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公文範文 >基層反映 >

基層反映:共建共治共享,順應人民新期待——上海代表學習討論十九大報告

基層反映:共建共治共享,順應人民新期待——上海代表學習討論十九大報告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共建共治共享,順應人民新期待——上海代表學習討論十九大報告》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共建共治共享,順應人民新期待——上海代表學習討論十九大報告

“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報告中的這句話,引起上海代表的強烈共鳴: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決定了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羣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羣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羣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羣眾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代表們認為,新時代順應人民羣眾的新期待,要堅持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超大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

長期與城市建設交通和管理工作打交道,上海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書記崔明華代表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感觸很深。

報告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上海在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新路上已有不少探索和成功經驗。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也促使我們對全局工作的思考、對工作標準的認識要再深化、再提高。”崔明華説,“在任何時候、任何工作中,都要把老百姓追求的最美好的生活,作為我們工作的最終標準。”

順應人民羣眾多元多樣、不斷髮展的新需求,上海把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擺在突出位置,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探索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全力提升城市綜合管理精細化水平,努力做到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法制化、社會化、智能化、標準化,讓上海這座國際化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

“這是一個動態、發展、引領、突破的過程,在這當中,任何自滿、停滯、低標,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崔明華説,上海開展“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治理、住宅小區綜合整治,持續精準補短板,但在應對環境資源約束、創新城市垃圾處理舉措、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崔明華認為,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會治理過程中,還要有智慧和創造力,要突出重點和操作的科學性。“因為市民羣眾的利益是具體的,甚至在同一件事情裏,這部分羣眾和那部分羣眾的利益也會碰撞,這就需要有總體設計,要把情況全部摸清楚,抓住關鍵環節推進,還要有長遠打算,再分階段解決。”

“把真實情況跟老百姓講清楚,相信大家會理解接受的。”崔明華舉例,二次供水改造之初,有些居民不是很支持,隨着改造成效初步顯現,他們慢慢理解,現在上海二次供水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又比如老住宅有條件加裝電梯,難度也很大,因為同住一幢樓裏的各樓層居民訴求各不相同。“必須要有治理的理念,既然做為民謀福祉的事,就必須精細、精準,辦法要多一點好一點,效果上要設身處地為老百姓多考慮。”

崔明華説,執政為民、改進作風,並不是空話。讓服務對象辦事便捷、使廣大羣眾笑口常開,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工作究竟做得好不好,歸根結底來自老百姓的評價。

培育社會參與主體和責任意識

十九大報告提到,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看到這句話,楊浦區委書記李躍旗代表想起一篇文章標題:“心安才能民安,才有國安”。

“社會心理服務並不只是找一個心理諮詢師提供一次心理諮詢,這樣理解就窄了”,李躍旗説,在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的今天,公眾心理和社會心態往往折射出深層需求,“人們不光要獲取服務,而且要滿足權利、爭取權益、實現價值”。

日常工作中,李躍旗和同事們接觸過不少羣眾矛盾問題,有時不乏激烈情緒。多年實踐後他們發現,情緒激化的原因往往是參與表達渠道不暢,一旦暢通了表達通道,以充分有效溝通釋疑解惑,再激烈的情緒也可以化解。

這樣的情況,亦反映在最基層的社會治理中。李躍旗説,過去的社會治理常常有一個困境,即缺少由下而上的互動渠道,基層治理的網絡也沒有盤活。“普通人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潛在的需求沒有被發現,也體會不到自己在社區的主體意識。”

而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觀念下,為個體賦權增能,從而培育社會參與的主體意識,更是調適社會心態的重要手段。“要讓居民充分參與,讓他們進行思考和表達,”李躍旗説,“這個過程中,人們慢慢會培養起主體意識、責任意識,社會心態自然而然會向好。”

據此,報告闡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時提出的兩個體系——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與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就有了密切關聯。

李躍旗舉例,有一個居民樓組曾經髒亂不堪,後來社區換了一種治理方式,吸引居民自發管理,結果面貌煥然一新,整個樓道成了“睦鄰樓道”。而楊浦區探索的“睦鄰家園”,亦被賦予更深的期望,“作為一個公共空間,它不光是讓居民活動的地方,更是激活社區互動、成為社區樞紐的地方。”

在李躍旗看來,這些機制的設立,客觀上為羣眾心理釋放和自我成就提供了平台。“培育好的社會心態,意味着需要人與人之間心靈相通、惺惺相惜。”他説,“站在管理的角度,這需要與羣眾將心比心;站在治理的角度,更需要把社會力量撬動起來,讓被動接收者變成積極行動者。”

改革一小步獲得感前進一大步

創新社會治理,就是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座標,要從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代表列出一組數據:今年以來該區80%以上的小區“零案發”,羣眾對身邊問題解決的滿意率達98%,困難羣眾醫療費用自付負擔減輕90%以上。

“報告提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王為人説,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寄予厚望,上海堅決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開展調研,出台“1+6”文件,全市統一的系統設計綱舉目張,持續深入的推進落實堅決有力,幹部羣眾的切身感受十分明顯。“我們深刻感受到,落實中央要求越堅決,工作成效就越明顯。千難萬難,一心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就不難。改革每前進一小步,羣眾的獲得感就會前進一大步。”

王為人以長寧區為例,9街1鎮的招商職能自2015年起全面取消,街鎮各項經費由區財政全額保障,梳理形成214項“條塊分工責任清單”、93項“部門主動服務基層工作清單”。在做實街鎮“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建議權、規劃參與權、綜合管理權、人事考核權和徵得同意權”等五項權力的基礎上,又賦予街鎮對部門考核的“一票否決權”。

“通過一系列改革,基層幹部精力更加聚焦,現在基層有錢辦事、有人幹事,有權管事、有能力解決事,推諉扯皮明顯減少,條塊合力明顯增強。”王為人説,這為“五違四必”整治等重點、難點工作的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得到了很好的實戰檢驗。

加強基層建設,核心是人,報告提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王為人談到,有一支強有力的基層幹部隊伍,基層基礎就能得到進一步夯實。現如今,居民區黨組織書記來源渠道不斷拓寬,培訓和考核激勵力度明顯加大,社區工作者形成職業化體系,基層隊伍整體水平和專業化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更有底氣的“小巷總理”們,有了更多資源、更能集中精力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社區居民説,“現在辦事情順利多了,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實惠和變化實實在在看得見”。

“眼睛向下”疏通最後一公里

“中國經濟保持30多年的增長,是一個奇蹟,中國發展環境的穩定也是一個奇蹟,這離不開社會治理的不斷加強和創新。”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代表説,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基礎工程。

“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程向民説,這就要求社會治理創新必須堅持“眼睛向下”,一切圍着基層轉,衡量標準由老百姓説了算,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治理創新帶來的切身實惠。

目前,松江正在細化責任清單,建立督查機制,搭建聯席會議平台,一切面向基層,解決基層反映的突出問題,比如制訂《協商解決住宅小區綜合治理相關問題的實施辦法》,一攬子解決住宅小區停車位漲價、公建設施配套等難點焦點,比如建立一般轉移支付規模總量穩步增長機制,着眼發展成果讓松江人民同步共享。

“創新就怕不接地氣,就怕堵在‘最後一公里’,對於社會治理的探索,要做到一切工作求實、唯實。要着眼民生民需,切實提高居民羣眾的獲得感,對老百姓的急難愁問題要做到心中有數。”程向民説,心裏要裝着責任感,以勇氣智慧解決民生所需。事事認真辦、件件有迴音,才能滿足羣眾多樣化服務需求;只有敢於啃硬骨頭,才能更加密切黨和羣眾的血肉聯繫,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wenfanwen/jiceng/myr6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