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小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

小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

小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

小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篇1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本很好的書,裏面的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獄,在獄中,他一直秉持着樂觀的心態,但不管做什麼事都往最壞處考慮,最終憑藉自己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逃了出來,在外面用假身份開始自己新的、美好的人生。

安迪是一個很有感染力的人物,他身處困境仍保持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且也感染了肖申克中的每一個囚犯。“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安迪越獄的艱難歷程,不僅是一種自我救贖,更是對身處黑暗世界之人的一種救贖。肖申克監獄不是童話世界,在監獄中每天都是例行公事,平淡無奇。而安迪無疑是一個成功的人,他成功逃出了監獄,扳倒了典獄長,並利用自己在外面的假身份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成功,不僅源於他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取決於他頑強的意志和優秀人際交往能力。

堅強的人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可以救贖他人。願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有關主人公的傳奇故事,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願每個人都能秉承自己的信仰,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

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篇2

當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真的被震撼了,感動於主人公安迪的善良和胸襟,更折服於主人公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我覺得安迪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當他得知他的妻子有婚外情時,剛開始他也像常人一樣試圖槍殺他們,來一瀉自己的私憤,來懲罰那個背叛自己的女人。但他最終還是冷靜下來了,他沒有那樣做。甚至到最後把那一切都歸罪於自己,歸罪於自己的不善於表達,歸罪於自己的照顧不周,歸罪於自己的冷漠。

當典獄長破滅了他可以洗涮冤情,還他自由的時候,他是鬧過,但他後來想的是這一切是本該屬於他的,看到這裏,不禁對救贖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原來,20年的監獄生活,真正獲得救贖的是他的心靈,他在為他對於妻子的“冷漠”,不善於表達,照顧不周在懺悔。他在為這本該不屬於他的慘痛的結果負責。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人所能做到的,不是一個普通人所能擁有的胸襟,善良。

所以我想説,原來,一個男人,一個真正的男人,不是要看他個頭有多大,不是要看他體格有多麼強壯,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有沒有胸襟,有沒有責任。

安迪是渴望自由的,從他走進鯊堡監獄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從沒放棄過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安迪:世上有些東西是石牆管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

瑞德:你指的是什麼?

安迪:希望。

當看到這的時候,不免覺的有些好笑,在那樣的環境中談論“希望”兩個字,多麼不合時宜,要知道那是比貧窮和挫折更可怕的東西:失去自由。正如瑞德所説“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但隨着劇情的發展,你會覺得不可思議,會慢慢的被觸動,他所做的一切:兩年內不斷的寫信要求州議會撥款,建成全州最好的監獄圖書館,幫獄友拿到高中畢業文憑,所有的所有,他都在強烈的向我們表達:原來他的希望之火從來沒有熄滅,他在竭力做一名有尊嚴的,合格的“自由人。”在不斷地努力,在不斷的超越自我。

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鏡頭是:

鏡頭一:獄友們喝着冰涼的啤酒,而安迪則安靜地做在天台的陰涼裏看着天空,臉上掛着奇異的淡然的微笑,你可以説,他是拍獄方馬屁,或是想博得友誼,但我認為他只是想重温自由,哪怕只是一剎那。因為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個有尊嚴的人,從沒有忘記希望和自由。

鏡頭二:當《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時候,所有囚犯被這恍如隔世的聲音震撼了,一絲高牆外的氣息所帶來的自由的感覺,那是他們最不願意提及,甚至在逃避,但是又最渴望的東西,那聲音就像一道亮光,刺穿了覆蓋在他們心上那層黑幕,喚醒了他們心中尚未全部泯滅的東西:希望。你會發現原來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希望之火,而安迪的希望之火從來都沒熄滅過。

當他在那個月黑風高,閃電交加的深夜,成功地穿越自己十九年來挖成的祕密通道,頂着惡臭,又穿越了那下水道時,徹底被震撼了,當瑞德認為用一把小錘要六百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時候,他實際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對自由的渴望,他敢於冒險的信心和勇氣,他的細心,此時此刻,都展現的淋漓盡致,彷彿此時此刻的滂沱大雨,電閃雷鳴,都是在為他喝彩,為他的執着,為他的勇氣。

安迪的偉大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正如瑞德所説的那樣: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體制化,而安迪在這所謂的體制化下,仍不為所動,仍然懷揣希望,追求那看似天方夜譚的自由,他的偉大就不言而喻了,你會覺的原來自由有那麼大的魅力,它可以觸摸希望。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社會這所大監獄中,我們都被體制化了,被身邊發生的瑣碎的事牽絆,忘記了追求,把希望的火苗撲滅,所以我們都該像安迪那樣去追求那體制化下的自由,點燃那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

小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篇3

安迪作為一個本該不屬於監獄的人,沒有一天放棄對自由的希望,既然不能獲得身體的自由,那麼先爭取精神上的自由吧,安迪通過連續6年每週寫兩封信説服了政府出資興建監獄圖書館,獄友們精神上獲得了更大的空間。“這就是意義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記。忘記世上還有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地方,忘記自己的內心還有你自己的東西,他們碰不到的東西。”

精神上的自由,那骯髒的、鏽跡斑斑的枷鎖怎麼能碰得到呢?

光陰荏苒,浮華易逝,歲月在彈指間悄悄流走了。回首如夢的童年,瞻望以後的人生,恍如隔世。我們這一生,難道就不是一個監獄嗎?對於大部分人來説,這世上不過是一個大一點、功能更加齊全的監獄,而我們不過是自由一點的囚犯,僅此而已。我們從呱呱墜地那天起,學會走路,學會説話,然後該上學了,父母就把我們送上學,該考大學了,父母就不惜一切把我們送上大學,畢業了周圍的人又告訴我們應該找份工作,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周圍其他人又告訴我們應該結婚了,應該生孩子了,然後我們把我們的孩子扔進我們過去的軌道。我們就活在這個“應該”世界裏,一生所有的一切,都是社會決定的,都是體制化的。

有些人看上去活得很成功,但當他們被問及“你童年的夢想實現了嗎?”“你小時候最希望長大之後幹什麼”,他們無言以對。他們的成功,似乎僅僅侷限於他人眼裏的成功,或是社會、體制眼裏的成功。

小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篇4

一九四六年,有着美好前程的青年銀行家安迪。杜弗倫,因妻子與情婦遭遇謀殺而被誤判於無期徒刑,並被送到肖申克監獄服刑。

而被願望的銀行家並沒有向命運屈服,但,肖申克監獄並不是一塊“寶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打死,“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十分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裏,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性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救贖主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由!

當然,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肖申克監獄裏的話題除了變態,打架就是無所事事的消磨時光,混亂、骯髒、恐懼、絕望共同織就了這裏惡劣的環境,但主人公安迪並沒有放棄希望,他的真誠與智慧漸漸地贏得了獄友的友誼和尊重。典獄長諾頓也對他青睞有加。讓他做起了自己的財務助理,本來,安迪還有為自己清刷不敗罪名的機會,但諾頓害怕安迪把自己收賄的醜行泄露出去,而不惜一切的毀滅證據。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安迪終於通過一柄小釘錘挖了十九年的通道順利越獄!

看完影片,我覺地,這個安迪,何嘗不是另一個現代版的耶穌?但犯罪的必須敗亡!而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確要把安迪塑造成一個耶穌式的人物,從他逃到肖申克監獄後的仰天長嘯到監獄長自殺之前牆壁上的那一行話“住的審判很快降臨”好像都在釋放着這一帶你。但是,我們可以同樣在他身上看到一種自由人對命運的反抗精神,這是一個在心裏得到釋放的人,任何實質的牢籠都束縛不了他,作為一個現實存在的人,他的肉體隨白受折磨,卻並未消失,而是用實際的行動來抗拒;而老布,放走了傑克,卻囚禁了自己!這與安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心裏還有最後的一絲希望,那就還回着,否則,安於麻木的現實,也就同死亡沒有什麼區別了!

小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篇5

因為沒看過電影,翻開目錄之前一直以為整本書是一個故事,還奇怪為啥叫different seasons讀這本書用了比預計長的時間,除了中間因為身體不適而致的心神不寧之外,更因為無論哪個季節的哪一個故事都無法令人感覺輕鬆,常常不得不因此放下書去緩解下心情。

讀完第三個故事的時候發現前三個故事多少都與那個名為肖申克的監獄有關,也就理解了整本書為何以此為名。雖如此,這本書給了我最強烈刺激的,既不是蒙冤入獄忍辱偷生最終克服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難越獄昇天的安迪,也不是那個冷靜堅強在遭遇車禍身首異處之後還能保持呼吸成功生下孩子的未婚媽媽,而是那個叫託德的男孩,那個原本學業優異,卻從好奇一段歷史,到深陷魔鬼故事不能自拔,直至成為另一個魔鬼的納粹高徒——因為太過於接近地獄,每瞭解一點地獄的真相,便被吸引着朝地獄邁進一步,最終命運就是被其吞噬。在記錄下這段評論的時候我忽然聯想起因為寫作《南京大屠殺》而備受精神折磨最終自殺身亡的張純如。所謂救贖,其實很難,越獄成功的安迪從此只能以另一個人的身份苟活於世再不能做回真實的自己,頑強呼吸保住孩子性命的史黛菲也完全阻止不了自己滑向死亡的結局。

也許正如作者所説——沒有經歷痛苦就沒有真正的安樂,是故救贖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z1vy5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