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多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多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多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新課程出版的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是:

1.體驗平均分;初步理解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一、通過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1.説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學的一半

(2)一組同學的一半

(3)一個圓的一半

2.説説一半是怎麼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像全班同學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組同學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們能説清它有多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一個圓的一半的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説清它到底有多大。於是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説的可以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表示這個圓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來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二分之一,塗色表示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嗎?

2.摺好塗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認識後,對摺四分之一感到很順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為什麼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幾個圖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説明理由。

二、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數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很興奮。

2.折出了這麼多的分數,你覺得誰折的分數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並且還説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髮現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 )

4.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於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説:“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裏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説:”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學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為孫悟空吃的多,因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為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並且學生髮現:平均分的份數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摺紙時的分數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練習運用(略)

反思: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於學生來説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説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説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説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於國小生來説,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藴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説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二

《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併且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從而知道將分數應用到生活中。但是由於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紙片為道具,結合白板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去發現數學知識。

通過6個新課的學習和4個練習課結束了本單元的學習。從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由於分數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過讓學生在分蘋果過程中導出“一半”,從而順利解説“二分之一”的寫法以及讀法。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二分之一”,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為接下來學習的幾分之幾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和同分母分數大小時,暴露出問題,學生無法區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關係,出現概念混淆的現象。我藉助數形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但是離開圖後,學生概念模糊,經常張冠李戴,錯誤率較高。

2、由於班級中有些學生不是很活躍,因而我在“説寫分數”、“比大小”、“智力衝刺”等環節讓學生在組內交流,這樣學生就不會怕出糗而“保持沉默”。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但是合作學習的過程也出現小插曲。有些問題一個組內沒有一位同學可以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

3、課堂效果雖然不錯,但是課後效果並不理想,導致新知識沒有一個良好的消化過程,所以加大了課堂的容量,加長了學習的時間。

從以上的問題中,我思考到:學習一定要有一定的過程,要讓學生學會在做中學,所以後階段也為學生準備一些相對應的複習資料,保證每天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三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我是本着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的思想,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為出發點,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為主導思想進行設計的。在引入新課時,通過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分餅”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在新課學習完後,又鼓勵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分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鼓勵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學會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我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摺紙,讓學生親自動手摺一折、畫一畫、指一指、説一説,為他們開闢探索實踐的天地,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對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引導他們親自經歷了分數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的學習活動中探究有趣的數學。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滲透數學思想,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更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這一節課所認識的分數都是幾分之一,在結構上具有相似性,在意義上具有相同點。所以我以1/2這突破口展開教學。通過分月餅先談談對1/2的認識,瞭解1/2的意義,知道1/2的寫法和讀法。在互動對話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層次,多角度地豐富充實學生對1/2的理解。在1/2的基礎上,通過習題中的問題:一個長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塗色部分是其中1份,能否用1/2來表示?這樣來認識1/3,又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認識各種圖形的1/4,討論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狀不同,為什麼都能用1/4表示呢,讓學生主動探索出“折法”和“形狀”都不是本質屬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幾份才是本質屬性。

本節課我最大的體驗是: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於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着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不足的是評價的重點還不是很到位,學生完成導學案的速度還有待提高,學生傾聽的習慣還要加強。如在教學設計上要更具匠心,教學語言有待進一步規範,板書還要多加練習等等。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四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於學生來説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

“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説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説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説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於國小生來説,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藴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説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89l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