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社區教育提升城鄉社區治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社區教育提升城鄉社區治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以蘇州市為例

社區教育提升城鄉社區治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

(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蘇州 215004)

摘要:新時期完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的戰略要求給社區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與挑戰,同時也賦予了社區教育新的使命與發展方向。本研究以蘇州市為例,從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的現狀出發,分析當前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基於發揮社區教育的主導性,從組織管理、資源優化、能力提升、培育社會組織四個維度提出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策略,以期引導基層社區教育充分發揮主動性,協助社區科學地從管理向治理轉型,切實提升社區的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促進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社區教育;社區治理 ;提升能力;策略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健全黨組織領導、村(居)委會主導、人民羣眾為主體的基層社會治理框架。加強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規範化建設,健全村(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 “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國辦發〔2021〕56號)提出“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助力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擴大文化、體育、科普等公共服務供給。”社區教育具有公益性、開放性、全納性、普惠性的基本屬性,旨在服務地方經濟,提升文明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社區教育是提升城鄉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加強基層基礎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社會組織培育,全面提高城鄉社區治理社會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等方面大有可為。

近年來,蘇州社區教育積極參與城鄉社區治理,開展了一些實踐和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從基層工作到頂層設計,社區教育與城鄉社區治理的有效融合程度較低,鏈接不強。從頂層設計來看,缺乏統籌協調,各條線各自為政,從基層社區教育機構來看,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形成了零散無組織的現狀。筆者基於蘇州市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以期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職能,提升社區和居民的治理能力。

一、參與現狀

社區教育是最接地氣的教育形式,其本質目的就是促進社區人的發展,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國家大力推進社區治理的形勢下,社區教育已然提出了要融於社區治理的要求。筆者針對蘇州的997位社區教育工作者進行了調查問卷,並徵集了33個社區治理的工作案例,從四個方面梳理了蘇州社區教育助力社區治理的現狀。

(一)關於社區治理政策的認知

從對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調查問卷和典型案例的情況來看,82.74%的社區教育工作者表示瞭解國家關於推進社區治理的政策精神,有小部分人處於不太瞭解和不瞭解狀態。社區教育是“頂天立地”的教育,是在充分了解政府政策的前提下,結合居民的需求開展教育學習活動。從蘇州社區教育近年來下發的相關文件,包括一些項目建設、優秀評比的文件,多數都提及社區治理。從基層一些項目、品牌的申報、總結材料來看,多數也會結合社區治理的背景。因此總體來看,社區教育工作者對政策文件的認知情況普遍較及時,特別是一些從事多年社區教育的人員,對於新政策有一定的敏鋭度。

(二)參與社區治理的程度

本次調查顯示,參與調研的社區教育工作者所在的社區教育中心、市民學校90%以上開展過社區治理相關的教育培訓活動,但是經常開展的比例為30%左右,還有小部分未開展。95%的社區教育工作者表示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會有意識地結合社區治理的戰略要求。從徵集的典型案例來看,社區教育的參與程度尚處於初步的融合狀態,主要是通過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對政府的信任度。

(三)參與治理的形式和內容

從調查情況來看,蘇州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和農業基地、創業園、企業等聯合申報社區教育項目,給與項目經費和相關的培訓資源。二是與村(社區)協同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吸納居民志願者並給與相關培訓和實踐體驗。三是結合垃圾分類、疫情防控等重點事項開展專業化培訓,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四是協助村(社區)開展民意調查,建立社區議事協商機制,引導更多居民參與社區教育、社區治理工作。五是扶持學習社團的建設,培育學習共同體,並引導團體參與社區的治理和建設工作

(四)參與的成果和影響

大部分社區教育工作者認為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重在提升居民文化教育素質,其所在鄉鎮(街道)社區教育的參與成果主要體現在開設了一些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相關課程和教育活動,開展了針對村民建設家鄉的職業技能培訓,針對鄉村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打造了社區教育助力社區治理的品牌項目,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社會認同。其次,針對村(社區)治理的課程類型中,以居民素質教育和環境治理類課程居多,涉及治理能力方面的課程如基層政權組織建設、心理干預、溝通藝術、矛盾調處等較少。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的構建,下發了一些重要的的政策文件,作為基層社區教育,理應發揮應有的職能。從蘇州的調研情況來看,社區教育參與的普遍在推進,然而大部分仍處於初期的融合、推動狀態,未體現主導性,參與的深度和成效均不足。筆者將從社區教育的定位和紐帶作用,資源的融合及匹配度來進行分析。

(一)參與治理的定位不準確

社區教育是提升社區治理能力非常有效的措施,以教育引領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體系的構建是科學有效的。然而很多社區教育工作者對於社區教育融入社區治理、助推社區治理的理解存在偏向,認為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只是一種簡單的關聯,主要開展一些居民的教育培訓活動就屬於參與社區治理了,而“忽略了社區教育在推動居民再社會化、提高組織化程度、促進社會融合、緩解社區矛盾、加強社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1]所以,長期以來,社區教育缺乏主動性,尚未把教育對實踐工作的引領性體現出來,並沒有實現與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

(二)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不明顯

社區教育是上連政府下接社區和居民的草根教育,應發揮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但社區教育依然難以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社區教育在政府關於教育事業的規劃中處於邊緣地位。”[2]社區教育機構在組織開展社區教育活動中,對於社區的具體情況聊不透徹,社區的一些較難滿足的需求無力滿足。參與學習培訓活動的居民,對於社區教育機構不瞭解,蘇州一些成人教育中心早已增掛社區教育中心的牌子,然而很多居民依然不瞭解社區教育,對於參加的一些社區教育品牌活動也不熟悉。因此社區教育在政府、社區、居民之間的紐帶作用尚未真正體現,給社區治理的組織推動形成了較大阻力。

(三)資源的互溶與轉化不足

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的服務對象均是社區居民,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的資源能深入地進行相互融合轉化,才能發揮兩者的資源優勢。然而,眾多社區教育機構僅僅關注將社區教育的資源如何融入社區治理,而忽略了社區治理資源的利用和轉化。社區在推進社區建設和治理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一些資源,比如一些公共事務的參與和協商組織等,關於環境治理的一些有效措施等。政府、社區、居民三者在治理過程中既是主體也是資源擁有者,社區教育一味從外界注入資源的方式不利於彼此資源的深度融合,也不利於社區和居民的自治能力的培養。

(四)教育與治理的匹配度不高

從眾多案例的調查來看,社區教育與社區治理的融合度不足。“長期以來,社區教育內容主要以趣味學習類、文體娛樂類、教育培訓類和遊學實踐類為主,”[3]缺乏關於提升社區和居民治理能力方面的課程和項目。一些社區治理的案例僅體現了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個人和團隊在活動之餘參與社區志願服務,且參與人員有限。一些引導居民參與議事協調,發揮社區主人翁意識的案例較少,總體來看,社區教育提供的資源與公共意義上的社區事務、社區發展及社區治理的匹配度不高,因此社區教育難以深入參與社區治理,發揮教育職能。

三、實施策略

近年來,社區教育在融入社區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取得一些經驗,也存在以上一些不足。針對當前蘇州城鄉社區治理方面存在問題,筆者將結合蘇州社區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相關政策的要求,從四個維度提出十六項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策略,以期促進社區教育與城鄉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切實為社區和社區居民的發展,為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更大的成效。

(一)加強組織管理

從蘇州的情況來看,基層社區教育中心根據具體情況不同程度地開展相關工作,區、市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相關文件多有涉及參與社區治理的要求,但並未就區域內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作具體的指導,並未提出詳細的工作要求,全市未形成有計劃有組織推進的勢頭。筆者將從政策的落實、需求的調研、實施的保障和宣傳推廣等方面提具體策略。

1. 落實相關政策

“制定政策就是要解決社會發展中某個領域或者某個區域中的具體問題,或者解決一些事關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4]開展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工作,首先要將兩者的重要政策文件進行解讀,找到兩者的融合點,再結合具體的情況有效落實。市、區層面要對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進行規劃和指導,量化相關要求。鄉鎮(街道)社區教育中心在開展參與社區治理相關項目時,要綜合考慮當前國家對社區治理的重要指示和文件精神、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村(社區)建設規劃以及轄區內社區教育的工作要點,才能有效地精準地落實政策。

2. 調研社區問題

社區教育、社區治理的目標對象都是社區和社區居民。因此實時的動態的調研是有效開展社區治理的基礎。社區教育要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要以問題為導向。然而,問題的產生往往來源於需求的不被滿足,因此通過調研社區的問題,能及時發現居民的剛需。當然,在調研之前要充分了解社區的基本情況、居民結構、社區資源等,鎖定目標人羣,並進行分類,制定長期的實時調研計劃,及時掌握問題與需求的變化。注重採用各種形式進行調研,如結合社區教育活動、社區公共事務的開展進行調研,利用問卷調查、觀察法、小組座談、個案訪談等多種形式。

3. 保障組織實施

轄區內教育行政出台相關的政策文件,作出整體規劃和頂層制度設計,將保障社區教育助力社區治理髮展實現有規劃、有目標、有保障、有考核。從蘇州的具體情況來看,建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可出台關於社區教育助力城鄉社區治理的指導意見,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轄區具體情況出台相應的實施規劃,鄉鎮(街道)社會事業管理部門出台具體的實施計劃,形成層層落實和保障。同時加強實施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以聽取工作彙報,實地調研,瞭解居民反饋等多種形式督促組織實施,讓社區教育充分融入社區,發揮引領作用,在政策的推動和保障中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4. 推廣先進典型

社區教育助力社區治理的經驗具有較強的複製推廣性,“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先進典型,就能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樹立起一面面旗幟。”[5]區域內教育管理部門應當廣泛徵集先進典型案例,開展優秀評比,通過各類自媒體等平台進行宣傳。在社區教育領域的各類項目建設和品牌打造中鼓勵社區治理類申報,通過項目培育和經費支持,將社區教育助力社區治理的成功模式進行完善和凝練,在更大的平台進行宣傳和推廣,形成相互學習、比時趕超的氛圍,產生“一花引來萬花開”的效應。

(二)優化資源利用

推進社區教育、社區治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因此優化社會上的各類資源,實現最佳利用,避免浪費勢在必行。優化和使用資源應基於社區居民的需求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筆者將從資源的整合、轉化、投放和持續發展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1.資源的整合方式

各級各類學校、社會教育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等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社區教育機構要積極主動對接這些資源主體,以項目共建、基地共創、團隊合作等方式,將各類社會資源進行整合,並根據社區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進行梳理。結合社區治理的需求,將一些有利於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居民自治能力的社區教育資源再進行充實和提優,進一步深入挖掘和完善。基於社區治理的工作目標,通過教育引領和實踐推動,給予社區充分的可使用的優質教育資源,使社區的治理工作向着更具科學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2.資源的有效轉化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各類社會資源逐漸豐富。如文化、旅遊、農業、工業等行業資源,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科普場館等場地資源,都具有豐富的可用於教育的資源。因此社區教育機構僅僅進行淺層次的資源整合是不夠的,如何切合實際需求進行二次開發,將社會資源轉化成可用於社區教育的資源值得研究。比如以課程開發和師資團隊的建設為依託,以助力社區治理的教育品牌的打造和推廣為手段,將一些行業資源教育化,將一些場所建設得更具社區治理理念等,創造良好的社區治理氛圍,提升社區居民參與的主體意識,引導社會力量有方向地參與社區治理。

3.資源的精準投放

資源總是有限的,特別是優質的資源,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精準投放,滿足社區治理的需求,保持社區教育要素市場“稍緊平衡”的良好狀態,是未來社區教育探索的方向。對於社區需求的充分調研和分析是前提,制定適宜的社區教育資源投放方案是關鍵,保障資源投放能夠精準地實施是核心任務。各個社區的情況不經相同,不能簡單地複製社區教育資源投放的內容和形式。在社區教育資源投放的過程中,要注重監控和調整投放策略,及時調研,時時掌握投放成效,適時調整投放的方案,調配資源,不斷優化,才能提高資源投放的精準度,以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4.資源的持續建設

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的要求隨着社會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髮展變化,其資源供給也在持續變化,所以,社區教育融入和助推社區治理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只有當社區教育資源能持續建設,才能滿足不斷髮展變化的社區治理的需求。“任何資源都具有動態平衡性,這是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6]社區在發展,社區居民在發展,新的問題和需求會持續出現,社區治理不是一勞永逸,其形式和內容都在持續發展變化,廣大的社區教育工作者需具有時代的敏鋭性,及時掌握國家政策和社區、居民的發展需求,以適度超前的資源建設目標,保持對社區治理的引領,持續發揮助推作用。

(三)提升專業能力

社區教育充分融入社區治理,提升社區和居民的治理能力,關鍵在於社區教育能否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能否站在科學、專業的高度,來推進社區治理,在理念教育、專業指導、隊伍能力、專業課程等方面加強建設和發展。

1. 更新治理觀念

社區治理的主體不僅僅是政府,還有其他治理的主體,比如事業單位、企業、社會組織、私人機構和個人等,它們之間是相互協商與合作的關係,不是簡單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單項的社區管理要向多元共建的社區治理轉變。社區教育要通過有效的途徑向當地政府、社區管理人員、社會組織、居民等進行分類的宣傳和教育,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社區居民樹立作為社區治理的主體之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治理觀念。同時,社區教育要引導社區管理層積極與其他治理主體建立正確的協作關係,並就協作的方式和內容給與指導,促使雙方建立信任和支持,逐漸實現全社會樹立正確的社區治理觀念的目標。

2. 建立專家團隊

隨着十八屆三中全會把社會管理提升到社會治理,社區治理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歷史價值,成為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點和突破口。眾多專業人士對於社區治理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研究,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社區教育機構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等專家資源,在轄區內建立社區治理研究專家團隊,成立智囊團。一方面為社區治理理論的發展研究提供實踐的案例,豐富理論研究素材,探索社區治理的創新走向。另一方面對基層社區的治理工作給與規劃和指導,對於社區治理中出現的難題及時給予建議,讓實踐工作在科學的理論指引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提升隊伍水平

團隊專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作質量的高低。社區教育能否為社區治理打造一支專業能力較強的隊伍,是能否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關鍵。當前,村(社區)治理隊伍主要由村委(社區)工作者、村民組長(樓棟長)、物業和居民志願者等組成。社區教育機構要主動與社區溝通,制定社區治理隊伍的培訓計劃,實行分類分批培訓指導,並組織現場考察學習先進經驗。特別是針對其中的志願者隊伍,通過專業的培訓教學,可以大幅度提升其治理能力。同時志願者隊伍也是唯一可以大規模壯大的隊伍,通過專業培訓學習,給與一定的鼓勵和認可,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加入。

4. 開發專業課程

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的成果之一是能否開發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課程。近年來,社區教育在課程開放方面取得較大成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於對社區居民的瞭解,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豐富,特別是一些實用微課程,滿足了眾多市民的學習需求。從蘇州調研的情況來看,關於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方面的課程較少,多為提升居民綜合素質的課程。社區教育要結合當前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設計相關的治理課程,在思想上引導居民主動參與,提高主人翁意識。在行動上提升參與社區治理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當前疫情常態化形勢下,課程內容的設計要體現時代要求,課程的推動要充分利用各類網絡平台。

(四)培育社會組織

近年來,蘇州社區教育一直在走項目化管理模式,引入了眾多社會組織的參與,在引導和培育社會組織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針對當前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社區教育可以從協調社會組織的參與度、專業培訓、自主孵化、合理評價等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以提高社會組織的參與社區治理的效率。

1.引導合理的參與程度

“儘管政府在社區治理過程中依然發揮着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7]但是社會組織作為參與社區治理的主體之一,應該積極主動通過與政府機構建立起適度的協作關係,獲得相關的支持和服務羣眾的渠道,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提高服務質量。社區教育機構應當發揮橋樑作用,將政府和社會組織之間的領導與合作關係建立起來,確定社會組織的參與程度。通過雙向的溝通,讓兩者各司其職,通過及時地處理矛盾,讓兩者有效協作。社區教育機構要在充分了解政府相關政策和工作規劃的前提下,對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方式方法進行指導,既為政府解憂,又充分保障社會組織的參與權利。

2.組織專業的培訓指導

重視和發揮社會組織人才的專業技能,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朝向專業化、規範化發展,這是提高社會組織內部動力的重要措施。因此社區教育機構應根據具體情況,組織針對社會組織的專業化培訓,同時加強終身學習理念的教育培訓,從教育角度加強服務能力培訓。根據轄區內參與社區治理的社會組織的類型和人才結構,進行分類培訓,提高針對性。同時,由於社會組織的人員組成存在不穩定性,專業的培訓和指導應提高組織頻率,以保持社會組織長期處於流動發展和質量穩定的狀態中,保持教育服務的質量。此外,對於一些長期合作的社會組織,要積極吸納其專業人才,引導成為社區教育兼職教師和志願者。

3.提升社區的孵化能力

當前,社會組織繁多,服務內容呈鄉多元化和定製化發展趨勢。然而,由於對社會組織的不瞭解,信息資源的獲取不足等原因,村(社區)要找到匹配的社會組織並不容易,因此,提升村(社區)孵化社會組織的能力是可取的路徑。社區教育機構要充分協助村(社區)挖掘自身的資源,以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項目外包的方式,給與村(社區)裏一些有能力和有意願的團隊和個人一定的場地、經費和人員相助,按照村(社區)的特色和需求對其進行培育和孵化,並鼓勵轄區內的居民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打造一批相對穩定,特色明顯,服務治理能力強的社會組織,更有利於實現長期合作。

4.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

社區和居民的需求都是動態發展,對於社會組織的服務要求同樣在發展變化。社會組織能夠長期參與某個村(社區)的治理工作,必須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評價與反饋機制。社區教育機構要協助政府和社會組織建立評價和反饋機制。根據服務內容設計滿意度調查,根據服務項目的週期設計評價標準等。並通過多種方式瞭解居民對於社會組織的意見,通過橫向對比,瞭解與同等情況社區相比,治理工作的質量高低。通過訪談參與社區治理的志願者,瞭解基層關於提高社區治理質量的草根建議。將收集的評價和反饋進行梳理,針對社區組織的現狀給與指導和改進。

社區教育與社區治理的目標一致,有着雙向奔赴的密切關係。兩者都以社區和社區人的發展為目標,均倡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社區教育優化社區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途徑。社區教育在推動教育與社區治理融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區教育在推動居民再社會化、提高組織化程度、促進社會融合、緩解社區矛盾、加強社會管理等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以蘇州市為例,在闡述社區教育參與社區治理的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重點提出了社區教育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策略,以期進一步發揮社區教育的主導性,助力社區治理體系日漸完善。

【參考文獻】

[1] [2]劉子燁.社區治理當實現“共建共治共享”[N].聯合時報(02版),2020-10-23.

[3] 傅瑜;任豔紅;張向鋒.社區治理視域下陝西社區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0):202-203.

[4]政策落實貴在落到“點”上[N].太原日報(07版);2018-09-06.

[5] 李琳;導師:李菊英.搶險救災中民族精神的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6] 馬巖;導師:許躍輝.資源約束下的淮河流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2.

[7] 張輝.以提升居民幸福感為中心的社區治理[N].21世紀經濟報道(16版),2014-10-2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1mkzw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