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九年級語文《武陵春》説課稿

九年級語文《武陵春》説課稿

第1篇:九年級語文《武陵春》説課稿

九年級語文《武陵春》説課稿

九年級語文《武陵春》説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語文《武陵春》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説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詞《武陵春》是選自xx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5課詞五首當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時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約派。《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詞作,真實地反映了她悽慘的生活水平處境和憂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詞人通過描摹外部動作和神態,通過新奇的比喻、新穎的構思生動地再現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本單元以史傳文學為主,所選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學家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客觀記錄和描述,呈現了一定歷史階段的社會狀況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另外,這個單元還將五首詞統一編排。單元中五首詞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閲讀和欣賞詞的能力,品味詞的節奏美、語言美、意境美;理解詞中藴含的情感;反覆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語言感受”“欣賞能力”對聾生來説難度偏高。針對本班聾生的語言基礎薄弱、知識面相對窄的學情,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定為: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

a、瞭解女詞人李清照生平,詞的風格及代表作品。

b、初步學會吟誦詞的技巧與方法。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

a、引導聾生反覆誦讀學會適當的停頓、節奏與語氣。

b、充分發揮聾生想象在閲讀詞時的作用。

c、指導聾生結合詞的背景來閲讀理解詞的內容。

d、鼓勵聾生嘗試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的意境。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a、體會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思想。

b、認識古人面對自然、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度與觀念。

c、在感悟中使聾生多一份情感的經歷。

前兩個目標側重能力目標,後一個側重德育目標。這是符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於教學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詞的節奏美、語言美、意境美、詞中藴含的情感、瞭解李清照詞的風格,領略婉約詞風是本單元的重點,因而定為本節教學重點;吟誦詞的技巧與方法,提高學生對詞的.感悟、賞析能力。對聾生來説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依文學語”是聾生學習語言的特點;“以語學文”是學習語文的普遍規律。故在教學中,我採用將口語、手語、書面語等多種語言形式相結合,運用多媒體等直觀的教學手段來適應聾生以目代耳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主要使用誦讀法、問題討論法和描述法等來為教學服務的。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口語、手語)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細讀—品讀——悟讀;從方式上看,師範讀,引導聾生跟讀細讀個讀自由讀,幫助聾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藴,引導聾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美語言和優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問題討論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聾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小組互相研討,探究合作的學習形式。根據認識原理,設計並嘗試了“連環——頂針”提問教學法。“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且提問8個小問題,“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着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及延伸的問題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聾生對整首詞的理解,達到發展聾生形象思維,增強思辯能力的目的。這幾個問題是:

1、女人都喜歡打扮,可是李清照卻“日晚倦梳頭”,為什麼?

2、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聞説”“也擬”“只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3、李清照愁從何來?

4、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5、讀完這首詞,你想對李清照説什麼?

6、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將如何消愁?

7、你認為怎樣學習詞比較好?談談你從本節課中你學到的方法。

8、你還有什麼疑惑嗎?

描述法引導聾生合理想象,將詞作轉化為畫面,讓聾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語言體會詞作的內涵。這樣做既對聾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訓練,又培養了聾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三、説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

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説:“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聾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這節課在教學中我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聾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節奏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聾生學習詞的基本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聾生積極參與的探究活動。為此,安排大量的聾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三大組,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聾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聾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聾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新課出示兩書《詩經》《宋詞今譯》。這樣導入從視覺上吸引聾生,營造氣氛,喚醒聾生對詞的喜愛之情。板書課題。

第二步、資料助讀。讓聾生簡介詞人生平、展示詞人的個性名片,瞭解歷史背景,師作補充,有助於聾生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主旨。聾生預習課文、蒐集整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做好學習的準備;教師對準備內容作方向性引導。本環節重視語文課程的綜合性,重視語文與歷史課的聯繫。培養聾生蒐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通過製作人物名片,培養聾生概括能力及動手能力。由於語言障礙,聾生面對眾多的資料往往無從下手,缺乏甄別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我特地安排了這個環節。

第三步、師生共同賞讀。分四個小環節來實施。

(一)初讀———找愁

1、指導朗讀,整體感知。(注意讀出停頓、節奏與語氣。)

2、聾生自由朗讀,結合註釋,瞭解字詞意,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3、聾生概述瞭解整首詞的大意,教師指正。

(二)細讀———讀愁、析愁(課件)

1、師生共同逐句學習詞的上下片。(結合詞的背景知識理解詞義)

2、引導聾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詞意,再現畫面。

為消除聾生的畏難情緒,教師先作個示例,藉以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學習中,老師要激活聾生自主、合作、討論,通過同伴間的對話與交流,團結與互助,更有利於聾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三)品讀———品愁

賞讀詞作,品味美的語言、美的構思、美的意境。

1、女人都喜歡打扮,可是李清照卻“日晚倦梳頭”,為什麼?

2、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聞説”“也擬”“只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聾生體驗,老師點撥。聾生在讀的基礎上,感受詞作者描繪的情境與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體驗,老師對體驗的重要部分作啟發式點撥。

(四)感悟———議愁

1、李清照愁從何來?(邊小結邊板書)

2、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聾生準備、教師引導。聾生品味、教師點撥。聾生對詞的語言及表達進行賞析,着眼於名句、關鍵詞,教師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予以適當的指點。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讀完這首詞,你想對李清照説什麼?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將如何消愁?

聾生討論、教師主持。在體驗與品味的基礎上,讓聾生將自己的感受與評價表達出來,以討論爭鳴的形式,使聾生間不同思想與理解互相碰撞,閃現聾生學習的靈感,開闊聾生學習的視野。教師在其中作為一個組織者,起一個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饋小結

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

你認為怎樣學習詞比較好?談談你從本節課中你學到的方法。

2、你還有什麼疑惑嗎?

3、再讀整首詞。

聾生總結,教師歸納。讓聾生學習閲讀欣賞詞的基本方法,瞭解欣賞詞的基本過程。讓他們試着提出疑惑,學會發現問題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最後一步、作業佈置

第一二題背誦並默寫《武陵春》這首詞;請上網搜索有關描寫“愁”的詩句”為必做題是為了鞏固所學內容,拓展延伸到課外。第三四題為任選題,難度較高,要求聾生展開聯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的畫面。閲讀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味寫“愁”的技巧。因為聾生常常會説,但怕寫,作業中寫的任務是為了以讀促寫,把發展聾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聾

生讀寫能力結合起來的一點作法。

五、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是以簡筆畫一艘舴艋舟為中心,舟中用紅筆寫上一個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個個貌似石頭的方框,每一個方框內分別寫上國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藝術化,起到畫龍點眼的作用。

第2篇:九年級語文《武陵春》説課稿

這個網站九年級語文《武陵春》説課稿範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武陵春》説課稿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武陵春》。《武陵春》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5課《詞五首》。下面我就按照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目標、説教學理念、説教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詞作,真實反映了她悽慘的生活處境和憂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詞人通過描摹外部動作和神態,通過新奇的比喻、新穎的構思生動地再現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本單元以史傳文學為主,所選文章大部分是史學家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客觀記錄和描述,呈現一定歷史階段的社會狀況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而這五首詞從另個角度體現當時的各種社會狀況和思想,和前四篇文章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武陵春》被安排在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本單元屬於史傳文學。 《武陵春》是詩詞類文學作品,是具有鮮明的婉約詞派風格的詞作。 《武陵春》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作品。

《武陵春》是一首構思精巧,採用“掃處即生”寫法的作品。 《武陵春》是一首寫“愁”的絕妙好辭。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不少古典詩詞,對古詩詞的理解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再加上他們的思想正從幼稚向成熟階段過渡,對錶達愛恨情愁得文章頗感興趣。特別是對類似的比較經典、簡短的古詩詞更是偏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學生會喜歡這些典雅優美的詩詞。

九年級學生對“詞”這一體裁有了相當的認知。 九年級學生對李清照有了初步的瞭解。

九年級學生對詞中情景交融的寫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 九年級學生比較喜愛詩詞類作品,尤其喜愛婉約派作品。

三、學習目標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説過:“科學的確定學習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有效地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為了培養學生閲讀和欣賞詞的能力,理解詞中藴含的情感。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讀準字音,讀出韻律,熟讀成誦。

(2) 品讀字句,研讀賞析,掌握古典詩詞的表現手法。 (3) 培養學生運用修辭,形象生動表現情感的能力。

詩詞類作品的學習區別於其他文體。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分為:立意、內容、結構、語言四部分。而詩詞類作品的學習應該首先抓住語言。為此我確定的學習目標為: 1) 朗讀:讀準字音,讀出韻律,熟讀成誦。感受語言的文字美 2) 賞讀:品讀其構思,研讀其聲情,感受語言的情感美 3) 積累:“愁”情表達技巧;佈局剪裁技巧。

教學重難點:

為了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感受詞的情感,就把學習作品中用“誇張”“比喻”等修辭表達愁緒的方法,作為重點;以此為契機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鑑賞能力則應該是本課的難點。 重點:“愁”的表達 難點:佈局剪裁技巧

四、我的教學理念:

1、根據詩歌教學的規律來設計教學。

2、以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來設計教學。

3、以情感教學法的理念來設計教學。

4、以餘映潮老師的板塊教學模式來設計教學。

1.我推崇餘映潮老師的“板塊式”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形式簡約,內容突出,層次分明。我採用這一模式作為我課堂教學設計的框架。

2.我服膺洪鎮濤老師的“學習語言”的學説。學習語文的唯一抓手是“語言”。抓住了“語言”,也就抓住了學習語文的“綱”。所謂“綱舉目張”是耶。我採用“學習語言”作為課堂上的“抓手”。

五、教學設計:

我的課堂教學設計概括為:一個核心,三個板塊,四個環節。一個核心:以學習語言為核心;三個板塊:朗讀——賞讀——積累;四個環節:導入——感悟——板書——反思。分為導入設計、板塊設計、板書設計和設計後的反思幾個方面。根據詩歌教學的規律和學生的特點以及遵循真語文的教育理念,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千古奇女子,她有滿腹的才華與柔情,她有滿腔的哀怨與感傷,但她也有做人傑鬼傑的壯志豪情。她温婉細膩的文字中總是透着一種攝人心魄的情愫。今天,就讓我們去走進這位女子,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武陵春》。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激趣和醖釀學生的情感,導入的最大目的是讓學生迅速進入創設好的一個學習環境中,並且在情感上取的認同感。所以就直接用對李清照的評價來導入,不蔓不枝,直接進入詩詞的典雅意境。

(出示一幅李清照肖像圖)她出生在齊魯大地上,卻柔腸千綰,婉約的就像是江南的水;

她出生在一個鐘鳴鼎食之家,卻顛沛流離,悽苦的像一株飄飛的蓬草。 她有一個琴瑟和諧的知己,卻勞燕分飛,憂愁的像一朵經秋的黃花。

她,就是今天要和我們對話的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人説,讀一本書就是和一個人對話。那麼我們今天就藉助於一首《武陵春》詞。走近李清照,聽她給我們訴説些什麼?

(二)內容設計

我根據餘映潮老師的“主問題”説,設計了幾個問題來帶動整個課堂的節奏。 第一個板塊是:初讀朗讀——找愁

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

1、聽讀

2、美讀。這兩個活動的重點是“讀”,字音詞義的識記,節奏停頓的把握,都通過一個“讀”的方法來完成。 教師指導朗讀: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享受有益的人生啟示。其次,在閲讀的基礎上,我先用“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為之有境界。”引導學生找出寫景句“風住沉香花已盡”。接着我再用“昔人論詩詞,有景語和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提出一個問題:你從這句景語中讀出了什麼情感?引導學生用散文化語言描述這個畫面。在學生討論表述後老師可示例:惱人的風雨停歇了,枝頭的花朵落盡了,只有沾花的塵土有自散發着微微的香氣——春色終於了結了! 讓學生想象詞人如何獨守窗前,如何眼看着風雨催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在此基礎上找準關鍵字詞:愁。(板書:關鍵字詞) 接着追問:你從哪句話中看到了“愁”字? “載不動許多愁”。此環節讓學生對詩詞整體感知,初步感悟詩詞情感。讓全班同學帶着愁緒,齊讀全詞,學生思考:詞人的愁體現在那些地方?

(問題設計:1.你能聽出來她懷有一種怎樣的心緒?2.她是觸景生情呢?還是因情而觀景?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學生能很快找到關鍵詞:愁。而且引發學生思考:是環境觸發了她的愁,還是一腔愁緒的她就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裏也沒有絲毫的喜悦?從感知語言到感知作者的轉換就完成了。)

第二個板塊是賞讀——析愁

在這個板塊中首先讓學生品讀上闋,找出詞人的愁緒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 由“欲語淚先流” “日晚倦梳頭”引出“物是人非事事休”。

這時適時補充李清照生平背景。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曾經的神仙伴侶如今陰陽相隔。“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板書:國破、家亡、物失、夫逝)藉此告訴學生要想深入理解詞人的內心情感,一定離不開“知人論世”。 聯繫:《如夢令》早期作品的清麗活潑,與晚期的哀婉淒涼形成對比。 學生齊讀上闋後拋出問題引出下闋賞析: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都喜歡寄情于山水排解自己心中的愁苦,那李清照在如此愁苦的時候是否也想過去寄情山水呢?

讓學生憑藉“聞説”“也擬”“只恐”感悟詞人感情變化過程。此環節培養學生在反覆吟詠、聯想品味中提高欣賞詩歌能力,感受詞人的強烈情感,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問題設計:1.作品從何時寫起?2.改編:將自言自語式改為對話式;增加語氣詞。設計意圖:瞭解作者構思之巧妙,感悟作者愁情之濃厚。還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課堂,創新作品,感受語言之美。) 第三個板塊是品讀積累——品愁

愛恨情愁原是抽象情意,看不見,摸不着,為增其可感性,詞人通常採用誇張性的比喻。讓學生列舉熟知的有關“愁”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

此環節引導學生用“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和這些詩句比對,體會運用誇張式比喻來表達情感的方法。並仿寫出自己的運用誇張式比喻的情感句。 第四個板塊是感悟——議愁 小論文:愁的情感表達

問君能有幾多愁

——賞析《武陵春》的情感表達

這是作為作業留給學生課下查找資料展開聯想像,寫出自己對詩詞情感表達的分析。此環節旨在訓練學生提高閲讀、欣賞詩詞的能力,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訓練和情感體驗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情趣。

活動設計:專題活動(小課題)問君能有幾多愁——賞析《武陵春》的情感表達 1.李清照的“愁”詞比較;2.不同詞人的“愁詞”比較。3.總結寫“愁”技巧。 設計意圖:通過專題活動,把知識系統化,通過積累,形成知識鏈。希望能達到餘映潮老師提倡的語文課堂要追求最高效:課堂活動充分,學生積累豐富。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是以簡筆畫一艘舴艋舟為中心,舟中用紅筆寫上一個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個個貌似石頭的方框,每一個方框內分別寫上國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藝術化,起到畫龍點眼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87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