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育心得教育隨筆小班多篇

教育心得教育隨筆小班多篇

教育心得教育隨筆小班多篇

教育心得教育隨筆小班篇1

案例: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我高高興興的站在課室的門口迎接小朋友,第一個來的是浩浩,他高興的向我打招呼就和媽媽説再見了。接下去的幾個小朋友也都是高高興興的和爸爸媽媽説再見就進課室了。

這時候,丁丁來了,他很大聲的叫了我“何老師,早上好!”我也很高興的和丁丁説:“丁丁,早上好!”由於丁丁週末在家有些感冒,他媽媽一邊告訴我有些藥需要繼續服用,一邊叫丁丁先放書包,可是丁丁不答應,他説:“媽媽,我和你一起去放書包”,媽媽這時候説:“不行,我要告訴老師你的藥怎麼吃啊!你自己去放吧。”我也説:“丁丁,媽媽和老師説説怎麼吃藥馬上就和你一起去放書包。”丁丁還是不答應,扯着媽媽的衣服不讓媽媽説話,一定要去,還哇哇的大哭。丁丁的媽媽這時候急了,很大聲的説:“叫你自己去放書包,為什麼不去啊,媽媽還要趕着上班呢?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我馬上笑着説:“丁丁,老師陪你一起去放書包,好嗎?”丁丁説:“不好,我要和媽媽去!”我和丁丁的媽媽説:“沒關係,你先和丁丁放書包,藥的吃法等下再説吧!”丁丁的媽媽帶着丁丁去放書包後,把丁丁送到我的身邊,説完藥的吃法後就和丁丁説了聲再見,準備離去。

這時候丁丁又大哭了起來,丁丁的媽媽不理會了,轉身就要走,我問丁丁:“為什麼哭啊?”丁丁説:“我想和媽媽説説話,叫媽媽第一個來接我。”我馬上叫住了丁丁的媽媽,讓孩子和媽媽説了説話,而丁丁的媽媽也答應孩子星期五第一個來接他,孩子就和我安靜地回課室,很快地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了。

案例分析:

家長早晨送孩子到幼兒園以後,一旦孩子哭鬧着不肯讓家長離去,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千萬不能心軟,必須馬上離開,這就是所謂的“強迫分離法”。但是“強迫分離法”並不能夠完全的解決問題,特別是對於全託班的幼兒而言,很多時候它只會加劇幼兒的不愉快情緒,影響孩子在幼兒園一週的生活,同時也會增加家長對幼兒在園生活的擔心與憂慮。

作為全託班的孩子,他們很珍惜和爸爸媽媽一起相處的時間,因為他們不能天天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他們也知道星期一就要在幼兒園裏和小朋友一起生活、遊戲,不能回家了,所以早上小朋友來幼兒園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它會直接影響孩子一週的情緒和生活。

雖然集體生活使孩子不僅生活變得有規律,獨立能力也能明顯增強,同時,還能結交很多的小朋友。這會使他們少了許多生活在小家庭中的孤單寂寞。孩子在盡情地與同伴遊戲中,學會了關心別人,學會了與人友好相處,學會了合作,這些素養對於孩子的終生髮展都非常有益。但是幼兒時期,孩子與父母進行情感交流的需求很強烈,而正常情況下,全託的幼兒一週只有兩到三天和父母在一起,所以很容易造成幼兒情感飢渴,情緒難以得到宣泄。幼兒的情緒,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加以排解和疏導,幼兒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護,孩子在幼兒園全託的生活才會快樂,家長才會更放心。

措施:

1、在幼兒早晨入園時,親子之間應暫緩分離,特別是全託班的孩子,老師應該允許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相處一段時間,同時教師要熱情迎接幼兒和家長,並與家長主動交談,讓孩子看到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親密關係。家長還可以讓孩子介紹自己認識的小朋友,並鼓勵孩子與他們一起玩耍。

2、家長決定離開時,應該自然地與孩子道別。如果孩子哭鬧着不答應,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快來不及上班啦!去晚了我也要挨批評的。而且幼兒園裏有這麼多小朋友,還有非常喜歡你的老師,在這裏你會很開心的。”如果孩子仍然不能平靜下來,教師應該配合家長的工作,比如送給孩子一件玩具,給孩子一本好看的書,給孩子講一個好聽的故事等等,儘量使孩子相信他在幼兒園會很開心。另外,對於那些仍然有些擔心的孩子,家長可以答應孩子早點來接他回家,並且要説到做到。

3、由於全託的小朋友父母難得有機會和孩子在一起,難免產生情感補償心理,往往也會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為。這需要父母拿捏輕重,對於孩子一般性的要求和需要父母可以答應,但是對於孩子一些任性的要求,需要家長耐心的和孩子講道理,而不宜大聲的指責孩子。

4、在幼兒園特別是全託班,教師更要以關懷、理解、接納、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態度與幼兒交往,使每個孩子有一種被關愛、被接納的心理感受,讓每個孩子都認為“老師喜歡我,老師像媽媽。”幼兒只有獲得了安全、關愛、尊重的心理需求時,才會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產生積極的情緒。對於孩子的一些情感需求,老師都要滿足,比如多抱抱孩子,多和有情緒的孩子説説話,聽聽孩子在想些什麼,需要什麼幫助。

5、教師和家長在思想及行為上必須保持一致。出現問題,教師們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繫,取得家長們的理解與支持,共同採取行動,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得教育隨筆小班篇2

一、個案

方方是一名四歲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園後,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愛哭鬧。她倒很安靜,從不吵鬧,從不多説一句話,從不主動與小朋友交往,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們老師過多的操心,真是一個“乖孩子”。

你看,別的孩子都爭先恐後地擠到我面前,大聲嚷着“老師,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師,我要汽車”“我要小飛機”……唯獨她安靜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嗎?”“要”她輕輕地説。“你想玩什麼?”無語,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時沉默寡言,不能用流暢的語言與別人交流,對話通常是被動的一問一答或不答,其行為表現為明顯的交往退縮。

二、分析

退縮行為是幼兒的一種消極性社會適應表現,它的基本特徵是幼兒對自己缺乏自信,行為常有退縮表現。如果不及時幫助幼兒消除這種行為,久而久之,定會影響幼兒的人格健康,導致幼兒一生的心理障礙,使幼兒產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響他的人生歷程。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這些“乖孩子”,應及早覺察幼兒的退縮行為,並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影響,以幼兒克服退縮行為和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通過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縮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方方性格內向、膽小、不善與人交往。

2、家庭環境的影響,使方方語言表達能力落後。

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後由講永康話的外婆和講宣平話的奶奶照顧,由於生活在混雜的方言環境中,較少使用普通話交流,使方方的語言表達能力落後。

3、方方有過嘗試失敗的體驗,使其不敢與人交往。

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兒園就讀,她那不同與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話和宣平話,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擊了她的自信心,從而使她產生了退縮行為。

三、對策

1、家園配合,發展語言。

家庭是“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方方的交往主要源於語言障礙,要想使其問題行為得以矯正,首先應從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入手。經與方方的父母溝通,他們表示願意積極配合我們的矯正活動。我對他們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在家中,尤其是方方在場時,堅持使用普通話;二是父母必須儘量抽時間多與她接觸,進行感情交流,如給她講故事,多和孩子交談、做遊戲。讓家長打開家門,走出封閉的小天地,給她尋找夥伴或帶孩子去走親訪友。改變家長那種看到孩子很乖,就好像什麼都好的看法。通過家長園地刊登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引起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改善方方家庭環境的同時,使其內斂的情緒得以放鬆。在此基礎上,我在班裏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幫助方方的活動。

2、重視環境的創設,營造充滿愛的氛圍。

布朗芬布倫認為:“發展是人與環境的複合函數。”環境對人的性格發展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鬆和諧的環境。小班幼兒離開父母,進入陌生環境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問題,會產生心理焦慮,那是很自然的。關鍵在於我們老師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感情,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真誠、温暖的愛,從而使幼兒對老師產生信任。

早晨來園時,我面帶微笑地主動抱抱她、親親她、迎接她,有禮貌地向她問好,從簡單的對話中引起孩子説話的慾望。課後和她玩“木頭人”“猜拳”“豬尾巴”等遊戲;午睡起牀後,變着花樣給她梳不同的髮型;有空就主動尋找話題,與她聊天交談,如:“你這件衣服真漂亮,是誰買的?”“今天誰送你上幼兒園的?”“你最愛吃什麼?”等等。即使她不理不睬,我也想猜她的心思,幫助她解決困難,讓她相信依靠老師,使她感到老師像朋友,老師喜歡她。

3、尋找“閃光點”,引導同伴接納、關愛他。

單純有老師的關愛還是不夠的,同伴的接納,關心也同樣了很重要。我們應充分發揮同伴、集體的作用,教育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學。我還有意識地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愛説愛笑的小朋友旁邊。讓活潑開朗的幼兒和她遊戲、交談、給她以積極的影響。我還為她安排了生日活動,讓她生日那天感受到幼兒集體的温暖,感受老師和小夥伴的關心。生日那天,小朋友都拿着早已準備好的禮物圍在她的身邊。有送的小紅花、有的送圖畫、有的送糖果,大家都一起唱着《生日快樂》的歌,並且每人送她一句美好的祝辭“祝你生日快樂”。方方捧着禮物,聽着歌聲,她神情異常,眼睛有點濕潤了。

我發現《生日快樂》、《兩隻老虎》等歌曲,孩子們非常喜歡唱,方方也喜歡唱,在沒人注意的情況下,她能很完整地跟唱。此外,我還發現方方喜歡韻律性較強的兒歌,於是經常請方方上台為大家朗誦。方方不願也不敢上台,我就請幾大膽的孩子陪着一起表演。起初,方方站在台上低着頭不張口,但我還是和小朋友一起為她鼓掌、加油。漸漸地,儘管她很膽怯,儘管幾乎聽不到她的聲音,但方方終於能在眾人面前張口了。通過經常性地唱歌、念兒歌,方方用完整語句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她的自信心也增強。

4、創造機會,讓其體驗成功,增強自信。

我們在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給幼兒創造成功的機會。美國哲學家艾馬鬆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對自信心不足的幼兒,具有退縮行為的幼兒。我們要為其增強自信,就是“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祕訣”,即讓她體驗成功。

我有意識地為她創造成功的機會。自從她開始信任我,喜歡走到我身邊後,我就選一些簡單的問題或任務讓她完成。我多給她發言的機會,聲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説,就多鼓勵她。提供給她鍛鍊的機會。如“請你去叫豆豆進來梳頭。”“請你把這本書給冰冰”等,積極為她創設與同伴主動交往的機會。每當她完成任務後,就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個五角星或一朵小紅花等。儘量創造機會,讓其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幫助她勇敢地邁出主動與人交往的第一步。

四、效果

經過一年的家園配合,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方方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她能在小朋友面前大聲説話,能主動與小朋友進行交往,友好地參與遊戲。她有了很多好朋友,現在還經常邀請好朋友到她家玩。方方還能上台朗誦兒歌、唱歌了,在幼兒園開展的“小歌手”比賽中還得了三等獎。方方的自信心增強了,漸漸與小朋友產生了認同感,在交往中不再退縮了。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改變以為那種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關心、身體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個性發展水平的陳舊觀念。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來好象很聽話,是個“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着一些心理問題,應引起我們教師和家長的關注。幼兒期是幼兒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個性形成的時期。應抓緊這個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人格特徵。在幼兒園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特別要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指導家長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識,消除產生心理健康的隱患,實行早期干預、治療。

作為教師我將不斷學習、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在工作中應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將永遠記住關心孩子、熱愛孩子、尊重孩子,用愛去滋潤孩子的心田,“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我深信:只要相信幼兒,熱愛幼兒,耐心教育就可以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為他們將來更好適應社會環境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教育心得教育隨筆小班篇3

觀察記錄:

結合主題活動“寶寶的一家”,我請孩子們帶來了全家福的照片並把這些照片貼在了娃娃家裏,孩子們在娃娃家遊戲中會介紹給同伴。今天在角色遊戲中,只見成成指着照片告訴同伴:“這就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爸爸,這是成成。”我聽見了,馬上問成成:你家有幾個人呀?”成成忙用小手數起來:“1,2,3,三個人。”其他孩子也一起擠過來在照片上認真地數起來。

在活動中,孩子們逐漸掌握了手口點數,掌握了數與物一一對應的本領,也能正確説出總數了。

反思:

將數活動融入主題活動中進行,不僅生動有趣而且能夠聯繫實際,受到幼兒的喜歡。其實,幼兒生活中充滿了“數”的環境中,只要教師有這方面的意識,並加以引導,就能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總之,不管進行的是什麼主題,其中的內容本身都包含了許多的數知識,因此,老師應儘量在其中挖掘可整合的數學教育因素,並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加以設計。

從中也使我認識到幼兒學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新經驗的過程,是將抽象概念遷移運用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

教育心得教育隨筆小班篇4

年輕的父母們將大多數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無暇照料孩子,於是將孩子交給祖輩照顧,這使得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並存成為家庭幼兒教育中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可奶奶與媽媽之間的情感是説不清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無法得到一致。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進行祖、父輩之間的溝通,祖輩雖然年紀大了,但充分挖掘他們的優勢,如祖輩擁有豐富的社會閲歷和人生感悟,也有過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並且有較多的時間和較好的耐心,能更好的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這對於孩子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我們利用這一點開設了“奶奶小課堂”,讓父母輩進一步瞭解祖輩的各種本領,增加他們之間的溝通。

第一:請奶奶一起參與我們的主題活動,在元宵節來臨時,與有經驗的奶奶預約來幼兒園指導做元宵。通過和麪、揉麪團、包餡一系列製作過程,使在場媽媽們都讚歎不已,同時又增加了對奶奶的敬佩。

第二:開設製作班,請動手能力強的奶奶來傳授小製作經驗。如:製作絲襪花,邀請奶奶和媽媽一對兒媳來園參加,有經驗的奶奶一步步傳教,先做花瓣,花瓣在奶奶們的手中一片片成形,接着繞在花莖上,最後擺出自己喜歡的造型。當奶奶靈巧的手中舉起一朵朵絲襪花時,媽媽們笑得可燦爛了,心中都誇自己婆婆本領大,在製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婆媳之間的溝通。

自從我班開設了奶奶小課堂後,發現奶奶們誇獎媽媽們的話多了,媽媽們也沒有那麼多的事來埋怨自己的婆婆。奶奶來接孩子時他們的觀念也轉變了,不只是問孩子的吃飯和冷暖問題,他們也會問孩子的學習和活動中的積極性,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一定的改觀。

教育心得教育隨筆小班篇5

户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隻只歡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裏。可偉偉小朋友卻不一樣別的小夥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僅一隻眼睛看不見,並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脱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此刻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本事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裏,我都隨時帶着他,牽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脱,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説:“教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異常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説:“偉偉,必須要細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我的夢想,自我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教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説明了教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教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

所以,偉偉最終鼓起勇氣,對教師説:“教師,我也要去玩”。教師應當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當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團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教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明白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明白互相幫忙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wnqm5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