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巴彥淖爾生動實踐

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巴彥淖爾生動實踐

巴彥淖爾,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位於內蒙古西部、黃河“幾”字灣頂端,與蒙古國有369公里的邊境線。巴彥淖爾市,總面積6.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70萬,轄7個旗縣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域遼闊、地形地貌多樣,可以概括為“一山兩原、東林西沙、一河多湖”。“一山”就是中部橫貫東西的陰山山脈,面積1.1萬平方公里,發現各類礦產資源69種,其中9種儲量居內蒙古首位。“兩原”一是陰山以北3.8萬平方公里的烏拉特草原,二狼山白山羊絨曾連續三年獲意大利柴格那國際金獎,戈壁紅駝享譽全國。二是陰山南麓1.6萬平方公里的河套平原,有耕地1100萬畝,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是全國三大灌區之一,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東林”是東部139.6萬畝的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西沙”是西部506萬畝的烏蘭布和沙區。“一河多湖”就是黃河流經我市345公里,年引水近50億立方米,形成大小湖泊300多個(水域面積300畝以上的湖泊有100多個)

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巴彥淖爾生動實踐

巴彥淖爾有平原、草原、河流、湖泊、山脈、森林、沙漠,生態要素齊全,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共同體,是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地位極其重要。西部是烏蘭布和沙漠,南部是庫布齊沙漠,北部是荒漠化草原和蒙古戈壁,處於我國“北方防沙帶”的重要關口和賀蘭山、陰山之間的西北季風通道,是西北乾旱地區的重要綠色生態屏障。巴彥淖爾農牧業資源得天獨厚,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上,四季分明,光照時間長,晝夜温差大,水土光熱組合條件好,是國家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肉羊、有機原奶、葵花籽、脱水菜生產基地和全國第二大番茄種植加工基地,特色農畜產品遠銷五大洲9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連續10年居內蒙古首位。

巴彥淖爾,勇敢站到了高質量發展新的風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內蒙古考察調研,多次就做好內蒙古工作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內蒙古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努力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注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樑素海綜合治理,先後五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強調指出“烏樑素海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控肥、控藥、控水、控膜行動,既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質,又促進了農產品品質提升,一舉多得”,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巴彥淖爾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堅定不移走綠色高質量發展路子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立市不動搖,把握時代脈搏,順應發展大勢,,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地區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形成了以“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厚植生態文化、 創新生態制度”為主要內容和標誌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巴彥淖爾實踐模式,譜寫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

認真研究總結巴彥淖爾綠色高質量發展實踐模式,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動實踐,是推動巴彥淖爾市成為綠色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先行區、示範區的重要舉措;是形成完整系統的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紮實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為深入研究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供了實踐支撐。

新起點新使命做好高質量發展“答卷”

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

站在新的起點,巴彥淖爾踏上了新的征程。習近平總書記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激勵着美麗富饒的170萬巴彥淖爾人民在新時代奮勇前行。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要立足優勢、挖掘潛力、揚長補短,努力改變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資源型產業多高附加值產業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少的狀況,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深切囑託,就是出征的號角!一年多來,內蒙古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狠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衝破慣性阻力,轉思路,調結構,促改革,着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積極探索做好現代能源經濟文章,努力探索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作為指引內蒙古未來一個時期發展的最鮮明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的重要講話精神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為巴彥淖爾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作為內蒙古重點功能區戰略的重要板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對巴彥淖爾市提出生態環保、綠色發展、脱貧攻堅要走在全區前列、為內蒙古多做貢獻的要求,更加堅定了巴彥淖爾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巴彥淖爾肩負着這一新的使命。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在“塞上江南”大地吹響。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殷切囑託,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統籌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確立了建設綠色產業集聚區、生態文明示範區、鄉村振興樣板區、對蒙開放先行區、美好生活共享區,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實現塞上江南、綠色崛起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思路。

黃河奔騰,潤澤千年河套;塞上江南,湧動發展新潮。從打響“天賦河套”公用品牌,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生活全過程,到樹立畝均效益論英雄理念,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再到實施烏樑素海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生態文明思想已在巴彥淖爾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青山綠水、平疇沃野間處處張揚着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三美合一”的靈動與詩意。“綠色是巴彥淖爾的底色和價值,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係,決不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路子,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巴彥淖爾市委書記常志剛語出鏗鏘。“思想再解放、篤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激活一池春水。巴彥淖爾市廣大幹部深學潛悟理思路,凝聚共識再出發,將思想再解放的成果轉化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 舉旗心有方向,落棋胸有成竹。

一是堅持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在全國地級市中首家創新設立綠色產業發展統籌辦公室,引進中科院傅伯傑等30位國內頂級院士和專家,組建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院士專家工作站,聘請國內頂級專家團隊參與,以國際視野科學編制綠色高質量發展、烏樑素海流域綜合治理、現代農牧業發展等規劃,運作實施烏樑素海流域生態修復綠色產業開發基金、國家農高區、國家清潔能源示範基地等一批事關地區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為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遵循、奠定了基礎。

二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以烏樑素海為重點,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施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治理。在上游實施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阻擋泥沙流入黃河、侵蝕河套平原;在河套平原建設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推行綠色生產,減少對烏樑素海的面源污染;實施城鎮、工業污水“零入海”工程,消除點源污染;實施烏拉特草原、烏拉山受損山體治理修復工程,提高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提高烏樑素海自然補水能力。

實施烏樑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項目,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撬動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合作,按照工程質量好、工程進度好、資金配套好、財務審計好、廉政建設好、產業發展好的目標要求,高標準實施、高效率推進、全過程監管,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總投資56.78億元的烏樑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國家試點項目在20個省區市競爭性評審中,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國家支持,現已全面開工建設。將建成全區乃至全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樣板和示範。積極爭取恢復黃河故道引水功能、實施河湖水系連通工程,進一步改善烏樑素海流域生態環境。

三是加快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把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作為第一戰略,全面打響“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面世僅半年就榮登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第二位,授權使用品牌的11家企業49款產品供不應求,溢價達30%以上,帶動全市優質農畜產品整體溢價10%以上,極大地激發了全市農牧民和各類經營主體緊跟品牌戰略、生產高品質農產品的積極性。

“‘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是搭載巴彥淖爾優質農畜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進高端市場的‘航空母艦’,也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綠色轉型、實現農牧業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常志剛説,大自然賜予了巴彥淖爾優越的自然條件,也讓“天賦河套”名副其實,“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份天賦。”

實際上,為了能讓巴彥淖爾綠色優質的高端農產品走出去,巴彥淖爾市委市政府數次走向全國多地甚至國外進行招商宣傳和展銷推廣。身為市委書記的常志剛曾數次率隊帶着“天賦河套”的農產品,前往過北京、香港、以色列等多地,親自為巴彥淖爾代言推銷。

2019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曉兵也接受CCTV-7兩會節目《鄉村振興看這裏》專訪,為巴彥淖爾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代言。

在“天賦河套”品牌引領下,全市堅定不移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路子,大力實施質量強市、品牌強市戰略,全力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全市農牧業產業化駛入快車道,帶動現代農牧業跑出“加速度”。

目前巴彥淖爾市已形成糧油、炒貨、果蔬等六大優勢產業,是國家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有機原奶、葵花子、脱水菜生產基地。農畜產品出口額連續10年居內蒙古首位,遠銷五大洲93個國家和地區。

四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天賦河套”品牌建設為引領,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狠抓農村牧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廁所革命,全市統籌、總體規劃,引進專業化有實力的大企業集中處理蘆葦、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垃圾污水,生產有機肥、沼氣,搞生物質發電,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為農牧民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五是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的陳舊觀念,着力優化產業佈局,在河套平原重點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電商物流、高新技術產業,絕不引進有污染的企業。大力推廣綠色清潔、集約高效的生產方式,建設綠色循環工業園區,推動農畜產品加工、礦山、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延長鏈條。大力培育石墨烯、大數據、文化旅遊、康養休閒等新興產業項目,積極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在巴彥淖爾落地生根、發展壯大,正成為巴彥淖爾進軍新興產業的重大方略。

六是構建全方位開發開放新格局。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化對蒙合作,加快推進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蒙國際礦能合作試驗區建設,對接跟進神華、黑貓煤化工等重點項目,不斷提高進口煤銅資源就地精深加工率,努力把甘其毛都建成集進出口貿易、倉儲物流、跨境旅遊、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口岸特色城鎮。2018年甘其毛都口岸過貨量1908萬噸,貿易額245億元,海關税收3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成為全國對蒙最大的公路口岸,口岸開發開放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綠色為底的巴彥淖爾,正在持續厚植生態優勢,積蓄綠色動能,讓綠色GDP更快更好地生長,向着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的“高顏值”目標闊步前行。

目標定位是什麼?就是聚焦聚力綠色發展,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之城。

對巴彥淖爾而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要求,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康莊大道、陽光大道、金光大道,以綠色發展為主要特色,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作為第一戰略,做大做強“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打造南太湖新區和滬湖綠色智造大廊道為龍頭,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等國家級試點以及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鄉村振興示範、全域旅遊示範等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在平台、項目、人才、政策、環境、考核等方面統籌發力,在高質量基礎上加快趕超,以質量追趕帶動總量躍升,全力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之城。

基於巴彥淖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要求和調研掌握的情況,調研組初步提出,從今年起通過四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能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四大系統,實現產品和服務質量、全要素生產率、發展動能、營商環境等的有效提升,經濟發展質量處於全省前列。

1.構建綠色智能的產業支撐系統,努力成為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的“排頭兵”。到2021年,全市形成以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信息經濟、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四大新興產業和金屬新材、綠色家居、現代紡織、時尚精品等四大傳統優勢產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體系,八大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6%,規上工業增加值率達到20%以上,數字經濟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6%左右。

2.構建高效配置的要素支撐系統,努力成為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急先鋒”。到2021年,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機制全面構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速度快於經濟增長速度,居於全省前列。工業畝均税收年均增長15%,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單位增加值能耗力爭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年均下降8%以上;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7萬元/人·年,年均增長8%以上。

3.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支撐系統,努力成為發展動能提升的“名典範”。到2021年,創新在全市發展中發揮主要作用,人才在區域競爭中產生集聚效應,經濟發展逐步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全社會R&D支出相當於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85%;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00萬人,累計引進大學生及其他各類人才30萬人。

4.構建配套完善的服務支撐系統,努力成為營商環境提升的“新標杆”。到2021年,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務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全面達到一流水準,整體營商環境居全省和長三角前列。政府職能轉變和治理數字化轉型基本完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工作、政策、評價“四大體系”基本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化,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基本確立,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高質量發展路徑怎麼走?重點朝着十個方面去突破

一、堅持系統謀劃,綜合施策,切實把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統籌起來。對巴彥淖爾而言,抓好生態環保既是必須邁過的坎,又是實現綠色崛起的梯,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巴彥淖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要素齊全,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共同體,在西北地區具有重要的生態地位,做好生態治理和保護至關重要。

烏樑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試點工程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合力攻堅、系統治理,精心實施好這一事關巴彥淖爾長遠發展的項目。要進一步明確項目實施的時間表、路線圖,掛圖作戰、倒排工期,高標準實施、高效率推進,力爭打造看得見、摸得着、可複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樣板。要發揮項目資金的撬動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引進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參與建設。烏樑素海水生態治理方面,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做到城市建成區和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年內實現點源污水“零入海”。大力開展農業控肥、控藥、控水、控膜四大行動,用好1億元獎勵資金,推廣使用有機肥、無毒農藥和可回收地膜,逐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實施入海前濕地淨化、網格水道、底泥疏浚等內源治理項目,加大生態補水力度,改善湖區水質。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方面,抓住我市成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的機遇,加快推動綜合治理規劃審批,創新投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把沙漠治理與鄉村振興、精準脱貧、旅遊開發、高科技現代立體農業、清潔能源、特色小鎮等結合起來,一體化推進,力爭做成全國乃至世界荒漠化治理示範。烏拉山修復治理方面,要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措施,繼續加大修復治理和監管力度,鞏固和提高治理成效,儘快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烏拉特草原生態恢復方面,要嚴格執行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輪牧制度,落實好國家、自治區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政策,加快植被恢復。科學佈局國土空間,落實生態功能區規劃,嚴格執行生態紅線,解決好耕地、林地、草地疊加的問題。

二、堅持底線思維,加快風險防範化解大突破,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聚焦金融風險、財政風險、社會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用好處置資產、壓縮支出、爭取資金等辦法,探索市場化、現代金融等新形式,打好做大税源、優化支出、資產重組、資源盤活、債權置換組合拳,確保完成年度化債任務。要嚴控隱性債務增量,規範政府投融資行為,嚴堵違法違規舉債融資“後門”。要依法走好規範舉債融資“前門”,積極爭取國家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創新融資模式,更多地運用市場化手段吸引社會投資,抓好直接帶動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項目。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健全金融風險防控和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大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着力打造全國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三、堅持項目第一,加快重大項目落地大突破。緊緊圍繞市委的發展思路定位,深入研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把對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謀劃招引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加快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品牌知名度高、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大項目。套區絕不允許引進化工、冶金、發酵類生物製藥等高污染、高排放企業,一定要把河套平原這塊淨土保護好。每個縣旗區每年都力爭引進和主體工程開工1個十億元以上的中高端製造業項目。大力實施縣(區、旗)書記、縣(區、旗)長項目工程,以“見工地、見設備、見產品”為標準,狠抓項目的竣工投產達效。深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形成“一個口子牽頭、多頭跟進服務”的項目引進推進新格局。

四、堅持實體為本,打破產業界限,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綠色產業體系。促進農畜產品加工、礦山、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石墨烯、大數據、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構建以綠色產業為基礎、新興產業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大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產業層次和附加值。全力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促進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加突出首位產業培育,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打破行政區域,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重點培育發展糧油、肉乳絨、果蔬、蒙中藥材、飼草、生物質能等產業,通過規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建設,打造現代農牧業優勢產業帶。積極探索全產業鏈模式,每一個優勢特色產業都要引進大型龍頭企業,扶優扶強本土企業,把生產資料供應、金融服務和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聯結起來,帶動每個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精。大力培育工業設計、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現代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融合。

五、堅持精準發力,加快企業主體培育大突破。圍繞支柱型企業,通過企業上市、併購重組等措施,深化大企業培育。圍繞成長型企業,加快培育“高技術高成長”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新培育“雙高”企業10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數量明顯增加。圍繞創新型企業,加快培育科技型、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力爭培育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左右。圍繞夯實主體基礎,重點在綠色企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創建上求突破。

六、堅持能級提檔,加快平台集聚提升大突破。按照高質量要求,大力建設現代農牧業發展平台。大力實施種子工程,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模式,發揮美國金伯利農場示範帶動效應,加快國家級農高區、田園綜合體等各類示範園區建設。積極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鄉村旅遊、農村電商,拓展農牧業多種功能,努力成為全國農牧業創新驅動發展和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示範區。分類打造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城市經濟發展主平台。系統推進萬畝百億大平台、各類專業園區、特色小鎮和小微企業園建設,切實提高平台集聚集約發展水平。

七、全力提升“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天賦河套”品牌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倒逼農牧業“四控”、減少面源污染、引領綠色轉型、帶動農畜產品進入高端市場、實現農牧業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是有效吸引投資、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提升巴彥淖爾形象的重要抓手。要全力把“天賦河套”打造成全國高端農畜產品的代表性品牌,持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利用國內外主流媒體和高層次博覽會、展銷會,全方位宣傳推介,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品質是品牌的生命,要健全質量標準和可追溯體系,引導、扶持和幫助更多的企業、合作社和農牧民按照標準生產加工,完善優質產品品牌授權和不達標產品退出機制,加強品牌保護,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真正把品牌化和生產高品質農畜產品的理念融入到巴彥淖爾人的骨子裏。要充分發揮巴彥綠業公司在推動“天賦河套”品牌戰略中的平台作用,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網絡,助推“天賦河套”授權產品進軍國內國際高端市場。

八、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新動能。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加快資源整合,高質量編制石墨產業發展規劃,謀劃建設高科技石墨特色小鎮,進行高科技研發和生產,形成集環保採選、精深加工、尾礦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力爭成為全國領先的石墨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要發展壯大現代能源經濟,加快推進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申報光伏“領跑者”基地、第二批光熱示範項目,啟動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160萬千瓦風電項目。要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整合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等各類信息資源,互通共享、避免重複建設,推動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創新模式在各行業廣泛應用,促進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充分挖掘地區文化內涵,走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路子,用文化豐富旅遊,用旅遊宣傳文化,將人文資源、生態環境、區位優勢真正轉化為文旅產業。要精心策劃旅遊線路,把市內的旅遊景點合理有效串起來,與周邊地區的旅遊線路連起來,擴大高質量、個性化旅遊精品供給,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要集中力量把國道242打造成為集黃河風情、湖泊濕地、田園風光、陰山探祕、草原觀光、戈壁荒漠、口岸異國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旅遊線路。

九、堅持顛覆常規,加快重大改革試點大突破。拿出“顛覆性、開創性”的改革創新舉措,持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成智慧之城、數字之城、移動之城。聚焦“一帶一路”統領,在內蒙古率先建設高質量外資集聚先行區,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近年來,巴彥淖爾制定了系列扶持舉措,着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巴彥淖爾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入選深圳2019可持續金融國際會議示範案例。巴彥淖爾將不斷完善政府協調引導金融機構主動服務、企業誠信發展的聯動機制,構建現代金融體系,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實現資本招商,加強金融專家智庫和人才隊伍建設,着力引入產業基金、國際貸款、綠色債券,推動巴彥淖爾生態治理、綠色產業項目穩步實施。深入推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堅持上不封頂,加快創新創業能級大突破。高度重視人才在創新中的示範帶頭作用,圍繞巴彥淖爾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導向,重點引進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的項目負責人和創業團隊來巴彥淖爾創新創業,嚴格落實對科技和人才投入資金上不封頂的重大原則,深入實施“1+N”人才強市新政,打造人才生態強市。推進科技創新必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效銜接。加快打通覆蓋全市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園區”的產業化鏈條。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十、堅持惠民富民,加快協調共享發展大突破。以治水、治氣、治土、治礦、治廢為重點,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按照內蒙古自治區的部署要求,實施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緊盯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領域、關鍵問題、薄弱環節,堅決查處偷挖盜採、偷排偷放、超標排放等行為,解決好羣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要嚴格落實“1個意見”和“13個配套辦法”,紮實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舉一反三,放大整改效應。要健全完善抓源頭、治根本、管長遠的制度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法治化、常態化。要統籌兼顧,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要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將七級灌排渠系的管理延伸到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村莊、每一個角落。教育引導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蔘與、人人監督的氛圍,讓所有人愛護自己的家園、建設自己的家園。教育、醫療、養老等各類保障水平和文化、體育等服務水平更加適應人民羣眾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羣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中國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課題組易昌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9yle1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