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蕭紅觀後感(精選多篇)

蕭紅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蕭紅觀後感

蕭紅觀後感(精選多篇)

蕭紅觀後感

《蕭紅》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東北年輕女作家蕭紅的故事。蕭紅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坎坷:蕭紅原名張乃盈,她很熱愛讀書可是家裏人卻不讓她讀書要她嫁人,她就離家出走離開黑龍江去了北平上學。她的未婚夫去北平找她,蕭紅為此十分感動,她兩都離家出走。他們的生活十分貧困,蕭紅還懷了孩子,可是她的未婚夫後來卻離開了她。在她十分落寞的時候他遇到了蕭軍,蕭軍很貧窮,但是他卻很樂觀。他的樂觀感染了蕭紅,他們兩個相愛了。他們為了謀生四處奔波,他們去到了上海,他們得到了魯迅的肯定。生活開始有了改善,但蕭紅卻得到了蕭軍的背叛。後來蕭紅認識了端木,他們結婚了,但端木卻不能給蕭紅想要的温暖,蕭紅的身體也差了。

蕭紅為了讀書離家出走,這等勇氣,在我們中呢,我覺得更多的是為了逃避讀書而離家出走啊。讀書我認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為很快樂每個人都喜歡讀書,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不讀書未來就很狹窄。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的讀書機會啊,想想那些不能讀書卻很想讀書的孩子們。

我們要做一個樂觀的人,不管你所處的環境多麼悲觀,只要你有一個樂觀的心,那麼不管多苦都能挺過去。當蕭軍失業之後,蕭紅和蕭軍去住旅館,卻連被子都租不起,飯也吃不起,每餐只是饅頭蘸(本站向你推薦:)着鹽吃。每天早上看着其他房間門前的大面包,這完全是一種煎熬。但是他們有着一個樂觀的心,他們每天都在努力的想辦法活下去,蕭軍出去找工作,蕭紅在房間裏寫作。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蕭軍找到了工作,他們度過了難關。如果他們不是有一顆樂觀的心,或許他們早就死在了旅館裏了。

蕭軍是一個花心的人,至少我是這麼認為。他看到每一個可憐的女人都想去愛她們,不管他們是否已結婚。剛開始蕭軍和蕭紅在一起,後來蕭軍又和他學生的姐姐搞在了一起,儘管蕭紅當時並沒有怎麼追究問題,但是蕭紅心裏還是不好受的。後來蕭軍又和阿虛搞在一起,還把阿虛弄懷孕了,還要阿虛把孩子做了,阿虛可是蕭紅的好盆友啊。蕭軍這樣傷害了多少個女人啊,而且到了最後沒有一個女人和蕭軍一起走。我們要做有責任的人,對人也要真誠,做事也要對得起人,不然就會同時傷害很多人,最後自己也找不到好的伴侶。、

我很佩服蕭紅,蕭紅很倔強,很堅強,而且她很有才華,她為了自己想做的事不惜離家。“她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她裸露着,不是身體,而是靈魂。”

第二篇:電影蕭紅觀後感

電影蕭紅觀後感

看了《蕭紅》這部電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儘管她的一生顛沛流離、短促悲涼,飽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獨和痛苦。但她卻在困境中追求愛與自由,寫下一篇又一篇的經典的小説。

蕭紅二十歲逃婚,從哈爾濱到北平讀書,山窮水盡之時,家裏包辦的那個男人找到了她並強迫發生關係並同居半年,説回家取錢,卻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個人大着肚子,被當成人質扣在旅館的閣樓,房東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來,賣到妓院裏,多少填補那個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沒有陽光、沒有飽飯的閣樓裏,她孤獨、飢餓、無聊、窘迫,只能在牆壁上吟詩作畫打發時間,萬般無奈之下向報社打電話求助,報社記者蕭軍來到閣樓像一束光,點燃了她的人生。這算是蕭紅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他與蕭軍在困境中掙扎——他們努力地創作小説,接受着魯迅先生的指導。很快,他們走出了困境,蕭紅以為從此以後過上平穩的日子了。卻沒想到蕭軍背叛了她,蕭紅當然十分地生氣,但它卻無能為力,只能用寫小説來舒緩她內心的憂傷,而蕭紅的小説創作正是她的悲劇人生的真實寫照。後來,蕭紅認識了端木,他們結婚了,可是端木卻是個沒有擔當的人,很快,蕭紅病倒了。

蕭紅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他們也是普通人,一樣會肚子餓,會受傷,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難的時候蕭紅就算是那麼餓,也不會去偷鄰居的列巴圈,這是很能表現氣節的事情。

還記得電影中最後的一句台詞:她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強大到哪怕貧病交加,身懷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樣有人愛。這是阿洛對她的評價,我覺得是非常準確的。蕭紅擁有着與別人不同的氣質,有人問她:“為什麼寫作?”。她説:“因為沒有其他更快樂的事情去做。她的一生是孤獨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羈的,有才的,魯迅先生稱她為“一位很有潛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評價她説是靠感覺和天分去寫作。所以她埋頭於寫作,創作出着名的長篇小説《呼蘭河傳》,中篇小説《生死場》,《馬伯樂》,其中《呼蘭河傳》中的火燒雲這篇文章仍讓我歷歷在目。

在民族災難的大背景下,她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一次次與命運搏擊,終究在風華正茂的第31個春秋輸給了命運。臨死前她曾經在紙上寫下:“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蕭紅雖然輸給了命運,但她卻擁有着不屈的靈魂,是她的靈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第三篇:蕭紅簡介

蕭紅簡介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迺瑩,曾用筆名悄吟,黑龍江呼蘭縣人。幼年喪母。1927年在哈爾濱市第一女中讀書,開始愛好文學和繪畫。1930年,為反對封建包辦婚姻,逃離家庭,開始過流浪生活。1932年到達上海,與魯迅相識,來往密切。1933年寫了《跋涉》、《旋風》等短篇。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説《生死場》出版,這是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生活和鬥爭的作品之一。它引起當時文壇的重視,魯迅為之作序,給予熱情鼓勵。1936年去日本養病,寫了短篇小説 《牛車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獨的生活》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她回國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寫了散文集《曠野裏的呼喊》。後應李公樸之邀到山西臨汾,在民族革命大學任教。她於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奮寫作,完成長篇小説《呼蘭河傳》等作品。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於香港。

她的作品還有《馬伯樂》、《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車上》、《朦朧的期待》等。1958年出版了《蕭紅選集》。

第四篇:蕭紅和巴金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着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應該説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 著作書目:

《跋涉》(小説、散文集)與蕭軍合著, 1933(自費出版)

《生死場》(中篇小説)1935,上海容光書局;1980,黑龍江人民

《淌薪幀散文集)1936,文生

《橋》(小説、散文集)1936,文生

《牛車上》(小説、散文集)1937,文生

《曠野的呼喊》(短篇小説集)1940,上雜

《蕭紅散文》 1940,重慶大時代書局

《回憶魯迅先生》(散文)1940,重慶婦生活社

《馬伯樂》(中篇小説)1941,重慶大時代書局

《呼蘭河傳》(長篇小説)1941,上雜 1954,新文藝;1979,黑龍江人民

《手》(小説)1943,桂林遠方書店

《小城三月》(小説)1948,香港海洋書屋

《蕭紅選集》(中、短篇小説集)1958,人文

《蕭紅選集》 1981,人文

《蕭紅書簡輯存註釋錄》蕭軍輯,1981,黑龍江人民

《蕭紅短篇小説遜 1982,黑龍江人民

《蕭紅散文選集》 1982,百花

《蕭紅》(中國現代作家選集)1984,人文

《蕭紅代表作》(短篇小説集)1987,人文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求學期間參加了反封建的進步刊物《半月社》活動。1927年旅法在巴黎讀書並開始了文學創作。次年回國從事文學活動,“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救亡工作,和魯迅有了交往。抗日戰爭爆發後,和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主要著作:

長篇小説《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説《春天裏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讚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有長篇小説《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四年三班 佟金緣

第五篇:蕭紅translation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民國時期“四大才女”之一,1935年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在香港發表了著名長篇小説《呼蘭河傳》。中國文壇大師魯迅曾經為《生死場》作序,讚賞裏面的描寫細緻、明麗和新鮮;《呼蘭河傳》位列“20世紀中文小説100強”第9位,出版後曾譯成韓語。

蕭紅的作品有一種寂寞、蒼涼的氛圍,她的話語風格真摯、質樸、簡練、抒情,對筆下的人物包含同情悲憫。蕭紅關注人的存在,關注造成人生命痛苦的來自於歷史、社會、文化、地域、性別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她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且影響巨大的女作家。

xiao hong (1911—1942), as a famous female writer in modern chinese, is one of the four blue stocking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in 1935, she published her well-known article called the circly of life and death, which lu xun, the great master in chinese literary, once prefaced for. he appreciated the delicate, bright and new description in this article. one year later in tokyo, she finished an essay named longly life, a series of long poems named sands and so on. then in 1940, she issued a famous long novel called hulan river, which ranked the ninth among the 100 chinese novel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was ever translated into korean after its publishment.

xiao’s works were teemed with a sense of loneliness and dreariness. the style of her speech was sincere, plain and lyric, or even sympathetic with those characters. xiao became a famous and far-reaching female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for the reason that sh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human being and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history, society, culture region and gender that could cause human suffering.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1d3d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