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班級自治管理的方案【精品多篇】

班級自治管理的方案【精品多篇】

班級自治管理的方案【精品多篇】

國小科技節活動方案 篇一

(一)“變廢為寶”環保手工小製作

●參賽對象:1—5年級學生

●活動時間: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24日——12月9日作品構思、製作

第二階段:20xx年12月10日上交作品

●活動宗旨:

加強環保教育,在學生中建立“勤儉資源,物盡其用”的環保觀念,增強學生的環保、勤儉意識,體現當代學生的風采。引導參與手工製作學習、實踐,鍛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學生奇妙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手工創作,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廢舊物品,在製作進程中培養學生酷愛生活、關注生活的好習慣。

●活動要求:

1.參賽作品以廢舊物品為主要材料進行製作,如:飲料瓶、易拉罐、泡沫、舊布料、舊報紙、掛曆紙、小紙箱、蛋殼、果殼、毛線、樹葉、吸管、冰糕棒、紙筒、各色鈕釦、紙杯、火柴棒、舊光盤、酸奶瓶、彩紙、卡紙、海綿紙等等。材料不限,外型美觀、簡潔,創作符合生活而又大膽新奇。

2.平面手工和立體手工都可。

3.作品主題鮮明,內容健康向上,構思奇妙、富有創造性。

4.學生作品可通過家長的協助共同完成。

5.參賽作品需註明作品名稱及製作人所在班級、姓名。

6.每班作品很多於5件。

7.參賽作品上交至美術組,同一組織評選。

●組織進程:請各班自行預備作品,並進行班內評比,12月10日前每班將提拔出的五個作品交至美術老師—周淑霞老師,並由周老師組織相應教師進行校級評選。獲獎作品在全校展評。

●評比要求:

1.評分標準:總分10分;

創意性5分美觀性3分精緻性2分

2.組織評選,設一等獎10名、二等獎15名、三等獎20名,並頒發獎狀。

(二)科普知識比賽

●參加對象:3—5年級學生,自願報名。

●活動時間、地點:科學課上組織展開

●活動要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書面閉卷答題的情勢進行。

●比賽範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冊內容約佔50%,重點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題目的能力。學校提供具有開放性的課外科普知識比賽題庫內容,約佔50%。

●評獎方式:

按成績高低,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比賽裁判:魏海峯、韓春芳

(三)徒手撕紙”比賽

●參加對象:1—3年級學生。比賽每班各3人。

●活動時間:12月15日班隊會

一年級(下午2:00)二、三年級(下午2:40)

●比賽地點:樹人樓二樓家委會教室

●比賽要求:徒手撕1張A4紙,越長越好。

●比賽材料:A4紙2張(1張備用)

●比賽工具:雙手

●比賽規則:

(1)製作紙條時,紙條不可斷裂,發生斷裂情況可以在較長段紙條上進行再製作,不可將已斷裂的紙條以打結等各種方式再行連接;

(2)在測試區域,兩名學生各按一段固定,懸空平行拉直,示意裁判丈量邊沿與邊沿之間的垂直間隔;

(3)測試時間2分鐘,依照長度排出名次。

●比賽裁判:張繼紅、楊麗芳、楊學東

(四)撲克牌搭高樓比賽

●參加對象:4、5年級學生。比賽每班各3組。

●活動時間:12月15日班隊會,四、五年級(下午3:30)

●比賽要求:用一副撲克牌(54張)、一個透明膠或兩面膠搭建高層建築。

●比賽材料:一副撲克牌(54張)、透明膠、雙面膠

●比賽工具:雙手

●比賽規則:

(1)各班在自己教室搭建高層建築,可選3個小組(每組最多2人),代表參加比賽、參賽小組要有自己的名稱。

(2)除一副撲克牌(54張)和透明膠及兩面膠之外,不能出現其他材料,否則一票否決。

(3)在穩定的基礎上以高度為主要取勝標準,而且搭建的建築必須能獨立支持。

(4)高度相同的條件下,以建築的美觀和新奇性作為判定根據。

(5)建築當場製作,限定時間為10分鐘。

●比賽裁判:周淑霞、楊麗芳、盛中國

(五)“自制小火箭”放飛比賽

●參加對象:4年級學生。比賽組數不限。

●活動時間:12月15日班隊會(下午3:30)

●活動地點:科學實驗教室外

●比賽要求:

1.可以是水火箭、氣火箭、火火箭

2.二人組成參賽隊,事前在家裏製作好小火箭。

●比賽規則:

1.帶好事前做好的小火箭,二人共同協作完成比賽任務。

2.測試在賽場提供的位置上進行,時間不得超過5分鐘。

3.每隊有三次比賽機會,飛得最高的一次為比賽成績。

●比賽裁判:魏海峯

(六)計算機文字錄入比賽

●參加對象:四年級段學生。由各班班主任做好參賽學生的報名工作(每班參賽人數限5人),並將參賽學生名單于12月7日放工前交微機室。

●活動時間:12月15日班隊會4年級(下午3:30)

●比賽規則:

1、比賽時間設定為30分鐘,漢字錄入內容為指定語文教材瀏覽篇目,輸入法自選。

2、各參賽選手必須提早10分鐘進入賽場,遲到者不延長比賽時間,參賽選手依照簽到順序選擇計算機順序編號就坐。

3、比賽進程中不得與其他選手交換討論,不得干擾其他選手的正常比賽。比賽進程中如有題目,選手應馬上舉手報告,請賽場工作職員解決。選手應規範操縱,因錯誤操縱死機所引發的一切損失責任自負。

●比賽成績評定:

1.學生應依照指定文章的順序輸入,文字錄入的正確率必須到達96%;

2.以正確錄入文字數目的多少進行評分。

●活動地點:本校微機室。

●比賽裁判:劉揚

(七)電腦“網絡搜索技能”大賽

●參加對象:參加對象:四年級段學生。由各班班主任做好參賽學生的報名工作(每班參賽人數限5人),並將參賽學生名單于12月7日放工前交微機室。

●活動時間:12月15日班隊會5年級(下午3:30)

●比賽規則:

1、比賽時間設定為30分鐘。

2、各參賽選手必須提早10分鐘進入賽場,遲到者不延長比賽時間,參賽選手依照簽到順序選擇計算機順序編號就坐。

3、比賽進程中不得與其他選手交換討論,不得干擾其他選手的正常比賽。比賽進程中如有題目,選手應馬上舉手報告,請賽場工作職員解決。選手應規範操縱,因錯誤操縱死機所引發的一切損失責任自負。

●比賽成績評定:網上信息搜索,以完成題目答案正確性為標準,評委評卷的分數進行評比。

●活動地點:本校微機室。

●比賽裁判:劉揚

班級自治管理的方案 篇二

為紮實推進我校課堂改革,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高一年級處決定在全年級開展高效課堂創建活動。參照監利一中的管理經驗,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朱河中學高一年級班級管理工作方案》,具體方案如下:

一、管理思路:

年級確定宏觀目標和要求,班級參照學校提供的參考辦法,通過班級自主管理的方式創造性地進行個性化管理。

二、管理模式:

年級根據《班級量化評估方案》負責對班級的宏觀管理,學校處室和年級為班級管理提供部分數據,班級充分運用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班級自主管理。年級通過本年級文明監察隊實施本年級學習紀律的檢查,重點檢查遲到,激情朝、晚讀,自習課紀律。年級每天將檢查數據進行彙總,於第二天上午發到年級班主任羣並張貼公佈。

三、評價項目:

年級檢查項目包含學習紀律、清潔衞生、跑操情況、教學管理、寢室管理、學生考勤、班團活動等內容。班級檢查項目由班級自己確定,可包含課堂評價、學習紀律、衞生、宿舍、出勤、跑操、課桌整理等內容。

四、管理流程:

班級管理團隊負責本班個人和小組的常規檢查和評價工作。值日班長負責每日數據彙總,於當天值日任務完成後交給評價部長。評價部長負責一週情況彙總,並於每週星期六晚上通報一週情況,組織開展班級小組和個人晉級活動。

五、小組職責:

⑴班級行政管理小組:負責日常班級管理工作,根據班級規定進行常規檢查、記載、評價等工作。值日班長根據各部委記載情況,負責將每日數據彙總,並進行公示、總結。評價部長負責一週情況彙總,組織開展班級小組和個人晉級活動。

⑵學〈WWW.〉習小組:班級的基本組成單位,學習活動的組織主體。組長組織好每節課的課堂自學、討論和展示。記錄好每天組內成員的積分情況。

⑶高效學習科研團隊:每組一名學科組長,由學科班長具體負責,是師生聯繫的橋樑。各學科班長負責記錄好每天該學科課堂的積分情況,並於當天交給值日班長,每週彙總後交給學習部。

班級自治管理的方案 篇三

一、管理目標:

為了加強班級管理力度,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道德素養的養成,創傷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特制定本管理細則。

二、實施辦法:

1、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實行值日干部負責制。值日干部為每天量化成績的統計者,週末將成績彙總,一份交給班主任,一份張貼在教室的班務公開欄內。

2、每位同學的基礎分為100分,根據平時表現給予加分或減分,期末算出每位同學的平均分,作為思想品德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對錶現極差的學生,將材料彙總上報學校,建議給予相應的批評。

3、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值日干部不得舞弊,更不得對同學報復,如有此類現象發生,則該同學的思想品德評定為不及格。

三、管理細則:

1、出勤。

(1)不按時到校,遲到一次扣1分。

(2)不請假扣3分,請假一天扣0.5分,不銷假扣0.5分。

(3)“兩操”遲到扣1分,站隊動作遲緩扣1分,不站隊者扣2分。

(4)無故不參加“兩操”者扣2分,站不齊者扣1分。

2、學習方面。

(1)作業。

①、遲交作業,一次扣1分。

②、缺交作業,一次扣2分。

③、經調查或任課老師反映有抄襲他人作業者,抄作業和提供作業者扣3分。

④、作業質量差,被任課教師罰重新做的扣2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gq7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