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老君鄉情

老君鄉情

老君位於縣城東北方,嘉慶十六年(1811年)建老君場,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場為鄉,曰“老君鄉”。解放後,1949年建立老君鄉人民政府,1958年改為老君鄉人民公社,1984年複名老君鄉。東與鳳林、桃花相鄰,南與清溪接壤,西與普光為鄰,北與黃金毗鄰,距縣城42公里,幅員面積84.7平方公里。全鄉轄6個村(龍鳳、鐵尖、古樓、埡豁、排馬、雙坪)、1個社區(彩雲社區),57個村(居)民小組,共5576户18682人。最高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850米,屬高寒山區農業鄉,林地面積102662畝,森林覆蓋率達60%,耕地面積28646.31畝。天然氣資源、森林資源、旅遊資源豐富,有老君石、金巖觀、萬古樓、羅思舉墓、古樓村紅色教育基地等人文景觀。

老君鄉情

老君旅遊

老君鄉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夏季涼風徐徐,冬季白雪皚皚,森林植被葱鬱,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境內老君石風景秀麗,金巖觀金仙洞傳説神祕,萬古樓雄偉壯觀,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旅遊資源。

【老君石】由兩組巨石組成,因太上老君在此煉丹的傳説而得名,又因“忍、饒”文化被後世傳頌。相傳,1585年,老君鄉鄉長王化龍與龍鳳村白果坪大户嚴承瑒為拉壯丁與官債一事,糾紛已久,互不相讓。後矛盾日益激化,勢不兩立,嚴便指使其親戚,在一趕場天,趁王不備,將王面部刺傷,意圖毀容。王不堪其辱,便找了多人,在嚴必經之路,將嚴腳骨打斷,雙方聚齊親友伺機再次報復。後經地方紳士多次撮合,王化龍備了幾桌酒席。席間,雙方自責。為了引以為戒,嚴、王兩家幾經商榷,在老君石大路口立一石碑,並在兩邊懸崖石壁上雕刻“忍”“饒”兩個大字,以示眾人,和諧萬代。

【金巖觀·金仙洞】老君鄉大山深處有一較為出名的山洞,坐落於懸巖峭壁之上,山洞裏香火繚繞,佛像林立,洞中有神奇的泉水從巖石縫裏擠出來,清甜怡人!崎嶇的山間小道從縣城經普光氣田彎彎疊疊而上,在冬天的氣息裏,站在洞口俯覽整個大山的深處,就猶如雲朵之上。此金仙洞始建於清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於2009年引進社會資金,逐步恢復,重新開放,社會信眾日益增多,香火逐年旺盛,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香客專程前來祈福,是全縣重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四望山、萬古樓】自古以來,在達州地區民間就流傳着“清溪有個四望山,離天只有三尺三”,“老君有個萬古樓,半截伸在雲裏頭”的美麗傳説。1923年,川東遊擊隊以萬古樓寨(寨子山)為基地,組建游擊隊,開展革命活動。1933年,紅四軍到此,十二師三六團將作戰指揮部、政治部、軍工廠均設在寨子山一帶。抗戰期間,古樓村共有156名有志青年先後追隨紅軍參加南征北戰,至全國解放時僅有7名老紅軍健在。建國後,西南軍政委員會向中央申報,經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人審批通過後,萬古樓被列為革命勝地,並由中央撥款新建袁家壩教學大樓。文化大革命期間,萬古樓革命遺址遭到破壞。

【古樓村紅色教育基地】由社會資金捐贈修建,於2019年8月動工,規劃建設有紅軍文化廣場、勝利碑、雕塑羣、文化牆、宣漢紅色文化分佈大型户外沙盤、黨旗宣誓廣場平台及配套設施等。文化廣場佔地約30000平方米,海拔1000餘米,登高望遠,氣貫長虹,可同時容納10000餘人開展活動。高度19.33米的紀念碑寓意紀念1933年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維舟創建和領導的紅33軍成立。該教育基地旨在以紅軍文化為載體,充分挖掘和開發紅色資源,搭建黨性教育大課堂,推動老君紅色旅遊發展,帶動農民致富、鞏固脱貧成果、起航鄉村振興

【羅思舉墓】羅思舉(1765~1840),字天鵬,清道光時期著名將領,四川省宣漢縣老君鄉人。羅思舉年少家境貧寒,17歲到終南山拜師習武,30多歲參加鄉勇,因鎮壓白蓮教起義有功得到清廷重用,歷任湖北、四川、雲南、貴州、湖南五省提督,授一等輕車都尉和一品水陸總督。1840年因風寒去世,道光皇帝對他賞加“太子太保”銜,諡“壯勇公”、封“振威將軍”。羅思舉晚年寫作年譜——《羅壯勇公年譜》,有些人寫年譜為自家評功擺好,隱瞞醜事,而羅氏則直言不諱,在年譜裏如實記述了生平:自幼不拘小節,參加過會黨,做過盜賊,後來帶領鄉勇參與對白蓮教徒的戰爭,屢立奇功,位至提督大員。

標籤: 鄉情 老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e1lp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