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新版多篇】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新版多篇】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新版多篇】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篇一

幼兒時期是塑造健康人格、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幼兒園各個教學領域,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着重要的引領作用,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

那麼,如何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充分利用德育資源,有機整合,在持之以恆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們應充分利用語言教材的德育資源,在每一節語言活動中反覆強調、滲透、薰陶、感化。這是一個漫長過程,需要教師對教材中的各種德育資源進行精心選拔,合理規劃,不斷實踐,逐步形成。我們在制定語言教學活動目標時,必須從知識、技能及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着手,抓住每節課的教育契機,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與幼兒日常行為習慣進行有機整合、滲透。

在語言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側重於培養幼兒獨立自主性、自信心、勞動觀點及態度、文明禮貌,勤儉節約、合作謙讓、輪流分享等品質。教師在針對這些品質向幼兒提出行為習慣要求時,注意做到內容具體、明確、語言通俗、簡練,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提出的每一點要求,事先都要經過周密考慮,仔細推敲、揣摩,做到循序漸進。另外,在組織幼兒進行語言活動時,我們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所具備的能力特點,使行為習慣養成的可行性逐步提高。開始的時候,只要幼兒掌握簡單的生活規則,比如,上課的時候,要安靜地坐好,不防礙別人,坐姿端正等。接着,隨着教材資源的逐步深化,相繼提出一些關於社會行為習慣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禮貌,看到老師、阿姨要問好,接受別人的禮物,或者得到別人的幫助要道謝等。這樣通過對德育資源地不斷整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在持之以恆地摸索中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充分利用語言遊戲,強化訓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語言遊戲活動是開展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可以根據教育目標,創設各種動態的活動區、活動角。在幼兒開展語言遊戲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與人交往,仔細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真實的品德行為表現,抓住苗頭,隨機教育。

另外,在語言遊戲中幼兒會自發地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實踐一定的社會行為,體驗一定的社會情感。如在角色遊戲活動中,幼兒同其他小朋友一道玩耍、遊戲,從而產生了對社會角色的熱愛,學會了勞動者的操作技能,激發了動手模仿的樂趣。教師可以隨機抓住這些在成功的體驗中折射出日常行為習慣教育素材,對幼兒進行勇於探索,正確對待輸贏、誠實勇敢等強化訓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

三、充分利用語言載體,循循善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語言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故事、散文、詩歌、動畫片、電影等幼兒喜歡的語言活動載體。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習、鑑賞,為幼兒創設合適的語言環境,從而激發他們關心別人、愛憎分明等積極情感,收到助人為樂、團結友好、互相謙讓等良好品德的薰陶。比如,在《狐假虎威》中為幼兒創設大森林的情景,提供狐狸、老虎、猴子等多種動物的頭飾,讓幼兒在情景表揚中大膽想象,説出各種動物的想法,在與同伴的對話中學習交流,在這個語言環境中,幼兒想説,敢説,對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充分利用榜樣作用,言傳身教,在典型引領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榜樣示範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日常的語言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成為孩子們良好行為習慣的榜樣,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講話耐心傾聽,與孩子交談言語親切,話語完整,始終使用普通話,書寫注意坐姿等。其次,在班級中樹立行為習慣的優秀典型,讓孩子們按照直接範例學習,在典型引領的影響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一次語言活動《猜猜我有多愛你》中,一幼兒舉手回答問題,並能用完整的語言説出自己的想法,且坐姿端正。“河水有多深,我就有多愛你”,“巧克力有多甜,我就有多愛你”,“鞦韆蕩得多高我就有多愛你”。老師適時抓住機會表揚這一幼兒:“這位小朋友説話完整,有自己的想法,並能大聲説給我們大家聽,我想擁抱他一下,並且我覺得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要向他學習,你們覺得呢?”其他幼兒紛紛點頭同意。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孩子們紛紛“效仿”,坐的端端的,講話口齒清楚,聲音洪亮。這種隨機靈活的習慣養成教育恰到好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語言活動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堅持的工作,是在點滴教育和不斷探索中逐步形成的。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將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貫穿、落實到每一節語言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嚴格要求,精準定位,反覆抓,抓反覆,讓語言教學引領習慣養成,用習慣養成提升語言教學,兩者相得益彰,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篇二

1.營造教育氛圍,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在環境創設上,應緊緊圍繞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習慣這一主題,精心設計、大膽嘗試,從色彩上、造型上、內容上,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輕鬆自然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薰陶,養成習慣。

活動室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我們在活動室內專門設置了好孩子、好習慣的動態牆飾,讓幼兒隨時都能感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感染和教育。在每個主題開始前,我們都發動幼兒、家長積極參與,從網上、從圖書館廣泛蒐集資料,然後把蒐集到的圖片、文字等資料佈置到主題牆內。如中班主題:衣服疊整齊。我們把疊衣服的步驟圖貼在主題牆內,孩子們一有時間,就圍到主題牆前,討論疊衣服的順序,按圖練習疊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講一講、練一練的過程中,輕鬆愉快地掌握了疊衣服的方法。

在室外環境創設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要求同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張貼在樓道內、各種設施旁邊,在賞心悦目的教育氛圍中,隨時隨地地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樓梯口、在草地裏,我們會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圖片提醒幼兒上下樓梯不擁擠,要愛護花草樹木等等。

2.注重情感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孩子們能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得滾瓜爛熟,卻沒有自覺的行為和感受;知道要保護環境,卻會隨手亂扔果皮、雜物。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我們認識到,以往在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時,只注重了知識的灌輸,讓幼兒知道什麼是謙讓,什麼是分享,卻忽視了行為習慣的內化和養成。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好孩子好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註重情感挖掘,如小班主題:“分果果”,我在讓幼兒懂得分享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幼兒體驗“愛”、“關心”、“尊重”等情感資源,要求幼兒回家後將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送給爸爸、媽媽吃,觀察爸爸、媽媽的反應和心情,入園後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並説説自己的感受,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強化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學習、實踐、體會、感悟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分享習慣。

3.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和鞏固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對幼兒來説,生活就是學習的教科書,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當是貫穿於幼兒生活之中,滲透在各種日常遊戲、活動裏,通過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體驗、理解、接受,逐步轉化為幼兒自覺的情感態度和行為模式,從而形成習慣。如:幼兒在玩滑梯時,你推我擠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師簡單的提醒、説教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現在,我們發現類似的問題後,都要組織幼兒討論:這樣做有什麼壞處?怎樣做才會更好?怎樣才叫排隊?生活中那些時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隊――下樓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車等等。經過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練習和強化,幼兒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強,從而養成了排隊、不推擠的良好行為習慣。

4.及時、正確地評價幼兒,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幼兒的認知水平較低,自我控制力差,各種是非觀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師、家長的評價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面對幼兒的正確行為,教師給予認同、讚賞的積極評價,如:“你幫小妹妹搬椅子,真會關心人”;“小手洗得這麼幹淨,真是講衞生的好孩子”等,會強烈的增強幼兒的自尊與自信。面對幼兒的過失行為,教師給予關心與期望的評價,如:“大家都喜歡講衞生的好孩子,我們一起把香蕉皮扔進垃圾箱”;“你不爭搶玩具,小朋友才願意和你玩”等,會使幼兒在寬容、理解中自覺地改正過失。教師和家長要積極、正確的運用好評價方式,讓幼兒在肯定、讚許、鼓勵和期望中,不斷改正過失,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5.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

觀察、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教師的地位是最高的,幼兒把教師當作自己最直接的學習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時時處處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樹立正確榜樣,在積極的師幼互動中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在禮貌教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需要幼兒幫助時,真誠地説一個請字,得到幼兒關心時,衷心地道一聲謝謝,使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受到禮貌的薰陶,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6.家園合力,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是影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會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反之,也會對幼兒園教育產生抵消作用。因此,要不斷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高家長對幼兒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重視程度,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共同為幼兒建立一個和諧、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環境,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措施有哪些 篇三

1、利用主題教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來源於生活,完善於生活,通過幼兒一日活動及特定活動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習慣養成教育的基本渠道。從幼兒的年齡、身心特點出發,通過一些實際的體驗來進行幼兒行為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

2、利用值日生工作,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中,各年齡班的幼兒都可以做一些值日生的工作,在值日的前一天做好值日生的交接工作(主要是值日生的標記),教師叮囑其第二天提前到幼兒園,其工作主要有:

(1)收拾整理室內環境,如擦桌椅、整理圖書,整理玩具櫃及其它活動角等。

(2)更換日曆牌,記載晴雨表、報告本班缺席的小朋友。

(3)給自然角的動物餵食並進行衞生清潔工作,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水併除草、施肥。大班的幼兒還要記觀察日記。

(4)早操前檢查小朋友們的服裝是否整潔,冬天要脱去大衣,不要戴圍巾、手套,檢查小朋友們的鞋帶是否繫好,以免走路、做操時踩着鞋帶出現意外。

(5)吃飯前向全班小朋友報告飯菜名稱:值日生可先到廚房觀察飯菜(包括向炊事員詢問飯菜的名稱及吃這種飯菜的好處等),回活動室後,用語言描述(可以用猜謎語、兒歌、故事等形式)飯菜的特徵,或用圖畫在黑板上畫出所要吃的飯菜,並説明為什麼要吃這種飯菜,語言要生動,畫面要形象逼真,使大家既獲取知識,又引起食慾。

(6)協助教師為小朋友擺放餐具、分餐、添飯菜,飯後收拾餐具、整理桌椅、清潔地面。在參加值日生活動中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責任心、鍛鍊了幼兒才幹,其能力也得到了小朋友們的。認可,而且在工作過程中幼兒會得到快樂、會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價值。

3、利用遊戲活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遊戲是幼兒園中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歡參加的活動,可以利用角色遊戲、建築遊戲、表演遊戲等培養幼兒良好工作習慣。

4、利用幼兒一日活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了使不同年齡班級幼兒有具體的行為習慣標準,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工作,我園特制定了《大、中、小各年齡階段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內容及要求》,內容包括良好品德習慣、良好生活習慣、良好衞生習慣和良好學習習慣等。注重從情感教育入手,堅持“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力求教育落到實處,堅持將養成教育滲透於幼兒一日活動之中。

5、利用環境薰陶,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育學家杜威説過: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改變了。因此,我們在環境創設上,緊緊圍繞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習慣這一主題,精心設計、大膽嘗試,從色彩上、造型上、內容上,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輕鬆自然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薰陶,養成習慣。

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系統工程,幼兒在園堅持做到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的配合,需要與家庭相結合。沒有家長的配合,往往教育目的就難以實現。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讓家長成為幼兒行為教育的榜樣。我們通過定期向每位家長髮一些行為習慣教育方面的文章、《家園共育手冊》、家長會、建立家長學校等,幫助家長端正與更新家教觀念,幫助家長樹立使孩子多元智能全面和諧發展的思想,使幼兒在離園後的各種行為習慣也能得到持續性的培養和鞏固。

(2)讓家長成為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課外教師。由於家庭是幼兒成長髮展的第一個環境,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幼教機構不可替代的。任何教育的實施都離不開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影響。為實現教育目標,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採取多種形式,做了大量的家長工作,引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和教養態度、方法,學習掌握幼教規律,提高科學育兒的自覺性,較好的承擔起家長的教育職責,改進家庭教育,發揮家教優勢,給幼兒以積極良好的影響。

(3)讓家長成為孩子良好行為養成的監督者。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常常會出現此類問題:幼兒在園很有禮貌,各方面行為習慣都很好,可是一回家,其表現與在幼兒園判若兩人,這主要是家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篇四

幼兒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也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陶行知先生説:“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的有效配合。為此,我們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積極探索培養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

一、調查分析明目標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逐年增加,現已達80%。及時瞭解孩子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家長對課題研究活動的態度,對工作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

如,“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促進‘新市民’基本素質的形成”這一課題,調查顯示:本地孩子文明禮貌和清潔衞生方面習慣較好,“新市民”子女的自理能力較強,90%以上的家長認為行為習慣培養是重要的,認為幼兒在家有不良行為習慣表現的佔97%。綜合分析後,將幼兒的行為習慣細化為文明禮貌、清潔衞生、生活自理、善思好學四個方面,每個主題月以一個方面習慣的培養為主。根據各年齡班幼兒特點再製訂相應的培養目標。

又如,“探索家長工作新途徑,促進‘新市民’良好習慣養成的研究”這一課題,通過調查發現:有89%的幼兒在衞生習慣、文明禮貌等方面存在問題;家長中,國中及以下學歷的佔50%,高中及中專學歷的佔43%,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7%;15%的家長對孩子有具體方法輔導,85%的家長是隨幼兒的喜好發展。由此,確定相應的習慣培養目標,如:小班的“生活衞生習慣培養”;中班的“自理、自控習慣培養”;大班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

二、多措並舉抓落實

1.爭取支持,家園協同教育

發放“言傳身教,做好榜樣”的倡議書,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簽訂《家長文明公約》,讓家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舉辦“家長沙龍”,共同探討孩子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尋求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有“新生家長沙龍”“老人的育兒經驗”等。將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定為家長開放日,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行為習慣方面的情況。每個班每學期都會邀請家長組織活動,從家長的角度展示在培養幼兒行為和良好習慣方面的好辦法。

2.潛移默化,創設環境薰陶

由中班、大班品學兼優的孩子擔任文明小衞士,每天身披紅綢帶,向來園的每一個孩子和家長問好;教師以熱情的微笑、真誠的問候,迎接孩子的到來。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個個愛護的動作,感染着家長,影響着幼兒。將良好行為習慣的要求與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張貼在走廊、樓道和各種設施旁邊,讓孩子們在賞心悦目的氛圍中養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設計各具特色的班級評比欄,及時展示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方面的表現,如看誰跑得快、我家最漂亮、四色花等,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積極配合教師進行培養。在區域活動時,要求孩子遵守每一區域的人數規定和操作要求,培養孩子良好的操作習慣。

3.日常滲透,節日文化強化

我們把幼兒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有機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晨間活動和餐後散步時,播放與行為習慣相關的兒歌、故事和歌曲。在集體活動中,把文明行為與良好習慣的培養與各個領域的教學有機結合,如在語言活動中,講述《漏嘴巴的公雞》《小豬變乾淨了》等故事,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衞生的良好習慣。在各類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細心、耐心的態度和活動後主動整理的習慣。在開展遊戲時,培養幼兒協商合作和文明交往的習慣。

同時,利用節日文化,強化對孩子的教育。如,清明節組織幼兒和家長祭掃烈士墓,為沉睡着的革命烈士獻上自制的小白花,聽教師講革命先烈的故事。敬老節來臨,有時邀請爺爺奶奶到幼兒園過節,聽他們講過去的事情,有時來到社區敬老院,為爺爺奶奶表演精彩的節目,與他們一起聯歡。

三、巧用激勵促養成

1.開展各類評選

“我是好寶寶”每日評選活動,將表現突出或有進步的幼兒名單張貼在教室外醒目的地方。“每月之星”是在“我是好寶寶”的基礎上產生的,這項評比每個年齡班有不同的方式,如大班採用家長和幼兒共同推薦的方式,中班採用教師提名和幼兒投票的方式。每學期進行“好家長”的評選,按照“好家長評選方案”,由各班推薦、公示產生好家長。

2.進行星級評價

星級評價指標是根據四個主題月的培養目標形成的相應評價指標。指標分為在家和在園兩方面的表現,分別由教師和家長填寫,以星數來評定幼兒相關習慣的好壞。

3.舉行各種競賽

為了激勵孩子獨立自主,定期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高低來設置內容。如小班的“寶寶會穿衣”、中班的“整理牀鋪”、大班的“繞毛線”。

我們對幼兒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培養的研究已進入第三輪,即以“以文明禮儀教育促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為課題,願每一位孩子在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伴隨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篇五

1、發展心理學認為,心態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未來。

2、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往往在孩子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

3、讓孩子按時起牀、吃飯,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遲到,而不要遷就孩子。適當的約束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nm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