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多篇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多篇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多篇由本站會員“子彥”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多篇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多少湯泡多少饃,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地、以水定人”,形象詮釋了“量水而行”的理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十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自2011年3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右玉精神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迎難而上、艱苦奮鬥,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

從“不毛之地”到“塞上綠洲”,在這場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生態綠化“接力賽”中,右玉人民創造傳承了以“執政為民、尊重科學、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為核心的“右玉精神”譜系,成為激勵一代代革命者、奮鬥者、搏擊者的強大精神動力。作為基層青年幹部,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節點、新形勢,發揚“右玉精神”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相逢奮鬥之路,讓“右玉精神”之花綻放青春風采。

發揚“右玉精神”,共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心圓”。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青年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在察民情、解民意、紓民憂中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在大戰大考中磨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勇堅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作為新時代青年人,在基層燃燒自己、點亮初心,要有“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緊迫感,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國為民熠熠初心為“圓心”,以忠誠乾淨擔當標準為“半徑”,嚴格要求自己,把造福民族、造福人民的“同心圓”越畫越大。在戰疫戰貧多條“戰線”上,青年幹部有情懷、敢擔當、能作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把“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當做崇高使命,滿懷激情、砥礪前行,在基層揮灑汗水、奮勇搏擊,綻放為民服務風采。

發揚“右玉精神”,書寫統籌兼顧、科學發展“期望值”。“磨礪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幹部的殷切期盼,書寫統籌兼顧、科學發展“期望值”,必須站在大局角度,秉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勁,下足“繡花功”,力求達到“豐起來、好起來、美起來”的目標任務。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一分為二辯證看待問題,把握問題本質和發展規律,把雷厲風行與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應對多重挑戰,緩解多重壓力。既要立足當下“回頭看”,又要放眼長遠“向前行”,抓住新時代新機遇,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融匯在國家建設中,在“小我”中成就“大我”,在一體化推進科學治理、科技突破中先試先行、敢試敢行,結出經濟發展質效“雙提升”累累碩果,貢獻智慧力量。

發揚“右玉精神”,注入你追我趕、奮勇爭先“動力源”。海闊心無界,山高人為峯。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將面對“老問題”又有了“新表現”、“老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的困擾。發揚“右玉精神”,要在勇於探索、不斷創新中增長才幹、精準賦能,在爭先進位、突破自身中砥礪前行,從困難走向勝利。這就要求我們向優秀模範、先進典型、示範案例學習看齊,做向上向善的“青年派”,為“賦能於心、賦能於行”注入“比學趕超”“動力源”。同時,要學會搭建合作平台,引入共贏“東風”,注重集體優勢,合力攻關,激活融合發展“動力源”,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在對標對錶中列明“清單”,在查缺補漏中同向發力,在自警自省中奮勇前進。

發揚“右玉精神”,引領知難而進、攻堅克難“通行證”。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在“學研查改”引領青年幹部發展前行軌道上,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決心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信念追求,堅持與時俱進,勇於開拓進取,站穩奮鬥主陣地,挺起民族脊樑,不負美好青春。上來歷練,下去“蹲苗”,青年幹部要跳出易滋生好逸惡勞、推諉扯皮的“温牀”,在“強”“常”“長”反面震懾中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慎獨慎微、慎終如始,不退縮不畏難。另外,當前進入戰貧“倒計時”,仍有許多“硬骨頭”要啃,“臘子口”要征服,要賡續傳承、秉持發揚艱苦奮鬥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吸取“知”“信”“行”綜合營養,整合優勢資源,轉化優秀成果,在攻堅克難中“不忘來時路”,在固本培元中行穩致遠。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時代“右玉精神”見證了由黃沙肆虐到綠水青山的生態治理奇蹟,青年幹部描摹着為民奉獻、頑強拼搏、真抓實幹、久久為功的精神航標,攜手共繪基層奮鬥新畫卷。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二

2020年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戰疫情,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奔小康,14億中華兒女數條戰線“多手抓”,全面發力、脱貧致富。值此第49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成為社會共識,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為統一價值追求,答好“自然篇”攜手共繪美麗中國圖卷,我們時刻行動着。

尊重自然,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串聯、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紮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人類作為是自然生態鏈中的一環,牢固樹立生命共同體意識,讓生態串聯、生命相依的共同體得以在宜居宜業、宜遊宜商的美麗家園中釋放“綠色福利”。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戰略佈局中的重要一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要秉持休慼與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之路。

順應自然,讓“做好綠色發展大文章”多向發力、同向偕行。全國各地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構築一體化綠色產業體,深入推進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目標任務的精準治理、綜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工業革命到邁入後工業文明的信息化時代以來,見證着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動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生態興則文明興,要貫徹生態與綠色發展理念,打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佈局“組合拳”,做好脱貧攻堅、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綠色發展大文章。要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深懷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絕不可做為了經濟發展而違逆自然的事,絕不能親手毀壞大自然給予的“生態屏障”。

保護自然,讓“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落地生根、擲地有聲。我們從西溪濕地、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生態旅遊“金名片”可以看出,濕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種自然生態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後勁、積蓄潛力。眼睛是心靈的窗户,讓保護自然如同保護眼睛般,就要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不落實“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發展理念,帶來的就是“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的巨大代價。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現給人類積澱的瑰寶,是要我們始終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係,確保榮辱與共、互利共贏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講好保護自然中國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懷,確保環保宣傳教育培訓及時跟進,從身邊人、身旁物、小事點滴中留住自然生態和諧共生之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答好“自然篇”是對每個人的嚴峻考驗,留住綠色生態之美,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美麗中國”成為人與自然永恆不變的發展底色和執着追求。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三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後進行首次國內考察,來到了西部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今年六次出京考察,四次選擇西部地區。此次寧夏考察第一天就深入一村、一河、一社區基層一線看實情、訪民情、聽民聲,這簡單的“C、H、S”中飽含着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部地區人民羣眾的深情厚誼,體現了對西部貧困羣眾脱貧“摘帽”的深情牽掛。

“一村C”中體現着脱貧奔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弘德村1699户、7013人,一個典型的移民村,通過生態移民,因地制宜發展種植紫花苜宿、青貯玉米,創辦肉牛、羊產業、扶貧工廠,實現了整體脱貧,成功摘掉了“貧困帽”,走上了致富路。不論是柞水木耳、雲州黃花、弘德肉牛這些產業扶貧背後都體現着“史上最強帶貨官”對困難羣眾脱貧致富、防止返貧、斬斷“貧根”的深切關懷。黨員幹部要從中讀懂產業扶貧的重要“密碼”,腳踏實地、因地制宜帶領貧困羣眾,釐清脱貧思路、選好脱貧方法、做強脱貧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將扶貧、扶智、扶志有機結合,不斷鞏固脱貧成果,確保貧困羣眾持續穩定增收,開出更多“致富花”,養出更多“致富牛”。

“一河H”中體現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好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不到一年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先後4次考察黃河,充分體現了對黃河綜合治理的關心,對沿黃流域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視。九曲黃河,國之血脈。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開展水污染治理、過度利用、堤岸加固等工作,堅決制止一切危害黃河生態安全的行為,真正把黃河生態環境保護落在實處,推進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讓“母親河”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使黃河重新煥發美麗容顏,不斷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一社區S”中體現着“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習近平總書記在吳忠市金花園社區指出,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中國是一個有着56個民族的大家庭,兼容包蓄、和諧共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是不能落下一個民族。黨員幹部要在奔向小康的“康莊大道”上保障各族羣眾的合法政治權益,發揮各族人民當家做主的積極性,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要在脱貧攻堅征程中廣泛凝聚各民族羣眾的智慧、力量,不斷以發展促團結,以團結聚民心,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在各民族兄弟姐妹幸福生活中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一個時代的畫卷,底色是人心;一個民族的復興,關鍵在精神。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時刻,黨員幹部要牢記宗旨使命,讀懂“一村、一河、一社區”中的人民至上“密碼”,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繼續攻堅克難、勇毅前行,書寫屬於中華民族的新時代篇章,創造屬於14億中華兒女的美好生活。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四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第一天的行程集中在寧夏中部的吳忠市。總書記到了一村、一河、一社區,每個考察點都寄寓着濃濃牽掛,行程之間更見深情。

脱貧戰場“現場督戰”。弘德村是紅寺堡區的一個移民村,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創辦養殖專業合作社、開辦扶貧工廠等,去年實現了整村脱貧。2016年考察寧夏時,習近平總書記曾説,“全國還有5000多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脱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如今,脱貧攻堅到了決戰決勝時刻,總書記親自“現場督戰”,無疑是最有力的動員。2020年只剩下6個多月的時間,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再疊加疫情影響,更是難上加難。“難”字面前,是對黨員幹部信心與意志的考驗,也是對智慧與能力的檢驗。廣大黨員幹部需要保持“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幹勁,做好剩餘貧困人口脱貧工作,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扶上馬送一程,以苦幹實幹交出能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答卷。

九曲黃河“一往情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是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的高頻詞。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成績的取得不代表保護的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廣大黨員幹部要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認真完善和履行河長制湖長制等各項制度,更加註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既謀劃長遠,又幹在當下,一茬接着一茬幹,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吳忠市利通區金星鎮金花園社區去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是寧夏各民族和諧聚居的生動縮影。習近平總書記到此考察,飽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真摯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守護好民族團結這條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努力創造各族羣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唱響同心築夢的時代樂章。

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奮進的征程上,我們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造福人民的實事辦實,把造福人民的大事辦好,把造福人民的難事辦妥,讓更多的“村”、更多的“河”、更多的“社區”成為小康路上最美的註腳。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五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調研。這是2020年全國兩會結束後,習近平總書記的首次地方考察。當天下午,他先後來到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黃河吳忠市城區段、金星鎮金花園社區,通過看“一村、一河、一社區”瞭解當地推進脱貧攻堅、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促進民族團結等情況,每個考察點都寄託着他的深情牽掛。

品讀“一村”背後,總書記對脱貧攻堅主戰場的深情牽掛。習近平總書記在吳忠的第一個考察點,就是紅寺堡區的一個移民村——弘德村,該村於去年整村脱貧。2016年考察寧夏時,習近平總書記曾説:“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脱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時間邁入2020年第6個月,總書記最關心的事情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響鼓重錘,盡鋭出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督戰”脱貧攻堅主戰場。今年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廣大黨員幹部要上緊思想的發條,堅決樹牢“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奮戰誓言,集中精力、持之以恆抓好抓實各項扶貧舉措,在確保貧困羣眾順利脱貧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羣眾致富的內生動力。

品讀“一河”背後,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深情牽掛。習近平總書記當天考察的第二站,是到黃河吳忠城區段瞭解當地黃河生態保護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幹大事的優越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尊重規律,更加註重保護與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齊心協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要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標、苦幹實幹、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品讀“一社區”背後,總書記對民族團結奮鬥的深情牽掛。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還來到吳忠市利通區金星鎮金花園社區考察。這個社區常住居民1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是少數民族羣眾。社區廣場上,習近平總書記同居民們親切交流,他説:“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越需要匯聚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磅礴偉力。廣大黨員幹部要高舉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人民,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從昔日的苦瘠之地到今天的塞上江南,對於寧夏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有着一份特殊的牽掛。“一村、一河、一社區”的背後,是更多的“村”、更多的“河”、更多的“社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路上的一道道風景。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六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調研。第一天的行程集中於寧夏中部的吳忠市,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紅寺堡鎮弘德村、黃河吳忠市城區段和金星鎮金花園社區,瞭解當地各項情況。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村、一河、一社區的行程背後,飽含着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的深情牽掛,更藴含着高質量脱貧攻堅、生態保護、民族團結的發展密碼。

一村鐫刻“量身定製”、“山”“海”攜手的“脱貧密碼”,激勵我們在脱貧攻堅主戰場下苦功夫、啃硬骨頭。歷史的回望,總是給人最深情的感動。1997年,作為福建省委副書記、同時也是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來到寧夏這片“貧瘠之地”,找準了遏制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水資源缺乏。於是他主導抓井窖工程以解決羣眾生活用水問題;鼓勵小圓井抽水灌溉以解決產業用水問題……水,滋養起寧夏大地的勃勃生機,也澆灌出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花。弘德村“量體裁衣、量身定製”,走出了自己的脱貧路:移民人口多,便大力開展勞務輸出,發展種植業;留守村民多,便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激活村民內生動力;結合寧夏特色創建扶貧車間,解決就業難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東西協作、沿海城市幫助內陸城市等政策紅利得以充分釋放。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事艱而任重,然行則將至、做則必成,扶貧幹部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對標對錶決策部署,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實施精準扶貧策略,不折不扣地完成“硬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河彰顯組好“加法”、做好“減法”的“生態密碼”,警醒我們在生態環境大課堂守牢底線、亮明紅線。九曲黃河,大國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4次考察黃河,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定下基調。從“人定勝天”的思路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從可持續發展戰略到“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從過度開發到助力“一帶一路”生態文明創建,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並在國際社會中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彰顯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生態文明建設既要組好“加法”,加快污染產業轉型升級,完善“生態+”產業鏈,發揮生態文明價值,也要做好“減法”,減掉重發展不重生態的錯誤思想,減掉對生態破壞行為的懈怠縱容,加大生態污染懲治力度,把牢遏制生態污染的每一道“關口”。

一社區銘記凝心聚力、共同繁榮的“團結密碼”,鼓舞我們在民族團結大舞台同聲相應、同心奮進。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的金花園社區,“七彩家園”“七星服務”“四治融合”等一系列社區治理、服務的創新機制,讓和諧家園遍開民族團結花。在這裏,習近平總書記説:“脱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執政理念的生動註腳,也是黨對各族人民羣眾的莊嚴承諾。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既是最廣泛最根本的共識,更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全體中華兒女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唱響攜手團結奮鬥、並肩繁榮發展的民族關係主旋律,凝聚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中國力量。

人間萬事出艱辛,行程萬里見初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圓千年之夢、抓牢抓細生態文明建設謀大局發展、切實促進民族團結暖萬家燈火,正是中國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奮力書寫的恢弘史詩和時代畫卷。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七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並發表重要講話。

“水”的安全關係國家長治久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盤大棋,下穩、下好這盤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國的千秋萬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們內心深處的深厚歷史情感,更是關係着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須不遺餘力重視起來、治理起來。黃河母親哺育着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流經我國9個省區,實現整個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在於保護。不遺餘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係全國整體生態環境佈局的深刻變革。從黃河流域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生態保護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項,尤其是在貫徹落實大保護、大治理的具體措施方面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面對新形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髮展的輻射區域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觀念已然脱離以前的老套路老辦法,充分結合新科技、新技術,在“保護”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國者,必重水利。進入2020年,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將會形成帶動效應,在踐行新時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的前提下,為脱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實現提供堅實保障。

重點圍繞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體,水的質量決定着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同時也藴含着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當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與相關人民羣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由於一些不尊重自然規律的肆意妄為開發動作,使得母親河生態受到了破壞,要實現人水和諧相處的目標,必須狠抓主要矛盾,從“水”着手,聯合各個相關部門,在中國特色現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檢測防治制度,合力持續進行水生態的維護。

在科學落實中保障黃河生態保護工作的行穩致遠。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以來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有效推進,我國在圍繞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從被動治理,改為實行主動調控,實事求是搞治理,通過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學論證後,完善技術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黃河灌溉面積,同時在進行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中有序開發黃河電力資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速度,不斷提升黃河涵養能力,政策的切實有效貫徹落實給予了黃河流域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八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省區,流域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以來,黃河流域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對於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希望,濃縮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與黃河水旱災害作鬥爭的歷史,寄託着黃河流域人民羣眾過上幸福生活的夙願。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保護黃河都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華民族再次走在了民族復興的大道上,黃河流域的諸多城市也再次崛起,黃河流域再次迎來發展的新機遇。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協調,是解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兩者關係的科學抉擇,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必將對黃河流域長遠發展產生歷史性影響。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並非一日之功,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任接着一任幹、一茬接着一茬幹,才能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讓黃河造福人民。

高質量發展要求在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高產出、低排放,可見,綠水青山才是協調發展、和諧共生的最大本錢。因此,在當前我國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築牢黃河流域生態屏障,刻不容緩。保護環境就是保持發展活力,改善環境就是築牢發展根基,黃河流域各省區必須切實加強黃河治理保護,以流域大保護促進區域大開發,在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差異、發展基礎不同的基礎上,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切實推進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色調。

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對於促進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維護流域各省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在生態文明新時代,推動黃河流域穩固發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缺一不可,既要緊密聯繫實際,還要長遠規劃,以“生態保護”推進“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加快“生態保護”,方能促黃河流域呈現出更多更新的美景。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九

今天是2020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週年的日子,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週年,邁入百年大黨的高光時刻,全國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風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一往無前,奮勇爭先,全力奮戰在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為黨的生日增添了鮮亮而又厚重的底色。

讓黨旗更加鮮亮,必須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記牢心間、深刻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們黨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今年初始,一場病毒肆虐全國,危急關頭,我們黨不惜一切代價,組織動員全國力量支援湖北抗擊疫情,關閉離漢通道,由醫保和財政報銷所有治療費用,等等,體現了我們黨時刻將人民和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的堅定人民立場和真切的為民情懷,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也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身為一名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將人民記牢心間,將為民職責扛在肩上,將為民辦事體現在腳步中,在謀劃工作時能將為民造福作為工作出發點,在推動工作中能將為人民服務作為立足點,在檢驗工作成效時能將人民滿意作為標準,務實肯幹,紮實推進,真正讓自己的每一份努力、每一項工作都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讓黨旗更加鮮亮,必須有一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責任擔當和無畏勇氣,迎難而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之年,也是黨中央向人民兑現消除貧困,如期實現脱貧攻堅目標任務的踐諾之年。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加之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完成承諾必須全力以赴、盡鋭出戰、不惜一切代價,不獲全勝絕不收兵。要緊緊圍繞脱貧攻堅目標任務,緊密結合脱貧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的現狀,研究制定出符合當前疫情實際的脱貧攻堅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針對當前脱貧攻堅工作中,部分脱貧銷號户主要依靠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收入實現脱貧,而現今疫情影響下,外出務工難,就業難等問題層出不窮,致使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零就業導致零收入,重新陷入貧困的問題要制定出妥善解決方案。“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當前脱貧攻堅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拓寬思路,在加大扶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的基礎上,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全面推動脱貧攻堅。要發揮黨員領導幹部的帶頭作用,按照分片到部門,分户到個人的原則,加大部門幫扶工作力度,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幹部參與、支持精準扶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在脱貧攻堅中發現、培養、使用幹部,讓脱貧攻堅成為廣大幹部“賽馬”的舞台和“立功”的平台。

讓黨旗更加鮮亮,必須將“只留清白在人間”的紀律底線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黨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腐敗與我們黨水火不容。腐敗侵蝕黨的執政根基,動搖黨的執政基礎。一個地方政治生態好,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人民羣眾幸福安康。反之,則政治黑暗,政府腐敗,幹部貪腐,人民羣眾水深火熱。留清白守底線,築牢思想防線是關鍵,要堅守為官底線,劃清廉政紅線,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嚴格執紀是前提,既要大力查處大案要案,又要嚴厲查處那些關心羣眾切身利益的涉民案件,解決羣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形成強大的震懾力。制度建設是核心,要以制度建設新成效編密織牢制度防線,劃清權力界限、廉政紅線,實現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着力構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持之以恆是保障。抓作風反腐敗,必須抓常、抓細、抓長,從細節抓起,從小事抓起,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形成思維習慣和行為自覺,確保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範文十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生機勃發,讓人不由產生外出的衝動。而河南鄭州郭某鵬的擅自外出,不但使鄭州市持續向好的防疫形勢功虧一簣,自己也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新冠肺炎來襲,國家一級響應,為了打贏這場看不見硝煙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國各地同下一盤棋,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從單位到個人,都在繃緊“疫情防控”的弦,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戰“疫”以來,誰沒有委屈?——各級黨委政府投入大量財力,三產服務業承受鉅額經濟損失,數億羣眾沒有收入來源,多少白衣戰士在最危險的地方奮戰,多少黨員幹部不能與家人團聚,多少羣眾宅在家中耐心等待……我見過,小區封門,車輛禁行,居民定期外出採購,最大號的購物袋,沉甸甸的生活必需品,費力提在手中,走走歇歇;提前返崗的幹部職工,徙步上班,為趕時間,早出晚歸;卡點值守的工作人員,在冬日的室外24小時輪班,不分節假日……

孟子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面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都聽從號召、遵規守紀、剋制自己。可仍有郭某鵬等一些不守規矩的人,不顧大局,恣意破壞紅線——浙江王某某、葉某等6人從意大利回國未如實申報健康狀況,北京廖某君、廖某海等8人在意大利吃退燒藥登機,不如實填寫信息——目前,他們已經被立案審查,必將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疫情防控是一場關係到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大戰,“你若放鬆,病毒就可能放縱;你若失守,疫情很可能失控”,不到最後一刻,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時刻警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但也要相信,疫情終將也必將過去。近期,隨着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是什麼?”一問也瞬間火爆網絡。春天是個充滿希望的季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裏,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植樹造綠,改善環境,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母親河。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當前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時期,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南岸,20餘萬株新栽植的苗木排列整齊、依坡起伏,為母親河構築起堅實的生態屏障。作為河南省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示範段,孟津縣將用三年時間為黃河母親“披綠裝”,今年計劃建成佔地2萬畝的高標準景觀防護林和特色經濟林,目前已建設完成6000畝,栽植林木約60萬株。近年來,孟津在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持續發力,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黑鸛、灰鶴、白琵鷺、鴛鴦等珍稀鳥類均以較大種羣出現。

——扶貧攻堅,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羣眾掉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受疫情影響,孟津縣常袋鎮年加工服裝90萬套的扶貧基地用工出現短缺,為上海趕製的服裝訂單受到影響。該鎮黨委政府瞭解情況後,立即組織開展了“送人到崗,進廠選崗”活動,為該企業提供熟練技術工人十餘名,保證了企業復產用工;今年的“三八”婦女節,孟津縣在以往獎勵“好媳婦”“好婆婆”的基礎上,給“脱貧示範户”每人獎勵一台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並且送獎上門,通過重獎“脱貧示範户”,營造勤勞致富、脱貧光榮的新風尚……而這些,只是孟津縣扶貧攻堅大潮中的小小浪花。2016年以來,孟津縣堅持把脱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超常規的工作舉措,舉全縣之力高位推進,脱貧攻堅取得突破性進展、決定性成就,6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3%。當前,孟津全縣上下正在以決戰決勝之勢發起最後總攻,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拼勁、“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幹勁,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收官戰、全面小康決勝仗。

人勤春來早,奮鬥正當時。疫情擋不住春天的腳步。讓我們不忘防“疫”不負春,“戴着口罩”加緊幹,播下種子,收穫希望!

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心得體會十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3or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