供教師選擇,實行“點菜制”,不搞“套餐制”。

2、實效性原則。培訓主要目標是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由此決定了培訓工作必須講究實效性,使教師在培訓中得到提高,學以致用,促進教學。在培訓工作中堅持學理論與分散自學相結合,實行業餘為主,短訓為主,自修為主,使教師真正得到實效。

3、超前性原則。教育事業是未來事業,教師是未來社會培養勞動者、管理者和保衞者而工作,教師的理論素養、教育理念、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術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立於當前,着眼於未來,預測社會發展對教育要求的變化,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的素質應是先於學生、高於學生,因此在教師培訓目標和內容上適度超前,佔領制高點,爭取主動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是德州市德城區教委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劃課題《新課程師資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的研究與實驗》的分課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模式研究》的子課題。通過實驗,達到以下目標:

1、營造校園學習文化,形成以教師團隊精神、主體式學習為特徵的學習型組織。

2、在內容與形式上形成教師主動發展、終身學習的校本培訓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選擇、創建適合我校教師終身發展的學習內容。

2、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形式。

3、建立發展性校本教師培訓評價機制。

六、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與調查結合法:作為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加強對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的研究掌握、信息動態的分析獲取,既可以借鑑和繼承好的經驗,又避免重複研究,加強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尋找課題研究的新突破點,推進我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縱深發展。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從情況出發,與科研人員合作,共同解決教育過程中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會邊培訓、邊研究、邊總結、邊改進、邊推廣,使理論研究的成果及時為實踐服務和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不斷完善培訓的各個環節,促進研究的不斷深化。

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側重研究教育教育實際問題的實踐性研究方法。不同於一般的工作總結,要説明教育現象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怎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從而提高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

4、個案研究法:各按研究是針對單一個體在某種情景下的特殊事件,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從而進行系統的分析、解釋、推理的過程。在教育研究中,個案研究往往適用於對不良問題的研究或對某些難以重複、難以預測和控制的事例進行研究。

七、課題成果形式

(一)、研究類: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研究報告。

(二)、經驗總結類:學校培訓工作經驗總結、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三)、教育教學案例類: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師個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

(四)、其他成果(教師課件、論文集會變、案例彙編、學生成果展示等)

八、課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6月)

1、收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為課題的實施尋找理論依據。

2、課題組成員研討會,確立我校子課題。

3、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上報上級課題組。

(二)、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1月)

1、召開課題開題會,開展課題調查,進行課題研究。

2、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報告,聘請上級課題組指導課題研究工作。

3、反思研究行為,深入進行研究。

(三)結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整理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上交總課題組。

、課題保障機制

1、管理機制。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學校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分管校長任副組長具體負責培訓的運行,領導小組還包括學校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和部分教研組長。領導小組制定教師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及時對培訓的結果進行登記,進入教師繼續教育檔案庫和計算機系統,考核結果與教師年度綜合考核、評定先進、職稱評聘等掛鈎。

2、約束機制。教師培訓必須達到學校規定的標準,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正常的職稱評定、晉級等,對拒不接受培訓的教師不參與年終考核、評優等活動,不能達到規定標準的教師作為不合格教師對待,在今後的教師競聘上崗中不予聘用。

3、激勵機制。每年對教師培訓完成規定的課時數的教師發放繼續教育津貼,其中出眾者另給予一定獎勵。

十、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

成員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篇三

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人底藴和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倡導全體教師“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不斷拓寬視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打造學習型教師羣體。結合教育局20xx年教師讀書活動通知要求,校工會決定開展以“創學習型校園、做知識型教師”為主題的書香校園教師讀書活動。

一、活動目標

1、實現有效積累。通過閲讀,教師及時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改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教師理論和實踐水平,將讀書所得運用於實踐,有效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

2、營造學習氛圍。通過讀書活動,營造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校園學習氛圍,使教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思考方式,培養終身學習的自覺意識。

3、加強隊伍建設。通過讀書活動,促進教師朝着有智慧的頭腦、有學者的風範、有精湛的教藝、有愉悦的心境這一目標不斷邁進。

二、活動主題

創學習型校園、做知識型教師

三、參加人員

全校所有在職教職工

四、讀書活動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選擇書籍,制定計劃。每位教職工從教育局推薦書目中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書目見附),並制定出個人讀書計劃。(截止時間4月1日)

第二階段:快樂閲讀,自我學習。讀完書後每位教師撰寫一篇有一定質量的讀後心得並上交。(截止時間月1日)

第三階段:交流評比,讀以致用。各部組織人員對讀書心得進行評比,選出一定比例的優秀作品進行交流,同時校園網上開闢活動專欄,分享優秀讀書心得。最後各專業部推薦一名教師作為校優秀獎面向全校進行讀書心得交流。活動設參與獎、部優秀獎、校優秀獎(根據獎項設相應的物質獎勵)。(月底)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篇四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步伐,促進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家校聯繫的深度融合,根據濮陽市教體局通知要求,經辦公會研究決定,特制定《xxxxx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全國第二次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教育信息化推進會議精神,按照省教體局進一步推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意見,以建設為基礎、應用為支柱,以促進學校管理、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及學生家長為核心,以建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校園環境為目標,促進優質管理、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家校聯繫,全面提升學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水平。

二、目標任務

提升“騰訊智慧校園平台”的建設、管理、應用水平,加快建設涵蓋學校的智慧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完成全縣公立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平台”建設,基本建成以移動終端、智慧教學、智慧教育等為主要標誌的“互聯網+”和智能化信息智慧校園環境,基本實現基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智慧管理。

三、工作舉措

1、加強領導,構建全覆蓋管理網絡。

(1)將智慧校園創建工作列為學校重點工作,在20xx年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組織機構,健全以校長為組長,以校主任和騰訊智慧校園管理員為副組長,學校其它教師為組員,成立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智慧校園成員工作具體分工:組長負責根據學校規劃,組織擬訂智慧校園建設的整體規劃,副組長負責整合校內資源,協調各方關係,推進數字智慧校園硬件建設,根據計劃制定具體操作細則。組員:統籌組織、協調與落實智慧校園建設各項具體工作。

(2)完善覆蓋騰訊智慧校園所有管理層面和應用層面的層級管理網絡。

一是管理層面完善“校長領導——教師分管——班級應用”三級管理模式。校長統籌組織、協調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組織制定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組長負責落實分管應用功能的管理、培訓與考核;班級班主任、教師負責落實本職各項應用功能的操作與使用。

二是完善“系統管理員——學校管理員——班級管理員”管理團隊建設。系統管理員負責學校騰訊智慧校園數據建設、網絡安全、應用統計、使用培訓等方面的管理,為學校管理員提供技術服務與支持;學校管理員負責本職能分管板塊的數據建設和應用管理,做好學校點、各班級管理員的業務指導與培訓,完成分管工作任務,並對學校點、各班級使用情況進行檢查評估;班級管理員負責本班級數據建設,負責相關功能使用與應用管理,並及時反饋工作成效與工作建議。全力推進騰訊智慧校園建設。

2、確定實施步驟,有序推進工作進程。

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以點帶面、輻射推廣,紮實有序高效地推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章立制(20xx年3月上旬)。在20xx年工作基礎上完善學校《推進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健全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修訂工作制度。

(2)完善數據建設(20xx年3月下旬)。通過培訓,完善新學期基礎數據庫建設,一是完成新學期各層面管理員、班主任、教師、學生和家長基本信息收集、導入;二是完成平台各項目應用功能的數據導入。

(3)全面推進(20xx年4月下旬起)。通過強化培訓,全面推進班級圈、教師助手、家長助手、行政助手、教學服務、微官網、考勤、審批等應用功能的推廣與應用,強化過程督導檢查,提升平台關注、活躍度,提高使用率。

(4)總結提高(20xx年6月底)。認真全面總結一學期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提煉經驗,查找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為後續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3、施行主題活動,打造亮點和特色。依託學校工作安排,整合優質資源,提煉主題活動,大力進行宣傳,充分展示學校亮點與校本特色,提高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的關注度,促進平台活躍度及使用率的不斷攀升,推動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

4、加強管理,為平台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1)完善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薄弱校點信息化建設,構建技術先進、擴展性強、安全可靠、高速暢通、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絡環境,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為學校開展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提供性能良好、服務便捷的網絡平台,滿足廣大師生、家長積極參與平台互動、學習交流的需求,實現對學校師生、教育教學、評價、科研、資產等的智慧化管理。

(2)加強學習交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通過組織流動現場促進會、座談會、考察學習等形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建設工作效能。同時,在校內樹典型,立標杆,通過校內榜樣的示範引領,形成樣板,為其它學校、班級、教師提供借鑑和參考,強化騰訊智慧校園的軟實力建設,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間的深度融合。

(3)強化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相關設備的升級維護、病毒防範及重要數據的備份,確保各類設備和軟件平台安全、穩定運行。做到管理上水平、上檔次,真正實現“為學校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家長服務”目標,整體提升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質量和品位。

5、完善考評機制。

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各班級智慧校園平台應用工作進行考評。一是對平台每週進行2次統計(週一一次,週四一次),統計結果當日在學校微信羣通報;二是對班級使用情況實行每學期一評比,對前三名的班級按使用率高低排序,對在班級按一、二、三等獎對班主任及課任教師予以獎勵。同時,將學期評比結果納入教師個人評優評先指標體系,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之一。充分調動各班主任及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穩步高效推進。

騰訊智慧校園建設重在過程、重在應用、重在持續發展,學校將以此次推進工作為契機,通過行政推動,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發展模式,強化內部管理,激活工作效能,密切與兄弟學校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管理水平,促進學校騰訊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再上新台階。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篇五

一、依據:

“升同湖校園學習節”組織章程。

二、主題:

我們的共同家園——升同湖學校知識競賽。

三、內容:

瞭解升同湖學校、認識升同湖學校、表達升同湖學校。包括升同湖的辦學理念、歷史沿革、發展規劃、校訓校規、校舍場地、設施設備、花草樹木、區位環境、對外交往、蒞臨領導、內外友人、重大活動、優秀學子、優秀教師、閒聞趣事、實驗樓、圖書館、黨政工團、學生社團、學部歷史,一切值得我們瞭解、認識的升同湖知識,讓我們無比熱愛升同湖,共同建設好我們的家園,使她明天更美好。

四、時間:

20xx年9月1日——11月30日

五、組委會名單:

主任:

副主任:

委員:

祕書處:設教務處

六、基本日程安排

1、9月01日 第一次教學工作會議,作出部署。

2、9月15日 各單位拿出實施計劃,交祕書處。

3、9月20日 召開六個單位負責人協調會,確定整個活動實施計劃。

4、9月21日——10月21日 為各單位組織活動時間。

5、10月22日——11月22日 各單位初賽時間。

6、11月23日——11月30日 為全校決賽時間。

7、12月中旬 舉行總結表彰大會。

七、組織方法

1、以五個學部及行政樓為六個組隊單位,分別成立組委會,每個單位的主任為第一負責人。

2、六個單位內部可組織若干參賽隊,進行初賽。初賽應分別組織學生隊的競賽和教師隊的競賽,並分別選出代表隊參加學校決賽,每個代表隊限定5人組成,單位內部初賽,全體師生均應參加。

3、學校組委會組織全校決賽。學生隊決賽和教工隊決賽分別進行。

4、初賽方式可多種多樣,如書面答題、辯論賽、搶答賽、對抗淘汰賽等等。決賽採用搶答賽。

5、初賽試題由各單位組委會自行組織,決賽試題由學校組委會組織。

6、幼兒園的幼兒和國小部1—3年級學生不組隊參加決賽。

7、決賽參賽隊名額分配:

學生隊:高中部4個隊、國際部1個隊、

國中部3個隊、國小部2個隊

教工隊:高中部1個隊、國際部1個隊、國中部1個隊、

國小部1個隊、幼兒園1個隊、行政樓1個隊

8、決賽方式及獎項設置

⑴ 學生隊決賽分A、B兩個賽區:國際部和高中部為A區,國中部和國小(4—6年級)為B賽區,每個賽區決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

⑵ 教工隊決賽只設一個賽區,賽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

⑶ 按學校《教科成果獎勵條例》進行獎勵。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篇六

一、指導思想

未來幾年,阜寧中學將以國家、省、市近年來有關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規劃綱要為指導,從“建成以移動終端、智慧教學、智慧教育雲等為主要標誌的智慧校園環境”的高度出發,以“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優化應用,資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發展”為原則,實施以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為主要特徵的智慧教學和基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智慧管理,高標準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通過打造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氛圍,引領教師發展、促進學生成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學校數字化的跨越式發展,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逐步實現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組織領導

組長:吳向忠

副組長:周為仲姜加乾倉定權俞翔徐曉華錢立勇

成員:曹謹瑜塗正兵丁玉華徐加宏喬元俊張錦洲王沛曹志仕顧乃春範順忠鄧克剛王躍

三、學校概況

我校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老校區校園網始建於1999年,學校網站於xxxx年開通。xxxx年學校整體搬遷至新校區,新校區在校園數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蘇省“校校通”工程建設指南》高標準嚴要求進行裝備。十多年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一直穩步發展,在學校科學發展中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在:從硬件建設來看,學校建成“主幹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網,學校目前擁有多媒體教室90間(所有教室均為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6間,全自動錄播教室1間、數字化實驗室1間,多功能階梯教室4間,1000人學術報告廳1間,500人報告廳1間,並建有廣播中心、監控中心、網絡中心、校園電視台以及江蘇省航模科技課程基地;教師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校園網使用100m電信光纖接入因特網,並高速連入市縣城域網,實現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場所全覆蓋。從軟件環境來看,我校現已建成學校網站、人事管理、資產管理、校本資源庫、電子備課、影像資源庫、網上報修、心理輔導(心語小屋)、家校聯繫、電子圖書等平台。從教職工信息素養來看,教師基本能熟練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絕大部分教師能製作質量較高的多媒體課件。管理人員能熟練使用辦公應用軟件。

四、主要不足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設的問題主要是:整體規劃和推進機制缺乏,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短缺,基礎設施裝備不先進、不全面、嚴重老化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信息化管理體制亟待完善,數字化平台缺乏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校本資源庫建設滯後,在校務管理、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素質能力進行科學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素質能力和發展水平方面平台不足,特別在基於以移動終端、智慧教學、大數據、物聯網、智慧教育雲等為主要標誌的應用缺乏。這些都與學校的社會定位和發展目標相距甚遠。

五、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通過幾年的跨越式建設與發展,建成高水平數字校園基礎設施公共平台,實現高速、安全的校園網有線無線全面覆蓋校園、信息化終端遍佈校園,立足師生員工信息化應用的實際需求,以信息技術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進行現代化改造,構建資源數字化、應用集成化、傳播智能化的信息環境,建設可共享的優質校本資源庫,實現教學教研、管理服務的高度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應用水平,最終建成優質、安全、綠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園,為建設全省一流學校的總體目標提供強大支撐。

(二)具體任務

1、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技術先進、擴展性強、安全可靠、高速暢通、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絡環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礎網絡平台。升級改造學校網絡中心機房,實現萬兆主幹,千(百)兆到桌面,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更新教室多媒體設備,提高教師用機配置。提高網絡運行管理的專業水平,實現核心平台智能高效、網絡出口智能安全、網絡接入智能靈活、網絡管理智能統一。

——構建學校公共網絡存儲系統。開發能夠滿足學校數據存儲需要的大容量、可擴容、可動態調配的存儲系統、備份系統,確保學校數據資源的儲存和安全備份。提供面向部門和用户的個性化存儲及公共網盤等服務,為實現師生的移動辦公和學習提供條件。

——建設功能強大、設計美觀的門户網站、微信公眾號平台。新的校園網站既集成學校各應用系統的數據入口,為師生員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同時也展示學校的視覺形象和教育理念,體現阜寧中學的文化底藴和辦學特色。

2、加快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構建學科齊全、標準統一、種類豐富的校本資源庫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資源管理平台。

——建設校本資源庫和資源庫管理平台。校本資源庫計劃涵蓋教育管理庫、學科資源庫、教研論文庫、教學視頻庫等,加快學科專業資源的數字化改造,實現學校管理檔案、教案、試題、課件、精品課程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推動建立各學科教學資源庫,同時適當引進國內優質中學教育資源和商用資源庫平台。

——完善學校數字化圖書館及數字化實驗室建設。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引進數字圖書、電子期刊,使師生在校內外都可對館藏圖書進行查詢、檢索、預借等操作。優化電子圖書閲覽室,使圖書館成為學校的學習中心。推動數字化實驗室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培養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

3、實現校務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功能強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統,提高學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開發先進的管理信息綜合系統(校務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優化校務管理工作。開發和完善辦公自動化管理模塊、教務管理模塊、雲錄播教學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監控安防系統、人事管理模塊、教職工績效評價模塊、學籍管理和綜合素質評價模塊、學校財務和後勤管理模塊等。逐步實現多平台網絡統一身份認證,使用户實現跨部門和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和交流。

——完善校園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門禁管理系統、食堂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考勤管理系統、簽到管理系統等。實現“一卡通”系統與電子校務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4、實現教育教學的數字化、個性化,推動基礎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滿足學生自主、便捷、高效、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加快基礎性課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平台的建設,為教師提供有效的網絡授課環境,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網絡學習環境,為教學的狀況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引入移動智能終端,探索基於網絡的開放、交互、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平台與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庫的整合,實現師生多渠道即時溝通,培養學生基於網絡的終身學習能力。

——推進基於網絡環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設教科研協作、管理和分析平台,開發和引進科研資源庫、學術資源庫、課題項目庫。為優秀教師建立專門資源庫和信息發佈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轉變觀念,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載體,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體教職工要充分認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快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強領導,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組織保障。成立阜寧中學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負責制定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和規章制度。各部門積極支持,明確職責,密切協作,共同推動。

(三)加強管理,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檢查評估機制。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定期總結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各部門工作考核,切實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的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規、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組織管理體系。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確保網絡健康、安全運行。

(五)加強隊伍建設,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備信息化專職人員;加大對教師、信息化工作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加快建設具有現代信息素養、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

(六)加大投入,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經費保障。將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維護資金及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經費列入預算。樹立項目意識和經營意識,拓寬經費渠道,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七、實施步驟

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分四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xxxx年)。調研教育信息化建設案例,制定規劃。進一步完善領導機構,明確部門職責,修訂相關制度。

第二階段:重點推進階段(xxxx年—xxxx年)。根據“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重點改善學校信息化基本設施,豐富校本資源庫,開發教務管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網絡教學教研平台和電子校務系統,實施校園一卡通工程。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xxxx年)。逐步落實各應用系統,通過調試、培訓、運行、推廣各應用系統,完成各系統統一身份認證集成。

第四階段:完善推廣階段(20xx年)。全面實現教育信息化目標,認真總結成果經驗,大力推廣經驗成果。

創建智慧校園,對於我們來説,即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校信息化的軟硬件建設,發揚成績,克服不足,迎難而上,堅定信心,繼續努力做好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工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再上新台階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篇七

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根據《福建省中國小智慧校園建設標準》以及我縣教育局《關於開展智慧校園建設及申報福州市智慧校園試點學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園”創建工作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未來幾年,我校將以國家、省、市、縣近年來有關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規劃綱要及相關要求為指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應用為核心,以福建省中國小智慧校園建設標準為引領,實施以開放多元、融合創新為主要特徵的智慧教學和基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智慧管理,提高標準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通過打造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氛圍,引領教師發展、促進學生成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學校數字化的跨越式發展,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逐步實現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校概況

近年來,在xxx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學校智慧校園(信息化)硬件建設,近三年年均100萬元以上。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動式平板多媒體,12間教室配置了智慧教室系統,千兆網進教室,並接入互聯網,三間學生電腦教室,1間平板互動雲教室,3套錄播系統多媒體聽課室,1套手拉手校際互動教學系統,容納200多人學術報告廳1個,1間學生機器人科技活動室,並建有監控中心、網絡中心、紅領巾電視台可向所有教室實時直播。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技術平台。學校創建了學校主流媒體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教學樓、辦公樓、圖書樓已實現wifi全覆蓋,安全監控基本全覆蓋,為每位教師配備了辦公枱式電腦和移動備課筆記本。為學校信息的傳輸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

大量的信息技術設備的投入和使用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以及我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全校教師順利通過了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培訓,xxx、xxx等多位老師參加一師一優課評選獲得好成績,2017年4月學校成功承辦xxx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xxx現場會,申報的福建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基於智慧教師環境的互動教學研究》預計年內結題。很顯然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穩步發展,在學校教育教學發展中的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智慧校園建設的問題主要是:系統性的整體規劃有待提升,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短缺,基礎設施裝備不先進、不全面,再加上信息技術設備更新換代速度快,已有的設備跟不上更新的速度,不同批次設備間存在兼容問題,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對照《福州市中國小智慧校園建設標準》在應用服務融合、智慧學習服務、智慧資源服務、智慧評價服務、智慧管理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信息技術設備、綠色能源、智能安保還需進一步完善,在師生髮展、特色創新、示範引領等方面需進一步提高。

四、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2—3年的跨越式建設與發展,建成高水平數字校園基礎設施公共平台,實現高速、安全的校園網有線無線全面覆蓋校園、信息化終端遍佈校園,立足師生員工信息化應用的實際需求,以信息技術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進行現代化改造,構建資源數字化、應用集成化、傳播智能化的信息環境,建設可共享的優質校本資源庫,實現教學教研、管理服務的高度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應用水平,最終建成優質、安全、綠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園,為建設“固本強基,踐行本鎮智慧教學”的一流學校的辦學目標提供強大支撐。

(二)具體任務

1、基礎環境建設

——學校光纖接入互聯網,班均出口帶寬增加到10M。網絡服務全覆蓋,完善千兆以上帶寬到樓宇,千兆帶寬到教室,擁有功能完備的網絡運維管理平台。完善無線網絡能支持移動學習、移動辦公等應用。改進基於校園網絡的智能廣播系統、校園電視台和視頻會議系統。規範數據機房、安防控制機房建設與管理

——在所有班級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備一套交互式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基礎上引進智能型物聯網+控制系統。

——在12間智慧教室的基礎上。利用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智能學科輔助工具、第三方服務等,教學模式變革與創新。繼續加大師機比,生機,進一步推進移動學習和交流的智能終端及配套設備,探索智能終端在教學中的應用。建設未來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數據、模式識別等技術為基礎,結合多種互動教學方式,解決教育教學的關鍵問題。

——利用信息技術,在建有航模、機器人特色探索教室的基礎上進一步與課程內容相配套或具有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個性發展的其他特色功能教室。

——使用太陽能裝置、POE供電等綠色環保設備推行綠色理念。

——在已有的校園安防系統的基礎上推動配備的智能化,能夠與當地公安部門安全防範系統聯網。提供對校園安全信息的收集、彙總、分析,並對安全隱患發現、檢查、處理全過程跟蹤,並支持與統一認證系統進行集成。安防系統智能實現統一管理和控制,覆蓋學校全部物理空間。

2、應用服務

——逐步實現用户的集中化和統一管理,對智慧校園中的用户提供統一的電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終端統一的用户認證方式。能夠根據用户的身份和權限,以及自身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資源和應用服務。統一的基礎數據庫,有統一的應用中間件,並提供開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構下的各類業務應用。能與上級各職能部門實現用户、數據等互聯互通。

——繼續完善具有安全的校園門户網站,能接入教學管理、師生服務、家校溝通等功能的客户端,探索建設基於校園應用的微信的企業號或服務號。

——在教師均已實名在福建人人通教育平台開通實名制網絡空間,進行各種網絡教學活動,並對教學空間進行個性化設置的基礎上為教師提供多種形式的備課支撐平台,與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融合。推進應用交互式多媒體教學設備授課課時數、移動終端和網絡教學系統、數字實驗室或學習體驗中心進行教學課時數與總課時數的比例的提高。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跨越時空進行各學科的教學研討。進一步利用數字教務服務全面實現智能化排課、選課、評課、成績採集等教務活動,為師生提供查詢服務。對網絡考試與學習評價進行嘗試。

——根據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網絡空間,在家長配合下嘗試創新型開放學習。嘗試“系統推薦+自主選擇”相結合的做題方式,嘗試線上同步微課、視頻課程及二次學習與鞏固,嘗試線上與線下課程同步練習,智能針對性練習,智能記錄作業、考試形成學生專有的錯題庫,按學科、知識點進行統一歸檔管理。

——利用平台對本校教學和學習活動中生成性信息資源進行持續採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資源庫,充分利用國家、省、市(縣、區)各級教育資源平台上的課程資源;引進購買適用的企業、機構開發的優質教育資源。以知識點為基礎,按一定檢索和分類標準對各種來源的資源進行整合歸納,形成由課程資源、主題活動資源、試題資源等組成的多元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實現對師生的教育資源自主檢索、準確定位和精準推送。建立學校和區域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逐步實現實現多維度的學業成績分析,以清晰、直觀的圖表形式顯示統計結果,並可以方便的導出數據進行傳閲和存檔保存。支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從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品德發展水平、學業負擔情況、興趣特長愛好等維度建立學生綜合素質管理體系,建立相應的評價量規和觀測點,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模板和體系的定製、個性化編輯與管理功能,支持佈置評價任務、任務進展情況的跟蹤與監控、彙總計算評價結果等功能;提供評價任務表、評價進度表,以及個人、班級、年級評價結果等各類統計報表生成等功能。

——逐步建設有統一的基於雲計算、虛擬化和物聯網等新技術支撐的“智慧校園”綜合管理系統平台,融合學校綜合管理、教育預測輔助決策、教與學的綜合評價、分層教學、資源管理、財務與裝備管理、家校互聯、數字化圖書館多種功能。通過學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台,在學生的考勤管理、收費管理、家校互動、場室管理、圖書管理、考試監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實現智能化管理。面向學校管理層,設置數據分析模型和評估指標體系,能及時動態提供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現狀數據,能為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決策提供有力的動態數據支撐的平台。具有基於大數據的學生學習行為分析功能,為教師提供輔助決策支持;具有基於大數據的教師教學行為分析功能,為科學評定教師教學工作提供依據。

3、師生髮展

——讓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認識到信息對生活、學習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獲取、分析、加工、評價信息並創造信息、傳遞信息,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交流協作、知識建構、作品創作和知識創造。學生能熟練地使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以及其它終端設備,並掌握合力選擇技術工具,探索並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學生能通過個人空間進行個人學習資源管理、網絡交流、在線測試等各種網絡學習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信息技術靈活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個性化學習等。能充分發揮創造性,利用計算機、3D打印機等創造創客作品。100%的學生有數字作品,5%以上的學生有創客作品。近三年有計劃組織學生參加市級及以上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如電腦作品大賽、數字產品研發、智能機器人競賽、學生現場網頁製作、信息技術奧林匹克等)。

——推動教師具備信息素養的提高,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於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善用技術教學,善用技術支持自身專業發展。能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能獲取、加工和集成教學資源,支持課堂教學;能利用網絡教學平台開展混合式教學、參與校本和區域教研活動;能利用信息技術記錄和反思自己的專業發展過程,能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對象、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和評價。能熟練應用個人空間進行教學資源管理、學習活動設計、教學任務安排等各種網絡教學活動,並對教學空間進行個性化設置。近三年內教師在省級以上(含省級)CN刊物上發表數字化教學研究成果,有教師參加市級以上(含市級)各類教育教學信息化比賽(評比)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包括優秀課例、優質課、説課、課件、論文等。

五、保障措施

(一)機構制度

為加快我校智慧校園創建工作進程,統籌協調全校網絡與信息化建設工作,經校長室研究決定,成立閩侯縣實驗國小智慧校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具體成員名單如下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xxx、xxx、xxx、xxx、xxx、xxx

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每學年召開2次以上校級會議並有記錄。制訂智慧化校園建設中長期規劃與規劃相匹配的年度計劃,並繼續完善制訂有智慧化校園的相關管理制度

(二)隊伍建設

組建一支內外結合、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的教師隊伍,職能明確並常態化開展工作。學校管理者具有較強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校長每年至少參加1次市級級以上教育信息化相關培訓與學習,達到《中國小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要求教師按要求參加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相關培訓與學習。網絡管理員每年定期參加市、區組織專業技能培訓、研討等。定期開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識、新技術與新媒體等應用的專題培訓。

(三)經費保障與網絡安全

在縣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保障“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運維的專項經費,並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續的經費投入機制。校園網站及信息系統達到信息安全登記保護第一級或以上要求,具備防火牆、防病毒、入侵檢測、上網行為審計等功能,制訂網絡安全的具體措施和應急處置方案。

六、特色創新、示範引領

我校將繼續申請市級及以上立項信息化專項科研課題期望取得良好成果。通過使用創客空間,智能教室等新興教育教學方式,探索將3D創意、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引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力爭在信息化教育教學、管理、資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創新並取得一定成效,並得到交流推廣。

圍繞智慧課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支撐環境等有關問題繼續承辦或主辦各級各類交流研討及示範課觀摩活動。組織優勢學科發動本校各級骨幹教師、名師,利用智慧校園設備開展課堂教學實況在線直播或點播活動。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篇八

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根據《鹽城市中國小“智慧校園”創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園”創建工作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未來幾年,射陽縣解放路國小將以國家、省、市、縣近年來有關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規劃綱要及相關要求為指導,以“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優化應用,資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發展”為原則,實施以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為主要特徵的智慧教學和基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智慧管理,高標準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通過打造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氛圍,引領教師發展、促進學生成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學校數字化的跨越式發展,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逐步實現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組織領導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學校概況

我校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校園網始創建於19xx年,校園網絡全覆蓋於20xx年實施。學校在校園數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江蘇省“校校通”工程建設指南》高標準嚴要求進行裝備。十多年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一直穩步發展,在學校科學發展中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在:學校目前擁有多媒體教室55間(所有教室均為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2間,全自動錄播教室1間、數字化實驗室1間,300多人學術報告廳1個,並建有廣播中心、監控中心、網絡中心、校園電視台以及科技航模課程基地;教師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校園網使用100M電信光纖接入因特網,並高速連入市縣城域網,實現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場所無線網絡全覆蓋。從軟件環境來看,我校現已建成學校網站、人事管理、資產管理、校本資源庫、電子備課、影像資源庫、網上報修、心理輔導(心語小屋)、家校聯繫、電子圖書等平台。從教職工信息素養來看,教師基本能熟練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絕大部分教師能製作質量較高的多媒體課件。管理人員能熟練使用辦公應用軟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設的問題主要是:系統性的整體規劃有待提升,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短缺,基礎設施裝備不先進、不全面、嚴重老化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務管理、學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對師生全面素質能力和發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進一步完善。

五、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通過幾年的跨越式建設與發展,建成高水平數字校園基礎設施公共平台,實現高速、安全的校園網有線無線全面覆蓋校園、信息化終端遍佈校園,立足師生員工信息化應用的實際需求,以信息技術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進行現代化改造,構建資源數字化、應用集成化、傳播智能化的信息環境,建設可共享的優質校本資源庫,實現教學教研、管理服務的高度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應用水平,最終建成優質、安全、綠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園,為建設全省一流學校的總體目標提供強大支撐。

(二)具體任務

1、加快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構建學科齊全、標準統一、種類豐富的校本資源庫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資源管理平台。

——建設校本資源庫和資源庫管理平台。校本資源庫計劃涵蓋教育管理庫、學科資源庫、教研論文庫、教學視頻庫等,加快學科專業資源的數字化改造,實現學校管理檔案、教案、試題、課件、精品課程的數字化和網絡化。

——完善學校數字化圖書室及數字化實驗室建設。建設數字化圖書室,引進數字圖書、電子期刊,使師生在校內外都可對所藏圖書進行查詢、檢索、預借等操作。優化電子圖書閲覽室,使圖書室成為學校的學習中心。推動數字化實驗室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培養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

2、實現校務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功能強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統,提高學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開發先進的管理信息綜合系統(校務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優化校務管理工作。開發和完善辦公自動化管理模塊、教務管理模塊、雲錄播教學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監控安防系統、人事管理模塊、教職工績效評價模塊、學籍管理和綜合素質評價模塊、學校財務和後勤管理模塊等。逐步實現多平台網絡統一身份認證,使用户實現跨部門和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和交流。

——完善校園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門禁管理系統、食堂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考勤管理系統、簽到管理系統等。實現“一卡通”系統與電子校務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3、實現教育教學的數字化、個性化,推動基礎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滿足學生自主、便捷、高效、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加快基礎性課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平台的建設,為教師提供有效的網絡授課環境,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網絡學習環境,為教學的狀況評估提供科學依據。探索基於網絡的開放、交互、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平台與數字圖書室、學科資源庫的整合,實現師生多渠道即時溝通,培養學生基於網絡的終身學習能力。

——推進基於網絡環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設教科研協作、管理和分析平台,開發和引進科研資源庫、學術資源庫、課題資源庫。為優秀教師建立專門資源庫和信息發佈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轉變觀念,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載體,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體教職工要充分認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快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強領導,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組織保障。成立射陽縣解放路國小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負責制定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和規章制度。各部門積極支持,明確職責,密切協作,共同推動。

(三)加強管理,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檢查評估機制。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定期總結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各部門工作考核,切實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縣的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規、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組織管理體系。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確保網絡健康、安全運行。

(五)加強隊伍建設,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備信息化專職人員;加大對教師、信息化工作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加快建設具有現代信息素養、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

(六)加大投入,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經費保障。將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維護資金及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經費列入預算。樹立項目意識和經營意識,拓寬經費渠道,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創建智慧校園,對於我們來説,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校信息化的軟硬件建設,發揚成績,克服不足,迎難而上,堅定信心,繼續努力做好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工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再上新台階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gg6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