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旱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旱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旱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的調研報告

旱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旱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的調研報告

今年入夏以來雨水普遍不足,尤其是自7月份以來持續高温,降雨低於往年同期降雨量,對雙廟鎮農業造成了不良影響,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形式不容樂觀,根據縣統計局要求,我鎮迅速組織有關人員開展旱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的調研,經調查雙浮鎮45035畝糧食作物全部受災,3621畝經濟作物也受災嚴重,具體情況入下:

1,由於持續連日干旱無雨,導致農作物嚴重缺水,全鎮農作物大面積受旱情影響,生產遲緩、減產已成定局,不利於農業的健康發展,我鎮大豆麪積種植較大,目前正是其結莢期,長期無雨乾旱,再加上水源有限,直接影響了生長,玉米和紅薯等季節性作物也由於乾旱受到嚴重影響。同時經濟作物中,部分蔬菜品種由於高温提前結束生長,影響了產量和質量,其它經濟作物如棉花、瓜果、油類作物也受到嚴重影響;

2,為儘快緩解旱情,雙廟鎮黨委政府及時召開鎮村兩級全體幹部專題會議,併成立了以鎮長王玉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抗旱領導小組,發動全鎮廣大幹羣全力抗旱,但天氣長期乾旱,水源有限,給抗旱帶來一定困難,加上前期旱災已成定勢,導致我鎮農作物受災嚴重,大豆有莢無粒,玉米有棒無仁,大面積絕收。

通過鎮村幹部深入田間調研,雙廟鎮對此次旱情造成農作物生長受損十分重視,分派農業綜合服務站專人進村入户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盡最大努力減少旱情給我鎮農業收入帶來的損失。

雙廟鎮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

第二篇:彌勒縣旱情及農業生產形勢調查分析

彌勒縣旱情及農業生產形勢調查分析

自2014年8月以來,彌勒縣降雨異常偏少,至今年冬春,旱情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三年連旱的嚴峻態勢,給全縣農業生產和人民正常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

一、當前旱情

1.降雨情況

全縣2014年全年平均降水550.1毫米,比2014年同比減少221.1毫米,比2014年同比減少67.4毫米,為三年來降雨量最少年份。2014年1-3月全縣降水20.4毫米,一月份降水 11.3毫米,比去年同期減少7.6毫米;二月份無降水;受暖西南暖濕氣流影響, 2月29日到3月4日,全省出現大範圍降雨,彌勒縣全境於3月3日夜間至5日凌晨出現一次降雨過程,其中全縣西北部和西南部降水較多,中部和中東部降水較少,全縣平均降雨9.1毫米,降水對緩解當前旱情,特別是庫塘蓄水作用有限,據氣象部門預測,3月底至4月份,全縣仍無有效降水。

2.庫唐蓄水情況

由於持續的高温乾旱,致使全縣庫塘蓄水嚴重不足,給人畜飲水帶來了很大困難。至3月20日,全縣庫唐蓄水6595萬m3,比去年同期減少5303萬m3,可供水量4099萬m3,今年上半年全縣預計需水24345萬m3,缺水20145.89萬m3。全縣15座小(一)型水庫乾涸4座,100座小(二)型水庫乾涸65座,485個

小壩塘乾涸338個,甸溪河上游支流化口河、禹門河斷流,縣城供水水源地花口龍潭乾涸。

3.人畜飲水情況

乾旱致使全縣12個鄉鎮155882人、95754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其中五山鄉、東山鎮、巡檢司鎮等山區半山區飲水較為困難,全縣12個鄉鎮中未建水窖的191個村民小組的部分困難户,共計1881户6656人和3108頭大牲畜飲水最為困難。彌勒縣20個國家產量調查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飲水困難。

二、農業生產形勢

從當前的災情發展形勢來看,小春作物大幅減產已成定局,目前,全縣各鄉鎮正按照常年農時節令積極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力爭小春損失大春補,採取多種措施抗旱保糧保民生。

1.小春作物受災情況

截止2014年3月17日,全縣小春作物受災510219畝,成災314944畝,佔受災面積的61.7%絕收147100畝,佔受災面積的28.8%。

(1)小春糧食作物受災情況

截止3月17日,全縣小春糧食作物受災265217畝,成災201494畝,佔受災面積的77.8%,絕收108958畝,佔受災面積的41.1 %。其中:

小麥受災面積173906畝,佔小麥種植面積的85.9%;成災146156畝,佔小麥種植面積的72.2%,佔受災面積的84%;絕收88996畝,佔小麥種植面積的43.9%,佔受災面積的51.2%。

豆類作物受災面積35547畝,佔蠶豆麪積的71.8%;成災25683畝,佔種植面積的51.9%;絕收13447畝,佔種植面積的27.2%。

雜糧受災32140畝,成災19346畝,絕收1925畝。其中冬玉米受災23788畝,佔種植面積的76.7%,成災9162畝,佔種植面積的29.5%;絕收375畝,佔種植面積的1.2%。

其他馬鈴薯、大麥等糧食作物受災23424畝,成災15109畝,絕收4590畝。

(2)小春經濟作物受災情況

截止3月17日,全縣小春經濟作物受災245002畝,成災108650畝,絕收38142畝。其中:

蔬菜受災60279畝,佔種植面積的53.3%;成災21968畝,佔種植面積的19.4%;絕收9746畝,佔種植面積的8.6%。

油料作物(以油菜為主)受災36556畝,佔種植面積的71.8%;成災29632畝,佔種植面積的58.2%;絕收15196畝,佔種植面積的29.8%。

水果受災69172畝,佔種植面積的72.4%;成災14120畝,佔種植面積的14.8%;絕收1030畝,佔種植面積的1.1%。

甘蔗受災62965畝,成災28250畝,絕收8670畝;其它經濟作物受災16030畝,成災14680畝,絕收3500畝。

2.全縣春耕備耕進展動態

截止3月17日,大春積肥6337萬公斤,同比增長83.89%;水稻育秧1399畝,同比增長2490.7%,其中薄膜1390畝,旱育秧1353畝,優質稻1054畝;

煙秧育苗872畝,同比增長36%;辣秧887畝,同比增長96.7%。大春作物栽種80268畝,同比增長59.9%,其中:薯類3840畝,同比增長187.6%,大豆130畝,同比增長62.5%,栽甘蔗57200畝,同比增長50.33%;栽蔬菜18828畝,同比增長65.66%,其中辣椒1495畝,同比增長91.9%。蔗田套種玉米16700畝,同比增長26.5%;蔬菜6000畝,同比增長3.45%,其中辣椒1500畝。收甘蔗46629畝,同比減少15.1%。收小春蔬菜85104畝,同比增長33.22%;收蠶豆19376畝,同比增長116.49%;收薯類18586畝,同比增長206.4%;收豌豆5550畝,同比增長753.8%;收小麥24580畝,收油菜1995畝。

舉辦培訓622次,培訓人員39410人,同比增加207次14271人;印發技術材料30859份,同比增加19180份;出黑板報、牆報522期,同比增加74期;廣播、電視宣傳3178次,同比增加1555次。

三、抗旱促春耕保民生

面對持續加重的旱情,全縣人民上下一心,突出抓好各項措施,全力以赴開展抗旱保民生促春耕活動,力爭保小春受災損失降到最低,確保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開展,爭取在大旱之後實現大春作物的大豐收。

一是擴大旱作面積,在水源不足地區大力推廣擴大水改旱面積;二是擴大晚秋作物種植面積,提前規劃,增加煙後套種秋玉米、秋馬鈴薯、秋豆類和晚秋蔬菜等作物重視面積,穩定全年糧食產量;三是推廣生產期短的作物,抓緊搶種和重點發展蔬菜、薯類、鮮食玉米、青飼料等作物重視,最大限度減少旱災帶來的損失,力爭糧食損失經飼補;四是大力推廣玉米地膜覆蓋、間套種等生物多樣性種植技術,抓好農作物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等科技項目的實施,提高糧食產量和抗災害能力。

四、意見和建議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縣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下,我縣的抗旱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雖然災情在進一步的持續和加劇,全縣人畜基本飲水供應仍能夠得到了保障,各項春耕備耕工作也在有序的開展。但是需要看到此次旱情是連續發展的一個過程,一些趨勢性、苗頭性問題,極有可能變成突出矛盾阻礙抗旱工作的開展。

一是雖然目前全縣正在積極進行春耕備耕工作,大春作物育秧工作已經開始,有限的庫容水庫也開始準備放水,供有條件的農户進行旱地育秧,但對全縣而言,這部分水只是杯水車薪,大面積秧苗將面臨無水灌溉的局面,同時,如果旱情繼續持續,農户用水成本必將增加,勢必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在春耕備耕工作中應該把抗旱保苗作為工作重點來抓,要採取各種措施儘量保證大春作物育秧灌溉供水;相關部門要給予一定的補貼和政策性優惠。

二是部分山區和半山區農業生產還是以靠天吃飯為主,所從事的農業生產經營還是種植小麥、玉米、蠶豆等傳統作物,耗水高、產值低。等雨靠天的等靠思想比較嚴重,科學的抗旱減災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實,山區農業生產的優勢和特色得不到充分發揮。針對這一情況,要從因地制宜出發,揚長避短,合理規劃,大力發展山區特色農業,推廣種植高產值、低耗水的經濟作物和薯類等雜糧作物;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在做好抗旱救災和春耕備耕工作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小春作物的中後期管理及搶收工作,特別要做好受旱情影響較輕的小春作物的管理工作,儘量把災害損失降至最低。

四是連續三年的乾旱致使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隨之而來的土地閒置荒蕪、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等一系列問題將日益凸顯,農民工權益保障也將越來越重要。各級部門應該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管理和權益保護,通過承包、轉包、互助合作等方式解決農村土地閒置、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等問題。通過建立相應的關懷和幫助機制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問題。

五是長期的乾旱和近期成品油價格上調,運輸成本增加,種子和其它農資產品價格將有不同程度的上揚,隨着乾旱的結束,全縣將迎來一個大春作物播種的高峯期,要抓好農資生產調運和市場監管,確保各類生產物資的儲備和有效供應。

第三篇:小坑鎮關於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發展影響的調研報告

小坑鎮關於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發展影響的調研報告

一、 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基本情況:

小坑鎮是一個山區小鎮,全鎮農業人口約5000人,勞動力約2014多人。隨着改革開放的大潮,珠三角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走向城市,流向工廠。在2014多名勞動力中,約有1300多人走向各大城市,進入各行各業,只留下少部分50至60多歲的勞動力在家裏從事農業生產,而且轉移外出的勞動力大部分都是知識水平較高的,留在家裏的都是知識水平比較低的。

二、 勞動力轉移對當地農業發展的影響:

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當地農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利的是轉移的勞動力在外面學到了較多的知識和技術,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帶來了比較可觀的經濟效益,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的幫助,改善了農村許多家庭的生活條件,拉大了農村的消費,給國(請收藏好範文 網:)家創造了不小的財富,特別是在住房、家電等方面的消費特別大。只要有錢了,誰都想過上好的生活。不利的是,大量年輕有學歷的勞動力轉移在外,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很多的家庭只留下一老一小在家,大量的耕地和水田被荒廢,沒有人耕種,造成了許多土地資源的浪費,而留在家的勞動力知識水平有限,不容易接受許多的新技術,新知識,對推廣農村科技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不利於優良品種的推廣和農村生產、生活的開展。使農村農 1

業工作得不到很好的發展,沒有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土地資源,沒有使其發揮應該發揮的作用,更沒有創造出應有的價值。農村的家庭變成了很多的幼兒園和養老院,就算是發展了農業生產,也是自給自足型的,俗話説得好,無農不穩,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將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

三、 勞動力轉移的意見和建議:

勞動力的轉移有好有不好,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平台,培訓更多的勞動力,加大產業轉移,使農村的勞動力都能有一技之長,並且可以就近轉移,在離家不遠的城市或工廠工作,使其既可以工作,又可以照顧到家庭。同時可以培養一些有能力,有資金的種養大户,把大量閒置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統一生產,可以生產出更多優良的農副產品,增加農民收入。使許許多多的農民勞動力可以生產、家庭兩不誤,放心工作,安心生產,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第四篇:關於特色農業對徐聞發展之影響的調研報告

關於特色農業對徐聞發展之影響的調研報告

點綴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的一顆明珠——徐聞,正以默默無聞的姿態徐徐前行地趕上21世紀新農村發展的步伐。

為響應團中央的號召,2014年7月24日至2014年7月31日湛江師範外國語學院的涉外翻譯班組織了約20名學生到徐聞縣南山鎮的城南中學開展了一年一次的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在七天的時間裏,我們“揚帆”三下鄉社會服務隊努力地融入農村,與民交流,傾聽民聲,考察民情,並與當地村民結下友誼。同時,我們也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加強了實踐能力,激發了創新發散思維,深刻又真切地學會如何多方面看待現象與本質,發展了自身的素質。

此次徐聞之行,雖然只有短暫的一週,但卻讓我們受益良多,對我們認識當今沿海地區的農村起了個良好的開端。通過這次的活動,我們真實地瞭解了廣東農村的現狀,深入思考了時下農村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是對農村農業與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縱深的調查以及積極的研討,發現了一些制約因素,提出了一些想法與建議。當然,我們更看到了中國農村的發展前景和美好的未來。

一、徐聞南山鎮的概況

南山鎮位於徐聞縣西南部,東連龍塘鎮,南瀕臨瓊州海峽與海南隔海相望,西與城北鄉和邁陳鎮毗鄰,北靠徐聞縣城。南山鎮2014年7月由原來城南鄉與五里鄉合併組建而成,全鎮轄18個村委會,108個自然村,總人口6.7萬人。總面積14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萬畝,是徐聞縣農業大鎮之一。

與縣城瀕臨,為南山鎮的發展帶來了明顯的區位優勢,207國道、粵海鐵路貫穿南北,南瀕海安港,大陸最大的鐵路輪渡北港碼頭——南山碼頭位於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使其成為投資置業的黃金福地。

境內海岸線長24公里,有豐富的鹽資源、海洋漁業資源和海灘塗養殖資源,可供開發和利用,土質多為玄武巖發育而成的磚紅壤土,土地肥沃,非常適宜種植香蕉、火龍果、夏威夷木瓜等亞熱帶經濟作物,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二、南山鎮的現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山鎮的農作物也充分體現了徐聞特色,一望無垠的香蕉田便是一個動人的例子。當然,如今該地區也漸漸開始種植其他農作物,例如,青椒、木瓜、甜玉米、木菠蘿等。因此,南山不僅是徐聞最大的鄉鎮,而且也是徐聞最主要的北運蔬菜、優質水果、莨姜生產基地。

1. 大力發展農業優勢。自1998年至今,南山鎮突出特色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中部和南部主要種植北調蔬菜,東部主要種植香蕉,西部種植火龍果,而沿海地區主要發展漁業養殖,實現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特別是近幾年,該鎮結合改水治旱,積極建設南亞熱帶農業示範區,引進優良品種,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圍繞農產品的市場需求變化,淘汰低效傳統農業,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目前,南山鎮香蕉種植面積達1.8萬畝,北運蔬菜3萬畝,木瓜0.13萬畝等,現代農業已經初具規模,農業產業優勢非常明顯。

2. 憑着現在特色農業產業優勢的迅猛發展,當地民眾生活基本得到保障,而且該地區的城鎮化也日益顯著,公共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其中據調查得知當地民眾最滿意的是這裏的交通設施建設。近幾年,隨着國家隊海南島的發展的重視和海南旅遊也日漸蓬勃,與海南隔海相望的徐聞自然而然的在這次機遇中得到一定的發展。由於徐聞有着與海南連通的優勢

的粵海鐵路,所以近來徐聞這顆默默無聞的明珠也日益被人知曉和開始受到關注了。因此,當地政府抓住契機,鋪設更多公路,這不僅可發展農村特色旅遊業,而且也方便了當地農產品的出口運輸。

3. 現代農業的發展從客觀上推動了南山鎮農村建設。2014年開始,該鎮在相關領導的帶領下,全面掀起創建生態文明新農村的熱潮,農村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到目前為止,全鎮創建生態文明村89個,佔全鎮村莊的81%,改水改廁5600多户,綠化面積達2.3萬平方米。而且多個村莊獲得省、市級的評比榮譽。

4. 近年來,該鎮為謀求得到更大的發展機遇,及為實現兩岸農業優勢互補、合作雙贏,於是積極加強與台商合作,引進資金、現代農業技術和優良品種,建設海峽兩岸農業合作項目,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帶動下,南山鎮農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同時,更為其特色農業帶來強大的資金支持和繼續發展壯大的機會。

三、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客觀上看,雖然南山鎮與徐聞縣城區中心毗鄰,但是它的總體發展並非有預期的那樣好。特色農業倒是推廣開來了,那些村子裏隨處可見香蕉的身影,可是農民普遍反映這些香蕉要麼買不了好價錢,要麼就是香蕉的病蟲害無法根治等等。從這種種的負面反響可見當下該地區農村發展確實存在不少隱憂。通過調查與討論,對於存在的問題作以下闡述:

1. 應開發本村人才同時要留住青年勞動力。根據調查情況顯示,27%的村民認為農村今後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勞動力短缺,許多青年人追隨着浩浩蕩蕩的“民工潮”一窩蜂似的湧向城市務工去了。而且有23%的村民表示村裏急缺專家與人才,因此對村子的長遠發展造成阻礙。的確如此,人才的流失和勞動力的短缺,不僅會推動今後村裏老齡化趨勢,而且更嚴重的是缺少人才會制約了當地特色農業的縱深發展。據另一項數據顯示,33%村民認為目前種植農作物所遇到的最大障礙是“技術問題”,且該問題比起其他方面的問題約平均高出十二個百分點。並且從現今村裏發展的客觀情況來看,該地區尚未具備引進外地高級人才的條件。因此,由本鎮人來帶頭應該是最好的,他們也是最熟悉當地的環境,也會更有責任心。所以,如果縣政府及其相關村領導機構能夠統一安排一些青年出去鍛鍊、學習,等有了一定的見識和技能以後,再請回來為本地區服務,為這裏的農村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2. 應大力發展農村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價格。許多農民反映,他們種植的農作物收成好的時候也賣不出一個好價錢,造成獲利甚低,更甚至會虧本。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最具當地特色的香蕉,多數農民表示香蕉在前幾年的產量很大,可惜價格卻壓得很低,根本不賺錢。通過研究與分析,主要造成此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該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品種過於單一,農民只注重了地區原有的“特色”而忽視了市場的客觀需求量,才會導致盲目種植香蕉,造成供大於求,壓低了香蕉的價格;二是該地區的農業生產幾乎完全處於最原始的生產模式,農民們只是各種各的地,收成之後也只是簡單地將自家的農產品拿到市場上散賣或者給別人低價批發收購。因此,這種農户的小生產與大市場、分散經營與集約經營等矛盾逐步嚴重起來。根據當地農民與相關知情人士表示,近兩年來,縣裏再繼續種植香蕉與菠蘿等特色農作物的同時,也開始逐步引進外地其他果蔬品種,尤其突出的是在與台灣方面合作之際引進了台灣那邊的一些農作物的新品種。而且現在這些新品種作物的種植情況良好,市場前景也不錯。但是,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還未見有發展的勢頭。如果當地政府能夠出資出力,將該縣的特色農業推向產業化經營的方向,那麼農民辛辛苦苦中出來的農產品一定能賣出好價錢。例如,將收穫的香蕉經過加工,做成零食、罐頭等相關的加工成品和副產品,再拿到市場出售,這樣的售價肯定比單一的原材料價格高得多。同時,農業產業化經營,意味着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的興起,這樣農村的青年便不用到城市裏打工,不用淪為城市裏的低收入階層,反而留在村裏為農村的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

四、南山鎮的教育狀況與治安狀況

根據對該鎮西門村的抽樣問卷調查顯示,3%的村民沒有受過教育,9%的村民受過高等教育,其餘的只接受過中等或初等教育。但總的來説,村民與外界的交流相對過少,對外界的信息瞭解相對不夠,沒有形成一定的文化精神生活氛圍。而且從農村走出去的知識羣體中很少有回來的,這種惡性循環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農村的滯後發展。

農村人才走出去,卻難以再請回來的原因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通過調查與分析,對存在問題做以下闡述:

1. 80%的村民明確表示希望村裏的年青一代到城市發展,包括接受教育等。而且我們在調研的過程中與當地村民接觸交流後,發現現在有不少村民開始重視對其子女的家庭教育,其中一個很明顯的現象便是他們將日常生活用語由本土話改變為普通話。他們表示希望孩子長大後到城市讀書和就業,有的甚至表示會移居到城市去。現今農村村民對後代的家庭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這種出於主觀的家庭教育觀念恰恰是造成農村人才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2. 七天的下鄉生活中,我們這行人的日常起居都是在城南中學裏度過的,對其中學也有較深刻的瞭解。該中學的基礎教育設施已經算是該縣同類中學中不錯的了,各種體育設施與場地建設也算較為完善,但整體上與相對發達地區還有不少的差距。通過一定的瞭解,該校的電教室資源緊缺,教師上課極少有機會使用到電腦平台資源。另外,校內僅有一間圖書閲覽室,而且該閲覽室內的圖書、報刊等種類不多且書籍幾乎沒有更新過,因此平時該閲覽室幾乎終年不開放,使得學生們失去了更大範圍學習的機會,從而對青少年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影響。其實同樣的問題普遍存在於我國廣大的農村,現階段我國農村的教育條件不容樂觀,軟硬件都不完善,特別是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教學硬件設備都缺乏。這必然在很大的客觀程度上影響着農村新一代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日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與當地村民的交流中也不難發現多數的村民認為近年農村特色農業的發展為該地區增加了不少收入,但是政府卻沒有給予足夠的資金去發展該地區的教育、文化、衞生等事業,並且他們希望政府早日重視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好讓農業與經濟走上去的同時,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也能與時俱進。

最後要提的一點是現在該地區人民普遍感到困窘又尷尬的社會問題,那便是一直困擾着當地居民的社會治安問題。大部分的村民表示他們目前最擔心的問題是該縣的治安問題。據部分村民透露,該縣的治安狀況一直嚴峻,當街飛車搶劫或偷竊等違法犯罪的事情常常發生,居民們早已司空見慣了。而且這些違法分子中多數是輟學的青年及青少年,同時又村民告訴我們,這些社會青年普遍接受教育的意識淡薄,認為在農村學校裏讀完書後,出來也掙不了幾個錢,因此走上違法道路。但其中也隱含着各方面的因素,在此不便完全透露。

不過總的來説,為了該縣特色農業經濟的長遠發展,我們認為徐聞縣政府應該對該地區的社會治安予以高度的重視,在着力把經濟搞上去的同時也應該關心民生,維護治安,讓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活更加安定與和諧。

短暫的徐聞三下鄉之行,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對農村多了一份關注,多了一份瞭解,更加多了一份思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這便是我們此行的最大收穫了。

第五篇:鄉鎮發展高效農業生產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鎮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着力發展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努力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全鎮初步形成了以點帶面輻射全鎮,以企帶農增加效益的新格局。但是,我鎮的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工作仍處於起步階段,與鎮委鎮政府的要求和先進地區的成效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一、深入剖析原因,對症下藥求突破。

針對我鎮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方面滯後的狀況,鎮黨委、政府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剖析原因,着力尋找突破口。經過分析研究,我們認為造成我鎮目前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農民思想觀念比較保守,仍抱住傳統農業不放,對高效農業,特別是農業產業化接受能力差,心中沒底,顧慮重重,不願也不敢走高效農業之路。二是對農民引導不力,缺乏有力的政策、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扶持,沒有建立有規模、有特色的示範點,未能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農民羣眾對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觀望的多,實際介入的少,議論的多,行動的少。三是未能充分理順眼前利益和長遠收益的關係。在省政府加大對種植水稻、小麥的補貼,以及稻麥價格上漲後,農民不願意在發展經濟作物上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認為種植稻麥兩季不但不賠錢了,還能稍有積餘,就已經滿足了,捨不得再多花農本搞高效農業和產業化經營,生怕搞不好會血本無歸。我們認識到,宣傳發動不到位,造成羣眾觀念保守,是我鎮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工作滯後的重要原因。我們決心以宣傳發動為突破口,不斷加大投入,快速推進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工作,逐步在全鎮形成規模產業帶、特色農業區,促進農業、農村工作再上新台階。

二、加強組織領導,引導農民轉變生產方式。

一是在領導力量上進行重點傾斜。切實把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做到黨政一把手親自過問,並督促各個項目的有效實施;分管領導專職跟蹤,確保項目按時保質建設到位;抽調農業技術人員分村定點提供技術支撐,進行對口支持,力爭在今年下半年建成一個1000畝連片的高效農業示範區,完成1個500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項目。二是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種養觀念。通過走出去觀摩的方法,帶領規劃區內的幹部羣眾到周邊先進地區觀摩學習,促使他們走出傳統種植的思維定勢,自覺進行高效規模種養嘗試。同時,強化引導,讓全鎮更多的農户加入到發展高效農業的行列之中。三是不失時機地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摸準市場行情,找準產業定位,發揮資源優勢,鼓勵村組幹部和種養能手大膽引進新品種,學習新技術,確保高效益。四是制訂激勵措施。在省、市、縣扶持政策的基礎上,我鎮將從鎮有資金中拿出10萬元,扶持農民發展高效農業。五是搞活流通。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和經紀人隊伍,保證農民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賣出好價錢。

三、發揮資源優勢,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我鎮將充分挖掘本鎮的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各種特經作物。一是依託鄰近縣城的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重點在趙市村、汪羣村、薛垛村發展500畝連片的大棚蔬菜種植,做到時令蔬菜和反季節蔬菜一起上,確保大棚不空茬,實現效益最大化,力爭畝收益年均達到1萬元以上。同時要不斷擴大規模,增加品種,形成特色,確保在供應本地市場的基礎上,逐步打入上海、南京、蘇州等大中城市。二是依託龍頭企業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規模農業。整合稻米加工企業,提高稻米加工的品位和檔次,創名牌、搶市場、進超市,推動綠色農業快速發展。組織農户形成種養聯合體,積極掛靠外地龍頭企業,實行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使農户不愁出路,安心發展。三是依託流通優勢,拓展高效農業發展空間。我鎮將克服交通不便捷的困難,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對鎮內的農民經紀人進行培訓,組建農民經紀人協會,在無錫、上海等地設立銷售窗口,構建銷售網絡,拓寬銷售渠道,為發展高效農業搭建平台。

四、建立考核機制,加快高效農業發展進程。

一是對全鎮的農業產業化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落實到村組、農户,並明確各村黨組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鎮成立督查考核小組,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二是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農技農經人員服務到田頭農户,幫助農民進行算帳對比,向農民提供技術、信息、金融服務,保證高效農產品產得出、長得好、銷路暢,真正為農民增收發揮“高效”作用。認真抓好現有政策的落實,使優惠政策進村入户,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三是對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進行量化考核積分,納入到全年的農業農村工作考核之中,實行一票否決。對工作不力,完不成目標任務的,予以經濟處罰;對超額完成任務的,給予獎勵,並作為評優的重要依據。從而在全鎮上下形成關心、支持農業產業化工作的強烈氛圍,通過強有力的措施,推進高效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工作快速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1ge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