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觀《鄭義門》有感(精品多篇)

觀《鄭義門》有感(精品多篇)

觀《鄭義門》有感(精品多篇)

鄭義門觀後感400字 篇一

為深入推進“兩學一做”主題活動,進一步加強鄉機關幹部的廉政意識,傳承良好的家規家訓,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3月21日,靈洞鄉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利用週一夜學時間,在鄉二樓文化中心集中學習觀看了廉政動漫片《鄭義門》。

《鄭義門》以動漫形式展現於眾,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是在全鄉範圍內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的良好載體,該片通過“江南第一家”中的15個生動故事來體現“家風”與“家規”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鄭義門”168條家訓藴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引領廣大機關幹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樹立良好的家規家風,為營造風清氣正的和諧鄉鎮提供精神支柱。

通過觀看《鄭義門》,全鄉機關幹部充分認識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黨員幹部開展黨風廉政教育的重要性。鄉黨委將繼續加強宣傳力度,藉助黨員活動日、夜學等機會積極組織各村黨員收看《鄭義門》,並要求全鄉黨員幹部寫好觀後感,使《鄭義門》精髓更深入人心,引導黨員幹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家規家風中的精華,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引領社會風尚,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鄭義門觀後感 篇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佔地約5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順三年(1459年),鄭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歷時340餘年,以孝義治家聞名於世。長達168條的傳世家訓《鄭氏規範》,被譽為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載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鄭義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中國的人文學者和江南人家中,鄭義門已經整整聞名了900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奧祕,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傳頌的榮光,以及它那部傳世家規《鄭氏規範》中所藴藏的“學問”,都被歸置在研究者的案頭,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

在一個江南雨後的下午,我們來到了矗立於浦江之畔的鄭氏宗祠。這是一座別有韻味的古式建築。有記載説它“石柱林立,橫樑盈抱”,有親歷者贊其“庭院幽深,別有洞天”,看來這些都並非浮誇之詞。移步室內,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親切!那個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為鄭家家譜題寫“鄭氏家寶”的故事,在導遊的娓娓講述下似乎就發生在不久之前;那個大家並不陌生的明代“開國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寫下了我們早在國中就熟讀的文言名篇《送東陽馬生序》,作為鄭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師,正是在他的參與和修訂下促成了《鄭氏規範》的最終成熟;那個我們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為鄭氏私塾東明書院培育的英才,他為這個家族題寫的楹聯“史官不用春秋筆,天子親書孝義家”,就靜靜地懸掛在祠堂的旁柱上……

漫步在鄭氏宗祠,那一字一句鐫刻着《鄭氏規範》的木牌,依然還端端正正擺放在祠堂的中央。祠堂的大門開開合合。數百年來,被家規温潤的光芒和智慧潤澤着的鄭氏後人,走出了大宅。環繞着鄭氏祠堂,兩層三層的江南民居,白牆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向四周鋪陳、延展,形成了今天的鄭宅鎮。還有許多的鄭氏族人散佈到全國、甚至海外……

觸碰那口懸掛在宗祠左側的大鐘,耳邊響起悠遠而又熟悉的鐘聲。回望鄭氏義門,那本被視為其家族靈魂的《鄭氏規範》,其中的一些條款或許與今天的人們產生了時空上的隔膜和認同上的疏離,但這種以一紙家規將“孝義”精神傳承至今的創舉,以及藴藏其中的重教育、尚節儉、睦鄉鄰、崇清廉的理念,依然散發着智慧的光芒,成為今天的人們治國治家的啟示和借鑑。

《鄭義門》觀後感900字<五>篇三

在連續的幾天裏,我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觀看了廉政動畫片《鄭義門》,很受教益,不妨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鄭義門》寫的是明朝朱元璋時候鄭家的事情。當時的鄭家,自南宋建炎以來已歷九世,家族人口達到三千多,並且一直聚族而居,沒有分灶分家,靠的就是鄭家老祖宗留下的168條家規管理家族一切事務。譬如説,鄭家人不許在外,小孩出門不許坐車,別人送你金銀珠寶不能收……

記得其中的一個故事,就是鄭家子孫鄭棟和他媽媽去舅舅家做客的情節。在舅舅家,舅媽拿來一件絲綢衣服給鄭棟穿,鄭棟連連擺手説:“鄭家家規規定了,未滿25歲的人不能穿絲綢衣服。”他推辭不受。舅媽又拿來一掛珍珠項鍊,要給媽媽戴上,媽媽情急之下要鄭棟説説鄭家家規裏是怎樣要求的,鄭棟一口答出:“親戚之間不能送貴重的禮物。”鄭棟幫媽媽巧妙地化解了待人接物的困擾。

不知不覺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親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開心地吃起飯來。這時舅媽夾起一塊紅燒肉要給鄭棟吃,鄭棟搖搖頭説:“鄭家除了七年級和十五外,其他日子不許吃肉。”“這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鄭棟媽媽解釋到。

到了該回家的時間了,舅舅準備好馬車送行,可小鄭棟推辭道:“鄭家家規裏有‘三十里以內,不許坐車,只能步行’。”舅媽憐惜地問:“你能走得那麼遠嗎?”小鄭棟自信地點點頭,達到“行”.在回家的路上,儘管累得不行,但他還是堅持走回家,還幫助、教育了另外一個跟他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呢!

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自己和周圍的孩子。我們這些生活在甜言蜜罐裏的新一代,吃精細食品,穿戴時髦名牌,每天車輛接送,過年還嫌收的壓歲錢少……所有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與數百年前的小鄭棟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差遠了,一個是勤儉節約,一個是奢侈浪費,我羞得無地自容。

看了這部《鄭義門》教育片,我深受教育,我決心從現在起,做一個像小鄭棟那樣的好孩子,知榮辱、明是非、懂禮儀,向上向善,成為大家學習的楷模。

觀《鄭義門》有感 篇四

望過那一重重牌坊,白色的馬頭牆,黑色的磚瓦,苔痕點點斑斑。深色的門裏,容留的是歷史歲月的獎賞,是家旗累世的榮光,而漸漸鮮活起來的傳世家規正演繹出這廉儉孝義的“江南第一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規”乃是中國人從小耳濡目染的,已融入第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之中。“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深遠的鄭義門,以獨特的家儀著稱於世,所謂“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

《鄭義門》的第7集《政力為公》講述了當糧卡的鄭濂,不賣人情,不受賄賂,講述的是“官有正條,民有合約”.秉公辦事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規。第9集《鄭浩拒禮》講述了鄭家子孫鄭浩在擔任知縣期間,拒絕排場,拒絕禮品,抵擋住各種誘惑,清廉為官。展現了“為官者應以報國為本,體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規。《鄭氏規範》86、87、88各講的都是廉潔廉政的規矩。

古賢人視錢如糞土,現某些官員卻拜金重權,貪贓枉法之人級別之高,貪腐數額之大史無前例。和|若地,也將甘拜書包範文下風,自歎不如。如今“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老虎蒼蠅一起打”成為了百姓討論的一大熱門話題,很多貪官也都被一網打盡。“廉政”成為許多官員的自我修養。劇中的鄭浩在擔任知縣時,拒絕排場,拒絕禮單,抵擋住了各種誘惑;鄭濂不賣人情,不受賄賂,秉公丈量所管轄區域的田地。他們為何能做到這般?因為規矩,因為他們心中自小被立下了規矩,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且這樣的規矩,隨着年月的增加和家中風氣的薰陶便更根深蒂固了。

《鄭義門》中第6集《儉以持家》講述的是鄭氏九世孫鄭棟去舅舅家做客。因穿一身粗布衣裳被舅媽嘲笑。12歲的鄭棟自幼受鄭氏家規薰陶,不以為然,不卑不亢地説“雖然是布衣,可也是乾淨的”《鄭氏規範》之所以這樣規定,為的就是要培養子孫勤勞吃苦精神,而且也讓他們瞭解農家清貧的生活。生於世家大族,卻能安於儉樸清苦,節衣縮食,實在不易。

蕭伯納曾經説“節儉是一門藝術”,它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熱愛節儉是一切美德的根本。"鄭義門雖家業繁榮,卻依舊勤儉,並非吝嗇,而是為了培養其美德。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

巍巍鄭義門,白牆黑瓦伴,歲月輕輕拂過,留下的是孝義家精神的巍峨,留下的是家規傳承的不絕閃爍。但這份家規值得當世乃至後世去學習思考,這種孝義節儉精神值得更多人傳承。

鄭義門觀後感 篇五

“家風”聽起來似乎頗為遙遠,但細想,卻是觸手可及。家風是家中先輩對後輩的潛移默化,是家庭信念的隱形傳承。

家風傳承要“言傳”:與兒子談夢想的時候,總能想到長輩當年對自己要“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的期許;兒子看到玩具恨不得都抱回家的時候,還是在對其灌輸當年父母教導自己的關於人要知足的認知……家風傳承更要“身教”:二十幾年前家門口有人來乞討,奶奶會給他打上一大碗白米飯加上菜所詮釋的樂善好施;長輩用實際行動和“必須要對得起這份工資”所表達的樸素的愛崗敬業;教導兒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首先得自身做到杜絕非分之財……

記憶中的某一句話、某一個片段,其實都在不知不覺中全方位地以獨特的方式影響着下一代,這大抵就是普通人家的家風和傳承。

《鄭義門》中《鄭氏家規》有言:言傳不如身教、齊家而後國治。在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民盡責的一路上,與君共勉。

《鄭義門》觀後感 篇六

《鄭義門》通過動漫的形式,引導黨員幹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時刻牢築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克己奉公,廉潔自律,永葆共產黨的公僕本色。《鄭浩拒禮》篇,講述了鄭家子孫鄭浩在擔任知縣期間,拒絕排場,拒絕禮單,抵擋住各種誘惑,清廉為官的故事。

在新時期,更應該把權力關進法律和制度的籠子裏,嚴格執行《廉政準則》,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在全國黨員幹部和羣眾中形成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

一、營造誠信為本、崇廉鄙貪的清廉文化環境。與腐敗作鬥爭不能只靠風暴式打擊讓腐敗分子受到指責懲罰,關鍵要形成清正廉明的社會文化環境,營造崇廉鄙貪的濃厚文化氛圍,使得貪污受賄行為如同偷盜搶劫一樣,被視為卑鄙骯髒的不義之舉。

二、恪守廉潔為政、清明自律的廉政規章制度。要把黨風廉政建設做為創新税收工作環境的保證,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制度,經常性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狠抓落實貫徹好《廉政準則》,恪守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自律標準。

《鄭義門》以古裝動漫的形式講述了名冠天下的浙江浦江縣鄭氏家族的傳奇歷史,鄭沂辭俸促廉、鄭崇嶽清退賄物、鄭幹懲治貪官等小故事,真實還原了鄭氏一族勤勉清廉的家風,也印證了鄭氏家族傳承了15代人出了173名清官,並且無一人因貪污而被罷官的廉政傳奇。

現代社會雖然沒有了鄭氏家規中“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削譜除族籍,死則牌位不許入祠堂”這種嚴苛的家族式規定,但對於我們每一個國家工作人員來説,嚴以修身是我們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只有自身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修養才能更好地為辦事。“為官者應以報國為本,體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作為税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更應嚴以律己,以國家利益為先,不貪一絲一毫,不搞利益交換,才能真正對得起納税人的信任與重託。“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則是要求我們要嚴以用權,只有公正廉明地執法,時刻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才能使執法有公信力、使人心得以安定。

《鄭義門》使廉政這顆種子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發芽並茁壯成長——這些淺顯易懂的動畫時刻提醒着我們,要努力將“三嚴三實”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去,勤奮做事盡公僕之責,清白做人守黨員之本!

《鄭義門》觀後感 篇七

三(7)田宇珈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鄭義門》,我有很多要説的話和深深的感觸。

《鄭義門》講的是做人的清清白白。比如説做官不能貪,怎麼正確地做人……有一集中,鄭浩收到了許許多多的金銀財寶,有如意啊,有元寶啊,數也數不清……。可他居然沒有收下,並且對大家説:“到了規定時間,如果沒有人領走的話,就全部燒掉!”我真的太不敢相信了,這些價值連城的東西都不要。後來,我才知道,鄭浩是把家規刻在腦子裏了,抵擋了各種誘惑,做官要清廉,不能做貪官。

還有一集中,鄭家人出去當官。在臨走前,他們每人都喝了一口藥,糧長説:“不管你們走多遠,當的官多大,始終不能忘記家規,要把家規牢記在心。”這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出去做官,是為老百姓服務,不能只為自己着想,外面的什麼光環啊,都是陷阱。”

我看了《鄭義門》之後,有很大的觸動,家風,規矩很重要。我也把我的人生中的彎路“看”成了直路。我要做一個有誠信,守規矩的好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zjy7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