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農村信用社調查報告多篇

農村信用社調查報告多篇

農村信用社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調查報告

新形勢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較之於農村信用社意義重大。眾所周知,農村信用社穩定發展的根本是內部控制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斷進行內部控制評估,使內部控制能夠得到持續改進和優化,以防範企業面臨的各類風險。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現狀分析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現狀

1. 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審計工作呈現蓬勃發展,總體以真實性、合規性、風險性為審計主要目標。近年來更加註重審計項目與業務發展的關係、審計體系與內部控制體系的關係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發展。但審計範圍、人員配備和審計獨立性等方面受制於體制建設,其職能作用尚待進一步開發。總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對於深化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確保農村信用社經營穩健發展,意義十分巨大。

2.制約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職能發揮的因素。

(1)體制建設落後。絕大多數基層單位設立了獨立的審計部門,但是審計部門以及人員的考核仍然與本單位經營業績和業務發展息息相關,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雖然在很多基層單位正在努力探索給予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單獨的考核辦法,甚至給予審計部門一定的“特權”,但是仍然無法擺脱其內部控制程序。主要原因是審計人員均是由從事本單位其他崗位的人員轉化而來,其人員關係往來、人情脈絡熟絡,即便在工作上獨立,情理上也難以保持其獨立性。

(2)審計方法落後。隨着科技化、信息化首都不斷的滲透到農村信用社的各個領域,農村信用社已逐步入全面的信息化。但是內部審計工作仍然採取現場審計為主,審計多采取內從紙介質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檔案資料中獲取數據和信息的方式。審計抽樣過於片面,概括性不清,得出數據不夠嚴謹。

(3)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一是部門審計人員基層鍛鍊時間短,對業務知識的瞭解不夠全面,而且缺乏必要的計算機、法律知識。二是培訓跟不上業務發展,從上到下采取分任務的方式開展審計項目,而不是採取根據實際需要開展,特別是項目任務重時就會忽略了對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使一些審計人員盲目上崗,審計效果差。三是業務部門重管理輕指導。基層單位業務部室因日常工作量較大,較少深入基層信用社調研、只是簡單的定製度、發文件,事後落實情況較少問津。

【第2篇】2022年調查報告:論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拓展策略

中間業務是指銀行業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基礎上不運用或較少運用自身的資產,以中間人或代理人的身份為客户辦理委託、擔保和信息諮詢等業務並收取服務費用的業務。由於中間業務以其獨有的對資本無需求、風險低、盈利高、服務性能強等特點,在業內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受到廣泛而高度的重視,成為與資產負債業務並駕齊驅的重要業務領域,中間業務正被快速搶佔和瓜分。快速發展中間業務是農村信用社信用提高和業務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們將科學發展觀運用於實際的最為深刻的表現。當前我們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狀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應採取什麼拓展策略?帶着這些問題,筆者對萬源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從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我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1、起步較晚,項目品種開發不力。

1999年,萬源市農村信用社的中間業務是以代扣存款利息税為標誌開始發展的,但在以後的幾年中一直未見其它中間業務出現,直到xx年才陸續有了代發工資業務,xx年有一個代理它行保管庫款、押運現金的業務,xx年開始代發農民的各類直補款。可以説萬源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但起步較晚,而且中間業務還是建立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其業務品種單一。

2、中間業務淨收入雖逐年增加,但發展速度緩慢,收入比例還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經統計,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4151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0萬元,佔總收入的0. 24%;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4710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2.58萬元,佔總收入的0.27%;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6178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14.10萬元,佔總收入的0.25%,xx年我市全轄營業總收入為8433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為87.6萬元,佔總收入的1.04%,而據有關資料顯示,xx年全國各金融機構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的平均水平為10%,最高的金融機構佔比達到17%,外資銀行佔比更高,大約為50%,最高的佔比達到70%(花旗銀行),而我市農村信用社僅為0.002%,可見我們的中間業務發展規模小、範圍較窄,仍然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3、精通中間業務的專業人才匱乏。

中間業務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具有集人才、技術、網絡、資金和信用於一體的特徵,它涉及經濟、金融、貿易、法律、科技等諸多領域,是金融業的高科技“模塊”。中間業務的發展需要大批知識面廣、實踐經驗豐富、懂技術、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備系統的銀行、保險、證券、外匯等金融專業知識,通曉各種金融商品和投資工具,瞭解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專家。與商業銀行相比,這種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在信用社是極難找到,大部分信用社目前根本就沒有這種人才,因此造成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品種少,功能單一,缺乏綜合性和有自身特色的產品。所以,中間業務專業人員的匱乏嚴重製約了我市中間業務的發展,成為我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一大瓶頸,讓我們很有一種“捧着金飯碗還在要飯”的感覺。

二、我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中間業務創新能力弱,構成單一,收入水平低。

隨着金融創新的發展,中間業務種類越來越多,但是我市農村信用社還是僅限於代發工資、代扣利息税、代辦保險等業務品種,業務創新能力弱,構成上也比較單一,基本上是以傳統的中間業務為主,以上這些代理業務本身的效益很低。據調查,代發工資手續費提取比率為零;代理農民的各類直補款財政也只象徵性的給付一點點手續費,連業務成本都不夠;代扣利息税的手續費提取比率為2%;代辦保險的手續費比率略為高一些,但也只有3.5%左右。以上這些中間業務收入佔全部中間業務收入的98%以上。本希望蜀信卡能給我們的中間業務收入帶來一個新的增長點,但由於蜀信卡業務剛開通不久,且只具有存取、轉賬、pos機消費、atm機取款等基本功能,還不能發揮其它多元化服務功能,因而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產生更多的收入。一些如金融諮詢、保管箱、委託業務、證券、理財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新興中間業務根本沒有涉足。

2、對中間業務戰略性認識不足、定位不準。

由於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信貸管理體制禁錮了我們員工的創新思維,束縛了基層農村信用社主任的經營思想,在發展中間業務的指導思想上存在偏差,在對中間業務的定位上更是偏頗,沒有把中間業務與資產、負債業務平等對待,而僅僅是把中間業務當作副業,當作次要業務,甚至把部分中間業務作為從屬於存貸業務的附屬品,作為吸引客户,增大存貸款傳統業務的輔助手段,沒有真正把開發中間業務當作一項主業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來經營。因此,不把中間業務當作本行業的發展戰略去研究和探索,對中間業務定位發生本末倒置的現象是我們目前在認識上存在的一個嚴重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3、人員短缺問題嚴重製約了中間業務的發展。

在山區,我們農村信用社大都存在網點分散、服務半徑大的局面,如果單純按行政村數和存貸規模來定編定員的話,那麼信用社就會普遍存在着人員短缺的問題,這樣既不利於各項制度的執行,也不利於業務的拓展,更不利於中間業務的拓展。現以我市沙灘信用社為例,該社共有5名職工,其中主任1人、信貸員1人、會計2人、出納1人。這樣的人員構成,在全轄無法普及櫃員制的情況下,只能對外設一個櫃面。而該社儲蓄餘額6031萬元、貸款1313萬元,因此業務量較大,每天僅存貸款業務量都在157筆以上,營業室外隨時擠滿了等候辦理存貸業務的客户,使許多中間業務根本無暇顧及。目前萬源農村信用社41個營業網點,除營業部外,其它機構均只能設1個對外窗口,因此櫃面業務壓力一直都很大。以代發農民糧食直補款為例,大部分農户只要直補款一到位就蜂擁而至,導致櫃面業務壓力很大,而財政給付的手續費很底,信用社的員工覺得費力不討好,也就失去了做中間業務的信心。

三、拓展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策略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新思想、新觀念決定新業務的開發,農村信用社員工要從思想上意識到加快中間業務拓展既是經濟社會對農信社服務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信用社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快中間業務的發展是競爭能力提升的重要標誌,是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經營效益、增強盈利能力的有效舉措。在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的過程中,我們要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解決員工對中間業務概念模糊的問題;二是解決對中間業務效益低下、不值得開辦的狹隘認識問題;三是解決認為我們貧困山區不存在中間業務需求的謬誤認識問題;四是解決搞中間業務是不務正業,會影響主營業務的片面認識問題。儘管目前我們的中間業務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我們的員工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克服把中間業務當作副業、對其經營管理和發展關注不夠的思想傾向,排除中間業務能否成為信用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疑慮,深刻認識發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將發展中間業務作為與存款、貸款業務並列的支柱業務,實施拓展中間業務戰略,在經營管理機制上營造有利於中間業務發展的壓力和動力機制,在工作措施上推動和保障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

2、完善體系,規範機制。

發展中間業務對於農村信用社來説是一個新的課題,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體制上的支撐和政策上的扶持,特別是需要我們自身的加倍努力。因此,我們要解放思想的束縛,又快又好地發展中間業務,首先,管理機構要擔負起重要的職責,例如,對轄內擬訂開展或已開展的中間業務要認真地進行市場調查分析,預測變化趨勢,科學正確地擬訂工作目標,組織對新產品的研發、推廣、宣傳以及產品定價等工作。本人認為這一項工作最低也要由市級管理機構來完成,最好是省聯社。其次,我們擬訂開辦的中間業務,一定要符合金融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不能損害現有客户的經濟利益,在立足傳統業務的基礎上,穩步進行,切不可蜂擁而上,更不可顧此失彼;再次,對已擬訂的中間業務我們要制定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要及時開發與之相應配套的計算機業務支持系統;最後,要制定和落實好中間業務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及時排除中間業務開展過程中的風險隱患,不能光抓業務發展,而忽視風險防範。

3、深入調查、研發產品。

針對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產品過分單一的現狀,我們要結合農村信用社特有的客户羣體和經營特點,適時開發新的金融產品,這是目前山區農村信用社的當務之急。上級管理機構在產品開發時一定要堅持市場有需求、農村信用社有能力、業務有效益的原則,充分考慮山區農村信用社在機構網絡、技術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客觀條件,科學地選擇那些適合市場需要、發展潛力較大、風險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間業務品種,集中力量抓好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我們推出的中間業務既要能夠真正滿足特定客户羣的要求,又要能增加收益,只有這樣的中間業務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目前我們提到的卡業務、代收代付等業務,個人認為此類業務已被四大國有銀行搶佔,給我們信用社留下的發展空間並不大,對於此塊業務我們不能盲目地和商業銀行比拼規模,而應該穩妥地把這類業務做實、做細,逐步拓展我們的農村市場。同時要加強對技術含量高的新業務積極地進行前期探討和實踐,力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個人金融產品,如農村信用社尚未涉足的基金業務、投資諮詢業務、代理外匯交易、代理證券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等,我們要力爭在深度和廣度上加以拓展。比如個人理財業務面對的是眾多不同背景的個人客户及其不同需求,設計開發新產品時應站在個人客户的立場上對市場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具有個性化的個人金融產品。同時要擺正農村信用社在市場經濟中的位置,努力改善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運用多種營銷手段,不斷擴大影響,樹立良好形象,培育和發展新的客户羣體,實現中間業務的良性運營。

4、改進設施、培養人才。

中間業務是金融業的“高技術”產業,具有集人才、技術、網絡、資金和信用於一體的特徵,信用社正處於中間業務發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支持業務發展。信用社要有業務發展的長遠規劃,要加快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的步伐,採用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設備,促進辦公自動化、電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動服務手段的應用和推廣,有計劃、針對性地加大設備投入,搭建好中間業務發展的操作平台。

鑑於農村信用社目前的人員數量、結構和知識水平遠遠不能適應中間業務發展的實情,省、市管理機構應儘可能的結合各地實際,成立專門的中間業務部門,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建立起定期的培訓機制,採取專業化培訓和交流培訓相結合,理論研討和實務操作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加大對一線員工中間業務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繼續面向社會高起點、嚴要求地公開引進一批既具有計算機系統知識,又具有豐富銀行業實踐經驗的複合型人才,為中間業務的研發提供智力支持,從而保證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

5、加強營銷,加大宣傳。

加強營銷,加大宣傳也是我們發展中間業務的一個必要手段。我們要系統地開展中間業務的宣傳營銷活動,向社會推薦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項目和業務品種,在公眾中樹立全新的整體形象。一是推行一體化營銷策略,實現中間業務綜合化經營三結合,集中營銷與分散營銷相結合、重點營銷與全面營銷相結合、存貸業務與中間業務相結合。把優化營銷手段,改進營銷策略作為搶佔市場份額,促進農信社中間業務發展的重要舉措。二是因地制宜、全面宣傳。農信社經營機構多數位於“三農”之地,勞務輸出旺,我們要抓住元旦、春節前後大量務工人員返鄉,資金迴流的契機,有的放矢地進行新產品的宣傳,組織人員在營業網點、途經車站、街頭巷尾,擺攤設點,宣傳諮詢,放送資料,千方百計做好宣傳工作。

【第3篇】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調查報告範文

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調查報告新形勢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較之於農村信用社意義重大。眾所周知,農村信用社穩定發展的根本是內部控制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斷進行內部控制評估,使內部控制能夠得到持續改進和優化,以防範企業面臨的各類風險。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現狀分析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現狀

1、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審計工作呈現蓬勃發展,總體以真實性、合規性、風險性為審計主要目標。近年來更加註重審計項目與業務發展的關係、審計體系與內部控制體系的關係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發展。但審計範圍、人員配備和審計獨立性等方面受制於體制建設,其職能作用尚待進一步開發。總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對於深化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確保農村信用社經營穩健發展,意義十分巨大。

2、制約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職能發揮的因素。

(1)體制建設落後。絕大多數基層單位設立了獨立的審計部門,但是審計部門以及人員的考核仍然與本單位經營業績和業務發展息息相關,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雖然在很多基層單位正在努力探索給予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單獨的考核辦法,甚至給予審計部門一定的“特權”,但是仍然無法擺脱其內部控制程序。主要原因是審計人員均是由從事本單位其他崗位的人員轉化而來,其人員關係往來、人情脈絡熟絡,即便在工作上獨立,情理上也難以保持其獨立性。

(2)審計方法落後。隨着科技化、信息化首都不斷的滲透到農村信用社的各個領域,農村信用社已逐步入全面的信息化。但是內部審計工作仍然採取現場審計為主,審計多采取內從紙介質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檔案資料中獲取數據和信息的方式。審計抽樣過於片面,概括性不清,得出數據不夠嚴謹。

(3)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一是部門審計人員基層鍛鍊時間短,對業務知識的瞭解不夠全面,而且缺乏必要的計算機、法律知識。二是培訓跟不上業務發展,從上到下采取分任務的方式開展審計項目,而不是採取根據實際需要開展,特別是項目任務重時就會忽略了對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使一些審計人員盲目上崗,審計效果差。三是業務部門重管理輕指導。基層單位業務部室因日常工作量較大,較少深入基層信用社調研、只是簡單的定製度、發文件,事後落實情況較少問津。

(二)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開展情況

1、尚未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

農村信用社作為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目前還沒有正式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工作,該工作仍然處於探索和試水階段。雖然從上級決策者來看,農村信用社內部對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開展工作十分重視,並且組織了部分審計骨幹從事該工作的研究,並針對農村信用社內部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和實驗,包括不斷規範審計工作流程並實施內部審計報告審核制度,雖然與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存在本質差距,但並沒有組織建設者們的熱情。

2、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標準難統一。

農村信用社是一個極其附在的金融體系,從省聯社到縣(市)級聯社都存在獨立的法人,並且發展狀況不盡相同,如果採取統一的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標準不盡合理。儘管省級聯社內部審計部門對縣(市)級聯社內部審計工作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監督檢查,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儘可能的統一標準,但如果地區發展不平衡或者省級聯社本身制定的標準存在內容不全面、評估不科學的漏洞,那麼內部審計質量評估仍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3、軟件設施見識尚不夠完善。

一方面缺乏人才,農村信用社的定位是面向縣域經濟和農村市場,這就決定了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的人才戰略是適應農村市場的相對“低端”的人才類型,而這一類人雖然能夠在農村市場風聲水起,但對於具有國際範兒偏“洋火”的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接受起來簡直是難於上青天。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設落後,農村信用社經歷了長期的複雜的改革和發展才取得今天的成就,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很多方面仍然非常落後,其中信息化建設就是其中一個方面,直接表現就是,絕大多數客户經理甚至是中層管理人員計算機水平非常有限,這就導致了許多好的軟件不能推廣、推廣了的項目不能好好利用,直接導致了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被動性。

二、當前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存在的難點及對策

(一)農村信用社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存在的難點

1、內部意識方面。

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難以保持獨立性,農村信用社較多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未轉變,不能將審計部門作為獨立行使職責的部門,而是視作本單位設置的附屬部門,單位的管理人員長期的重經營輕管理,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業務增長和效益推進上,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改革和創新絲毫不在意。而被審計單位更是得過且過,採取一切應對手段甚至動用人情關係公關,絲毫認識不到審計質量評估的重要意義,暮光短淺,只顧當時利益。

2、外部環境方面。

一方面缺乏長期開展的動力,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目前在我國沒有強制性要求開展,企業只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性開展,多數企業開展項目前首先論證成本,而作為業務發展並不是很超前且創新性不夠強大的農村信用社來説更加缺乏推動力。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做為金融企業,不僅對股東和職工負責,更重要的是要為地方經濟發展負責,為整個社會的金融認知和金融進步承擔社會責任,各基層單位一邊絞盡腦汁制定對策在激烈金融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又一邊制定這沉重的任務指標使全體員工在壓力中艱難跋涉,所有的經歷全部用在發展業務和收益上,很難拿出十足的經歷發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項目。

(二)解決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問題的對策

對農村信用社基層單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評估,建議採用內部自我評估方式,即由省級聯社內部審計部門組織有關人員,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轄屬範圍內所有基層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1、大力宣傳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作用及優點。

農村信用社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監督審計職能,使審計工作能夠更好的防範業務風險。二是更好的整合審計資源,加強審計成果的合理運用。基於以上兩點,由省級聯社集中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一方面省級聯社在開展外部質量評估中會積累豐富的經驗,有能力對各基層單位開展強有效果的內部審計質量進行評估。另一方面目前各基層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採用外部評估方式的條件並不成熟,盲目使用外部評估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運用省級聯社開展的相對“外部”的評估方式,給予適當的緩衝時間,更有利於其向外部評估方式順利過渡。

2、優化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手段。

一是優化財務評估指標。財務指標是衡量農村信用社業務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但內部審計工作的服務質量更多體現為一種長期效應或隱性效性,無法直接衡量和準確度量。因此,財務評估指標應主要考核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是否緊緊圍繞整體工作重心、是否服務於戰略目標的實現、是否為防範風險和改善運營等發揮了源頭控制作用。二是完善客户反饋。客户評估指標主要反映客户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評價。決策方可通過問卷調查、採訪等方式,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無記名方式考核。考核包含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期望、認可以及對風險的關注程度、內部審計建議和意見被採納的比例等。指標值越高,單位內部審計質量越高;指標值越低,其內部審計質量越低。三是跟進業務流程評估指標。審計業務流程反映了內部審計業務開展及項目管理的規範程度。業務流程評估指標具體涵蓋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流程是否進行再造、流程改進的次數、實際工作是否按審計流程執行、從審計工作結束到出具審計報告的天數等。四是注重學習與成長評估指標。內部審計人員的學習和成長能力最終決定內部審計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基層單位應該注重內部審計人員的教育程度、職稱人數比例、持內部審計證和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人數比例、培訓費用增長率等。通過設置學習與成長指標,督促各單位配置政治素養高、專業勝任能力強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工作崗位。

【第4篇】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企業的興衰,特別是政策性、知識性、專業性比較強的金融企業,顯得更加重要。農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人才隊伍建設是前提和保證,因此,農村信用社就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各層次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只有各層次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信用社工作的整體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結合筆者對該單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由此而引發了對目前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的一份淺見。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蒙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賈莊信用社位於蒙陰縣最北端,比較偏遠,為轄內九個行政村0.9萬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027萬元,貸款餘額達到294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86萬元,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1、人員情況:該社現有幹部職工11人,平均年齡在37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幹部職工5人,佔員工總數的45%。

2、崗位設置:賈莊信用社現在設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內勤主任一名,主管會計一名,借據崗兼立據崗一人,櫃組會計2人,複核員一人,出納員一人,外勤業務人員2人。由於單位業務相對較少,地理位置偏遠,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單位人員情況基本保持不變,人員相對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業務操作流程,有的員工還身兼兩職,除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外,給業務發展也帶來不便,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體制不順,用人機制不活。1996年與農業銀行脱鈎前,農村信用社歷年接收的新員工大多數是頂替、照顧的內部職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鈎後,儘管採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訓力度,鼓勵員工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再加上近幾年來,從大中院校引進了二十幾名大學生,但是由於受體制原因的影響,仍然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一時還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形成了隊伍老化、制度不活、競爭軟化的落後局面。

(二)、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複合性人才嚴重匱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熟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科技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四是缺乏公關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強的市場開發人才。

三、對策及建議

(一)、發現人才,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是要善於發現人才,世上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確不常在。這説明發現和識別人才關鍵是各級領導要甘當新時代的伯樂。二是要有求才愛才之心,善於把握人才的本質特徵,要從不同類型人才、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特點出發,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徵,避免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煅煉力度,人才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識在於積累,天才來自勤奮,人才在於培養,要為農村信用社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事業心強,愛崗敬業的年青員工創造多崗位煅煉的機會,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四是要明確用人標準,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內涵,要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選擇各層次所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與才的關係,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壞才,如果一個有才能的人,沒有甘於奉獻、大公無私的敬業精神,一心只想貪圖享樂的話,那麼,才能越大破壞力越強。因此,要從規避道德風險入手,從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標準方面扼制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二)、提高一線窗口人員操作水平。營業人員服務質量的優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信用社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譽和形象,現階段農村信用社人員緊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線缺少各類熟練操作業務的營業人員,因此,農村信用社建設一支業務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線操作人才隊伍尤其重要更是農村信用社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強業務崗位人才隊伍的崗位輪換,把一線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業務能手,逐步實行按職務、職稱、崗位取酬的激勵機制,能者多勞多得,劣者少勞少得,視員工的能力可以低職高聘,也可以高職低聘,這樣既有利於人才在本地區間的合

理流動,也有利於促進人員分流,優化全系統員工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加快一線人才隊伍新業務、新知識的更新速度。要改變農信社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的落後面貌,短期內單靠外部高等院校輸送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必須堅持抓好後續教育,積極創造學習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先天文化知識水平不足業績優秀的員工加油充電,提高文化知識,業務理論水平,適應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可以從現有用工中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

一批優秀人才輸送到專業院校脱產學習,通過單位、個人雙方負擔教育投入的辦法,畢業後給與相應的待遇。從而實現結構調整與現有人員盤活的雙重戰略。

三是實行崗位等級管理,嚴格員工績效考核。建立激勵和教育機制,正確引導員工自覺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實行調整與發掘現有人力資源潛能雙重戰略一是要推行全員聘用制,把職

務和職稱評聘全面納入結構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競爭機制,全方位推進優化組合。根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各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實行雙向選擇,不分地域,競爭上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以績取酬。

【第5篇】對鄉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賢庠信用社支農基本情況

2.不斷簡化貸款手續,為支持三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近幾年來,信用社在切實轉變觀念、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信貸投入的同時,深入農户,及時瞭解農民的心志,努力簡化貸款手續,切實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户的肯定。例如:在黃避嶴鄉塔頭旺村實行送貸上門、農户聯保的模式;在轄區範圍內評定信用户、信用村,實現農户隨到隨貸的方式。

二、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改進支農服務幾點建議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堅定支農信念不放鬆。隨着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在農村的日益萎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這正如朱總理指出的,農村信用社要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達到這一目標,農村信用社員工一要主動下鄉(村),多瞭解農户、個體户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狀況;二要切實加強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四要正確處理防範化解風險與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及時增加對三農信貸投入。

2.準確定位經營方向,堅定服務目標不放鬆。即始終不渝地為農業、農村、農户提供優質服務,合理掌握和調整貸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貸投入,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3.靈活掌握經營方式,堅定優化服務手段不放鬆,要大力推進小額農貸,進一步推廣使用貸款證,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二要積極推廣農民聯保貸款制度,切實解決農民貸款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第6篇】鄉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賢庠信用社支農基本情況

2.不斷簡化貸款手續,為支持三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近幾年來,信用社在切實轉變觀念、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信貸投入的同時,深入農户,及時瞭解農民的心志,努力簡化貸款手續,切實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户的肯定。例如:在黃避嶴鄉塔頭旺村實行送貸上門、農户聯保的模式;在轄區範圍內評定信用户、信用村,實現農户隨到隨貸的方式。

二、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改進支農服務幾點建議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堅定支農信念不放鬆。隨着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在農村的日益萎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這正如朱總理指出的,農村信用社要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達到這一目標,農村信用社員工一要主動下鄉(村),多瞭解農户、個體户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狀況;二要切實加強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四要正確處理防範化解風險與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及時增加對三農信貸投入。

2.準確定位經營方向,堅定服務目標不放鬆。即始終不渝地為農業、農村、農户提供優質服務,合理掌握和調整貸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貸投入,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3.靈活掌握經營方式,堅定優化服務手段不放鬆,要大力推進小額農貸,進一步推廣使用貸款證,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二要積極推廣農民聯保貸款制度,切實解決農民貸款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第7篇】農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調查報告範文

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看,縣域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發展縣域經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和任務。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戰略性調整的新的歷史階段,“三農”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的亮點之一。農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實現服務和經營同步,是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筆者對以來轄內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

是傳統的農業縣,面對中小型企業甚少這一經濟格局,農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區,服務三農”的戰略定位,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創造性地開展金融支農工作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1、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成為支農服務的重點品牌。農户小額信用貸款以其靈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農户青睞。以來,縣聯社把其當作支農的品牌來經營和打造,對農户的生產、生活、消費、多種經營等領域進行了大力扶持,使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成為農村信用社資金營運的主渠道,成為農村家喻户曉,深受農民歡迎的服務品牌。截止4月末,全縣發放農户貸款證22050户,對21589户農户發放了農户小額信用貸款,佔轄內農户總數的61.48%,累計發放農户小額信用貸款21558萬元,佔貸款累放的57.18%,農户小額信用貸款餘額達8534萬元,佔貸款總額的41.15%,基本上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

2、培優培強農業主導產業,提升農民增收水平。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山上辦綠色銀行,山下建優質糧倉,水裏興特色養殖”的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思路,縣農村信用社充分發揮信貸槓桿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不斷加大信貸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導農民向“專、精、特、新”種養殖業發展,造就了食用菌、水產業、烤煙業多個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亮點。

例一:以來,累計發放食用菌貸款2560萬元,扶持了4780户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農户,目前全縣從事該產業的農户佔30%,且規模不斷擴大,茶菇、爆花菇、草菇發展至千家萬户,僅栽培量就達1.2億筒,實現產值1.6億元。僅生產經營食用菌一項,每户農户户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且純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勝鎮黎明村、宏村鎮孔沅村、龍安鎮王沙坑村等已成為食用菌生產基地和依託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之一。

例二、投入信貸資金861萬元(其中:90萬元、155萬元、306萬元、210萬元)重點扶持了養殖週期短、見效快、效益高、市場穩定的美蛙養殖業,放款量佔全縣農村信用社水產養殖貸款的70%,扶持面為美蛙養殖户的90%,養殖規模由的10户,養殖面不足十畝,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餘畝,有效地帶動了水產業的迅猛發展,使之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例三:烤煙是近兩年縣委縣政府在全縣農村推廣的又一富農產業,農村信用社對這一新優農副產品進行了大力扶持。為524户農户發放烤煙貸款191萬元,使當年烤煙種植面積發展至1000多畝。今年1-4月又投入烤煙生產資金近400萬元,支持1312户農户做大做強烤煙種植業。由於有農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農民打消了因資金緊缺的顧慮,種植烤煙的積極性高漲,全縣烤煙種植已形成規模,種植面積擴大到8500畝,是的八倍之多,烤煙又將成為興縣富民的又一特色產業。

3、以推行營銷貸款為着力點,延伸服務觸角。隨着傳統農業向多元化經濟農業的轉變,大規模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銷售及農村個私經濟,個人消費等領域的資金需求不斷增大,特別是去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高漲,但農户小額信用貸款由於受使用範圍侷限性的限制,難以滿足農户對貸款的需求。縣聯社適時創新經營理念,在信貸產品中引入營銷機制,推行全員營銷貸款,送貸上門,把資金送到急需資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員營銷貸款147人,累計發放營銷貸款4346萬元,較好地推動了農產品的發展進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鄉鎮的白蓮種植基地;日峯、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鄉鎮的三元雜交豬養殖基地;日峯、中田、洵口水產品的養殖基地,成為繼農户小額信用貸款之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又一信貸品牌。

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縣域資金需求與農村信用社供給不平衡。一方面,農村信用社以貸款種類多、手續簡便、放款及時、服務優良等優勢,吸引了大批客户,成為支持縣域經濟的中堅力量,但同時增加了自身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隨着轄內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機構網點的逐漸收縮,農行撤消了縣城以下全部農村網點,目前農村市場的資金需求呈現農村信用社“孤軍作戰”的格局。再則,商業銀行貸款權限上收,貸款總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支持縣域經濟的作用弱化,僅轄內四大國有 商業銀行貸款總量就比上年減少2831萬元,減幅達10.87%,相應增加了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經濟的壓力。就來看,除農業發展銀行外,全縣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17370萬元,其中農村信用社為14604萬元,佔累放的84.08%。今年4月末這一比例增加到91.86%,比上年同期增長7.78個百分點。農村信用社由支農主力軍完全變成支農“孤立軍”,有限的資金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資金需求。

(二)資金不足,削弱了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實力。一是組織資金困難,一方面農村信用社由於受結算渠道狹窄,電子化結算手段落後,匯路不暢等硬件制約的影響,在同業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很多異地結算頻繁的客户都不願意在農村信用社開户存款,而這些客户又正是資金雄厚的優良客户。另一方面,由於社會上對農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到農村信用社存款有風險。多年來,農村信用社雖然採取各種措施,做了大量的宣傳和實質性工作,但一些黃金客户和穩定性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業單位存款的組織工作仍就舉步維艱,該類存款的市場份額一直較低,公存款只佔轄內公存款總額的16.3%。二是農村資金分流嚴重。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從退出農村市場轉而爭奪農村儲源市場,成為農村信用社強硬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郵政儲蓄全面向農村滲透,分割農村金融資源。從來看,全縣金融機構存款淨增14106萬元,農村信用社僅增2468萬元,佔17.50%,而郵政儲蓄其淨增額則達5579萬元,佔39.55%,是農村信用社的兩倍以上,其存款總量也從的18166萬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0398萬元,增長了67.33%,超出全縣平均增幅31個百分點。且郵政儲蓄不是“取之於農,用之於農”,而是將存款上存,造成農村資金嚴重流失,致使農村信用社難以有效吸納農村富餘資金。如:近幾年,且宏村、樟溪兩鄉鎮的農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萬元,扶持當地130多户農户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經營傢俬生產,產值過億元,形成了較好的規模效益,並帶動了兩地5000餘户農村勞力致富。相對而言,兩地農村信用社存款總量只上升了740萬元,為貸款累放的7.17%,貸款發放大部分是通過人行支農再貸款和農村信用社內部調劑資金等渠道解決。縣農村信用社為了支持“三農”,一直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存貸比例失調,信貸資金嚴重匱乏,削弱了農村信用社支農實力。

(三)服務層次不全,難以涉足縣域經濟的方方面面。農村信用社因其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和資金限制,信貸資金的投向以滿足“三農”為主,存在重“三農”輕城鎮居民、重生產輕消費、重個體輕企業的現象,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大。經調查的11家中小企業中只有5家與農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貸關係。究其原因,一是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缺乏為企業貸款的有效風險管控辦法。加上轄內中小企業的市場風險大,生產的穩定性、管理的規範性較差,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農村信用社拓寬信貸支持面的顧慮和難度。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雖表示希望得到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支持,但因貸款利率比商業銀行稍高,企業從經營成本角度考慮還是不願到農村信用社借款,出現農村信用社“一頭熱”現象。三是對一些實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業,農村信用社難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對此,縣聯社出台了一系列辦法,力爭攻破中小企業這一“堡壘”,但涉足中小企業的貸款佔比仍就不高,使農村信用社服務面難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環境較差,逃廢債務現象嚴重。一方面,社會信用意識淡薄,逃廢農村信用社債務的現象比較嚴重。如:一些黨政幹部自借和擔保的貸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問,催收時往往是認賬不還,甚至賴賬,長期佔用農村信用社資金。另一方面,少數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從地方的短期利益出發,維護企業利益多,把農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塊“大蛋糕”,在處理農村信用社維護金融債權和企業逃廢債務的問題時,過於維護地方和部門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縱容企業利用改制機會逃廢債務,進行“暗箱操作”,損害農村信用社的利益。再則,訴訟案件執行難,由於受執法力度不強、債務人信用意識差等因素的影響,許多進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貸款,雖説贏了官司卻收不到錢,部分借款人或企業甚至有意、惡意逃廢債務。以來法院已判決但仍未執行的縣農村信用社訴訟案件就達46件,標的為419萬元。大量不良貸款長期佔用了農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貸資金,不僅降低了信貸資金的流動性、效益性,也遏制了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成為阻礙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三、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目前,農村信用社面臨發展和服務兩大重任,要使農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政府部門和農村信用社應攜手同行,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門的支持力。各級政府部門要真正認識到支持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就是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工作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不但要在輿論上支持,更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1、要儘快落實國家為改革中的農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項優惠政策,幫助農村信用社消化歷史包袱,提升農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後勁。

2、要協助農村信用社組織資金,撤消限制有關部門到農村信用社開户或存款的相關規定,按照省財政廳《關於財政涉農資金支持農村信用聯社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贛財庫17號)文件精神,把縣財政涉農資金存入農村信用社;協助農村信用社吸收農村富餘資金,防止資金外流;鼓勵、引導縣直各單位、部門、團體到農村信用社存款,壯大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實力。

3、要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環境。倡導“誠實守信”的美德,通過創建“信用”、“信用村鎮”和“信用農户”的評比活動,提高民眾的信用意識,黨政幹部要成為守信的模範,民眾的表率,儘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

4、要堅決打擊和制止信用缺失行為。對拖欠貸款的黨政幹部,要採取強有力的行政措施協助農村信用社共同清收;對惡意逃廢債務的企業、個人,政府要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嚴厲打擊;敦促司法部門加大對農村信用社信貸訴訟案件的執行力度,維護農村信用社債權。

5、要找準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縣域實際情況,科學決策經濟佈局,引進和開發特、優、高效產品,打造市場化、規模化、效益化的龍頭企業和主導產業,以此促進農村信用社扶持資金的快速回籠,提高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

(二)、增強農村信用社的競爭力。農村信用社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力軍地位和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增強自身經濟實力,做大做強業務規模,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

1、要充實資金實力。通過建立農村信用社vi標識系統、加大宣傳力度、實行優質服務等手段,增強民眾對農村信用社的瞭解度和支持度,從而主動到農村信用社存款;通過實行個性化、親情化、標準化客户服務方式,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公眾信任度。同時,積極完善金融服務機制,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服務手段、服務產品、服務工具、服務方式上有所突破,儘快開通全國通存通兑、銀行卡等便民業務,以此帶動服務質量的總體改善,提高吸儲能力和同業競爭力;通過注重市場營銷,督促有關部門逐步消除相關歧視性政策,重視對優質客户的公關工作,增加政府部門、企業、機關團體、農村財政性存款比重,在與政府及其它經濟組織的合作中,尋求最大限度地發掘信用資源的潛力,獲得充分的資金來源,並實現有效的資金運用。

2、要拓寬服務領域。“三農”經濟佔據着縣域經濟的絕大部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農村信用社應堅持“立足社區、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在進一步強化“三農”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拓寬服務面。通過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的徵信體系,在調查、瞭解、摸底的基礎上,為有金融需求的中小企業建立檔案,形成相關的資料信息庫,以解決信息不對稱,難以有效拓展服務面的問題。同時,充分發揮營銷貸款的作用,積極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發展、工業園區建設等經濟活動中發掘優質客户,把服務延伸到縣域經濟的方方面面,實現社會效益和自身效益的“雙贏”。

3、要提升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農村信用社應利用自有資金、支農再貸款和政府及其它經濟組織的信用資源,在充分發揮四大信貸品牌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開發適用型信貸服務產品,以滿足縣域經濟發展中多元化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同時,及時跟進地方政府發展縣域經濟的思路,全方位、多領域地發展貸款業務,大力扶持和打造品牌工程、亮點工程,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縣域經濟發展戰略之中,為之提供高效益、低風險的金融服務,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喜歡這篇文章的人還喜歡……

【第8篇】關於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調查報告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如何發揮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銀監部門關注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擬從為三農服務的要求來探討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歷程及其評價

我國農村信用社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農村信用社組建和發展階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質。二是反覆和停滯階段(1959-1980)。農村信用社下放給社隊,成為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籌資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農行代管階段(1980-1996)。信用社歸農行管理,兩套編制,兩本賬薄。農村基層信用社入股組建縣聯社,信用社與縣聯社為兩級法人體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離農行,開始恢復合作金融性質。1996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農村信用社正式脱離與農業銀行的行政隸屬關係,逐步改變為農民自願入股,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服務的合作金融組織,並由中國人民銀行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理順外部關係、明晰產權、強化內部管理的改革。

從1996年以來迄今為止的改革實踐看,我國信用社有三種形式:農村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合作社。儘管農村信用社經過一系列改革,但無論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合作制銀行,還是信用合作社,離完善的產權制度仍有一定距離。縣聯社統一法人形式,沿襲了原有的信用社產權結構特徵,仍存在所有權缺位的問題,民主管理有名無實,成立縣聯社統一法人,使信用社離農民越來越遠,對信用社的參與程度越來越低。在信用社擴大規模和信貸業務高度專業化以後,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難以實現。在省聯社與縣聯社之間,在組織形式上,省聯社是行業自律組織,承擔着規範與管理縣聯社的職責,而實際上,縣聯社是省聯社的股東,作為一級法人,它有合法經營的自主權,省聯社對縣聯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會出現縣聯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説,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東所佔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東尤其是政府股份佔較大比例,可能造成內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對信用社的行政干預,為信用社偏離其經營目標埋下了隱患。合作制銀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合作制中,自然人股東多,股本小,農民的無知和對合作社的不關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無法落實。而且,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使大股東也沒有對合作銀行的實際支配權,而成了行長説了算。

二、農村信用社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農信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與信用社的關係從行政干預到對其負責。

農村信用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於落實管理責任,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幫助農村信用社改善經營和發展業務;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後,直接承擔了信用社的盈虧責任,這樣,地方政府會加大打擊逃廢信用社債務行為的力度。這樣,就能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地方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事實上,由於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和支持信用社的發展,各地紛紛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發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經營狀況開始得到改善。

2、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的建立有利於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經濟發達地區,二三產業迅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就業的比重都日趨下降,農村信用社作為一種合作金融組織,逐漸失去了服務對象。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及民營企業發展所需資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滿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縣聯社統一法人後,能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農村信用社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農村信用社加強了管理,節約了成本和費用,資金調節能力增強,業務範圍得到擴展。同時,由於税收減少及一些優惠政策的實行(無息再貸款,呆壞賬分期進入成本核銷,成立信用社風險補償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強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授信額度增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所需的較大額度的資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滿足;由於統一法人後,縣聯社統一提取準備金,統一核銷呆壞賬,過去的風險社支付壓力減小,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響

1、農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發展的需要使其偏離合作金融方向。

我國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資金投入不足,資金回報率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總的方向就是要增加農村資金投入,建立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完善的金融體系。信用社作為農民的金融合作組織,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承擔着為農業、農民、農村服務的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農業是弱質產業,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

風險都很大,比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資金大量投入農業,必然造成資金回報率低、回收難。信用社改革後,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信用社自身的發展無論從其本身吸收股本、擴大規模,還是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經營風險來看,都不願意把大量資金投入農業領域。所以,農村信用社有着烈的離農傾向。出現了中央要支農、地方要發展、監管部門要防範風險、農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資金非農化傾向。

目前,我國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農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資產,虧損嚴重,資不抵債。鑑於信用社經營資產不良狀態,沒有人願意入股。而且,落後地區的農民相當貧困,很少有貨幣財產,靠他們入股集資,是達不到開辦農信社的標準的。落後地區,有錢的人不需貸款,不願意入股信用合作社;無錢的人想貸款但沒有錢入股。這就決定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籌集只有走股金資本化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補充資本金,維持信用社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出現了合作金融的性質與股金資本化之間的矛盾。在資金的運用上,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縣聯社與基層社的權力配置發生了變化,基層社的經營自主權變小了,原來,基層社可以根據本地情況,確實貸款的對象、期限與額度,現在,受到縣聯社的制約,對要地急需資金的農户和經濟組織難以及時給予支持。基層社的貸款授權一般在10萬元以下,對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最多也不超過5萬元,對最大的一宗客户貸款餘額不得超過信用社資本總額的30%。那些最缺資金的農户和企業得不到及時的資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資金籌集與使用都有非農化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導致行政干預信用社發展。

省級人民政府要堅持政企分開的原則,對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預信用社的具體業務和經營活動,不把對信用社的管理權下放給地(市)、縣、鄉政府。實際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權的情況下,信用社的人事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證其不對信用社進行干預是非常困難的,農村信用社很容易成為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輪虧損及金融風險無法避免。目前,我國各級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債務纏身,所以,大有挖東牆補西牆之勢,儘管他們也知道信用社的虧損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單,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麼多,畢竟發展是第一要務,不投資哪來發展?哪來gdp增長?而且,在當地出現社會穩定問題時,就更管不了將來的虧損,將來的問題只有留待將來慢慢去解決,他們必須利用手中的權力來解決目前的問題。在經濟發達地區,財政狀況要好些,籌集資金也相對容易,這些問題還不明顯,但在落後地區、貧困地區就十分嚴重,因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資金外,地方政府沒有別的渠道來解決燃眉之急。

三、以服務三農為導向,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

農村信用社作為由廣大農民羣眾自願入股組成的金融組織,根在農村,在農民。解決好三農問題,既是農村信用社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又是黨和國家賦予農村信用社的重要社會職責。50多年來,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今已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繫農民最好的金融紐帶,成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必須把自身發展同做好支農工作、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居民非農化、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新情況結合起來,依託政府組織,發揮自身優勢,找準支農着力點,創造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一)轉換農村信用社的營銷理念,積極探索為三農服務的新方式。

近年來,農村信用社發展較好的省份的共同點在於,在經營中能真正立足於三農,端正經營方向,對支農方式進行創新,積極拓展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空間。各地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要求選擇不同的服務方式,因地制宜地確定各地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投向、貸款方式、對農户的授信額度,積極探索金融支持農村生產力發展和為廣大羣眾根本利益服務的新方式。首先,應該準確把握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按照優先三農的原則有效配置信貸資產。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應優先用於滿足農民種養業的有效資金需求,剩餘資金主要用於支持農民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等多種經營活動,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有富餘的,可適度支持轄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品有銷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業。

其次,要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變化的新特點,制定分類指導措施,創新支持方式。如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種養大户、品牌農業、產業化組織、個私經濟組織,可以分別實行支農信貸卡、聯保貸款、一次性貸款授信、評優授信等方式,確保信貸支農。第三,應根據經濟變化的新需求,強化服務功能。如創新貸款品種、增加服務手段、轉變服務方式、提供市場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機制障礙。通過加快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的改革,確保內部機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過建立約束與激勵機制、內控機制、創新信貸管理機制等,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服務效益、管理效益和經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二)立足於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業務創新和內部管理的突破。

1、要繼續重點發展傳統業務。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人緣、地緣、點多面廣的優勢,實行全員營銷。狠抓存款,壯大資金實力。盤活貸款存量,創新貸款業務。堅持走以農為本,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户、農業產業發展的特色路線。

2、要在拓展中間業務方面尋求突破。進一步增強和完善信用社服務功能,充分發揮信用社在農村和城區的網點優勢,積極爭取開辦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委託業務和代收代付業務,有計劃、有系統地開展宣傳營銷活動,向社會推介服務項目和業務品種。加快農村信用社電子化建設,形成完備的支付交易結算系統和金融信息系統,為中間業務發展創造技術和信息條件。

3、要在加強內控建設與執行方面有質的轉變。要強化內部控制措施,使內控真正成為農信社內部管理的重要環節。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權代表農村信用社分散股東的代理者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是一個專家化的羣體,代表農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資者行使資本經營權或所有權,一是有能力參與公司治理,可以克服農村信用社眾多單個自然人股東行權能力不足或無行權能力的問題;二是機構投資者集農村信用社眾多小額投資者的資本,股權集中度較高,也具備參與農村信用社治理的條件。因此,可以認為,農村信用社領域機構投資者的出現,將是農村信用社內部治理的歷史性轉折。

(三)做大作強農村信用社必須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確發展思路,加快縣域和農村經濟發展。應從區域優勢、資源優勢、比較優勢着眼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綠色農業,支持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拉長農村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壯大農村經濟。從發展生態旅遊業,支持小城鎮建設入手。引導農村信用社資金與農業科技、市場信息相結合,為農村信用社資金投放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二是要積極支持農村信用社做好增資擴股和壯大資金實力工作。地方政府應加強協調和指導,出台相應措施,引導和鼓勵農民、城鎮居民、工商企業、民營資本等民間資本投資農村信用社,以不斷擴大農村信用社資金實力,為加大信貸支農力度提供資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設良好的信用環境。要把信用環境納入打造誠信政府這一系統工程,像抓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工程那樣,積極推動創安工作,深入開展創建信用鄉(鎮)、信用村活動。把打擊逃廢債務、保護債權納入創建農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農村信用社債權的企業改制,相關農村信用社要參與企業改制全過程,防止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懸空金融債權。要抓住源頭治理,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協助農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組貸款和縣直單位幹部職工的逾期拖欠貸款,對蓄意不還的釘子户進行懲戒,以良好的信用環境為縣域金融保駕護航。

【第9篇】農村信用社遷址的可行性調查報告

農村信用社遷址的可行性調查報告

襄樊銀監局:

棗陽市_____農村信用社位於棗陽市_____鎮朝陽路,現因業務發展需要,擬遷址於_____鎮漢孟路,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_農村信用社現狀:

_____農村信用社現設有1個大社營業室、4個信用分社,幹部職工39人。截止20xx年6月底,信用社各項存款11064萬元,各項貸款8621萬元,總收入185萬元,實現利潤14萬元。信用社營業室始建於1998年,由於當時的業務規模較小,經濟條件有限,營業和辦公場所比較狹窄,設施落後,其中營業面積僅35平方米,辦公面積20平方米。特別是信貸業務難於實現前台辦理,貸户辦理有關貸款手續都在信用社院內二樓辦理,人員來往復雜,很不利於信用社安全管理。信用社現有辦公地點由於當時徵地面積小,辦公區和職工生活區也無法隔開,不利於工作和生活管理。

信用社所在的_____鎮朝陽路原是_____鎮重要的商業區,近年來,隨着_____鎮大力發展國道經濟,民營經濟大户和重要商業區都逐漸遷移到316國道(即漢孟路)兩邊,朝陽路已逐漸暮落成背街小巷,原在信用社開户的民營經濟户都感到辦理業務路程較遠,十分不便。

二、遷址的可行性報告:

經調查,_____農村信用社擬遷新址具備以下可行性條件。

1、交通便利。新址位於_____鎮漢孟路,緊臨316國道,交通十分便利,接觸面很廣,既有利於客户辦理各項業務,也有利於信用社的宣傳和形象樹立。

2、經濟發達。_____鎮漢孟路是我鎮重要的工商業區,沿路設有鎮直部門5個、商店餐館60多家、糧油收購兑換門市部16家,磚瓦廠、手套廠、糧食加工企業都分佈於此,同時,該路還擁有2個大型農貿市場。_____鎮鎮區現有人口2.6萬人,其中漢孟路常住人口達到1.8萬人。經濟條件十分發達。

3、面積寬敞。擬遷新址徵地面積5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營業面積200平方米,辦公面積300平方米,能夠完全滿足信用社業務發展需求,同時,生活區與工作區相距50米以上,能夠嚴格的區分開,便於各項管理工作。

4、設施先進。新建營業場所完全按照農村信用社有關營業和安全標準建設,已通過公安部門檢查驗收。

綜上所述,根據_____鎮經濟變遷和信用社業務發展需要,經我社理事會研究,一致同意信用社遷移到漢孟路,特報請襄樊市銀監局核查批准。

棗陽市_____農村信用社

二0xx年七月十五日

【第10篇】有關農村信用社的調查報告

農村信用社紮根農村,服務“三農”,是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主力。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關係到農民增收,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xx年2月10~24日,筆者在河南省許昌市就縣域金融服務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許昌市地處中原,農業人口367萬(佔全市總人口的83.9%),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在傳統農業地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已出現轉機;如果能夠妥善處理一些深層次矛盾,農村信用社將能夠走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一、農村信用社經營已出現轉機

xx年以來,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農村信用社以小額信貸為突破口,轉變經營觀念,調整經營思路,嚴格內部控制制度,強化風險防範,經過廣大員工的共同努力,其經營終於走出了低谷,呈現出良性發展的勢頭。

通過“一户一證、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辦法,大力推廣小額農户信用貸款。到xx年12月底,全市農村信用社共發放農户小額貸款證(卡)16,379户,評定信用村49個,評定信用鎮1個,累計發放小額貸款105,169次,累計投放小額信用貸款24,381萬元,小額信用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18,239萬元。通過“一次核定、兩年有效、限額授信、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辦法,全面推行“農户聯保貸款”。在自願的基礎上,5~10家農户或個體私營户組成聯保小組,相互進行貸款擔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貸款的風險,推動了信用社貸款的投放。xx年,全市已建立農户聯保小組25,000個,累計投放“小額農户聯保貸款”156,960次,共發放貸款10,833萬元。

大力開展“一聯、三送、兩促進”活動(即每個信貸員聯繫100家農户,為農民送資金、送技術、送信息,促進農民增收、促進信用社增效)。xx年,全市農村信用社共聯繫農户113,693户,為農户送資金26,563萬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和熱烈擁護。

小額信貸業務的開展,使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業務保持了高速增長勢頭。在國有商業銀行退出縣域經濟的大環境下,農村信用社在對農信貸投入中發揮了主導性作用。據統計,在許昌市xx年對農業的新增貸款中,農村信用社貸款所佔的比重高達99%!農村信用社的資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藥材園區、襄城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區等“一園九區”的建設步伐,推動了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發放小額貸款的工作量比較大,但利差大、風險小。把工作重點轉到發放小額貸款上,降低了農村信用社新增貸款的風險,提高了貸款資產質量。據統計,許昌市轄區內農村信用社發放小額貸款的不良資產率只有1%。即便出現信用風險,經過努力,其本息大部分還能最終收回,貸款損失率很低。工作重點的轉變還帶來了經濟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個聯社、91個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經營出現虧損,累計虧損9029萬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萬元。但到xx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聯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實現了盈利,共盈利1041萬元,較1999年增加819萬元。而虧損信用社家數已下降到26家,虧損額也下降到2615萬元,較1999年減少6414萬元。預計xx年,全轄區贏利農村信用社將增加到82家,虧損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虧軋差後,全轄區農村信用社預計虧損額降將進一步下降到650萬,比上年減少約60%。

與此同時,隨着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農村信用社的內部控制制度、風險防範制度也不斷趨於完善,風險意識、經營意識不斷加強,原來那種忽視經濟核算、忽視利潤指標的粗放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轉。可以説,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活動已出現了轉機。

二、困擾農村信用社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農村信用社經營出現轉機,決不意味着其未來的發展道路就是平坦的。當前,尚有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在困擾着農村信用社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貸款比率偏高、歷史包袱沉重。據統計,到xx年底,許昌市轄區內農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貸款190,630萬元,佔全部貸款餘額的51.49%。這一比例不僅遠遠超過國際銀行界通行的標準,也大大高於國有商業銀行的水平。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有:與農業銀行脱離代管關係時,農業銀行有意識地轉嫁風險貸款;城市信用社、農村基金會併入信用社時,也把部分不良資產帶入了農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項目熱”和“開發區熱”時,農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預,為了配合“大局”而發放貸款;企業惡意逃廢、懸空信用社貸款;以及經營不善等。不僅如此,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國家曾規定要對居民儲蓄存款實行保值補貼,但貸款利率卻沒有相應提高。“國家出政策、金融機構買單”的結果,就是保值補貼成了農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據統計,僅保值儲蓄一項,農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萬元。在不良資產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壓下,農村信用社長期處在嚴重資不抵債的艱難境地。由於不能獲得投資回報,廣大農民不願意向農村信用社投資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財力所限,難以大量投入,農村信用社的資本金得不到補充,法人治理結構得不到改善、科學的管理體制不能建立起來,真正的經濟核算更是難以得到貫徹。信用社的持續發展能力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 (二)管理缺乏靈活性,自主經營受到壓抑。對農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銀行目前承擔着監管者和託管者的雙重角色。做為監管者,人民銀行審查農村信用社高管人員的任職資格、督促其建立內控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檢查其經營的合規性和會計報表的真實性。作為託管者(行業主管部門),人民銀行又指導農村信用社開展業務(如轉向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等)。但這兩種職能是相互衝突的。為了減輕監管方面的壓力,人民銀行就具有了抑制農村信用社活力的傾向。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編制乃至服務網點的調整,均須人民銀行層層審批,費時費力,不利於信用社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金融服務。就具體業務而言,許多特色農業(如花卉、藥材)的生產週期超過1年,但小額信貸通常規定貸款期限不超過1年,難以完全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三)縣域資金大量外流,經營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國有商業銀行的退出,為農村信用社開展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也帶來了資金大量流出的問題。由於收縮放款,國有商業銀行的縣級分支機構只得把大量閒置資金上存,再加上郵政儲蓄的吸存,就形成了縣域經濟資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據統計,近5年來,許昌下轄各縣(市)資金流出規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萬元。特別是1999年以來,資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xx年和xx年的增量甚至達到7.9億元和6億元的高水平。由於資金大量外流,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不得不嚴重依賴政策性貸款的支持。據統計,xx年全市農村信用社淨投放的農業貸款(56,312萬元)中,將近60%(32500萬元)為上級下發的政策性貸款。不僅如此,社會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誠信觀念不強,信用體系不健全、企業變相逃廢債務乃至執法不嚴的問題,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贏了官司卻輸了錢”的現象。

(四)管理水平低,員工素質難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由於農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質,在計劃經濟時期,很少有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分配到農村信用社工作。當有可能通過“雙向擇業”引進所需人才的時候,農村信用社則因經濟效益差、工資福利水平低而難以招募到業務發展所急需的人才。這樣就形成了農村信用社員工素質偏低的局面。據統計,許昌市轄區內6個信用聯社、100個法人社24,549名正式員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只有22人,具有大專學歷的員工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函授和自學性質,其專業方向與其所從事的工作無直接關係)。相關專業知識的缺乏和經濟實力的薄弱,直接制約了農村信用社對現代技術的採用。目前,農村信用社大部分還是手工操作,這不僅導致效率低下,還使先進的管理技術和風險控制方法難以得到應用,從而導致管理上出現盲區和潛在漏洞。

(五)規模小,創新能力差,服務水平落後。雖然信用社共同出資成立了縣信用聯社,並由信用聯社對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職能,但農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經營核算單位,更是獨立的企業法人。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範圍通常只覆蓋一個鄉(鎮)。過小的轄區、偏低的員工素質決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聯社的創新能力很差,難以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因此,在防範金融風險、制定內部管理制度、確定操作規程、引入現代管理技術、乃至加強相互協調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嚴重依賴外部力量(如人民銀行等)的幫助和推動。目前,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農村信用社防範、控制信用風險的制度已經初步建立,但對於如何防範來自利率波動等方面的風險,農村信用社則沒有相應的整體化思路。另外,由於經營網點覆蓋範圍過小,農村信用社的匯兑業務必須通過層層代理才能實現。一筆匯兑業務,由農村信用社辦理,通常需要3天,而國有商業銀行當天甚至幾分鐘之內就能辦妥。匯路不通暢、匯票簽發難已成為制約其對公服務的突出因素。

三、對策性建議

當前,伴隨着金融組織結構和經營戰略的大調整,農村信用社正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只有解決了上述深層次矛盾,農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三農”、服務於社員。

(一)明確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化發展方向,適時推進對農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目前,我們仍把農村信用社定位為“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但實際情況卻是:(1)從資本金構成看,由於農村信用社存在大量不良資產,農民和經濟實體並不願意入股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的資本金多來自政府投資和職工入股;(2)從監管角度看,農村信用社所適用的,也是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如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資本充足性分析、流動性分析、收益分析等);(3)從歷史經驗看,產生鉅額不良資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忽視了經濟核算的極端重要性;(4)從國際經驗看,財務上的可持續性是小額信貸機構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所謂財務上的可持續性,就是指小額信貸機構的經營收入(包括政府補貼)在彌補經營成本之後還有適當盈餘。因此,應當明確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化發展方向。在對其歷史負擔進行適當處理之後,通過股份制改造,把農村信用聯社改組為商業性的小型金融機構,同時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資格,變兩級法人為一級法人。

(二)採取措施,解除農村信用社沉重的歷史包袱。前面已經提到,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和不良資產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據統計,在許昌市,僅支持“上項目熱”和“開發區熱”、城市信用社和基金會歸併、農行轉嫁所產生的不良貸款就達168,431萬元,佔不良貸款餘額的88.36%。對於國有銀行因政策、體制原因而形成的歷史包袱,國家已採取了剝離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政策性、體制性不良資產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要求其自行消化,就會人為形成一個對農村信用社極不公平的外部環境。進一步講,完全靠擴大存貸款利差、用信用社的盈利消化這些歷史負擔,不僅需要較長時日(甚至還會出現信用社的微薄利潤不足以償付不良資產的鉅額利息,最終導致歷史欠賬越滾越大的現象),而且其實質是把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轉嫁到農民頭上,這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是直接相悖的。

(三)為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1)適當放寬對貸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額信貸方式靈活多樣,手續簡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對較高,適當提高貸款利率上浮界限 ,可以使小額信貸在彌補經營成本之後,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從而增強其自主發展的能力;(2)多渠道拓寬信用社的資金來源。具體措施包括:使支農再貸款規模與資金流出量相掛鈎,建立起支農再貸款持續增長的機制;減免農村信用社的儲蓄利息税;允許農村信用社適當提高儲蓄存款利率;允許條件較好的農村信用社進入資金市場等;(3)優惠的財政税收政策。具體包括:適當減免農村信用社的營業税和所得税,放寬對核銷貸款損失的限制等;(4)適當增加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自主權。在強化管理、嚴控風險的前提下,適當增加農村信用社在用人、網點設置方面的自主權;增加其在利率、貸款期限的自主權。

(四)成立省(市)級的行業協會,切實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指導,提升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水平。新的行業協會將承擔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指導職能,具體負責全省(市)範圍內農村信用社(或小型金融機構)的人員培訓和提高、與省(市)外乃至國外同行的交流、推廣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方法、制定行業經營管理規範、政策調研和業務指導等事項。

(五)進一步淨化農村信用環境。要加快社會徵信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貸款擔保機構;加大打擊逃廢債務行為的力度,在全社會營造“守信光榮、欠貸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11篇】陽泉市農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安全問題調查報告

隨着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金融信息化進程加快,因特網在信息全球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信、計算機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在銀行業廣泛運用。在金融信息系統日益發展,信息越來越向上集中,規模越來越大,金融業對它的依賴性不斷增加的同時,金融信息化系統安全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

金融信息化是一個熱點話題,關係金融行業的穩定性和發展。所謂金融信息化,是構建在由通信網絡、計算機、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等四要素組成的國家信息基礎框架之上,由具有統一技術標準,能以不同速率傳送數據、語音、圖形圖像、視頻影像的綜合信息網絡,將具備智能交換和增值服務的多種以計算機為主的金融信息系統互連在一起,創造金融經營、管理、服務新模式的長期系統工程。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經濟全球化,首先是信息全球化,隨着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金融信息化進程加快,因特網在信息全球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信、計算機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在銀行業廣泛運用,外資銀行大舉進入,網絡銀行迅速發展,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利用信息網絡技術犯罪也在迅速增長。曾幾何時,銀行存摺和信用卡明明在自己手裏,銀行支票和印章明明鎖在保險櫃裏,計算機操作密碼慎之又慎,賬户上的存款卻不翼而飛。

安全是金融信息系統的生命。在金融信息系統日益發展,信息越來越向上集中,規模越來越大,金融業對它的依賴性不斷增加的同時,金融信息化系統安全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它關係到金融機構的生存和經營的成敗,所以,應把金融信息化系統的安全視同資金的安全一樣作是金融機構的生命。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不僅是金融行業本身的問題,它與我國的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緊密相連,是保障金融業穩定發展、增強競爭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已成為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問題。

鑑於金融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對陽泉市農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設進行了初步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安全問題:

(1)內網與外網沒有安全隔離。

目前,我們的業務網絡與外網沒有完全隔離,並未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運行業務系統的計算機在沒有相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與外網進行連接。

(2)一些拓展服務沒有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

我們的一些拓展服務,沒有相應的安全措施。如網上對賬系統,服務器運行於外網環境中,沒有相應的安全措施,那麼可能造成客户信息的泄密;對賬系統運行於http協議下,此協議不具備數據加密等要求,同樣在數據傳輸中可能造成客户信息的泄密。

(3)員工信息化安全意識淡薄。

員工對業務系統、計算機密碼的設置、保管、更換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很多人的密碼較簡單,還有很多人的密碼為系統預設密碼。

(4)計算機外設的使用沒有安全保障措施。

對於大多數的計算機外設的使用,我們沒有相應的安全制度和措施。外設的隨意使用,可能造成我們信息的泄密,如:移動硬盤。

針對以上問題,經過分析研究,覺得以下幾方面的措施,可以有力的保障信息安全:

(1) 內網與外網進行有效隔離。

針對內網與外網有效隔離,可以採取運行內網業務計算機上安裝殺毒軟件、防火牆,並及時更新病毒庫、定時查殺;對計算機進行定期掃描系統及應用漏洞;避免安裝未知軟件,軟件均由內網ftp服務器下載;外網出口架設硬件防火牆,並配置訪問控制列表,防止計算機被攻擊、下馬。

(2) 拓展業務採取安全保障措施。

對於拓展業務採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接入外網的服務器,安裝殺毒軟件、防火牆,並及時更新病毒庫、定時查殺;進行定期掃描系統及應用漏洞;禁止安裝非業務相關軟件;外網出口架設硬件防火牆,並配置訪問控制列表,除業務應用外所有端口封閉;web應用採用安全的傳輸模式,如http,製作訪問證書,並對相應客户頒發相應的訪問證書,否則無法訪問到業務服務器,並對證書進行定期撤銷、更新;修改應用及數據庫常用端口、避免端口被掃描及攻擊;web應用的用户名密碼採取md5方式加密,該加密方式為不可逆,防止客户用户名與密碼被竊取;

(3)加強員工信息安全培訓。

分批、分級對員工進行信息安全培訓,加強員工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培養信息安全方面的基礎知識。

(4)制定計算機外設使用制度。

制定計算機外設使用制度,規定外設使用的計算機及使用人,可建立登記薄,有效監控;配置使用外設計算機,防止自動播放外設內容,防止病毒傳播;殺毒後方可使用外設;使用外設後計算機進行掃描後方可接入內網,防止病毒在內網中傳播。

【第12篇】關於鄉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賢庠信用社支農基本情況

2.不斷簡化貸款手續,為支持三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近幾年來,信用社在切實轉變觀念、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信貸投入的同時,深入農户,及時瞭解農民的心志,努力簡化貸款手續,切實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户的肯定。例如:在黃避嶴鄉塔頭旺村實行送貸上門、農户聯保的模式;在轄區範圍內評定信用户、信用村,實現農户隨到隨貸的方式。

二、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改進支農服務幾點建議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堅定支農信念不放鬆。隨着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在農村的日益萎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這正如朱總理指出的,農村信用社要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達到這一目標,農村信用社員工一要主動下鄉(村),多瞭解農户、個體户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狀況;二要切實加強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四要正確處理防範化解風險與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關係,及時增加對三農信貸投入。

2.準確定位經營方向,堅定服務目標不放鬆。即始終不渝地為農業、農村、農户提供優質服務,合理掌握和調整貸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貸投入,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3.靈活掌握經營方式,堅定優化服務手段不放鬆,要大力推進小額農貸,進一步推廣使用貸款證,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二要積極推廣農民聯保貸款制度,切實解決農民貸款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6ko3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