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精選多篇)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精選多篇)

目錄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第二篇:讀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讀後感第三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第四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第五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

《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的讀後感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根據黨的十七大關於“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教育部網站2014年2月28日終於公佈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4-2014年)》徵求意見稿全文,正式啟動第二輪徵求民意工作,徵求意見時間截至3月28日,公平的允許社會各界人士通過電子郵件、教育部門户網站發帖和去函形式提出意見建議。這樣開放式的集思廣益制定政策的方式很新穎,我相信也會非常實用,因為第一這教育改革是涉及到每一位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家都會願意設身處地的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第二對於一個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是一件頂級重要的事情,絕對不能朝令夕改,所以一定要特別慎重,努力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是正確制定政策的基礎;第三是根據現在我國致力建設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力求在瞭解各個層面各個角色教學人等的情況基礎上,真正去斟酌建立一種可監督可制約可執行可持久的評測制度分配製度,也許國人們都太過於期待了,期待着一個成熟公平會領導我國的教育事業走入良性循環的可行新綱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4-2014年)》徵求意見稿全文我可以説是迫不及待讀完的,這個綱要的每一條我感覺都是針對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脈絡很清晰,應該説把握住了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脈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活,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等等。很多內容都是我一直在特別關注的,因為條目眾多,內容豐富,不可能一一贅述,我在此就着重把我比較有感觸的幾點做一下闡述,完全是我個人的觀點。

1. “切實縮小校際差距,着力解決擇校問題。加快薄弱學校改造,着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

--這的確是解決擇校問題的一個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本身有三個潛在問題,一個是老師們的工資報酬校際間要至少保持相同水平;第二個是對於不同區域內的教師校長要有統一的管理調配可能,也許對於一個教育學區可以內部調配,對於一個市可能,那麼城市間的差異呢,省際的距離呢。前面提到規劃學校佈局,教育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那麼異地政府又怎麼協調這種調配,我們都知道這種調配也是需要的;第三交流的時間多長為合適呢?短期可能還沒有達到效果,中期或者長期,交流教師的生活起居家庭生活如何協調?

2. “學校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減少作業量和考試次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課外及校外活動。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各種考級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這一段話,我理解為改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力求真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但是這個實現的方法並不是簡單的改進教學方法,減少作業和考試次數就能做到的。首先,請翻開孩子們的課本,告訴我你看着有什麼興趣,我們的教材字裏行間都寫着兩個字“應試”--不是麼?看那些內容、理論、課後的題目,現在孩子們書本上的知識比我們20年前更新了多少?是不是隻是從“來,來上學”改變成了“去,去上學”?也許我們應該考慮重新認真根據新科技的發展來編排一組更新知識的有趣味的實用教材了。其次,多樣的作業形式,聯繫實際的考察方式,或許可以動搖應試教育的根本,如果還只是要用100分的筆試成績來衡量學習效果,一切都不會有大的改變。大學裏追求的科研創新,我認為主要是讓大家都不斷學習,努力跟上時代科學的步伐,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上大學之前都不需要知道這個道理?

3.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國家制定特殊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標準、地方政府制定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勵和支持接收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為殘疾學生創造學習生活條件。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採取措施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待遇。

--我覺得對於殘疾學生,特別是在聽説讀寫方面有障礙的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最好還是讓他們在特殊教師的幫助下系統的學習,因為在普通的學校裏他們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我們國家應該想辦法多提供一些適合這些特殊學生的教育機構供他們選擇,這個過程需要更多的投入我可以預見,但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國家都會不遺餘力的去努力發展這項福利,這是人性的直觀體現。

4. “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這個提議非常美好,但是具體如何執行呢?我打個比方,現在很多知名高校對應聘學生的要求是第一學歷是211的大學,如果不是,即使他後面讀完碩士,甚至博士,還是不予錄取。這是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的典範麼?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育出身論?經過努力,一個人可能改變自己的未來,但是誰能改變自己的過去呢?沒有觸及法律和道德,僅僅因為曾經不夠優秀,如何彌補都被永遠的三振出局,這不公平。教育不僅對那些正在求學的孩子要實施公平,對那些努力完成了學業的孩子也要實施公平,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制度,讓人覺得有希望的制度。其實教育之所以偉大,就是它不會嘲笑一個人的愚昧無知,而是寬容慈祥地俯身去幫助這個人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如果教育輕易根據一個人的過去就否定他的一切,那麼誰會認為教育是一種善行呢?

5. 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

--這是每個人的心聲,我舉雙手贊成。但是一點,具體的考核制度,評價標準是什麼?如何來實施?由學生全權做主,還是加入一部分領導同事測評?網上投票還是問卷調查?是以表揚信為主還是以舉報信為主?一個嚴謹篤學的老師可能會愛之深責之切,會不會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視為不夠愛學生?我們都經歷過這個成長的過程,對我們的父母師長我們每個成人都或多或少都有過相似的錯覺和誤會,而這些以後就會寫在老師們的評語中麼?那麼當這些孩子意識覺醒了,他們會回來改寫我們的評價麼?如果把老師對學生的不可量化的愛變成評語變成和利益掛鈎的獎勵,我無法想象,我更傾向於把這愛看做一種(更多文章請關注:)至高無上的榮譽。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很不成熟的看法,只當拋磚引玉。雖然身為一個小人物,我也要認真考慮説出我想説的,因為我愛我的職業,我的孩子,我的祖國,所以我尤其關心這個政策的出台,我希望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第二篇:讀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讀後感

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有感暑假中,認真閲讀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説或頗豐。通過閲讀,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他的神聖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合格的人才。教師要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以培育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任,積極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師的日常工作雖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義卻是不平凡的。教師應該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範,既要有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三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着文明和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

通過學習,使我更加明確了《綱要》的重要意義。我將認真落實好《綱要》精神,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做好本職工作,成為優秀的國小教師。

第三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

在黨的十七大上,國家提出了關於“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全面提高國家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特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教育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我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本綱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到2014年,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國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其中終身教育中特別指出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應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要有效銜接。

首先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應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教育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以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為重點,建設高素質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以個體特點為核心,興趣為導向,實施導師制教育模式。不完全等同於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導師,更多的是以學生興趣為引導,着重培養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適應未來工作崗位和未來社會環境變化的綜合能力,包括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加工與處理能力,創新能力,主動思維和探索的再學習能力等。

其次擴大社會合作。開展妥託培養、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在與企業合作中,讓學生提前瞭解工作環境和要求,就企業文化、專項技能、行業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等信息通過授課方式傳遞給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進一步激發教育活力,滿足學生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再次, “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這個提議非常美好,但是具體如何執行呢?我打個比方,現在很多知名高校對應聘學生的要求是第一學歷是211的大學,如果不是,即使他後面讀完碩士,甚至博士,還是不予錄取。這是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的典範麼?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育出身論?經過努力,一個人可能改變自己的未來,但是誰能改變自己的過去呢?沒有觸及法律和道德,僅僅因為曾經不夠優秀,如何彌補都被永遠的三振出局,這不公平。教育不僅對那些正在求學的孩子要實施公平,對那些努力完成了學業的孩子也要實施公平,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制度,讓人覺得有希望的制度。其實教育之所以偉大,就是它不會嘲笑一個人的愚昧無知,而是寬容慈祥地俯身去幫助這個人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如果教育輕易根據一個人的過去就否定他的一切,那麼誰會認為教育是一種善行呢?

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

——這是每個人的心聲,我舉雙手贊成。但是一點,具體的考核制度,評價標準是什麼?如何來實施?由學生全權做主,還是加入一部分領導同事測評?網上投票還是問卷調查?是以表揚信為主還是

以舉報信為主?一個嚴謹篤學的老師可能會愛之深責之切,會不會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視為不夠愛學生?我們都經歷過這個成長的過程,對我們的父母師長我們每個成人都或多或少都有過相似的錯覺和誤會,而這些以後就會寫在老師們的評語中麼?那麼當這些孩子意識覺醒了,他們會回來改寫我們的評價麼?如果把老師對學生的不可量化的愛變成評語變成和利益掛鈎的獎勵,我無法想象,我更傾向於把這愛看做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很不成熟的看法,只當拋磚引玉。雖然身為一個小人物,我也要認真考慮説出我想説的,因為我愛我的職業,我的孩子,我的祖國,所以我尤其關心這個政策的出台,我希望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第四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

我看了綱要以後有許多感慨。首先這個綱要從2014年就正式啟動,涉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且綱要頒佈後大範圍的徵求全社會的意見,這樣開放式的集思廣益制定政策的方式很新穎,我相信也會非常實用,教育改革是涉及到每一位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家都會願意設身處地的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在綱要制定的過程當中,國家考慮到老百姓對教育的需求,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變化,而且《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4—2014年)》徵求意見稿全文中的每一條都是針對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脈絡很清晰,把握住了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脈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活,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等等。

教育規劃綱要按照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終身教育體系的要求,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的八項發展任務。

一是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二是依法實施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教育水平,重點推進均衡發展,消除輟學現象,夯實教育公平的基礎。

三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國新增勞動力受教育水平。

四是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完善職業教育支持政策,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加強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

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優化高等教育結構,鼓勵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步伐。

六是發展繼續教育,通過建立學分轉換、完善自學考試、辦好開放大學等制度措施,搭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七是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大力推進雙語教育。

八是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

看完綱要我最大的感觸是綱要有三大特點:惠民、傳承、創新。

惠民大家都知道,惠民是頒佈綱要的根本目的, 教育是牽扯到千家萬户,談起教育是千言萬語,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是綱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使我們人民羣眾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權力。 在改革開放後30多年的今天,來制定這個綱要,它對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進行全面的總結,對30多年的成果進行了充分的運用,在傳承3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的基礎上,注重了創新,不管是在改革方面也好,還是在發展方面也好,還有在管理方面也好,都有很多創新點。比如説在基

礎教育方面,實際上是提出了今後在中長期發展過程中,基本普及15年的教育(基本普及學前3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另外職業教育階段,對整個大職業教育提出一些新的舉措,特別是發展職業教育集團,怎麼樣使我們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還有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了要逐步的取消行政級別。另外在民辦教育方面,國家支持民辦教育,提出了要進一步使我們的民辦學校要與公辦教育具備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對民辦教育那些管理方面,還有學位授予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舉措。

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有一個數字引起大家的關注,到2014年我們大學畢業生人數要達到2億人,整個國家素質教育就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同時大家很關心一個問題,現在沒有達到2億,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等到10年之後畢業生已經過2億人,豈不是就業有更加有壓力?

我認為這樣的邏輯是不成立的,財富是人創造的,最終消費還是有人來消費,多培養大學生不會給就業帶來什麼問題,不培養就業問題更加突出,如果不提高素質,那麼財富的創造力還是不高。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應該加快發展,即要抓速度、規模,更加要抓結構、方式、質量,就是五位一體來發展我們的教育。全面發展一直從學前教育到繼續教育,包括《綱要》提到民辦學校、特殊教育,全面的教育。我們是人口大國向人口資源強國邁進,高等教育就是即要抓規模、又要抓提高,又要抓質量,2億不多,不會給就業帶來多少壓力。10年後,我們國家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還有產業規模的擴張,特別是產業質量的提升,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整個產業到那時候都會提高。特別勞動者素質提高了,它創造財富機會更多了,它發展產業的機遇更多了,工作崗位就增多了,所以我想這不僅不會增加就業壓力,反而是解決就業的根本途徑。

第五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

呂國棟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國方強盛。改革開放以來,要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必須始終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 可是依據中國現有國情,綜合當代我國所面對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因此接受良好教育成為人民羣眾強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為全社會共同心聲。

綜合本人寒假調研所得,針對以下列出的兩個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

1. 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教育投資比例失調

1) 區域差距

在全國2014個縣(縣級市)中,1999年有1021個縣國小生人均“公用經費”(即教師的“人頭費”以外的機動經費)不足10 元———與北京市的757.6元和上海市的747.4 元形成鮮明對照———幾乎到了什麼都不能幹的地步。 (張玉林, 中國城鄉教育差距, 2014) 區域差距無法平衡,教育平衡的説法就永遠無法實現,因此維護教育平衡的首要步驟就是縮短教育的區域差距,同一間屋檐,同一個夢想!

2) 城鄉差距

窺視全國的教育投資數目,1993年,城市國小生的人均經費為476.1 元,而農村為250.4元;城市國中生的人均經費為947.1 元,而農村為472.8 元,差距分別為1.9 倍和2倍。到1999年,兩者的差距都進一步擴大到3.1 倍,絕對金額分別為1492.2 元,476.1元和2671.2 元,861.6 元. (張玉林, 中國城鄉教育差距, 2014)

同時,據2014年2月13日教育部公佈的《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201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萬人,其中3/4分佈在農村。農村勞動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7.33年,而城市為10.2年。城市、縣鎮和農村之間勞動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況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比例是20:9:1;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為4:3:1;受國中教育的人口比為0.91:1.01:1;受國小教育的人口比為0.37:0.551。 (陳虹全, 2014.04) 由此可見, 中國的教育的城鄉差距仍在繼續擴大,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要想維護教育公平,必須加大力度投入農村的教育建設中。

當然,為了避免教育資源流失,應當以人的個數為單位,確保投入的教育資源每個人能享受。這樣,才不會讓我們的教育經費大打折扣。

3) 發展中下等地區的落寞

國家高度重視教育的同時,也先後開設多方試驗田。同時,富餘省市的教育得到飛速提升。為了避免上述的區域差距,富有的區域的教育在高質量高數量投入,加入貧困的地區的教育的質量和數量也在按着一定的比例增長,那麼若干年過後,教育資源仍是不均衡的,當年教育發展中下等地區的教育隨着時間的增長,反而會變成未來的教育貧困區。

所以,我建議在縮短區域差距和城鄉差距的同時,對於教育發展中下等仍要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使得中國的教育差距能夠儘可能地縮減,而不是縮減了這個,有出現了那個。

2. 大學聯考制度有待完善,部分地區情況持續惡化

大學聯考,作為一名學生一生中一個重要的過門檻,“一局定勝負”的人生抉擇讓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飽受寒窗苦讀多年之痛,堅忍名落孫山卻無力迴天的無助。

以河南省為例,2014年考生達98.8百萬人,2014年考生雖然比去年減少2.9萬人,但95.9萬人的龐大基數,仍讓河南省的大學聯考變成一場激勵的“學業競爭”。 56萬人的錄取規模,比54.9萬人的招生計劃還多出了萬餘人。其中錄取的普通類考生達到50.1萬人,包括本科21.4萬人,專科28.7萬人;另外,對口招生共計3.2萬人,專升本2.3萬人,單考單招錄取0.3萬人。也就是説,還有39.9萬的人必定要承受大學聯考落榜的現實,再加上即使成功升學,但因對學校不滿意而不願升學的學生人數,必然又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也就是説,這些人想要繼續考學的人必然要加在下一屆的畢業生中。

而作為複習生,必然在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上要強於應屆生,讓他們應同樣的資格,同樣的條件進行競爭,複習生必然會佔一定的優勢,也就是説他們會佔掉當年應屆生的升學名額,更多的應屆畢業生也將會變成下年的複習生,如此往復循環,合適才能到盡頭?

儘管現在各省份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嚴令“禁止”高中復讀,但是現實卻是很多地區並沒有採納此“禁制令”,幅度現象仍然因為升學的壓力而“任意施虐”。

當然,想要取消復讀的相關條例,在當今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局定終生”的現實必然會使部分同學走向如意的高等學府。而讓複習生和應屆生同台競爭,也是對廣大應屆生的不公。

我建議,採用分類大學聯考制度,給複習生開闢另一條光明正大的升學道路,使複習生內部進行競爭,與應屆生區分開來,這樣,既可以維護複習生升學的權利,又可以讓應屆生的升序機會得以保障,而且這樣,部分學校也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收復習生進行復習,而不是背地裏偷偷做事,有辱學生學習的“尊嚴”。

強國之根本在於教育的發展,而提高教育的質量在於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去創造!

(個人觀點,不涉及任何政治或利益問題,有失偏頗之處,敬請見諒!)

向您推薦更多範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4-2014年)讀後感

“國家教育中長期規劃綱要”幾點認識

國家中長期教改和發展規劃綱要讀後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dl7p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