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班組進化論》讀書筆記

《班組進化論》讀書筆記

《班組進化論》讀書筆記

《班組進化論》讀書筆記

關於班組效率提升的一些思考

班組作為企業的細胞,承載着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本書追溯班組的起源與發展,把握班組進化的特徵與規律,研究班組的演進邏輯和驅動因素。 “大雲物移”、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為班組組織模式變革提供了新的動力。基於傳統職能管控的班組管理模式逐步鄉具有“生命體”自驅動特徵的班組加速轉型,智慧作業、資源共享、價值創造、移動互聯等成為新時期信息時代班組的典型特徵。隨着新技術高速發展,智慧機器將最為班組成員與人“共舞”,未來班組邊界將日趨模糊,人機協作、人機互融將逐步變為現實,掩卷後不由引發我們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激發班組源動力的一些思考。

“班組”,是中國特色的管理詞彙,不同於“team”、“group”、“unite”,有其獨特的含義,班組定義為產生於勞動分工,服務於生產效率,初步具備制度保障的工人團隊。所以,班組是組織中產生於勞動分工,服務於生產效率,初步具備制度保障的工人團隊,萌芽的班組特徵也十分鮮明,從事簡單生產任務,依靠體力貢獻價值,個體生理優勢(體力)佔據主導地位。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產生,大大突破了人類的體力極限,此後,“技術”就成為了班組形式和班組建設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這一點無論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英國棉紡織業還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美國鐵路工業中,都表現的非常明顯。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機器運轉效率和動能,使得大規模生產成為普遍現象,此時班組成員開始分類,工人開始分流,有些開始操作複雜的機器,有些則從事簡單的機械操作,當然,仍有一部分工人還在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這個時代的班組優勢,綜合生理優勢(體力+智力)佔據了主導地位。

像生命體雙螺旋上升的DNA一樣,班組的進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雖然有一定的紀律規範和生產標準,但是仍然沒有最優生產實踐的總結,工廠主仍然缺乏人性,所以,雖然機器代替了大部分體力勞動,工廠的生產效率仍然沒有達到最優狀態。如果我們把過去的一個週期,稱之為工業時代的班組歷程,新的一個週期,因為起源於信息技術,所以稱為信息時代的班組歷程,下面,隨我們一同走進班組3.0的信息時代。

如果我們把過去的一個週期,稱之為工業時代的班組歷程,新的一個週期,因為起源於信息技術,所以稱為信息時代的班組歷程,下面,班組走進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資本”奴役下的“知本”該何去何從?“知本”的原力該如何覺醒?這些困惑,直接導致了人力資本理論的誕生。理論總是超前於實踐,實踐再不斷的驗證理論。早在20世紀30年代,哈佛大學沃爾什就提出了人力資本的概念,指出人力資本也是與物質資本相對應的資本,而且是促進發展的主要因素。伴隨着人力資本理論的誕生,班組開始更加重視員工,管理者開始把班組內的員工視為人力資本的攜帶者,班組建設也開始圍繞人力資本的開發與利用展開。使用人,激勵人,發展人,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不同的目的,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如果僅僅把員工當做班組實現目標的手段和工具,那班組就無法與員工真正的形成生命共同體,所以,唯有轉變觀念,把“人”當做目的,而非手段,才能在“人”的目的和班組的目的之間,找到平衡契合點,使得雙方為了共同的“目的”而去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776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