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新版多篇】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新版多篇】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新版多篇】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一

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

月中含桂樹,流影自徘徊。

寒沙逐風起,春花犯雪開。

夜長無與晤,衣單誰為裁?

翻譯/譯文

早上還站在岸邊,放眼打量着那清波明淨的水道,晚上就棄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巔的白登台上了。

夜登高山上的高台,舉頭望月,月中桂樹看得更為清楚;低頭徘徊,只見如銀月光灑滿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

寒沙隨着狂暴的北風捲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殘冬餘雪競先怒放。

如此夜長不能入睡,羈身孤旅的遊子,又有誰能與自己會面解悶;衣衫單薄難以禦寒,又有誰為自己趕裁錦衣?

註釋

①《關山月》:漢樂府橫吹曲名。《樂府詩集》所收歌詞系南北朝以來文人作品,內容多寫邊塞士兵久戍不歸傷離怨別的情景。

②清波道:似當為“清溪道”。清溪道,古道名,系自四川盆地通往雲南之路。

③白登台: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東,山上有白登台,可以遠望幽燕、冀、豫之大地。

④“月中”句:神話傳説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吳剛,學仙有過,謫令常斫桂樹,樹創隨合。

⑤流影:移動不定的月影。

⑥寒沙:寒冷季節的黃沙。

⑦犯雪:冒着大雪。

⑧晤(wù):會面。

⑨誰為:誰人替我縫製。

賞析/鑑賞

《樂府解題》曰:“《關山月》,傷離別也。”這首詩既以《關山月》之曲譜詞,它的主旨必然緊緊圍繞着“傷離別”之意展開。

首聯“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點明瞭詩中主人公別家遠去,奔向異地他鄉:早上還站在岸邊,放眼打量着那清波明淨的水道,晚上就棄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巔的白登台上了。白登山,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東,山上有白登台,可以遠望幽燕、冀、豫之大地。這兩句帶出的氣氛是綠波生涼、夜幕迷濛,流露出別家遠遊人惘然若失的感受。

“月中含桂樹,流影自徘徊”是在描繪夜景。夜登高山上的高台,舉頭望月,月中桂樹看得更為清楚;低頭徘徊,只見如銀月光灑滿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這景色多麼迷人,但未免過於清幽;因為由月中桂樹近而聯想到的,定是孤寂的吳剛正在砍伐桂樹,而隨着流影觸發的必是對自己隻身在外的自傷;於是,這迷人的夜景帶來的是倍覺淒涼。

“寒沙逐風起,春花犯雪開”寫自然景象的清冷氛圍:寒沙隨着狂暴的北風捲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殘冬餘雪競先怒放。這聯景物描寫着重於動態,對仗工巧,又十分生動。

“夜長無與晤,衣單誰為裁?”是説:如此夜長不能入睡,羈身孤旅的遊子,又有誰能與自己會面解悶;衣衫單薄難以禦寒,又有誰為自己趕裁錦衣!此處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極度孤寂的感情。

全篇四聯,首三聯通過自然景色渲染的是悲涼悽清的環境,尾聯則是直接寫處身人間世俗後。產生的孤獨感情;前景後情,呼應融合,產生一種和諧的美。此外,該詩十分注意語言技巧,如首聯上下句間,“朝望”對着“夜上”、“清波道”對着“白登台”,十分工巧自然;第三聯上下句間也是這樣,“寒沙”對“春花”、“逐風起”對着“犯雪開”,極為嚴整。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二

裴迪南門秋夜對月

錢起〔唐代〕

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

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

今夕遙天末,清光幾處愁。

譯文

夜色漸濃,月亮升起,月光灑滿了庭宇和樓台。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飲酒吟詩。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層內門户早已關閉,户外萬籟俱寂。一陣清風吹來,枝葉沙沙,引發無限寒意。被驚醒的鳥雀撲刺刺猛然飛起,震落了片片秋葉。秋螢從眼前飛過,忽而又消失在暮靄中,似乎與煙流一起遠走高飛了。面對這樣的月色,將會惹動多少人的愁思。

註釋

裴迪:錢起、王維的友人,幾人多有詩作唱和。謝公:這裏借指裴迪的書齋。原義一般指安徽宣城的謝朓樓。謝朓於南朝齊明帝時出任宣城太守,於城關凌陽山頂建造一室取名曰“高齋”。唐初宣城人為懷念謝朓,於“高齋"舊址新建一樓,因樓位於郡治之北,人稱“北樓”或“北望樓”。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弔,賦詩抒懷。《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末聯:“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故該樓又被稱為“謝公樓”、“謝朓樓”。

鑑賞

“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飲酒吟詩。不知不覺中,夜色漸濃,月亮升起來了,月光灑滿了庭宇和樓台。謝公樓,晉時謝莊寫過著名的《月賦》,這裏借指裴迪的書齋。飲酒吟詩的熱烈場面隨着月光的流瀉,完全被一種寧靜而幽遠的意味所代替。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此刻詩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層層門户早已關閉,户外萬籟俱寂。一陣清風吹來,枝葉沙沙,引發無限寒意。人們頓時感到秋夜的清涼。

“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這兩句由寫四周的寂靜和初秋的涼意轉入寫月光,但也還不是正面描寫。月色無形無影,正面描寫確實困難。錢起借鑑了前人的經驗的同時,還化用了前人的詩句。曹操《短歌行》説:“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鵲驚”句就是從這裏來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鵲誤以為天色已明,撲刺刺猛然飛起,震落了片片秋葉。鵲起葉颺,飄然四散,顯得別有情趣。比起曹詩,錢起的這句詩寫得更為凝練,更富詩意了。

“螢遠入煙流”,用的也是側面描寫的方法。沈德潛説:“月夜螢光自失,然遠入煙叢,則仍見流矣。此最工於體物。”用煙靄的暗淡襯托螢光,又用螢光之流失襯托月明,可謂運思入妙。有了這兩句,一個月明千里的銀色世界,異常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今夕遙天末,清光幾處愁?”詩人由領略、欣賞美好的月光,漸漸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面對這樣的月色,將會惹動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後兩句以問句作結,留待讀者去揣摩、思考,顯得意味深長。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三

三月過行宮

渠水紅繁擁御牆,風嬌小葉學娥粧。

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

古詩簡介

《三月過行宮》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為作者過行宮的抒懷之作。前兩句寫行宮外的景色,後兩句寫宮女們的淒涼生活。全詩色澤明麗、詞藻華美。詩人由御溝葒蒿的春景,聯想到宮女的容顏,再聯想到她們長鎖深宮的生活遭遇,思緒由實而虛,以小見大,從具體的實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常套,構思巧妙。

翻譯/譯文

御溝裏的水葒白蒿把行宮的圍牆擁繞,淡紅柔綠像宮女的紅頰翠眉般妖嬌。

行宮裏簾幕幾次更換青春已經變衰老,宮門深鎖宮女無盡的苦寂何日終了!

註釋

⑴行宮:皇帝外出所住之處。此指東都洛陽行宮。

⑵渠水:溝渠中的水,此指御溝水。渠,即指御溝。唐杜牧《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詩:“悠悠渠水清,雨霽洛陽城 。”紅:水葒(hóng),是一種水生植物。繁:曾益本作“蘩”。蘩(fán),白蒿,即艾蒿。邊讓賦雲:“若綠蘩之垂幹。” 吳正子注曰:“紅繁,荷也。小葉,初生葉也。”

⑶風嬌:謂風姿嬌柔。娥粧:美女的粧飾。宋晏幾道《蝶戀花·碧草池塘春又晚》詞:“小葉風嬌,尚學娥粧淺。”

⑷垂簾:放下簾子。謂閒居無事。《南史·顧愷之傳》:“ 覬之 御繁以約,縣用無事。晝日垂簾,門階閒寂。”

⑸千年:極言時間久遠。晉陶淵明《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創作背景

舊時代的宮女,過的是最黑暗痛苦的生活,終身難見天日。自古以來以此為題材而寫成的作品數以千百計。李賀的詩歌創作雖並非以此著稱,但他往返京洛,滯留京師,見聞宮女之事不少,其詩集中如《宮娃歌》《感諷六首》(之五)等都是寫宮女題材的佳作。這首《三月過行宮》也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首。

古代供帝王離京出行時居住的宮室,叫做“行宮”。洛陽行宮在唐明皇以前,年年巡幸。安史之亂後遂止。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作者曾經過行宮,看到御溝里長着水葒白蒿,嫩紅柔綠,聯想到行宮內的宮女們被迫過着長期與世隔絕的生活,因而寫了這首詩。

賞析/鑑賞

文學賞析

《三月過行宮》是一首七絕。作者經過行宮,時當陽春三月,看到的是一派春景:“渠水紅繁擁御“牆”,詩起句寫宮牆外側,御溝之中,水葒茂盛,白蒿繁密。全詩中實寫竹宮春景,僅此一句。接下“風嬌小葉學娥粧”,始由眼前水葒生髮聯想,由實返虛。“風嬌小葉”,指葒,紅莖,葉片嫩綠,葉上有淡紅色茸毛,搖曳風中,色狀嬌豔。作者忽然覺得,它多麼像宮女新粧的紅頰翠眉。兩種事物,一般新豔,可謂神似。詩起二句,由景及人,辭美,意想亦美。而就全詩之文勢而言,則是欲抑先揚,引起下文。

“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宮女雖曾有春天般的時光,雖曾有水葒新蒿般嬌嫩柔美的容貌,但在寂寞深宮裏,經不得春去冬來,幾度垂簾,青春轉瞬即逝,紅顏須臾便老,這種千年長鎖的生活實在不堪忍受。詩的後兩句,作者用“幾度”與“千年”對舉,表現宮女們青春易去而寂寞長在的悽苦哀怨的不幸生活,並寄予深切的同情,委婉地表達了對這一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憤慨。

李賀詩在藝術上以奇麗為其特色,這首詩也表現了這一點。李賀詩的奇,主要在取材和構想上離絕凡近,出人意表。而這首《三月過行宮》更體現出作者構想的奇妙。詩人由御溝葒蒿的春景,一下子便聯想到宮女的容顏,然後再聯想到她們長鎖深宮的生活遭遇,思緒由實而虛,以小見大,從具體的實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俗套,與一般宮怨詩的藝術構思不同。而色澤明麗、詞藻華美,也是顯而易見的。

名家點評

方扶南評曰:堪鎻千年白日長。君亦作此痴語耶?

闕名評曰:末二句歎宮女也。(鳳尾竹客撰《李長吉歌詩箋註輯評》)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四

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譯文

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雲,人們仰望着那剛剛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見它銀輝四射,撒向天涯海角,從來不私照過一家半舍。

註釋

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節。

蟾盤:指月亮。(蟾輪、冰輪、冰魄等都是古人對月亮的美稱)。

天頭天盡: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再大也有邊緣,所以古人覺得天和地都是有盡頭的。

賞析

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時晴空萬里、皓月當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但詩人筆鋒一轉,從月色皎皎轉到了月色無私上,一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一樣的,體現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曹鬆

曹鬆(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3ej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