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寒食》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寒食》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寒食》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寒食》 篇一

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

草草隨時事,蕭蕭傍水門。

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

客袂空佳節,鶯聲忽故園。

不知何處笛,吹恨滿清尊。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二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朝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萬物復甦,盪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爐中的沉香即將燃盡,飄出的縷縷殘煙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來,花鈿已掉落在枕邊牀上。

海燕還未飛回,鄰家兒女們玩起了鬥草遊戲。江梅已經過季,綿綿的柳絮隨風盪漾。黃昏時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濕了院中的鞦韆。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註釋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後,隱於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於是日禁火寒食。

玉爐:香爐之美稱。

沉水:沉香。

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鈿(diàn):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鬥草:一種競採百草、比賽優勝的遊戲。

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非專指生於江邊或水邊之梅。

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鞦韆: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説鞦韆起於漢武帝時,武帝願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後倒讀為鞦韆。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賞析

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薰香、花鈿、鬥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藉以抒發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此詞通過寒食時節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敍,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後的所見所感。“淡蕩”猶盪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當夏曆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薰爐中燃點着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温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山枕”謂枕形如山。“夢迴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粧睡去,自己也覺詫異。薰香已殘,説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迴猶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盪漾春光,室內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於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鬥草”是用花草賭賽勝負的一種遊戲。時節已到寒食,為什麼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鬥草嬉戲,情懷是多麼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裏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緻説明春事已經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鞦韆”,寫的是另一種境界。鞦韆本是少女喜歡的遊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鞦韆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和內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有“無我之境”的妙趣。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創作背景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等詞當作於是年前後。

.《寒食》 篇三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裏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鞦韆。

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煙。

副使官閒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四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

翻譯

風吹不停,濃雲陰沉,雨時斷時續,寒食節馬上要來臨了。昨夜風將櫻桃吹得凌亂不堪。雨天陰冷潮濕,我也小病剛好,是該用爐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喚女伴麻煩她來替我畫眉,但又懶得動身,多麼希望黃鶯給捎個信兒。遲疑半晌才打開梳粧盒,鏡中的容貌雖然嬌豔,但還是嫌自己不夠美麗。

註釋

闌風伏雨:指風雨不止。

寒食:寒食節。舊俗在清明節前一日或二日,當此節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狠藉:指櫻桃花敗落。

鎖窗:雕刻有花紋圖案的窗子。

薰繡衣:用香料薰華麗的衣物。

央及:請求、懇求。

流鶯:啼鶯,以其啼鳴婉轉,故云。

半響:許久、好久。

奩:女子梳粧用的鏡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自嫌:自己對自己不滿。

賞析

詞的上片寫由狼藉滿地的櫻桃花牽惹出思婦的一腔春愁。一陣陣的風雨將寒食節催來了,春天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窗外的櫻桃花昨天還開得明媚嬌豔,一夜風雨便將花兒吹打得散亂滿地。由狼藉的櫻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這飄零的春花“剛與病相宜”,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體一。多病而又寂寞無聊,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怎樣也排遣不了這種思緒,只好關起窗户“薰繡衣”。“瑣窗薰繡衣”句將閨中女子孤單寂寞、百無聊賴的心理狀態表現得悽婉、含蓄,耐人尋味。

下片寫這位少婦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這種寂寥,強打精神為自己梳粧打扮。“畫眉煩女伴”,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時閨房中的樂趣,可現在為她畫眉的人遠遊他鄉,她只得“煩女伴”了。“畫眉”典出“張敞匭眉”。女伴不在身邊,她又得央求侍女鶯兒去請她來。緊接着,詩人用“半餉試開奩”這個極細微的動作描寫,把人物的複雜心理表現得逼真而細膩。女伴來了,她多麼急切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動人,可又害怕鏡中現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躊躕半晌,才試着打開鏡匣。沒想到鏡中人是那樣柔弱嬌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立即想到丈夫不在身邊,為誰梳粧呢!於是更覺尢聊,連自己也嫌她“嬌多”了。剛才的興致一下被掃盡,心又冷下來了。

創作背景

詞人在寒食節時,看到一位女子病起後又喜又悲,從而發出聯想,所寫的一首詞。

《寒食》原文及賞析 篇五

原文

李清照〔宋代〕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萬物復甦,盪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爐中的沉香即將燃盡,飄出的縷縷殘煙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來,花鈿已掉落在枕邊牀上。海燕還未飛回,鄰家兒女們玩起了鬥草遊戲。江梅已經過季,綿綿的柳絮隨風盪漾。黃昏時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濕了院中的鞦韆。

註釋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後,隱於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於是日禁火寒食。

玉爐:香爐之美稱。

沉水:沉香。

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鈿(diàn):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鬥草:一種競採百草、比賽優勝的遊戲。

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非專指生於江邊或水邊之梅。

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鞦韆: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説鞦韆起於漢武帝時,武帝願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後倒讀為鞦韆。

賞析

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薰香、花鈿、鬥草、鞦韆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藉以抒發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此詞通過寒食時節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敍,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後的所見所感。“淡蕩”猶盪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當夏曆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薰爐中燃點着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温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山枕”謂枕形如山。“夢迴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粧睡去,自己也覺詫異。薰香已殘,説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迴猶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盪漾春光,室內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於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鬥草”是用花草賭賽勝負的一種遊戲。時節已到寒食,為什麼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鬥草嬉戲,情懷是多麼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裏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緻説明春事已經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鞦韆”,寫的是另一種境界。鞦韆本是少女喜歡的遊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鞦韆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和內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有“無我之境”的妙趣。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寒食》原文及賞析 篇六

長安寒食原文

作者:邵謁

春日照九衢。春風媚羅綺。

萬騎出都門,擁在香塵裏。

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

但看平地遊,亦見摧輈死。

長安寒食註釋

[1]寒食: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當天不舉煙火。清明前後包括寒食日,各地多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2]九衢:四通八達的大道。屈原《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3]媚:討好,愛戀,此處作牽動解。

[4]羅綺:羅,輕軟有疏孔的絲織物;綺,有花紋的絲織物。

[5]萬騎(ji):許多騎馬者。

[6]香塵:春遊者身上所帶的香氣和揚起的塵土混合在一起稱為香塵。

[7]摧輈(zhōu):摧,折斷;輈,車轅。

長安寒食賞析

該篇為諷刺王孫公子春日郊遊而作。詩人久居長安,熟悉京城風習,看不慣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詩中描寫官家子弟穿着羅綺、騎着駿馬春遊的一番熱鬧景象之後,有意筆鋒一轉,勸他們不妨去弔唁野外的壘壘枯骨,因為説不定他們自身就是那昔時的鬼魂所轉生。最後,以近於詛咒的“但看平地遊,亦見摧輈死”之句,表示了強烈的憤恨。所謂鬼魂轉生之説是虛妄的,但在表現手法上,仍是一種“幻想。服務於現實”的高招。

《寒食》原文: 篇七

韓翃〔唐代〕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ygw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