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吾國與吾民》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吾國與吾民》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目錄

《吾國與吾民》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吾國與吾民》讀書筆記第二篇:吾國與吾民第三篇:吾國與吾民讀後感第四篇:《吾國與吾民》讀後感第五篇:吾國與吾民中英文書評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吾國與吾民》讀書筆記

基於過去,適於將來

——讀《吾國與吾民》有感

“然而,《吾國與吾民》這本書問世了,正如所有偉大的書籍終會問世一樣。它滿足了以上所有這些要求。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驕做,寫得幽默,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於中國的著作。更值得稱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國人寫的,一位現代的中國人,他的根基深深地紮在過去,他豐碩的果實卻結在今天。”(賽珍珠序)

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風雨飄搖,格局動盪的時代。沉浸在歷經了幾千年才營造出的夢境中的中國人們驚訝地發現看着他們已經“睡過頭了”,他們的牀榻已經被侵略者們所佔據,他們的身邊充斥着聞所未聞的思想,物質和文化。所以國人們迷茫了,他們無法分辨身邊的一切,甚至於對那個曾經沉浸依戀的夢境也產生了懷疑。不只是中國人,那些侵略者們,即牀榻上的其他人對於這個剛從夢中醒來的中國也是一知半解。他們需要文字性的資料説明來幫助他們看清中國,中國人自己也需要一些清晰的指引來幫助他們由夢境過渡到現實。於是,許多有關中國的書籍應運而生。但其中很多的著作都不符合這樣的要求,因為它們的內容是虛假的,言過其實的,作者在狂熱地為一個偉大到不需要為之辯護的國家辯護。那些著作是為了取悦外國人,而於中國則不配。林語堂先生的這本書深深紮根於中國的現實國情,以客觀真實的視角去解讀中國,理清中國和中國人和思想精神制度,展現人們的生活之道,為那些想要了解中國的人們提供了一條捷徑。

《吾國與吾民》這本書的寫作思路大體歸納為:由大及小,由裏及表。先敍述中國人整體的特點,即他們的性格,思想,精神,文化等,逐層深入,延伸到生活,藝術這樣的細節,它是一個由內在精神到外在生活表現的過程。但在章節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孤立的,它們緊密聯繫,過渡緊湊,承接連貫,給讀者以目不暇接的閲讀感受。

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內容對於時代的適應性,尤其在對中國人性格和理想分析上。林語堂先生對中國人性格的描述鞭辟入裏,中國人的性格實在稱不上優秀,因為歷史的積壓和現實的脅迫,中國人樂觀幽默知足常樂,但也超脱老滑消極避世缺乏社會責任。這是很矛盾的性格,在在中國人身上卻能很好的融合。林語堂先生説“消極避世並非一種崇高的道德,而是一種在沒有法律保護下的不可忽視的處世態度。它是自衞的一種方式,我們培育這種品質,正如烏龜培育自己的甲殼一樣。中國有名的淡漠的凝視僅僅是一種自衞的凝視,有其深刻的文化與自律的背景。”他對於中國人性格的分析是基於對歷史的總結和對現實的感悟,所以放在今天我們生活的時代也依舊適用。舉個例子,前幾年廣受爭議的“老人摔倒無人扶”現象盛行一時,最後竟上升到了國民性格的高度。中國人不是沒有同情心,只是誰也不知道將老人扶起來之後會不會反被誣賴。自身的合法權益在沒有辦法得到保護的時候中國人寧願逃避也不願伸出援助之手,你可以説他沒有社會公德心,但至少他保護了自己。這裏面還包含了“中庸之道”,在扶起老人和反遭誣賴之間,中國人會在有目擊證人的情況下扶起老人,即保護了自己,也幫助了他人。中國人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他們的性格也許有不好的成分,但“存在即有理”,這是他們生活的態度,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文中有一段對於中國社會等級的描寫。“衙門家庭又正可以比做榕樹。它們的根與根相交錯,再交錯,像扇子一樣展開。而中國社會就像是一個山上的榕樹林,經過一個調整過程,這些樹都在太陽底下爭到了一塊地盤,相互和平共處。有一些樹所處的位置較其他為好,他們就相互維護並保持住自己的位置。正如當代中國流行的俗語,“官官相護”。普通人民就是土地,供給這些大樹以營養,使他們成長。”這是一段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社會等級的盤根錯節和官民之間的關係。由於時代的侷限,他所描寫的必然是當時的或是歷史的情況,但放在今天,即21世紀的社會中,這樣的描寫仍能稱得上逼真。

一本優秀的著作不會被時代所禁錮,它或許會帶有一定的時代特色,但它給人的啟示不

會只停留在那個時間節點。《吾國與吾民》紮根於歷史,成長於現實,結果於未來。我們現在還能從這本著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就是它的偉大之處,它啟發我們去認識自身,修正自我,只有瞭解了自己,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第二篇:吾國與吾民

《吾國與吾民》讀書報告

讀完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才發現自己並不瞭解自己,或者説,從未以一種深入的全面的視角審視我們中國人的特點。不得不感歎,林語堂確實是個文學大家。

林語堂生於福建漳州的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讀英文,哈佛大學讀比較文學碩士,1922年獲得德國萊比錫大學讀語言學博士學位。他飽受西學,因此能從文化差異中捕捉到中國文化的獨特之美,能用求索真理的筆迴應外國人的傲慢偏見和中國人的夜郎自大,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用深刻對比表現出來的寫意中國。

《吾國與吾民》這本書共分十章,分別為中國人民、中國人之德性、中國人的心靈、人生之理想、婦女生活、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學生活、藝術家生活、生活的藝術、中日戰爭之我見。作者以一種整體式的筆觸向人們展示了一位文化學者眼中的中國,其方方面面的精細描寫讓人重新認識一個偉大的國家。

《吾國與吾民》是一面鏡。林語堂先生對中國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文學生活、日常飲食及人生的最後歸宿,都有精闢的見解。讀後,細思,被著者的理性和睿智所折服。在寫到中國的學府制度時,説,“總説一句,無人能相信,亦不能使人相信,謂把心理學,宗教,推銷術,英國憲法史這樣疊牀架鋪的累積起來,可以培養出一個有學問的人。”即使在今天,最熱門的國考,即公務員考試,不也是如此嗎?

《吾國與吾民》成書於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個年頭了。儘管我們的思維方式在變,生活方式也在變,但根深蒂固在個體和我們的民族(請繼續關注:)的骨子裏的東西是不變的。林語堂讓你認識自己的同時,還要讓你窺到自己身後的影,這正是此書的價值所在。

第三篇: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庸》裏孔子的一句話“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翻譯過來大概是:中庸之道本來是離人不遠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遠離人羣,那就不可以稱為道了。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林語堂會把孔子的這句話放在書的首頁。看完這本書,我可能明白了。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先查了下這本書的創作背景,那是在20世紀的中國,一個處於內憂外患,動盪不安的時代的中國,一方面傳統的思想、生活方式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由於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一連串外來勢力的侵略和欺辱,人們對外來文化有所接觸和接受,在這樣一個社會經濟動盪、轉變的時代,人們尤其是青年人對待自己的國家以及自己國家傳統的文化、理念等都感到茫然若失。在這種情況下,林語堂先生,寫下了這篇《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旨在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正如賽珍珠在這本書的序所寫“它滿足了所有以上這些要求。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驕傲,寫得幽默,寫得美妙,既嚴肅由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摘錄於p8)對於這一點,我十分贊同。

看着這本書,毫不誇張,有時每看一頁,我都有很多的話想要表達出來,但是那一時的想法又有點縹緲。原因應該在於,儘管隔這本書最開始創作時間已經過去了80多年,中國的改變擔得起“翻天覆地”這個詞。可是,我還是能從那些字裏行間看到我自己的身影,看得到很多當今中國人民的形象。我不知道這一點是好還是壞,而憑我現在的個人素養,我也覺得要我從整體去全面的把握這本書,可能有點難度,於是乎,我就聊聊自己的看法。

一、中國人

在《吾國與吾民》這本書的第一章裏,談了很多關於我國南北方的差異(而很顯然,現在,這種南北方的差異還是存在並且比較鮮明)、退化、新血統的混入、文化的穩定性等方面。我想談談我對文化穩定性的一些看法。

文章中説道“中國為什麼歷經週期性的劫難之後,仍能生存下來,這種種族耐力與吸收外族血統的能力究竟來自何方?”(摘錄於p47)接着作者又説道“這種耐力與活力,部分是體質上的,部分是文化上的。而使種族穩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國的家族制度。另一個使社會安定的文化因素是中國完全沒有固定的

階級。”(摘錄於p47、48)

關於中國的家族制度,我一直深有感觸。在國中的時候,我無意間看到自己家的一本家譜。上面記錄了我的曾爺爺以及我曾爺爺等等他們的姓名以及配偶的名字等。拿到那本比較破舊的本子,我饒有興趣的研究了很久,一種莫名的興奮 持續了好久。我想這種興奮感是絕大部分中國人面對家族宗譜會產生的一種敬畏、感激、好奇、自豪的情感。沒有人刻意的教導過我們關於祖宗、家族該有的態度和情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它卻已經根深蒂固於我們的血液之中。

所以,直到現在,儘管人們的家庭觀念有所淡薄,但是社會的主流文化仍是倡導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而人們思想中那種努力奮鬥、光宗耀祖的思想也沒有消失。儘管有部分原因是政府對傳統文化上的一種倡導,但是仍舊離不開傳統家族制度的影響,這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

在古代,這種家族制度是維繫社會穩定、團結、統一的一有利因素,在當代仍是。

而近來我在研究明朝的宦官制度時,研究宦官這個人羣的來源時,卻也感受到中國深遠流長的家族制度是宦官這個完全悲劇化的羣體的劊子手。為了保持家族血統的純正,所以在一夫多妻的帝王貴族家族裏,便用“刑餘”過的男子來伺候其妻子。在我看來,這是我們古代社會中最黑暗的制度之一。然而關於家庭制度有千千萬萬的觀點也有千千萬萬的方面,在此,我只是簡單描述自己的觀點。

另外一個促使社會安定的因素是中國完全沒有固定的階級。這一點,在我最近研究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時深有感觸。在最近看的《晚清紳士與公共危機治理》裏有一句話對此解釋的相當清楚:科舉提供了一條最大可能的選拔才能的途徑,也為社會下層分子提供了一條上進的途徑,使社會不斷進行階級的對流,也對政治和社會產生穩定的作用。

二、中國人的性格和心靈

在《吾國與吾民》的第二章中,林語堂先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的性格,他在原文中是這樣的寫道“如果我們回頭看一下中華民族,並試着描繪其民族性,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如下特點:①穩健②單純③酷愛自然④忍耐⑤消極避世⑥超脱圓滑⑦多生多育⑧勤勞⑨節儉⑩熱愛家庭生活等等。(摘錄於p56)雖然作者是在上個世紀編寫的這本書,是在當時的背景對我國人民性格進行的描述,但是看着

那些詞,我恍惚也能看到許多當代中國人民的形象。下面我將談談我對書中説道的幾個中國人的性格的看法。

1、遇事忍耐。

林語堂先生在書中寫道“忍耐的品質是整個民族設法適應周圍條件的結果,即過分稠密的人口和經濟上的壓力等等,使人們只有狹小的生存空間;這種品質又特別是家族制度的產物,家庭制度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縮影。人們試圖消極避世,多半是由於個人自由沒有法律的保障和想法的保護。”(摘錄於p63)

對於這段話,我感觸特別深刻,看了一遍又一遍。其實就是幾句淺顯易懂的話句,卻不僅震撼了那個年代,也震撼這21世紀的我。在當代中國,這種忍耐性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擁擠狹小的生存空間、昂貴的房價、超級大堵車、永遠的加班加點的工作、昂貴的醫療費用等等。可是人們仍能忍耐下去,並且總能找到活下去並活的相對自在的勇氣和動力。不能不説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強的民族。

可是表現在另一方面,遇事忍耐也表現在面對不公平、不平等時的忍氣吞聲,表現在看到不公正的事情的的旁觀。面對車上的偷竊行為,人們總是在忍耐,很少會出來指責他;面對飯店的逃税行為,人們總是在忍耐,並且對自己助長他逃税而獲得的小惠小利而樂在其中;面對馬路上的撞人逃走事件,人們經常在忍耐,因為這不關自己的事等等。

其實書中寫得很好,人們力圖消極避世,多半是由於個人自由沒有法律的保障和想法的保護。這在20世紀混亂的中國是如此,現在社會也仍需以此為鑑。我國現在的法律政策保障制度不夠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服務質量不高不到位,人們要想真正高水平的享受生活而不是經常性的忍耐,還需政府、社會很長遠的努力。

2、超脱圓滑

在我剛剛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我總覺得“圓滑”是個貶義詞看完這部分的文章,我想它或許就是個貶義詞吧。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書中是這樣解釋中國人的性格——超脱圓滑的。“也許中國最突出的品質可以説是超脱圓滑的,這一品質最難使西方人明白,然而卻是最具有深刻的含義,因為它直接指向一種與西方人不同的人生哲學。”(摘錄於p64)其後作者又説道“一位超脱老滑者是有許多生活閲歷的人,他是實利主義者,麻木不仁,對進步

持懷疑態度。超脱圓滑的最大優點是能使人老成持重,性格温和......”(摘錄於p64)。http:///

其實一想起超脱這個詞,我立馬想到老莊、想到中國古代那些田園詩人,他們喜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淡薄的生活,這一點與後文中寫道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熱愛大自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然後一提起圓滑這一點,我卻也不能不否認。站在今天我的角度來看待當今的許多中國人,的確是有着這個性格。

在書本中,作者描述中國人圓滑,是這樣寫道的“我們可以偉大到不信任律師,不信任法庭......我們可以偉大到可以制定相當繁文的縟節,然而我們也偉大到可以把這些縟節看作是生活這個大玩笑的組成部分......我們偉大到可以聲討罪惡,但同時可以對罪惡無動於衷......”(摘錄於p78)

看着這些字句,我突然一陣迷茫。作者雖然是以着一種詼諧的口吻來描述這些,但我想他的內心一定是沉重的。中國人有着圓滑的性格,既是一種好的方面,説明了其不過於拘泥,但是描述的這些,卻無法讓我輕鬆起來。時至今日,我們國家的人們,都能用“圓滑’描述,但是不能排除,相當部分的我們的國民是可以用誠懇忠厚來描寫的。

當代,我們國民,仍舊不是很信任法律,信任法庭,但這部分恰恰説明了政府職責在這方面的缺失。沒有指定完備的法律,沒有嚴格的監管制度。這些還需努力。人們在網絡上對一個個罪惡的事件爭相謾罵,口誅筆伐,但“小月月”事件還是層出不窮。http:///

我國公民在方面的素質還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婦女生活

最後談談我對林語堂先生寫的這章——婦女生活的看法。

想象中,我總是覺得在古代,中國的婦女們都是受到束縛的,倡導大門不出、二門不入等等。然後看到這本書,又聯想起一些詩經,我才明白,自己想錯了。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婦女在被文明馴化之前沒有遭到束縛,她是隨着儒學的發展而一步步被束縛的。”在後來,儒學成為整個社會的主導思想,進而影響我國古代的文化、生活領域時,婚姻制度也逐漸對古代女子形成嚴格的束縛。孔子曾説:“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儒家學説強調人有高低貴賤之分,承認社會統治的

權力,主張社會分工,主張男主外、女主內等等。後來,儒家禮節對封建女子的束縛愈加嚴格。從“貞節牌坊”、“裹腳制度”、“姬妾制度”等等可以看出。其實,這些不用多説,人們都可以感受到在封建禮教的制壓下,婦女的地位和一種生活狀態。儘管文中有寫到,事實上也如此,在封建大家族中,最高掌權人很多是女人,例如《紅樓夢》中的賈母,楊家將中的佘太君,但是這些女性的崇高地位是在我國另一個流傳千年的家族制度下影響的,同時也是封建禮教制度對她們辛勤養育兒女、維繫大家族的一種“獎勵”。

而在現在,儘管婦女的解放運動開展的相當順利,但現實生活中一些“重男輕女”、女性歧視現象仍然存在。不過我覺得對於這一點,真正是需要我們女性同胞自己的權力意識的覺醒,然後努力去爭取,去獲得他人的尊重。

最後,對於這本書,我只能覺得自己看的太晚,生在、成長在這個國家,這個可以在前面冠以無數個各種各樣的形容詞的民族裏,我感到驕傲。當然,儘管這種驕傲一開始是學校教育的灌輸,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驕傲逐漸深入骨髓。可能她還有着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我們的生活環境也不盡人意,但是想着那幾千年的歷史沉澱,那歷經滄桑的文化底藴,都無法不讓我們愛上這個古老、悠遠的古國。是以我特別喜愛這個名字《吾國與吾民》,我努力去感受作者寫這本書時的複雜的心情。http:///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我想我明白作者把這句話放在書扉的原因。孔子説這句話時,是希望人們不要遠離人羣,追求“道”也要貼近生活,貼近人羣,貼近家人。而作者在寫這樣一本描述我們中國和中國人的書本時,他肯定也是基於他在生活中看到的、感知到的一切。而在我看來,愛這個國家,我們就應該以一個貼近生活的角度去觀察,觀察中國的古今得失、現在的困境、未來的發展;去感受中華民族的悠遠;感受中國人民的特點;去思考我們愛這個國家、恨這個社會的原因。

第四篇:《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吾國與吾民》讀後感

我可以坦誠相見,我並不為我們的國家感到慚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煩公之於眾,因為我並沒有失去希望。中國比她那些小小的愛國者要偉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們的塗脂抹粉,她會再一次恢復平靜,並且她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如此自白,林先生的性格便躍然紙上,令人情不自禁產生這樣的念頭:“這定是一個率真的作家。”

歷來並不乏剖析中國人品性與生活習性的文章與著作,但讀來或則過褒揚近乎諂媚以期宣傳之效果,或則過批判近乎無情並因之令人悲憫而缺乏客觀性。一本闡述中國的著作,它的價值應足以當得起闡述中國者,不能犯上述任何一點毛病。這樣的作者必須立於客觀的地位,其客觀的程度足以領悟全部中國人民的旨趣,這樣的人才不是輕易找得到的。但正如賽珍珠女士所説:可是出乎不意,與歷來偉大著作的出世一樣,《吾國與吾民》不期出世了。它滿足了我們一切熱望的要求,它是忠實的,毫不隱瞞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筆調,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精神狀態與嚮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藝與生活情趣,並與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應的廣泛深入的比較。你會驚歎於作者簡純的風格,而這種簡純偏又不影響作者對真理領悟的陳覽。

林先生確是立於了客觀的地位,無論是揭露中國的弊端,抑或是陳述其美好之處,他總是在扮演着一個敍述者的角色,但絕不只是信息的傳送者,我們往往被他感染。

有時,我們甚至會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寫的,如若是中國人,怎能這樣坦誠,信實而又毫不偏頗地論述他的同胞?可細讀全書,這又分明是一箇中國人寫的!如若不是中國人,又怎能如此富有詭辯與學識,幽默與澄明將中國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讀起林先生的文章,腦海中想到的竟是魯迅先生,總不免要作一番對比。後者往往讓人醍醐灌頂卻又悲憫無奈,而前者雖平淡謙和卻極具啟示。正如作者自己所説“我這本書是寫給純樸而忠恕的一般人的”,這也就是為何此書能夠與絕大多數的讀者達到認知上的共鳴與契合。

這裏,我僅摘錄一段本書中作者關於道教的論述,供大家欣賞。“每個中國人的心頭,常隱藏有內心的浮浪特性和愛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於孔子禮教之下倘無此情感上的救濟,將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國人民的遊戲姿態,而孔教為工作姿態。這使你明白每一箇中國人當他成功發達而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失敗的時候則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付鎮痛劑,所以撫慰創傷了的中國人之靈魂者。”

第五篇:吾國與吾民中英文書評

《吾國與吾民》

《吾國與吾民》是林語堂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它為外國人或甚至是我們中國人提供了一個機會去更多地瞭解中國。這本書用了地道的英語單詞和閃光的句子,並且樹立榜樣的怎樣介紹中國給世界。有許多的成語、詩詞、優雅和優雅地翻譯的故事。

除了語言,書本身是值得仔細閲讀和研究的。清楚地劃分成二份,九個章節,書擊穿入中國的所有方面,從思想體系到日常生活,從文學到藝術。在某種意義上,這本書是不僅對外國人很有用,而且有助於現代漢語。

其實,這本書看到林博士的照顧和關心他的祖國在戰時,他寫道:"我可以躺裸她的煩惱,因為我還沒有失去希望。"此外,字裏行間看到他以作為一箇中國人為傲。

然而,在書中的幾點也許右在寫作的時候似乎過時。 現在,事情發生了顯著變化。一些只是作者在當時那個年代的意見,因此,一個人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來閲讀。例如,中國對婦女的態度改變了,消失了以及過去對小説、戲劇的偏見,和中國人明顯已接受西方的食品。但總的來説我的祖國和我的人民是一本每一個外國人和當代中國人都可以更多地從中瞭解中國的值得一讀的書。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one of the four most distinguished work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foreigners or even us chinese to know better about china. the book is written in idiomatic english with shining words and polished sentences, and sets an example of how to introduce china to the world in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are a number of chinese idioms, poems, stories that are elegantly and gracefully translated.

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the book itself is worthy of more careful reading and study. clear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ine chapters, the book penetrates into all aspects of china, from ideology to daily life, from literature to art. in a sense, the book is not only useful to foreigners but also helpful to modern chinese.

actually, the book sees dr lin’s care and concern for his motherland in wartime, as he wrote, “and i can lay bare her troubles because i haven’t lost hope.” also between the lines we see he prided himself on being a chinese.

however, some points in the book maybe right at the writing time seem old-fashion。now that the things have changed considerably. some views only stand for the author’s own opinions, therefore, one must be independent-minded in reading. for example,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women have changed, and the past biases against novels and dramas have disappeared, and chinese people have actually accepted western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is on the whole a book worth reading, from which foreigners and modern chinese can know more about china.

訪問其他精彩內容:

讀吾國與吾民感想

吾國吾民 讀後感

吾國吾民感想

林語堂《吾國吾民》讀後感1500字作文

2014校長讀書筆記之讀《吾國教育病理》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e8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