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湘行散記》讀後感精彩多篇

《湘行散記》讀後感精彩多篇

《湘行散記》讀後感精彩多篇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一

我其實並不喜歡看沈從文的書,因為我覺得他寫的作品都是關於以前舊社會的,我不認為以前的舊社會有什麼好寫的,如果不是老師要求,我是絕不會看的。

我不情願地發誓閲讀,卻心情複雜地合上了書,心中百感交集。雖然我以前不喜歡沈從文寫的作品,但我不得不承認,他寫的《湘行散記》太妙了!

《湘行散記》主要寫了沈從文在湘西的所見所聞,由於沈從文走的是水路,書中的大多數見聞都與水邊人物有關。在這些地位卑微的人物身上,擁有着沈從文對人性的思考。書中的人物雖出生卑微,但他們身上都有着質樸本真的人性之美。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戴着水獺皮帽子的曾芹軒,此人雖用語粗俗野蠻,但他的行為卻是粗中有細,十分有禮,連沈從文都覺得曾芹軒算得是個妙人。此人重情義,可以為沈從文送行而大清早從熱被中脱出,冒着大雪沿河追着小船,大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感。此人愛好古玩字畫,收買了數量可觀的字畫銅器和瓷器,可是並不如何稀罕。他本有幅文徵明的山水畫,卻被他賣了300塊錢,只為給一個小娼婦點蠟燭,真是個奇人。

書中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小人物,但身上都有人性的閃光點。他們身上的故事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也讓我們在讀的過程中反思人性。

《湘行散記》向我們展示了底層人物那真實的人情之美和湘西美麗的風景,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我強烈推薦大家去讀。

湘西散記讀後感 篇二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瞭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閲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後,即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可以説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國小,但卻憑着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可是他從來都自稱是是一個“鄉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羣體裏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於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裏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她名雖似遊志記,卻並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後因探病母重返故鄉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説她是一本回鄉散記,倒不於説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眾的忠實敍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現,那裏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説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質樸卻淪為妓的婦人。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亂且無序的年代裏,只在沈的視角範圍裏,就有那麼多轉徙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在戰亂裏平靜的死去,卻不為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後平凡的老去,有那麼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裏平凡的生,然後在十六年後某個平凡的日子裏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為是在讀小説,仔細斟酌,才發現是沈人生經歷裏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後,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幹着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

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計的原因淪落為妓,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讀《湘》你會發現,你情感會隨着沈一樣流淌,到最後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於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温暖的愛。因為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説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麼。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麼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着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裏,命運裏,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於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裏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彷彿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於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三

以為美是可以複製的,以為情感是可以移植的,殊不知沈大作家完了“心機”——唯美的湘西自然風光卻承載了難言的黯然:“當前從窗口入目的一切,瀟灑秀麗中帶點雄渾蒼茫氣概”作者如是説,從武陵過桃源湘西美得令人自醉,但作者的內心卻“我在沉默中意見”,多少無奈與猜度:這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是被湘西的山水浸潤了,還是他改變了湘西山水的滋味?無從探究,只有一種內心的澀澀流動……

可以肯定,作者是極度熱愛湘西這片熱土的:“這地方是個長潭的轉折處,兩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頭上長着小小竹子,長年翠色美逼人。這時節兩山只剩餘一抹深黑,賴天空微明為畫出一個輪廓”這樣的空靈之筆沒有真情實意斷難矯情書出鴨窠圍之夜的切切感受,這樣的光彩畫卷似的故土誰能棄置?然而字裏行間還是隱隱淌着沈大家的愁緒,不忍歎氣,卻又總忍不住鎖住眉頭,那些唯美風光裏的人物讓他深深憂戚——一面是美得窒息的自然,一面是“醜”到極致的命運!

他從桃源出發,經辰州、瀘溪、保靖、茶峒到鳳凰,吊竹樓裏淚與笑,困鎖舟上十日耳聞“一羣精悍結實青年”的“生”與“死”,辰溪冷月下優美險峻煤礦上的“壯舉”,滕回生堂的音容笑貌映着如今的滿目瘡痍……一切的種種讓沈從文無法在山喜水樂中笑逐顏開,湘西的唯美中蔓延彌散着種種的滄桑,鬱積成一種文字的痛!

我無法洞悉文字背後的真面目,卻真切地陪着作者去注碼他的痛。痛着水手與吊腳樓女子的無奈與激情,痛着那個多情的水手那個多情的婦人那樣奢侈的情誼,命運的無常和生命的沉靜讓愛的毀滅隱憂顯得無需言喻;桃源與沅水曾經被歷史命運註定的地方卻在“文明”與“墮落”的複合中一再迷惘;《箱子巖》、《滕回生堂的今昔》無言傾訴着湘西大地某塊不被理解的千年孤獨,是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改變成為墮落的起點,是該怕了保持現狀嗎?還是義無返顧橫衝直撞?此刻,作者落淚了,為這些千年過着的原始生活!此刻,他忍不住了直抒胸臆了:“儘管寫得是瑣細平凡人事的得失哀樂,其實對於他們的過去和當前,都懷着不易形諸筆墨的沉痛和隱憂,預感到他們明天的命運——即這麼一種平凡卑微的生活也不容於維持下去,終將受一種來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勢能所摧殘。生命似異實同,結束於無可奈何情形中。”

生命似異實同,結束於無可奈何情形中!一句鎖住了心中的憂傷,也道盡了生命的滄桑!

我無法洞悉沈大家的內心,卻讀到了來自自我內心深處的悲涼,這份悲涼源於那些活生生生命體的無形“遁逃”與異化——那個戴水獺帽的朋友似乎“上進”了,不再不羈落拓,偶也附庸風雅,玩賞書畫了,卻終是對命運的點頭與俯首,但至少他還粗獷着!而那個愛惜鼻子的朋友終是相信了鼻子會帶來的好運,一度得意,北伐後卻是那麼正點地橢圓了,“只因天亮後我想去楊姓韓姓朋友的墳山走走,他彷佛吃了一驚,趕忙後退一步……我在故鄉住了三天,這個很可愛的朋友,果然不再同我見面。”這樣的筆觸很剋制,卻手術刀一般剝開了他人生理想殆盡後的生存哲學:苟且於社會的罅隙中,不偏不倚!與之相比,那個十幾歲的小豹子“……咕咕笑將起來,原來昨天上岸買菜時,把那軍人的嘴巴打歪……”這樣的“魯莽”卻已是難有的活生生,作者最後寫道“我方明白他昨天上岸買菜去了許久的理由”,這樣的敍述多多少少是一種温暖的寬宥!

湘西的唯美在慢慢滄桑,那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感在沈從文的文字裏述説着人的尊嚴,翻騰着命運的不安……

而我,只能拙劣注碼,騰出一隻手在文字裏慢慢滄桑!

讀湘行散記有感 篇四

看完這本書,是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手邊有云,剛開始澆的熱水已經涼了,但我彷彿做了一個黃高粱的夢。

老教師沈從文先生,據説是個清純的人。事實如此。看完這《湘行散記》,我追隨了沈先生的腳步,細細體味了他的故鄉。擺渡人的歌聲依舊迴盪在湘西的霧水上,吊腳樓上傳來少女清脆的笑聲。太陽沒了,燃燒的一天有一半是暈的。我走過山和水,窺視着一個夢。

有意思的是,曾經是景區土匪的沈從文,在這本書裏,把自己所有的温柔都獻給了湘西的山水。他拉開了與新婚夫婦的距離,一般把眼前岱山的清水視為張兆和的清眉杏眼,於是山水成了他的情書,也許是給小妻子的,也許是給養育他的美麗湘西的。一個身心兼愛的男人,一切都藴含着温柔和童心。

他寫船伕,沒有貶低,沒有陌生人。所有好的故事都來源於生活,每個人都是活着的,真實的,活潑的。比如阿姨,叔叔,姐妹,兄弟。翻完卷子,還能看到他們輕快地跟你打招呼。隔壁妹子要下河洗衣服,前院小哥哥要隨船揚帆。

世事艱難,歌聲從未停息。從《湘行散記》,我看到了中國人最真實的形象,一邊前進一邊輕快地生活。而我一直相信,能從這樣一個温柔的人文角度去寫人的人,內心一定是有同情心的。他看到了湘西的粗暴和野蠻,但他並不輕視。他以景區特有的明亮天真的温柔來尊重這些東西的存在,尊重每一個嚴肅的生活。他下了船,去了土堆,和湘西妹子唱着民謠,和少年追蹤者唱着粗獷的曲子,或者去找豹子一樣的女人。哦,多開心啊!

一條河,一艘船,一個學者。他走在湘西的山川裏,路過別人的故事,開始給愛人寫信。古人説詩超羣玲瓏,無跡可尋。沈從文的文字隨性而有靈氣,其餘的對家鄉的山水充滿柔情。他寫文章的時候,好像是在畫畫,所有的遺憾都是輕描淡寫地畫着憐憫和遺憾。他透明清澈,但也單純温柔。人走在這個廣闊的世界上,總是有無數的招搖,無數的奇形怪狀,安靜中的熱鬧,這也是老師們清心寡慾的原因。

《湘行散記》中國文人的人文關懷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來。在漿聲的陰影裏,他聽着擺渡人煎魚的聲音,構築了一個我們自唐朝以來就樂此不疲的桃花源。

史鐵生曾經説過,寫作是為了不讓生命的重量被輕輕抹去。沈先生筆下的淺湘西隨着社會的變遷而變化,但文章是永恆的。也許有一天,你會因為心裏的大雨而無處可逃。可以去看看沈先生走過的風景,聽聽小屋下汩汩的水聲,也可以像我一樣偷看一場夢。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五

《湘行散記》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作品。我記憶猶新的一篇文章叫做——《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的一個朋友。故事中順便穿插了有關沈石田的介紹。沈石田,石田是他的號,他的真正名字叫做沈周。他與沈從文先生一般,都是才高八斗的人。他不應科舉,專門花心思於詩文書畫,同時還是“明四家”之一。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要去桃源時,在行車過程中與沈石田的交談與自己的回憶。我認為沈從文先生的朋友是一個語言巧妙的人。他不是像別人一樣,對那些名人採取一味的讚美的方式。他運用了笑罵的方法,來表示自己對沈石田先生的讚美。也體現出了他是一個粗獷的漢子形象。他不論是做事情,還是説話,都是心直口快的。做錯了就罵,這是他爽朗性感的表現。可能正因為他的直爽,交了好多的朋友。真的可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朋友。”但是在他粗獷的外表下,卻隱藏着一顆柔軟細膩的心。他極愛收藏字畫。可能在他心中有了畫展與好畫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吧。

其實我比較喜歡這一類的朋友,他們“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之間有着最深厚,中肯的情誼。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六

喲男子,講粗口,空靈的歌聲口櫓。山連山的水被打回曲連水,有山有水塊,江洗衣婦臉紅了,掩面連接到櫓歌,歌聲不歇,水波紋永遠,湖南桃源罷!

沈從文在1934年回到家鄉,給了我這樣簡單而美麗的想象。這是家鄉寫下了湘西的朋友,湘西的水手,湘西的夜晚,湘西的水……已經十多年沒有回到湘西了,家鄉仍然沒有改變——但又改變了,那個人有些離開了,那個城鎮改變了一張臉……為什麼!

人們還是那麼的單純和慷慨,但是背後的笑聲卻充滿了悲傷!只有水手。16年前沿河一半的碼頭,都裝滿了高大的油輪。寬闊平坦的河流,整潔的碼頭,來來往往的水手,用硃紅,水銀,苧麻,布料……填滿了。不管那天多麼喧鬧,是夕陽殘留的一抹深紫,是那首飄動的小曲,是多麼壯觀難得。看看16年後的今天!河岸支離破碎,船隻被捆綁在一起,並被標記為”出售”。水手買船!多麼荒涼!當大方的愛笑組成了堅強的年輕喲,現在成了重量貨爭論的瘦小男孩!為什麼?是什麼讓桃園鎮屈服了!悲憤過後,只能無奈地驚呼:“時間命運弄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鋼鐵船啟航,誰會用小船運貨?這就是“生命”的苦味,慾望和悲傷是非常神聖的。我們不值得用金錢或任何其他手段來滲透他們的命運,擾亂他們應有的悲傷和歡樂。人們不得不放手,所以他們又開始笑了,只是有點痛苦。

20世紀30年代面臨着幾年後仍面臨着,你看在中國的江南,擁有一批鸕鶿漁民放入水中,在竹筏蒿住宿,光着腳丫,捲起褲腿,雙腳暗,聲音響亮一動一吼,飛濺,暢快的歌曲。鸕鶿出來的水一會,綁脖子卡肥美鮮魚。它屬於南方精湛的“鸕鶿”,它是不可到達的,但歷史的潮流,被淘汰了罷!

那山仍是那山,那水仍是那水,那人卻不是那人。歲月沒有蹉跎,物是人非。幸運的是,湘西的水手,還能在中國歷史還是哀樂中唱上一曲櫓歌。

湘行散記讀後感 篇七

小時候常常幫朋友些情書,如今看來顯得太荒誕可笑。再讀沈先生的文章,卻發現,情書原來可以寫得這麼美。

比如這一句:“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一個人在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後,才發現自己已老,而心中的那個她卻依然年輕。這種對人生的回味摻進對愛情的眷戀之後,句子顯得很有美感。

“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着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髮。”

而這一句,無論在音韻上還是意象上都非常出色。人物隱藏在如畫的場景當中,音律跟着場景流動。

這些字句若是早些年來研讀,恐怕早已不是今天的自己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pd51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