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公文範文 >基層反映 >

基層反映:醫共體“最後一公里”亟待暢通

基層反映:醫共體“最後一公里”亟待暢通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醫共體“最後一公里”亟待暢通 》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醫共體“最後一公里”亟待暢通

醫療體制改革,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而實行縣(區)域醫共體政策,是破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一劑良方。即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以強帶弱,鞏固縣(區)、鄉(鎮)村三級醫療網絡,讓優質技術、優質服務、優秀專家下基層,讓90%住院病人不出醫共體,加強疾病防控,促進全民健康。

然而,基層老百姓普遍反映:分級診療的關鍵是鄉鎮衞生院以及村醫療室有能力、有實力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讓患者自願在基層看病。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鄉村醫生作為三級醫療網絡的“神經末梢”,在最基層守護村民健康,必須面面俱到,必須“全覆蓋”。村醫不能診治的,轉由鄉鎮衞生院接手,以此類推,逐級向上轉診。儘量讓城鄉居民“小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縣(區)”。

這一切都需要有足夠的人力保證。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當前農村有資質的在崗村醫卻嚴重不足。以裕安區順河鎮的村醫執業情況為例:全鎮共有20名在編在崗村醫(享受打卡工資),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鄉村醫師15人,學歷均為中專。

按照人口比例,每千人應配備1–1.2名村醫,順河鎮如按2000年人口普查數4.8萬人和每千人配備1.1名村醫計算,全鎮應配備53名鄉村醫生,但目前全鎮僅有20名,且50週歲以上佔14人。縣、鄉、村醫共體的“最後一公里”沒有真正貫通。

為了使“最後一公里”真正暢通,老百姓和村醫盼望:

一、讓基層有能力留住患者。醫共體牽頭醫院醫師應該多多帶徒弟,分別與鄉鎮衞生院、村醫建立“師徒”關係,手把手、“一對一”進行幫帶,提升鄉村醫生業務能力。牽頭醫院要樹立“幫基層就是幫自己”理念,使縣、鄉、村三級形成良性互動,不僅使醫共體利益最大化,也最大限度維護老百姓的利益,實現“雙贏”。

二、讓村醫零距離貼近村民。按人口比例配齊和穩定村醫隊伍,全面提升醫療服務和健康脱貧能力。鄉村醫生是最貼近農村居民的健康“守門人”,特別是在偏遠的鄉村,醫療條件不便,鄉村醫生就是鄉親們最貼心的家庭醫生。應充分發揮鄉村醫生的健康“守門人”的作用,零距離貼近村民,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進而確保健康扶貧效果。

三、讓村醫能實現“老有所養”。認真貫徹六安市出台的《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創新村醫管理機制深入推進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工作的實施意見》,解決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和工資保障問題,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讓在崗村醫不僅能夠按月領取基本工資,而且實現“老有所養”。

(張遠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wenfanwen/jiceng/ez5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