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國小品德與生活總結多篇

國小品德與生活總結多篇

國小品德與生活總結多篇

【第1篇】國小2022四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

本人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2篇】國小第二學期品德與生活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學生的進步總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進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和進步,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設計適宜可行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所要達到的預想結果。在本學期的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我首先結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其次弄清楚教材的呈現方式,然後確定瞭如下一些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並運用簡單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識,能辨別好的和不好的生活習慣,並開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要求自己。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自豪,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嚮往之情。愛護周圍的自然環境,節約資源;關愛他人,瞭解常見的職業,並對為自己生活服務的人充滿感激之情;對周圍的動植物、自然現象有好奇心,並能通過一些簡單的假設和驗證進行探索;能有創意地利用廢舊材料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動。

二、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根據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我在教學時將教學活動的設計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通過講故事、念兒歌、看視頻、畫畫、寫感恩信、製作禮物等活動來內化兒童的道德品德。

三、注重反思,積累優秀案例

記得有人説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聖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和積累優秀案例。

四、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 説道理,同學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關係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於學生對品德與生活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習興趣淡化,過於敷衍了事。

3、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學生的影響來自於多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視。

五、我今後的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的修養 。教育學生,首先要身正為範。

2、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引導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4、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後,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兒童的品德在生活裏萌芽,讓兒童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第3篇】2022-2022學年國小二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xx年-2022學年國小二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在《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我們依據新課標準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參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等資料。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我們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遵循這一目標,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三、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通過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所設“三條軸線”。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和內化,即:讓學生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和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我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結合山區的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我們的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我們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

【第4篇】2022-2023學年國小二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XX年-2022學年國小二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在《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我們依據新課標準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參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等資料。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我們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遵循這一目標,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三、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通過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所設“三條軸線”。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和內化,即:讓學生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和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我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結合山區的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我們的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我們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

【第5篇】國小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在《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我們依據新課標準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參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等資料。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我們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遵循這一目標,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三、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通過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所設“三條軸線”。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和內化,即:讓學生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和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我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結合山區的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我們的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我們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

國小品德與生活教學

【第6篇】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

本學期品德與生活教研工作思路是:“加強學習,優化設計,積極實踐,積累反思。”

一、加強學習與培訓,領會課改精神實質

以教研組為活動平台,組織品德與生活教師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增強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認真領會課改的基本精神和課改的基本目的,理解《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性質、教學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樹立品德與生活課程“迴歸生活、熱愛生活、學會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強集體備課,把握教材,優化教學設計

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組織任課教師分析新教材,研討主題活動的設計。優化教研活動方式,採用小組設計活動方案,大組互相交流研討的參與式活動方式,讓教師思考合作、交流體驗,在親身介入的活動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編者意圖,確立教學目標,把握教材重點,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同時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和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帖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活動。引導教師積極提問,針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組織中心組教師共同探討教材與教法,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設計和實施個性化的主題活動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積累優秀案例

為積累經驗、促進本學科教師專業發展,要求任課教師總結提煉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學期末每位教師撰寫並上交教學論文,並組織教師互相學習。

四、收穫與思考

通過這一階段的實踐,教師、學生、課堂在發生着轉變。教師力求創造適宜的活動情景、條件和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活動來接受和體驗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教學的過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説教和灌輸,而是師生互動、對話、交流,孩子們自己去感受、領悟和表達的過程。

【第7篇】2022年學年度下學期國小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範文

這學期我完成了國小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任務,為了以後更好地工作,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思品教學主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湧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本學期一、二年級的思品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突破口:

1、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領學生在校園內甚至到學校附近的小公園、街道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課標》)動態式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它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 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5、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説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8篇】國小2022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第9篇】國小品德與生活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國小品德與生活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國小品德與生活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春已轟轟烈烈地過去,夏即悄然無聲地來臨。緊張又愉快的2010年春季學期即將過去,後首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為我的學生感到驕傲,為自己的工作感到無愧,更為我的教學成果感到欣慰,同時,也為工作中的不足而無地自容。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課程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開學初,在學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細心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領會其教育思想,認真撰寫教學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把握教材特點,聯繫學生實際,適時拓展資源,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收效明顯,成績突出,得到領導的認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顯以人為本,營造和諧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師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釋放,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課堂得以真正“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要讓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讓課堂完全成為他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對他們而言,課堂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探求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師的指揮下沿固定軌道前進去捕獲某個答案,而是實際的參與者,教育教學中的主角。課堂是他們的,自由而且快樂,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這樣,每個學生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作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眾所周知,學生是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要想真正準確、深入地評價學生,單靠教師是不行的,評價者應由單純教師發展到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的評價羣體。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我不再採用以往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評價,而是一種多方參與的評價,通過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於此同時,在評價上我還做到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而且更着眼於學生的未來。這樣,更好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了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開展拓展訓練,指導學生行為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閲讀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範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打開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它們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社會,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它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着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夠豐富,所展示的.世界還不夠大,教學媒體的運用還不夠充足,個別學生的耐心輔導還欠缺及時雨完美。等等。

縱觀得失,覺得《品德與社會》學科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要靈活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並着眼於更放開的、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圖在短短的40分鐘內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更感興趣,更想探究,更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會的小主人。

國小品德與生活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思品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湧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本學期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1、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課標》)動態式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它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優化思品課堂教學,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託教材,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於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提高思品教育的實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2、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説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在考核時,要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第10篇】國小四年級上期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

二、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互動的小組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展開小組合作,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第11篇】國小2009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範文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第12篇】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

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

在思品教學中,教師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鍊,才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二、判斷正誤,提高學生的識別評價能力

三、提高四個意識

(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作為綜合性課程,每項活動的目標也是多重的,有的是顯性目標、有的是隱性目標。教師在完成顯性目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藴含在活動中的隱性目標。

(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

(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四、做到四個尊重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第13篇】國小2009四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範文

本人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14篇】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總結範文

本學期品德與生活教研工作思路是:“加強學習,優化設計,積極實踐,積累反思。”

一、加強學習與培訓,領會課改精神實質

以教研組為活動平台,組織品德與生活教師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增強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認真領會課改的基本精神和課改的基本目的,理解《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性質、教學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樹立品德與生活課程“迴歸生活、熱愛生活、學會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強集體備課,把握教材,優化教學設計

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組織任課教師分析新教材,研討主題活動的設計。優化教研活動方式,採用小組設計活動方案,大組互相交流研討的參與式活動方式,讓教師思考合作、交流體驗,在親身介入的活動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編者意圖,確立教學目標,把握教材重點,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同時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和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帖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活動。引導教師積極提問,針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組織中心組教師共同探討教材與教法,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設計和實施個性化的主題活動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積累優秀案例

為積累經驗、促進本學科教師專業發展,要求任課教師總結提煉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學期末每位教師撰寫並上交教學論文,並組織教師互相學習。

四、收穫與思考

通過這一階段的實踐,教師、學生、課堂在發生着轉變。教師力求創造適宜的活動情景、條件和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活動來接受和體驗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教學的過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説教和灌輸,而是師生互動、對話、交流,孩子們自己去感受、領悟和表達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vnzko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