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新教育讀後感(多篇)

新教育讀後感(多篇)

新教育讀後感(多篇)

新教育讀後感 篇一

首次翻看這本書,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我非常認同作者説的: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學校發展的起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一切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師不能每天用心去發現他的教育世界,那麼教育始終是一種缺陷。一個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而準備的圖書,那就是學校。閲讀讓我們精神起來!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閲讀是一個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人只要有精神的飢餓感,才會閲讀,一天不閲讀則很難受。

説到閲讀,“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為,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

於是我在班裏提倡學生早晨背古詩,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與經典古詩共舞,讓他們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靈魂得以靈動,師生共同傳達一種愉悦、飽滿的精神,並以此開啟一天的學習。

午讀,代表的是整個兒童階段的非學科性質的閲讀。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閲讀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書籍。然而,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他應該讀什麼書?我們該怎麼開始閲讀活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新教育實驗自2006年起,開發了“毛蟲與蝴蝶——新教育兒童階梯閲讀研究”項目。毛蟲與蝴蝶項目認為,不同年齡的兒童,由於心理髮展階段的限制,他們能夠讀懂的童書是相對有限的,我們要從大量的童書中尋找出每一年齡段兒童能夠閲讀的書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級,孩子們有了一定的閲讀習慣,但是閲讀能力還有限。我根據新教育倡導的讀寫繪結合,用閲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表達與創造相整合的辦法,來讓孩子們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得到自由地發揮。剛開始,班裏有幾個不愛看書的孩子,一直讓我發愁,因為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玩具。在開展讀寫繪活動一個月後,我評選了九月的閲讀之星,讓他們寫好讀書卡,並貼上照片,張貼在班級的牆上。大家看到了,積極性也提高了,我順勢介紹一些比較符合低年級孩子看的書,如《唐詩三百首》、《小豬唏哩呼嚕》、《三字經》、《安徒生童話》、《二年級的小豆豆》等等。現在最頑皮的幾個孩子也加入到閲讀隊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個小時的課外書,孩子們快樂,我也跟着快樂。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成了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學生寫日記是老師要求的,不得不寫,並且會帶着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特別是低年級,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但是老師自己也需要多寫教育日記,時時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獲得成長,我會朝着這方面不斷努力。

晨誦、午讀、暮省,將教育迴歸到一個樸素的整體,它既是對學科課程的補充,同時也是對過早精細化的學科課程進行一種矯正。新教育實驗認為,素質不是知識與能力的拼板,而是一個人的完整的理解力與創造力。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做到晨誦、午讀、暮省,那我們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們相信,新教育有望實現素質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 篇二

2000年11月,朱永新教授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一學術成果標誌着他從此開始走上了探索中國教育發展創新的理想之路,也標誌着新教育羣體開始了思想的萌芽。

朱教授説,新教育實驗初始階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實踐出真知,也出理論。事實上,他一刻也沒有放鬆過新教育實驗的理論構建。現在,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已經形成。這些理論不但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而且呈現出思辨性和豐富性的特點。

核心理念之一: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朱教授認為,教育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要關注學生和教師、校長、家長以及社會上所有人的發展。新教育實驗的目標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認為,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所有學校的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核心理念之二: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朱教授説,目前以成敗論英雄、以金牌論英雄、以升學多少論英雄的觀點是錯誤的。新教育實驗行動方案的關鍵是,教一些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朱永新説自己是蘇州大學畢業的,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他説,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華去做教師、做教授。關鍵是怎麼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朱永新對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視,甚至有點兒誇大。他認為,死人與活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説,有的人雖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與死人沒有什麼兩樣。這正應了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詩人雖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卻藉此説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視精神,就要讓人們不斷地感受成功,從而不斷地相信自我,不斷地挑戰自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説,特色並不意味着圓滿,但特色就是卓越。企業如此,學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國的《時代週刊》評選了世界上九大新興科技城市,蘇州是唯一入選的亞洲城市。那麼,能説蘇州就是亞洲最好的'城市嗎?當然不能。但蘇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個把傳統和現代結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體兩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藴,是外商投資的聚集地。學校也是這樣,沒有自己的特色,是談不上輝煌的。

核心理念之五: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朱永新認為,如果説當今的教育對人的問題已經開始關注的話,那麼,真正對於人類的問題,對於人類的命運,對於人類文化的發展延續,對於文明的進程,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文明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或者説在我們這一代教育者的手裏走向衰落。我們經常説文化的發展是人類發展和延續的根基。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教師能夠真正地融入社會,真正地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就要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他認為,閲讀中外名著是對話的最好途徑之一。

在潛能開發中體驗“高峯”。朱永新説,長久的社會暗示,自然形成一種評價定勢。你想激勵一個學生,就不斷地對他説“你行你行你真行”,這樣,再差的學生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行;你想毀滅一個學生,就不斷地説他“不行不行你真笨”,這樣,再行的學生也會變得越來越笨。可見,只有自信,才能使學生的潛能充分開發,才華得到充分展示,從而獲取“高峯體驗”。所以,教師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啟動學生的心理自信系統,讓學生在自信中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撞擊成功。一個停止撞擊成功的學生,就意味着對自己失去了自信。

教師一旦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奇蹟。朱永新的入門弟子蘇靜教學不足一年,她的一羣十幾歲的學生就能背誦100至300首詩詞,並能在兩分鐘內任你命題,寫出佳作來。但蘇靜卻説這本是自然之舉,孩子們背詩、賞詩、作詩,正像花叢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飛舞、樹林間的小鳥婉轉地歌唱一樣,是一種生命的快樂。潛能在有效開發並結出碩果之時,孩子們所感受到的絕對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

朱教授非常重視學生潛能的開發,認為這是學生生命價值的體認。但有的並不是都如蘇靜老師一樣是在師生共同發展,而是以犧牲教師的生命價值為代價。所以,他反對所謂的“蠟燭精神”,不是將教師的精神與身體透支殆盡,而是應當與學生一樣得到呵護。甚至,教師的發展比學生的發展更為重要。因為沒有教師的快樂,哪來學生的快樂?沒有教師潛力的開發,哪來學生潛力的開發?所以,要對老師説:“説你行你就行”,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地説,而是千萬遍地説;不是一天兩天地説,而是天天講。讓這一信息根植於教師的心裏。而教師一旦擁有了這份自信,就有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力。

朱教授説,新教育實驗的目的不單單是讓人擁有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人擁有智慧。他説,知識並不等於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裏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裏發現靈魂。

讓師生擁有智慧是智者之言,也是新教育實驗走向真正成功的內在歸依。

以下是摘錄朱教授的一些心靈感言,和大家共勉。

他説:是我們,是每一個對新教育懷有宗教般情懷的人們,以堂吉訶德的勇氣,將蘇南一隅的點點星火,歡愉地散遍廣袤的天南地北,以西西弗的堅硬,將晨誦午讀暮省的生活方式,柔軟地植入未來的中國心靈。

他説:多少回,我無法抑制我的淚水。當我們的魔鬼團隊以田野作業的方式,佈道於窮鄉僻壤,我的眼淚為他們歡騰的理想為他們憔悴的容顏而流。當絳縣的蒙學孩童以驚奇惴惴的眼神,遙望那天際蒼穹,我的眼淚為他們農曆的天空為他們潤澤的童年而流。

他還説:我一直在説,新教育不是我一個人做的,新教育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新教育是你的,是我的,是每個需要新教育的孩子們的。至於我,最多隻是一個在時代急促的呼吸聲中,大着膽子,跑出來喊了一嗓子的傢伙。因為有孩子,因為有你們,我微弱的聲音才能在中國教育的沉痾裏激盪。

他勉勵着我們:我們已經贏得世人垂注的目光,我們已經獲得或濃或淡的掌聲。那目光,是期許,那掌聲,是勉勵。我們不能停,不能歇,我們的腳步只能向前,我們的選擇只能是跌倒後馬上爬起,接着往前走。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在你的肩頭,也在我的肩頭。我們原本卑微,因為新教育,因為一份使命,我們的生命由渺小而莊嚴,我們的工作由稻粱謀擴充至千古事,我們的世界也從柴米油鹽放大到家國天下,感謝你,感謝他,感謝我,感謝每一個醉心於新教育的同仁,放逐了我們共同的理想,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注入了意義,使我們瑣碎的人生變得貴重,讓我們的生命從此盪漾着愛,誠懇,付出,以及智慧。

他希望我們:親愛的新教育同仁們,滴水穿石的成就,只問耕耘的精神,高於命運的理想,歷史選擇的天時,花開處處的地利,八方護持的人和,猶如一張張鼓起的風帆,將我們推到漲潮的海上。世事常呈波浪式起伏,世事難逃潮漲潮落的規律,讓我們把握屬於我們的機會,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隨潮而歌,踏浪而行,以免潮水退去,折戟沉沙,空懷使命,黯然神傷。我知道,新教育還有很多問題,有的是舊的,有的是新的。請你相信,問題是我們收到的禮物,沒有問題的煩宂晦澀,就沒有答案的妙不可言。撿拾新教育深深淺淺的足跡,我們或許會發現,正是層出不窮的問題成就了今天的新教育,在為問題尋找答案採取行動的過程中,新教育人慢慢凝合了樂觀,堅韌,正向思考的氣質稟賦。

閲讀時的心潮澎湃讓我用“感動”來形容已是不夠,我應該用“拜服”來抒發我的理解和領悟。作為一名半路出家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一直在堅守着摯愛職業教育的信念,我一定會結合我的工作情況,去學習,去傳播新教育的至高精神,那就是愛與責任!

親愛的新教育同仁們,當下我們面對更多的“漲聲”的時候,當我們面對更多的指責聲的時候,當我們內心的天平發出傾斜的聲音的時候,請你讀讀這本書,去尋找一種新的力量,一種新的感悟,你就會以一種幸福的心態來享受你的工作,就會有一種永遠都使不完的勁!

新教育讀後感 篇三

期會考完試後,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來,我總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理由,把它放在一邊,其間也偶爾翻動過幾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學校佈置了一項任務,要每位老師在假期中認真研讀《新教育》,做好讀書筆記,並完成一篇讀後感。迫於形勢,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

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並不遙遠,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

書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一直在思索怎樣做一位合格的教師。讀完這本書,我領悟到了教師應該具備的以下幾方面素質:

一、富有“激情”。讀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時,無時你不感覺到愉悦與衝動,讓你感覺到你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聆聽一位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的大師在演講,大師用他詩一般的語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讀者。作為教師,我們用肢體與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文明,如果我們沒有激情,我們就無法感染學生,我們就無法調動學生,生動課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轉換,課堂教學就很難成效。

二、富有&ldquo ;愛心”。有人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很實在,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愛心是喚醒學生和諧美妙的音樂,是激發學生動聽悦耳的語言,是照亮學生黑暗中的明燈。教師富有愛心可以和諧融洽師生關係,教師理解信任學生,學生尊重依戀教師。教師富有愛心,可以給學生創造寬鬆愉悦的心理感受,便於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採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動和感染學生;另外,紮實的基礎,使我們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書中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這段話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 篇四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一直以來,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提醒我們青年教師在工作之餘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充電學習。只有讀書,才能擁有源頭活水;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新教育來了,猶如晴空的響雷挾萬鈞之勢來到了郟縣,也來到了我們的三立學校,聽報告、讀書、寫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師的一種標誌,我們學校的老師每人發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閒暇之餘捧起了心中的夢想細細入味。

這本書讀完後,我最大的變化是心潮澎湃,面對着新的一輪的教學,又有了一股子大幹一場的勁頭。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麼的可愛,每一節課都有收穫,每一次與孩子的交流都是那麼的開心。當然也有課上得不理想,孩子調皮搗蛋、不認真學習的時候,但那時的自己總有更多的耐心,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跌倒了爬起來的力量。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曾幾何時,年少的我懷揣着激情和夢想,從學生跳上講台去追尋自己的夢,也是從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夢想就像是被針輕輕的次過的氣球,再也無力膨脹,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滅的激情還有就是謀生的本能,對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來,失去了那股鑽研到底的勁頭,原來教育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抄寫與練習,原來心中的神聖地位也被考試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發問是什麼改變了教育?還是教育改變了什麼?

所幸的是在內心的希望並未完全破滅的時候新教育來了,感謝朱永新的新,感謝新教育的新,正是一個新字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説的那樣,堅持上路,就會收穫奇蹟,就會遇到慶典。為了心中的夢想,只要學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們不是也會笑得更燦爛一些嗎?又有誰會在意那慶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圓自己的教育之夢。

標籤: 讀後感 多篇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m34l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