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檢閲》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檢閲》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檢閲》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檢閲》教學反思 篇一

《檢閲》是新課標國小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這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上: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參加檢閲這個難題。因為隊員們既希望自己的檢閲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大家的好夥伴博萊克,這讓大家左右為難。最後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從中,一羣善良、純真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課文洋溢着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作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作為殘疾人,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博萊克一樣,自尊、自強。

分析教材後,我又走出教材,面對學生,我發現學生對學習這篇課文還有很大的難度。首先:檢閲對很多同學來説,是很陌生的事,課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其次,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很多學生大概意思都讀不懂,更不用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人文內涵了。再者,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沒有直白的敍述,都是隱含的,只有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讀懂。考慮到這些,我在教學中,努力使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交流,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進行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對話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一、讓學生與課程資源對話

在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尋找、充分利用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課程資源。

如:一上課,我就給學生播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閲兵式的錄像。放完後,請學生説説感受。錄像的播出,學生一方面理解了檢閲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看錄像,讓學生感受閲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為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事情這麼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麼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結束教學之前,我又播放了《千手觀音》的表演片斷,孩子們看得那麼專注,那些殘疾人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和力量又讓他們深深地震撼了,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二、讓學生與文本對話

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本對話的內在需要,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

在課文描寫的第一個場景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在老師的朗讀中,學生馬上進入了創設的情景,表情、心理活動隨着文本內容而變化,大家都在為遇到的難題苦惱、思索;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邊聽邊思考,聯繫上下文理解了文本中重點的詞語;在師生進一步的交談中,學生完全進入了兒童隊員的角色,體會了他們矛盾的內心世界,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課文第六自然段是連續六個問號的句子,這靜止的畫面更是孩子們思想鬥爭的矛盾的焦點,思想的高潮。老師隨着學生的每一句朗讀,引導他們以兒童隊員的角色深入到文本中,入情入境地體會人物感情,體會他們的想法,體會他們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體會他們善良的心地,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就這樣,孩子在教師的引領下,與文本無數次的對話,真正走進了文本,融入了文本,知識、技能目標自然達成,過程與方法潛移默化,情感自然萌發,價值觀又得以提升。

三、讓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

老師帶領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説”得其法,盡情展現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

在課文描述的第二個場景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的採訪,這種形式深受學生的喜愛,他們興致勃勃地選擇當起了小記者,當起了博萊克,當起了現場的觀眾,設身處地想,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與文中的人物進行了一次次對話。這時,學生在感悟、體驗、交流中,已經自然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情感也完全調動起來了,與文中的博萊克、觀眾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對博萊克油然而生敬仰、讚歎之情,同時,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礎上,對本課的難點,最後兩句話:“這個小夥子真棒!”“這羣小夥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此時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他們的表現投入而到位,感悟也越加豐富而透徹,在動情的朗讀中,學生的心靈得以飛揚,生命的活力得以煥發。

總之,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碰撞,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形成獨特的閲讀體驗。但是,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準備的《波蘭國歌》不知為何無法正常播放,所以無法給學生的朗讀營造那種隆重、熱烈的氣氛;另外,由於有些教學環節還不夠緊湊,以至教學時間延長了兩分鐘。

《檢閲》語文教學反思 篇二

在教學《檢閲》的過程中,我主要圍繞“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兩句話進行教學,在閲讀感悟中體會這兩句話的深層含義。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和手段:

1、巧妙設計教學環節。這節課,我圍繞“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兩個句子展開教學。通過讓學生質疑這兩句話,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把課文分為兩個場景,讓學生圍繞為什麼説“這個小夥子真棒”和為什麼説“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

2、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悟博萊克和兒童隊員的特點,我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混合讀等方法進行朗讀訓練,從而讓學生由衷地讚歎“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

2、讀寫結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博萊克自信、自強和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關愛和尊重,我設計了一個可供學生選擇的小練筆,在課堂上讓學生學有所獲。

當然,在這堂課中還存在了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時沒有注意語調;導入不夠自然;朗讀指導得不夠;對於兒童隊員的心理變化沒有明顯地告訴學生;在讓學生感受到博萊克的自信、自強和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關愛和尊重後,並沒有滲透團隊精神的教育;提問過多,對學生的回答評價過於單一等。如果能把以上的問題處理得妥善些,相信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檢閲教學反思 篇三

本節課是教材的第三課,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即瞭解國中學習的特點,學會結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回想本節課在這節課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我的教學反思如下:

1、激發其好奇心,誘發學習動機。一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看見學生們高興的樣子,於是,我就讓他們邊做遊戲邊自我介紹。看着他們的表現,我知道,第一步目標我已經達到了。

2、安排合作學習,啟發學生傾聽。低年級的學生有一種這樣的特點,當他們的説話慾望被激起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迫不及待地向別人訴説,哪怕別人沒在聽他説話也無所謂。這次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時,我特地向學生們介紹了傾聽的重要性以及學會傾聽的必要性。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已經在嘗試怎樣傾聽了,這點讓我興奮不已。

3、創設説話情境,體會交際方法。我認為,學會交際,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參加實踐活動。所以,我又設計了上講台自我介紹並表演一個小節目的活動,鼓勵學生上講台,讓其它同學記住自己。目的是讓學生再次體會交際的方法,鍛鍊交際的能力。

4、營造良好氛圍,鼓勵大膽活動。在最後一個環節裏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聽着美妙的音樂,在班中做流動性交際活動,讓他們運用剛剛學會的交際方法,大膽地去實踐一下。

5、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去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從而得出結論。但有些問題的設置相似,因此學生在回答的時候存在重複的現象,以後我在這方面會注意引導。同時也會更注重對於一些知識的細節處理。

《檢閲》教學反思 篇四

課文《檢閲》講述的是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節的遊行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一致喝彩。

這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上: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參加檢閲這個難題。因為明顯的,如果讓博萊克去,很有可能會使他們的隊伍受到影響,會讓他們的集體受到影響。又想使自己的檢閲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大家的好夥伴博萊克這讓大家左右為難。最後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從中,一羣善良、純真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課文洋溢着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作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作為殘疾人,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博萊克一樣,自尊、自強。

走出教材,面對學生,我發現學生對學習這篇課文還有很大的難度。首先,檢閲對很多同學來説,是很陌生的事,課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其次,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很多學生大概意思都讀不懂,更不用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人文內涵了。再者,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沒有直白的敍述,都是隱含的,只有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讀懂。

所以,在實際的的教學中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了一些效果:

1、觀看國慶50週年閲兵實況,走進文本。

課前通過了解,學生都不瞭解檢閲,通過觀看讓學生感受閲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為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事情這麼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麼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2、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節課,我在引導學生任何一個環節的學習上,過度的方法,採用的手段,都是朗讀。兒童隊員們所做出的大膽決定就是通過激情朗讀,讀出文字內在的意思,使生品悟到孩子們高貴的品質。聚焦博萊克的畫面,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比賽讀、站起來讀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萊克。檢閲時觀眾的評價及檢閲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過朗讀來體會品悟的。通過朗讀,學生理解了;通過朗讀,學生投入了;通過朗讀,學生感悟了。

我覺得任何一篇課文只要抓住了的切入口,進行合理的教學都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果。

檢閲教學反思 篇五

檢閲的課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有些陌生所以在教學的進入由釋題着手。用舉例讓學生理解課題“檢閲”的意思。比如,每年國慶節很多國家都要舉行隆重的檢閲儀式。就是到時候,高級首長會親臨軍隊或羣眾隊伍的前面,進行校驗。也可以鼓勵學生查工具書,在學生能理解詞意的基礎上,以設問的形式入題,“本課是誰看誰的檢閲儀式。”

其實以“檢閲”為題,已經點明瞭事件及故事發生的特定環境。由於本課裏的人物名字陌生,要順利地讓學生走進文本,我引導學生藉助了手中的課輔資料,瞭解課文背景,以至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資料內容略)本人對本課也認真地研究了,該課與前一課完全不同。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的散文。在教學思路上應“以讀伴感”(這裏的“感”是體會)。而本課是寫的一件感人的事情。像這樣的課文首先得注重詞語的理解,以夯實三年級學生的語言基礎;然後得注意場面上的教學引導,以感人的故事場面體現同學之間的關愛,體現團結的力量,體現人們的喝彩;最後要注重人物心情的變化,通過各種方式地朗讀來體會理解。特別抓課後習題作輔助教學的手段是本人在本課中思考的一點。

比如,課後第二題,本人抓住了這一點引導學生以提問式:觀眾為什麼説“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去讀文、去體會、去感悟、去寫體會。該問題,本人作了深刻地指導,因為該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認真咀嚼,昇華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博萊克並不因為息是個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自信,對生活充滿熱愛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麼專注“肯定忘記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着大眼睛望着檢閲台”完完全全地融入了隊員的遊行隊伍。他的自尊,自強、使人們不由得發出“這個小夥子真棒”的感慨。再來看看這些孩子們,他們敢於衝破世俗的偏見,大膽地讓拄拐的博萊克站在第一排。雖然他們曾經猶豫過,怕拄拐的博萊克影響兒童隊員遊行隊伍的整體形象。

但是最終,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歧視任何人,讓每個人都擁有他們應得的權利。因此,孩子們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獲得了“這些孩子們真棒”的讚揚。“這些小夥子真棒”不但讚揚了自信的博萊克,而且讚揚了兒童隊員們美好善良的心靈。

這可以使學生從多方面受到啟發,尤其是兒童隊員關愛殘疾人的舉動,尊重每一個人平等權利的做法會深激起學生心中的漣漪。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教育學生,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識根植學生的心裏。也教育我們對待殘疾夥伴不要歧視,要善意地給予鼓勵,友好相助,使其增強自信,得到温暖。

其次閲讀感悟寫法,也是本人在本課中要給學生滲透的寫作方法。在本課中所體現的文筆是“刻畫人物形象”。那麼要成功地刻畫人物形象要注重的兩點:首先要進行細緻的心理描寫。直接描述和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狀態,是刻畫人物形象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課就是集中體現了細緻的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文章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博萊克站在隊伍的什麼位置參加檢閲這個難題。大家既想使自己的檢閲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好夥伴博萊克。

還是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最後,檢閲獲得成功,隊員們得到了大家的尊敬。文章是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敍述順序來安排顯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然後要語言描寫有特色,成功的人物語言,應該突出人物性格,使讀者讀了以後,就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例如“媽媽,您好錯了”這是一篇學生習作。中間有這樣幾句話“死,有什麼怕的!您打死我吧,再過十年又是今天這麼大……”這些話體現的是一個孩子委屈大膽頂撞媽媽的作為。使人物形象立刻鮮明起來。

同時,本課在文章結構上運用了順敍的寫法。怎樣運用順序的寫法呢?順敍,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敍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敍述出來。運用順敍寫成的文章,層次、段落、事件發生,發展過程是基本一致的。這裏本人安排習作實踐。“秋季運動會”按比賽的過程順序來寫。

上完本課收穫還是不小,不過在教學中因為滲透了寫作,自始至終都是“閲讀與寫作”相互“分”相互“合”。“以寫提高興趣,以讀融入真情”沒有時間的限制。本人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並根據教材的出發點確立自己的教學思想,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

檢閲教學反思 篇六

前幾日執教了《檢閲》一課,被朱老師指點,心中甚感榮幸,這為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點燃了一盞燈。

《檢閲》一課講述了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本課學習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在閲讀中體會人物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導入環節根據本年段學生形象、直觀的認知特點,播放國慶60年閲兵式視頻,使學生體驗場面的隆重、莊嚴…,奠定感情基調。此處,教師還應用語言來渲染“下面咱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我們國家檢閲現場的氣氛”,把靜靜地看變為靈活的讓學生邊看邊説,做到把視頻用活,真正的“激趣”。

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有利於促進學生預習課文的良好習慣的養成。用説句子和結合語言環境的方法來理解詞義,為學生掃除了障礙。

總結“課文圍繞檢閲講了哪些內容”時,有點≮www.haoword.com≯牽引的意味,這裏還應放給學生去説,適時引導,最後教師總體來説一説文章內容。

借用文章插圖引導學生觀察隊伍中有個隊員跟其他隊員不一樣,並用書上句子説一説觀眾的評價,由此引入“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

本節課設計的是先圍繞“這個小夥子真棒!”展開的,使學生體會博萊克的棒,同時感受當時的場面,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悟人物心理。為了引導學生感悟博萊克的身殘志堅,頑強拼搏的精神,從“為什麼這個小夥子真棒”到解疑,我設計了幾個環節:一是讓學生通過課本內容的語言感受博萊克的棒,體會博萊克的心情,但此處文本的出示太過突兀,應在學生自讀找到相關句段後再出示,從學生中來;二是挖掘課本的空白點,想象博萊克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克服困難所付出的代價,體會博萊克的心情,以不斷豐富博萊克這個人物形象,使博萊克的棒逐步清晰起來。設計的補白句式想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變大,但由於對文本體會不夠深入,讀得少,以至於情景再現時學生説的三個句式都差不多。關於“這個小夥子真棒”的教學,雖然學生抓住了詞語,如忘記、同全隊保持一致、睜着大眼睛等來説感受和體會,體會博萊克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但學生讀的還是少,以至於談得淺。另外,此處處理的略顯鬆散、凌亂,應引導學生針對一個點談透之後再談下一點,抓住人物的神態和動作有一個整合。讀句子,抓詞語説感受,再讀句子,朗讀效果卻不理想。共設計了三個點,每談完一個點後,對“這個小夥子真棒”的回讀,讚美之情沒出來,這樣一來,原本用來層層推進、昇華情感的設計就流於形式了。

在生交流“這個小夥子真棒”時,應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使學生讀進去,對文本有一個個性化的感悟和理解,作為教師的我還應更好地體現指導作用,引導學生説明這些小夥子棒的序列(從棘手入手,體會心理由矛盾猶豫到激動自豪的過程)。不願第一個開口,都在迴避;鴉雀無聲,大家都沒有好辦法;還有五個問句組成的一段話,都充分説明了兒童隊員心裏很矛盾,正是這種矛盾、猶豫,體現出他們很棒。關於文章第九段,引導學生關注寫作特點來體會心情。但學生還是讀得少,所以那種矛盾的心理沒有充分展露出來。可讓學生再讀,然後體味着感受,發揮ppt的功效,將這五句依次羅列,最後以一個“……”來呈現,再現一個討論的場景,都來讀一讀,説一説打算怎麼辦並説明原因。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後,方能讀出隊員們的矛盾心理,感受到兒童隊員對殘疾兒童那一份關心與尊重,感受到他們的美好心靈,讓學生明白“這些兒童隊員棒在孩子對同伴的關心和尊重”。

隊長很棒,因為他終於下了決定讓博萊克參加;隊員們很棒,因為他們贊成隊長的決定。引導學生説一説自己認為隊長決定好的理由,以及別的隊羨慕他們的理由,從中體會到尊重、關心、愛護和團結的內涵。由於時間關係,這一部分出現太快,有牽引痕跡。

本節課安排了寫的訓練,為學生抒發情感搭建了平台,閲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理解、感受、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感情自然流露,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語言的表達結合在一起,是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整合。

由於沒掌控好時間,所以課堂出現了前鬆後緊的狀況;由於課堂掌控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對孩子的引導語還欠佳。語言的組織能力、課堂的引導能力、應變能力都需要下大功夫。回顧本節課還應着手讓學生不斷讀,用各種方式讀,讓學生感悟。

朱老師的點評引發了我的另一個思考:我的教學順序是從“這個小夥子”到“這些小夥子”,這好比由“點”到“面”,關於點和麪的出現順序,如果改為從“這些小夥子”到“這個小夥子”,學生們在充分體會出兒童隊員們的心理變化後,對博萊克如此精彩的表現會不會有深入的體會和認識。博萊克的精彩表現在這次檢閲中無疑是“錦上添花”的,他是整個兒童隊員隊伍的代表。

這次檢閲不僅檢閲了孩子們的隊伍,更檢閲了孩子們的美好心靈,同時對我這個執教者也是一次檢閲。朱老師對我的肯定是一個鼓勵。這節課有很多不足,在課堂上對孩子們的評價不夠及時,形式過於單一,沒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沒能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動性。如果能處理得更妥善些,相信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吸取經驗教訓,儘可能地發揮出更好的水平,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精彩真正由學生的真實學習體驗而發。

檢閲教學反思 篇七

《檢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安排的課文都是講述童年的生活。正如單元導讀中所説,童年是一條美麗的小河,童年的憂傷、快樂、猶如朵朵美麗的浪花在翻騰,每一朵浪花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檢閲》講述的是波蘭國慶節來臨之際,兒童隊員要參加國慶檢閲,主人公博萊克是一位左腿犯有殘疾的兒童,大家在討論參加檢閲時不知道如何安排博萊克,最後大家決定讓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巧用生成,導入新課

開課伊始,學生唱了一首歌,歌詞的結尾剛好是“人生路上要自強。”我一聽,特別驚喜,讓同學們把這一句重複唱了一遍。同學們感到很意外,我順勢告訴同學們:我們今天就要學習一個與自強有關的故事,學生不僅對今天的學習內容有了底,甚至有些迫不及待。這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二、利用插圖,激發興趣

在學生急於想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的時候,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讓他們立馬進入文本。而是巧用插圖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檢閲”,什麼是“盛大而隆重的節日”,什麼樣的場面稱得上“人山人海”。學生通過看插圖,知道這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場面,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場面,是一個讓人十分羨慕的場面……我當即告訴學生這是波蘭首都在進行國慶檢閲。不過有很多學生不明白什麼叫檢閲。我告訴他們在文中找答案。這時,有很多同學問我,為什麼檢閲要這麼熱鬧?這麼隆重?而且,有一個非常細心的孩子告訴我為什麼這麼盛大的檢閲,站在隊伍前面的是一個拄拐的男孩?我見時機成熟,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想一想,剛才的問題,想一想課文的內容哪些是插圖上有的。教室裏立刻充滿了朗朗的讀書聲。

三、抓住“文泡”輻射全文

本文中有兩個泡泡,一個泡泡是“為什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另一個泡泡是“我能體會博萊克當時的心情。”圍繞兩個泡泡,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與兩個泡泡相關的重點詞句進行品讀。很快,同學們找到了與第一個泡泡有聯繫的關鍵兔句子。“因為博萊克,左腿截肢,現在靠拄拐走路。”是啊,面對這個棘手的事情誰願意第一個開口呢?儘管如此,兒童隊員們還是要面對啊!那麼到底是誰又有如此大的勇氣第一個開口,他又是如何決定的呢?學生再一次通過重點詞語“鴉雀無聲、洪亮、打破、沉默”認識了文中又一位重要的角色“隊長”。我相機讓學生通過對這些關鍵詞語的理解去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隊長,是一個怎樣的集體。很快學生明白這是一個勇敢的隊長,一個有愛心的集體。難怪人們稱讚“這些小夥子真棒!”

圍繞第二個泡泡,學生找到了重點詞語“忘記自己拄拐、目視右方,睜着眼睛”,我再一次讓學生回到插圖,觀察博萊克的神情,學生從博萊克自豪的神情中知道這是一個“自信、堅強、勇敢……”的小夥子。難怪文中稱讚“這個小夥子真棒!”這時,我又一次讓學生看插圖,學生看到了舉旗揮舞的人們,看到了鼓掌歡迎的領導,看到了揮手致敬的外國貴賓……我順勢小結,這就是國家領導、外國貴賓、波蘭人民在檢閲他們的軍隊、團體,因為有博萊克的參加,讓檢閲變得隆重,讓檢閲成了盛大的節日。此時此刻,學生不僅理解了檢閲,而且理解了這是一次怎樣的檢閲,學生的情感通過對關鍵詞語的品讀,對插圖的細看,一次次被喚醒。

以上三個主要環節巧妙自如的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悄無聲息的領悟了文本的內涵,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同時又掌握了基本的閲讀技巧,真正達到了人文統一。

檢閲教學反思 篇八

我以下幾點是我本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聚焦國慶檢閲場面”,適時地插入國慶檢閲的情境圖片,為學生創設形象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檢閲場面的隆重。“體會‘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然後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我們可以想象,左腿截肢的博萊克拄着枴杖和隊員們起早貪黑,堅持訓練:當……時,他;我們鼓勵他:這個……“讓學生想象博萊克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體會博萊克的自尊、自強和自信。”看博萊克高昂着頭,提起胸膛,多麼自信,多麼自豪。如果你是博萊克,此刻你最想説什麼……”讓學生感受博萊克的心理變化。

二、通過朗讀,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

課堂上,我們採用了默讀、齊讀、老師帶讀等形式,讓學生深入文本,去理解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比如,在理解詞語“棘手”時,我説“讀檢閲準備一部分,看從那一段看出很棘手“,本意是讓他們找第六段5個問號的一句。不過同學們不放過任何一個詞語,分別找了”沒有一個人開口“”這件事很難辦“等語句。通過分析,他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這件事確實很難辦。感悟他們的人文精神,不歧視殘疾人,讓他和普通的兒童隊員一樣參加檢閲。

三、讀寫結合,深化認識,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理解了“這些小夥子”和“這個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裏後,學生體會到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尊重和信任以及關愛,也看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所以,在最後設計了小練筆“寫寫對他們的稱讚“。學生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認識比較深刻,大部分同學語言表達準確生動,達到了”具體“這個要求。最後的思考題,讓學生走出文本,昇華認識。問題貼近學生生活,也引起了學生興趣,遺憾的是課堂沒有完成。不過有些學生,已經準備在日記中完成。學生有表達的慾望,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就差不多達成了。

當然在這堂課中還存在了一些的問題:

許多教育專家説過:“朗讀是語文課的靈魂,沒有朗讀的語文課一定不是一堂好課。”本節課我也在努力實踐這一句話。可是由於本文篇幅較長,雖然也讓學生們進行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師引讀、默讀、齊讀等,但是描寫隊員們為難的段落,讓學生找出來了,也進行了指導朗讀,沒有讓學生多讀幾遍,感覺讀得不到位,這是本節課很失敗的地方,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過,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些遺憾,我們才會有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提升。只要不斷努力,就會在探索路中不斷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779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