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賀知章《詠柳》全詩賞析(通用多篇)

賀知章《詠柳》全詩賞析(通用多篇)

賀知章《詠柳》全詩賞析(通用多篇)

詩詞鑑賞: 篇一

首句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粧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單單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採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後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粧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樸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繫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麼,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絛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後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緻,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總的來説,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詠柳》賀知章 篇二

“碧玉粧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粧,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粧成”到“剪刀”,讀者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裏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採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裏,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丰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繫的。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徵,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幹,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襬上的絲帶。在這裏,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彷彿沒有什麼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並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説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温柔。”

賀知章古詩《詠柳》賞析 篇三

《詠柳》

其全文古詩如下: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前言】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詩。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詩的前兩句詩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葱翠裊娜;後兩句詩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註釋】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裏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粧:裝飾,打扮。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詩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絛(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裏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裏温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賞析】

首句詩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粧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單單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詩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詩。還有南朝蕭繹《採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後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粧成一樹高”就自然的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樸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繫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詩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麼,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詩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絛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詩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後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這兩句詩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緻,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總的來説,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詠柳》 篇四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着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着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粧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説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説它“風流可愛”。這裏把柳條説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粧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粧,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粧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裏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採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裏,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丰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繫的。

賀知章古詩《詠柳》賞析 篇五

碧玉粧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註釋]

詠柳:一作《柳枝詞》。

碧玉:形容柳樹枝葉的顏色。這句説春天的新柳碧綠婆娑,如同玉樹一般。

粧:裝飾,打扮。

絲絛:絲帶。這裏藉以形容柳條的柔嫩輕盈。絛,用絲編成的繩帶。

二月:農曆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譯詩、詩意]

春柳如同碧玉粧扮分外嬌嬈,

垂下的萬千枝條好象綠色的絲絛。

是誰把這柳葉裁得如此精緻,

原來二月春風--它恰似一把靈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樣的新柳碧玉婆娑,無數柔嫩的柳條掛下來象絲帶一樣。細 長的柳葉是誰剪出來的呢?原來二月的春風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着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着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粧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説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説它“風流可愛”。這裏把柳條説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粧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粧,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粧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裏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採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裏,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丰容盛C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繫的。

[作者簡介]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會稽永興(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詠柳》原文 篇六

唐代:賀知章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篇七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着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着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粧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説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説它“風流可愛”。這裏把柳條説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粧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粧,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粧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裏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採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裏,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丰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繫的。

[詠柳 賀知章]

-作者簡介- 篇八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證聖進士,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參加撰寫《六典》和《文纂》。後遷禮部侍郎,累遷祕書監,因而人稱“賀監”。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唐天寶三年(744)告老還鄉為道士。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全唐詩》存詩十九首。其寫景之作,清新通俗,無意求工而有新意。

註釋 篇九

詠:歌唱,讚美。

碧玉:既指綠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輕貌美的少女,如“小家碧玉”。

粧:裝飾,打扮。

一樹:滿樹。一,滿,全,不表示確切的數量。

絲絛: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絛,用絲線編織成的帶子。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二月:農曆二月,在江南正是仲春時節。

似:好像,如同。

作者簡介 篇十

賀知章(公元 約659─約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他的寫景詩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都是“飲中八仙”之一。

賀知章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樂章,三首是應制詩(即按皇帝的要求寫的詩),但僅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稱唐詩精品,一直被人們傳頌着。他的《詠柳》詩:“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寫柳的精品,特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鄉偶書二首》,感情真實自然,語言樸實無華,發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別是其中第一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此詩每一個從國小過唐詩的人都能背誦,而其深情厚意卻非人人都能完全體味得到。

公元695年,賀知章進士及第,後來官至祕書監。在大約公元706年前後,他與包括張若虛、包融在內的一批江南來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詞俊秀,名聞上京”。

天寶元年(公元742)時,李白與道士吳筠一起在剡中隱居。吳筠奉皇上詔書進京,李白也因吳筠舉薦而一同前往,後來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間他們拜訪了賀知章。李白把自己寫的一些詩文給賀知章看。讀了李白的《烏棲曲》(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含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賀知章讚道,“此詩可以泣鬼神矣”。讀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難》後,賀知章禁不住揚起眉毛對李白説道:“公非人世人,豈非太白星精耶!”讀過了李白的詩文後,賀知章感歎地説道,“子,謫仙人也。”(你是從天上貶謫下來的神仙啊。)

賀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説假話。而且他當時官居高位,詩文也很有名,他不至於、也用不着對一個初出茅廬的李白如此誇獎甚至讚歎。從後來人們對李白及其詩歌的研究所得結論來看,賀知章確實是一個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從李白這邊來説,知音難得,能夠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羣出眾詩才的人中,賀知章還是第一個。

他和李白都極其喜歡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詩人杜甫的著名詩篇《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説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説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裏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裏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這杜甫也真會説話,難怪後來名氣很大。

賀知章沒有留下足夠多的詩文,讓人知道他修煉的細節。但從他留下的七首祭神樂章可以看得出來,他不但是個虔誠而嚴肅的修煉者,而且對修煉理論的鑽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終棄官歸隱並且正式成為道士,則是他多年修煉、道心精堅的明證。

賀知章在86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躺在牀上已經完全不醒人事了。但後來死裏逃生,又回過來了,並且上表奏明皇上,請求恩准他回鄉當道士。唐明皇准許了他的請求,並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還特地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這還不算,唐明皇又親自寫詩為他送行。詩的序言中説:“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唐明皇在詩中寫道:“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祕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羣英悵別深。”大概是意猶未盡,又寫了第二首:“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竹錄),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在那個時代,一個人看淡紅塵、轉而入道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但象賀知章這樣由皇帝親自出面召集百官為之餞行,並且還寫詩相贈、以壯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實際上,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千古奇觀。

賀知章回鄉後的情況史載不詳,甚至他什麼時候去世也不知道。其實,他去沒去世也沒有人知道。聽説一個人在某時某地死了,結果許多年後又有人看到他,並且與之交談,甚至留下詩文,這種例子在歷史上還不只一個兩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v7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