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一

拜讀了本書之始,是抱着讀雞湯的心態的,但只在開篇就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作者點明,這7個習慣並不是自己發明的而是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尤其是成功者的身上,作者只是把這些習慣發現,整理,推廣,以至於廣泛運用,在生活工作中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受益,細細品味,深深感悟,以下做出我的讀書感言:

習慣一:積極主動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

(積極主動是做所有事的要素,是為自己負責的核心,沒有積極的心態,沒有主動的精神,將會一事無成)

習慣二:以終為始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醖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有計劃有節奏的做事,短期,中期,長期的規劃,有明確的目的,才不會偏離人生的軌跡,如同伐樹的小故事,做的在好在快,但是砍伐的方向是錯的,結果必將背離預期)

習慣三:要事第一實質的創造,是夢想的組織與實踐。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等同於和時間賽跑,要確定事情的重要性,理清調理,集中精神和時機優先做最重要的事,多餘時機做次要的事,碎片時間做不緊急的事,否則會本末倒置事事無成)

習慣四: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富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

(淺顯的説,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待事情,也叫透過事物看本質,最完美的成功即是雙贏甚至多贏的成功,)

習慣五:知彼解己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的關係。

(站到對方的角度去分析和考慮遇到的問題,和主觀的認知會有很大差異,被認同是個體交往最被滿足的一種心態)

習慣六:統合綜效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於個人之見的辦法。

(自身的學識經驗能力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基於公平公正的立場找到最有利有效的解決方案才是最完美的答案)

習慣七:不斷更新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或情感四個基本生活層面不斷更新自己。

(先在平時中運用好的習慣,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好的習慣會深深融入一言一行中去)

平時接觸和本身運用多的是雙贏思維,就針對這點發表下我的看法:雙贏思維是過程,是一種方法.用雙贏思維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在合作的時候有很多付出是沒有結果的,比如約談一個客户,談產品,談政策,談要求等等,但最後,常常是沒有能夠合作.當用雙贏思維去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我談的根本不是客户所需求的,客户的痛點不在這裏,對方沒有獲取自己想要的,無法打動他來做我的產品,發現客户的問題,幫他指出並能解決,公司的發展如何突破,員工如何管理會更有激情,產品如何盈利,我們的特點是什麼,如何和現在的狀態結合,創造出1+1大於2的結果,才説説服和打動客户的本質,即使現在沒有成功合作,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獲得了一個朋友.你可能儲存了一個口碑的,釋放了一個信息在對方的心裏.在合適的時機必將以我的產品作為第一選擇來接納。

很多人過計較階段性得與失,但人生和工作都是一個過程,目標是終點,路途的經過更重要.由此以終為始變的十分重要.確立了這個,我們會更有效率感,更接近你想要的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七個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用它的指引,我們行走的會更遠,當我們把七個習慣作為與人接觸交往的時候,任何的問題都可以運用,用它來促進自己,而不是束縛.從時間效率到過程結果上,我們要處理的更有條理會看的很遠,格局變的更大.持之以恆必然有之前不敢想象的收穫。作者:張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二

正如一個人的傑出並不需要一個完美的人生,一本書的優秀並不因為它所表達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為他的某些部分表達了可能被忽視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隨着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建立,民眾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 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並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啟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為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為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下就七個習慣具體談一談感受

習慣一:積極主動

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懟別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你走呢 因此,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願景的原則。 主動積極是書中提及的第一條習慣,作者認為:客觀條件受制於人,並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有選擇的自由,並且可以對現實環境進行主動積極迴應;人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機會,做一個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選擇的自由“,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是:社會的個體擁有選擇的自由。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潛規則是不能妨礙他人選擇的自由。接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導致的結果承擔責任。當外界出現刺激時,積極主動的人必須能夠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然後給出個人特色的迴應。這種自由被視為”人類最終的自由“,即在任何環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選擇自己的態度及迴應方式。這給廣大沒有做出選擇的人提供了一線光明和希望。

我們經常説:”我不小心忘記了……, “我遲到,因為……”,“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找藉口或是抱怨,其實我們應該主動積極地創造未來,實現夢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 同時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習慣二:以終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麼人,想做些什麼,要擁有什麼,並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

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 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 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説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實際中的創造是由心智來創造的,遠期目標決定的是未來,而不是到了未來我們在做什麼 書中提到了創造的順序:第一步是規劃預期的結果,二是實現預期的結果;區別只在於一個是規劃,另一個是實現,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規劃,沒人去想很遠,所以目標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書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有的人得不到他們想要的 不是因為機遇,也不是因為能力,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那又怎麼能得到呢 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所以説,活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是很悲慘的,這也讓我明白了,當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時候,問問自己要過嗎 有多麼強烈的想要

目標都可以設定,會寫字的人都會,但〖以終為始〗説的是“以結果為目標”,因為目標有可能得不到,但結果是一個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結果如何,用此來刺激自己,調動自己的主動積極性,這才是好習慣,高效能習慣。

在以往的工作習慣上,我做事總是要問自己目標明確否 但也僅侷限在做單件事情上,缺乏系統的目標,對事情過程控制不好,經常有頭沒尾;〖以終為始〗講了一個“個人宣言”,我認為很好,我太缺乏與自己溝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只是就事論事,很多事情都偏離了目標,而我們還在拼命的去常識,這很是低效的。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順位。 〖要事〗是我們前一階段討論很久的一個概念,多麼的好我就不説了,我認為〖要事〗是目標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則為重心”的目標,這樣的事才應該被稱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麼叫〖要事〗,就難以把時間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因為〖要事〗是因使命,價值觀來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於時間的,所以緊急不緊急是時間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與〖以終為始〗的延續。

有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己掌握住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雙贏思維〗我認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層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於佛家學説,既現實又大愛,這一點很難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大多數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數性格類似的人努力後會做到,所以〖雙贏思維〗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標,是對自己,社會了解的更深的表現,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是七個習慣中最難作到的,也直接影響着“統合終效”。

在〖雙贏思維〗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思維上都提到了人際關係,我也這樣認為,雙贏是人贏,而非物贏,那麼要不傷害自己還要讓雙方都好,就必須有兩好的人際關係,而書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點也説了“在勇氣與體諒之間實現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雙贏還要需要勇氣和體諒,所以要學會雙贏的思維。

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他們忠於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於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 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為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為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對方獲得瞭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流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在有了〖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人就會耐心的去傾聽,才會有合作產生,如果沒有〖雙贏思維〗的思想,就談不上了解對方和解放自己,這一點我做得不好,很多時候別人的話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根本就不瞭解對方的意圖,只是一味的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就不可能協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動,如果單方面去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瞭解到此習慣的人一定要拿出誠意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使用過去的觀念去處理問題。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瞭解,也急於表達,但卻常常疏於傾聽。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於雙方情感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干擾和博採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台階。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統合綜效〗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為了同一個目標研討的過程,我們目前有兩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惟獨缺少第三套方案,意思是説:大家很難達成共識,商討出大家都認可的一太方案。 統合綜效是對付阻礙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則消極,不合邏輯,情緒化和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的後果就等於向彈簧施加作用力,結果還是要反彈。如果將雙贏思維,換位溝通與統合綜效原則整合,不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為助力,“統合綜效”就是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到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七習慣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對家庭而言,七習慣透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對於〖不斷更新〗這項,我認為是要懂得去學習和自我批評,還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總結,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總結的層面,這是不夠的,應該全面審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與素養就在提高整體,提高前面提到的六個習慣,這一切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要懂得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教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三

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頗有心得,作者倡導有識之士應告別舊習慣: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單一舉動,而是要靠良好的習慣。要提升自我,必須從觀念着手,暫時犧牲眼前的安適與利益,樹立克服慣性的信念,並且由內而外全面地造就自己。在現代社會,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創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入手,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習慣一:積極主動(對待生活、工作的態度)---人性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不僅能消極選擇反應,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環境。

習慣二:以終為始(目標管理法則)---生活、工作的意義在於不斷攀越一座一座山,取得成功之後,又向下一個成功進發,找準方向,就勇往直前的堅持到底。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時間管理之法則)---有獨立意志,才能獨立思考,自行決定自己的行為,是自我管理的先決條件。時間管理、自我管理的關鍵就在於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處理重要而非緊急的事情,而不是忙於四處救火,一直都在處理重要而緊急的事情。

習慣四:雙贏思維(待人處事之原則)---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損己利人、兩敗俱傷、獨善其身、好聚好散是人際關係的六種模式,而利人利己是最完美的選擇,雙贏才是真贏。

習慣五:知彼解己(有效溝通之技巧)---學會用心去聽,設身處地地聽,才能更深入地瞭解他人。傾聽是有效溝通的橋樑,要避免溝而不通。

習慣六:統合綜效(團隊合作之精髓)---團隊合作,重視個人參與,博採眾議。統合綜效,即要有獨立意志,抒發己見,更要敞開胸懷,博採眾議。

習慣七:不斷更新(自我完善之道)---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人生產出最大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培養這些良好習慣,不斷地陶冶情操,從主動積極起步,時時地反思心路歷程,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與時俱進,獲得持續的昇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四

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為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説: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長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本書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這種定義雖是第一次聽説,但確實有道理。人類在幼年時候必須完全仰賴他人,經由長輩的引導與養育而成長,但隨着光陰的流逝,我們日漸獨立。生理、心理、情感與經濟能力等方面都不斷成長,直到有一天終於能夠完成自立。是的,我們從出生就已開始在學習不同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讓我們終生受用,其中它裏面講的成熟期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從依賴到獨立再到被依賴與依賴之間的發展歷程。

書中通過一些細緻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入自己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他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物。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書中主要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系統地介紹了為人處事的技巧,其中有兩個習慣卻在一旁觸動我、提醒我,值得我去為他深思,那就是“積極主動,”“要事第一”的習慣。積極主動,就是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勇挑重擔,高效能人士為自己行為以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效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己的影響範圍。作者告訴我們,工作中要採取行動,化消極為積極,不要説“我辦不到。”作者要我們認識自己,有時問題的反面是契機,學會成功地與人合作的習慣。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則,這個習慣是一個讓人受益非淺的習慣,它可以説是前兩個習慣的具體實踐,書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的重點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説,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進步,我們必須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隨着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經驗是靠不住的,不能靠吃老本。我們要圍繞目標,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都保持健康、積極地狀態,與時俱進、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堅持把新知識理論付諸實踐去檢驗。堅持學習,堅持實踐,不斷地堅持,不斷提高,進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趨勢,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最終達到由內而外的造就自己的目的。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我們進步,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把要事時刻放在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五

正如一個人的傑出並不需要一個完美的人生,一本書的優秀並不因為它所表達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為他的某些部分表達了可能被忽視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隨着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建立,民眾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並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啟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為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為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説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六

第一次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時候,我先看了一下目錄,大致瞭解一下是哪七個習慣,然後再決定先看哪一章,畢竟我習慣先看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然後我發現最吸引我的還是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因為我並不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很多時候我都習慣處於被動的地位,不去主動做,因為當我處於被動狀態時,萬一事情的結果不是我想要的,我就能在事後給自己找一個讓自己心安的理由——“這又不是我選擇的”。

而書上説積極主動不僅是主動。更重要的是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這很對,人只有對自己負責了,才會變得更好,對待事物也會積極。因為如果你對自己都不負責,那你還會對什麼事情有責任感?如果你沒有責任感,又怎麼可能會把事情做好,如果做不好事情,就不會對事有積極的態度。

第二讓我有收穫的是第六章——人際關係。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既不會主動去與人交往,更不懂得如何經營好人際關係。開始一段友誼比維持一份友誼簡單,感情是需要去的,如果你不去理會你的朋友,那麼感情總是會變淡的,而如果你不會維持感情,那更慘,你和你朋友的友誼將不會是被時間沖淡的,而是被你毀掉的。

維持一份友誼,你需要投入真摯的感情,同時也需要你表達出你的感情,而不是總是將對朋友的關心藏在冷嘲熱諷後邊,沒人能受得了一個總是在嘲諷別人的人。適當的表達出你的關心,感情,這是很重要的,所有人都希望別人真心對待自己。當然了,維持一份感情,感情很重要,正直誠信的品德也非常重要。因為正直誠信可以產生信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是誰都知道的。而且按書上的話來説,信任也是“其他感情投資的基礎”。

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它可以讓人有所收穫,而且還不是其他的心靈雞湯類的書能帶來的收穫。我覺得看完這本書,比看幾本心靈雞湯類的書都有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七

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曾對近200年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進行的潛心研究,他發現前150年的作品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本,內容主要描述一個人如何進行品德的修養。而一戰後不久,人們對成功的觀念,由注重“品德”轉移到了強調“個人魅力”,即認為成功與否更多取決於一個人的個性、社會形象、人際關係以及圓熟的處世技巧。這類作品有些固然承認品德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多半重視不足,沒把它看作基本要素,它們看重的是怎樣對人們施加影響以及人際交往的捷徑。然而,即使你可以玩弄手段,可以投其所好,賣力地結識他人,努力地維持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只要你有人格上的缺陷一一比如言不由衷、虛情假意,時間久了人們難免會猜疑,你的任何努力都會被別人的戒心當作別有用心。也許憑藉個人魅力,你可以取得一時的成果,但這種方法得來的成果是脆弱的,好比玻璃杯一樣經不起生活的撞擊,而隨着人際關係經不住考驗而破裂,成功也就離你遠去了。

成功是由內而外的創造,而不是複雜的技術活,是時間和感情的積澱,而不是憑藉技巧得來的獎勵。歸根到底,我們的本質要比我們的言行更具有説服力,而人格魅力論恰恰忽略了這一點。這種由內而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品德的修養應該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修養。

好的品德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和掌握,但從國小就開始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我們,並沒有真正地擁有書本所教給我們的品德,或者是在日後長期的實踐空白裏淡忘了。我認為優秀品德的缺失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品德修養的好壞,表現在人的行動上:你擁有樂觀的品質,那麼任何事都不會使你悲傷;你懂得時間的寶貴,你就會想盡辦法利用每一分鐘;你知道和氣是美德,就自然地學會控制你的情緒;你瞭解堅韌是最偉大的品質,就會堅持到底,直至成功;你明白愛是最美的語言,就會用全身心的愛去迎接每天。卓越的人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好品質,好的品質決定行動,而行動的貫徹,往往是難度最大的一環。書中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因此,習慣是你貫徹好品德的利器。

如果説好的品質是成功的必需品,那麼習慣就是一種讓你得到這些必需品的最佳途徑。因為習慣的形成是從顯意識到潛意識的轉變的過程,好的品質的表現形式是相應的行為,而一旦這些行為成為你潛意識的一部分,你也就具有了這些好品質。而習慣可以分為兩種模式:思維習慣和行為習

慣,前者是後者的前提,有了思維習慣也就有了行為習慣。因此,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是首要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先轉變思維,進而影響自已的行動。而把我們所學的好品質轉換為具體的行為,再以習慣做為工具加以掌握,我想我們的成功就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

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成功教學經驗為基礎、總結了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所需要的七個習慣。內容循序漸進,前三個習慣先以個人領域的成功為基石,過菠到後四個社會領域成功的習慣。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部分,都值得我們去仔細研讀。由於它處處透者智慧,以至於我們需要精讀幾遍才能瞭解其問的深刻哲理,而把這些行為的規範同自身的狀況結合起來,也需要相當長的時問,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應當作為一個伴身之物,時時研讀,一日三省其身,真正地把作者所描述的好習慣變成為自己的習慣。我想等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都會找到自己人生的真諦。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我想渴望成功的我們最先培養的,是尋求智慧的習慣,我想借着大師們的智慧,我們都會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遲早我們也會總結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八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不斷磨練自己,最珍貴的工具是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通過身體、智力、情感和精神四個層面的自我提升和完善,養成良好的習慣。

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

這段時間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於探索自我,提升和完善自我與獲得成功自己都有了新的理解。對於高效能人士中提到的七個習慣,我認為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對於目標我們既要全力以赴,也應當注重自身的修煉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科學管理自己的時間,同時保持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虔誠心態,從而走向獨立實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方式,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重點還要有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前六個習慣的完善,關鍵的是從身心開始修煉自己。

在這個科技不斷變化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裏,原則是不變的。在生命的長河中,要完成渴望的目標,戰勝艱鉅的挑戰,就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用原則和自然的法則去解決身邊的事情。首先,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在面對現實問題中,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摒棄個人魅力論等治標不治本的思想,由內而外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然後對於習慣,品德實際上就是習慣的合成,從一件事意願、知識和技巧出發,想要做到做什麼,為何做到最終結果如何做這三方面協同努力。思想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良好的習慣,從最初的依賴別人去學習和被督促,到自己可以單槍匹馬去完成一件事的獨立期,再到最後我們可以羣策羣力的協調一個團隊,通過不斷的更新,達到自我的完善,對於需要具備的習慣首先有積極主動、以始為終,在過程中要以要事第一、雙贏的思維去對待,同時我們要做到知己知彼,綜合綜效的去完成一件事,最後還要做到不斷的更新自己。

對與習慣來説,我們不要去做環境的產物,消極的對待工作,而是應當做一個高效能的人—我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積極主動的去提升生命的價值。根據價值觀,有意識地選擇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衝動行事,智慧地運用刺激和迴應之間的空間,開闊自己的選擇和心胸。同時自己也應當跳出自己的“關注圈”,專注於自己的“影響圈”,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最後對待習慣,自己應當做到挑戰內心的惰性,積極迎接學習、工作與生活的挑戰,用積極的語言,採取主動的措施。

對於以始為終,所有的事物都應當現在腦海裏醖釀,其次才是實際的創造,牢記自己的目標和使命,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標去不斷努力,擬出願景和目標,據此塑造未來。自己設計自己的人生藍本,並用來引導自己的未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九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所著,這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不斷更新。整體分析這七個習慣,發現執行力價值最高的習慣之一是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的習慣可以鍛鍊自我領導與自我管理的能力。書中解釋自我領導是在決定哪些事情重要,自我管理主要是將不同重要的事進行優先排序,並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做到自律和條理清晰。作者從生理學角度解釋在自我領導過程中是右腦在起主導作用,而自我管理的過程是左腦起重要作用,用來對重要的事進行分析和排序。

書中認為做到自我領導和自我管理需要有獨立的意志,是否具有獨立意志的表現是誠實守信,品行合一。這種由內而外形成的自我管理,是獨立意志的具有體現。由於自我品行良好,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不會很痛苦與艱難,同時,在獨立意志指導下的人們將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衝動與情緒。讀到此,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有助於我們進行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提高辦事效率,同時良好的品行又是自我的一場修行,在不斷歷練中淬取精華,這也許就是支撐人不斷奮鬥的精神食糧吧!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呢?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做的並不好,(嗯嗯,如果好的話也沒有必要再看此書了)。書中認為,做到要事第一要對時間進行管理,分辨出輕重緩急同時培養組織能力,此過程的昇華便是個人管理了,個人管理最有效的結果是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書中作者提供了對周圍事物如何進行分類,書中認為可以把身邊事物分為四種,第一緊急而又重要的事,如危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定時間內需要完成的工作;第二不緊急但又重要的事,比如預防某種意外發生而做的準備、可以提高自我價值、培育高產能的活動、工作計劃等;緊急但又不重要的事如接待訪客、電話、會議、某些在自我能力之外的公共活動等;第四,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如電話、信件、消磨時間的活動等。書中指出,高效能認識一般都能把第二類事物做的很好,成績平凡者都把時間浪費在了第三類、第四類事物上,(嗯嗯,我是第三類)。如何糾正、改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書中建議我們以周為單位安排計劃,可以從自我不同角色着手,比如作為子女,這周幾要給父母打電話,作為女朋友,哪個時間要去約會等。

要事第一這個習慣的養成過程是自我領導跟管理的一個過程,願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以自我原則為中心,關注個人注重的焦點問題以便於對周圍事物的時間分配與管理做出合理判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35p7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