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辭職報告 >

關愛弱勢羣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關愛弱勢羣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關愛弱勢羣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關愛弱勢羣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敬老院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孩子

--關愛弱勢羣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學生社會實踐是一項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的活動,它是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瞭解國情,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好形式,為了積極響應十八大的號召,學校開展了“鼎力中原夢 青春勇擔當”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其中的志願者,我們光榮的開始了我們的社會實踐。

現階段,弱勢羣體問題已經日益成為我國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弱勢羣體問題,促進弱勢羣體的就業,生活,福利保障問題,事實上已經成為我國深化改革,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不容迴避的問題了。同時對社會弱勢羣體社會保障和社會支持的對策研究,現在已經成為當下學術研究的熱點問題。於是,我們小分隊,也決定親自去體驗,調查,感悟一下弱勢羣體的相關生活。所以,我們的調研主題就是關愛弱勢羣體,我們選擇的實踐地點就是許昌市社會福利院和許昌陽光敬老院。本文試圖從大學生的視角去解析一下有關弱勢羣體的問題,希望能有不一樣的想法,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一、當前敬老院老人和福利院兒童的生活狀況

我們去了許昌社會福利院看腦癱兒童,那裏的環境和基礎設施還算是不錯的,首先許昌社會福利院,坐落在相對偏僻的地方,沒有喧鬧的環境,對於那些兒童的恢復是不錯的,內部的佈局,衞生看上去也蠻不錯的樣子。我們志願者陪孩子玩的時候,心裏還算踏實一點。後來我們又去了陽光敬老院,一進走廊,我就聞到了刺鼻的味道,是的,我承認,老人年紀大了,可能會有味道,可是不是與洗的不勤也有關係呢。其次,我看到了,做飯的地方,當然廚房是不能進的,外邊的洗菜池看上去真的不乾淨。由於暑假天氣酷熱,敬老院的人員也為他們準備了綠豆湯,看上很欣慰,但是,滿滿一大鍋,放到室外,我看到了蒼蠅。總之,敬老院的環境説不上髒亂差,至少不敢恭維。這是我們調研的兩個地方,那麼,我們能不能以此去猜測一下其他的相關機構呢。是不是和它們有相似問題,或者更嚴重呢。為此,我還在網上百度了一下,就有相關報道説敬老院是飼養場,虐待老人,虐待兒童等問題。目前來看,敬老院老人們和福利院孩子們生活狀況確實值得擔憂。

二、當前敬老院老人和福利院兒童的一些問題

關於福利院

1封閉式管理。我看到那些腦癱兒童,衣食住行都在院內完成的,連他們學知識也在院內,除非有工作人員的帶領,他們都不能去院子裏,更不能説院外玩耍了。如此一來,他們的社交範圍都在福利院內,幾乎失去外界的接觸。封閉的環境不利於孩子們的人格培養,或許會孤僻,更容易出現自閉吧。

2長期探望者少,兒童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溝通能力差,社會適應力差。問及工作人員只有14%的人會長期探望,43.7%的是隨着單位來的一次性活動。

3缺少正規的親子交流,無法提供持續性的照顧,真正願意領養的少之又少。僅有18.9%的表示願意真正領養。

4工作人員性別比例失調,專業程度差。我看到福利院清一色的都是女性。是的,女生更細心,但是這個問題正如幼兒園老師大部分是女生是一樣的,孩子身上缺少陽剛之氣。只有女性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好的。

5所接觸的傳媒比較少,知識面狹窄。他們大部分時間看動畫片。圖書也少。

關於敬老院

1、敬老院管理工作還不夠規範

資料顯示民政部1997年出台過《農村敬老院管理辦法》,至今已有16個年頭,為了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急需上級部門儘快出台新的敬老院管理辦法。雖然近期出台了新的《老人權益保障法》,從管理機構方面是健全了。但敬老院管理模式還沒有列人規範化、法制化。

比如:敬老院的管理辦法和實施意見還沒有具體化、法制化、有條件地方辦起來了,沒有條件的地方也辦起來了。只不過是條件標準有差異。這隻能是因地制宜而罷。住宿生活條件存在着區別很大,沒有形成統一管理章程和模式。

2、地方財力有限,集中供養難以保障。敬老院五保對象生活費、醫療費、醫藥費等支出大多依靠民政局管理,財力難以承受。所以對大量符合條件的五保對象敬老院只能是心有餘力不足

3、敬老院管理服務人員老化、待遇低,安全措施、硬件服務跟不上。我看到陽光敬老院都是老人服務老人。據調查瞭解,有些敬老院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弊病。具體表現在供養服務隊伍偏低,缺乏必要的專業護理知識,業務不熟練,服務工作不到位。有的敬老院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規範,硬件建設與內部管理不夠銜接。

三、當前敬老院老人和福利院兒童的一些建議

對福利院的建議

1.福利院儘量多組織活動,讓兒童有給你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增加其社會交往能力,與人溝通能力,和社會適應力。

2.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展家庭寄養,使其充分的感受家庭的温暖

3.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招募有知識有專業技能的志願者,使其福利院兒童得到很好的照顧。

4.政府加大對福利院的建設,提供更好的崗位報酬和政策的支持,這樣既可以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人才服務福利院,順便還可以當前一些人就業難的問題。

5.我看到有些很小的孩子就被拋棄,他們有不同的疾病。我看到的就是腦癱兒童。那麼,能不能減少腦癱兒童的出生率呢。殺死一條生命看上去好邪惡的樣子。但是對於結婚的人們,是不是可以做好婚前體檢,定期去檢查寶寶,寶寶有病果斷聽醫生的,該打掉的就打掉,是不是太邪惡了,可是減少這些兒童的出生率,對於家庭和社會都有利。有時候,媽媽一個不忍心,結果造成了自己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所以,生個健康寶寶很重要的。

6.所以我覺得這個時候可以提倡一下,少生優生。

對敬老院的建議

1、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儘早出台現行《敬老院管理辦法》,要從管理模式、管理渠道、管理途徑、管理辦法上,使其能具體化、制度化、規範化、合法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強化政府職責。多部門多渠道投入資金,鑑於目前各敬老院供養標準偏低,日常開支有困難,有缺口問題,財政應繼續加大對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和管理方面的資金投人,讓五保老人享受到社會温暖,在這片福地安享幸福晚年。

3、樹立服務工作新理念。從調查瞭解情況來看,我認為是否讓五保對象都能到敬老院實行集中供養,首先取決於五保對象的自主選擇和意願。對身體條件差、生活不能自理且無人照料的老人即使他們不願人住,仍應全力動員,確保對象入住。同時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應注意提高集中供養的管理水平並予以穩定的財力保障。

4、動員全社會上下增強慈善意識。扶老幫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培育人們的慈善意識,提高慈善事業的廣大公眾認可度。並樹立慈善典型,激發人們參與慈善的熱情,培育社會各界的社會責任感。

在敬老院建設和管理的資金上應該形成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新格局。因此,一方面應該落實好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另一方面,調動各界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全社會為農村五保供養事業進行積極募捐,鼓勵企業,公共機構等羣體組織,發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踴躍捐贈錢、物品。

5.不斷提高和完善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實行院長負責制。採取競聘和任命相結全,管理人員採用聘用制,首先選配好一位好院長。院長必須具備熱愛敬老事業心,樂於吃苦、勇於奉獻。具備管理能力、服務能力的基本條件,做到文明辦院,民主辦院的理念。要實行目標管理、建立能者上、庸者讓的管理工作機制,進一步增強管理隊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使老人們心情舒暢,安度晚年,應在院內增加一些老年健身器材以及娛樂設施,並經常組織參加一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文化活動,充實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6.政府支持號召年輕力量進入敬老院,特別是護理專業,更好的讓大學生走基層,服務大眾。大學生樹立了良好的職業意識,老人們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人們也接受了新的思想。

資料顯示據聯合國預測,到2014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約佔全世界老齡人口6.98億人的24%,全世界四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老年人。同時,據1991年統計,全國共有兒童福利院62所,收養孤兒、棄嬰和殘疾兒童6000多名,其中自費入院的殘疾兒童800多名。所以敬老院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孩子,這些弱勢羣體的問題已經日益嚴重,我們應該好好的去思考和解決了。

當前的中國有很多問題,除了弱勢羣體的問題,還有反腐,道德滑坡,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經濟發展需求不足,產能過剩。承認中國的不完美,但是,我們也應該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未來。因為我們不是實實在在地生活在國外,所以不應該盲目的去喜歡和崇拜外國資本主義的政策,生活等。相信,每一種體制的發展在歷史的潮流中都會遇到問題和挑戰,如今,我們政府換屆,新的血液的存在,我們應該客觀的看中國,理智的看社會,剖析社會熱點,分析社會問題。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關注國家大事,多看相關新聞,好好學習,學好技能,畢業的時候找個工作,踏實工作,在某個角落,安靜的建設我們的祖國。拒絕做無所事事的憤青,只有滿腔熱血,卻在大學裏荒蕪,自己不努力去抨擊體制和社會。成熟的標誌就是接受社會的磨礪,在成長中學會忍耐奮鬥,但要保持赤子之心。

第二篇:關愛社會弱勢羣體——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

敬老院的老人們

——“關愛社會弱勢羣體”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青年們的快節奏生活,匆匆忙忙,工作的事情忙的不可開交,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説,更是心力交瘁,所以便有不少的人選擇將年邁的父母託付給老人院照料,很多人都覺得老人院裏的老人們,應該會是開心的,有相仿年紀的人相互陪伴,聊天,下棋,打牌,會比跟兒女們一起生活更加的開心快樂。

在年輕人眼裏,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而現在,許多子女成羣的老人們也主動走進了敬老院。他們有的以前是教師、離退休幹部、軍人,也有的曾經是文藝工作者。而在這裏,有的是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裏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而感到生活寂寞;有的是因為在這裏與同齡人朝夕相伴,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和相似的價值觀念,讓他們更能感受到夕陽無限好的生活樂趣。藉着這次假期社會實踐的機會,為了更好的瞭解敬老院的老人們,我和朋友們一起走訪了市區裏的幾家老人院和老年公寓, 一邁進敬老院的大門,就迎來一聲聲温暖的問候,一張張慈祥和善的臉龐。覺着自己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從未涉足過的世界。

在這裏,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積極向上,什麼叫樂觀。雖然有的老人失去了所有親人,孤身於世;雖然有的老人身體殘疾,行動不便;雖然┉但他們都選擇快樂的生活。我們陪着他們打牌,唱歌跳舞,其中有一個蒙古族的老奶奶七十五歲了,激動地給我們唱了一首蒙語歌還拉着我們一起跳舞,看得出來他們真的很高興,這裏的老人們心

態很好,他們愛説,愛笑,還愛唱。從他們身上,我無法找到痛苦過去的隱藏地。 還有一個老人家,拉着我們到他的卧室看他自己研究的專利產品,推拿棒,一打開爺爺的房門,我們就被貼得滿牆的人體穴位圖吸引住了眼球,爺爺告訴我們説,他以前是個工人,退休以後沒事做還閒不住,就在家裏面研究中醫,自行學習推拿和鍼灸,最後自行研發了推拿棒,獲得了國家級的專利,還上了新華日報呢,爺爺説可惜拿出去買,不被認可,後來就自己拿來用了,不過老爺子的身體真的很硬朗,都奔九十的人了,説話中氣十足的。臨走的時候老人家還非要送我們每人一根,説讓我們帶回家給家裏人用。在這家老人院裏的老人不禁讓我想起《飛越老人院》裏那羣愛唱愛跳不服老的樂觀積極的老人們,祝福老人院裏的所有老人都健康長壽,幸福快樂。

然而,在一個同樣名為“敬老院”的地方,我卻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那兒的老人也會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但他們總是沉默寡言,也不愛笑。面對關於兒女的情況,他們只是搖頭,擺手。似乎,他們把痛苦埋得很深,但我們清楚地看見他們皺紋裏的失望甚至於絕望。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八十幾歲的爺爺,脖子上掛着一個寫着他兒女孫子孫女電話號碼的卡片,爺爺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清醒的時候跟我們講了些他的家事,説他的孫子孫女都很優秀,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工作也很好,兒子也很孝順,只是因為家裏要換房,暫時沒辦法照顧他才把他先安排在老年公寓的,脖子上掛的牌子是怕他走失後找不到回家的路,讓他可以聯繫上家人的,老人家説他很不喜歡在敬老院生活,説沒有家裏自在,家裏人又都很忙,沒時間來看他,所以很難得看到兒孫們一面.

他説想兒子快點把他接回家裏面住.房子怎麼樣都好,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爺爺説這話的時候還悄悄抹了抹眼睛,我想應該是哭了吧。

離開老人院的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同樣是敬老院,同樣是遭遇不幸的老人,為什麼會出現兩種趨於相反的生活方式呢?經濟條件,我不否認這是一個原因。前者的生活條件的確比後者好的多。但我想,一個人對生活的心態才是決定因素。試想一下,如果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條件很好,但他始終擺脱不了黯淡的過去,那他還可以每天微笑着面對生活嗎?答案不言而喻。不能敞開胸懷,放鬆心情的人,其將來註定是蒼白無色的。

在討論如何寬慰老人之前,是否應該尋找導致老人喜與悲的原因呢?或許他們的兒女確實很忙,或許他們有很多迫不得已的苦衷。但僅憑這些藉口就可以棄老人於不顧?也許有些老人會主動要求住進敬老院,説哪裏會熱鬧些。可那正是無私與自私鮮明的對比啊!假設你老得幹不得活,走不了路,甚至下不了牀,你會希望你的兒女把你送進敬老院?是的,他們是你的負擔,但更是你的責任。老人老人,年老之人。他們進入了生命的末期,本該安享晚年,可他們不奢求那些浮華的享受。羈鳥戀舊林,胡馬依北風,他們只求個落葉歸根都不得嗎?

對於生活在老人院裏的老人們,如果我們一味的認同有了相同年紀的同伴們的陪伴他們是快樂或許有些牽強,老人們辛辛苦苦操勞了一輩子,中年時奔波勞累,一心為了兒女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奮鬥着,也許在那個時候的辛勞就落下了年老時的疾病纏身的病根,父母親是

整個世界間對我們最無私的人,當他們老去的時候,我們怎能因為他們年紀大了,糊塗了,身體不好了,跟我們意見不統一了,便將他們寄託在老人院,忙碌的時候便一個星期或是十幾天不去看望?

這些經過了歲月滄桑的老人們,毫無疑問,面臨着工作能力喪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貧乏等一系列問題,從而成為了弱勢羣體。從一個社會對弱勢羣體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的空間,提供維護。如何對待老人也是一個國家整體素質的體現之一,在中國快速發展的背後,也有着一系列的隱形矛盾,老齡化便是其中之一,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更是無暇估計家中的老人,不想讓自己的父母變成空巢老人,老人院不失為一個好去處,的確,老人院的存在,為忙碌的中年人們減輕了照顧老人的負擔,但是僅憑這些也不夠保障老人們晚年的安穩,人們需要的更多的是國家政策的幫助。

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在某個敬老院的牆壁上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説什麼,我也一併忘記。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裏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説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

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閒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温暖湧上心頭。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老人,他們是社會的弱者,可曾經他們也是社會的創造者,祖國之棟樑!沒有他們過去的崢嶸歲月,怎能換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弱羣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的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報答他們曾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也將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繼續更好的傳承下來! 這次實踐給了我很多啟發,作為當今社會的一名大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這些弱勢羣體,去關心這些需要臨終關懷的老人,因為他們曾用辛勤的勞動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理應得到這種愛. 我們要通過實際行動,傳遞愛的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物質支持和精神關懷,引起社會各界對老年人羣體更多的關注.因為: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我們是所有老人的子女!

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這是個社會問題,關於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還有法律的保障。但這是僅憑几條冷冰冰的文字就能解決得了的?它要的是人情,人心。所以老人需要我們,需要我們以言辭和温暖帶他們走出寒冬。社會需要我們,需要我們以行動融化人心的冰凍。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是應該以身作則,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老人,他們是社會的弱者,可曾經他們也是社會的創造者,祖國之棟樑!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將自己活力釋放的同時,我們感到一種充實。這些活動很好的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在我們鎮上也贏得的一致好評。一方面培養當代大學生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他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弱羣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的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報答他們曾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也將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繼續更好的傳承下來!

經濟與管理學院

2014級市場營銷二班

閆思宇

161124228

第三篇:關愛社會弱勢羣體社會實踐總結

火熱的七月,我們關愛社會弱勢羣體小分隊來到了杭州從7月10號至14號進行了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在杭州的每一天,我們都被火辣辣的太陽烘烤着。但是這完全沒有削減我們關愛弱勢羣體的心。這5天我們努力地突破自己,同時大家團結在一起,為弱勢羣體送去一份關愛,一份問候,每個人的心頭都是滿滿的知足,這也是我們人生美妙的回憶。

實踐第一天,熱情高漲的我們頂着烈日來到莫干山路、文暉路等三個路口,協助協警管理城區三大路口的交通秩序。到達目的地後,我們先給幸苦的協警們分發了礦泉水。然後,大家按照分好的組別來到各自的站崗區域。隨着時間的推移,太陽越來越辣,大家一個個頭重腳輕,腰痠乏力。經過半天的時間,隊員們都站得汗流浹背,我們也深刻體會到協警的辛苦,但是我們都很努力地堅持了下來。其實跟這些天天堅守在自己崗位的協警們相比我們今天所體驗到的辛苦實在是小兒科。因為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這炎炎夏日,他們始終都一絲不苟,堅守着自己的崗位,只為維持城市的交通秩序,儘管他們拿着的是微薄的工資,但他們奉獻的卻是自己寶貴的青春。每個人在社會當中,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崗位,這無貴賤之分,都是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個人的存在。

實踐第二天,我們早上八點準時出發步行前往大關街道南苑區進行第二天的社會實踐。社區阿姨們分配給我們的任務是在大關街道宣傳預防h1n1的相關知識,給街道里經營食品行業的餐館和小賣部發放滅蚊滅蠅的通知。我們分成若干組分別走上街頭告知大家這些知識。雖然活不重。但是當遇到一些對我們不予理會的人時心中還是會不快,但是我們知道這些都是必須經歷的,所以我們不氣餒收拾心情繼續上路。對於每一個配合的餐廳老闆我們都耐心告知其具體情況。於是今天的任務也非常圓滿的完成。

實踐第三天,我們依舊來到大關街道南苑社區。這是個一直致力於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的社區。牆上貼滿的榮譽錦旗就是最好的證明。今天我們來到社區是為了出一份宣傳預防h1n1的黑板報。這塊大大的黑板足足花了我們一個上午的時間才完成。為了讓各位居民能夠更好的瞭解到h1n1的危險性,同時讓他們更好的做好預防工作,我們精益求精,將黑板報改了多次。

實踐第四天,小分隊的隊員們由於前兩天的過度勞累都帶着點點睡意來到福利中心。今天是我們的實踐活動的最後一站——杭州社會福利中心。到達後,我們就被這裏的環境所吸引。因為這裏到處充斥着一種安寧的感覺,真的很適合老人朋友們享受晚年。來這裏的第一天的任務就是與老人們共唱紅歌,慶祝中華人民公共和國成立60週年,同時與老人們分享中國的古韻——書法。所以我們分成兩組,一組與老人們共唱紅歌,歌頌祖國;一組與老人揮毫潑墨,繪畫中國美好的未來。我們深刻的感受到老人們的活力,體會到生活是自己的,只要用心去過,就能享受其中的點點滴滴。老人們雖然年事已高,但對生活的熱情卻未曾減少。

實踐第五天,也是我們此次實踐的最後一天。我們依舊如昨天一樣來到了杭州市福利中心。昨天與老人的接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的任務是教老年朋友們唱英文歌以及教些最簡單的英語對話。我們準備了英語歌中最簡單的abc之歌。還有一些最基本的日常英語對話。原本以為老人們學起來會很吃力,但是最後老人們都一個個的完成了我們的計劃,讓我們倍感吃驚。一天的行程接近尾聲時我們大家合影留念,老人們也對我們依依不捨,讓我們有空常去坐坐。我們也希望關愛老年朋友的心能夠繼續延續下去。

至此,我們的實踐活動圓滿結束。藉此次機會,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入了社會,到社會的大課堂上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信念。在這短短的5天裏,我們在工作崗位上留下的是汗水,帶走的是知識;在工作期間留下的是快樂,帶走的是深厚的友誼。我們每個人都用最真誠的心面對難題,我們每個人都用最簡單的心面對每一個需要我們的人…我們在這次關愛社會弱勢羣體暑期社會實踐中,把自己的愛心帶到了許多地方,帶進了許多人的心裏。也許微不足道,但是我們盡力而為。因為我們心中滿滿的都是愛。

第四篇:關注社會弱勢羣體社會實踐報告

關注社會弱勢羣體社會實踐報告

——李家力

關注弱勢羣體——關心關愛他們

2014全國兩會,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提出關注社會弱勢羣體。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的凸顯,我國制定了大量社會政策,保護社會弱勢羣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全國性的法律和法規涉及到兒童、婦女、老年人等社會上公認的弱勢羣體。但是,總的説來,改革以來社會政策發展最快的是與市場化改革相關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在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保護受市場經濟傷害的弱勢羣體的合法權益成為社會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特別是加快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以來,勞動就業領域的問題日益尖鋭地凸顯出來,城市中的弱勢羣體的生存狀態、社會及政治影響成為政府和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規定,對弱勢羣體(主要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內分離出來的弱勢羣體)進行保護。

弱勢羣體,一般集中在社會上處於底層的人,比如缺乏勞動能力的人,包括老人、孩子、殘疾人;又比如沒有勞動機會的人,如下崗失業人員。還有一部分比較特殊,他們雖然有勞動能力,也有勞動機會,但因為是流動人口,在城市務工卻被貼上了農民的標籤,這些都屬於弱勢羣體。

在一個社會中,如果有弱勢羣體,那麼就會有強勢羣體,現在,正是我國進步與發展時期,強勢羣體也就付出的辛苦多了些,來填補弱勢羣體。所以,在此期間,弱勢羣體也感受到了國家、社會、人民對他們的關懷。

弱勢羣體在社會上是否受到歧視,是一個社會文明與否的標誌。歷史上,中國落後的國民意識曾將殘疾人歧視為"殘廢人"。然而,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來的公正、平等的意識使人們對弱勢羣體的態度大有改變。最近20年來,不少數據表明,我國經濟體制轉軌的成功,既帶來了物質文明、社會進步的一面,同時也滋生了在市場競爭下不可避免的與社會文明相違背的意識和觀念。在這一社會轉型時期,弱勢羣體中的殘疾人對現今的社會環境有所評價,他們知道,這個社會不會排斥他們,而是會和他們攜手共建祖國的明天。

時至今日,我國6000萬左右的殘疾人中,城鎮殘疾人超過1500萬人,佔總量的25%以上。根據2014年《中國統計年鑑》的數據,從殘疾人未被安排就業的人數來看,2014年為96.2萬人,2014年為101.2萬人,到2014年已達103.2萬人,逐年呈上升趨勢;再從被監護率的人數來看,2014年為93.0%,2014年為91.3%,2014年已下降到86.1%,這就意味着,隨着殘疾人失業人數的逐年增多,他們被監護照顧的比率卻在逐年降低。

感謝殘疾,讓我擁有另一段人生——楊佳。楊佳15歲上大學,19歲留校任教,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然後命運跟她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19歲時,她雙目失明瞭。中途失明讓她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事業,但她並沒有放棄學習。2014年,楊佳考入美國哈拂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軟實力》一書的作者約瑟夫·奈是她的導師。畢業典禮上,約瑟夫·奈對她説,楊佳,你就是中國的軟實力!頓時,台下掌聲雷動。大家真誠的為這名來自中國的,哈夫大學建校以來第一名獲mb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喝彩。去年的兩會,楊佳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帶來了一份提案,她希望能夠建議一個網絡世界,一個關注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羣體的網絡世界。

殘疾人駕車:殘疾人駕車在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早已獲得法律認可,但在我國卻一直不被法律允許。在各界人士大力呼籲下,殘疾人禁止駕駛汽車的規定於2014年4月1日廢止。為配合新修訂的公安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在4月1日開始實施,3月20日,全國首家殘疾人汽車駕駛技術協會——江西省殘疾人汽車駕駛技術協會在南昌城裏。在人民網關注網民對兩會“最關心的10大熱點問題”調查中,與民生有關的熱點就佔據七個,其中,養老保險位居第一。人命老齡化速度加快,高齡化趨勢越發明顯,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講超過城鎮??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為應對“”銀髮浪潮,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建立看護(或養護)保險制度,完善養老保障系統,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發展趨勢,我國政府應加大對醫療護理型養老機構支持力度。

農民工問題,是指中國大陸農民進城從事非農工作,卻未改變農民身份,未被城市農民工是有農村户口,有承包土地,(推薦打開本站:)但離開開户籍所在地,主要從事非農產業的人認同接納,他們處在產業的邊緣,城鄉的邊緣,體質的邊緣,由此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員(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在異地從事農業代耕。視為代耕户。代耕城市展中被丟荒的閒置農田。)。“農民工”是一個帶有歧視性的自相矛盾的稱謂。但深刻反映了他們的“邊緣人”狀態。他們在農村有地,但離開了;他們在城市工作,但沒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會保障;他們為城市貢獻巨大,嚮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納,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

我國政府對民工的管理是一個由緊到鬆的過程。國家對農民工的流動經過了控制流動(1961年-1983年)、允許流動(1989-1991)、控制盲目流動(1984年-1988)和規範流動(1992-2014)、公平流動(2014年至今)幾個階段。據統計,1994年中國農民工數量為6000萬人,1999年達8200萬人,2014年達8840萬人,2014年約為9460萬,到2014年已有1.14億人。10年之間,農民工的人數翻了一番,已超過有城鎮户籍的二、三產業職工。根據有關專家預測,隨着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十五"期間我國城市化水平每年將提高近1個百分點,2014年城市化水平將達到35%左右,2014年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0~42%)。從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地區的發展歷程可以得知,哪裏的"農民工"聚集數量最多、規模最大,那裏的城鎮化程度就最高。因此,"農民工"出現實質上是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必然產物。

國務院指出,農民工面臨的問題非常突出,主要是:工資偏低,被拖欠現象嚴重;勞動時間長,安全條件差;缺乏社會保障,職業病和工傷試事故多;培訓就業,子女上學,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困難,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問題引發不少社會矛盾和糾紛。

農民工處於中國社會的底層。他們乾的是城裏人不願意乾的最苦最累最髒最險的工作,工作時間長,獲得報酬最低。從事行業主要是:體力要求較高的放低建築工,城市清潔和環境保護的操作工種,綠化養護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鐘點工或保姆,廚師,服務員等工種。在城市,他們收到社會的排斥和歧視,被限制和禁止從事某些職業,根本沒有享受任何基本的國民待遇和子女接收平等義務教育的權利。

農民工問題的根源,在於城市政府和市民對農民進城務工的自私荒謬認識(讓農民進城為自己服務,但子女教育和傷老病死都會老家)和依靠自己的壟斷權利而排斥農民,長期實行二元户籍制度和一系列愚蠢得的歧視政策。決目前“民工荒”的應對之策。解決農民工保障問題必須消除目前存在的認識上的誤區,同時在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也不能操之過急。

解決農民工為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任務。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世界各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普遍趨勢,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國農村勞動力數量眾多,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越來越多的富餘勞動力將逐漸轉移出來。下崗失業人員的經濟狀況極為窘迫。數據顯示:1996年全國下崗職工人均領取生活 費是77.1元/月,是職工平均工資的14.9%,其中地區差異甚大,最低是黑龍江,平均28 元

/月(江蘇147元,是較高的),集體經濟下崗職工更少得可憐,黑龍江平均為5元/月 ,青海11元、吉林17元、河南20元、江西25元。下崗職工生活費總數是82.5億,佔全國 職工工資總額的0.9%,大大低於6.0%的下崗比例;1997年這一比例提高到1.5%,但仍大 大低於

9.8%的下崗比例。面所述的失業下崗職工一樣,一般都有20甚至30年以上的工齡。他們都對國家做出過貢獻,是歷史遺留問題造成了他們遠離醫療保障,因此,他們的社會保障(包括醫療保障)問題應該得到妥善解決。並且,這些職工在以前的工作中,他們的養老保險費已作了必要的扣除、以税付形式上繳給了國家財政,因此,作為歷史欠債的這部分扣除,國家應統一考慮給予補償。

第五篇:關於弱勢羣體調查的寒假實踐報告

有關農民工的法律保護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 摘要: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進程的發展,農民工成工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農民工的權益卻屢屢受到侵害,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在保護農民工權益方面存在不少漏洞。如何更好的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通過查找資料、走訪農民工和諮詢法律人士並分析所得結果獲得了一些結論。

關鍵詞:農民工法律保護調查

正文:不知不覺中,我早已成為一名大學生。邁入大學生活已經有一年多了,在這段時間裏,我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感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幸福的,我熱愛這樣的生活。但同時,獨自一人在大城市求學的生活並不如家裏那般如意,我體會到了一個人出門在外的艱辛。但當我看到那些在大城市裏為自己、為家人生活而整天疲於奔命的農民工時,他們為城市的建設、國家的建設而努力的付出,卻得到少之又少的回報,受盡冷嘲熱諷、異樣目光,我汗顏了?雖然都是獨自在外,但我是一名大學生,時刻受到家人的關心、學校的照顧和國家的關注,而他們呢?人們總是把他們稱為弱勢羣體,但又有誰來關心他們?照顧他們?關注他們?作為維護人間正義的法律對此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呢?我決心利用寒假的時間做一份有關農民工的法律保護問題的調查。

我通過查詢相關資料並研究得知: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湧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 他們户籍仍在農村,主要從事非農產業,有的在農閒季節外出務工、亦工亦農,流動性強,有的長期在城市就業,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農民進城務工或在鄉鎮企業就業,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近幾年來但農民工面臨的問題卻十分突出。主要是:1.就業限制。以户籍制度為基礎形成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使城市勞動力市場被人為地分割為正式市場和非正式市場。絕大多數流動農民只能在非正式市場尋找就業機會,從事的是城市人不願乾的“髒、累、粗”工作。2.取得合理勞動報酬的權利遭到侵害。農民工的勞動報酬權屢屢受到用人單位的侵害。主要表現在:一是同工不同酬。農民工雖然從事着與城市人同樣的工作,卻拿着比城市人低的報酬。二是加班不給加班費或少給加班費。三是被拖欠甚至拒付工資。3.社會和醫療保險沒有保障。4.工作和生活環境惡劣,缺乏勞動保護。有的用人單位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不給農民工配發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導致農民工職業病發病率較高以及工傷事故頻頻發生。5.休息休假的權利往往得不到保證。目前,強迫農民工加班加點的現象較為普遍。

如此種種問題該怎樣解決?農民工又懂不懂得利用法律來解決問題,維護自己的權益呢?我決定做些實際調查。

由於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城鎮,出門打工的人也比較多,所以我做了50份簡單的

調查問卷對家鄉的民工進行了無記名的問卷調查,並對結果進行了分析。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民工對法律雖有一定的瞭解,但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夠,卻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的並不多。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2)民工在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時候,一般不會直接選擇通過法律方式來解決糾紛。相較法律而言,他們認為只要通過協商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去通過法律解決。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會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3)民工對司法機關表現出了明顯的不信任,且對司法機關的工作效率頗有微詞。並認為“打官司是有錢人做的事、因為他們錢多、時間多,而且‘有人'”。

(4)民工的法律意識淡薄,維權意識不足。因為民工的法律知識不足,甚至完全不知他們的合法權益已遭到侵害,維權則更無從談起。

為此,我決定諮詢法律人士來了解一下相關情況。

經人介紹,我聯繫上了安徽華人律師事務所的王武律師。王律師告訴我,在法律方面,憲法中並沒有明確針對農民工的法律保護,主要還是參考《勞動法》來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但農民工雖可根據《勞動法》尋求權益保護,可農民工實際所受到的保護遠遠低於勞動法。根源在於城鄉差距懸殊,農民工就業競爭激烈,農民工自身保護能力差以及我國事實上存在的許多不合理的具體管理制度。因此,加強對農民工權益的法律保護必須標本兼治,既要注重對農村政策的宏觀改變,也要清除不合理的城鄉隔離制度和對農民工不合理的排斥措施。同時,完善立法,建立針對農民工的法律保護更是十分必要。那麼,實際上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王律師認為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1、配套措施的改革。對農民工的保護只是一個淺層面上的問題。要真正保護好農民工的權益,必須提高農民的地位,保護好農民的利益。如前所述,城鎮只有提高高於農民的待遇才能吸引農民工入城,同時城鎮的發展也必須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反之,農村政策不合理,農民不合理地流向城鎮,不但增加城鎮的壓力,而且農民工權益保護也將是空談。因此,對農村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逐漸降低農業税率;②控制農民生產資料價格,對農資生產部門進行扶持;③鼓勵農業產業化、規模化,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④減少農業管理成本,加強農業服務。同時,國家也要改革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各項不合理的制度,城市必須取消對農民工的不合理的限制,禁止對農民工的歧視性待遇。

2、法律保護措施。根據中國現實條件有針對性地從法律角度加強對農民工權益的保護也是必要的。由於以勞動法為核心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是針對一般勞動關係而設立的,具有一般代表性,是勞工權益保障的一般性標準,對農民工權益保護的特殊性缺乏針對性。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以勞動法體系為標準的,以農民工為保護對象的特定法律法規體系及其相應執行機制來適應當前農民工權益的需

要。

與王律師交談後,我對此問題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國家法律一定會完善對農民工權利的保護制度,創造更加美好的和諧社會!

結論:加強我國農民工基本權利保護,依法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必然要求。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當務之急是落實司法保護,尤其是要在憲法精神的指引下積極研究和規劃關於農民工權利保護的法律體系,全面加快農民工權利保障法制建設,完善農民工權利保障制度。特別是在以户籍制度為核心內容的農民工就業保護、社會保障、受教育權以及其他民主政治權利保護等方面。應儘快予以規範和完善,使之法制化,並且在現實中使這些法律與規範得到全方位的落實與實施。

致謝:感謝蒙城縣農民工朋友對此次調查的支持,感謝安徽華人律師事務所王武律師對此次調查的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cizhibaogao/k8g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