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創作背景: 篇一

這篇文章寫於慶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對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和西夏虎視眈眈。為了鞏固政權,改善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後人稱之為“慶曆新政”。但改革觸犯了封建大地主階級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而皇帝改革的決心也不堅定,在以太后為首的保守官僚集團的壓迫下,改革以失敗告終。“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於鄧州,而非寫於岳陽樓。

按照宋代人的習慣,寫“記”以及散文一類的文章,本人並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過這種文章記錄事情、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古時,邀人作記通常要附帶一份所記之物的樣本,也就是畫卷或相關文獻之類的資料,以供作記之人蔘考。滕子京雖然被貶嶽州,但他在任期間,做了三件政績工程,希望能夠取得朝廷的諒解。重修岳陽樓便是其中之一,完成於慶曆五年(1045)。滕子京為了提高其政績工程的知名度,贈給范仲淹《洞庭晚秋圖》,並向他求作《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原文 篇二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成語 篇三

1、本文的立意和構思有什麼特點?

據史料記載,滕子京函請范仲淹作記,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並説:”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但《岳陽樓記》卻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閒筆漫敍,實際上卻大有深意。滕子京與范仲淹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進士,兩人交誼頗厚。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他到嶽州後,”憤鬱頗見辭色“,別人慶賀岳陽樓將落成,他卻回答説:”落甚成?只待憑欄大慟數場。“可見他的情緒極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委婉地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敍議結合的風格。

2、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幼年喪父,生活貧苦,卻刻苦讀書,少有大志。據《宋史》記載,他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歐陽修給他寫的墓碑文也説:”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譭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語,而藉《岳陽樓記》一文廣為人知。”先憂後樂“的思想,究其淵源,即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孟子就曾説:”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思想進一步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逆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從政生涯,始終踐行了這一信念。例如,天聖七年(1029),30歲的范仲淹還在沒有資格進諫的小小祕書閣校理任上,就上書諫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為章獻太后朝拜上壽;第二年又直接上書請章獻太后還政退位──那時章獻太后正垂簾聽政,權傾朝野,滿朝文武,”無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貶離京,三年後才回來。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進《百官圖》,指斥宰相呂夷簡結黨營私,任用讒佞,反被誣為”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又遭貶斥,連為他鳴不平的歐陽修等人也被貶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幾十年,數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買”義田“千畝,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於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為民請命,憂民之憂,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

3、敍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有什麼作用?

本文全篇僅368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敍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託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於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容和寫法。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敍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為“展開議論話題,等等,千迴百轉,層層推進,敍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駢散結合的?

這篇記文以單行散句為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散句駢句的運用,依文章內容而變化。如開頭結尾的敍述文字用散句,莊嚴而質樸;中間寫景狀物的語句多用駢句,辭彩華美,音韻和諧;議論抒情語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揚頓挫,富於變化。這樣,駢散交替,敍議結合,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5、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並不存在,那作者為何要議論這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結合作者當時被流放的背景,顯然”古仁人“在某種情況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應合了”古仁人“擁有的堅定意志和不為外界所動搖的品格。也表明這一類人的境界是不為自己進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議論這個人物。

6、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7、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8、”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一句的修辭是:對偶、借代

9、總寫: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10、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shāng)湯,橫無際涯是空間描寫

1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的作用:承上啟下

閲讀指南/岳陽樓記 篇四

1、本文選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文正是他的諡號。慶曆三年,范仲淹提出整頓政事的主張,遭保守派反對而未能實施,他也一次被貶官鄧州。不久,他的好友滕子京被貶謫守岳陽州,重修岳陽樓,寫信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

2、全文共五段,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盛況,交代作《岳陽樓記》的緣由。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寫“遷客騷人”登樓的“覽物之情”,觀看景物而產生的兩種不同的感受。這一部分可分兩層,第一層(第二段):總寫遠眺洞庭湖的景色。第二層(第三—四段: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因景而異,或喜或悲。這是 文章的主體。第三部分(第五段):正面寫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政治抱負。

3、本文主要通過寫景

描寫了“遷客騷人”登樓時的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並由此過度到議論,從而表達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即使自勉,又是與人共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ldkj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