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新版鄭義門觀後感800字(多篇)

新版鄭義門觀後感800字(多篇)

新版鄭義門觀後感800字(多篇)

觀《鄭義門》有感 篇一

“治國之要,在乎民風;名分之本,在乎家風;換言之,家過同構忠孝禮儀。”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國。家是國的一部分,就似萬物中的一物缺少了便成立不了。所以治國要從治家開始,可見其家規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

“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踏貪黒買,以恭家法。”在九百多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規治家的鄭義門,被號稱“江南第一家”。在近日,一部名為《鄭義門》的動畫登錄央視。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着鄭義門的孝義家規。

《家法如山》一集中告訴我們:“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天下之大,又有幾人能做到如此呢?從《鄭濂當家》一集中告訴我們家長當家,以誠待人,一定要大公無私,常視一家,如一身也。就如我們的祖宗楊震,他以大公無私的精神一身正氣。楊震拒金的故事聞名天下,其中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深刻的告訴我們,以誠待人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惟有誠信才能立足與社會,才能常包安寧。無論是為官處事還是做普通人,以誠對己,以誠待人,慎微慎獨,時刻謹記“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古訓。《教化為先》一集告訴我們言傳不如身教,以責任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多麼深刻的一個道理啊。現在的父母都説什麼要勤勞、要誠實,而自己卻讓孩子幹活、撒謊。因此,樹家風,立家規是非常重要的。

“聽聽聽 聽,聽,聽,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聽,聽,聽,毋徇私以妨大義,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縱奢侈以幹天刑,毋用婦言以間和氣,毋為橫非以擾門庭,毋耽麴櫱以亂厥性。有一於此,既殞爾德,復隳爾胤。眷茲祖訓,實系廢興。言之再三,爾宜深戒。聽,聽,聽!”

觀《鄭義門》有感 篇二

江南第一家族“鄭義門”,二百多年為國家培養了173名清正廉潔的官員,其家風家教家規令人不得不折服,和父母分開住,希望父母不要太多幹涉自由,其實這種自由固然很冠冕堂皇,但和明朝鄭氏家族比起來,簡直就是滑稽可笑。因為這樣的分散而居,不利於家規家風的建立和傳承。當然也不是非要住在一起,才能口授家規,但這種家風的建立,靠的更多是長輩們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家風家規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家風,能夠培養子女更多正能量的風尚,像鄭氏家族就是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尊老愛幼,不欺下瞞上,不貪腐不詭計多端,如果這是一個土豪家族,絕對是鋪張浪費,窮奢極侈,攀比成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如此風氣是萬萬不能培養出清廉的高官。

以上就是大型歷史體驗真人秀節目《我們穿越吧》所帶給我們的視覺衝擊力,四川衞視能夠花錢製作這樣的節目,真是令人感觸多多。放眼現在的電視熒屏所播出的歷史劇,幾乎都是顯擺皇宮的豪華和步步驚心的宮鬥,這種負能量的節目播久了,對觀眾來説,一點教育意義都沒有,反而讓觀眾學到不少整人坑人的伎倆。宮鬥固然存在,但也不能太過大張旗鼓,無限放大它的影響力。家有家規,國有國法,還是希望現在的影視作品,少點宮鬥計,多點像韓國《大長今》那樣的勵志故事,培養觀眾優良的傳統品質,而不是陰謀詭計橫行。

節目一定是按照“鄭義門”家規比較有現實意義的一面製作而成,因為我們看到鄭氏作為當地的糧户,在向老百姓收租上交國家的時候,並沒有像一些影視作品所表現的那樣,派出數百人家丁搶糧而不是收租。鄭氏家族比較注意在羣眾中的影響,固定會邀請鄉鄰德高望重的人來家裏做客,吃飯是其次,主要是進行溝通有無,營造和諧氣氛。

鄭氏家規還有一點就是非常契合現實,高官們都得進行私人財產公示,其實在明朝,鄭氏家族就已經執行這種美德,每年都向朝廷公佈家產,不能隱瞞不報,因為一旦不誠實的彙報,被朝廷官員下來核實,這顯然就沒有什麼好果子吃。鄭氏如此而為其實就是獲得朝廷的保護和支持,同時也發揚一種誠信精神。如此,即使被人和信訪,也能做到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不玩虛假,不趨炎附勢。

還有一點,很多古裝影視作品納個妾什麼的,很隨便,動輒還強搶民女,看看人家鄭氏家族是怎麼規定的,納妾的前提條件是年過不惑,膝下無子女,還要得到主母的同意,同時要告知大老婆,如此才能納妾。放眼現在的貪官們,誰的背後都有無數的小三小四,這種奢靡淫慾的風氣,令世人瞠目結舌。玩物喪志,貪贓枉法,禍害不淺。

鄭氏家族還有一條規定,就是未冠子女被懲罰要倒夜肥,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懲罰的行為,更是調教年幼晚輩要懂得尊老愛幼,低調做人。節目中程野帶着楊旭文買土地,拼命壓價,發生賭博行為,結果被鞭打還要向族人跪拜270下,諸如此類的家規,有其很深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可惜傳統的文化被遺忘得零零落落,這是精神財富的缺失,最終會導致民族之魂的消失殆盡。

關於鄭義門觀後感1000字 篇三

深遠的鄭義門,以獨特的家儀著稱於世。所謂“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因為禮儀,德義之花開始了愈加優雅淡定的綻放。

撫摸着那口懸掛在孝友堂左側的大鐘,耳邊彷彿響起悠遠而又熟悉的鐘聲。那是當年鄭義門每天都會響起的鐘聲。透過這歷史深處傳來的鐘聲,鄭氏家族幾百年前生活的場景在眼前依稀清亮起來。

那是每逢七年級、十五的早晨,天剛矇矇亮,鄭家祠堂的大鐘就會“當——當——當”地響了起來。剎時,悠遠的鐘聲傳遍了整個村莊。二十四聲之後,人們衣着停當。鐘聲很快又是連續四下,於是各房之中便齊齊傳出了汲水盥洗之聲。

不多時,銅鐘再次擊起。八響之後,千百人迎着鐘聲,按着長幼男女,排隊進入了村子的最中心——宗祠。

宗祠的有序堂上,家長早已正襟危坐。族人們男左女右,分別佇立堂下。這時,座中站起一個十多歲的童子,出列來到堂上,朗聲背誦族中世代相傳的祖訓:

“聽、聽、聽,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

“聽、聽、聽,不要徇私情以妨害同居的大義,不要怠慢懶而荒廢你的事情,不要放縱奢侈受到上天的懲罰,不要橫生是非而擾亂家門的清靜,不要沉溺酒色而亂了你的本性。念念不忘祖先的訓誡,關係到家族事業的興盛。言之再三,爾宜深戒。聽、聽、聽!”。

誦畢訓誡,眾人起身,向家長一揖,復分左右,會揖而退。

浦江鄭氏,就在這井然的鐘聲裏有序地生活了幾百年;浦江鄭氏,就是通過這種嚴格而周備的禮儀,經世不息地教化自己的子孫,讓忠孝禮義廉恥深深地印入每個人的腦海,潛進每個人的思想底層;浦江鄭氏,就是這樣詮釋了一個平凡的社會單元對於大同社會的理解,為後人樹起一個廉潔德治的典範。

鄭義門,一個遙遠的故事,那合眾生活的熱鬧場景歷經三百多年的歲月滄桑,終於悄然隱退,藏入歷史蒼茫的暮靄。然而,它的存在,在中華家族發展史上劃下了濃重的一筆。“家”,始終是中華民族心理積澱中最難釋的情結,也是人類認識自身發展流變的一方座標。毋庸置疑,鄭義門在這方座標中走出了一段醒目的軌跡。它的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族訓,以及極具特色的禮儀教化,映射着中國古代家族制度的演變歷程,表達着儒家禮儀美德治家的功能樣態。鄭義門幾百年來凝聚而出的優秀文化,並沒有隨着光陰的流逝而淹滅,它依然活躍在當今鄭氏後裔的基因裏,流淌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中。如今,人們在這裏尋古探幽,思索感悟,汲取精神養分,向着更加燦爛的明天。

觀《鄭義門》有感 篇四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是鄭氏家族的集中地,鄭氏的傳世故事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約束力,他們以家規、家訓為尺,注重自己的品行與言辭,做了後人爭相學習的榜樣

鄭氏家規中,“孝”字顯得格外重要,“百善孝為先”,“孝”字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美德,在家中,“孝”更是父母長輩一直反覆強調的“家訓”。

孝在我心中,彷彿是一根長了倒刺的鞭子,時刻鞭策着我做人應有的基本禮貌,我不敢去觸碰它,更不敢彈劾它在家人心中的地位。那一次,正是一年中最後一天,更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奶奶有事出去了,但忙活一天的我們,早已飢腸轆轆,,面對一桌琳琅滿目的美味佳餚,我們止不住的吞了吞口水。

最小的妹妹最先表示抗議,“媽媽,我餓了,可以先吃嗎?”她可憐巴巴地望着媽媽,肉嘟嘟的臉上那雙黑寶石般的眼眸蓄滿了淚水,摸了摸肚子央求道。

“不行!你沒看到奶奶還沒來嗎?奶奶是長輩,她還沒有來吃飯,我們是不能先吃的!”媽媽有些生氣。我知道,奶奶不來,媽媽是不會讓我們動筷子的,但是,我知道她是在座所有人中最飢餓的。早上六點開始,媽媽就開始忙活,一直到現在,她比我們更加餓更累,但她卻一直沒有吃一口食物,直到奶奶回來。

在飢餓萬分的情況下,母親用“孝”字鞭策自己,剋制自己的飢餓,做到”孝”的基本禮儀。這更加深了我對它的印象,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我不知道以後我是否會比母親做得更好,但我會努力做到它的基本事宜。孝的禮儀,便在我的心中永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zlop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