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多篇】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多篇】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多篇】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一

【案例描述】

師:大家自由讀課文二三兩個自然段,找出槐鄉五月時,孩子們是怎樣做的句子讀一讀,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

(生四人一小組,朗讀、討論……)

(生反饋自學感悟結果。)

生:“好客的槐鄉孩子就會把他拉到家中,請他美美地吃上一頓槐花飯。”從這句話我可以看出槐鄉的孩子很好客。

生:“小朋友臨走時,槐鄉的孩子還會送他一大包蒸過曬乾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從這句話我讀懂了槐鄉的孩子很熱情。

生:我讀懂了槐花讓孩子們更美了。

生:我讀懂了槐鄉的孩子都很愛槐花。

……

師:相機引導感悟槐鄉孩子勤勞能幹、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特點,並指導朗讀。

【反思和分析】

一幅好畫有着恰當的剩餘空間,國畫就更是如此,往往很大的一張宣紙只有潦潦幾筆,那空白之處不是沒有東西,恰恰就是那足以容納百川的空白給了這潦潦幾筆以想象延伸的空間。那麼一堂語文課也是如此,不是教師處處點到就是好的,可能我們只要那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激起那一江春水,這種生成是課堂的點睛之筆。正所謂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自主學習探究的方式,用得恰到好處,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閲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準備】

槐樹、槐花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暑假中讓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2、順勢切入。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槐鄉看看哪裏的孩子有什麼快樂的事情?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⑴ 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⑵ 劃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試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⑵ 交流在預習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讀課文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們讀懂了什麼?

隨學生回答,相機點撥。

2、又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四、總結課文

1、你覺得槐鄉的孩子怎麼樣?有哪些可愛之處?

2、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課後反思】

教學機智──讓課堂更生動

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常常冷不丁會冒出一些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小“意外”。有的老師會覺得這是某些學生在故意“找茬”,也有的老師會轉移話題避而不答。殊不知,這些小“意外”往往為老師製造了一個稍縱即逝的點撥機會,處理得當,學生們會受益匪淺。

《槐鄉的孩子》是略讀課文,但在輕快樸實的文筆下藴涵的人文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正因為這樣,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更多的是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讀讀、評評、議議,在互相補充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學生的感悟基本上跟自己備課時所想得一樣,順利地進行着。當學生在理解“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裏飄蕩着他們快樂的歌聲。”我發現平時愛提問題的陳凱波同學若有所思,好像對同學的回答不是很滿意。我心裏嘀咕:“這孩子,莫非又有什麼奇思妙想?”便走過去問他:“凱波,你有什麼高見?”

“是的,老師。”他毫不猶豫地説:“我覺得這‘快樂的歌聲’不僅僅是寫出槐鄉孩子們摘槐米滿載而歸高興的心情,更多的是寫出了他們愛學習,又能上學了的期盼。”

我一愣,幸虧是老教師,我很老練地反問:“你的觀點有新意!不過你的理由呢?”

“課文第二段説‘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從這裏看出他們上學的學費都是用槐米換來的錢湊起來的。滿載而歸,説明摘的槐米多,換的錢也多,學費就湊的越快,上學的願望就能實現。書上還説槐鄉的孩子在那麼熱的天氣,揹着乾糧,連中午都不回家吃,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就是為了上學的學費嗎?就是因為愛學習,他們才不怕苦,不怕累,勤勞懂事。”

説的多好,大家都點着頭,似乎被他説服了。我看時機到了,趁機一問:“那書上説的‘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槐鄉的孩子會做什麼樣甜蜜的夢呢?”課堂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説是夢見又採到很多槐米;有的説槐鄉的孩子用槐米換到了錢,數錢數得笑出聲來了;有的説槐鄉的孩子夢見揹着書包來到學校。

最後我又引導學生以“我和槐鄉的孩子”作比較為題,展開全班交流。真可謂“一時激起千層浪”,孩子爭先恐後有的説要與槐鄉的孩子一樣愛勞動、愛學習;有的説從槐鄉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點……這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原先在備課中沒想到的,在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上,教師要是能運用自己的機智,善搭橋,巧引導,咱們課堂將會是另一種生動有趣。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三

《槐鄉的孩子》是國小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雖是略讀,但文章語言優美,文風淳樸。課文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文風之美,又如槐鄉孩子們身上透現的勤勞、質樸、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寫的生活環境、勞動場景,距離我們的學生是那麼遙遠。他們不知道槐樹是什麼樹,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寶粥,不知道雞熱了幹嗎耷拉翅膀,更未體驗過槐鄉孩子們那種勞動之樂。所以,讀過課文之後,他們有那麼多的疑問。而當時我班教室電腦正在修理,不能找相關圖片資料稍為解惑。於是在課堂上,我把自己設置要提問的問題暫置一旁,把提問的空間留給孩子們。質疑時,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滿腦袋“為什麼”的郭巖鬆首先發問:“槐鄉的孩子採了槐米上哪裏換錢?”

聽到問題,孩子們馬上低頭瀏覽課文,一向反應靈敏的董曉説:“我知道!賣給藥店!因為書上説槐米可以入藥”“還可以賣給染料店!”不等董曉説完,急性子趙小龍搶着説,顯然他是得到了董曉的提示。這是別的孩子們也找到了文中的證據,紛紛附和,再問巖鬆是否滿意這個回答,他表示很滿意,於是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又藉機把相關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讀完成了。

李增增接着問:“八月那麼熱,可是槐鄉的孩子們為什麼不怕熱啊?”增增這個問題,包含了我設置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先問:“八月有多熱?”增增説不上來,白世玉説:“八月我在家裏熱得光想吃冰糕!”牛樂順説:“我在我姥姥家看見狗把舌頭吐得這麼長!”他邊説邊用手比劃,這一來,孩子們都想起了暑假裏自己經歷的炎熱,在底下説起來。於是我又問:“槐鄉熱成什麼樣?”他們一齊端起書朗讀起來: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生性活潑的劉建元還邊讀邊做動作,一會兒學雞耷拉翅膀,一會兒學小狗吐舌頭。

“八月的槐鄉這麼熱!那麼孩子們怎麼不怕熱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問。

柏梅説:“因為他們在山上,山上有樹木檔陽光。

她説完,同學們有的搖頭,有的皺眉,覺得不太合適。

張慶燁這時站起來:“我們軍訓時候也在陰涼地兒,可我們還喊熱哪!是槐鄉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賺錢好孝敬父母。”聽了慶燁的話大家紛紛表示贊同,我也趁機誇慶燁是個體諒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詞語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滿載而歸”,我要求她把含有這個詞語的句子讀出來,而這段話正好是描寫孩子們如何勞動的,於是大家一起朗讀了這段,剛剛讀完,劉嘉琦就高高舉起了手:“滿載而歸就是槐鄉的孩子們經過一天勞動,到了晚上,揹着滿滿一筐槐米回家去。”雖説解釋的繁長一點,但是這個孩子結合前文,把這個詞語融合到課文中去作了解釋,我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剛才用的方法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同學們在以後的閲讀理解中可以借鑑。”

這時李鴻菲説:“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後文,還是不明白‘月落柳梢’這個詞。”大家一看,這是最後一個自然段的首詞,原文是“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對啊,這是個言簡義豐的詞,前後文語境解釋都不明顯,孩子們思考起來。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釋,一向愛鎖眉頭的張慶燁此時又發話了:“春天我們觀察過柳樹,柳梢長長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樣低,説明很晚很晚了。”話音剛落,噼裏啪啦,掌聲響起。我趁機問:“剛才慶燁是聯繫什麼理解這個詞語的?”白紹磊終於發話了:“我們的生活!”

最後,大家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重讀課文,聽得出來,他們充滿了對槐鄉寧靜生活的嚮往,也跟着槐鄉的孩子一起體驗着勞動的快樂。而我,也在孩子們的快樂中體會着教育的幸福。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四

《槐鄉的孩子》這篇課文,文字優美、生動,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本課的學習,我們就是在品味語言中感受槐鄉孩子的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為樂等好品

開始,我就引導孩子們理解“槐鄉”,從而引出“橘鄉”、“魚米之鄉”,既理解“鄉”,又擴充了生活積累。在學到“八月,天多熱。”這句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想象在炎熱的天氣裏各種事物的表現,自己在最炎熱的時候的感受。通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最精彩的環節是,讀了課文後,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學生嘰嘰喳喳就説開了: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着水葫蘆,帶着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恆──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通過勞動賺到錢就可以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為了能讀上學讀書……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源頭活水不斷;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顯得厚重和豐富;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為學生所喜愛。這節課我覺得上的很輕鬆愉快,我相信我的學生也會有如我一樣的感覺。

槐鄉的孩子的教學反思 篇五

記得那是第三週吧,聽説校領導要來聽我的推門課,因為我是新來的老師,所以我選取了第四課《槐鄉的孩子》,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文字生動,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意境之美,又如槐鄉孩子們身上透現的勤勞、質樸、善良的品德之美。因為是自讀課文,所以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感受課文,品讀課文。

上課一開始,我從家鄉的樹引出槐樹,從槐鄉引出“橘鄉”“魚米之鄉”。既理解“鄉”,又擴充了生活積累。

課中,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槐花圖片,意在讓學生對槐米感興趣的狀況下,抱着濃厚的學習興趣去學習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學習怎樣仔細觀察,有序表達。圖文並茂,講讀結合。

在讀到“八月,天多熱。”這句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想象在炎熱的天氣裏各種事物的表現,自己在最炎熱的時候的感受。通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最精彩的環節是,讀了課文後,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學生嘰嘰喳喳就説開了: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着水葫蘆,帶着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恆――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通過勞動賺到錢就能夠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為了能讀上書……

最後我再拓展的環節問學生:“生活中,你從事過什麼勞動,他們給你帶來了什麼收穫和快樂?”學生的回答也十分精彩。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源頭活水不斷;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顯得厚重和豐富;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為學生所喜愛。這節課我覺得上的很簡單愉快,我相信我的學生也會有如我一樣的感覺。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六

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生活,快樂的生活。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們回憶前面所學的三課給他們的感受,他們都能回答出來,然後通過一個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槐鄉的孩子的快樂生活嗎?”引導到課文中來。

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並且概括出槐鄉和槐鄉孩子的特點,學生們在讀,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習的自主性不強。以後可以簡練課文內容,以一個“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的方式讓學生整體地去把握課文的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就會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你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在對閲讀課文的教學中,要形成一個規律,就是先讓學生去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後去把握課文的脈絡,再去分清課文的層次,這方法很好,我以後在教學中會實施,培養學生的閲讀領悟能力。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後請學生個別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來點評。這個環節也出了點問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沒能夠很好地調動起來。

個讀和學生點評後,應該及時做到反饋後的指導,認為讀得不好的學生可以示範讀出自己覺得的好的讀法,老師也可以示範讀,而且讀的形式還要進一步多樣化,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等,只要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行。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

課文《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七

第一單元的課文講完了,在這四篇課文裏,我最喜歡的是《金色的草地》和《槐鄉的孩子》,前者是精讀課文,我可以名正言順來帶學生好好地去品讀。可是後者是略讀課文,按要求是一課時的,“粗知文章大意”的粗教。但是,我可真的不捨得就這樣囫圇吞棗就把這麼好的文章放掉呀,所以我還是用了兩課時。

第一課時是各種形式的朗讀課文,按照powerpoint裏出示的問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去用默讀課文的方法去思考。第二課時就是情感引導和品讀好片斷。我以慣用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你從槐鄉孩子身上學到什麼?為了引導學生把文章讀得更深切,我對學生説:“我們的課文就像一座座寶藏,等你們用腦袋去挖,有些同學粗心馬虎的,讀了一遍就走了,啥都沒有挖到;有些孩子用心挖了一會,挖到黃金了,就以為沒有了,高高興興地走了;其實下面還藏着更多的寶石和無價之寶呢……下面看看誰從課文中挖到最多的寶藏!”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從文章字詞句中讀懂了很多出乎我意料的東西:從槐鄉孩子身上,他們學到了要愛勞動(最表層的意思),要自主──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恆──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用勞動換快樂──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裏飄蕩着他們快樂的歌聲;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通過勞動賺到錢就可以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為了能讀上書……

以前的我,曾經很大膽去嘗試整個教材來用,但後來不知不覺又變得循規蹈矩了。“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我想這一點我不應該忘記了。

課文《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八

《槐鄉的孩子》是國小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雖是略讀,但文章語言優美,文風淳樸。課文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文風之美,又如槐鄉孩子們身上透現的勤勞、質樸、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寫的生活環境、勞動場景,距離我們的學生是那麼遙遠。他們不知道槐樹是什麼樹,不知道雞熱了幹嗎耷拉翅膀,更未體驗過槐鄉孩子們那種勞動之樂。所以,讀過課文之後,他們有那麼多的疑問。而當時我班教室電腦正在修理,不能找相關圖片資料稍為解惑。於是在課堂上,我把自己設置要提問的問題暫置一旁,把提問的空間留給孩子們。質疑時,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最後,大家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重讀課文,聽得出來,他們充滿了對槐鄉寧靜生活的嚮往,也跟着槐鄉的孩子一起體驗着勞動的快樂。而我,也在孩子們的快樂中體會着教育的幸福。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九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意圖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並且概括出槐鄉和槐鄉孩子的特點。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後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學生嘰嘰喳喳就説開了: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着水葫蘆,帶着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 ──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這個環節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能夠很好地調動起來。在這一環節的閲讀過程中,我還讓學生美美讀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找出寫得美的句子,從作者的用詞準確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最後我再拓展的環節問學生:“生活中,你從事過什麼勞動,勞動中給你帶來了什麼收穫和快樂?”學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

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篇十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意圖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天氣很熱的句子: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們去採槐米,得受多大的罪啊!可光憑老師口頭解釋天熱的程度是無濟於事的,必須讓學生親身體會得到。所以,我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回憶一下自己在暑假時經歷的天熱的感受,來體會和品味這個句子的意思,進一步體會槐鄉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懂得勞動的快樂。

經過一陣思考,小手舉起了一片。

陳浩然一本正經地説:“天真熱,我真想鑽進冰箱裏。”

張金凱接着説:“真熱啊,我想跳進河裏洗冷水澡,還不想出來。”

“暑假的時候天好熱!”王蒙源認真地説,“我真懷念冬天下雪的日子,希望冬天快快來到。”

“有一次,熱得我不住地吃冰棍,一下子竟然吃了五根。媽媽還打了我一巴掌,説非把我吃拉肚子不可。”牛新建邊笑邊説。

“想起暑假的熱啊,我身上是不停地流汗,裏裏外外的衣服都濕了。”商慧琳本來就胖,説着説着還真出汗了。

……

經過學生的發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熱的程度,都紛紛感慨:能在這樣熱的天氣裏去鈎槐米、拾槐米,真是不怕苦、不怕累,槐鄉的孩子勤勞勇敢,值得大家學習。

身臨其境才是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vr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