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課題研究方案多篇

課題研究方案多篇

課題研究方案多篇

課題研究方案 篇一

一、目的、意義(問題提出)

1、研究的背景、現狀分析、碰到的問題。

2、目的、意義(為什麼研究?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

三、研究內容

實現研究目標要研究的具體問題,實驗類課題還要有研究假設。

四、研究範圍

1、對研究對象的總體範圍界定;

2、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3、對關鍵概念(變量)的界定。

五、研究對象

課題研究的直接對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據課題的性質、類型選擇具體的一種或幾種研究方法(例行動 研究法、調查法、實驗法等等);

2、課題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七、研究的程序設計研究步驟、時間規劃、管理措施等。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或論文,其他有關材料。

九、研究組成員及分工

十、經費預算情況

注:以上各項可根據需要選擇,不一定全部包括。

研究性學習方案 篇二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落實《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方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任務,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意見(試行)》,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特制定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以規範教師的指導行為和學生的研究活動,推進我校新課程實驗的開展。

二、“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是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方法、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學道德;使學生養成樂於與他人分享研究的信息和善於於他人交往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技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知識與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的形成。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管理

研究性學習課程在學校課程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具體由學校教研室和教務處負責實施,指導老師對研究性學習全過程負責。

1、教研室——主要負責制定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負責教師的研究性學習的校本培訓及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與指導。

2、教務處——主要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管理及課時的安排。

3、德育處——主要負責指導和協調年級、班級的活動管理

4、技術處、總務處、圖書館——主要負責設備、儀器、資料、場地等方面,為師生提供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條件。

5、年級組、教研組——落實研究性課程計劃。年級組長、教研組長要協調好年級之間、班級之間、學科之間的關係。

6、班主任和各科教師——以行政班為單位,由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組成研究性學習指導和綜合評價組,班主任任組長。負責審定課題計劃,對學生進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研究性成果進行評定。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

1、課程設置

新課程方案規定,高中三年中,要保證有270個學時用於研究性學習,每個學生至少研究完成三個課題,完成每一個完整的課題最多可獲得5個學分。根據我校的實際,我校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安排在高一、高二兩個學年,高一上至高一下完成第一個課題的研究,高一下至高二上完成第二個課題的研究,高二上至高二下完成第三個課題的研究,完成每一個完整的課題可獲得5個學分。研究性學習課時安排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辦法,每週安排兩課時進課表,教師集中對學生進行培訓、指導、組織學生交流、聽取學生彙報或者由學校統一安排專題講座;充分利用社會的課程資源,組織學生在課餘時間和假期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每學期期中和期末集中進行結題彙報、綜合評價、學分認定;新學年的開始,舉辦研究成果展示和對高一新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宣傳、培訓。

2、課程內容

研究性學習主要分為課題研究和項目設計兩大類。課題研究是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有調查、實驗和文獻研究等方式;項目設計是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包括社會性活動設計、科技項目設計等。

課題(項目)的主要來源是:來自教師提供的選題背景,來自生活和學習活動的實踐,來自學生觀察中的機遇、靈感。可以是教師出主題,學生選課題;也可以是學生自主選擇課題,教師給予幫助。高一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的來源主要是教師提供選題背景,學生從中選擇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內容可以從自然環境、科學發展、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選擇。

3、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成立研究小組。班主任在班級佈置、動員,學生自由結合成立研究小組,每組人數一般在6—8人,推舉組長1人。班主任要關注小組成員的個性、特點、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時與學生協商做適當調整。

⑵開題階段。研究小組選擇指導教師並報到班主任處,由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組成研究性學習指導和綜合評價組,班主任任組長,指導教師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指導學生確定研究課題、審定課題研究計劃,幫助學生掌握研究方法,鼓勵學生開展研究。

⑶研究過程。學生根據研究計劃和分工開展研究,組內每個學生都要承擔一部分相對獨立自主的課題工作,確保真正參與課題研究。指導教師負責方法的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督促學生開展研究。

⑷結題階段。學生完成研究報告並向指導教師和班級同學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在研究過程中的表現,指導教師對課題的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指導教師和課題組對組員的表現進行評價。課題研究報告和評價的結果彙總到班主任處。

4、“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分評定

⑴評定原則

①參與性。學生只有參與研究性活動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如發現學生並沒有參與研究性課題的研究,不能得規定學分。

②過程性。學生只要參與就能獲得相應學分,研究性課題的質量高低不影響學生獲得學分。

③真實性。研究性課題必須是學生自己進行的,可請求指導與幫助,但不能由家長或教師代替完成,如發現虛假現象,學校將扣除相應分學。

④規範性。學分的認定由學生互評,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研室審核組成,並建立公示、抽查制度。如對學分認定持有異議,可提交學校學分認定小組複議。

⑵評定依據

認定每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學分主要依據四個方面的材料:

①開題報告;

②活動過程記錄;

③課題研究學習成果;

④三級(自我評價、課題組評價、指導教師評價)合格評估的結論。

具備以上4個條件,則給予相應的學分。

⑶評定過程

①課題展示。學生以班組為單位進行論文展示或答辯、模型展示和介紹。

②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組內互評。

③指導教師考核,並組織,引導學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歷程,綜合評價學生的研究活動。

④指導教師提出意見,教研室審核,學校領導審批,教務處記入學分並存檔。

5、研究性學習中指導教師的規範要求

⑴教育觀念要更新。指導教師應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有關研究性學習課程和學習培訓活動,更新觀念,確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

⑵明確老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的角色。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擔當的角色主要有:組織者、指導者、學習者、研究者參與者等,教師需要參與學生課題組的活動,瞭解學生開展研究的進展情況,與學生一起平等的探討問題。

⑶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選好課題,提出紮實的資料和背景線索。指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計劃、調查方法和實驗設計。及時點撥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產生的困惑,要注意循着學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意見供學生參考選擇,並填寫好每次活動記錄中的導師意見。

⑷根據學生課題研究的需要,按規定程序與電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部門聯繫,落實使用的時間,人員和要求。如果發生衝突,需進行協調。學生需要做實驗時,指導教師要事先審核學生的實驗方案,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操作規程及安全,及時瞭解學生實驗的進展情況。

⑸教師必須指導課題組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對學生所寫的論文報告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並提供有關的參考資料,引導學生對實踐中的體驗、感悟或調查、試驗所得的數據進行多角度、發散性的思考分析和總結。

⑹學生研究活動成果的彙報交流是教師指導的重點,教師必須根據彙報答辯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並填寫清楚表綜合評價。

⑺指導教師要寫好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導教案,不斷總結典型案例,推進研究性學習的水平不斷提高。

⑻每個教師都應承擔不少於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的指導任務,按規範要求主動做好指導工作。學校將指導研究性學習作為教師的一項常規要求列入教師年度考核的要求之中。

課題研究方案 篇三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本課題所指經典歌詞,主要包括近一百年來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詞。與唐詩宋詞相比,這些歌詞既有詩歌的意境,又具有時代特色;與其它一些文學作品相比,這些歌詞是短小精悍的韻文,更適合國小生誦讀;與當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這些歌詞不但有動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

我們看到,當前有許多流行歌曲並不適合國小生傳唱,卻能通過多種傳媒進入國小生的生活,它們污染了孩子的心靈,也污染了孩子的語言學習環境。一些港台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漢語修養,助長了語病的社會流行。相反,經典歌曲是時代主旋律,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世代傳唱,然而時代變遷,許多經典歌曲正逐漸被下一代遺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覺得,經典歌詞正是學習語文的寶貴資源。

二、研究的意義,目標

1、讓學生讀講經典歌詞,學習純潔美好的祖國語言,用歌曲旋律作為閲讀理解的催化劑,使經典歌詞中的營養更好地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經典歌詞讀講活動為載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音樂素養,信息技術素養。

3、讓學生欣賞和傳唱經典歌曲,用詩歌和音樂合二為一的美的薰陶代替空洞的説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相關的理論研究

1、孔子《論語》中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了詩,禮,樂三者的教育功能。經典歌曲是否兼有詩,禮,樂的因素讀講經典歌詞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出了一項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2002年6月,“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中的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實驗研究”成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經典歌詞是經典古詩文的現代版,讀講經典歌詞是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溝通歌詞作者和聽眾情感的橋樑,它能否成為國小生閲讀理解歌詞的催化劑其心理學依據是什麼

(二)實踐研究

1、編寫讀講經典歌詞實驗用書,準備相關材料

①製作用於網絡點歌的網頁,學生點擊相關的鏈接就能聽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編寫紙質《經典歌詞70首》讀本。

2、讀講經典歌詞

①利用課餘時間(隱性課程)

在教室裏經常性地播放一些經典歌曲VCD光盤,供學生隨意欣賞。

②專門開設15分鐘讀講經典歌詞小課程

時間為下午1點至1點15分,即學校原來安排的情操課時間。

讓學生自主挑選一首歌詞,教師排出每個學生讀講歌詞的日程表,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面對全體學生上台主持,通過誦讀,提問,討論等互動環節,對所選歌詞展開合作探究式學習。

③結合語文課教學

讓不同主題的經典歌詞在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發揮作用,並熟讀成誦。例如:用經典歌詞來營造學習氛圍,用經典歌詞來加深課文理解,用經典歌詞來學習語言,用經典歌詞進行拓展閲讀。

④利用學生在家時間

讓父母和孩子一起聽唱經典歌曲,研讀經典歌詞,進行網絡點歌並查找資料,實現家校聯動,建設學習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驟

1、相關的理論研究

2、資料蒐集,讀本編寫和網頁製作

3、前測

4、讀講經典歌詞的活動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

5、後測

6、撰寫研究報告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對國小生的不良影響,培養國小生對經典歌曲的興趣愛好,提高審美情趣,豐富課餘生活。

2、在讀講經典歌詞活動中學習政治,歷史等多方面的科學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

3、不借助書面作業而幫助學生積累詞語。七十餘首經典歌詞約有五百個生字新詞,相當於兩冊語文課本的課後詞彙總量。

4、提高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尤其在感悟詩歌意境等方面。

5、在誦讀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語感。

6、在讀講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課題研究方案 篇四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學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研、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2、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營造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3、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備課組長要做好引領工作,教師個人要單獨申報一項小課題進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並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事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填寫《小課題研究方案》(附件一)。學科組(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閲、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2、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教科室提交《中學小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教科室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不合格的,須重新選題、申報,直至完成立項。

3、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科室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中期小結)。程序是:

(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教科室;

(3)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5、成果鑑定與推介。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並納入學期量化考核,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不斷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閲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説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小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研究性學習方案 篇五

一、指導思想

自2008年8月,本屆學生從高一年級全面進入新課改實驗,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研究性學習”必修課程,其實施根據新課程實施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意見、指導方案,採用學分的形式,以課題研究為載體,達到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課題研究活動主要的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它以獲取關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直接經驗、發展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直接目的,以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為根本目的。

二、研究性學習目標

1、倡導學生主動參加與交流合作、探究發展等多種學習活動,變革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2、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繫,拓展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和加深理解已經學到的知識,發現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繫,並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培養與學校生活、職業生活和繼續學習有關的能力:自主意識,團隊合作,資料研究,人際交往和掌握現代信息工具等。

3、瞭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和快樂。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學習內容

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提出問題,確定研究主題,然後組織課題的實施。

供學生參考的子課題:

1、糖尿病人的飲食特點

2、水的硬度和軟化

3、洗滌劑的種類

4、洗滌劑的污染

5、健康的飲水

6、化學和能源(對現如今居民使用燃料的對比分析)

7、化學和科技(聯繫所學知識,認識化學科技前沿)

8、水污染的治理

9、生活中的奇特現象

10、現代居室中的殺手等

學生可以從上述子課題中選擇一個展開研究,也可以自擬確定相應的研究課題,但原則上依據課本中涉及到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依據,並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教學的研究性,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現有的經驗為起點,以問題為中心、以討論為交流方式,以陳述觀點為基本要求,以提高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為根本目的。

四、研究性學習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

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做一些學術講座。進行科研方法指導。

2、選題階段:

學生根據教師的主題展示,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並按照學生意向分組,組成學習小組,承擔各子課題。

確定子課題研究方案:學生和指導老師見面,瞭解指導教師對主題構想説明。學生開始查閲資料,訪問有關人士等,確定自己具體研究的子課題。

3、課題評審:

對每個組課題研究方案進行評審,不合格的小組,需重新準備後再開題評審。

4、研究實施階段:

學生按課題研究方案,自主開展研究活動,並認真規範地填寫相應表格。

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小組活動記錄,隨時瞭解並評價每個小組以及每個學生的活動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並認真填寫相應的指導意見表和日常考核表。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記錄本,隨時記錄研究情況與各方面的收穫。

5、總結與展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收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和提煉,確定總結的內容,選擇最合適、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最後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選題意義、研究經過、論據和結論、效果分析,後附資料索引目錄。

以大課題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組織下,各小組將研究成果進行展示交流,同學對各組成果進行評議,提出改進意見。

每位學生交一份個人總結,字數800左右,主要描述個人的參與工作和貢獻。上述材料於答辯前兩天交給指導教師。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題組評議改進並完成研究報告,作答辯前準備。

6、答辯

A、小組代表報告本組研究內容、經過及取得的成果。

B、小組成員回答答辯教師組的提問。

7、評價:

學生根據評價表自評,並呈交個人工作記錄本。

學生小組展開互評,評出每個學生的分數等第。

指導教師對學生課題研究進行評價總結。

五、活動時間安排:

學生在家活動:20xx年3月8日~5月10日的週六週日(共16天)

學生在校交流:20xx年3月8日~5月10日的每個週三下午課外活動

學生來源:高二理科班

小組劃分:每班為一個大組,班長為組長

每班學生自由組合,分8~10小組,每小組5-8人,自行選小組長一名。

活動物品:由各小組自行準備

標籤: 多篇 課題 方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go86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