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第一篇:《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六年語文魏華 竇桂梅老師説:讀書是教師必須的生活,讀書使人的心靈日益變得強壯,不再缺鈣,不再孤獨和軟弱。開學初學校推薦《教育激揚生命》這本書,讓我們教師閲讀學習,我抱着學習的心態去認真閲讀這本書。但是,本學期的教育教學活動特別多,使我沒有更多的時間系統研讀,只能利用一些零散的時間粗略地閲讀。一遍讀下來,説實話很有囫圇吞棗的感覺,因為以往所閲讀的教育書籍都是以教育小故事的形式展現的,容易理解且接近我們教育第一線。而《教育激揚生命》中更多的是專業的教育術語和理論,我這個年輕的國小教師理解起來就不是那麼透徹了。現在就淺談一下對“什麼是教學”的理解。

一、教學堅持以人為本

“教學”從字面上看也是先由老師的教再有學生的學,而我們也習慣於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先設計好教學的目標、環節以及教學的方法,再引領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這樣完全按照老師的意志去做,顯然由於我們教師的主觀性,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淡薄。

陶行知先生曾説:“教什麼和怎麼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學

校要求教師在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時候,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做到“從教師走向學生”。

二、教學環節去繁就簡

在“喝水與叫喝水”的小故事中我們一下就能想到自己的課堂有時也會因為教學環節或方法的設計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學生反而更糊塗的現象。故事聽起來確實有些可笑,但是這樣的現象卻很多,因為許多教師為了能讓自己的課堂有亮點,挖空心思設計各種教學環節,以顯示自己備課多麼賣力。殊不知這樣的花架子並不吸引學生,還有可能把學生繞糊塗。那麼,應該怎樣進行教學呢?其實很簡單,先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達到什麼程度,再在此基礎上設計問題,去除那些“明知故問”的問題,使提問更具實效。同時,在設計教學方法時也儘量選擇直接的方式,避免東拐西拐,把學生弄得更迷茫。就如同“教喝水”一樣,本來是很簡單的問題,卻被老師弄得複雜化,原本會喝水的學生反而不會喝水了。

三、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角色

在生本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不僅僅是引導者,還是開拓者,在教學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説重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講的多少,怎樣講,絕對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教學的本質是學,教必須

轉化為學。要想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教師就應該藝術性地進行教學,使學生能本能地進行學習。

在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我們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按照統一的模式進行教學,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是他們的全面發展,隨着社會的轉型,我們已經別無選擇地進入了信息社會,文本文字已不再是人類經驗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識的獲得可以通過學校以外的互聯網、各種媒體等多種途徑,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教師角色的轉變勢在必行,我認為:教師不只是知識的權威者,更多的是學生求知途中富有經驗的組織者,是學生的求知夥伴

總之,教學就是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師要從“傳授者”變為“協助者”“引導者”,教學環節化繁為簡,將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本能,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第二篇: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泰興市濟川國小劉燕

冰心老人曾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拓。寒冷的冬日,靜坐桌旁,細品郭思樂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茶香與書香交織人鼻,書韻緩緩流瀉,心中的那份書情油然而生。郭思樂教授在書中説:“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資源。”是啊,一直以來,在教育者的心中,學生僅僅是我們教育的對象,很少人能夠認識到學生還是豐富的、鮮活的教學資源。郭思樂這一全新教育主張的提出,使我們重新認識了學生,也重新思考了教與學的關係。

書中講了這樣一件事:香港的一位專家在講演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堂課,老師病了沒來上課,來的是代課老師,同學們很高興,因為代課老師是不上課的,只要關注學生不吵鬧就行,學生玩什麼都行。學生開始很安靜,漸漸地聲浪起來了,這時代課老師敲敲桌子:喂喂,你們這樣吵,我就講課了。”這樣一來,學生被鎮住了,班裏立刻安靜下來。

這個故事啟發我們,玩是兒童的天性,而教和兒童的玩是對立的。教能不能轉化為“玩”呢,很難,而學是可以轉化為玩的,因為它有三個有利的條件:一、學和玩有同樣的主體,都是兒童自己。二、學就是要學習真善美。三、兒童的喜愛活動的天性,其本質上又是學習的天性。教必須轉化為學。一位老師説得好,學校就是學校,而不是“教堂”。

在生本教育實驗中,我們會感到,在基礎教育的範圍內,且不説許多東西不能教,就算是能教,學往往要比教來得順利和容易得多。老子説“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而推演到我們,則是“事得一以順”,找到了事情的真正本體,事情就會變得順利。我們找到了學是教學的本體,教原本就是用來幫助學的。

書中,做了一個類似於思想實驗的想象。如果你想喝水,那麼拿起礦泉水,不假思索就可以把它喝下去,因為你對喝水有生命的需要,有生命的本能。現在假定你鄰座的老師對於喝水沒有生命的需要,也沒有生命的本能,都需要你教,於是你把它編成教材,進行講授,最

後考查。教材的第一章第一節想必是“順時針和逆時針”(擰蓋子必備的知識),而第n章想必是水瓶應該舉到什麼樣的高度??,然後,鄰座聽得十分疲勞,考查起來他可能僅僅是60分,並且,可憐的他想用你教的辦法去喝水的時候,竟然不會喝了。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它比喻我們教育中大量存在這種不用教的東西,尤其是本能可以實現的東西,我們許多時候在教本能!聯想我們實際的教學,長期以來,我們對於本能可以實現的事情,卻教得十分認真,做着許多無用功或者有害功。比如我們科學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使小燈泡發亮的連接方法。之前我們會教學生把一根導線的一端連接小燈泡的底部,一端連電池的正極,另一根的一端連小燈泡的螺紋口,一端連小燈泡的負極,一步步,學生似乎毫無自我發揮的空間。生本教育下,老師給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藉助學生自己,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實踐,學生會發現很多不同的連接方法:如把小燈泡的螺紋口緊靠電池的正極,只用1跟導線連接小燈泡的底部和電池負極,也可以使小燈泡發亮;可以一次同時讓2個小燈泡發亮;可以同時連接2節電池,可以增加小燈泡的亮度??

你給學生學的機會,而不要認為他不能學,不肯學,他會興致勃勃地學,比教要直接的多,方便得多。為此,我們可以進一步解放兒童,我們的工作必須是靠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來完成,我們老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向設計學習;變師本的“有為”為生本的“無為”,“貴言”“惜言”。這樣簡單、自然的思考,長期以來我們卻沒有去關注,我們常常太主觀主義了,因此而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壓抑了兒童原應激揚的生命,讓我們在“還給兒童精彩童年”的道路上再努力一些吧!

第三篇: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領等,無一不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生本教育主張“把作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動,都變成學生得以自學的輔導力量”,從教轉變到促進兒童的學,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成為規劃兒童學習生活的組織者,幫助兒童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組織兒童的學習生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老師在學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領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生本課堂更使我領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學生的真諦,感悟到了兒童生命的燦爛,精神面貌的煥然一新。又如現在的每一節課課前學生總能做好下節課學習準備工作,預備鈴一響他們馬上會喊出自己班響亮的口號,然後大家一起分享兩分鐘(經典誦讀或背誦等),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和專注的表情,我們老師更會激情飛揚地融入其中——上好每一節課......

郭思樂教授曾説:“教師的導,應當把精力放在設計‘先做後學’,‘生會後學’的過程上,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環節。”“先學”的習慣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自學預習一兩次或三四次也不能養成習慣,要持之以恆。行動的次數越多,習慣就越堅固,越能經受得住各種考驗。我相信,用我們的耐心和恆心幫助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習慣,他們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

我們以教材為載體,利用教材與學生共同感情學習中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學會生活,學會發展。課堂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存動力和熱情。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發現,誘發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質疑,鼓勵學生在閲讀欣賞感情。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相對於學生生命體,教師應該是一個“牧者”。教師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

不是過去所認為的“灌滿一壺水”。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而是教師點燃激情,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學習熱情的舞台。

“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個就是“拋秧啟示”,什麼是“拋秧啟示”呢?插秧是種水稻的大農活。一直以來,農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層層,以為付出得勞動越多,收穫就會越多。年復一年,人們照此方法辦理,但禾苗產量依舊。不知誰發明了拋秧的方法,農民把插秧改為拋秧,卻能帶來豐收。初看起來,勤勞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悠閒的卻能帶來豐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實,插秧貫注了我們的豐收的意願,但破壞了秧苗的自由生長的自然規律。類比到教育上來,老師就好像插秧的農民,主觀意願很想豐收,但沒想到當我們強行對秧苗進行密植時已經破壞了自然規律。學生也一樣,他們是我們的秧苗,當我們將知識和行為變成一些細密的目標以後,就會對學生提出細密的要求。殊不知,學生對這種“保姆式”“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並不領情。因為,學生一般不願意直接接納外力所規定的規範。因為這些不是他們思想的一部分,而在於這些規範是否合乎兒童天性和如何使學生認同。總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規律,發展學生的天性,發揮學習的潛能。或許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績。“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

是花,總有盛開的時候,即使花季已過,也會在合適的時機綻放一生最明豔的美麗。同樣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總有開竅的一天。因此,不要急於拔苗助長,只要提供足夠養分,然後靜靜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開放??耐心地靜候花開,更能體驗到教與學共同成長的真正和諧,也不能真實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簡單的“牧者”的幸福。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學校:樂山中心校

教師:彭如

第四篇:教育激揚生命 讀後感

相信學生創造精彩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太倉市第一中學邵華

假期閲讀郭思樂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一書,瞭解到一些生本教學的理念與形式,可謂受益匪淺。在學習這一理念的過程中,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實現這樣一種激揚生命的教育,獲得“教”與“學”的雙贏。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相信學生,才會創造精彩。

傳統的課堂形式:教師站在講台上聲嘶力竭,台下學生昏昏欲睡。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累,而且毫無興趣,索然無味。甚至有這樣一個説法:“我們的教育??通過控制學生的學習方法來打擊他們,使他們失去力量。”雖然這樣的觀點似乎太為過了,但確也反映出我們教學的一些狀況。維持着讓學生“就範”,過多地由教師干預課堂,甚至是包辦課堂,效果不佳。而本書中提出的,將管理或干預的力量轉化為無形,無為的方式,讓活動自由自主,則更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老子曾説過:“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從“無為之治”演化到課堂上的“無為而為“,確有道理。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總是在無形中強調着榜樣示範作用,要求按規矩辦事,由此制定了許多條條框框,將

孩子們束縛住。單純灌輸知識,知識永遠是“死”的,定量的。而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思考發散,主動汲取知識,發現新問題。於是,只有放手課堂,相信學生,才能激發智慧火花的碰撞,展現出精彩。

還記得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在學校開公開課。上的課文時七年級的一篇童話《七顆鑽石》。課堂最後一個大環節,是請學生髮揮想象,描繪文中小姑娘夢中的情景。在上課之前,怕自己經驗不足,引導不到位,擔心學生寫不出來,鬧得冷場了,甚至想偷偷叫幾個作文較好的“槍手”提前準備着,以備不時之需。開課時,我依舊忐忑不安,但是沒有料到的是,學生的發揮超乎我的想象。他們想象中的世界,上天入地,無所不有,有美麗的花園,夢幻的天堂,有邪惡的動物,黑暗的森林,而且主人公的遭遇,也是各不相同,各有主題的

當他們舉手讀出自己寫的文字,那麼急於想表達,迫切想起來展現的時候,那一刻,我的內心是無比動容與感動的。

相信學生,給他們一個舞台,他們的精彩,是成人無法演繹的。這個信念也將伴隨我在今後的教學之路上前行。

第五篇: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課堂交給學生,相信學生,才會創造精彩。——《教育激揚生命》

前段時間我閲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一書,瞭解到一些生本教學的理念與形式,可謂受益匪淺。在學習這一理念的過程中,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實現這樣一種激揚生命的教育,獲得“教”與“學”的雙贏。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相信學生,才會創造精彩。

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總是在無形中強調着榜樣示範作用,要求按規矩辦事,由此制定了許多條條框框,將孩子們束縛住。單純灌輸知識,知識永遠是“死”的,定量的。而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思考發散,主動汲取知識,發現新問題。於是,只有放手課堂,相信學生,才能激發智慧火花的碰撞,展現出精彩。

如我執教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有的學生抓住了前文對居里夫人外貌的語句(黑色長裙、白淨端莊的臉龐)與後文中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態度(將獎金捐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聯繫在了一起,看出了居里夫人視名利如糞土,和淡泊名利的態度。還有的同學抓住了可能一詞來談,從中看出實驗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但居里夫人仍然忘我工作,可見居里夫人的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學生們在深度閲讀中,抓住了關鍵詞句,對課文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居里夫人偉大的科學精神,吐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在課堂上如此的能説,是我始料未及的。

總之,返璞歸真,以人為本,是我們學習的根本出發點。相信學生,給他們一個舞台,他們的精彩,是成人無法演繹的。這個信念也將伴隨我在今後的教學之路上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m3gp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