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多篇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多篇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多篇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篇1

一、鎮情概況:

鐘鳴鎮位於彝良縣西北部,有國土面積106.79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4106.3畝,林地面積74398.76畝,轄鐘鳴、扯爐、麻窩、木龍、廟林、山河6個行政村139個村民小組,2016年全鎮有農户6069户20257人。6個貧困村1566户建檔立卡貧困户5498人。全鎮因學致貧的貧困家庭750户,在校貧困學生931人,其中在校大中專學生102人。在扶貧工作上,我鎮按照“基礎先行,產業支撐,素質提升”的扶貧工作思路,率先做實脱貧攻堅規劃,以規劃指導脱貧攻堅工作。在基礎先行上,重點抓好集鎮片區引水工程,解決1萬餘人飲水困難;實施2條出境建制村公路建設,抓實96公里村組公路硬化或改擴建,解決出行暢通問題;實施1000户危房改造工程,解決羣眾安居問題。產業支撐上,短期靠畜牧,中期靠林果,長期靠硅產業開發。在素質提升上,一是提升文化素質。穩定提升現有教育水平,着力扶持貧困家庭學生教育,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教育;二是提升技能素質。通過整合培訓資源、強化技能宣傳、發揮農家書屋陣地作用,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三是提升文明素質。依託“婦聯+”模式,充分調動鎮村兩級婦女幹部、農村女黨員、女能人積極參加到文明新風進千家活動,從操家理務,講文明、講禮貌,尊老愛幼,一點一點抓起,逐步提升文明鄉風素質。着力實現2017年脱貧目標。即易地搬遷脱貧276户931人,發展生產脱貧728户2834人,教育扶持及技能培訓脱貧350户1194人,實施生態補償脱貧97户326人,社會兜底133户213人。

二、全鎮教育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全鎮共有中學1所,國小6所(其中:完小5所,教學點1個),幼兒園1所,學前班5個,在校(園)生共計2420人,其中:國中生599人(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學生280人),國小生1571人(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學生474人),幼兒園學生250人(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學生75人)。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學生人數約佔全鎮學生總數的34.2%。

三、全鎮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主要做法

近年來,全鎮教育扶貧工作緊緊圍繞全縣脱貧攻堅大局,強化措施,加大力度,聚焦重點,聚力推進,教育脱貧工作力度持續推進。

(一)抓救助,着力扶持貧困家庭學生教育。以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學生為重點,加大資助力度,完善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體系,全面兑現“兩免一補”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6年至2017年度,全鎮落實寄宿制國小生每生每學年1000元生活補助,寄宿制中學生每生每年1250元生活補助,惠及學生1722人187.1萬元;落實營養餐補助每人每天4元標準,惠及學生2170人173.6萬元;兑現雨露計劃補助資金12萬元,惠及學生40人;發放建檔立卡貧困生十四年免費教育補助資金共計37.035萬元,惠及6所幼兒園(學前班)學生117人;發放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2.5萬元,惠及學生167人。同時積極擴大教育資助渠道,鼓勵引導社會愛心人士捐贈資助,構建政府投入與社會資助、短期助困和長期幫扶並重的教育扶貧格局。

(二)抓基礎,着力改善辦學條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入,着力改善辦學條件,近年來,先後投入教育建設資金3000餘萬元,新建了鐘鳴中心國小、麻窩國小,改擴建了鐘鳴中學,配套完善了學校的綠化、圍牆、操場、大門、排污溝等附屬工程設施,新增了一批桌椅、電腦、實驗器材、電子白板等教學設備,對教室內外進行粉刷、美化,完成了夢想教室、鄉村少年宮等項目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日趨完善,辦學條件不斷提升,這些設施的不斷完善,原來廟林國小、蔡家坡國小、發杜國小、田壩國小、牛角國小6個教學點的240餘名學生已完全轉到中心國小就讀,浩林國小10餘名師生併入麻窩國小新建校園,改善了貧困地區學生的就學條件,讓他們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得到了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抓好學校教育的同時,切實強化村級文化建設,近年以來,鐘鳴鎮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在村級建文化活動場所8個,配套籃球場、活動室、健身器材、農家書屋等設施,加強村級文化陣地建設,讓羣眾有活動場所,有活動形式,着力從兒童教育抓起,切實提升鄉村文化素質,讓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共進。

(三)抓輟學,着力鞏固適齡學生入學。堅持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深入宣傳《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教育政策法規,使學校、家長和社會進一步深入瞭解入學鞏固率問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建立鎮村與學校聯動包户機制,嚴格落實控輟保學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控輟保學目標責任落實到學校、村委會,每學期對未按時報道入學的學生列出清單,由鎮人民政府將勸反通知形成材料由鎮村幹部送達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並弄清學生流失的原因及去向,督促其送子女或被監護人返校就讀,今年,國小入學率達99.77%,不存在輟學現象;國中階段本學期開學輟學39名,通過鎮村幹部及老師認真做工作後,勸返21名國中輟學生繼續讀書,因家長思想觀念落後及厭學原因輟學18名,已全部外出務工,國中輟學率達3%。同時認真堅持建立貧困生救助機制,落實“兩免一補”等各項救助措施,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對留守兒童家庭,實行鎮村組幹部與教師共同幫扶,包户到人,從學習、教育、生活行為、品行樹造上“一對一”幫助。全鎮494名留守兒童全部在校讀書。

(四)抓隊伍,着力加強師資建設。全鎮有教師154人,其中中學52人(專任教師51人,工人1名,大專以上學歷51人,學歷合格率98%,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15人,平均年齡35歲),國小102人(其中本科學歷64人,副高級教師7人,縣級名師3人),在師資配備上堅持均衡教育,實行人性化管理,強力推進鎮村教師交流輪崗,送教下鄉,大力改造育人環境;一是強化培訓。創新鎮村教師培養模式,對貧困村青年教師進行全面培養,建立中心校優秀教師與農村青年教師“一對一”、“一對多”幫扶機制,開展“送教下鄉”全覆蓋活動,帶動一批農村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升綜合素質,中心校每學年對貧困村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開展考核評價,根據考核結果,由鎮黨委政府表彰一批先進個人,並給以一定的資金獎勵,鼓勵教師以更高的熱情投入教學工作。二是強化教師品質教育。創新師德教育方式,引進多元開放活潑的德育素材,提高師德教育實效,建立師德師風問責制,加強師德師風的社會監督,全面提升貧困村教師能力素質;同時施行集體備課、集中學習,既確保了教師的備、批、改的有效時間,又培養教師良好的學習習慣,期末學校結合德能勤績對教師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從而在發展黨員、提拔幹部,在晉職、評優、績效工資的分配等方面優先考慮貢獻卓越的教師,從而有效地鞭策了後進、激勵了先進,大大激發了教師愛崗敬業的熱情。三是強化激勵提品質。鎮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經費,凡是中國小的學生能考取到水富中學、昭一中、昭通實驗中學的,將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進行單獨獎勵,激發教師積極性,着力提高教育水平,切實打造鐘鳴教育品牌。

(五)抓扶持,樹造優等生獎勵導向。對考取本科及以上的大學生,鎮政府建立了扶持基金,主要通過幹部職工和社會捐贈款額,對考入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建檔立卡户子女,在縣級獲得每生每年5000元獎勵資金的基礎上,鎮上對其實行就讀路費扶助。讓愛心温暖他們,記住家鄉,當畢業的時候,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推動家鄉更好發展。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配套不足。鎮村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不全,教師經費、校舍面積、實驗設備、圖書資料、計算機等硬件設備還需加強,目前無法滿足逐漸擴大的教學規模。

(二)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鐘鳴中心國小學生住宿非常擁擠,2-3人睡一張小牀,幼兒園活動房、休息室、衞生間等功能用房需重新改建。鐘鳴中學附屬設施建設缺乏資金。

(三)師資力量有待提升。全鎮教師多數年齡老化,近年來新招聘進來的年輕教師外地較多,人員流動頻繁,隊伍不夠穩定,幼兒園、體音美、英語、信息技術、學前教育等學科教師緊缺。

(四)幼兒園建設需加快。目前,只有一所幼兒園,其餘5個貧困村都沒有幼兒園,只有學前班。

四、對策建議:

(一)強化教育建設項目及補助資金統籌。按照“雪中送炭、缺啥補啥”的辦法,由教育部門牽頭,將教育、民政、扶貧、團委、工會、婦聯等資助項目資金進行有效整合、統籌安排,對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實施統籌資助、精準資助和重點資助;對項目資金重點支持貧困鎮村學校優化佈局、學生住房、教師住房等設施建設,健全貧困鎮村學校辦學設施,改善辦學條件,使貧困鎮村孩子有學上、上好學。目前,鐘鳴只有集鎮村辦了幼兒園,其餘村都沒有條件辦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還需要加強。

(二)適當增加貧困鎮村師資編制及補貼。由於受教師編制限制,鎮村條件落後,因各種原因教師流動頻繁,當前鎮村教師還有很多是一個教師一個班,要負責教育、安全等管理工作,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建議適當增加貧困鎮村學校編制,進步一擴大邊遠山區教師生活補貼標準,使貧困鎮村教師教得好、留得住。

(三)加大職業教育辦學廣度。把職業技能教育辦到鎮,針對學習不好的部分學生,根據所需技能需求,採取讀夜校、週末班等形式,切實強化技能教育,解決貧困家庭學生出路問題。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篇2

(一)調查概況:

20xx年2月27日至20xx年7月5日,我很榮幸的有機會在臨城鎮中學度過了我的實習生涯。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裏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同時,我還利用實習做了一個針對語文這門課在當今時代的教學情況的調查。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特別是七年級)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中學語文的發展現狀。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以我實習的七年級年級語文教師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我的指導老師陳會彥老師以及七年級年級其他班級的語文老師。

(三)調查結果:

首先,從中學語文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語文教學的狀況。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中學語文教師的文化水平大都是本科,少數老教師是大專文憑。其次,從現今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語文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中學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採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採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採用教學設備方面,基本都能使用多媒體。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從教學態度上來講,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單個人的不同時段語文成績也有很大差別,老師們一視同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他們對所有的學生都有耐心,視學生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當然,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中學語文的發展現狀。

我實習的年級是七年級,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很常見。而此時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語文知識的。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語文教師的必修。富有激情的聲音、起伏的腔調,遊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是他們維持課堂秩序的手段。我在實習期間上課時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後來我也學習使用這些方法,效果還不錯。

中學生是很單純的,正因為這樣,當一個稱職的老師就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機誇獎他們。當然也不能全靠表揚,在行為習慣方面,批評和懲罰也是必要的,否則引不起他們的重視。中學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為他們年齡還小,就認為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擁有雪亮的眼睛。調查中發現,中學生最喜歡的是貼近他們思想的老師,如果師生共同喜好多,他們會比較親近這個老師,反之,則比較生疏。他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種對待學生不公平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是想通過自己的途徑引起老師注意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產生的後果也是他們始料不及的,可以説學生的出發點是無害的,端看老師如何對待。實習中,我就見到這樣的事。我實習的班級有一個男生叫楊傑龍,很調皮,上課老是插嘴,老師越是説教他他越是調皮,老師對他很頭疼。我認為楊傑龍除了自律能力不足外也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我會注意他的言行,每次跟他談話都爭取引導他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最後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中學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中學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為主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

中學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找出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

中學生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入學以後,他們的社會關係發生了變化,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相處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合作及競爭。師生關係及同伴關係對他們有重要影響。這種關係的質量既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感的發展。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閲讀和表達兩個能力。當然,要完成這個目標,須具備一定基礎:即字、詞、句知識;基礎知識;表達技巧;文學常識等。這就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三大現實目標:基礎知識、閲讀、表達。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閲讀和表達的基礎能力。根據以上了解到的中學語文教學現狀,我認為,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教師。最後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合適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悦中增長知識、獲得學問。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篇3

一、基本情況:

我們城關聯區共轄6所國中(其中鎮辦國中1所,八制校5所),18所國小,2所獨立幼兒園。共有學生5592名(其中國小3451,國中2141名)。我們始終緊緊扭住教育質量這個中心不放鬆,狠抓教學常規管理,不斷優化課堂結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國中九年級升學考試連年名列全縣前五名,20xx年名列全縣第三名;小考成績始終徘徊在全縣中下游之列,20xx年名列全縣第18名,20xx年名列全縣第16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會考方面:主要是充分發揮鎮辦國中優勢,不論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都得到很好配備。生源充裕,教師集中,能夠發揮規模優勢,教學成績穩步提高,形成良性循環。

(二)小考方面:

(1)國中佈局不合理,直接影響到國小教學。主要表現在校國小都是雙班,升入本校國中的學生僅有原來的1/5左右。這些學校為提高國中教學質量,大量國小教師被拔高使用,致使國小教師骨幹僅靠村民辦維持,結果造成會考考不好,國小教學也被拉垮。而這些學校的國小生數佔到全聯區1/3以上,直接制約了全聯區國小教育教學的發展。

(2)由於第三產業的發展,致使aa、、dd、等校多數學生隨家長到縣城就讀,生源大面積流失。例如:窯校99年有學生15人,20xx年學生全部流到縣城讀書;賈坡20xx年有學生12人,20xx年學生全部流失;集義校原有學生20多人,現僅剩2名學生等。這些校由於學生流失,教師編制過少,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不理想,學生不斷流失,造成惡性循環。

(3)辦學經費嚴重不足,學校工作舉步維艱。現學校僅靠25元雜費維持,特別是實行一費制後,執法部門多次到學校檢查。在國撥經費不到位,鎮政府又不撥款,部分村辦學單位出於關心學校,提高學校辦學能力,立項派人到校收費,但執法部門卻認為是違規行為,要追究學校負責人及上級領導責任。因而,公認有效的提高教學辦法不能實行,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成績。例如:每學年教育局組織的期中、期末檢測完後,應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集中分析並且表彰鼓勵,由於經費不足不能進行。畢業班九年級、小五理應在期中、期末檢測時進行統一集中;八年級、小四也理應進行調研集中檢測,為下學年奠定基礎,都因沒有經費不得不自行組織,考試收費僅為試題的成本費。

再次向鎮黨委、政府建議,希望下決心撤掉五所戴帽國中,以規範國中佈局,加強國小教育的管理,提高其教育教學質量,有效地遏制學生流失。對哪些偏遠國小,受第三產業影響較大的學校,計劃搞多村聯辦,實行寄宿制國小,集中優勢,提高教學質量。

關於教育經費問題。在國撥經費不到位,建議教育局領導根據全縣各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且合理的收費標準,如果再額外收費,給予從嚴從重處罰。

二、20xx年目標:

①會考成績要保三爭一(即:保住第三名位置,努力達到第二,力爭向第一衝刺)。

②小考成績力爭進入全縣前10名。

③其它各年級在原有基礎上要有大幅度提高,增長幅度不低20。

④重點解決gg、蘆j7所獨立幼兒園的建設工作,使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邁出新的步伐。

三、主要措施:

為了有效地提高全鎮教育教學質量,為打好我縣教育翻身仗奠定基礎,實現全聯區20xx年的教學目標,特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1、強化學習,轉變觀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教師的頭腦。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主力軍。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理念也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質量。

我們一是從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入手,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教師每天有一定時間進行學習理論知識,師德教育,教育局文件等,深刻理解,認真執行,把握時代脈搏,提高認識水平,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開拓育人思路,實現教學工作有創新,教學效果明顯,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二是多方取經,以點帶面,全面推廣。我們明年除發揮地理優勢,積極參與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新課程輔導等教研活動外,還要選派二十餘名教師骨幹到運城、河津、太原等地學習先進的課改經驗,在全聯區推廣課改新模式,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全面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教育翻身打下堅定的基礎。

2、強化管理,狠抓落實,以嚴格的規章制度規範教師的日常行為。

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為此,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①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工作計劃等,為教師的在校行為做到獎有依據,罰有據所查。要求各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局(20xx)42號、43號文件精神,加以完善補充,並在教師會上公開大講特講,保證各項制度教師人手一冊,讓教師時時處處以制度衡量個人行為,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②聯區加強對學校的管理,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要求各校一是校長必須兼帶主課,時時掌握學情動態,同時也為全校教師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有利於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制訂實施細則,客觀公正評估。我們聯區根據教育局的各項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制訂出本聯區《學校管理工作細則》。要求各校組織者認真學習,規範教師的一日行為。聯區每學期組織一次大型常規檢查和多次不打招呼的突查,以《細則》為標準,量化記分,評比彙總,評比結果聯區通報,對校長工作不力該撤的撤,該換的換;對不工作的教師該辭的辭,該調的調。總之,發現問題,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遷就,促進教學工作步入規範化軌道。

③抓好五環節,突出備、講、練。要求教師備課嚴格按照教育局活頁備課的要求,要有學期計劃、單元計劃、按周分節、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步驟、板書設計等。學校每兩週對教師備課情況進行一次檢查,並詳細記錄。講課要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育人為目的,重點、難點突出,講普通話,寫規範字,聯區每人每月聽課不少於10節,並及時溝通教學問題,提出整改方案。練要求做到巧練。教師要有習題精選冊,練要有目的,有側重,有效果,學生作業做到全批全改,學困生要做到面批面改,每月學校要對作業批改情況進行檢查通報,發現典型,及時推廣或整改。

3、強化教研,注重實效,以客觀的學情分析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我們一是要完善教研機構網絡,成立南解、北牛池、太賈三個中心教研點,為教研工作的開展提供組織保證。二是要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實行聯區領導包片,機關幹部包校,採取推門聽課。三是實行專題教研。就是在期中、期末檢測後,要求由教研站牽頭,各校具體組織教師教研會,並要有發言記錄。卷面分析在各中心教研點公開發言討論,尋找差距,共同探討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與要點,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信息。四是對差科、班、校補課,實現學生均衡發展。在檢測結束後,要求教研站組織機關人員、教研點負責人對全聯區後三名學科、班、校進行集中剖析,診“病”問“藥”。特別是同一個班不同學科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的,要找教師談話,學生談心,共同尋求最佳的學習捷徑,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好基礎。

4、開展活動,形式多樣,以公正的評比競賽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在師生中開展各項活動,既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又可陶冶學生情操,活躍學校第二課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平台。我們一是要在教師中開展樹課改名師活動,在活動中樹典型,樹榜樣,激發教師上進心,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二是在學中開展口頭作文比賽,朗讀、演講比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作文水平;開展辦手抄報,作業展評等活動,聯區組織評比,檢查驗收,並對優勝者予以公開表彰。

5、統一思想,轉變作風,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教育一線。

我們在開學伊始,首先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通過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教育局(20xx)42號、43號文件,要求人人寫體會、寫心得,並制訂出奮鬥目標和實施辦法。總之,要使大家認清形勢,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思想統一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上,為萬榮教育再創輝煌獻計獻策,出力流汗。其次要求機關幹部轉變作風,深入一線。一是實行領導包片,機關幹部蹲點包到校,改在機關值班為在基層辦公,每週在校蹲五天,深入一線瞭解學情,督促各校的教學工作,週六回機關彙報工作。二是時時處處為教學工作開綠燈,實行少開會,開短會,一般會議由機關幹部到各校傳達,緊急會議召集回來傳達。

總之,我們要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的素質,規範教師的行為,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努力提高我聯區教育教學質量,為我縣大打教育翻身仗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上設想及措施妥否,請局領導批示。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篇4

據統計,鶴溪鎮現有人口2.6萬多人,現有6400名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打工收入佔農民家庭總經濟收入的90%。本次調查選取鶴溪鎮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學生,年齡分佈在7-16歲之間。本次調查共涉及58個班級,總人數2469人(其中,國中生819人,國小生1670人)。在2469名被調查對象中,父母雙方均常年或大部分時間在外務工的留守學生佔總數的53%。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教育現狀及性格培養等方面不容樂觀。

一是成長環境和教育現狀。外出經商、務工的家庭多半是當地家庭貧困、生活困難迫於無奈才背井離鄉,只有一小部分通過合法經營、勤勞致富明顯改善了家庭生活狀況,而更多的農民仍然掙扎在温飽線上。“留守兒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貧困的困擾,另一方面還要承擔大量的家務和農活,從而使他們原本惡劣的學習環境雪上加霜。如鶴溪中學八年級四班學生陳杰,父親身染重病不幸死亡,母親帶着姐姐離家出走,他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也是身患不治之症。早上,他早早地起牀來到學校,中午趕回家拔兔草,做好了家裏的雜活才能來上課,每日如此。生活的無奈和艱辛造成“留守兒童”的正常成長和教育根本無從談起。

二是性格的培養。由於正常的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農村教育環境的不理想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滲透,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徵和行為缺陷。祖輩的溺愛,造成留守兒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執倔強、情緒波動大、愛發脾氣等不良性格。在學校他們常常表現的不合羣、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正常相處。由於留守兒童處於身心發展的轉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適當的約束和科學的引導,使其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和影響,很多兒童由於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影響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表現為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父母雙方外出使得留守兒童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或家庭不和睦,兒童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因此,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着家庭教育的質量和孩子的發展水平。而代養人不科學、不理性的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為習慣。其次,表現為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一方面,農村貧困家庭不能為兒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陳舊,農村貧困文化及教育現實滋生了農民“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採取排斥、抵制的態度。另外,代養人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圍,從而造成留守兒童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二是弱勢的羣體歸屬。留守兒童及其父母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相對處於弱勢地位。在家庭中,其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使其處於教育的邊緣地位,成為被忽視的邊緣羣體。留守兒童所需的心理環境被無意識的剝奪,家長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迫於某些原因做出的無奈選擇。他們往往對孩子產生愧疚感,有的父母以物質上的支持作為補償,殊不知“金錢不是萬能的”,情感上的需要和滿足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更不是金錢所能夠彌補的。在學校中,留守兒童經常受到其他兒童的歧視和排斥,使他們產生自卑、孤僻等情緒。另外,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與學校和老師缺乏經常性的溝通,使得部分老師也忽視了對留守兒童的引導和教育,沒有對他們投入更多的關愛,留守兒童感受不到集體大家庭的温暖。被忽視、被遺棄的感受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髮展,他們也選擇了遺棄他人、抵制他人、抵制學習、抵制學校。

三是文化教育環境的制約。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經濟落後與文化貧困相生相伴。農村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動力和文化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動農村教育發展所需的人文環境。教育對他們來講純粹是一種“風險投資”,他們在教育投資面前表現的相當沒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自主擇業制度的改革,就業競爭壓力的加劇,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他們對子女升學的高期望,使他們變得更為務實和保守,及早讓孩子停學,外出打工或者經營由於成人外出而留下的農活。這些大大地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

三、幾點建議:

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關係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乃至會影響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關係到我國社會的發展進程。我們期望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共同探討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更為有效的途徑。

一是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要擺脱狹隘的思想觀念束縛。家長要努力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父母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真正關心子女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和育兒理念,並將其有意識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為中,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證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克服自私的實惠觀,將子女的健康發展放在首位。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繫,隨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我們能夠理解家長以物質上的滿足來彌補其無法親自照顧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質和經濟補償也彌補不了子女見不到父母對其造成的心理“創傷”。

相反,過度的物質滿足和經濟供給往往為子女的越軌行為製造了温牀,提供了條件,使他們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如沉溺於遊戲廳等娛樂場所,臨時沒有錢引發偷盜、搶劫等犯罪行為。所以,父母要轉變心態,更多地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從精神上關心子女的發展。要樹立代養人的角色意識。家長要做好與代養人的溝通,真正促使代養人負起教養孩子的貢任和義務,努力為留守兒童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做到嚴與愛的結合,促其健康成長。

二是優化學校育人環境。要對留守兒童給予特殊的關愛。切實使留守兒童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如可針對留守兒童可能會面臨的問題開展“體諒父母教育”活動,“交往輔導”活動等,讓留守兒童不是在説教中,而是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要為家長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瞭解子女學習、生活情況;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學校也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要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經歷,對他們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自信,而且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三是切實增強社會育人環境。要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責任,它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政府職能部門要重視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各相關部門如婦聯、共青團、村委會、學校等可以共同建立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可以聘請離退休教師、婦女、青年志願者共同參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生活態度,形成家庭、社會、學校監護網絡,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盡心盡責。要加強農村文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優化社會育人環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切實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加強對網吧和電子遊戲經營場所的管理,不讓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對於網上不健康的內容要進行封閉,加強執法監察力度,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篇5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以及調研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調研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研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研,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研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研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研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二)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研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研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説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研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研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研中一位校長説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篇6

20xx年5月,我們承擔了全旗中學語文學科近200名教師培訓,圓滿地完成了培訓任務。為總結經驗、鞏固培訓成果,為確定下一步培訓內容提供切實依據,進一步做好“國中語文教師培訓”工作,我們按照學校的要求,於20xx年7月組成“教師培訓調研工作組”開展調研指導活動。

一、調研概況

1、調研組成員:參加此次調研活動的成員有,國中語文、數學、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生物、英語培訓教師各一名,主任一名、副校長一名,共11人。

2、調研方式:本次調研採取了問卷調查、召開教師座談會、聽課評課等3種方式。調研組先後前往隆昌鎮中學、白音敖包中學、白音溝中學、豐水山中學、碧流台中學、十三敖包中學進行調研,在調研中,聽課評課,與每一所學校的語文教師和領導進行了座談;聽課30節,語文教師參加了評課與研討,調研結束時收回語文學科調查問卷31份。由於被調查教師對問卷的內容理解不深,答非所問的現象較多,又加之不負責任的胡填亂寫,致使統計無法進行。只能猜測大致意思。

二、問卷結果

調研期間,我們設計了“新教材學科基礎知識培訓內容需求問卷調查表”,請參訓教師對學科知識需求方面給予評價,發放並收回問卷31份。具體情況如下:

1、培訓內容方面的:認為學科知識內容不用培訓的佔大多數,更多的人要求還是教學方法培訓。

2、在培訓方式方面,多數人選擇了講座。還有人選擇送教下鄉、培訓教師做課示範等。培訓時間多數人選擇一天,還有一年、一個月等。

3、在回答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問題時,缺少教學方面的軟件和各類資料是多數人的選擇。

4、在與各校領導和教師座談中感受到基層教師的進步如下:

(1)課程理念更加豐富

通過與教師座談,我們瞭解到:以前的培訓大大地豐富了廣大教師的課程理念。如:培訓前,語文教師大致瞭解的課程理念僅僅只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列出的四條基本理念,而且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課程理念的內涵與教學實踐難以達到有機的統一。而在培訓後,廣大語文教師的課程理念變得更加豐富,認識到一個全新的語文課程理念,更加清楚地瞭解到“語文課程應根植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並要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以便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也就是説,語文課程要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走向教師,由學科走向學生。課程不在是文本課程,更是實踐體驗課程。

(2)教師觀、學生觀、評價觀產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關於教師觀:通過培訓,教師們普遍認識到: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於傳道、授業、解惑,更應是學生學習的朋友和夥伴、合作者,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且要為學生提供合作的空間和時間,幫助學生構建具有鮮活生命力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應側重於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真正蹲下來看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發現學生優點並加以引導,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

關於學生觀:教師們普遍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是一個個年輕的鮮活的生命”,領悟到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應使每一名學生成為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關於評價觀:通過培訓,教師們認識到評價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優化教學的活動體系、健全學生的素質結構、改善師生的生命質量。拋開帶有經驗主義的老一套評價方式,創設和養成尊重每一名學生內心世界的氛圍和習慣,實現評價對每個個體的寬容和接納,讓學生在評價中擁有更多的自信。

5、教學方法得到更新,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改變,積極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所學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巧。

聽課中看到,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都能積極嘗試培訓學到的教學方法,如指導朗讀教學。設法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激發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如白音敖包中學的高珊老師在講授《秋天》這篇課文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出秋天的美麗景色,然後採用配樂朗誦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體會老師飽含感情的朗誦,從中感悟秋天的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像力。

通過以上分析,培訓的總體效果很好,達到了預期目的,培訓教師的水平得到普遍認可,授課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對基層教師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培訓內容設置、培訓師資配備、培訓方式和培訓形式的選擇等方面受到基層教師的普遍歡迎。通過培訓,基層教師對新課程和新教材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進,對於推動新課程改革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鞏固培訓成果的幾點建議

1、強化培訓後的跟蹤,以鞏固培訓成果

鞏固培訓成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化培訓行為的跟蹤,具體的方法應該是:以受到的培訓教師為主體,以教學中的問題為課題,以教研活動為載體,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如寫心得體會,新課改案例,組織專題講座,輔導同學科教師,開展實驗專題,帶好實驗班級,樹立課改標兵。教師的彙報課競賽,論文評比活動等。這些強化教師行為跟蹤的措施將作為一項長期的制度堅持不懈地落實下去,不僅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更讓他們以點帶面帶領其他教師共同進步。當然這需要人、財物、的強有力的支持,僅靠個人單槍匹馬根本沒有能力完成,僅僅是建議而已。

2、架設教師研討的平台

真正構建起培訓的立體網絡,即天網、地網、人網。針對農村學校規模小,教師負擔重,培訓教師之間得不到交流的現狀,應考慮架設教師培訓研討的平台。①是建立校際之間聯合研討的立體平台,衝破了學校的圍牆,以優秀教師為業務骨幹,把二、三個相鄰的學校組成一個片級教研組,每週或每月堅持一次活動,學校間輪流主持,讓教師到聯片教研組的學校進行講座、參加課堂教學交流,促進校與校、師與師之間的交流,構建起地網。②建設智慧共享的網絡平台,利用遠程教育教室,構築一條新的教育航海線,教師們可以把自己參加培訓的心得體會、運用新理念的成功案例、課程標準的解讀、教學的疑惑等在網絡上發佈,實現天網溝通。③搭建組織互助研究平台。建立“青年教師研究協調組”、“學科教研組”、“課題實驗組”等團隊,開展小型多樣的教師論壇、學習沙龍、課堂研討等活動,構建起人網。

3、注重發揮優秀教師的輻射和帶頭作用

培訓後教師的管理非常重要,及時跟蹤指導並充分發揮他們的輻射和示範作用,召開培訓教師、基層教師、所在學校領導座談會,研究如何發揮他們的輻射和示範作用,制定了具體的措施和方案。如舉行老教法與新教法教師的對比課活動,安排兩名教師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講一節課,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假如一名教師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講的累,學生學的累,收效甚微,另一名參訓教師採用以讀代講、自讀自悟的新教學方法,學生既學的活躍,又鍛鍊了能力,參加活動的教師自然會從中找到答案,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另外,採取抓課例促進教學行為內化的做法給其他教師以啟示。

四、關於培訓內容的建議,已經在教師培訓實施方案中説明,這裏不另行贅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q76q1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