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最美鄉村教師簡要事蹟【精品多篇】

最美鄉村教師簡要事蹟【精品多篇】

最美鄉村教師簡要事蹟【精品多篇】

最美鄉村教師事蹟材料 篇一

這裏是新疆塔吉克自治州馬爾洋國小放假的一天。學校裏包括廚師,保管員在內的17位老師,將分成三個護送組,把全學期寄宿在學校內的孩子送回家。而作為護送經驗最豐富的老師阿力甫夏。依那亞提汗,將負責6個年齡最小的孩子回家。三天時間,40公里山路,一路的激流險灘,懸崖峭壁,除了面對激流的危險,還有數不清的飛石。每一步阿老師他們都要先踩穩了才敢讓孩子們走。雖然一路艱險,這是孩子們告別爸媽五個月後的回家路。跋山涉水後,阿老師最擔心的是要帶着這些最小才7歲的孩子們翻越眼前這座5400米的雪山,雪山上不僅空氣稀薄,在夏季它已經變成巨大的冰川。阿老師每次總是這樣,把自己和孩子們系在一起。並選擇靠近懸崖的一邊。老師們用身軀為孩子們的安全築起了人牆。加油!加油!翻越雪山,用了足足五個小時。耗盡了所有人的體力。阿老師把僅有的一點羊肉都分給孩子們。但懂事的孩子們卻捨不得吃,想讓給老師。再次上路時,阿老師發現山洪沖斷了回家的路。大石頭瞬間就被衝的無影無蹤了。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老師們開始尋找其他的出路,有的甚至徒手攀爬了半個懸崖,上面能不能走?阿老師問:上面的老師擺了擺手表示無路可走。不能走!那麼只有越過洪水了。才能回家。最終阿老師他們合力推倒了半人多的一塊巨石,推到水中,才有了水中落腳的地方。傳遞孩子們的時候,在孩子們的神態中,此時此刻透露的,卻是安心與從容。這是一種超越了師生,只有在於親人之間的特殊信任。這裏是卡爾巴圖夏季牧場一孩子的家。回家的孩子老遠看見媽媽就大聲地喊:媽媽!這是呼喚。就是阿老師精心守護的幸福!年復一年,阿老師奔波在迎接和護送的旅程中。32趟行走在生死線上,拼盡全力的呵護,換來的是一批又一批孩子們的入學求知。一位牧民説:老師就像天上的月亮,因為月亮能在黑暗中給我們帶來光明。又一位牧民説:老師就像一滴酥油,一滴酥油就可以擦滿全手。老師就像這一滴酥油,他一個人就可以給許多人傳授知識。在告別的那一刻,沒有人知道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阿老師此時此刻的心情,這樣的離別一次又一次,已經重負了8年。為了孩子們的幸福未來,阿老師選擇了在這條路上用自己的青春陪伴孩子們的成長,用心血澆灌帕米爾高原綻開的花朵。

最美鄉村教師事蹟材料 篇二

王小燕女國小初級教師,2005年參加工作。

該同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植根農村教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校為家,忠於職守。工作上紮紮實實,勤勤懇懇,鋭意進取,顧全大局,勇挑重擔,不爭名利,教學成績顯著。視學生如自己的子女,關心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成才,表現出一名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和稱讚。

十多年的教育生涯,該同志始終堅守着一腔熱誠一腔愛,眷戀着教育這片淨土,更眷戀着可愛的孩子,她慶幸自己選擇了“教書育人”——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教育事業中,讓嬌嫩的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這希望的田野上!

最美鄉村教師簡要事蹟 篇三

____,2000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教於____中學,已經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__個春秋。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

愛崗敬業 以校為家

從踏進校園的那一刻起,始終堅持不懈地學習, 10多年的努力,使我在教育教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學成績一直在____市名列前茅。在____市首屆青年教師“三課功”大賽中榮獲二等獎。撰寫的《小巷深處》教學設計獲國家級三等獎。先後被____市政府、____市教育局、____市共青團、____市及____教育局評為“優秀教師”、“教壇新秀”、“優秀共青團幹部”、“模範共青團幹部”、“優秀業務領導”。除了擔任語文教學外,2007年,我又兼任校團委書記一職。

熱愛學生,助人為樂

20__年,我接手一個班的語文課,有一名同學叫王宏偉。他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同學,經過幾天的接觸,瞭解到他家的情況:父母離異,他和奶奶一起居住,每天早上起來,他都要自己做飯,家裏的農活他在放假的時候還要承擔。知道此事後,我就在生活上默默地支持他,一直關照他到國中畢業。後來他憑着自己的刻苦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高中。除了這名同學之外,每年的三月份,我都會號召全校學生獻愛心,扶貧幫困、關照留守兒童,為敬老院老人買禮品。

履行教師職責 永葆黨的先進性

2005年7月,我真正的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經過自身的努力和踏實的工作,2007年當選為____市人大代表,2011年當選為____市黨代表,20__年當選____市婦女代表。這些年來,我一直不辜負鎮領導和校領導的期望,履行自己的職責,永葆黨的先進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35m9e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