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

《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

第一篇:《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記

《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

這 本書是美國知名學者、教育家埃莉諾·達克沃 思 的傾心之作, 作為認知學派大師級學者皮亞傑和 英海爾德 的助手與學生,作者曾經參與了認知學派的很多實驗研究,應該説她的思想,受到認知學派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在這本書裏,作者所提倡的,看上去與我們以往所接觸的認知學派的基本觀點又存在着許多不同。

作為 美國教學理論經典著作之一 ,這本書 從科學、數學和語言,到思維、教學、學習、評價和教師教育,所有主題都建基於作者始終堅持的信念——智力發展的本質是精彩觀念的誕生;教育就是為學習者——不論教師,還是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教學即研究;不論課程開發還是教學,都應保持學科和世界的複雜性。這些 觀念,對於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對數學學科來説,由於這本書中採用的事實很多都是基於科學與數學方面的學習進程,所以就顯得尤為貼近。

達克沃思 是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課程研究專家 。她的 教學觀 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方面

一.智力發展的本質是精彩觀念的誕生 。

教學過程是學生智力獲得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本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精彩觀念”的誕生。她用這樣的例子説明這種觀念的誕生,新生的嬰兒在學習抓握動作時,總是首先在不斷的重複自己的手的抓握動作,但是,當嬰兒發現在某個位置可以抓握到某個令他愉快的物體時,他會形成這個一個觀點,在某個位置,讓手進行抓握可以帶來愉快的體驗,他會努力使自己的手移動到這個位置去體驗這種感覺。這種努力實際上是基於他的一種觀念,對手的位置和愉快體驗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就是“精彩觀念”。

二.教學即研究 。

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研究過程,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產生與研究過程相關的各種體驗,並在體驗中形成自己的觀點,獲得自己的知識。她用這樣的例子説明學習過程的個性化特點,每個孩子在學習數學和形體時都是通過不同的方式,藉助不同的材料與情景,使用不同的語言的,而他們都能獲得正確的知識,因此,知識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個性的研究過程。

三.課程開發 。

即在尊重學習者的觀念的特性的基礎上,創造條件,使學習者投入學習併產生精彩觀念 。

四.教師教育的關鍵是幫助教師對他們自己的觀念充滿信心。

達克沃思對 她的 學生 (教師或者教育工作者) 的要求是: “ 每週大家要做的工作有四項:第一,觀察月亮的運動,並用你喜歡的方式記在筆記本上,別忘了每週上課時把筆記本帶到課堂上來,因為我們要分享你的觀念;第二、閲讀指定的文獻,這些文獻將會在課堂上討論,儘管並非每次課都討論它們;第三,具體研究某人的學習,並寫成研究報告;第四,寫日記,記下你關於這門課的感覺和想法。 ”她的這種 觀察月亮 的課程成為 她教學的一大特色: 從中,她的 學生們不僅理解自己如何學習,而且理解小組中同伴如何學習。因此,她所教授的“教與學”課程又被稱為“月亮課”。

與我們倡導的新課程對照,我認為這本書中關於智力本質和教學本質的描述是非常合適的。特別是作為教師,我們往往比較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但是常常忽視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其實,我們自己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最好的樣板,我們也常常忽視了真正意義上的兒童(嬰兒)的學習過程,其實,在嬰兒的學習過程中,藴涵了人類學習過程的共同特點。 達克沃思 從教師自身學習過程和嬰兒學習過程出發,對於學習過程的機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我想這樣的探索是很值得教師來學習的。

第二篇:《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記

《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記 這本書是美國知名學者、教育家埃莉諾·達克沃 思 的傾心之作, 作為認知學派大師級學者皮亞傑和 英海爾德 的助手與學生,作者曾經參與了認知學派的很多實驗研究,應該説她的思想,受到認知學派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在這本書裏,作者所提倡的,看上去與我們以往所接觸的認知學派的基本觀點又存在着許多不同。 作為 美國教學理論經典著作之一 ,這本書 從科學、數學和語言,到思維、教學、學習、評價和教師教育,所有主題都建基於作者始終堅持的信念——智力發展的本質是精彩觀念的誕生;教育就是為學習者——不論教師,還是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教學即研究;不論課程開發還是教學,都應保持學科和世界的複雜性。這些 觀念,對於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對數學學科來説,由於這本書中採用的事實很多都是基於科學與數學方面的學習進程,所以就顯得尤為貼近。 達克沃思 是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課程研究專家 。 她的 教學觀 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方面 一.智力發展的本質是精彩觀念的誕生 。 教學過程是學生智力獲得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本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精彩觀念”的誕生。她用這樣的例子説明這種觀念的誕生,新生的嬰兒在學習抓握動作時,總是首先在不斷的重複自己的手的抓握動作,但是,當嬰兒發現在某個位置可以抓握到某個令他愉快的物體時,他會形成這個一個觀點,在某個位置,讓手進行抓握可以帶來愉快的體驗,他會努力使自己的手移動到這個位置去體驗這種感覺。這種努力實際上是基於他的一種觀念,對手的位置和愉快體驗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就是“精彩觀念”。 二.教學即研究 。 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研究過程,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產生與研究過程相關的各種體驗,並在體驗中形成自己的觀點,獲得自己的知識。她用這樣的例子説明學習過程的個性化特點,每個孩子在學習數學和形體時都是通過不同的方式,藉助不同的材料與情景,使用不同的語言的,而他們都能獲得正確的知識,因此,知識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個性的研究過程。 三.課程開發 。 即在尊重學習者的觀念的特性的基礎上,創造條件,使學習者投入學習併產生精彩觀念 。 四.教師教育的關鍵是幫助教師對他們自己的觀念充滿信心。 達克沃思對 她的 學生 (教師或者教育工作者) 的要求是: “ 每週大家要做的工作有四項:第一,觀察月亮的運動,並用你喜歡的方式記在筆記本上,別忘了每週上課時把筆記本帶到課堂上來,因為我們要分享你的觀念;第二、閲讀指定的文獻,這些文獻將會在課堂上討論,儘管並非每次課都討論它們;第三,具體研究某人的學習,並寫成研究報告;第四,寫日記,記下你關於這門課的感覺和想法。 ”她的這種 觀察月亮 的課程成為 她教學的一大特色: 從中,她的 學生們不僅理解自己如何學習,而且理解小組中同伴如何學習。因此,她所教授的“教與學”課程又被稱為“月亮課”。 與我們倡導的新課程對照,我認為這本書中關於智力本質和教學本質的描述是非常合適的。特別是作為教師,我們往往比較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但是常常忽視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其實,我們自己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最好的樣板,我們也常常忽視了真正意義上的兒童(嬰兒)的學習過程,其實,在嬰兒的學習過程中,藴涵了人類學習過程的共同特點。 達克沃思 從教師自身學習過程和嬰兒學習過程出發,對於學習過程的機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我想這樣的探索是很值得教師來學習的。

《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記的延伸閲讀——讀書筆記的寫作方法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鈎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記之外的更多信息,請訪問:讀書筆記範文大全

本站範文網【】

《精彩觀念的誕生》讀書筆記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作文網校 讀書筆記大全

第三篇:如何讓課堂誕生精彩觀念

如何讓課堂誕生精彩觀念

目前,中國中國小課堂裏單純傳遞知識、技能的味道仍然很重,基本上是“傳遞性教學”,有的課堂甚至是試題的堆砌。一些課堂教學活動要麼是無序的表演,要麼是簡單對對答案,與教學改革的方向有相當大的距離。沒錯,有些知識是需要傳授的,如何傳授也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但總體上來説我們的課堂模式、課堂文化還沒有實現較好轉型。在這樣的困境下忽然聽到“精彩觀念的誕生”,我受到很大啟發。

教師通過傾聽學生的觀念,並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產生“精彩觀念”,進而把知識的客觀價值、知識的探究過程、探究過程中產生的積極思考和個體的深入鑽研,轉化為學生髮展的主觀價值。“精彩觀念”本質上是學生個體對問題深刻、獨立、創造性的思考。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持續產生“精彩觀念”,並發展這些觀念?這個問題,需要循序漸進逐漸解決,首先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教師應通過認真傾聽的手段,而不是表演性、偽裝性的假性傾聽,發現課堂交流中學生顯露出的積極的、深刻的、可資全班同學借鑑並進一步思考的思維生長點與思維火花,引導學生產生一個“奇怪”的念頭,傾聽學生一種不合常規的思路……教師應該有能力去拓展、提升學生的想法,在教學現場思考“該學生為什麼會這樣想”,傾聽學生對自己觀念的深度解釋。教師要用自己的觀念,對學生表達的觀念做出積極的、充滿智慧的迴應,通過有效追問、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等方法,把學生個人的思考轉變為全班同學的分享。

二、教師要培養自己創設情境的能力,要使該情境能夠孕育“精彩觀念”,為學生提供發展“精彩觀念”的機會。特別是教師應該具有識別“精彩觀念”的能力,如果教師的知識領域比較狹窄,學科知識結構不合理,並且思路不開闊,就有可能錯過學生的“精彩觀念”,從而導致課程教學的不斷僵化,還有可能導致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造力的不斷枯萎,最終又回到知識傳授的單一軌道上來。由此看來,發展教師學科教學的知識及其教學技能尤為迫切。包括:如何使用教學手段,使得學科的學術內容能夠轉化為學生所接受的技能和思想方法;依靠學生羣體之間認識事物的思維路徑,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建構和自我擴展。

三、學校的教研和管理制度要積極鼓勵教師從事促進誕生“精彩觀念”的教學設計,鼓勵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也能誕生“精彩觀念”。學校教研考核人員要有清晰的專業判斷力,應能區分“偽精彩”和“真精彩”,進而能幫助教師區分“真精彩”、“奇思妙想”與“奇談怪論”、“無稽之談”之間的差別。

我個人認為,只要教師積極去探索和嘗試,就有可能在課堂教學的微觀層面上促進“精彩觀念”的誕生。但我不贊成相關的課堂教學流程設計,因為從本質上看,“精彩觀念”是師生在傾聽、對話、探究的相互交流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是一種智慧的言説方式和思維路徑,而不是程式化的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

第四篇:悲劇的誕生讀書報告

關於尼采《悲劇的誕生》的讀書報告和讀書思考

讀完《悲劇的誕生》,我是圍繞以下三個步驟來對本文進行理解的,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悲劇的誕生》的主旨在於説明古希臘悲劇乃至整個古希臘藝術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悲劇這一審美範疇以及古希臘人用怎樣的手段和方式去克服悲觀主義。下面我將對文章展開理解與分析:

第一篇主要講了悲劇的起源與本質——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和解,並用夢與醉來比擬兩種不同的藝術境界。

尼采首先考察古希臘悲劇產生的內在機制。他認為古希臘悲劇產生於阿波羅(日神)精神和狄奧尼索斯(酒神)精神的結合。阿波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和光明之神,是希望與理想的象徵。阿波羅作為藝術象徵,掌握着人們心中幻象世界的假象,慰藉着漫漫人生遠程中人們的疲憊心靈。而狄奧尼索斯是農業之神和酒神,是享樂、放縱的象徵,具有酒神精神的人求助於投身太一而得到形而上的慰藉。

第二篇主要講的是日神式的造型藝術與酒神式的非造型藝術的形成——日神之夢與酒神之醉相互對立。

這兩種藝術力量來自於自然本身,在自然中找到立足點。我認為夢境作為一種幻象,他與創造者的智力水平、藝術修養無關。而醉境作為一種實象從人的性靈深處發泄出來,是一種自我抒發、自我解放與超脱。當內湧的酒神衝動與虛幻的夢神發生激烈碰撞時,自然靈性得到藝術性解放,達到“同一”。

第三篇主要講的是在創造藝術衝動下,古希臘人利用藝術境界的美化作用創造了日神式奧林匹斯神界,藉此找到對抗痛苦的法寶。

當古希臘人認識而且感覺到生存的可怕與恐怖時,他們構想一種幻境,憑一種強有力的幻象去戰勝靜觀世界中陰森可怕的深淵和人類悲天憫人的脆弱天性,讓原本悲涼的人生不覺轉為快樂的音符。

第四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夢的意義;第二部分講了夢與醉的對立,導致了古希臘偉大藝術—悲劇的誕生。

古希臘人通過夢境脱離苦海,完成自我的救贖。但夢神式的古希臘人儘管超脱,卻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脱,他必然離不開酒神的存在。酒神和夢神的對立,便因新陳代謝而相得益彰,這兩種藝術衝動最終到了頂峯即古希臘悲劇的誕生。

第五篇主要講述抒情詩人和音樂家的結合創造出音樂的華章,而音樂作為永

恆太一的速寫發揮重大作用。

在藝術上,狄奧尼索斯精神最強烈地表現在音樂及某些抒情詩歌上,而抒情詩人又是醉神式的藝術家,當他進入醉境時展現出來的就是他自己與世界心靈合一張狂的音樂之力。那麼一切原始的矛盾、原始的痛苦和歡樂都得到釋放。這是音樂所發揮的作用就是把矛盾和痛苦融為一體,讓世界組合,再現一個新世界。

第六篇主要講述的是以狄奧尼索斯和阿婆羅相互交融的產物——民歌

雖然尼采把悲劇看做是阿婆羅精神和狄奧尼索斯精神的合成物,但實質上尼采更欣賞的是音樂精神,音樂表現為什麼呢?用叔本華的話來説,就是—音樂表現為意志,也就是那種客觀審美的,僅僅用來觀望的脆弱情緒的對立面。所以音樂是意志的表現,而意志乃是世界的本性,古希臘人的意志就是用美感來對抗痛苦。因此,尼采進一步提煉説:悲劇誕生於音樂精神。

第七篇主要探討的是古希臘悲劇的起源問題。

對於這一個問題,從古希臘傳説給出的答案是古希臘悲劇乃從悲劇歌隊的產生。這一章中分別批判了兩種對歌隊的解釋,第一種認為合唱隊是理想的觀眾;第二種認為合唱隊代表平民。而論及悲劇起源時,席勒給出了一種正確的觀點,他曾説:古希臘合唱隊是一堵充滿生命的垣牆,是藝術為了防止現實入侵而構建的城防。對於席勒的話我是這樣理解的:合唱隊即是一種醉神式的音樂精神,而垣牆正是一種夢神式幻覺,兩種情感的結合就可以對抗恐懼、不幸與痛苦。

第八篇主要講述的是酒神合唱隊與古希臘悲劇之間的關係。作者認為古希臘悲劇是酒神合唱隊在醉境幻象中的不斷突變。這幻象首先是完全的夢境,其次是醉境世界的客觀化,隨後是個體消失和瓦解。我是這樣理解的:合唱隊固然離不開觀眾和舞台,當合唱隊成為觀眾的一種幻象,而舞台又成為合唱隊的幻象,幻象的紛擾複雜就使整體處於一種醉境的狀態中,即夢與醉再一次統一,那麼合唱隊與悲劇的關係又回到與醉與夢的關係上來。

第九篇通過普羅米修斯和俄狄浦斯兩個悲劇形象來討論怎樣在悲劇痛苦中獲得解脱。俄狄浦斯用被動屈從的超凡堅定行為在絕對被動中體現了生命的最高主動。而普羅米修斯的實質是一個奮發有為的個體,當他犯下褻瀆之醉處於痛苦時就通過狄奧尼索斯精神找到慰藉。

第十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狄奧尼索斯的痛苦及怎樣化解痛苦。第二部分寫古希臘文化經歷了從低級的酒神文化到荷馬神話式的日神神話再到音樂式的酒神精神。

從狄奧尼索斯的痛苦分析出悲劇神祕學説即個性化是一切災禍的根源。而藝術是快樂的希望,那麼我認為這個藝術可以狹義的看成是音樂藝術。正如作者所説音樂那非凡之力,使得悲劇達到完美的頂峯,並賦予它以嶄新而深邃的詮釋。

第十一篇主要講的是古希臘悲劇的滅亡和新喜劇的產生。

尼采認為歐裏庇德斯是造成悲劇消亡的罪魁禍首。因為他對悲劇的改革把酒神因素從悲劇中排除出去,最終退化成阿里斯托芬式的喜劇。這一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新喜劇的誕生似乎真的應驗了那句箴言:“人到了晚年居然像孩子一樣頑皮。”通過這句話,我似乎聽到了作者對於古希臘悲劇滅亡的沉重歎息!

第十二篇講述了古希臘悲劇滅亡的根源是以蘇格拉底為典範的理性主義。 尼采認為蘇格拉底的出現就出現了兩種對立即酒神與蘇格拉底傾向的對立,偉大的古希臘藝術也在這種對立中走向衰亡。

由於這本書我只有細讀到第十二章,所以對全書的把握不是很全面,那麼我就對書中的關於“夢”這個點談談我的理解。書中尼采對於“對抗痛苦”給出的其中一種方法是:人們在造型藝術中“追求幻象”即夢境。如漢斯薩克斯在《民歌手》中這樣唱到:我的朋友,請你承擔榮耀的責任,用清麗之筆記下易逝之夢,相信我吧,人間最真實的幻影,往往在夢中為他人顯現,所有的詩藝所有的詩情,乃是現實之夢的再度闡明。德國詩人、哲學家歌德也曾説過:人擁有一種最佳的能力,隨時可在失望是獲得支持。在他的一生裏有好幾次當他痛苦含淚上牀後,夢境能用各種引人的方式安慰他,使他從悲傷中超脱出來,而得以換來隔日清晨的輕鬆愉快。因此夢雖然是一種虛幻,夢境也是一種幻境,夢給我們呈現的也只是一種幻景而已,但夢可以説是人類永恆的伴侶,它伴隨着人走過一生,我們無法擺脱它,那麼我們何不去充分地利用這種無形的東西為我們服務呢?既然人生歡樂、痛苦同在,那麼我們應該像古希臘人那樣,當人生處於絕望處境時,在夢幻世界中獲得生存的力量,從幻象中獲得生存樂趣的人生態度。曾看過弗洛伊德關於《夢的解析》這本書,在書中弗洛伊德提出這樣一個著名的論斷:夢的內容在於願望的最終達成,其動機在於某種願望。由此可以看出在《悲劇的誕生》這部書中,阿波羅精神所代表的這種夢幻世界即古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神山世界,其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悲劇痛苦中得到救贖。在我看來,夢無疑是拯救心靈的一劑不可或缺的良藥。

下面是我對這本書的價值的認識:

尼采在1886年的新版前言中説,《悲劇的誕生》的任務是“用藝術家的眼光考察學術,又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藝術”,而這兩項任務中後一項更為根本。我認為這部書就是從人生哲學的角度去探討悲劇與人生的關係,是以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建立起的一種悲劇的人生觀。

《悲劇的誕生》這部書最大的價值就是探討悲劇、藝術及人生的關係問題。首先我們以審美的形式來看悲劇與人生的問題。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這樣一個觀點,即人和世界的存在只有作為審美才是合理的。而古希臘悲劇把日神形象的幻覺力和酒神形象的陶醉釋放力當做一種審美現象,從而讓人在這種現象背後獲得一種生存的永恆點。夢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作為審美的客體,它讓我們知道痛苦是人生的必須,痛苦的人生才具有充實的意義,人只有沉溺於其中才能度過苦海,所以只有審美的人生才是戰勝苦難的充實人生。由此可見真正的悲劇總會留給我們的是一種形而上的慰藉,悲劇在超脱得慰藉中引領我們達到的境域即便現象不斷的毀滅,變化無常,生存之本真卻永駐。因此悲劇對人生的意義毋庸置疑。

接着我們來看悲劇、藝術和人生的連貫關係。尼采把悲劇的起源歸於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和解。用夢和醉來比擬兩種不同的藝術境界。夢境的魅力與奇妙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前提,它從幻象上體會到人生的意義,借夢中的經歷來鍛鍊自己,剖析人生,解釋生活的真實意藴。而酒神精神的價值又在於它承認人生悲劇的性質,但人又不能沉醉在這種悲劇中無所作為。當兩種精神結合時產生巨大的藝術衝動,而這種創造的藝術衝動,產生出多姿的藝術為俗世增光添彩,讓人類去戰勝人生的苦難能幸福的生存。所以我認為藝術就是強盛的生命力去對抗人生悲劇境遇的根本手段,只有在古希臘悲劇裏,大自然的天性才會達到藝術的歡呼。作者以藝術的形式肯定了人生,也肯定了生命的最高藝術即悲劇。由此可見:悲劇、藝術、人生在相互關照中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

總之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在探討了悲劇、人生、藝術之間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反抗悲觀主義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主張用藝術方法,將苦難、病態、荒誕轉化為激勵人們勇敢面對現實,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強化劑。尼采的這種悲劇人生觀不但對於文學領域產生極大影響,更重要的是成為我們戰勝苦難的思想武器。

經典通讀第二輯尼采著陳偉功王常柱編譯 北京出版社出版 2014級漢語言文學2班姓名:蘇婭學號:20140340613

第五篇:《習慣決定人生》讀書筆

《習慣決定人生》讀書筆發佈日期:04月16日來源: 採編: 小程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肖川博士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之後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隨筆集。肖川博士的文字優美、自然、含藴豐厚、耐人尋味。本書雖為隨筆集,卻並不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時時閃耀着思想的火花;無論是性情之下的奔放之作,還是沉靜思索後的細膩筆觸,讀來都耐人尋味。

書中講到,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囿於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我最欣賞“教師的解放”篇裏面的《成為有(請關注:)思想的教師》。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閲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閲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羣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閲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説,閲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藴藏着一種思想底藴,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

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該書寫得豁達、平實與質樸。字裏行間折射出作者對教育、對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散發出作者心裏的真情呼喚。

標籤: 精彩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jem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