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多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多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多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

享譽國內外的《肖申克的救贖》是斯蒂芬。金大師的一部很出色的勵志作品。之前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先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看後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但是感覺還是意猶未盡,於是就找到了同名小説想通過細細品味書中的每個細節,每個場景和每個故事再次感受主人公安迪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性的光輝。

小説《肖申克的救贖》是通過第一人稱的“我”-瑞德來描述肖申克監獄中所發生的一切及他眼中的主人公安迪。安迪原本是一個事業有成的銀行家,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有了外遇。當他知道自己深愛的妻子背叛了自己的時候非常難過,痛苦於是就喝了很多酒,在他醉的不醒人事的時候更加不幸事又降臨到了他的身上,他被誣告謀殺了自己的妻子和他的情人,被判到肖申克監獄終身監禁。面對着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對於許多人而言或許早就已經對未來失去希望了,但是安迪面對這一切他表現的很冷靜,他對自由仍懷抱這美好的希望,而正是“希望”二字讓他在肖申克監獄裏表現出他的不同之處。

小説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個情節就是安迪和瑞德還有幾個人有幸獲得去監獄外的工廠去翻修屋頂的機會。當他聽到監獄長有一大筆財產要繼承而又苦於政府的重税後,他告訴監獄長自己具備銀行家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長合法的省去一大筆繼承税,從而幫助獄友贏得了在一個清晨自由自在和冰啤酒的一刻。正是由於安迪儘管身陷牢獄之中但他對未來仍舊滿懷希望,他仍舊渴望自由,所以他才能有勇氣,有動力有如此舉動。

也許他正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他的獄友,儘管他們自己現在成為了“籠中之鳥”,但是這些“鳥兒”仍然有追求自由的權利,自由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件奢侈品,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獲得最後的自由。正是這種對自由的渴望,對希望的執着讓安迪在獄中可以面對同性戀的一次次屈辱之後還能冷靜自若,堅強不屈;讓他肖申克這種令人絕望的鬼地方建起了一個正規的監獄圖書館。

小説中貫穿全文的一個故事情節就是安迪用自己磨的石英小錘在美女海報後面鑿了整整20年,最後憑藉着他的勇氣和堅持不懈,成功地越過500米的糞池,在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的一天與老朋友瑞德在獄外重逢,擁抱久違的自由,實現了對自己的救贖,當然他在獄中也用自己的一舉一動,用自己的執着,用自己最自由的希望實現了對整個肖申克的救贖。書中説到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我認為這恰恰是這個小説的點睛之筆,正是因為有希望,並且為了這個希望堅持不懈才有了小説最後這個安迪重獲自由的完美結局。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説講的是安迪對自己和對肖申克的救贖,而讀完之後我開始深思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生活中我應該如何實現對自己的救贖呢?在遭遇人生不如意時,在受到打擊和挫折後,我還要在為此消沉,一蹶不振嗎?我的回答是不,我要向安迪學習。我要對未來始終充滿希望,我要相信一切最終都是會好起來的。作為一名研究生,未來的研究之路或許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畢竟科學研究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是我不會被一個個攔路虎給嚇到,我要始終充滿希望,並且我要堅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不拋棄,不放棄。今後,我要將安迪作為自己的榜樣,在生活中實現對自己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2

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贖》

之前看過這個電影,在電腦上看的,可是電影看下來沒怎麼看懂,一直盯着字幕看,也沒捕抓到演員的表情。現在藉着讀書社共讀書的機會,以讀書的方式重温了這部經典,發現自己以前真是牛嚼牡丹吶!

自由是很所有人都向往的東西,特別是待在監獄裏的人。從他們進入高高的圍牆那刻起,眼裏就眺望着圍牆外的花花世界。而安迪卻和其它人不同,他彷彿披上了一件自由的隱形外衣,並不覺得自己是個囚犯,在獄警和典獄長眼裏,他不過是個高傲的殺人犯而已,只有安迪自己知道,他不會像那些老犯人一樣,一直待到被社會淘汰才放回社會。

安迪在進入監獄前,就逃過了搜查,有了錢就在監獄裏的“百事通”手裏買到了鶴嘴鋤,再用大型海報掩蓋掉自己挖地道逃走的祕密。從進入監獄開始就在為離開準備着。而其它人進入那道門以後,雖然不情願,可最後都適應了那裏的生活,直到發現自己不能離開那裏。

監獄裏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生活跟囚犯一樣,每準點上班,下班後就是回到宿舍鑽研自己的小愛好,沒有改變自己去適應兩點一線的生活,再加上沒有雙休,天天上班偶爾逛下超市,跟他們放風是一種性質。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樣,反正我是這樣的。

我以為努力工作等賺到錢換一個有雙休,能朝九晚五工作的時候卻發現我已經在這類工作崗位上定了型,再換到其它行業心裏卻生出一種恐懼。怕離開這行會交不起借款,吃不起飯,直到睡到大街上。

安迪從1949年開始挖地道,1967年挖通,直到1975年才越獄逃跑。他利用18年的時間挖通這條地道,為什麼不直接逃走了,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在監獄取得的成功,他通過和典獄長報税,等等已經取得監獄高層的信任,在這裏沒有人能再欺負他,他還在這裏有了自己的圖書館,這裏的所有人都尊重他。他開始喜歡上這裏的生活。或者他害怕,他害怕自己逃到外面適應不了外面,最後還是要回到肖申克,而再回來,眼前一切擁有的都將化為烏有。他害怕失去。後來典獄長告訴在關禁閉的安迪,不老老實實在這裏待着做我的狗奴,你不可能會被翻案,而你建立起來的圖書館和獄警的關照也不會再有。這才是安迪醒悟的時候。

我們的生活亦如是。當我們的工作和事業長期佔有生活業餘時間,是否有勇氣跳出牢籠,去挑戰新的人生。聽過無數後悔入行的話,卻極少見敢於轉行的人。所有人都在埋怨命運的不公,卻依舊順從命運的安排,並沒有去做任何改變。

安迪.杜德蘭:這就是意義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記,世上還有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地方。忘記自己的內心還有你自己的東西,他們碰不到的東西。

書的末尾安迪對瑞德説“希望是個好東西”,對於肖申克的人來説,能走出監獄就是他們的希望,而進入肖申克的人,開始都懷有希望,覺得自己有一天能出去,越到後來越習慣了這個地方,這種希望就沒有了。

希望確實是個美好的東西,我們每天都懷揣着希望活着,而現實總是給希望當頭一棒,把你拉回辦公椅裏上班、下班、加班。正因為希望難以實現,更顯得它的美好和珍貴。安迪用二十年的時間換來了自己的自由和海灘,你們的希望是什麼,準備用多長時間來實現它呢?

記着,希望是件好東西,沒準兒是件最好的東西,而且從沒有一樣好東西會消逝!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3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該作品用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講述銀行家安迪因為被法官誤判謀殺妻子和她的情夫而入獄的故事。安迪來到了肖申克監獄後遭遇了一系列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和折磨。然而,安迪並沒有被磨難所折服,他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在監獄的牆上挖出了一條暗道。最後在一個普通的晚上,從暗道爬了出來。他從肖申克監獄中逃了出來,重獲了自由,並且在墨西哥以一個新的身份開啟了嶄新的人生。

在這部小説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安迪。安迪的入獄給黑暗的肖申克監獄帶來了一絲陽光。安迪是一個具有獨特的人性光輝和魅力的人物形象。他沉默寡言,但在那沉默寡言的外表下,隱藏着一顆永不妥協的、永不放棄的心。

剛開始,在監獄裏,安迪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面對“三姊妹”的不斷侵擾,他即使孤軍奮戰,被打的滿身傷痕,也不放棄自己的原則。後來,他在監獄圖書館工資時,提出了想要擴張圖書館的請求,連典獄長都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是他十多年來持之以恆的堅持給州議會寫信,最後夢想成真,為圖書館爭取到了資金,把肖申克監獄的圖書館擴充成新英格蘭地區最好的圖書館。安迪用自己的知識教獄卒們逃税,幫典獄長洗錢,從而得到了典獄長的重用,為自己爭取到了一些較好的待遇,如自己一間房間,這是安迪能夠逃出去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安迪利用自己獨居一室的待遇在自己的房間裏的牆壁上挖洞。一天天,一年年的慢慢挖洞,且沒讓任何人知道。他用了二十六的時間挖暗道,最後在1975年的一個夜晚逃出了監獄,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安迪在肖申克中待了二十幾年,在這段時間裏,他受盡了各種折磨。但是,他並沒有太多的怨恨,而是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獄前獄後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也並沒有使他精神崩潰,焦慮不安,而是極其冷靜地面對眼前的一切。他表現出了超於尋常的理性、平靜和忍耐。是理想的信念支持着他平靜地面對這一切,也正是因為這一份信念的支持,他向“我”購買了一個需要挖六百年才能挖挖出一個洞的小錐子,表面上是用來磨石,但實際上他用小錘子挖出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

在監獄期間,他意外得知事情的真相,即指知道了殺死他妻子和她的情夫,並嫁禍給他的真正凶手。他努力過,向典獄長申請重審案件,召回找回真正的兇手,還他清白,讓他得以清白的堂堂正正的從監獄裏出去。但這一切是徒勞的。典獄長不肯見他,不肯理會他所説的言語,典獄長並非是不信,而是出於某種原因而選擇忽略安迪的請求,甚至將知道真相的唯一證人從肖申克監獄調到了其他的監獄。在這段期間,我想安迪內心是崩潰的吧,但我想這也是他堅定從按暗道裏逃出來的信念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在體制化的監獄中,安迪是一個異類,因為他有理想有毅力,艱苦的環境並沒有使他屈服,他就像一些鳥一樣,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天生就嚮往自由。

我們要想安迪一樣,做一個有理想,有希望,有追求的人。正如同小説中安迪所説的一樣:“‘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4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會來救你。——題記

我不是一個常看書的人,但為能找到《肖申克的救贖》真正寓意我反覆看了多遍,那是這個故事背後精神的洗禮。

故事主人公安迪,是一名銀行副總裁,當他發現他的妻子和情人的時候,他非常的痛苦,他的妻子和情夫被槍殺了,他是第一嫌疑人,被判入獄肖申克監獄。入獄後他的氣質引起了囚犯裏德的注意並逐漸與他結為好朋友。安迪總是以一種沉默冷靜的方式全力維護自己作為正常人應該擁有的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以他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警們安全的逃税,幫助典獄長洗黑錢,以此來換取獄警對自己輕微的寬鬆。他為爭取監獄內圖書的擴建不厭其煩的給州長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後來,他從一個新來的年輕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殺的真相後便向典獄長申訴,然而典獄長不但拒絕了他的要求,甚至還殺了那個年輕人,為了留住安迪,滿足他對金錢無休止的貪慾。

正義與邪惡之間,讓好人不得不屈服於齷齪卑鄙之下。執行法律的人未必是無罪的人,而監獄的犯人卻未必是犯人。多麼諷刺的真相啊,然而陽光之下並非都是光明,有白天就會有黑夜,黑暗中的齷齪與卑鄙讓我們無處逃避。這個世界,並非公平。

故事的結尾最後令人非常震撼,安迪最終走上了一條自救的道路——越獄。安迪用了20年的匆匆歲月,在監獄的牆上鑿了一個洞,他用着驚人的毅力與耐力,成功的自我救贖。出獄後,他將幫典獄長洗黑錢的錢全部提走,又利用影子人的身份成為銀行家,不得不佩服高智商的人是非凡的,一個內心高貴的人,哪怕命運如此不公將他捲入了牢獄,讓他與最卑鄙最齷齪的人打交道,他依然能夠不屈服於命運,始終保持自己的靈魂的聖潔,命運囚禁了他的肉體,卻無法囚禁他的靈魂。

希望只會給予那些心懷希望的人,安迪説過:“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他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無法看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告訴我:人生有兩件最重要的事,它們可以在我們最難熬無助時支撐我們堅強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念。

整個故事赤裸裸的袒露了個世界的醜陋與黑暗,然而現實世界不正是如此嗎?真實的生活並不是言情小説,也並非我們想象的那般善良與美好。對於個體的命運,沒有一絲温情,更是殘酷冷漠無情。然而即使遭遇命運的百般不公,也不要輕言放棄。依然心懷信念,堅強無畏而勇敢。這就是我沉迷此故事的原因,它帶給我的,是心靈的震撼和啟迪。

人生並非平坦,社會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環境的差異,縱不能成為放棄希望、放棄信念的藉口。起點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變它。有些鳥兒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希望那些感到命運不公的人,看一看《肖申克的救贖》也許故事會給你力量,讓你變得更加堅強,無畏,勇敢……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5

在我們自己的現實中,我們註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實。這一次我看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片中瑞德關於監獄高牆的一番話語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監獄就是如此的將一個人徹底改造,獄中計算時間的單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為一個計量單位。當看忽然間歲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人的希望都會消失殆盡。瑞德曾經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倔強的安迪始終堅信着希望,沒有一刻不在構築着自己的希望,而且祂一直試圖用圖書和音樂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裏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然有潛伏伺機而發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幹着骯髒的勾當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笑而是顫慄: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來時因無法承受陽光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的不是老布懸掛着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這三個字最大的含義,或許不是真正的體制,而是我們所依賴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依靠習慣生活,也在超越着習慣,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實現個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樣拯救了自己,卻也拯救不了集體。瑞德一直在努力“改過自新”,卻又無助習慣性地生活着,最終在最後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釋審查時,留給我們一段經典的台詞: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祂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

我想瑞德絕不是對審查者説這番説,而是説給我們芸芸眾生。是啊,生在人世間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在習慣性的生活狀態中耗費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會説:如果能夠回過去,能夠糾正那些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説錯的話,該有多好!如此,我們會面對那些愛錯或沒有愛錯的人,會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誠再博一次。可是,世尙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回過去。

再次經歷了140分鐘聽覺與視覺的洗禮,沒想這次依然被感動的差點熱淚盈眶,影片中真摯的情感讓我想起來了社會尙流行的“四大鐵”,我想鐵窗肯定應該也算“同過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一部勵志的傑作,該書中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夢想,以及對幸福、自由、友誼和愛情的感知能力。面對挫折、艱難、失敗,是消沉還是奮進,是堅持還是棄守,是偃旗息鼓還是勵精圖治,《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6

以前的我從來都不會看這些老電影,因為覺得會很乏味,但是這個學期選了這門英美影視賞析課後,漸漸的,開始看這些英美的老電影了。相較於現代的這些搞笑電影,以前的老電影更多的是感動觀眾,教會觀眾。從《阿甘正傳》到《大河戀》到《聞香識女人》到《辛德勒的名單》到《羅馬假日》再到《肖申克的救贖》一次次被裏面的人物所感動,他們的真誠,他們的勇敢總是在不經意間把人們感動。雖然這堂課將要結束,但是這節課讓我對英美的電影有了更多的瞭解。作為期末作業,我選擇了《肖申克的救贖》來講我看過後的.感受。

新一批囚犯入獄時,典獄長和獄警的規章只有兩句話:“首先不允許褻瀆上帝,其他的自己慢慢體會”,另外一句“把希望交給上帝,把你們的賤命交給我”。()鏡頭由下而上,他們的威嚴表露無遺,可是在黑暗的近乎壓抑的監獄禮堂裏面,我感受不到慈悲的上帝,只看兩個自稱上帝的魔鬼。以後的點滴中,它們的犄角逐漸顯露,直到害怕醜聞敗露的典獄長指示獄警把湯米殺害還對安迪謊稱是因為湯米越獄,直到為了拴住安迪用獨囚兩個月作為威脅,魔鬼猙獰已經完全顯現。他們才是肖申克里最需要拯救的羣體,最需要贖罪的羣體。《舊約。以賽亞書》中説道:“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而典獄長也曾拿聖經對安迪説“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諷刺,典獄長在最後自殺前可能更加希望這句話改成“敗亡之道,亦在其中”!

瑞德説,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裏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確有資格這麼説。因為從進來的那一天起,獄長就説過,“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除了他能弄來的香煙和印着撲克牌,任何其他異動在這個黑暗的高牆之內似乎都無法生長。

然而安迪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於是安迪能夠用二十年挖開瑞德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當他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我們懦弱的靈魂紛紛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

假釋後瑞德幾近崩潰,直到看到安迪留給他的字條,重燃對生活的希望,他獲得了救贖。而最重要的,是瑞德實現了對自己心靈的拯救。之前每次申請假釋總會説“我已經改過自新了”結果也是被拒絕,而最後一次,他在安迪的影響下反倒看淡了所謂的“改過自新”。他後悔犯罪,但是並非因為受到懲戒而後悔,而是因為當回首自己當年犯下重罪,想回到過去對當時的自己用心勸誡,但此刻説這些已經沒有意義,空留下了一個垂老之軀。瑞德這一番話,使自己對於身體自由的渴望昇華到了心靈自由的超脱,從認為自己已獲得足夠懲罰卻總不得假釋的憤憤然轉變到了對自己曾經犯罪的幡然悔悟。他已經接受了幾十年的牢獄,身體已經接受了懲戒,而此刻最痛苦的是自己去無力改變曾發生的過去,自己心靈對自己的懲戒,這是一種痛入骨髓的無奈,也是對心靈最大的懲罰。明白到這一層,他也已經完全釋然了。看到此刻我總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概説的就是這種境界。

噩運就像龍捲風。也許這次,他只是持久了一點。不要不安,不要消沉。給自己希望。只要希望。還會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7

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無期徒刑,從此他開始了在肖恩克監獄漫長的服役。影片就此開始。在肖申克監獄服刑的犯人,大多被判的是無期徒刑。長達幾十年的監獄生活,早已磨滅了囚犯們心中對於自由的渴望。他們習慣了每次上廁所前向監守打報告,習慣了每天繁重的勞動,習慣了失去自由與希望。

影片中有一位管理圖書的人——老布,他在監獄裏一直待到垂暮之年。最後當他終於獲得了假釋的機會,他卻自殺了。針對這件事,安迪的朋友瑞德對肖有一段經典的解釋:這些高牆還真是有點意思。一開始你恨它,然後你對它就習慣了。等相當的時間過去後,你還會依賴它。這個就叫做體制化。

體制化,説白了,就是你對周身環境的習慣性。它是一座監獄,囚禁的是你的心。我們很多人都沒有犯過法,沒有蹲過監獄,而我們真的就是自由的嗎?

當初,我們為了大學聯考,恨不得頭懸樑、錐刺股。如果在你還小的時候,有人告訴你,將來有一天你會過上每天早上六點起牀,晚上十二點才睡,總有做不完的試卷和背不完的重點的生活,你會不會覺得那根本無法忍受?而當這種日子真正降臨的時候,你抓狂過、沮喪過、最後你習慣了它,甚至在升入大學後開始懷念它。大學聯考其實就是我們的肖申克監獄。我們放棄了唱歌跳舞,放棄了小説遊戲,放棄了我們的自由。我們揹着王朝興衰、算着立體幾何,我至今也不知道它們到底有什麼意義,但是我們都知道它們是我們的救贖。犯罪的不是我們,是中國死氣沉沉的教育制度,但是坐牢的卻是我們。

後來我們上了大學,離開了監獄,重獲自由。再也沒有高牆限制你的自由,再也沒有了老師的耳提面命和試題的百般折磨。恭喜你,你出獄了,可是你為什麼不開心呢?你一直以為那個為了一道數學題苦思冥想熬夜的是你,那個坐在一堆參考書中分析英語語法的是你,那個課間擠在一堆學生中問問題的是你,但是當那些日子成為過去,當那樣的你只存在於記憶中的時候,你迷失了你自己。曾把自己定位於囚徒的你,刑滿釋放後,你又是誰呢?從一開始,你就是一個囚徒,或者説你不僅僅是一個囚徒,只是長久的習慣讓你忘了。

之後,我們畢業了,開始忙於工作戀愛,忙於買車買房。你終於有錢買了單反,但是卻沒有為了旅行辭掉工作的勇氣;你終於可以不用再攢錢給爸爸媽媽買禮物,但是回家的次數卻越來越少;你終於可以買得起那些奢侈品牌,但是卻在也沒有了當初躡手躡腳進店時的那份驚奇與欣喜。你習慣了每天早起去上班,習慣了高跟鞋與西裝,習慣了還房貸和逛商場,習慣了對着電腦屏幕打哈欠,習慣了忘記曾有過的夢想。你再一次把自己丟進了另一個肖申克,讓習慣壘砌成高高的圍牆。你日復一日地重複着那些你“應該”做的事,卻從來沒有問過你的心,它想做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8

肖生克的救贖,講的是一位傑出的金融家,銀行副行長因為殺了出軌的妻子,而進入監獄。而他之所以被判了很多年,是因為他在殺害妻子這件事情上過於冷靜,敍述平靜,使得法官認為他可能是一個反社會人格。後來進入監獄後,他依舊冷靜,彷彿沒有什麼能夠讓他動容,即使他受到的監獄中一些骯髒的事情,他依舊堅強,眼裏充滿希望,對未來的期待。在監獄裏他通過自己的學識不僅得到了監獄裏上上下下的尊重,同時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單間牢房。再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從監獄其他人口中輾轉得知他並沒有殺害他的妻子,真正殺害他妻子的另有其人,但卻因為他太有利用價值,更多的是知道的祕密太多,監獄長並不打算讓他得到保釋。他越獄了,在這麼多年的準備下,他悄無聲息的越獄了,最終過上了他曾經夢想的生活。

看完這篇故事之後,從剛開始他對於他殺妻的模糊不清楚感到氣憤,到他用一己之力在監獄中過的如魚得水的佩服,再到他終於知道殺妻真相後的惋惜,最後他利用多年的籌備擺脱了現有的一切的驚歎。他即使在困境中,在所有人都懼怕自己老了,或者時間到了,更或是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時,主人公依舊能夠保持清醒,保持着我相信的精神,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能夠抓住機會,利用自己特長得到自己想要的。專注於眼前,專注於現在。同時也為自己的將來做好規劃,或者説預謀。他知道自己不會在監獄呆一輩子,所以他早做打算,為了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的前進,一點一點的拿到了自己想要的。

想想自己,面對困境的時候是如何面對的,感覺自己大多數的時間是逃避,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而自己的人生過了大半,卻依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小的時候總想的,坐在辦公室敲電腦就好了。現在已經實現了兒時的想法,在辦公室敲電腦了,又覺得不能一輩子都在辦公室敲電腦;人總是這麼矛盾而不自知。小時候的目標簡單明瞭,今天有音樂課,好開心啊;明天考試不要考砸了;現在卻複雜沒有答案,每天重複的問自己,難道這就是人的一生嗎?這一生毫無成就也可以嗎?大概可以吧。在沒有朋友的對比,沒有父母的操心,沒有親戚的關注,大概可以吧;可是這樣一個人的社會,真的可以嗎?所有的壓力來源於對比。有時候覺得不要難為自己,有時候又覺得人活一世,總不能碌碌無為。人總是這麼矛盾而不自知。

其實每每想到那麼遙遠的時候,我們總是忘記,活在當下才最重要。每天最不應該想的是我明天要做什麼,我後天怎麼辦,我明年要怎麼樣,更多的應該要想在當下,我現在要把手上的工作做完,我現在要背10個英語單詞,我現在要把這篇文章寫完,我現在就要畫完這幅畫!對於我這樣想到未來就憂心忡忡的人,想做什麼就能拖延就拖延的人來説。活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當下的努力,一定能夠讓明天更美麗,就像楊奇函,每天都問自己,你今天更博學了嗎?

那麼從今天開始,也請問問自己,今天你浪費時間了嗎?今天你過的充實嗎?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9

所謂體制化,誠如書中所説:“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肖申克監獄便是這樣一種體制。於是囚徒可被劃分為兩類——被體制化的人與不被體制化的人。成為前者輕而易舉,而做後者又談何容易?

在我看來,斯蒂芬·金所極力想表達的主題應當是自由,體制化下的自由。“心若是牢籠,則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部,而在於內心。”肖申克監獄裏的大多數,包括獄警在內,都是不自由的。而安迪,“一隻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裏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的鳥兒”,心向自由,從未放棄過希望,用十九年挖隧道,最終成功越獄。

若故事僅僅只此,那這本書似乎難以成為經典,不過是一碗包裝過的雞湯:“堅持換來成功”。而安迪也不過是個經歷了不幸後又再度被命運垂青的幸運兒,或者説是個幸運的強者。

誠如書中所説:“強者自救,聖者渡人”真正讓我有所觸動的是以下幾個細節:安迪不顧一切地在監獄的喇叭裏放《費加羅的婚禮》,感動了所有囚徒;修屋頂的時候,他為大家爭取來啤酒,他不喝酒,微笑卻帶着巨大的幸福;安迪堅持寫信,為監獄圖書館謀得資金添置書本。自由,以及對自由的不懈追求,在這些細節中得以彰顯。安迪在保有內心的自由時,仍不忘將自由的甘霖灑向眾人。縱使他確實曾經謀殺妻子,縱使他幫助獄警們減税,安迪使得自由成為廣義的眾人的自由,那他便已是黑暗中的一道微光了。

然而聖者,強者終究是少數。自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錮。在監獄圖書館呆了五十年的布魯克斯,為了不被假釋,竟然想通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獄的目的。布魯克斯得到了身體的自由,卻終於沒有能夠擺脱對自由無法適應的困境,懸樑自盡。睿智如瑞德,在出獄之後也悲哀地發現,自己竟然連上廁所都忍不住要向經理報告。他也考慮如何違規以便回到監獄,甚至考慮與布魯克斯一樣離開。很奇怪吧,自由本來應該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東西。可是布魯克斯們卻早已經被監獄的規則之下規則了自己,他們需要規則,需要秩序,如果沒有它們,甚至無法生存。

那麼,為何安迪只能是孤獨的少數人呢?我想,應當是因為“怯懦囚禁靈魂,希望還人自由。”而希望,在肖申克監獄裏,就像是陽光下的那罐啤酒、高牆下陰影之外的陽光,是奢侈的,大多數人怯而不得的。在瑞德們的眼中,希望是痛苦的根源,因此他們可以麻木地苟且生存,不由得想到《吶喊》中那“一屋子沉睡的人”。而在安迪的眼中,希望是美好的,許是人間至善,同時他也相信着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而信念的堅定不動搖又是何等困難呢?更何況是在難以汲取希望的黑暗之下!由此不由得自省生命的狀態,生命歸根到底是一種選擇。

我們汲汲於生,或汲汲於死。但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希望的啟明星在天空閃爍,自由的晨曦就照耀着人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0

如果你受誣陷而鋃鐺入獄,你會怎麼做?是默默地接受命運,還是奮起抗爭,或者是越獄?在一所罪惡的監獄,有一個蒙冤的人,一顆不屈的心,一個智慧的頭腦,最終打開了一個通往自由的洞。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銀行家安迪,被陷害殺死自己出軌的妻子與其情夫,判處無期徒刑,走進了這個改變他一生的地方——肖申克監獄。在這裏,他收到了無情的對待,但他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他憑藉自己的智慧與警察、典獄長周旋,經過二十年的挖掘,他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順着挖出的洞爬出了監獄,重獲新生。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裏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着自由的光輝。”瑞德在看到安迪為越獄而努力時,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安迪為了獲得自由,每天都在為那詳細而龐大的越獄計劃而準備,他為了不被警察騷擾,利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為警察們出謀劃策,為貪污的典獄長洗錢。他從“什麼都搞得到”的瑞德那裏買了一個小錘子,瑞德嘲笑他的逃跑計劃,認為“挖出去要六百年”,但是安迪不以為然。同時他還為出獄後的生活做了打算,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向外寄信,偽造了一個身份。通過二十年每一天的不懈努力,成功逃脱。這是多麼強大的毅力與智慧啊!

《肖申克的救贖》裏有這麼一句話“堅強的人才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在暗無天日的監獄裏,安迪不僅在進行自我救贖,他同時也在救贖着別人,比如他的朋友瑞德。瑞德説過“這個監獄裏沒有犯罪的人,除了我自己。”但是在長期交往中,安迪知道他是一個好人,便在籌劃越獄過程中幫助瑞德。在兩人的談話中,安迪認為要追求自由,嚮往着圍牆外的世界,而瑞德卻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借老布的死,訴説了體制化的可怕,他只想在監獄裏安靜地度過這一生。如果沒有安迪的救贖,瑞德也許會步老布的後塵。但是安迪給了他希望,讓他看到了自由的可能與美好。最終在安迪越獄後,他憑藉着發自肺腑的懺悔打動了審查官,結束了四十年的監獄生活。

在安迪出獄後,留給瑞德一封信,“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這或許是除了活着以外最好的東西了”。我想,這也許是導演想向我們訴説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希望,那麼他會像一個行屍走肉一樣度過餘生。正如肖申克的高牆一樣,沒有希望會禁錮我們的思想。老布之所以被制度化,不是因為他在肖申克待了五十年,而是因為他沒有自由的靈魂,不敢去奢求外面的世界,安迪的成功,也正是因為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滿懷對自由的希望。瑞德説過“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而正是這危險的東西,使得安迪不拋棄不放棄,鞭策着他的靈魂,以驚人的毅力譜寫了偉大的篇章。

在影片中,有一句話我十分喜歡,“要麼努力活着,要麼活着等死”。我們對人生如何,決定了人生對我們如何。如果不想像行屍走肉般虛度一生,那就讓希望之光相伴一路砥礪前行。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1

廢話不説,同名電影很棒,但小説本人覺得還是超過電影一截,雖然編劇已經很強大。但小説與電影擅長表現的領域畢竟不同。

以下是讀書筆記的正文,因為有點長,我會分批貼上來。裏面所有的頁書標記,都是以人民文學版的《肖申克的救贖》為參照。希望自己的筆記能拋磚引玉,與真正喜歡金的朋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一、P2~12

交待了我的情況,以及主人公安迪·杜佛尼如何被審判入獄。一開始的綜述。

1. P4~11

很詳細地描寫了杜佛尼為何以及如何被判入獄的情景。裏面涉及到主人公安迪的性格——異常冷靜和理智。

2. P4

全文的第一個伏筆,安迪問我買性感美女的海報。

價值轉換:自由——不自由

希望——失去希望

主人公性格:異常冷靜

二、P12~17

我和安迪的初次相遇。此地的一個伏筆是安迪熱愛巖石,並且能將在廣場上撿到的石子彷彿變魔術一樣消失在袖子裏。

三、P17~22

我想“**”這個名詞的意義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那正是這四姊妹對他做的事。他們把安迪按在齒輪箱上,拿着螺絲起子對準他的太陽穴,逼他就範。被**後會有一點傷口,但不是太嚴重。你問,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嗎?——但願並非如此。之後你會流幾天血,如果不希望有些無聊小丑問你是不是月經來了,就在褲子裏多墊幾張衞生紙。通常血流個兩、三天就停了,除非他們用更不自然的方式對待你。不過雖然身體沒有什麼大損傷,**終歸是**,事後你照鏡子瞧自己的臉時,會想到日後該怎麼看待自己。

這個部分安迪奮力反抗監獄中的同性戀團體“姊妹”的暴行

以一個具體的案例來表述,入獄後糟糕的境遇。

最重要的是塑造了安迪性格的另一個維度:決不妥協,奮起反抗

他也知道,一旦妥協,以後將是永無寧日,對於弱肉強食的生存之道熟諳於心。

劃線部分是斯蒂芬·金用第一人稱來講述他人的故事的時候用的典型手法:通過一兩句評論,能夠交待“我”的一些情況,揭示出事件背後的意義,而不讓故事僅僅只是一個故事,當然通過這種方法也在同時塑造“我”這個人物,一舉兩得。

1950年,“姊妹”完全停止了對他的騷擾,一個伏筆。

P22

安迪想辦法坐到我旁邊來,電影放到一半時,他挨近我,問我是否能給他弄到麗塔·海華絲。説實話,我真想笑。他一向表現得很冷靜,而且一板一眼,但那天晚上他坐立不安,十分難為情,好像在跟我要保險套似的。他好像充足了電,隨時要爆發一樣。

“可以呀,”我説,“別緊張,冷靜點,你要大張的還是小張的?”當時麗塔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幾年前則是貝蒂·葛蘭寶),當時麗塔·海華絲的海報有兩種尺寸。花一塊錢的話,可以弄個小張的,二塊五毛錢則可以弄到大張的,四英尺高,女人味十足。

“大張的,”他説,沒看我。那晚他真是害臊得厲害,臉紅得像個想偷拿哥哥身份 證去看香豔秀的孩子,“你有辦法弄到嗎?”

斯蒂芬·金的片面視角敍述,從“我”個人角度來對敍述對象的一舉一動定性,以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也不能指望依靠自己來揭示一切的本相和真實,另外,這也是一個愚蠢的舉動,因為一切從“我”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因而誤會是製造懸念和轉折的最好方法。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2

在一片黑暗中,隱約遠方透出了微光,指引我走向正確的道路。是它,帶我尋找希望的尾巴,向有光的地方走去。這本書的作者利用獄中的黑暗面及囚犯對於新生的渴望,來襯托正面的主題,它更帶給我對生命的重要啟示。它就是《四季奇譚》中的《肖申克的救贖》。

這本書是由我最喜歡的恐怖大師──史蒂芬.金所寫,他的小説幾乎本本大賣,而我覺得驚悚小説就像經歷了生與死,那條現實與虛幻的線不見了,我的心靈全心投入刺激的情節,或許有時會嚇出一身冷汗,但它讓我逃避生活中的壓力,心中的煩惱也隨着冷汗傾瀉而出,而從死而重獲新生的感覺更讓我瞭解生命的意義。然而《四季奇譚》中的這篇,完全擺脱了作者以往的創作風格(恐怖故事),整個故事的主題環繞在“希望”兩個字,沒有了鮮血,沒有了怪物,沒有了超能力,但前所未有的感動與震撼充滿了我的胸臆,我因此深深着迷着。

主角安迪因被誣賴而入獄,但無辜的他,怎肯讓自己的一生窩在這狹小的世界?他爭取了許多機會,但屢次失敗的他,選擇了“逃獄”。他決定用小石錘,把牆壁挖出一個大洞。想象有多少個夜晚,他思索着牆裏的管線,憂慮着計劃會不會被拆穿?恐懼着萬一最後一切落空;但,他忍了下來,就為了渴望自由。如果人生是一場賭局的話,既然它無處可退,那就抱持希望放手一搏吧!主角在監獄中強烈的求生意志及堅定,只因為有了“希望”──追求夢想的重要元素,因為我們相信還有一線生機,就會更認真地去達成我們的目標,樂觀、堅定的態度會促使我們奮力一搏,在困境中看到光明、生機。而我們一生下來便是自由的,沒有任何的束縛與禁錮;不像主角安迪的情況,但他卻能把握機會,懷抱希望,贏得人生賭局的勝利,是不是值得我們深刻省思?

我以前曾經投稿過很多次,但彷佛是命運的操控,都沒有成功。一次次的挫折,使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文筆,甚至不敢肯定自己的能力;連想寫文章的動機都沒有。打擊、挫折,催毀我的信心,那段時間我不想動筆,直到一次悠閒的午後,無意瀏覽《四季奇譚》中的《肖申克的救贖》,我才發現書中的主角比我遭遇到更大的困苦,逃亡計劃成功的可能性渺茫,但他下定決心、懷抱希望,掌握每一次機會,把不可能的事辦到了。回想主角的辛苦,我心中突然有一種激動,我的困苦與主角相比簡直差太多。為什麼我反而選擇逃避?希望是成功的第一步,抱持着希望,所有事將成為可能。這就是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原因,給我了重要的啟發。此後,在不斷地磨練下,我看到了作品被選上,也看到了曙光,果然付出是有回報的。

抱持着希望,把握每次機會堅持到底,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四季奇譚》中的《肖申克的救贖》──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讓我明白這個道理,在困境中我已找到光的尾巴;心中的希望,讓我使勁地衝向出口,去享受最後光與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14r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