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紙上談兵的成語典故精彩多篇

紙上談兵的成語典故精彩多篇

紙上談兵的成語典故精彩多篇

成語故事:紙上談兵 篇一

【出處】

《史記》。

戰國時期,著名的將領趙奢,曾為趙國立下過汗馬功勞。趙奢的兒子叫趙括,從小就熟讀各種兵書,常與父親談論如何用兵,誇誇其談,頭頭是道。趙括的母親見兒子這樣,很高興,趙括更是得意,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兒子擔心,認為趙括只不過是紙上談兵,還説:“將來趙國不用趙括便罷,若用他為將,一定大敗無疑!”所以,趙奢臨終前,特地把趙括喚到牀前訓導:“你不是當大將的材料,千萬不可勉為其難。”又囑託妻子説:“日後如果趙王想叫趙括當將軍,你一定要推辭,否則會敗軍辱國!”

公元前259年,秦軍出兵攻打趙國,趙軍由廉頗指揮,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堅持抵抗。廉頗雖已年老,但作戰經驗豐富。他見秦軍實力強,不能硬拼快攻,就採取以守為攻的策略,任憑秦軍怎樣挑釁,也不應戰。秦軍怕這樣長久相持下去難以應付,便派出奸細,到趙國去散佈廉頗的謠言,説廉頗老了,膽子小了;秦軍最怕的人是趙括,別的將軍都不行……趙王信以為真,就把廉頗召了回來,改派趙括去統領軍隊。藺相如當時正在病中,聽説此事很着急,説:“趙括只不過死讀了一些兵書,並無實戰經驗,更不懂得靈活運用,派他統率軍,怎麼行呢!”

趙括的母親也親自上殿面見趙王,説她的兒子不能當大將。然而趙王主意已定,不管別人怎麼反對,他都聽不進去。最終,趙括還是當上了趙軍的主將。

趙括威風凜凜地來到長平,立刻改變了廉頗持久戰的策略,又更換了大批將官。然後,他率領三軍主動出擊,殺出了趙營。秦將白起非常高興,設下圈套引誘趙括。兩軍對陣時,秦軍佯裝失敗,趙括率兵猛追,結果被秦軍團團圍住。接着,秦軍又截斷了趙軍的糧道。一個多月後,趙軍糧絕,趙括被迫突圍,被秦軍亂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也全部陣亡了。

釋義

在紙上談論如何用兵。比喻誇誇其談,不切實際。也比喻只是空談而不能成為現實的事物。

紙上談兵的意思及故事 篇二

這個讓人快樂的寒假,我讀了很多的書。最讓我笙襠羈痰鬧繳鹹副的趙括和曹植七步成詩這兩個故事都很有意義,我今天先説説紙上談兵的趙括這個故事吧!

故事是這樣的:王齒乞還想向長平進攻,最明的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王齒乞幾次三番的向趙軍挑戰,廉頗説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齒乞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請範睢出主意。範睢説:“要打敗趙國,必須先調去廉頗。”趙括小時愛兵法,談用兵的道理頭頭是道。自從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裏。藺相如對趙王説:“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讓他做大將。”可要趙王對他的勸告聽不進去。結果趙括40萬大軍在趙括手中全軍都被殺了。

紙上談兵的趙括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打仗不能光靠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要有實戰經驗,還要知道臨陣應變,這樣才會勝利!

紙上談兵的意思及故事 篇三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率兵攻打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繫,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着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立即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援上黨。他們趕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王齕變本加厲,想率秦兵進一步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道而來的秦軍對峙,準備打持久戰。

王齕三番五次向趙軍挑戰,廉頗説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説: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該如何是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説:要打敗趙國,必須使計讓趙國把廉頗調遣回去。

秦昭襄王説: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説: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的人紛紛議論,説: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老了,不中用了,眼看就快投降啦!他們所説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裏。趙王聽信了此番議論之詞,隨即把趙括找來,問他能否打退秦軍。趙括説: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肯定沒問題。趙王聽了非常高興,於是,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勸阻趙王説: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話當成耳旁風,不予理睬。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説: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説,‘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會葬送在他手裏。’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説: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趙括統率着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説: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直到殺得他們片甲不留。

秦國范雎獲知趙括替換廉頗為將的消息後,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祕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佈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衝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 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然而,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就這樣,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想帶兵衝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裏全部覆沒了。

成語紙上談兵便由這個故事而來。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意思】在紙上談論用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解決實際問題。兵,打仗,用兵。

【活學活用】他就會紙上談兵,跟別人理論起來頭頭是道,但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卻傻了眼。

【妙語點撥】大將軍趙括僅僅懂得兵法原理,但是缺乏實踐戰法,最終兵敗身亡。這啟示我們,做事情時,需要理論聯繫實際,沒有實際意義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四十萬趙軍被秦軍打敗,趙括固然逃脱不了責任。但真正導致趙國失敗的原因其實在於趙括的大王。這位大王從選拔理論能力高,操作技能低的趙括率兵抗秦,便給趙軍埋下了悲劇的伏筆。實際生活中,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知人善任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紙上談兵的近義詞】坐而論道

紙上談兵的意思及故事 篇四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用兵。

後比喻不切實際的空談。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是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由於他從小熟讀兵書,所以對用兵之道,會引經據典,説得有條有理,這樣,使別人誤會他是一個合格的將才。

但是,他的父親卻始終不承認兒子精通兵法、善於用兵。

他甚至説:“我的兒子將來要是不做趙國的將軍,那倒是趙國的福氣;萬一不幸讓他當上趙國的將軍,那他一定是個敗軍之將。

因為他從沒上過戰場,只會‘紙上談兵’,一旦真的領兵打仗,絕對會出問題!”知子莫若父。

趙奢對兒子的看法十分正確。

秦昭王四十六年,秦王派大將王齕攻打趙國的上黨,趙國大將廉頗奉趙王之命率兵二十萬救援上黨。

他採取固守政策,堅守長平,和秦軍相持了四個多月,秦軍沒能攻下長平。

於是,秦王採用宰相範睢的離間計,到趙國去傳佈謠言説:“秦兵所懼怕的,只有趙括一個人。廉頗是個無能之輩,再過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趙王聽信了謠言,便派趙括去代替廉頗領兵。

趙王召來趙括,問他説:“你能擊敗秦軍,為國爭光嗎?”趙括大言不慚他説:“要是碰上秦國名將白起,那我還得考慮一下對付的辦法,現在是王齕領兵,我一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於是,趙括在接掌廉頗兵權以後,立即改變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圍困。

這時,秦王悄悄改派白起為主將,而以王齕為副將。

結果,白起大敗趙括,趙軍四十萬人馬被俘後全被活埋,而善於“紙上談兵”的趙括也在突圍時中箭身亡。

趙國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國家的有生力量,國家的元氣大傷,從此以後,趙國好長時間才恢復到戰前國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jkp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