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實踐論》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實踐論》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實踐論》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實踐論》讀後感 篇一

我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深刻理解《實踐論》是毛澤東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毛澤東以馬克思辯證主義為基礎,結合中國的具體社會實踐,深刻揭示了認識和實踐的密切關係。

《實踐論》説:“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外部世界瞭解的真理標準。”用於指導實踐,實踐用於驗證理論。列寧説:“實踐高於(理論)認識。”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還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無論是工作還是認識自然,都是從點到面,單方面到更多方面。只有結合理論,用實踐積累自己的經驗認識,把自己的直接實踐經驗與別人的經驗(學到的知識)相結合來判斷事物,才能更加科學客觀地認識事物,開展工作。

我們可以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接受外部信息,通過主動觀察形成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積累一定的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必然、穩定的聯繫,即規律。形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達到了理論水平。當然,理論要經過實踐的驗證。也就是説,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所有的認識都有其時代的侷限性。

《實踐論》表示:“只有感覺到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能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不管誰需要知道什麼,除了接觸那個事物,即生活在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沒有辦法解決。“這個看法看起來很平淡,但實際上是很多人忽視的真理。

《實踐論》説:“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整個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具體過程的發展是相對的。因此,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承認對各發展階段具體過程的認識只有相對真實性。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的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單獨識別,不能用任何一句話來説明。因為人們對每個發展階段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有相對的真理。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實踐的正確和系統的看法,對指導當時中國革命,指導當前和未來的各種實踐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實踐論》讀後感 篇二

我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讓我深刻的瞭解到,《實踐論》是毛澤東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毛澤東在馬克思辯證維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的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關係。

《實踐論》中説道“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用來指導實踐的,而實踐是用來檢驗理論的。列寧説“實踐高於(理論)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不管是開展工作還是認識自然都是由點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結合理論,用實踐來積累自己的經驗認識,用自己的直接實踐經驗再結合別人的經驗(學習來的知識)來對事物進行判斷,這樣才能更加科學、客觀的認識事物和開展工作。

我們要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通過接受外部信息,通過主動觀察,形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再積累一定資料的同時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即規律。形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層面。當然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即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認識都具有其時代侷限性。

《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説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實踐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單獨認識,不能被某一句話闡述,因為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着極為深遠的意義。

實踐論讀後感 篇三

在這個假期我拜讀了毛主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他不但以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的實踐,改寫了中國的歷史,並且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的創造,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而毛澤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變革社會的革命實踐、和他一生刻苦的讀書生活分不開的。

《矛盾論》和《實踐論》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兩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構成的主要標誌,在假期仔細閲讀了這兩篇著作,它們分別從辯證法和認識論兩個方應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與認識論。在《矛盾論》中,毛澤東精闢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問題,異常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關係,是關於事物矛盾的精髓。毛澤東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係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事物在矛盾中相互作用從對立走向統一,同時又用矛盾的特殊性,用來反對教條主義。經過闡述認識的發展過程,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瞭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生,而又服務於實踐。因為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

首先,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經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繫,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後,隨着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繫,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於實踐這一基礎。無產階級對於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的認識,以及戰爭的領導者對於戰爭的認識等等皆是如此。可是,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於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並要迴歸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在獲得理性認識之後,還有更重要的過程,那便是從理性的認識到指導實踐又一個飛躍。經過得來的認識指導實踐,並且在實踐中檢驗的發展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繼續。理論是否貼合於客觀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運動過程中是不能完全解決的。要完全地解決,僅有“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於實踐,看它是否能夠到達預想的目的”。對這個的理解我想起了我們學期末的實踐活動,電廠實習便是這樣,在學校裏我們學習了很多的理論知識,在電廠實習中我們把理論認識再轉回到社會實踐中,將我們所學的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單個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

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經過實踐發現真理,又經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又能夠得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以至無窮,並且每個新的循環都代表着更高的資料。

認識運用於實踐並得到證實之後,人們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於過程的推移來説認識並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着變化發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展。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向另一階段變化發展時,認識就要繼續,就要適應新的情景。客觀過程的發展充滿着矛盾和鬥爭,因而人的認識運動的發展同樣充滿矛盾和鬥爭;社會實踐過程是無窮的,人的認識過程也應當是無窮的。

在閲讀這兩篇文章的時候自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只能是讀懂了這兩篇文章的毛皮,可是在讀完《實踐論》、《矛盾論》後我覺得自我的世界觀更為清晰,對辯證唯物觀點的理解更為透徹。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範之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奠定了哲學基礎。認真研究“兩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華的貢獻,對於我們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請組織繼續考察我。

實踐論讀後感 篇四

也許是出於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也許是源於自小接收的教育理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也許是高中的思政課堂上,曾多次聽教師提到毛澤東的《實踐論》。故在教師説看一篇馬列恩毛全集,寫一篇讀後感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毛澤東的《實踐論》。[由整理] 也許是今日無事,也許是出於想盡快完成任務的目的便從百度搜來讀了一下,沒想到為完成一個任務卻讓自我感觸頗深。從客觀的角度,從大的方面來説,我個人覺得它有重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初步的瞭解及把握了《實踐論》的基本。總的來説毛澤東的《實踐論》是一部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著作,是以社會實踐為基礎,系統地論證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學文的都明白: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的辨證過程包括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從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第二次飛躍是從理性認識——實踐。所以,認識的辯證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在感性認識中獲得的豐富的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整理,將貼合實際的部分上升為理性認識,去指導實踐活動和理解實踐的檢驗。

下頭我想就此闡述一下個人觀點:

〈一〉《實踐論》的世界觀意義

從毛澤東的《實踐論》的創作背景我們能夠看出這篇文章的重大理論意義,不僅僅在於它革新了我們的世界觀,更在於它對中國革命的巨大推動作用。從高中的文綜課程中,我們能夠了解到它批判了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兩種不良傾向,其一是經驗主義,其二是教條主義。從中我們也能夠舉一反三:例如,

一、《實踐論》對經驗主義的批判。學了中國近代史及現代史的都能瞭解經驗主義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舉例來説,如一隊科研人員要到某雪山頂上探險。一位專家指出,高山頂上酷寒,煤氣孔容易被凍住,需多帶幾根鋼針以防不測。可是負責裝備的是個老隊員,他僅憑經驗認為,一根鋼針就足夠了,因而沒有聽從專家的勸告。結果這羣人全部被凍死在山頂,就因為那根鋼針不細心弄斷了,煤氣孔堵塞,無法取暖。這個例子能夠極好的説明,好的經驗能夠給我們的實踐帶來益處,但經驗主義是卻會在不經意中令你萬劫不復。

二、《實踐論》對教條主義的批判。從字面我們就能夠了解到與經驗主義者相反,教條主義者是隻講理論,不聯繫實際,一切硬往理論上套。這也就讓我想到我們高中學思政時教師的舉例:我們學生往往容易如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社會實踐活動和實習活動,就是為了要我們多聯繫實際,少説空話,避免教條主義。同時,實踐又有利於加深對理論的認識。這也就是我們學習了關於數據庫的理論同時還要做實驗的原因,即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

當然理解這些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理解到,實踐固然重要,但實踐不是一切。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經過理解外部信息,經過主動觀察,構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再積累必須資料的同時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即規律。構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層面。當然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如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一樣,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必須是正確的理論。這也就是我們從書本上所瞭解到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實踐論》在世界觀上的重要性。從而我們不難理解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當然,實踐論還有其重大的方法論意義。

〈二〉《實踐論》的方法論意義

在閲讀《實踐論》和一些對《實踐論》的觀點及看法的同時,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的方法論意義有於兩點,即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認識都具有其時代侷限性。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無論何人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或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不可能生活在封建社會就預先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規律,因為資本主義還未出現,還無這種實踐。馬克思主義只能是資本主義的產物。馬克思不能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就預先具體地認識帝國主義時代的某些特異的規律,因為帝國主義這個資本主義最終階段還未到來,還無這種實踐,僅有列寧和斯大林才能擔當此項任務。”再比如説我們中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全國人民一道,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實踐。但在當時,許多事情無先例可循(實踐已經證明,蘇聯的經濟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並且它自身也存在重大缺陷),一切的實踐由於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還處於摸索階段。就像李光耀指出的,這難免犯一些錯誤,比如1958年的人民公社及大躍進運動。並且由於政治路線的偏差,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導致了反右擴大化和等浩劫,從而使本已困難的經濟雪

上加霜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説,較之當時與中國處於同等地位的國家使中國倒退五十年。這是一個極大的損失。眾所周知,東南亞乃至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就是在這段時間完成經濟騰飛的。又觀1980年代鄧小平理論的提出,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促進了中國經濟的振興。為什麼呢?其原因就在於鄧小平理論不是空想的結果,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經歷了先試驗後推廣這一認識過程的正確的理論,是經歷了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思想的結晶。有目共睹,鄧小平理論不僅僅解決了中國經濟中的一些沉痾痼疾,使國民生產總值突飛猛進,更重要的,使它將中國帶入了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為中國進入世界市場供給前提,更確切的説為中國經濟指明瞭發展方向。這些都無不證明:實踐與真理不是憑空捏造的,實踐是需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實踐需要真理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從建國以來所確定的理論性認識最重要的是在於與時俱進。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來看,我們就要不斷的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認識才能不斷深化,理論才能日趨完善,並構成真理指導實踐。

讀了這篇《實踐論》彷彿又重新上了一堂思政課,感觸頗多,既是對歷史的一種感悟,也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思考,更是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態度、學習態度的一種深思,一種領悟。

《實踐論》讀後感 篇五

《實踐論》問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認識來源於實踐,我們要用認識來被動的作用於實踐。不管是開展工作還是認識自然都是由點到面,有片面到更多的方面。我們在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中,通過理解觀察外部信息,構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再積累必須的資料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地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即規律。構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層面。當然理論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即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而我閲讀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便覺得裏面的許多觀點可以讓我聯繫到自己的人生髮展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自己將來發展的道路。其實人生的發展也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生產活動決定一切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假如我們的學習活動決定一切日常活動,是最基本的行為活動。由這樣基礎可以得到書會成為我們自身發展的源泉,然而大學我們的日常生活形式變得多樣化。不僅要學習課內的,更要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不同的同學的學習重點是不一樣的,就實踐論中所説,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很多其他的活動。而成為一位有主見有勇氣有思想的大學生,是可以從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書本中這些不同的方式學到的。生活活動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最終人的能力達成一定高度。而人們的認識不論其他情況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而有了哲學觀點的支撐,無論在發展道路上遇到多少款男,發展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是必然的,只要把握好每一個經歷和體會,善於實踐人生。

《實踐論》讀後感 篇六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更深刻地瞭解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更深層次的含義。

就像我們考試,只是在考試之前發狠的背知識點,背公式,背單詞,背作文,而不是實踐它們。初級的學習階段,學的是啞巴英語。只做題,從不開口説,所以我們單詞背了忘,忘了背,卻沒什麼效果,數學公式也是這樣。

我的一個數學成績好的同學曾經跟我説,他其實不怎麼背公式,碰到了需要公式的題目,再去翻公式。做的題多了,公式自然就記住了,所以往往數學學渣們是背了公式,卻不知在哪兒運用。最重要的是知識不運用於實踐,你會忘記,就像現在給我一張考卷,我肯定考不上這個學校。

對於我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説,實踐就是講課,因為我們是師範類的專業。曾經不止一個老師跟我們説過講課的重要性,相信我們對老師講的好壞也有深刻體會吧。

至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我的國中數學老師,他完全澆滅了我對數學的希望。他只要我們背公式,賣給我們一本公式書,告訴我們,只要將這本書背下,他包我們能上120。他講考試卷的時候簡單的題不耐煩講,用輕蔑的眼光看着我們,彷彿在説這種題智障才會錯吧。只是快速提一些重要的點就過了,於是就算我沒有聽懂,也不敢下課去找他再給我講一遍。更可笑的是,難的題他又不會,就讓我們自己看答案,於是我的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從此打消了學理的念頭。

而我最喜歡的老師是我的國中英語老師,他是一個狡猾且奸詐的人。他的課業,從來都很重,我們每天都要聽寫單詞,從一面到一個單元再到整本書。剛開始我很不習慣,因為只要每天聽錯的單詞超過三個,他就會把我們的本子收上去,重新聽寫過關才將我們的本子還回來。我從農村的國中升上去,本來英語基礎就薄弱,於是每天的本子都被收上去,積壓在他那裏。後來他看我的本子實在太多了,就把我叫到辦公室去了,原以為會被批評,但他只是耐心的告訴我,記單詞要多聽看多寫。後來在他的影響下,我的英語水平也有不少的提高。

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修滿第二課堂的速度分才予以畢業,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大三的校企合作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在以後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教學,但是我們也不能遲到,理論進行實踐,這樣就尊敬了叫條主義的葡萄字,要懂得變通,就像孔子的因材施教數學題,光公式也是得不了高分的,要學會轉彎,靈活運用。

總之,實踐論教會了我們正確的實踐方法和正確的認識方法,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教必困,故世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1pgj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