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五保供養調研報告多篇

五保供養調研報告多篇

五保供養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我縣縣域總面積2165平方公里,轄8鎮4鄉,97村委會,1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1.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8萬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963人。目前,我縣有鄉鎮敬老院12所,集中供養317人,集中供養率為20%。

一、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開展情況和成績

1、政府重視,五保政策落實到位。自從20xx年3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新發布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後,我縣、鄉鎮黨政領導及主管部門對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高度重視,均嚴格按照《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按本人申請、村委會評議、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縣民政局批准的程序對全縣五保供養對象進行了登記核實,對登記在冊的五保對象,張榜公示,發放《供養證書》,全面落實供養政策。20xx年,市政府將敬老院建設和農村五保應保盡保納入市級“民生工程”後,縣民政局逐步提高五保供養標準,從20xx年10月起,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對象金標準由每人年均1620元提高到20xx元。

2、經費落實,居住環境有所改善。我縣有農村敬老院12所,從20xx年起,縣裏加大對敬老院建設力度。20xx年,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拔款100萬元資助兩個敬老院改擴建。通過改擴建農村敬老院,牀位數達50以上的有6所。在敬老院裏還設有伙食團、活動室,添置了電視機、冰箱、熱水器、桌椅、衣櫃、新牀、新棉絮等生活和娛樂用品。敬老院對入住對象進行合理組合,編為生產經營組、文藝活動組,院務服務組,形成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改善集中供養環境。

我縣民政部門在加大對農村敬老院建設的同時,極積改善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住房條件,在抓住災後倒房重建的有利時機,投入大量資金,對分散供養五保户住房進行了維修、改造和重建。共投入210餘萬元,對165户散居五保對象的房屋進行維修,維修房屋313間。

3、部門配合,醫療救助有一定保證。為方便五保對象就醫,鄉鎮政府、民政、財政、衞生等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從20xx年始,民政部門籌集資金幫助五保供養對象繳納新農合參合金,使之能享受到新農合補助政策。同時還為五保供養對象積極落實農村醫療救助,不足部分,各鄉鎮從財政自有經費中給予安排。

4、生產自助,創收提高供養水平。多數敬老院利用現有土地、池塘,種蔬菜,發展養殖業,增加經濟收入,即減輕了政府的負擔,又提高了敬老院的供養水平。

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偏低。從目前農村五保老人的生存狀況看,生活水平普遍偏低,達不到五保條例規定的“五保供養的實際標準不應低於當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的要求。按《條例》規定,對五保對象應給予糧油、服裝等實物和現金供養。據統計,20xx年,縣農村人均年純收入分別為4086元,而農村五保老人僅靠每月100元的生活保障金來維持生活。近年來,物價不斷上漲,現已難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有的五保老人因支付不起電費,夜間只好點蠟燭、油燈照明。我們在走訪中看到,一些部分或基本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對象,住得是破屋,穿蓋的是民政局早年發的救濟衣被。“晚上孤燈照孤影,患病無人知,屋漏無人管,穿衣做飯無人幫”,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2、醫療保障停留在“補”的水平,距離“保”的要求尚遠。農村五保絕大多數是年老多病和殘疾人,每年醫療支出較常人多得多。雖然農村五保已全部納入農村合作醫療,但只能報銷住院費的70%。郎溪縣五保看病門診費報銷比例在20%,日報銷最高不超過10元。縣裏對五保看病門診費用沒有解決。民政部門通過醫療救助和財政部門在預算中安排部分醫療資金,但面對大病患者的個人高額費用和整個羣體集中支出,絕大多數鄉鎮財力難以承受。部分五保供養對象,特別是散居對象,有病不敢去治,只能乾熬,致使小病拖成大病;住院治療的,鄉鎮政府需要花錢請人護理和照料生活,增加鄉鎮支出,部分鄉鎮只能把欠醫院的治療費掛帳。

3、散居五保老人居住條件較差且多數人不願意入住居住條件較好的敬老院。調查發現,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都住在古舊房屋子,普遍年久失修,有的牆壁裂縫,屋頂漏雨。據該鄉鎮、村幹部反映,五保老人住危房,村鎮無能力解決。現在農村計生二女户和殘疾人都享受安居工程政策,但五保政策落實中缺失安居工程安排。走訪中還發現散居五保老人不願入住敬老院的傾向和顧慮:(1)擔心個人財產充公為集體財產不願入住;(2)擔心路途過遠,往返老家辛苦;(3)從已入住老人獲悉老人們入住後因性格、語言、習慣、風俗、信仰差異較大難以相處;(4)因院內娛樂設施缺乏,而勞動慾望又難以如願而擔心生活寂寞。實際上,鄉(鎮)政府也不看好敬老院集中供養方式,主要是經費上的困難和民政專幹不專的體制性原因。

4、精神 生活普遍貧乏。據瞭解,農村五保老人普遍有自卑感。由於經濟困難,農村五保老人大部分沒購買電視機、收音機,偶爾到鄰居家看電視。從總體上看,農村散居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較單調和貧乏。

5、關愛意識和互助意識淡化。以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的糧油、服裝等實物多數由村民小組集體湊集,平時生病有親朋或鄰居照看,房屋損壞由集體維修。但近年來,農村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傳統有所弱化,羣眾集體意識和互助意識淡化,對五保供養工作不關心不支持,有的甚至推諉扯皮,推卸責任,不管不問。

三、對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幾點建議

五保供養對象是農村最困難的羣體,解決這部分人的生活問題,是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做好五保供養工作,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温暖,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廣大弱勢羣體的關心和照顧。對於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項工作涉及面寬、政策性強,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參與,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1、適當提高供養標準,保障五保對象基本生活。隨着物價上漲,生活水平提高,現有的供養標準已不能滿足供養對象的基本生活。《供養條例》規定: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應按照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適時調整。因此,各級政府加大五保供養資金投入,結合各地實際,適時適當提高供養標準。以目前我市實際,集中供養標準人年均在3000元,分散供養標準人年均在20xx元左右,較為適宜。

2、科學規劃,合理搭配供養資源。堅持集中與分散供養相結合的方式,摸清家底,搞好供養規劃,根據供養對象的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合理搭配供養資源。一是利用原有居住條件,就地供養,落實好監護人及職責;二是集中供養的對象既要重點照顧失去自理能力的五保對象,又要兼顧五保對象間的相互照顧和生產自助的能力,科學安排合理搭配。

3、加強敬老院建設,提高集中供養率。根據省委要求,到20xx年,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50%,各地要統籌規劃,切實抓好敬老院建設。要把農村敬老院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快農村敬老院建設和改造步伐,充分利用鄉鎮合併後閒置學校、鄉鎮政府辦公場地,改造完善為農村敬老院,提高集中供養率,同時千方百計改善散居五保供養對象居住條件。要積極扶持農村敬老院根據自身條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民政部門和各鄉鎮民政所要加強農村敬老院內部管理,選好敬老院管理人員,規範管理,搞好培訓工作,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提高服務水平。要根據省廳通知要求,加緊落實提高管理人員待遇和敬老院工作經費,調動管理人員服務五保工作的積極性。敬老院也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以副養院辦法,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水平。

4、發動社會力量,支持五保供養工作。要加快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化發展步伐。在發揮縣政府及財政、民政部門主渠道作用同時,充分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傳統美德,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投資興辦農村敬老院或資助農村敬老院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良好局面,營造農村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在保證農村五保供養經費財政投入基礎上,要繼續發揮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民政部門在開展社會捐助活動中募集的物資,應當優先用於解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生活需要。

5、探索醫療救助新機制,解決供養對象治病難題。在繼續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落實醫療服務保障的同時,免收五保户看病門診掛號費。衞生、民政要認真研究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住院治療費、生活費、護理費等具體問題的解決辦法,形成長效機制,逐步提高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大病救助標準,切實解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治病難的問題。鄉(鎮)民政所慈善專項資金對五保老人看病的醫藥費予以優先補助,其經費由鄉(鎮)民政所掌握審批,專款專用。

6、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五保供養政策落實到位。縣級政府要建立農村五保供養信息公開制度。各鄉鎮要公開五保供養申請條件、審批程序,五保供養標準和五保供養資金髮放與使用情況。定期檢查農村五保供養政策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把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但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對農村五保老人的管理,必須落實責任制。(1)村幹部要分工與散居五保老人掛鈎,建立聯繫制度,完善簽約服務;(2)發揮老人協會的作用,把關心五保老人列入村老人協會的工作內容,組織低齡健康老人與五保老人結對,開展幫扶活動;(3)組織青年志願者和學生定期掛鈎為五保老人做好事;(4)重視發揮五保老人鄰居的作用,發動組織鄰居對五保老人進行幫助照料,及時發現和幫助解決問題,使五保老人能安度晚年;(5)對生活不能自理、反覆無常和寅吃卯糧的五保老人試行實物供給制為主的辦法,幫助老人合理安排膳食,引導其有規律生活,勸勉老人力戒無計劃消費等不良生活習性,真正把寶貴的五保資金全部用於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上;(6)村一級設立民政聯絡員,鄉鎮一級建立五保對象信息台帳,將集中與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以及寄養人員的有關生活、衞生、醫療、健康檔案納入計算機管理,保證五保供養信息上下溝通與順暢,提高服務效能。

【第2篇】對縣五保供養狀況的調研報告

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部分五保户生活出現一定困難,為了進一步做好五保供養工作,落實五保待遇,結合省財政廳、市財政局、民政局的這次調研和我縣以前調查瞭解的情況,現將我縣五保供養狀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位於周口市東部,與安徽毗鄰,轄20個鄉鎮,495個村委會,18個社區居委會,127萬人,其中農業120萬人,現有耕地150萬畝;全縣現有已享受五保待遇的有3254户,3363人,其中在敬老院集中供養的有372人,應保未保9737户,10271人。

二、供養標準

税費改革前,已保對象執行標準每人每年500元錢、600斤糧,集中供養標準略有提高,應保未保對象以地保為主,税費改革後,由於五保供養資金匱乏,各地執行標準不一,有每人每年300、500、800、1000元不等,執行標準多數較低,僅有敬老院能達到1000元左右,狀況堪憂。

三、此次調研情況

這次我們調研的鄉鎮是縣城郊鄉的楊莊、陸莊兩個行政村。城郊鄉轄27個行政村,120個自然村,共有6.8萬人、7.8萬畝耕地,全鄉已保對象70人,應保未保對象703人,已保對象中有17人是敬老院集中供養,鄉籌鄉管21人,其餘32人為村組分散供養,應保未保多以地保為主,極個別無人供養。

城郊鄉楊莊行政村,現有2860人,2340畝耕地,其中五保對象13户14人,走訪3個五保對象:柴秀雲,2畝地,地保;張本玉,給600元錢,未給;管文帽,給600元錢,未給(未給是由於鄉里農業費附加還未同該村結帳)。以村帳目算,鄉里共返附費2.5萬元,21個村組幹部支工資4600元,7個村兩委班子工資每人每月約200元,全年合計1.6萬元,扣除農業税尾欠3000元,學校修繕元,報刊1000元,加上其它開支,還要外欠帳,根本無錢支付五保供養資金。

陸莊行政村現有2455人,2700畝耕地,已保對象12户12人,應保未保對象19户19人,已保對象每年每人僅160元錢,應保未保每人分一份半地,免交農業税,税費改革後,已保對象出現了生活難、就醫難,應保未保對象出現了年齡大,無力耕種,又無人代耕的情況。去年該村鄉返還附費2.8萬元,除去尾欠8000元,下餘2萬元,村幹部工資7人1.6萬元,書報1000多元,學校修繕1000多元,五保醫療費4000多元,附費也已超支,五保供養資金無處落實,村幹部沒辦法,又向羣眾每人收0.75元,共收款1800元,用於12人的五保供養,以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五保醫療費一年4000多元,使村裏不堪重負,農村五保無錢就醫,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四、存在問題及根源

經過這次調研和以前掌握的情況,我們認為税費改革前五保待遇落實較好,税費改革後,五保供養標準雖然提高了,但五保供養資金從附費和轉移支付中支出,致使資金不足,落實很不平衡,只能部分兑現,主要問題:一是農業税附加收繳難度大,五保供養資金難以落實。有些村農業税沒收完,鄉鎮把正税扣足以後,沒完成部分算入附費中,沒完成部分收繳難度大,以致五保供養資金缺口相當大。城郊楊莊、陸莊分別扣除尾欠3000元、8000元,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直接影響五保供養資金的落實。二是税費改革後,附税數額較小,除去幹部工資和辦公費用後,所剩無幾,導致五保供養經費嚴重不足。三是由村發放五保款不利於五保待遇落實。附税由鄉鎮返還給行政村後,五保户是弱勢羣體,優先用於五保的政策落實不夠好。四是五保分佈不均衡。有些村地少,五保多,附費全部用於五保還不夠,又加上轉移支付資金沒有跟上,由村來發放,無法保證五保待遇落實,也不利於基層政權的鞏固。五是五保供養資金少,五保就醫困難,陸莊行政村就是一例,每年醫療費4000多元,村裏不堪重負。六是鄉鎮敬老院自身建設與發展資金匱乏。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緊張,個別敬老院房屋無錢維修,影響敬老院的自身發展。七是應保未保人員較多,不少村組採取給五保户多劃幾份責任田,讓其轉給他人耕種,從中收取600斤糧食的做法,税費改革後,由於税費降低,造成無人代耕。

五、建議和解決辦法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增大中央和省市財政投入,彌補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資金不足,目前五保供養中央和省市投入專項資金太少。

(二)五保經費納入正税,從附費中開支,列支項目多,資金不足,難以保證五保待遇落實。

(三)農業税費徵收結束後,五保款一次性從縣財政局直接撥付縣民政局交民政所發放,實現專款專用,資金封閉運行。

(四)對應保未保人員一律澄清底子,納入五保範圍,確保農村穩定。

【第3篇】關於全區五保供養、農村低保工作的調研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根據常委會20xx年工作安排,4月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建中率內司工委對全區五保供養和農村低保工作進行了調研。通過聽取彙報、座談了解、深入敬老院和低保户家庭等方式,全面瞭解我區農村低保及五保供養情況,並實地調研了分路口、新安和單王三個鄉鎮。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區五保供養、農村低保現狀及做法

(一)五保供養現狀及做法

1、五保供養現狀:全區五保對象11398人,佔農業人口的1.37%,其中:集中供養1906人,分散供養7052人,應保未保對象2440人,分別佔五保總數的16.72%,61.87%,21.41%。全區現有鄉鎮敬老院27所,其中創文明窗口單位3所,省一級敬老院6所。目前,我區分散供養標準為1200元/人.年,集中供養標準為1533元/人.年。

2、主要做法:

(1)開展普查,着力解決應保未保問題。xx年9月,在全區範圍內認真開展五保對象普查工作,並將應保未保對象全部納入低保範圍,享受a類補助標準840元/人.年,近兩年通過自然減員等方式解決了應保未保對象800多人。

(2)因地制宜,科學謀劃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為進一步提高五保對象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提高集中供養率, xx年在蘇埠、新安等11個鄉鎮分別新(改)擴建敬老院11所,新增牀位870張。11月底全部項目竣工,並通過省、市兩級民生工程檢查組驗收。

(3)規範管理,努力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一是結合實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敬老院各項管理制度;二是按敬老院院民與管理人員10:1的比例配齊了管理人員;三是落實了敬老院的經費保障問題。敬老院工作人員500元/人.月的工資,以及敬老院的日常辦公經費、集中供養對象常規病治療費用按600元/人.年全部列入區級財政預算。

(二)農村低保現狀及做法

1、農村低保現狀:xx年,全區共納入農村低保15210户、31281人,保障面佔全區總人口的3.19%,佔全區農業人口3.77%,全年共發放農村低保金2590.37萬元。截止目前,全區農村低保保障總數為15311户、31510人,佔全區總人口的3.21%,佔全區農業人口3.80%,月款142.35萬元,人均月補差45.17元。

2、主要做法:

(1)加強宣傳,營造氛圍。一是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農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門為全區鄉鎮街和村委會購買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讀本”,並印製了五萬份相關政策解答分發到羣眾手裏;二是召開會議,專題佈置。區政府召開全區農村低保重新審定動員培訓會,分管民政工作副區長、副書記分別在動員會上作動員報告和要求,市民政局低保科長台德明到會作指導報告。區民政局就農村低保政策和操作程序等方面進行了重點培訓,

(2)嚴格程序,跟蹤督察。使與會人員明確了目標任務和職責。區政府嚴格要求村、鄉鎮、區民政部門嚴格按照三審程序辦理農村低保,把好摸底關、評議關和公示關。為確保重新審定工作達到預期效果,政府於xx年5月對全區19個鄉鎮和小華山街道進行了督查和抽查,對督查中發現不按照規範操作的鄉鎮村,責令其重新評議、公示,對整改不到位的在全區範圍內予以通報批評。

二、農村五保、低保對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五保供養方面

1、應保未保現象依然存在。目前我區仍有1640人五保對象未做到應保盡保,雖然他們的的供養問題已通過農村低保途徑得到了暫時解決,但從五保供養標準(五保供養標準是1200元—1533元/人.年,而低保a類標準只有840元/人.年)和供養政策(五保供養必須應保盡保,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負擔)等方面看,應保未保問題還未得到徹底解決。

2、五保供養標準偏低。按照我區的五保供養標準,其生活費僅為3.3—4.2元/人.天,隨着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難以得到保障。

3、五保對象存在就醫難問題。雖然“新農合”為五保老人就醫提供了便利,但仍有很大的侷限性。如:“新農合”要求“先付後償”,用藥目錄的限制,長期慢性病等等。五保老人不同程度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

4、服務機構建設經費不足,管理人員待遇偏低。服務機構建設經費每張牀位僅8400元,由於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較多隱蔽工程,如圍牆、廁所、院內道路、綠化等等,導致資金缺口較大。敬老院管理人員工資待遇偏低,目前工資500元/人.月,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

(二)農村低保方面

1、程序操作不規範、不到位。《裕安區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要求,應按照個人申請—村民委員會初審—鄉鎮政府審核—區民政部門審批的程序辦理低保。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鄉鎮並沒有嚴格執行操作程序,如民主評議、張榜公佈等環節不到位,羣眾意見較大。

2、違規操作現象仍然存在。在實施農村低保過程中,有的鄉鎮將失地農民、集鎮開發拆遷户和計劃生育手術併發症納入農村低保。

3、優親厚友現象依然存在。部分鄉鎮村仍存在分户、並户等現象。例如:xx年,石婆店桐山村羣眾向區紀委舉報該村在低保方面存在嚴重違規違紀問題,區民政局和區監察局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核實,該村幹部將他們自己的親朋好友全部申報為低保户。查實後,責任人受到了黨紀、政紀處理。

4、農村低保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目前各鄉鎮僅有一名低保工作人員,其中90%以上是兼職,有的鄉鎮至今未配低保工作人員,由社會事務辦負責民政工作的同志一人承辦,這樣就難以確保農村低保規範化操作、動態管理和低保對象的準確率。

三、意見和建議

(一)五保供養方面

1、加大財政投入,切實解決應保未保和五保對象就醫難問題。建議政府將1640人應保未保對象納入區級財政預算,實現應保盡保。加大對五保對象醫療救助的力度,增加醫療救助資金投入,對五保對象醫療費用除“新農合”報銷外,缺口部分可通過民政部門的大病救助予以適當解決。

2、逐步提高五保對象的供養標準。隨着地方經濟的發展,可逐步提高五保對象的供養標準,確保他們的生活水平不低於當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3、適當提高敬老院管理人員的工資待遇,尤其是院長的工資待遇,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二)農村低保方面

1、嚴格程序,規範操作,切實做到公正、公開、公平。

2、加大監管力度,實行責任追究制。建議區政府將農村低保工作納入到年度考評中,同時,要加大督查、監管力度,對羣眾舉報和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一查到底,決不姑息遷就。

3、加強農村低保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按照農村低保規範化管理要求,配齊配強專職農村低保工作人員,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嚴格考評獎懲制,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4篇】農村五保供養調研報告

農村五保供養,是指依照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村民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週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可申請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截至xx年末,全**農村五保對象共有32.84萬人,其中有5.66萬人入住敬老院和五保村,集中供養率為17.23%;**區有五保對象901人,現有鄉鎮(街道)敬老院13所,農村五保村30個(其中:xx年新建7個),敬老院和五保村入住183人,集中供養率達20.31%。五保對象均按照“每人每月30斤米、1斤油、50元錢”的標準供養,集中供養標準平均達到每人每月145.83元,分散供養標準平均達到每人每月125.83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該區的五保供養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供養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五保對象日常管理和服務照料難度較大。從入户調查情況看,目前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大多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瘸瞎瘋癱,自救能力最弱,且基數大,居住分散,流動較為頻繁,動態管理難度大。加之一些五保對象性格孤僻,不易合羣,精神普遍孤寂,有的五保對象雖有親友資助,但難以做到盡心盡力。少數五保對象因重病、殘疾或高齡導致生活難以自理。

(二)五保供養標準相對較低。近兩年,雖然大幅度提高了五保供養標準,但隨着近年來物價的不斷上漲和人民羣眾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五保的供養標準相對來説較低。大部分五保對象都沒有勞動能力,即使部分對象有勞動能力也難以通過自己勞動來維持生計,僅僅依靠每月“30斤米、1斤油、50元錢”的標準難以改善生活。

(三)五保對象醫療依然是個難題。**區45%以上五保對象常年有病,除一般小病尚能及時救助外,解決五保對象患大病住院治療的鉅額費用依然是個難題。雖然政府已全額資助五保對象參加了新農合併納入民政醫療救助範圍,但由於現行醫療體制原因,五保對象患大病必須先交錢才能住院治療,加之新農合報銷比例有限,一些不在藥品目錄的醫療費用又無法報銷,醫療救助的數額又較為有限,致使五保户醫療難問題突出。

(四)鄉鎮(街道)敬老院管理水平滯後。敬老院的管理主體是鄉鎮(街道),雖然業務部門常要求、常檢查、常佈置,但整體水平仍然不高。敬老院的機構性質不明確,工作人員配備不齊,工資福利待遇偏低,積極性嚴重受到挫傷;一些敬老院規模偏小,生活設施不完善;一些敬老院髒、亂、差無人問津,管理人員形同虛設;一些管理人員年齡偏大,工作難以勝任等等,嚴重地制約着敬老院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亟待改進。

三、思考和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採取以下對策。

(一)提高認識,高度關注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五保對象是農村最貧困、最弱勢的羣體,他們的生活理應由國家給予保障。做好這項工作體現了我們黨對弱勢羣眾的一種關愛,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建議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五保供養工作,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將該項工作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議事日程,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幫助五保老人,維護五保對象合法權益的社會氛圍。

(二)進一步加大對五保對象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力度。一是進一步加大對五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力度。區民政局、財政局每年要開展兩次以上對五保對象的普查或抽查,及時準確掌握五保對象總體生活狀況,針對五保對象死亡率較高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去一年一調整為每季度一調整,及時將符合五保條件的對象納入五保供養範圍。二是進一步加大對五保對象的日常照料和服務力度。建立黨員幹部聯繫和隨訪分散五保對象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生活難以自理的五保對象,由鄉村指定監護人並與之簽訂相關協議,由監護人妥善照料,或儘可能安排到敬老院。

(三)進一步加大五保供養資金的投入和監管力度。一是在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市配套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標準,改善五保對象生活待遇,重點在提高集中供養率方面下功夫,力爭取得突破。二是每年開展一至兩次的五保供養執法檢查,由區民政、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對五保供養資金兑現情況進行督查,確保五保供養資金到位。

(四)近一步配套五保醫療政策。根據五保醫療的現行情況,建議政府出台新型五保醫療配套政策。一要提高五保對象在新農合報銷的比例;二要兜底解決五保大病醫藥費。五保大病醫藥費除現行醫療政策報銷外,對於個人承擔的部分醫藥費建議從醫療救助基金安排,徹底解決五保對象的醫療問題。

(五)進一步規範養老機構的管理。加快敬老院和五保村建設步伐,努力提高集中供養率,並加強院務管理,提高服務水平。逐步把農村敬老院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快農村敬老院建設和改造步伐。可整合利用鄉鎮合併後閒置學校、鄉鎮政府辦公場地,改造完善為敬老院,提高集中供養率,千方百計改善散居五保供養對象居住條件。除五保對象的供養資金外,敬老院工作人員工資及配套工作經費、房屋修繕、設備購置等應納入預算。建在集鎮上的敬老院可考慮預留一定數量的門面房。同時加強敬老院內部管理,抓好領導班子、護理隊伍、後勤服務隊伍人員的組織建設,逐步提高管理人員待遇,研究制定規範的管理制度,推行敬老院的社會化管理,政府實行“託管”的同時應強化監督服務責任。敬老院也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以副養院辦法,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水平。

(六)發動社會力量,支持五保供養工作。要加快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化發展步伐。在發揮政府及財政、民政部門主渠道作用同時,充分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傳統美德,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投資興辦農村敬老院或資助農村敬老院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良好局面,營造農村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企業界的成功人士獻愛心、做善事。探索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承包土地流轉辦法,建議將散居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入住敬老院後的土地交敬老院耕種。民政部門在開展社會捐助活動中募集的物資,應當優先用於解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生活需要。

【第5篇】農村五保供養工作調研報告

一、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開展情況和成績

我縣民政部門在加大對農村敬老院建設的同時,極積改善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住房條件,在抓住災後倒房重建的有利時機,投入大量資金,對分散供養五保户住房進行了維修、改造和重建。共投入210餘萬元,對165户散居五保對象的房屋進行維修,維修房屋313間。

3、部門配合,醫療救助有一定保證。為方便五保對象就醫,鄉鎮政府、民政、財政、衞生等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從2022年始,民政部門籌集資金幫助五保供養對象繳納新農合參合金,使之能享受到新農合補助政策。同時還為五保供養對象積極落實農村醫療救助,不足部分,各鄉鎮從財政自有經費中給予安排。

4、生產自助,創收提高供養水平。多數敬老院利用現有土地、池塘,種蔬菜,發展養殖業,增加經濟收入,即減輕了政府的負擔,又提高了敬老院的供養水平。

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醫療保障停留在“補”的水平,距離“保”的要求尚遠。農村五保絕大多數是年老多病和殘疾人,每年醫療支出較常人多得多。雖然農村五保已全部納入農村合作醫療,但只能報銷住院費的70%。郎溪縣五保看病門診費報銷比例在20%,日報銷最高不超過10元。縣裏對五保看病門診費用沒有解決。民政部門通過醫療救助和財政部門在預算中安排部分醫療資金,但面對大病患者的個人高額費用和整個羣體集中支出,絕大多數鄉鎮財力難以承受。部分五保供養對象,特別是散居對象,有病不敢去治,只能乾熬,致使小病拖成大病;住院治療的,鄉鎮政府需要花錢請人護理和照料生活,增加鄉鎮支出,部分鄉鎮只能把欠醫院的治療費掛帳。

4、精神生活普遍貧乏。據瞭解,農村五保老人普遍有自卑感。由於經濟困難,農村五保老人大部分沒購買電視機、收音機,偶爾到鄰居家看電視。從總體上看,農村散居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較單調和貧乏。

5、關愛意識和互助意識淡化。以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的糧油、服裝等實物多數由村民小組集體湊集,平時生病有親朋或鄰居照看,房屋損壞由集體維修。但近年來,農村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傳統有所弱化,羣眾集體意識和互助意識淡化,對五保供養工作不關心不支持,有的甚至推諉扯皮,推卸責任,不管不問。

【第6篇】對縣五保供養狀況的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部分五保户生活出現一定困難,為了進一步做好五保供養工作,落實五保待遇,結合省財政廳、市財政局、民政局的這次調研和我縣以前調查瞭解的情況,現將我縣五保供養狀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位於周口市東部,與安徽毗鄰,轄20個鄉鎮,495個村委會,18個社區居委會,127萬人,其中農業120萬人,現有耕地150萬畝;全縣現有已享受五保待遇的有3254户,3363人,其中在敬老院集中供養的有372人,應保未保9737户,10271人。

二、供養標準

税費改革前,已保對象執行標準每人每年500元錢、600斤糧,集中供養標準略有提高,應保未保對象以地保為主,税費改革後,由於五保供養資金匱乏,各地執行標準不一,有每人每年300、500、800、1000元不等,執行標準多數較低,僅有敬老院能達到1000元左右,狀況堪憂。

三、此次調研情況

這次我們調研的鄉鎮是縣城郊鄉的楊莊、陸莊兩個行政村。城郊鄉轄27個行政村,120個自然村,共有6.8萬人、7.8萬畝耕地,全鄉已保對象70人,應保未保對象703人,已保對象中有17人是敬老院集中供養,鄉籌鄉管21人,其餘32人為村組分散供養,應保未保多以地保為主,極個別無人供養。

城郊鄉楊莊行政村,現有2860人,2340畝耕地,其中五保對象13户14人,走訪3個五保對象:柴秀雲,2畝地,地保;張本玉,給600元錢,未給;管文帽,給600元錢,未給(未給是由於鄉里農業費附加還未同該村結帳)。以村帳目算,鄉里共返附費2.5萬元,21個村組幹部支工資4600元,7個村兩委班子工資每人每月約200元,全年合計1.6萬元,扣除農業税尾欠3000元,學校修繕元,報刊1000元,加上其它開支,還要外欠帳,根本無錢支付五保供養資金。

陸莊行政村現有2455人,2700畝耕地,已保對象12户12人,應保未保對象19户19人,已保對象每年每人僅160元錢,應保未保每人分一份半地,免交農業税,税費改革後,已保對象出現了生活難、就醫難,應保未保對象出現了年齡大,無力耕種,又無人代耕的情況。去年該村鄉返還附費2.8萬元,除去尾欠8000元,下餘2萬元,村幹部工資7人1.6萬元,書報1000多元,學校修繕1000多元,五保醫療費4000多元,附費也已超支,五保供養資金無處落實,村幹部沒辦法,又向羣眾每人收0.75元,共收款1800元,用於12人的五保供養,以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五保醫療費一年4000多元,使村裏不堪重負,農村五保無錢就醫,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四、存在問題及根源

經過這次調研和以前掌握的情況,我們認為税費改革前五保待遇落實較好,税費改革後,五保供養標準雖然提高了,但五保供養資金從附費和轉移支付中支出,致使資金不足,落實很不平衡,只能部分兑現,主要問題:一是農業税附加收繳難度大,五保供養資金難以落實。有些村農業税沒收完,鄉鎮把正税扣足以後,沒完成部分算入附費中,沒完成部分收繳難度大,以致五保供養資金缺口相當大。城郊楊莊、陸莊分別扣除尾欠3000元、8000元,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直接影響五保供養資金的落實。二是税費改革後,附税數額較小,除去幹部工資和辦公費用後,所剩無幾,導致五保供養經費嚴重不足。三是由村發放五保款不利於五保待遇落實。附税由鄉鎮返還給行政村後,五保户是弱勢羣體,優先用於五保的政策落實不夠好。四是五保分佈不均衡。有些村地少,五保多,附費全部用於五保還不夠,又加上轉移支付資金沒有跟上,由村來發放,無法保證五保待遇落實,也不利於基層政權的鞏固。五是五保供養資金少,五保就醫困難,陸莊行政村就是一例,每年醫療費4000多元,村裏不堪重負。六是鄉鎮敬老院自身建設與發展資金匱乏。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緊張,個別敬老院房屋無錢維修,影響敬老院的自身發展。七是應保未保人員較多,不少村組採取給五保户多劃幾份責任田,讓其轉給他人耕種,從中收取600斤糧食的做法,税費改革後,由於税費降低,造成無人代耕。

五、建議和解決辦法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增大中央和省市財政投入,彌補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資金不足,目前五保供養中央和省市投入專項資金太少。

【第7篇】農村五保供養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一、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開展情況和成績

我縣民政部門在加大對農村敬老院建設的同時,極積改善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住房條件,在抓住災後倒房重建的有利時機,投入大量資金,對分散供養五保户住房進行了維修、改造和重建。共投入210餘萬元,對165户散居五保對象的房屋進行維修,維修房屋313間。

1、部門配合,醫療救助有一定保證。為方便五保對象就醫,鄉鎮政府、民政、財政、衞生等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從2022年始,民政部門籌集資金幫助五保供養對象繳納新農合參合金,使之能享受到新農合補助政策。同時還為五保供養對象積極落實農村醫療救助,不足部分,各鄉鎮從財政自有經費中給予安排。

2、生產自助,創收提高供養水平。多數敬老院利用現有土地、池塘,種蔬菜,發展養殖業,增加經濟收入,即減輕了政府的負擔,又提高了敬老院的供養水平。

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療保障停留在“補”的水平,距離“保”的要求尚遠。農村五保絕大多數是年老多病和殘疾人,每年醫療支出較常人多得多。雖然農村五保已全部納入農村合作醫療,但只能報銷住院費的70%。郎溪縣五保看病門診費報銷比例在20%,日報銷最高不超過10元。縣裏對五保看病門診費用沒有解決。民政部門通過醫療救助和財政部門在預算中安排部分醫療資金,但面對大病患者的個人高額費用和整個羣體集中支出,絕大多數鄉鎮財力難以承受。部分五保供養對象,特別是散居對象,有病不敢去治,只能乾熬,致使小病拖成大病;住院治療的,鄉鎮政府需要花錢請人護理和照料生活,增加鄉鎮支出,部分鄉鎮只能把欠醫院的治療費掛帳。

2、精神生活普遍貧乏。據瞭解,農村五保老人普遍有自卑感。由於經濟困難,農村五保老人大部分沒購買電視機、收音機,偶爾到鄰居家看電視。從總體上看,農村散居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較單調和貧乏。

3、關愛意識和互助意識淡化。以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的糧油、服裝等實物多數由村民小組集體湊集,平時生病有親朋或鄰居照看,房屋損壞由集體維修。但近年來,農村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傳統有所弱化,羣眾集體意識和互助意識淡化,對五保供養工作不關心不支持,有的甚至推諉扯皮,推卸責任,不管不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zjnn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