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古文觀止的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古文觀止的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古文觀止的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讀《古文觀止》有感500字讀書筆記 篇一

這個月我看了古文觀止這本書,有着深奧的道理,使我甚至有點看不懂雖然有譯文翻譯但我只用書下的解釋來解除原文,有時侯看一片需要20分鐘那時我看得頭都大了,真得想放棄了,但每當我灰心喪氣的時侯,媽媽總會送我四個字: 聊勝於無 因此我堅持在看這本書。

古文觀止這本書運用了許多文焉文,講述了殷商時期和西周時期的歷史故事。文中運用了許多 《論語》《老子》《孟子》《墨子》……來生動得描古代故事。其中叔向賀貧令我映像十分深刻,使我終身難忘,文章講述了韓宣子家境十分貧困,叔向知道了他的心思,卻向他祝賀這令韓宣子疑惑不解。叔向舉了欒武子等人的例子。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凡事只要能傳播美德,遵紀守法各諸侯也能歸順於你。

的確在生活中的貧窮並不代表你的品德貧窮,只要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有益處的也能交到許多朋友,俗話説得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你很有錢但貪得無厭,違法亂紀,放利聚財,為所欲為,人家也不會理你,説不定還會討厭你,不喜歡和你做朋友。我有一個叔叔,因為住在鄉下,那個村很貧窮,蓋得都是毛草房,每次下傾盆大雨的時候,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但他們有樂觀的心態,白天大夥都去幹活了,幹得滿頭大漢也不覺得累,因為有了付出也就有了回報, 由於多年的操勞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樹皮,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幾個厚厚的老繭現在他們都改上了三層小樓。我被他們的行動感動了。

心靈美,才能創造家的幸福。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 篇二

魯迅先生曾説過:“選本所顯示的,往往並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讀的眼光”。《古文觀止》便是一部優秀的書本。

《古文觀止》的編選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即給青少年的我們提供一個學習文言散文的入門讀物。孫洙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中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如果讀了《古文觀止》中的此文章,一定會受益非淺。《古文觀止》的選文是比較全面而又有重點的。從春秋到明末兩千年之間都有作品入選,且大多數都是非常優美的文章,讀書筆記大全《《古文觀止》讀書筆記800字》。這部書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又重視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的錘鍊,把説理、記敍、抒情、寫景熔為一爐,蒐集了許多名篇。

《古文觀止》吸取了前代選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較優秀的,全書表現出兩個方面的特色,這部書對一部作品與一位作家選擇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篇章。它宣揚了當時具有時代進步意義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對重神輕民,反對當時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殘暴,昏庸無道。在這部書,它擇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獨特物思想與藝術風格的,其中,韓文氣勢磅礴,曲折自如,善於發不平之嗚,又善於在論説中插入對人情世態的典型刻畫;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區,充滿了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和對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遊記在寫景中寄託着憂憤,意境幽深,語言精粹。歐文善於跌宕唱歎,一往情深,風神疏淡自然,語言流暢清新:三蘇父子都善於縱橫議論,特別是蘇東坡的散文,思想活躍,立論新奇,境界開曠,前人有“韓潮蘇海”的讚譽,語言也很清麗,像行雲流水,流轉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創造出詩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論平實,筆力沉着,論述如層層剝筍,在明清兩代影響極大;王安石散文則以見解深刻著稱,表現出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眼光。在從《古文觀止》收集的《左傳》文章中,描寫出了戰場場面和記敍外交政治家辭會,都是婉轉曲折的文章。則第二特色就是對同一作品的不同體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體裁從不同角度着眼在其書中,選文大多不是應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義並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諫逐客書》,路温舒的《戒兄子嚴敦書》等。

此書影響廣泛。魯迅説:“評選本子,影響於後來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這書的作用。

古文觀止的讀書筆記範文 篇三

〔戰國〕莊周

【作者小傳】莊子名周(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説他做過漆園吏,曾拒絕楚威王的宰相之聘,遊學於齊、魏諸國,終生不仕。莊子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無為,一切任其自然,鼓吹復古,回到愚昧無知的與禽獸共處的原始時代,因此不免陷入不可知論,思想則悲觀厭世。但他對客觀世界矛盾變化的認識,含有某些辯證法的因素;對當時統治階級和社會黑暗的揭露,對禮法名教的譭棄,都説明他的思想和理論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在先秦諸子的散文中,莊子的作品想象奇偉,言辭瑰奇,設喻貼切,句式靈活,析理鞭辟入裏,獨具一格。所以,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給予很高的評價,説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據《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二篇,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為莊子自著,其餘的出自門人之手。

【題解】《逍遙遊》為《莊子》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它旨在説明:世上萬物紛紜,雖有“小大之辯”,但“猶有所待者”,都要依賴客觀條件。鵬是大鳥,只有憑藉九萬里風才能起飛;蜩與鴬鳥是小蟲小鳥,故能在蓬蒿間自由飛翔。真正的逍遙者,追求的是一種超越時空限制的絕對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應當達到無已、無功、無名的境地。這正是莊子哲學思想的體現。

本文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以神話傳説熔鑄成篇,構思宏偉,氣勢磅礴,筆墨恣肆,洋洋灑灑,“寓真於誕,寓實於玄”(劉熙載《藝概》),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比喻的運用,繁複靈活,令人應接不暇,回味無窮。

【原文】

北冥有魚(1),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2),其翼若垂天之雲(3)。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4),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5),志怪者也(6)。《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7),去以六月息者也(8)。”野馬也(9),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0)。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11),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12),則芥為之舟(13);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14);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15),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鴬鳩笑之曰(16):“我決起而飛(17),槍榆枋(18),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19)?”適莽蒼者(20),三飡而反(21),腹猶果然(22)。適百里者,宿舂糧(23);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24),小年不及大年(25)。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26),蟪蛄不知春秋(17),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28),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29),眾之匹之(30),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31):湯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32)。窮髮之北(33),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粃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34),絕雲氣(35),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3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3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38)。

故夫知效一官(39),行比一鄉(40),德合一君(41),而徵一國者(4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43)。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4),定乎內外之分(45),辯乎榮辱之境(46),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47)。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48),泠然善也(49)。旬有五日而後返(50);彼於致福者(51),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52),而御六氣之辯(53),以遊無窮者(54),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天下於許由(55),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56);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57),而我猶屍之(58),吾自視缺然(59),請致天下(60)。”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61);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62),不過一枝:偃鼠飲河(63),不過滿腹。歸休乎君(64),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65),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66)!”

肩吾問於連叔曰(67):“吾聞言於接輿(68):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69);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70),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71),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72),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7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74)。”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75),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76)。是其言也,猶時女也(77)。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78),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79)!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80),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81),孰肯以物為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82),越人斷髮文身(*本站 *83),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84)、汾水之陽(85),窅然喪其天下焉(86)。”

惠子謂莊子曰(87):“魏王貽我大瓠之種(88),我樹之成而實五石(89)。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90)。非不呺然大也(91),吾為其無用而掊之(92)。”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93),世世以洴澼絖為事(94)。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95)。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96),請與之。’客得之,以説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97),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98)!”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99);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100),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101)。立之塗(102),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103)?卑身而伏,以候敖者(104);東西跳梁(105),不闢高下(106),中於機辟(107),死於罔罟(108)。今夫?牛(109),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110),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111),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112),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範文字 篇四

在鼓樓區古文班學習時,高林生老先生向我們每位學員推薦了《古文觀止》這本書。暑假終於到了,我也終於可以細細地讀一讀這本書了。

《古文觀止》不像《論語》記述孔子的言行,不像《老子》記錄老子的文章,也不像《菜根譚》是對人生的領悟。這本書是自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古文觀止》選材上起《左傳》、《國語》,下止明代劉伯温、歸有光,所選222篇文章皆為千古名作,歷來為學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學習古文的經典書、必備書。美者皆集,缺者無不備,訛者無不正,集古文之成者也,觀止矣,也就是説只要學習這222篇古文,其他的古書都可以不看了。

這本書中我們熟悉的文章很多,如《鄭伯克段於鄢》、《曹劌論戰》諸葛亮的《出師表》、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等。看起來耳熟能詳,其中的道理髮人深省。選篇能包羅歷代古文的精華,又能用註釋掃除誦讀、理解古文的攔路石,評論又能説透文章做法之妙。

王勃的《騰王閣序》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也同成千古絕唱,但風格卻不同台。王勃才華橫溢, 唐初四傑之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傳誦至今。且年少得志,14歲就被表為官。總覺得一個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隨一些苦果。當王勃在騰王閣上高呤“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兩次獲罪大致都與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輕有關。後一次獲罪還連累到他老父被貶到南荒做縣令,27歲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親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隕落和他的升起一樣迅速,實在是令人心痛。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歷敍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一段自敍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范仲淹青少年貧苦,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慶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寫《岳陽樓記》的時候已經被貶出京,慶曆新政宣告失敗,正是人生失意的時候。 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絲毫不見潦倒之義,反而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矍爍古今。 雖寥寥不過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那種心胸,那種情懷令無數英雄浠噓不已。

這本書中篇篇經典,事事藴含着真理,給後人以很好的啟發和警示。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 篇五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觀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著了《綱鑑易知錄》。《古文觀止》由清代吳興祚審定並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本書亦有入選不當者,因為選編主要是着眼於考科舉時做策論,但作為一種古代散文的入門書,仍有其存在價值。

《古文觀止》是一部縱橫交美的好文選。言其縱,是因為編者按歷史的流程將一位位最優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編錄,讀之如同漫步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的長廊,沿波討源,因枝求葉,可以毫不費力地體會到其中的脈絡;言其橫,則是指《古文觀止》幾乎收存了我國古代文章的各種樣式和各類內容。看到:先秦外交官的優雅而婉轉的辭令如何完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縱橫家們又是如何脣槍舌劍捭闔天下釋難解紛的;帝王求賢若渴,於是下詔,臣子滿腹良策,於是上表;魏晉名士蘭亭聚會了,王羲之把它記下來;徐敬業要討伐武則天了,駱賓王大書檄文;關心政治的,諸論紛出,瞭解民情的,各傳頻作;朋友要走了,有贈序,從自然中歸來,有遊記;於是看到了蘇軾為韓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於是看到杜牧用文字還原的阿房宮;還有考試的論文,自薦的求職書;還有夢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後的醉翁亭;岳陽樓上的憂患意識,滕王閣中的書生意氣……一切都在這個世界中呈現,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古文觀止》所選以散文為主,間有駢文辭賦,基本上均為歷代傳誦名篇,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編者以“觀止”來冠名,恐怕確有當初吳公子季札觀賞舞樂時那種由衷讚歎溢於言表的心境。從這點來看,《古文觀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曆代散文大觀,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發展歷程。

另一方面,《古文觀止》雖為當時的蒙童和普通古文愛好者所選編,但一點也沒有媚俗的氣息,這些不朽的經典中,藴含着豐富的歷史知識、成熟的人生經驗、艱深的文章美學,乃至博遠的宇宙哲理。在中國浩淼的散文之海里,優秀之作實在太多了,而《古文觀止》所選作品真是做到了蒙童讀來不高,學人讀來不低,很像家喻户曉的《唐詩三百首》一樣,這兩部選集堪稱中國傳統文學通俗讀物的雙璧。

《古文觀止》所收以散文為主,兼取駢文。與《文選》以來的古文選本相比,它包括的時代既長,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體裁多樣,較少派別的偏見,可謂廣收博採,而又繁簡適中。在編排上,全書按時代先後分為7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重點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縱觀古文發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個作家的不同風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簡要的評註,輔助讀者理解文義,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選的文章多屬久經傳誦的佳作,所以此書廣為流行至今。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300字作文 篇六

今天,我讀了《古文觀止》的卷一週文,《古文觀止》這本書非常難讀,雖然有譯文的幫助,可是,要解除一篇文言文要花很長時間。

古文觀止這本書運用了許多文言文。《古文觀止》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情況其中包括《左傳》34篇 ,《國語》11篇, 《公羊傳》3篇、《禮記》6篇, 《戰國策》14篇,韓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歐陽修11篇,蘇軾文11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古文觀止》卷一週文裏我最喜歡的文言文是子魚論戰它講述了宋襄公不聽司馬子魚的勸告,使得自己的全軍覆沒。我們在生活也是如此,要多聽取別人的建議,然後在自己做決定。《古文觀止》中的文言文,雖然難讀,但是,自身藴含這豐富的文學色彩。是我們國小生的必須品。

《古文觀止》600字讀書筆記作文 篇七

我愛讀書,尤其是愛讀有營養,有味道的書。那,什麼書有營養,什麼書有味道呢?我認為吧,書中的營養是指書裏藴含的哲理,讓讀者讀完之後可以在思想上前進一大步;書中的味道又是指作者的寫作風格要獨樹一幟,不要太大眾化,讀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感受。如此説來,所謂“讀書”,乃讀者與作者的交流互動也!

即便書海茫茫,而且這樣的書也是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來,《古文觀止》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我們不妨分析分析:從縱向看,它記載了從戰國至清各朝各代文學大家的經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劉禹錫的《陋室銘》等,讀起來的時候,直讓我感到我正駕駛着一艘小帆船,盪漾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橫向看,《古文觀止》興趣的文章大都是散文。因為散文比較多,所以兼取了駢文。由此看出,這本書的體裁風格多樣並別具特色,如書,論,碑,記等。實在是縱橫交美的好文選。

在讀《古文觀止》之前,我和幾個讀過的朋友討論過它。有個朋友告訴我,現在的文壇主要是現代文,而發揚了數千年的文言文卻是日漸稀少,所以讀《古文觀止》沒什麼意思,既看不懂又沒有趣味,隨便翻翻即可。後來讀的時候,我也算“感同身受”,但隨着漸漸的深入,我的心中好像枯涸的河道中湧出了一股小小的甘泉。到這股泉水逐漸溢滿滋潤我的心靈時,我豁然開朗:現代文是文章,文言文也是文章,兩者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呢?更何況,在那個中華民族的鼎盛時期,有多少道理交錯縱橫在其中,值得我們去瞻仰,去學習呢?

另外我提出一個建議,建議正在讀《古文觀止》的朋友慢點讀,像品茶一樣,靜靜地,緩緩地品,僅有這樣,才能品出《古文觀止》這杯熱茶的香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j4em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