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多篇)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多篇)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多篇)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一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學校傳染病的發生、流行,保障學校、幼兒園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範(試行)》和東阿縣教育局、衞生局《關於加強學校和幼兒園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精神,以及陳集鄉聯合校的有關規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預案。

1、成立傳染病防控小組

幼兒園成立由園長、各班老師等人員組成的傳染病工作領導小組,分工明確,層層落實責任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疫情報告制度

幼兒在校期間內如有傳染病發生要及時、準確地報告鄉總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要利用晨午檢及時瞭解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

①班主任應該馬上告知園長和校領導,

②戴口罩到隔離室,

③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人馬上上報聯校。

④並由班任教師通知家長立即帶學生到縣級以上正規醫院醫治。

⑤根據診斷結果按照程序進行處理。

3、加強晨午檢工作

班主任老師每天應密切關心幼兒的健康狀況,詳實統計出勤人數。晨午檢中嚴格執行《學校及托幼機構預防控制手足口病措施》,

發現學生身體不舒服或有攝氏38度以上高熱學生必須迅速隔離,及時通知其監護人帶其去醫院看病,並在家休養。

若有一個班出現1例手足口病例。

1)若這個幼兒在幼兒園查出,園領導根據上報傳染病的程序上報聯校,之後隔離室按照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由專門的消毒人員按照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如5.5%的84消毒液,配備比例:10毫升藥液兑1升水的比例進行消毒。

2)若這個幼兒在家中被家長髮現感染上此病,則告知家長馬上去醫院醫治。對患病醫治離校的幼兒,班主任老師用通訊工具和家長進行聯繫,衞生老師發放手足口病學生家庭消毒宣傳材料,對消毒情況進行指導。

3)消毒:幼兒園要在衞生防疫部門專業的指導下,嚴格按規定做好該班的消毒防治工作(包括髮病及相干有關班級、廁所、公共場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

4、病癒後復課要求

首先根據不同的傳染病隔離時間來決定是否來校上課,病生必須要有正規醫院出具的幼兒痊癒的證明並經過疾病控制中心鑑定才能進教室上課,反之仍作為病末愈不能來校上課。

5、做好傳染病防治原則

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落實公共場所物品和環境消毒制度,保持室內通風、整潔、乾淨和衞生,改善幼兒學習和生活場所條件。

6、幼兒園做好傳染病宣傳工作。

要組織做好師生傳染病防治等衞生知識的培訓。充分利用講座、廣播、電視、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集中開展一次以預防傳染病重點要針對手足口病、麻疹、流腦、結核、流行性腮腺炎、風疹、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和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等傳染病進行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防止病從口入。

7、建立考核及責任追究制度

幼兒園傳染病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督查和管理,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將學校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工作納入年終考核,有違反相關管理制度的年底考評不能得優。並將目標完成情況予以通報。未履行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力,造成傳染病疫情暴發流行,將追究主要領導及相關人員責任。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二

一、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組長:z

副組長:zz等

成員:z和各班班主任及生活老師

二、手足口病的特點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病。

1。潛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臨牀表現:發病突然,約半數病人可出現發《www.》病,體温38度或略高,可持續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偶爾有併發心肌炎、腦膜炎等併發症。

2。病人和無症狀帶病毒者是本病傳染源。其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病人或無症狀帶毒者的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傳染;人對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相對應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襲對象是兒童,10歲以下兒童發病最多,尤其幼托兒童。

三、預防措施

1。平時預防措施。加強學校日常衞生管理,及時發現和隔離患者是預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時要加強晨檢和午檢,定期對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養良好個人衞生,飯前便後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衞生,衣服、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曝曬,教室、居室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

2。由於目前是該傳染病的好發季節,故建議孩子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還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藥如板蘭根、大清葉、雙黃連等。

3。加強營養,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證休息時間,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4。發生病人後措施。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對被病人接觸污染過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對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糞便也應消毒。落實晨檢,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觀察密切接觸者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減少與其他班級並班,集會或集體活動。加強衞生宣傳教育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

5。各班加強晨檢和午檢工作,及時檢查學生的體徵,對於出現可疑現象和可疑人員馬上進行報告。

6。做好廁所等公共場所環境衞生工作,防止腸道、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

四、應急處理措施

1。加強早晨和中午的檢查工作,出現可疑現象和可疑人員時,先由各班晨檢教師上報到學校辦公室;

2。班主任立即通知學生家長,帶學生去醫院檢查確診;

3。同時上報校長;

4。病情確診後,學生進行融離治療,愈後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級立即採取隔離措施,進入醫學觀察期10天,並進行全面消毒,所使用過的學習物品等也要徹底進行消毒(消毒——清潔——消毒),以防傳染給別的學生,另外,給每位學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藥板蘭根預防,使用滴露肥皂。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三

為了有效地應對校內可能發生的手足口病,預防和控制疾病在學校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學校公共衞生應急條例》,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工作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預防與控制疾病為中心,加強領導與組織,建立傳染性疾病防控機制,保證全校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標

1、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的自我防護意識。

2、完善疾病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

3、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預防和控制傳染疾病在我校發生和蔓延。

三、組織領導與職責

成立學校傳染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檢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職責:及時準確地把握學校疾情動態,提出預防控制對策和措施,在上級有關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學校傳染病防治與救護工作,積極配合衞生部門,保證防治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防控實施方案

1、認真做好日檢工作

每天進行晨檢,仔細檢查每位學生的體温,檢查手、口腔等部位。

2、認真做好消毒工作

學校定期對教室、廁所、辦公室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

3、對學生進行個人衞生教育,在學生家長的'協助下,督促學生按時洗刷、勤洗手、勤剪指甲,並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保證足夠的睡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4、建議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還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藥如板蘭根、大清葉、雙黃蓮等。

5、教室要做到通風換氣,廁所要定期消毒沖刷。

五、應急預案

1、若發現學生出現類似病症或可疑現象,應在第一時間上報領導小組,由家長帶學生到醫院檢查確診。

2、同時上報校長、區防疫站。

3、若確診學生不屬於手足口病,必須持醫院診斷證明方可入校。

4、若確診學生髮病為手足口病,學校要做到快速反應,正確應對,對病人應及時隔離治療,愈後持醫院出院證明方可返校。其所在的班級或寢室應立即進行處理。對病人接觸的桌椅等及時予以消毒,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嚴格觀察檢查其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直至安全度過10天觀察期。

5、對其他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穩定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6、對發病情況、報告情況、已經採取的措施以及在應急處置工作中是否存在失職等問題,善後要寫出彙報總結材料。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四

一、工作機構(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手足口病的特點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玻

1.潛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臨牀表現:發病突然,約半數病人可出現發病,體温38oc或略高,可持續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偶爾有併發心肌炎、腦膜炎等併發症。

2.病人和無症狀帶病毒者是本病傳染源。其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病人或無症狀帶毒者的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傳染;人對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相對應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襲對象是兒童,10歲以下兒童發病最多,尤其幼托兒童。

三、預防措施

1.平時預防措施。加強學校日常衞生管理,及時發現和隔離患者是預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時要加強晨檢,定期對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養良好個人衞生,飯前便後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衞生,衣服、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曝曬,教室、居室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

2.由於目前是該傳染病的好發季節,故建議孩子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還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藥如板蘭根、大清葉、雙黃連等。

3.加強營養,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證休息時間,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4.發生病人後措施。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對被病人接觸污染過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對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糞便也應消毒。落實晨檢,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觀察密切接觸者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減少與其他班級並班,集會或集體活動。加強衞生宣傳教育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

5.各班加強晨檢工作,及時檢查學生的體徵,對於出現可疑現象和可疑人員馬上進行報告。

6.做好廁所等公共場所環境衞生工作,防止腸道、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

四、應急處理措施

1.加強晨檢查工作,出現可疑現象和可疑人員時,先由各班晨檢員上報到保健老師處;

2.保健老師立即通知學生家長,帶學生去醫院檢查確診;

3.同時上報校長、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教育局應急電話:(應老師)

疾病預防監控中心電話:

4.病情確診後,學生進行融離治療,愈後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級立即採取隔離措施,進入醫學觀察期10天,並進行全面消毒,所使用過的學習物品等也要徹底進行消毒(消毒——清潔——消毒),以防傳染給別的學生,另外,給每位學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藥板蘭根預防,使用滴露肥皂。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五

近期,全國各地發生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我縣感染病例也不斷增加。為有效應防止手足口病(EV71感染)發生,切實保障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縣教育局要求,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應急預案的啟動

一旦在我校發現有學生感染手足口病,第一時間啟動該預案,並在全校採取緊急措施,應對手足口病疫情的發生。

二、應急措施

1、啟動疫情報告制度。

各班每天即時向學校辦公室做疫情報告。每天均應實行零報告制。

2、對病例、疑似病例要採取積極應對措施。一旦發現,要立即送往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診治,確保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治療。

3、對接觸過病例、疑似病例的師生要立即採取隔離、監控措施。堅決、果斷處置可能出現的傳染源。

4、對病例、疑似病例逗留過的'教室、寢室、食堂、廁所、家庭都要進行消毒,對其使用過的物品要消毒、封存。學校不具備消毒條件的,須及時報告鎮政府,請求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消毒。

5、發現疑似病例,要在第一時間向縣教育局、衞生局報告,不得拖延。

6、學校領導小組及下設晨檢審核、宣傳、後勤保障等組織成員按職責要求認真做好防控工作。

三、紀律保障

1、一旦發生疫情,學校教職工一律堅守崗位,隨時聽從調遣。任何人不得離開崗位。

2、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校長必須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

3、凡有違紀行為,必將予以紀律處分;凡有嚴重瀆職行為、造成重大衞生安全責任事故的,將由上級主管部門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六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針對今年實際情況,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我校制定本預案。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召開家長會向學生及家長講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規知識。並對所有校園檢查一遍。使其瞭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臨牀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病。使家長及學生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二、預防及應急措施:

1、由於目前是該傳染病的好發季節,故建議孩子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通過宣傳單、標語向家長講解手足口病的發病症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瞭解病理知識,家校配合做好預防工作。

2、做好晨間檢查工作。學生早晨入校期間,值班教師要做好孩子的晨間檢查,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緻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有發燒症狀的學生,勸其在家休息。

3、做好衞生消毒工作。學校定期用消毒液進行消毒工作,並做好記錄。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保證活動室內空氣新鮮,温度適宜。

5、適當鍛鍊身體,平衡膳食營養,增強抵抗能力。教育學生注意休息的同時,鼓勵學生多飲温開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細搭配,保證學生攝入足量的、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個人衞生。教育孩子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注意個人衞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並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體活動,不到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

8、發生病人後措施:一旦發現患兒,迅速隔離,立即到醫院就診。對被病人接觸污染過物品要予以消毒。加強晨檢、午檢,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觀察密切接觸者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同時逐級向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七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玻

臨牀表現:

1.潛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臨牀表現發病突然,約半數病人可出現發病,體温38oc或略高,可持續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病次日出現疹子,先為玫瑰紅疹或斑丘疹,皮疹呈離心性分佈。主要見於指趾背面、指甲周圍及足跟邊緣,部分病人還可見於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內側等部位,1-2天出齊。1天后部分形成皰疹,呈橢園形,大小2-5mm,最大10mm,內含混漿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兩頰黏膜與脣內、舌邊、軟齶出現紅疹或皰疹,呈灰黃色或灰白色。口腔皰疹易破並形成潰瘍,因灼痛明顯,流涎,患兒拒食。預後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長者可達10天。偶爾有併發心肌炎、腦膜炎等併發症。

流行特點:

1.病人和無症狀帶病毒者是本病傳染源。其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病人或無症狀帶毒者的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傳染

2.人對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相對應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發病高峯主要出現在春秋季。有些病毒發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襲對象是兒童,10歲以下兒童發病最多,尤其幼托兒童。

預防措施:

1.平時預防措施。加強幼托機構日常衞生管理,及時發現和隔離患者是預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時要加強晨檢,定期對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養良好個人衞生,飯前便後洗手,教室、居室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

2.由於目前是該傳染病的好發季節,故建議孩子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還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藥如板蘭根、大清葉、雙黃連等。

3.發生病人後措施。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對被病人接觸污染過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對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糞便也應消毒。加強晨檢,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觀察密切接觸者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減少與其他班級並班,集會或集體活動。加強衞生宣傳教育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

4.班級加強晨檢查工作,及時檢查學生的'現象,對於出現可疑現象和可疑人員馬上進行報告。

手足口病的預防:

春季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種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膚及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玻早期伴有發燒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病程一般5-7天,預後良好。

出現了手足口病之後,首先,對患兒及時隔離治療,對其接觸過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給予徹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進行消毒----清潔---再消毒。對患兒所在的班級立刻採取隔離措施,進入醫學觀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級分開。教師每天檢查幼兒手心、腳心有無出疹,醫生每天加強晨檢、午檢和晚檢工作,注意觀察幼兒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觀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氣消毒,對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動都相互獨立,決不併班。另外,給每位學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藥板蘭根預防,使用滴露肥皂。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八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對象五歲以下嬰幼兒。一年四季均可見到,以夏秋季較多。可以通過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飛沫等多種途徑傳染,以出疹、發熱為特徵,臨牀為口腔內、手、足部等部位發生皰疹,潛伏期為3-8日。

為了預防手足口病,依據《中國傳染病防治法》、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 “手足口病“防治小組:

張建偉(組長)、米秀龍、羅維讓、羅維孝及各班班主任

1、總負責:

校長作為學校的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學校衞生工作

2、總務主任:

負責落實督查全校防治“手足口病”工作;督促值周老師指導全校教職工做好班級、園內環境、消毒工作,並指導教職工、學生科學地認識“手足口病”。

3、保健:

嚴格認真做好晨檢工作,並負責教職工、學生、家長防治“手足口病”知識的普及宣傳,以及炊事員的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

1、宣傳教育

①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防“手足口病”知識。

②開展防“手足口病”活動,教育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衞生,勤洗手。

③分發致家長的告知書,提高家長對“手足口病”的認識。

2、認真做好學校室內室外的環境衞生工作。

3、做好晨檢工作,發現異常及時讓家長帶學生去醫院檢查治療,並與學校保持溝通與聯繫;

4、做好缺勤學生原因調查並做好結果記錄,排除“手足口病”疫情。

5、做好室內通風,定期進行紫外線消毒。

6、做好日常用品、用具的'衞生消毒。

7、個人防護:

①全體工作人員要勤洗手。

②儘量減少外出。

③教職工如有發熱、皮疹要暫停工作,及時到去醫院檢查治療。

④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勤洗手、多喝水。

三、情報告及處置

(1)一旦發現疑似病例老師第一時間向校長報告;

(2)老師立即對學生、發病學生班級進行隔離,(用餐、户外活動、遊戲活動均到指定地方;

(4)召開會議,思想上加強重視,每天正確掌握學生出勤人數,瞭解各班缺勤情況。做好宣傳工作,對家長、對學生、對全體教職工開展各種有關手足口病宣傳,加強個人衞生習慣的指導。

(5)檢查環境和物品的消毒是否符合要求;加強飲食衞生管理和環境衞生工作,防止腸道病毒經食品及環境的傳播,指導炊事員對餐具、盛具的清洗消毒。

(6)老師加強晨檢,嚴格按照一問,二看,三摸,四查的原則,一旦發現發熱、皮疹現象立刻勸説家長回家就醫,不得入校,並告之班級老師做好隨訪工作。

(7)做好發病班的終末消毒,自覺接受疾控中心和婦幼保健所的業務監督指導。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篇九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兒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少數患兒可能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損害,引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馳緩性麻痺、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容易發生死亡。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內容包括:

1. 組織成立了由醫院、機關領導組成的指揮機構——醫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辦公室和手足口病防治技術指導組並在院黨委的指導下負責監督、協調、落實手足口病防治的各項具體工作,包括制定疫情報告制度、防治工作方案以及預防控制等措施。

2. 防治技術指導組是由以兒科、傳染科、門診、急診、檢驗科和感染控制科等相關科室專家為骨幹所組成,其工作內容和職責負責防治工作的技術指導、諮詢以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和疑難病例的診斷。同時設立專用的'兒科發熱門診,並在該診室前端設置預檢分診台,對手足口病進行嚴格的預檢分診和監測,對於直接持卡到各診室就診的兒童,分診護士和主診醫生應安排就診者到預檢分診台分診;若是在非正常門診時間,急診科發現可疑病例要主動將病人轉到兒科急診專用診室就診或者請兒科專家會診。一旦確診手足口病,首診醫師應按照醫院傳染病報告程序及時嚴格上報。兒科門診和急診科每日16點上報當日接診情況以及符合留觀和住院標準的病例,要及時報告防治辦公室並安排留觀和住院;遇重症病例,應邊實施搶救,邊向防治辦公室報告。

3.為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醫院適時組織醫務人員培訓,提高醫務人員診治能力並利用宣傳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識。要求接觸過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診室、醫護人員要做好消毒工作並單獨隔離重症患兒,發現手足口患者聚集性增多或死亡病例時,立即向衞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呢

1.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額等處為多,也可波及軟齶,牙齦、扁桃體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消退後不留痕跡,無色素沉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週內痊癒,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1)神經系統表現併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痺;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徵,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徵陽性。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2)呼吸系統表現併發肺水腫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脣發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囉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併發心肌炎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三、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1.一般治療

本病如無併發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週內痊癒。主要為對症治療。

(1)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3)衣服、被褥要清潔,衣着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4)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6)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

2.合併治療

(1)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3)有顱內壓增高者給予相應處理。

(4)出現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5)維持血壓穩定。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3.抗病毒藥物

因為抗病毒藥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藥物。

四、手足口病怎麼樣去護理

1、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温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燻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脱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寶寶宜卧牀休息1周,多喝温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1)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2)可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1)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着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2)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6)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7)體温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4o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