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別了,不列顛尼亞》語文課文原文【新版多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語文課文原文【新版多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語文課文原文【新版多篇】

教學難點 篇一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篇二

速讀、品讀、感悟、討論。

《別了,不列顛尼亞》語文課文原文 篇三

在香港飄揚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米字旗最後一次在這裏降落後,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後時刻。

英國的告別儀式是30日下午在港島半山上的港督府拉開序幕的。在濛濛細雨中,末任港督告別了這個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點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着港督旗幟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杆。根據傳統,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再有港督旗幟從這裏升起了。4時40分,代表英國女王統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記的黑色“勞斯萊斯”,最後一次離開了港督府。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於1885年建成,在以後的近一個半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的許多港督曾對其進行過大規模改建、擴建和裝修。隨着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築成為歷史的陳跡。

晚6時15分,象徵英國管治結束的告別儀式在距離駐港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軍營東面舉行。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和臨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此時,雨越下越大。查爾斯王子在雨中宣讀英國女王贈言説:“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於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告終。”

7點45分,廣場上燈火漸暗,開始了當天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佔領了港島,在這裏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當然,最為世人矚目的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後一分鐘,米字旗在香港最後一次降下,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統治宣告終結。

在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五星紅旗伴着《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與此同時,五星紅旗在英軍添馬艦營區升起,兩分鐘前,“威爾士親王”軍營移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開始接管香港防務。

零點40分,剛剛參加了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的甲板。在英國軍艦“漆鹹”號及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的香港水警汽艇護衞下,將於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第一次將米字旗插上海島,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過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個月零四天。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拓展閲讀: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特寫新聞的特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思考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培養速讀短新聞、篩選出有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珍惜領土的思想品質,激發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具準備 篇五

1、多媒體投影。

2、課文錄音帶、錄音機。

3、香港迴歸影音資料。

教學重點 篇六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藴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步驟 篇七

一、導語設計

播放香港迴歸的影音資料。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1、簡單與學生回顧交流有關香港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事件,為下文的理解學習作鋪墊。(師生之間自由暢談交流,不侷限答案)

2、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分析本篇報道的導語、主體、結語三部分的內容,理清思路。

明確:⑴導語(第1自然段):交代“不列顛尼亞”號將最後完成接載查爾斯和彭定康撤離香港的使命,香港即將回歸中國。作用:點題、揭示文章主旨。

⑵主體(第2—10自然段):按照時間順序,具體敍述了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

⑶結語(第11自然段):為英國在香港統治的歷史做了小結。

三、研習課文:認識特寫手法,體味場景描寫

1、消息、通訊、特寫的區別。

2、在本文中,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場氣氛傳達給讀者。文章主要描寫了哪幾個場景?

明確:場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場景二:晚6:15,添馬艦東面廣場英國舉行告別儀式。

場景三:晚7:45,“威爾士親王”軍營旁,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場景四: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場景五:0:40,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離開。

3、報道重大歷史事件,描述現實場景的同時,兼顧歷史的回顧,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在這方面堪稱典範,説説課文中現實的場景和背景材料兩方面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

學生思考討論後明確:現實的場景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文章的綱,在介紹了每一種儀式之後,作者總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個儀式都顯示出歷史的跨度,有着歷史的意義。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於一個現實的場景,依靠一些關鍵詞銜接在一起,比如在寫港督府告別儀式中,就引入一些關於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在寫廣場告別儀式時,插入“156年前一個英國艦長佔領港島,升起英國米字旗”,“今天一個英國士兵在這裏降下米字旗”,讓人聯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現實的場景和背景材料自然的銜接,使得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它們靠現實的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現實的場景有歷史的縱深感,歷史跨度極大,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也讓人更加體會出儀式本身的現實內涵。

四、合作探究

1、文章的標題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聞標題更是如此。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含義?

明確:⑴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這是現實的場景。

⑵“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徵着英國殖民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被洗刷。

2、為什麼説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明確:英國曾經佔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後一塊殖民地,於1997年脱離英國的統治,可以説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英國殖民統治的太陽落了,所以把英國告別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五、課堂小結

六、拓展延伸

七、佈置作業

根據蒐集到的有關香港歷史的資料,寫一段文字,談談香港迴歸對我們中華民族的重大意義。

[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場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場景二:晚6:15,添馬艦東面廣場英國舉行告別儀式。

場景三:晚7:45,“威爾士親王”軍營旁,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場景四: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場景五:0:40,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離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8p5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