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多篇)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多篇)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多篇)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一

今天上了新課《曹衝稱象》,學生很感興趣,昨天預習後今天一早就有孩子來跟我分享,讓我猜猜看曹衝到底有沒有把大象的重量稱出來。但是由於今天自己身體的原因,自己的狀態並不好,上課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準備工作也不完善。

之前備課的時候是想準備教具給學生演示官員的辦法和曹衝的辦法,結果沒有準備充分,只能乾巴巴的講,孩子們越聽越懵,加上很多孩子根本沒有見過秤,課堂漸漸被冷卻。

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在教室就地取材,找了一把大長尺子,兩個有帶子的學生水杯,和一個拴鑰匙的繩子做了一個簡易的秤,那一瞬間,學生們似乎一下子就懂了。

我非常慚愧,準備不充分就進入課堂是真的不對,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思也不夠,很多時候覺得自己不會上課了,上不好課了,其實都是自己的託詞。

想躺平,想安於現狀,想做一條鹹魚。

前提也得把課上好!

《曹衝稱象》第二課時課後反思 篇二

設計理念

在思維的激發環節中曹操簡介加圖片導入課題曹衝稱象。讀了課文題目,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圍繞三個字進行誰稱象?為什麼稱象?怎麼稱的?學生自讀完課文之後解決這三個問題,同時問你讀懂了什麼?想想課文寫了什麼?

[設計意圖]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教育活動,那麼課堂的結構分為課堂的問題預設,以及課堂的生成,我們常常説學生提出一個的問題詞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學生心理狀態。

在思維的導引中學習過程中“大象的樣子,身子像一堵牆,腿像四根柱子”形象的説出大象又高又大。它是一個比喻句,那麼如何讓本體和喻體有一定聯繫,我採用大象的身子與牆壁相比較,大象的腿與真正的柱子相比較。讓學生髮現他的相同之處。對比喻有了更深的瞭解。

[設計意圖]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的感性更高於他的理性,所以用圖片來解釋,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身子像一堵牆,更能讓學生理解明瞭什麼是本體,什麼是喻體!同時感受大象的高大,為官員所説的辦法造一杆大秤來稱行不通做鋪墊。

曹衝稱象的過程是是本文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是這樣安排的,把稱象的過程分為四步,每一步用圖文演示!

[設計意圖]在於學生通過直觀圖象對曹衝稱象的過程進行分解,更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與官員方法相比較,表現了曹衝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從而抓住重點!

課堂優點

故事本身貼近孩子,和孩子的年齡相仿。課堂氣氛就比較寬鬆,層層遞進的問題由淺入深,把孩子帶到了不同的高度。同時這節課的目標非常的明確,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孩子根據現有有的知識量從文章中明白了道理,受到了啟發,達到了育人的目的,那麼曹衝稱象告訴平時要多觀察遇事多動腦,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道理淺顯易懂,但他們在生活中能否養成良好的愛觀察的習慣,關鍵在於課堂上是否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只有在課堂上有效拓展才能讓學生有所感悟,為此結合實際及時的提出了問題,在生活中你遇到什麼難題你是怎麼做的?學生的回答僅在於它自身的所遇到的事情上來完成,這道題老師進行了預設。給孩子做了引導。讓孩子的思維的寬度,廣度和厚度進行了不同維度的提高,同時達到了共情!

不足之處

王益民老師在《相遇好語文中》這樣來評價一節好課,就是説老師教的有效,學生學的愉快,考試考的理想,這三個維度。我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過多重視了人文性,忽視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語文教學主要是聽説讀寫這些基本能力的培養,這節課程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的欠缺,同時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也就是説沒有在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以及孩子的現有發展去進行有效的培養。出現這種不足的原因在於老師對文本的理解以及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沒有對學情進行解讀。比如:有幾個重點的詞語沒能引導學生理解運用,“大象到底有多重呢?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這些字要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聯繫上下文體會意思,如果當時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説句子學以致用效果會更好一些。

改進措施

在以後備課的過程中,不僅僅重視文本的解讀,也要重視學生學情,以學定教,以學定學,這樣在學生現有的發展區、最近發展區兩種水平發展,那麼學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要注重的是這個課堂的主問題以及問題鏈的形成,問題鏈做到低起點,從預習檢查開始。二是有主問題。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態。要想測得理想,必須找到學生的易錯點、易混點以及文本本身的易考點,下到題海里,進行深入淺出。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三

曹衝稱象是一篇老課文,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愛動腦筋想出了稱象的方法,突出了曹衝善於觀察,愛動腦思考,能大膽表達想法。

在課程導入,我出示了大象作文吧的圖片,簡單的介紹大象的種類以及分佈,學生聽得很認真。接着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以下大象,同學們用“又高又大”“強壯”詞來描述,那麼我就順勢説出:那這麼大的大象,怎麼知道它的重量呢?可以用什麼辦法來測量呢?引出課題。

在講授生字的時候,我在黑板上進行了範寫,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特殊筆畫的書寫,讓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説出怎樣又快有正確的記憶生字,採用加一加和換偏旁的方法,更好的認識生字。但是在學生的作業中,我發現“稱”和“秤”這兩個字學生的錯誤率較高,容易寫錯,是我在課堂上的將字進行區分和説明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把容易弄混的字進行着重講解和加強練習。

在具體引導學生説出曹衝的辦法時,我試圖讓學生自己複述一遍,可是在陳述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組織語言能力很不好,然後就用圖片作為引導,這樣子學生可以根據圖的提示一步步分析課文。

縱觀我的課堂,在課堂組織方面還不是很好,好的習慣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以後我會嘗試着新的方法來着重培養學生上課的好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進。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四

《曹衝稱象》一文中,小小年紀的曹衝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平衡,簡單的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根據課文交代:故事中的曹衝也才七歲,班裏的學生也普遍是這個年齡,於是,我創設一個寬鬆的課堂情境,鼓勵共同討論,激發學生的想象,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曹衝稱象》這篇課文就是告訴我們“平時多觀察,遇事多動腦,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這樣一個道理。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理解,但他們在生活中能否養成愛觀察,思考的習慣呢?由於這節課安排了比較多的重點詞語和口頭表達訓練,所以,在拓展的環節,我做得顯然是倉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結合實際,問一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難題?你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從課文中悟出的會更多。

我想:今後的每節課如果都能從多個方面着手進行備課、教學研究的話,那我的每節語文課都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我希望在不斷的練習中,實踐中,我的語文課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五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理解曹衝稱象的方法後,我想進一步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於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曹衝能想出這樣巧妙的方法,是因為他注意觀察,善於動腦。小朋友們能不能也像曹衝一樣,開動腦筋,想出稱象的方法呢?”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自己的辦法,一會兒彙報。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有的讀課文,有的看插圖,有的熱烈地討論。孩子們的方法很多。有的説:“可以把石頭換成人,一樣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有的説:“可以用吊車用磅秤”,還有的同學説:“可以將大象的細胞抽出來,進行化驗分析,直接用生物技術測出大象的重量。”

當了解曹衝這個形象的時候,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曹衝嗎?為什麼?”孩子們的回答更是讓我驚訝。

看來,他們小小年紀就能夠開動腦筋想辦法!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不能看低他們。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得”。會寫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曹衝是怎樣稱象的。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由曹衝稱象得到啟發。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都用什麼稱呀?

2、教師:象有多重?現在稱象不是難事,可在古時候,這確實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看看曹衝想出一個怎樣稱得大象的好辦法。

二、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整體感知

1、學生藉助拼音讀課文,要求劃出生字,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教師強調重點字的讀音。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4、學生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5、指名反饋。

三、讀文,體會稱大象的難度

1、找出描寫大象的語句。

2、指導感情朗讀,體會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師:見了這麼大的象,這可怎麼稱呢?我們先看看官員們是怎麼説的。

四、瞭解官員的想法,襯托曹衝的聰明

1、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員們想出哪幾種方法?

2、學生交流,這些方法行嗎?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當時的情景。

五、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範讀全文

思考: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二、講讀課文

1、指名朗讀一段

提問:第一段寫的是什麼時候曹操帶着誰去幹什麼?

提問:什麼人稱官員?

2、指名朗讀二段

提問:這頭大象怎麼樣?(又高又大)

提問:課文中怎麼具體描寫大象的?(像……像……)

指名讀句子:“身子像堵牆,腿像四根柱子。”(議論、理解這句話,想象大象的。樣子) 師:“像……像……”這兩個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寫得既生動又形象。

提問:官員們議論什麼?“到底”什麼意思?

師:這樣的一頭大象,要想稱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導朗讀,讀出重音“又……又……到底”

師過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於是曹操問大家誰有辦法稱這頭大象。

3、指名讀三段

提問:官員們想出了哪些稱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説)

板書:桿秤稱象

秤稱象肉

提問:曹操聽了態度怎麼樣?“直搖頭”什麼意思?(做個動作看看)

討論:為什麼直搖頭呢?

板書:稱不出 傷害象 (指導朗讀)

4、指名讀四段

提問:這段寫什麼?(曹衝想出稱象辦法)

做實驗演示稱象過程

(象上船——船下沉——畫線;象下船——船浮起——裝石子——船沉到畫線處——稱石子)

提問:往船上裝石頭時,為什麼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船下沉的深淺和大象上船時一樣,説明這時石頭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讀四段:讀、畫:用“——”把曹衝説的話畫出來。

提問:共有幾句話?1句和後4句是什麼關係?(1句是總寫,後4句是具體敍述)

指名逐句朗讀

畫、批:按稱象步驟用…畫出有關動詞

板書:趕、沉、畫、趕、裝、沉、稱

提問:這些動詞可以顛倒順序嗎?為什麼?

師:作者用這些動詞準確、具體地寫出稱象步驟和方法。

練習:用“先……再……然後……最後……”敍述稱象過程。

板書:船稱石頭石頭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課堂作業:

出示幻燈:(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條線。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後,( )減去( )船上的石頭。最後把幾次稱得的石頭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

5、指名讀五段

提問:曹操認為曹衝的辦法好不好?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來?這種方法好在哪兒?

提問:結果怎樣?“果然”一詞什麼意思?曹衝當時幾歲?“才”什麼意思?

師:現在稱象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可是在古時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難了。曹衝7歲就想出了科學的稱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三、朗讀全文。

討論:我們應該向曹衝學習什麼?

板書:動腦筋、想辦法

提問:曹衝為什麼能想出科學的稱象方法?(其一,認真觀察事物,善於動腦思考。其二,從官員們的議論中得到啟發)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討論: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麼教育?

二、練習。

1、讀一讀,説説每組中兩個句子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再用帶點的詞造句

①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搖頭”就是不住地搖頭,説明曹操認為官員的稱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贊成他們的意見)

②曹操的兒子曹衝7歲。

曹操的兒子曹衝才7歲。

(第二句加了一個“才”字,“才七歲”是隻有七歲或僅僅七歲的意思,強調曹沖年齡小,但遇事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問句裏表示深究)

師:第二句在“搖頭、七歲、多重”前邊分別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體、形象。

指導用“直”、“才”、“到底”三個詞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寫具體

①大象又高又大。( )

②教室真整潔。( )

3、課中練習:

練習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説一段話。

練習用“先……再……然後……最後……”説一段話。

4、練習把曹衝稱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三、書寫生字。

(1)讀我會認的生字。

(2)給生字組詞。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記憶生字。

(4)老師講解每個生字的重點筆畫並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學生書空。

(6)學生書寫,老師巡視,單個指導。

四、作業;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官員 桿秤稱象 稱不出 傷害象

趕、沉、畫、趕、裝、沉、稱

曹衝 動腦筋、想辦法

船稱石頭石頭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小時候稱象的故事。小小年紀的曹衝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簡單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聽故事,愛動手,好奇心強。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在掌握字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教學這一課時,可以讓讓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再沿着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學生先默讀課文,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問題:“曹操為什麼要稱象?,官員們用什麼辦法來稱象?曹衝用的是什麼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然後老師梳理學生的問題,調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學生的問題安排教學思路,逐個解答學生的問題。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七

《稱象》一文中,小小年紀的曹衝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平衡,簡單的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根據課文交代:故事中的曹衝才七歲,班裏的學生也普遍是這個年齡,於是,我創設一個寬鬆的課堂情境,鼓勵共同討論,激發學生的想象,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談話導入,課題處質疑

常話説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我採用PPT形式,利用圖片直觀地引導學生認識“稱”,通過對“雞”、“羊”、“牛”的互換,間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後導入課文:“同學們,在古時候,沒有今天的這麼先進的科學技術,要稱一頭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東西卻是一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的故事——《稱象》。”接着我板書課題,這個導入,很快抓住了學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問題:“讀了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學生很踴躍,他們紛紛發言:“我想知道這個故事中講誰要稱象,為什麼要稱象?用什麼方法來稱?最後真的稱出來了嗎?”我的導語也就成了學生的質疑的前提條件。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是成功的,我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開啟了學生思維的目標。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鐘課堂要質量

在教學《曹衝稱象》這篇課文時,我先指導孩子多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先……再……然後……”理解曹衝稱象的幾個步驟。其次,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加強重點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衝的方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這些詞要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聯繫上下文體會意思。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對這一難點基本上突破了,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説話和口頭表達能力,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三、讀文質疑,合作解疑,課件突破難點

閲讀課的教學是語文科教學的重點,《稱象》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感悟曹衝是個遇事愛動腦筋,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曹操為什麼要稱象?官員們用什麼辦法來稱象?曹衝用的是什麼辦法?”然後,梳理學生的問題,循着學生的問題,逐個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最後解決問題。

在拓展的環節,我結合實際,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難題?你是怎麼做的?學生從課文中悟出的更多。是啊,每節課都要從多個方面着手進行備課、教學研究,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八

《曹衝稱象》是一篇老課文了,學過文章的學生都會身深深記住這位聰明機智的孩子,會被他的聰明所折服。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曹衝稱象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本課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時,學生動手又動腦,興趣極濃,思維正處於活躍狀態,學生才能夠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在課上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衝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衝的智慧,而且還激起了自己更為豐富的創造力。

《曹衝稱象》一文中,小小年紀的曹衝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平衡,簡單的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根據課文交代:故事中的曹衝也才七歲,班裏的學生也普遍是這個年齡,於是,我創設一個寬鬆的課堂情境,鼓勵共同討論,激發學生的想象,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九

常話説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我一向都很重視導入的教學,特別對於國小生。好的導入,能很快抓住學生的心,促使學生很快進入到教學中來。另外,精心設計導入語,也會使教師自己充滿自信心,能很快進入教學正題,不至於東拉西扯,避免課堂隨意性。

就本文而言,“曹衝稱象”是一個發生在古時候的故事,學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麼來稱一頭活着的象的。這件事就是使學生產生了很大的興 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導語也就成了學生質疑的前提條件。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是成功的,我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開啟學生思維的目的。

二、以生為主,思辨突破。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問題:“曹操為什麼要稱象?官員們用什麼辦法來稱象?曹衝用的是什麼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梳理了學生的問題後,拋開了課前的教學設計,調整教學步驟如下:1、提問:官員們想出了哪些稱象方法?(用句型“有的。.。有的。.。也有的。.。”練説)曹操聽了態度怎麼樣?(直搖頭)“直搖頭”什麼意思?(做個動作看看) 討論:為什麼直搖頭呢?

2、提問:曹操認為曹衝的辦法好不好?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來?這種方法好在哪兒?(曹操微笑着點點頭,用船代秤,解決“提不動”的問題,用石代象解決宰象的問題,既稱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傷害大象,是一種科學的稱象方法,與官員們笨拙的稱象方法形成鮮明對比)

3、提問:曹衝稱象的結果怎樣?“果然”一詞什麼意思?曹衝當時幾歲?“才”什麼意思?

師小結:現在稱象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可是在古時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難了。曹衝7歲就想出了科學的稱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4、討論:我們應該向曹衝學習什麼?(生:動腦筋、想辦法)

追問:曹衝為什麼能想出科學的稱象方法?

(a、認真觀察事物,善於動腦思考。b、能從官員們的議論中得到啟發)

《曹衝稱象》教學反思 篇十

《曹衝稱象》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小時候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的故事。曹衝善於觀察,愛動腦思考,能大膽表達想法。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 ,讓學生先通過看幻燈片看一看稱象的過程,再換一些連詞説一説稱象的過程。使學生從文字到圖片,再從圖片到文字,最後消化成為自己的語言。在整個的過程中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表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在學生認識生字之後,沒有注意生字的鞏固理解,生字與課文的相互聯繫。在讓學生用“到底、才”説話時,有的學生把“才”的意思理解錯誤,在説話時,出現“。.。.。.是天才。”的句子。在課後的作業中,學生把“稱”和“秤”的用法分不清,或者在寫“秤”是,容易把“禾字旁”寫成“木字旁”。同音字“住”和“柱”容易混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qwn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