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新版林下經濟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新版林下經濟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新版林下經濟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報告 篇一

5月中旬,根據市委領導的指示,市農辦會同市農林局、財政局、國土局等部門,在去年年底調查10個鄉鎮街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另外10鄉鎮街道和37個不同區域、不同集體經濟實力和不同發展模式的行政村,採取聽、問、看、查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逐個進行實地摸底調研,廣泛聽取基層幹部羣眾的意見和建議。從調查情況來看,廣大幹部羣眾能積極探索發展路子,推陳出新,確保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

村級集體經濟是村級組織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村級組織有效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從調查情況看,近五年來,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級政府”的角色。

1、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人幹事”的重要保障。從我國目前現行的行政體制來看,村委會屬於村民自治組織,不是一級政府,不在政府地財政預算之內,無固定的運作經費來源。從調查情況來看,村幹部和聯防、保潔、管理等人員的工資報酬,主要都由村裏自己解決支付。人員工資的及時足額到位,對確保村裏工作人員思想穩定、提高工作積極性、維護農村社會安全和諧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錢辦事”的重要來源。農村環境衞生保潔、河道道路養護、綠化、合作醫療和各類創建等項目,雖然上級有部份的配套資金,但杯水車薪,還要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開支,確保了村級組織的運作和農村社會的安全穩定。

3、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堅強後盾。税費改革後,農户農業生產支出越來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費用,但進行必要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生產,必須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萬元左右,從而保證了農業的穩定生產。

4、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如xx村、xx村等集體經濟強村,在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明顯高於市平均水平。實踐證明,村級集體經濟的強弱,與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關係,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

二、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和問題

(一)發展現狀:

從20xx年度農村經濟收益分配年報資料看(共列入xx個村社),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資產xx萬元,與20xx年的xx萬元相比,增長xx%;所有者權益xx萬元,比20xx年的xx萬元相比,增長xx%,扭轉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下降的局面。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xxxx萬元;當年收入(含土地徵用補償)按村組分,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佔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佔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佔31.67%;全市當年集體經濟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個,佔村總數的33.81%,比2004年多1個,連續二年出現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減少的現象。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①村級經營收入9267萬元,佔總收入的43.22%;

②發包及上交收入3791萬元,佔17.68%;

③村投資收益445萬元,佔2.08%;

④其他經濟收入7937萬元,佔37.02%。另外,各級的補助收入7250萬元,未計入總收入。從調查情況來看,我市集體經濟總體上體現出北強南弱、近郊村優於遠郊村、平原優於山區的特點。

(三)存在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兩極分化”。從統計數據來看,兩頭大中間小的現象比較突出。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佔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佔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佔31.67%。如,xx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含土地徵用費)達1588餘萬元,而xx村、xxx等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僅幾千元。

2、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難度加大,發展後勁不足。區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業園區,通過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制合作等辦法,多渠道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而靠自然資源的有限開發的村,隨着對生態自然要求的進一步控制,收入來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縮,增收後勁嚴重不足。

3、對上級政策補助的依賴性較為突出。20xx年各種財政配套補助xx萬元,村社均xx萬元,依靠上級財政的補助,使村級組織勉強度日。同時,也使少數農村幹部羣眾產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艱苦奮鬥、主動作為的優良傳統和思想意識日漸淡化,甚至出現了大部分村所報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與當年實際收入相差甚遠的虛假情況。

4、鋼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級組織不堪重負。農村環衞長效保潔、治安聯防、農田設施、合作醫療、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各項創建活動等方面的鋼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級組織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對集體經濟本身薄弱的村級組織來説,實在難釋重負。另外,部份農民羣眾集體意識不強,只要權利,不要義務,拖欠、拒交應交費用的現象滋生,無疑又給村級組織增添了不該有的負擔。

5、集體資產流失現象比較嚴重。突出表現在,村級組織對農村公共設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關的物權回報。如,在農村飲用水、電網改造等方面的費用,都要由村級組織負擔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後,物權和收益由水、電等相關部門所有,無形之中使村級資產化為烏有。

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 篇二

林下經濟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摘要:林下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生態循環經濟,能夠將森林與土地資源進行充分的發揮,並在此基礎上大力興辦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最終實現,投資少、回報快、潛力大的生態資源平衡與共享。但是在真正實現林下經濟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現實性困境,發展現狀也不盡如人意,本文基於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林下經濟進行闡釋。

關鍵詞:林下經濟 發展意義 制約因素 發展對策 正文:

一、發展林下經濟的意義

1、使林場的得到最大化的綜合效益

森林中的林下空間是非常豐富的,用其發展種植業與養殖業,可以在最低成本下實現最大程度的森林產出,使林場從傳統的單一經營實現資源綜合化的轉變,從而幫助林場得到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2、極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單純依靠農作物的產量來提高林區農民的收入,其程度是非常有限的,發展林下經濟,將從前閒置浪費的空間利用起來,不需要額外的投入,就可以為農民打造多一條的創收之路。

3、加快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的轉化

發展林下經濟,能夠將周邊各個行業納入到統一的產業鏈當中進行管理,最終實現各個行業的實效推動。農產品的加工、運輸、物流、服務、開發等等吸納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實現了人力資源向經濟資源最大效益的轉化。而當地的居民在工作中也會提升素質,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二、常見的林下經濟模式

1、林菌模式

當地森林的空氣濕度比較大、氧氣量充足、晝夜温差小、光照時間短強度低的話,則適宜發展這種模式。森林的下部空間可以種植各種食用菌,從而實現種植、供給、包裝、運輸、銷售一體化。

2、林禽模式

森林面積較小,植物年齡尚幼,空氣流通性好、光照足、温度適宜的條件下,可以大力發展針對家禽的養殖業,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低害蟲對於幼林的侵害,而家禽的糞便可以直接成為林木的肥料,二者互相促進,將養殖業和種植業的成本都控制在了最低,實實在在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3、林草模式

人工干預森林種植,使森林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能夠提高森林地表温度,降低森林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土質,提高林木產出。

4、林花模式

針對鮮花市場的巨大潛力,選擇森林中的有效空間,進行花卉種植,既可以滿足市場要求,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形成風景資源,開展林花旅遊觀光。

5、林藥模式

同樣是要選擇適宜的森林,進行藥材種植,相對來説,中藥的種植效益較高,使用的土地資源環境限制較少,林木和藥材的協調與平衡更容易達到,農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明顯。

除了上述五種模式之外,林下空間種植其他的農作物或觀賞性植物也是可以的,有些地區還因為大力發展種植業,最後走上了綠色工業的道路——旅遊業。

三、發展林下經濟的現實困境

1、農民的土地生產意識低下,思想包袱比較重

我們常説小農意識,這在當代的農村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幾千年來,農民已經習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只要有自己的一塊土地,就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狀態。這種沒有約束、不需協作的生產方式在意識上給予農民安全感。小農意識的形成不單單是農民個體的原因,和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實行的農民政策也有着很大的關係。但是隨着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傳統的耕種意識也在遭受着巨大的衝擊。再加上,無法形成規模的種植、交通不便利、農作物成本與收益的負相關,新興的經濟模式使得農民在保守的意識下,又增加了對未來的諸多恐慌,思想包袱愈加沉重而不敢前行。

2、林地換手率低,無法實現規模化經營

林地換手率就是我們所説的林地流轉,指的是林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其他方式流轉。林地流轉的前提是林地確權,但是大部分的農民都將土地視作生存的根本,只有在自己手裏經營才實在。因此,這就造成了實際上的缺乏統一管理,土地的規範化與合法化使用基本上難以實現,規模化經營也就變得無從談起,無法實現規模效益,嚴重阻礙了農户投資林下經濟的積極性。

3、林權缺乏資金支持、政策扶持

林下經濟要想發展,僅僅依靠單打獨鬥是不行的。政策和資金的保障必須緊跟到位。但是和林權經濟體系相適應的資金扶持政策幾乎沒有。林木的使用權、所有權、抵押權等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政策去實施,盤活這些林木資源,從而無法從根本上有效解決林農貸款的難題。有一些農民並是不對林下經濟不感興趣,但是申請的手續繁瑣,成本較高,經常會出現抵押貸款不到位或是到位的額度非常小的情況,久而久之,熱情與積極性被打壓,被動放棄了林下經濟。

2、生產銷售兩張皮,市場動[]態與農民受益不相適應

發展林下經濟,對自然條件的依賴就比較高,而自然條件又直接決定着產品產量,產品產量有關係到當年甚至未來兩三年的市場價格,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穀賤傷農”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經濟規律。農民對於生產種植是行家裏手,但是對於市場經濟規律的把握顯然是門外漢,如果沒有統一的管理、統一的指導、政府又沒有相對傾斜的保護性政策的話,讓農民在未來市場收益不可預期的情況下,先期投入鉅額資金,幾乎直接就會造成農民的信心不足,而將林下經濟擱置不前。

四、發展林下經濟的對策

1、政府提高宣傳力度,林改配套政策落到實處

林下經濟要想大力發展,首要完成的是林改工作,作為先期工作,林改工作第一步是林地確權,而完善有力的配套政策會將林業產能激活。為此,政府相關組織機構,特別是林業部門要結合當地特點儘快制定林改配套政策,並將政策宣傳到位,讓羣眾認識到政策的實際內涵,大膽解放思想、開拓眼界,從有積極意向的農户開始,逐步做好林下經濟開展的工作。

2、簡化申請手續,提高融資效率

各級各地銀行應該嚴格積極地履行國家政策,在嚴格執行貸款標準和程序的前提下,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審批效率,一方面放寬貸款的用途,另一方面在額度和期限上都作出相對寬鬆的調整,採取財政貼息和降低利率等多種優惠方式,通過農户小額信貸、農户聯保貸款和林權抵押貸款的自由組合,採取靈活信貸的管理模式,逐步拓寬融資渠道,滿足林企、林農的多元化融資需求。

3、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做好科學指導工作 各地的林業站聯合下屬科技部門,整合農業、林業、水利、醫藥等部門的技術力量,成立專業的技術服務隊,深入林地農家開展技術服務,進行技術培訓,實地解決羣眾發展林下經濟隨時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題,不斷提高農民技術,選出技術骨幹和示範大户,帶領農户集體創業、集體提高。

4、培養林下經濟示範户,實現規模化經營

政府部門要將成功的、優秀的案例宣傳到農户身邊,同時劃撥專項資金扶持培育林下經濟示範户,政府要大力宣傳“企業+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鼓勵種植户、養殖户進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儘早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

5、成立多種形式的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增強市場競爭力

林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林農和相關利益體根據自願的原則,把取得經營權的林地和擁有的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按照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組織起來,從而提高集約化的經營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增加成員的實際收入,通過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實現創收增收。我國林業民間合作組織主也要幫助林下經濟實現規模化經營。

6、強化服務意識,共同推進發展

就像上文所説,林下經濟要想發展起來,需要所有相關部門一起努力,通力合作。在這一過程中要進行資源的整合、技術的創新,由當地的科學技術部門組織有關部門成立專業的種植養殖技術服務隊,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縣政府要加快林地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派專員進行市場調研,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做好市場服務,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林下經濟的產業化進程,促使林下經濟不斷髮展壯大。

結語:林下經濟作為一項新型的生態經濟,是實現平面林業向立體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原動力,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因此,各個相關部門一定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靈活組織,力求使林下經濟成為農民們實實在在的“金元寶”。參考文獻:

[1]丁國龍,譚著明,申愛榮。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及優劣分析[j].湖南林業科技。2013(02)[2]另青豔,何亮,周志翔,蔡紹平。林下經濟模式及其產業發展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13(01)[3]李婭,陳波。我國林下經濟發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3(03)[4]曹玉昆,雷禮綱,張瑾瑾。我國林下經濟集約經營現狀及建議[j].世界林業研究。2014(06)[5]扈婕。林下經濟的發展策略探討[j].綠色科技。2016(13)

國家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總結 篇三

羊寨鎮人民政府

我們羊寨鎮位於蘇北灌溉總渠與古黃河之間,古黃河灘地有30華里長2萬多畝堆堤,地面增高在10米以上,平均堆寬1.5-5.5km。經過歷任黨委、政府努力,初步構築了30華里長“南果北林”綠色通道,其中果品面積5000畝、意楊林7000多畝。近年來,圍繞“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發生態財”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羣眾充分利用堆灘林地資源,加快林、種、養立體複合生產經營,實施多元投入,全力打造林下三大基地,發展林下經濟,提升林業綜合發展水平。

一是全力打造特經基地,做活林經複合文章。近年來,我們堅持把搞活林下經濟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頭戲來抓,充分挖掘和利用堆堤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疏鬆質地的沙壤土資源,對王山、外口等村的堆堤林地實行公開招標,吸引了射陽縣洋馬鎮沈洪俊等4户藥農承包了千畝林地,開發種植了杭白菊、玄蔘、丹蔘、白朮、瓜簍等中藥材,帶動本地農户20多户,發展林下套種中藥材面積達到2000畝,產值達900多萬元,藥農年均增收10萬多元。通過大户的示範帶動,羣眾看到林下經濟的效益,他們跑周邊,學經驗,傳技術,先後發展了林下長紫花生、林下種植紫薯、林下種植生薑等10多個特經作物,總面積達到500畝。

二是全力打造生態基地,做活林下養殖文章。在古黃河 1 流域建設畜禽產業帶,是我鎮堆堤羣眾又一致富途徑。通過引導羣眾推動林地流轉,鼓勵大户重點發展雞禽、肉羊、生豬等規模養殖,逐步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羣眾走以林養牧、以牧促林的致富路子。外口村利用連片林地,堅持農户林木所有權不變,有償流轉林地使用權,先後成立了“外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翔羽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林下養殖,存欄規模達到30萬隻,在全市叫響了林間養禽品牌,我們總結推廣了外口林下養禽的成功經驗,引導帶動羣眾走出“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模式,示範帶動周邊60多户羣眾發展林下家禽養殖,全鎮年出欄草雞45萬隻,“金沙灘”林下草雞蛋倍受周邊四縣十鄉顧客親睞。針對發酵牀生態養豬夏季牀體温度過高的缺點,選擇了地勢較高的單家港林地,新建了桃花源生態豬養殖園區;在於集、蘇水、永昌、阜羊、福海等村沿調度河林地建起禽舍,一方面充分利用豐富的水資源放養水禽,另一方面在林下間種牧草和低杆農作物進行餵養,以養殖四季鵝、鸚桃谷鴨、麻鴨為主。目前,全鎮共發展林間養殖大户110多户,年飼養畜禽達70萬隻,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000多萬元。

三是全力打造旅遊基地,做活林下觀光文章。圍繞爭創aaa級旅遊示範點目標,我們按照高起點規劃集“農家遊園、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藍圖,進一步挖掘黃河故道深厚的文化底藴和人文景觀,側重加快設施葡萄園、桃花源生態園、果林果品自摘園、單家港桃園、單家港現代農業生態園等林下生態觀光景點建設。通過認真規劃,將鎮域黃河故 道景區、林下養殖、高效農業、紅色旅遊等景區串聯起來,初步形成規模效應,果林300畝設施連棟大棚葡萄園、500畝果品自摘園和外口30萬羽林下養禽基地,每逢節假日,本地及周邊遊客紛至踏來,人們摘了蘋果、買了林間草雞蛋、欣賞了垂釣樂趣,收到了遊客和旅遊經營者之間相得益彰的效果。近期,我們又招引了本地客商投資3000多萬元,利用黃河故道自然資源新建外口生態休閒中心和蔬菜生態園,力爭進一步做活林下生態觀光旅遊文章。

在全力打造林下特經、林下養殖、林下觀光的過程中,我們主要突出了“三個強化”:一是強化宣傳,有力啟動。根據我鎮林地資源豐富的實際,着重從沿線的果林、單家港、外口、流泉、孟灘等村,組織沿線相關村的專業種養大户到外地參觀學習。通過產品的熱銷和養殖户的現身説法,大大提高了參觀者的信心和決心,為林下養殖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發展基礎。二是強化措施,全力保障。積極宣傳縣委、縣政府關於林下產業發展的相關激勵扶持政策,鎮拿出專項扶持資金,專門用於相關林間養殖基地的水、電、路、安全等多方面的配套扶持。同時針對林地所有權羣眾,通過補貼承包金的方式,既保證了羣眾的利益,又保證了養殖户能利用到所需的林地。三是強化服務,合力推動。鎮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農副業、財政、農電、水務、經管、獸醫站等部門以及各相關村(居)書記參與,堅持服務為主導,全面解決種養户從林地流轉、項目實施等各環節 3 遇到的問題與矛盾,實現服務無空隙,要求鎮獸醫站與各養殖户簽訂協議,強化養殖户的圈舍建設的指導與各階段的防疫、監控,確保林下養殖健康、快速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緊乘這次大會的東風,在不折不扣完成縣下達我鎮2012年造林綠化任務的同時,進一步造濃髮展林下經濟,提升林業綜合發展水平的氛圍,通過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創新模式,釋放潛能,為盤強壯大我鎮林下經濟大蛋糕,不斷擴展農民增收致富新空間作出我們新的貢獻!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o6l6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