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調研報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調研報告

**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調研報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做到早謀劃,早見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着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傾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今日的尋烏鄉村,處處呈現“產業旺、村莊美、農民富、治理好”的美好景象。

二、工作成效

(一)全力推進產業興旺

堅持“柑橘為主、多元發展”思路不動搖,按“八條件十不準”要求,科學、有序引導柑橘產業恢復發展,在全縣範圍內建設32個標準化生態果園,其中市級標準化生態果園15個,縣級標準化生態果園17個,恢復種植面積3萬畝,確保柑橘總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內。以大棚蔬菜產業為抓手,積極動員有勞力、有積極性的羣眾和新型經營主體,按照“七統一分”發展模式,以建設主推大棚蔬菜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目前,全縣大棚蔬菜總面積達8500畝。建立了3個供深蔬菜基地。大力發展百香果、甜柿、獼猴桃、藍莓、紅薯、龍腦樟等特色產業,特色產業達13萬畝。立足產業優勢大力引進科技示範型、農產品加工型、三產融合型、觀光體驗型等現代農業項目。

(二)着力攻堅生態宜居

學習借鑑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按照“三清兩改一管護”要求,大力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每年投入資金7000萬元。建立健全城鄉環衞一體化運行機制,實現了農村垃圾、河道垃圾日產日清。切實抓好農村廁所革命,確保每户農户至少建有一個室內水衝廁,實現農户改廁全覆蓋。全面推行“河長制”,深入推進清河行動和各項專項治理,強化河道、水庫、溝渠等水域保潔,採用綜合措施,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2018年,**區“河長制”工作獲全省第二名。持續推進“五淨一規範”,積極開展清潔家庭創評活動,結合“贛南新婦女”運動,將整潔乾淨的村莊環境延伸到户。在乾淨整潔的基礎上着力抓好“七改三網”建設,圍繞“十線一區”,重點推進68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莊建設。大力推進路域環境整治,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進一步強化農村建房管控,持續推進“兩違”整治,嚴格控制農房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和建築高度。

(三)大力培育鄉風文明

建好管好用好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加強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使用、管理和維護,確保每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有組織、有隊伍、有場地、有設施、有活動;建設“文明之家”,破除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薄養厚葬等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積極組織“三類”活動。以“學習強國”全國服務平台落户尋烏為契機,大力開展典型創評活動。深入開展“六星文明家庭”“身邊好人”“星級文明信用户”“好媳婦”“好婆婆”等創評活動;開展感恩教育活動。開展惠民政策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廣大羣眾對惠民政策的知度、滿意度,激發羣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巨大熱情;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通過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文體志願服務活動、“百村百節”“百姓舞台”等羣眾性文藝活動,豐富農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實施“五項”整治。大力實施不孝老愛親風、亂埋亂葬風、賭博風、鋪張浪費風、迷信風等專項整治活動,切實推進文明村鎮創建工作。

(四)持續抓實鄉村治理

堅持黨建引領。注重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全面推進“黨建+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推進三治結合。堅持自治為核心、法治為保障、德治為支撐,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紮實推進平安法治建設,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全面推廣應用廖建強工作室矛盾調解“八步法”和“聯村共治、法潤鄉風”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開展無上訪、無訴訟、無案件“三無”村創建活動。在各村(居)建立完善了具有尋烏特色的“一站二堂四會”。**區堅持“三治”結合推進鄉村有效治理的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五)努力實現羣眾生活富裕

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加強制度建設、政策激勵和宣傳引導,把發動羣眾、組織羣眾、服務羣眾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做大做強以柑橘為主的農業支柱產業同時,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種植大户、家庭農場、新型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户更多分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制定出台保障農民充分就業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在鄉村興辦生產車間、就業基地,增加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崗位。積極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激勵保障措施,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就業。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加財產性收入。創新“三資”管理經營方式,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18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村平均達22.6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幅達35%。全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7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9元,增長12.5%。

三、經驗做法

(一)以產業發展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富有區域特色的農村經濟結構初步建立

(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見成效。在“柑橘黃龍病”出現後,地方政府在積極防疫的基礎上,引導當地農業產業轉型發展,當地羣眾積極探索一些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如:百香果、火龍果、獼猴桃、葡萄、葛粉、花卉苗木、蜂蜜等特色產業。目前,**區現有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2 個、田園綜合體1 個;發展柑橘面積24.36萬畝、百香果4萬多畝、紅薯3.2萬畝、獼猴桃2.5萬畝、甜柿0.65萬畝、大棚蔬菜0.52萬畝(2019年計劃發展3000畝,現已完成土地流轉3000畝、平整1200畝、主體搭建完成480畝及部分基地杆線遷移工作)、哈蜜瓜200畝、龍腦樟1.6萬畝;養殖業主要有全省最大的蛋雞養殖場、三黃雞養殖及水產養殖等;農產品加工業主要有龍腦樟精深加工業。(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步發展。在政府獎補政策引導下,種養大户、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髮展,並通過與貧困户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夯實要素入股、安排就業和技術培訓,構牢貧困户與企業(合作社)之間的利益聯結之網,引導羣眾積極主動參與,帶動羣眾脱貧致富。2018年,我區經工商行政主管部門註冊登記的各種類型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達300多家,註冊資金近10億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和“產業轉型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以整治農村環境為抓手,生態宜居村落初步呈現

我區圍繞“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的總體要求,結合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和貧困村建設整村推進,持續推進農村道路交通網、農村電網、農村通信網改造建設,以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亂搭亂建環境整治為重點內容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推進,有力地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進程。(1)農村環境得到有效整治。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區集中連片整體推進村莊外接公路建設、村內主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硬化率達100%;改水率達到95%,改廁率達到98.97%;加強村莊規劃執行、村民建房質量和建築風貌管控,空心房和危舊房屋均已拆除到位,並嚴格按照規劃和推介房型新建房屋;水塘、溝渠均已整治到位;農村垃圾處理按照“户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要求。(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改善。我區行政村公路達到四級以上公路標準,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公路,打通農村入户“最後一公里”。(3)農村公共服務不足有所緩解。我區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以“貧困村退出指標體系”為標準,不斷加強農村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三)以鄉風文明為目標,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鄉村治理初見成效

我區大力傳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客家優秀傳統美德,破除陳規陋習,摒棄封建迷信,引導村民樹立誠實守信、勤勞節儉、崇尚科學、講究衞生、孝敬父母、鄰里和諧等文明健康的鄉風民風。近年來,農村和諧穩定,村民對基層組織幹部的滿意度逐年上升。(1)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引進社會力量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我區100%行政村實施了派出第一書記制度,30%的行政村有“大學生村官”,農村基層黨組織力量得到加強,組織機構比較健全。(2)農村法治建設得到加強。由綜治辦、司法、公安、法學會等部門聯合組建的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初步建立,農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偷盜案件大幅度減少。(3)農村自治能力得到加強。除村委員幹部選舉產生外,我區還成立了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參與農村管理,由熱心村裏公益事業、德高望重、有組織協調能力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五老”人員組成的村民理事會,積極參與本村鄉風文明建設取得較好成效,農村村民用於請客送禮費用佔生活支出比例從原來的10%以上下降到現在的5%左右,極大減輕農民負擔。

(四)以脱貧致富為目標,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小康生活初步實現

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引導下,我區在脱貧攻堅和精準扶貧工作中成績顯著,2018年實現全面脱貧,農村農民可支配收入超萬元。(1)農村居民收入遠超國定貧困線。在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醫療扶貧、社保扶貧、科技扶貧、住房保障扶貧等一系列精準扶貧工程後,我區農村居民總體水平大幅上升,農户家庭的存款和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不斷提高。(2)農村家庭收入來源相對穩定。我區結合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我區臍橙、百香果、獼猴桃、油茶樹等高收益產業和休閒旅遊觀光等產業,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不斷擴寬增收渠道,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一)產業轉型帶動有待提升。除柑橘產業外,其它一些新興的農業產業,如獼猴桃、蔬菜、百香果等,目前還處於探索轉型期,總體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加上農產品加工、銷售體系配套跟不上,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業整體效益不夠明顯現,示範帶動作用仍需進一步加強。

 (二)農業生產要素制約日益凸顯。農業投入成本高,比較效益低,實現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增大;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增加,繼續依靠增加投入、擴大規模等傳統粗放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任務艱鉅。基層農技隊伍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知識結構不合理現象嚴重。

(三)新農村建設管理機制不夠健全。部分村點規劃設計定位與鄉村特色結合不緊密,對鄉村特色、歷史文脈、生態資源挖掘不夠。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重“政府主導”輕“農民主體”的現象。農村門前屋後清掃不到位、垃圾不入桶、垃圾亂倒等現象仍有存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易反彈。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意見建議

工作打算

(一)加快鄉村振興向縱深推進

1培育引導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確保人才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學歷提升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打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支持鼓勵職業農民創新創業,領辦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創建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

2、強化投入保障,確保資金需求。加大財政資金支農力度,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鞏固“財政惠農信貸通”“產業扶貧信貸通”工作成果,積極擴大信貸規模,抓好風險防控。拓寬資金籌措渠道,調整完善土地出讓金使用範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一要深化涉農資金整合,創新財政支農方式。二要保證各級財政資金足額配套。三要引進一切可利用的社會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

(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根據中央、省、市部署,按照我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和時間節點,以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為重點,着力補齊我區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加快實現我區農村環境顯著改善,所有村莊面貌乾淨整潔,村民環境意識普遍增強,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三)持續深化農業農村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強化農村承包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落實;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抓好惠農補貼政策落實,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遏制耕地撂荒現象。繼續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產權抵押融資辦法,促進農村“沉睡的資源”轉化成“鮮活的資產”。

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涉及單位、部門多,工作面廣,為形成工作合力,增強工作實效,儘快成立鄉村振興戰略組織領導機構,抽調專門人員集中辦公,強化人員配置,理順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確保辦公所需經費,充分發揮領導機構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等職能。

(二)建議省市儘快下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細化實施內容和要求,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高效落實。

(三)建議儘快明確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支持體系。細化實化一批具體的優惠政策和項目,給予更多的人才、技術、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g5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