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工作總結 >

英語課題階段性小結

英語課題階段性小結

第一篇:英語課題階段性小結

英語課題階段性小結

一、小課題的提出

1、xx年9月份,紹興市少兒藝術學校世禾校區建立,學校提出要抓住辦學規模擴大的契機,結合世禾校區的實際情況,努力創設有藝校特色的低段口語教學,在課堂內外為學生學好英語創設良好的氛圍,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手段,讓學生在動中學、用中學、樂中學,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語境實踐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在重視營造學生學習英語的語境的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學習英語所必須的內化、創新的過程,給學生創設自主發展的時空,發展學生的個性。

2、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學會學習已成為21世紀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過去那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相當陳舊和落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個性,已成為當前探究的重要課題。

3、《英語課程標準》特別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提供充分的條件、給予必要的幫助,讓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實驗目標

1、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研究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低段,特別是一二年級的英語口語教學在目前還處在一個初級探索階段,尚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教師要通過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要更好地突出我校的藝術特色,使之和英語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我校特有的低段英語口語藝術化教學。

3、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能積極主動、積極探索、積極參與。

三、實驗策略

1、注重理論學習、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學習有關理論,參加培訓,用新的教學理論武裝思想。跨年段的老師更是要區別對待高低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學習規律。認真學習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理論方式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當好孩子們在外語領域的啟蒙老師。

2、創建良好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氣氛。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沒有從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脱離出來,常把老師當阿姨,這有助於創建融洽的師生的關係,但這種依賴性應漸漸淡化,轉化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從而培養他們獨立的創造力。一開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應注重這種關係的建立最重要的是讓小朋友們愛老師,由愛老師發展為愛老師上的課,所以英語教師應該從“幕後”走到“幕前”,多與小朋友在一起。由於40分鐘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説,時間過長,給課堂調控帶來一定的難度,我們根據實際需要,控制好時間,在儘量短的時間內進行高效調控,利用各種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剩下的時間讓他們畫畫、玩一玩。

3、注重以英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英語能力的平台。首先,圍繞課堂教學我們開展了自制單詞卡片、手抄報、英語商標、口語、聽力等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並且做到每次活動有記載,通過對錶現優秀的同學給予獎勵、作品在校園網上展示等表揚手段,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

第二篇:英語課題階段性小結2014年8月11日

《英語課題階段性小結2014年9月—2014年1月》

自2014年起,我們就針對英語學習方法應用進行了研究,關於英語聽力方面在我們課題組的成員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一些成果,現在就這段時間的研究情況作一小結

一.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本學期我們本着深化課改理念的基礎上,圍繞本課題精選材料,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要求小組成員主動從網絡和報刊雜誌中尋找課題的相關知識和理論文章,以便進一步指導和充實我們的課題研究。

二.紮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本學年,我們把英語教研組和課題組相結合,讓每位課題組的老師參與集體備課,上課,評課活動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課題研究進度

在開學初我們就努力修改並完善好課題研究方案,積極做好本學期的課題研究計劃。接着圍繞“英語聽力學習方法的應用”為主題展開研究。首先對“方法”的概念給予意義建構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課堂對於方法的應用進行行動研究,及時記錄研究情況,對參與有效性評定,並對成果進行分析。我們邊研究邊學習,並寫了一些論文。不過目前處於研究的初期階段,好的活動材料還有待研究和開發,工作成績還不夠顯著。

四,努力方向

我們雖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還有一些不足有待改進。因此我們提出了一些努力方向:

1.繼續加強研究隊伍建設,提高教改水平

為了適應教改的需要我們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多參加教改學習和培訓,不斷完善自己。

2.進一步探索課題中的問題,及時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在研究過程中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我們要及時發現和調整方案解決問題,使課題紮紮實實的進行下去。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育實踐,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踐,紮實工作,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執筆人:王葉

2014年1月

《英語課題階段性小結

2014年2月—2014年6月》

一.課題研究的實踐階段

結合校區的實際情況,努力創設有特色的低段口語教學,在課堂內外為學生學好英語創設良好的氛圍,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手段,讓學生在動中學、用中學、樂中學,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語境實踐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在重視營造學生學習英語的語境的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學習英語所必須的化、創新的過程,給學生創設自主發展的時空,發展學生的個性。

二、實驗目標

1、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研究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低段,特別是七年級年級的英語聽力教學在目前還處在一個初級探索階段,尚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教師要通過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三、實驗策略

1、注重理論學習、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學習有關理論,參加培訓,用新的教學理論武裝思想。

2、創建良好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氣氛。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3、注重以英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英語能力的平台。首先,圍繞課堂教學我們開展了自制單詞卡片、、口語、聽力等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並且做到每次活動有記載,通過對錶現優秀的同學給予獎勵、作品在校園網上展示等表揚手段,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

4、注重以課題為核心,開展教學工作。我們圍繞有藝校特色低段口語教學課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動。

四.成果

1、教師的教學思想有了一定的轉變。目前,我校的英語教學基本能做到以愛的教育為主體、、師生平等,互信、教學氛圍民主和諧。

2、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實驗教師注重積累心得體會,並積極撰寫課後反思。教研組每位老師課課有反思,並將在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整理成文,寫成案例。

3、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聽力和運用能力。

五、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不夠。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羞於表達,喪失了“發揮”的機會。

2、學法指導有待加強。英語是一門全新和陌生的課程,更應加強對孩子們的興趣培養和聽力學習方法的指導。

執筆人:王葉2014年6月

階段小結

聽力對於學習語言至關重要。人們從國小習語言,就是從聽力開始的。在進行交際時,如果聽不懂對方説的話,交際也很難繼續。

一、情感投入

基礎差的學生聽英語時,容易產生焦慮害怕.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障礙。教師應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克服焦慮不安的心理,調整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的情緒等等。學生們都希望儘早獲得聽的能力.以能聽懂真正的英語為快樂。然而,堅持聽力訓練也是一種鍛鍊意志和毅力的腦力勞動。教師應告訴學生們,只要學生堅持不懈,訓練得當,辛勤的勞動必將給他們帶來無盡的樂趣和莫大的欣慰。告訴學生們可以暗示自己:

二、認真備課。注重課堂效果

。為了避免將聽力課上成放音、對答案課,教師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1.事先實踐,確定難點。教師應在課前聽一遍錄音,並做練習,這種方法就能及時發現問題,確定學生的難點。

2.把握詞彙。在需要的情況下,給出一些幫助詞彙,但數量不宜太多,應是學生沒學過的,直接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

3.介紹背景知識。與聽音資料有關的一些背景知識,如歷史、地理、政治概況、風土人情、名人軼事等等.這些知識對理解聽力材料會有很大的幫助。沒有一定的語言知識,聽力理解就如同空中樓閣。而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即便能聽得懂.説得出.也不一定能正確理解其內在含義。簡要地介紹背景知識.不僅可以誘發學生對所聽資料的興趣.而且能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所聽的內容.加深對聽音內容的印象。教師應掌握好介紹背景的時機。例如: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不影響理解的背景可以不介紹:不介紹就會影響理解的必須作介紹;若介紹背景對做練習有明顯的提示作用,則應選好時機,也可放在練習之後再作介紹。

4.選擇“説”的材料。雖然專門開設了聽力課。但聽説本來就是一體的。聽力課不能只是單純地讓學生聽錄音,做練習。我覺得在聽力課上可以以聽為契機,引起學生討論也就是表達的願望。教師在課前應做好準備,設計好話題的深度,課堂上所需的時間等。例如.聽完之後.根據所學的句型編一段互相問候.打電話或作介紹的對話。學生對這種聽聽説説的練習很感興趣,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談話中得到反饋。

三、聽力訓練的幾個具體問題

1.泛聽和精聽相結合。在聽力訓練中,既要能準確無誤地聽出某些重要的數據、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實,又要兼顧把握大意的訓練,這就必須將精聽與泛聽結合起來,交替練習,即把精聽和泛聽分成各種獨立的練習,聽時穿插安排;也可把一個故事或報告分成精泛段落,有些部分精聽,其餘泛聽。在精聽時,要首先熟悉聽力材料中的生詞.對有些難句可以反覆聽;而泛聽則首先着眼於量大,只求掌握大意,不必瞭解每個細節。精昕遍數不限,直到完全昕懂為止;泛聽的遍數由材料難度和自己的程度來決定,一般不要超過三遍,否則就失去了泛聽的意義。泛聽時,不宜中間打斷,要一氣呵成。精聽則可在句子之間或困難之處停下來,倒帶重聽。興泛不精,會養成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習慣,反之,則只見樹不見林,抓不住大意。所以這兩種訓練哪一種也不能偏廢。

2.注重培養猜測和預測能力。不論説何種語言.人們所表達的思想都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關係。因此,我們常常可以根據上下文,用詞的含義、語調的變化以及所獲信息的提示等等來進行合乎情理的猜測和推斷。如根據故事開頭和某些情節來預測故事的結尾。聽錄音之前.要儘快瀏覽練習中選擇項,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再依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假設,推測可能要提出的問題。

3.注重模仿性訓練。英語界老前輩許國璋先生説:“把語音學好,就會嚐到甜頭。”對於七年級學生,我要求他們聽錄音帶,進行規範性模仿,接觸標準規範的語音語調,力求有一個較好的語音基礎。模仿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跟讀”。反覆跟讀,這樣印象深,記憶牢,語感強,提高快,效果好,是提高聽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從“聽”進去到“讀”出來.11的是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識記語言信息。運用“跟讀”形式,學生需要全力集中注意力,就有一個吸收聽清楚)——儲存f記憶語句、語音、語調、輕重緩急的體現)— —反饋(準確完整地背ii)這一過程。整個過程集理解、記憶、表達於一體,是一次高質量的輸出。

4.注重培養做筆記的習慣。許多學生聽音時,意隨音逝,一無所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邊聽邊敞筆記。理解力很強的人,不做筆記也很難記住文章中的全部細節。因此,聽音時.應將人名、地名、年、月、日等快速記下,以備答題時參考。對聽力課的教學,是一個長期摸索的階段,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師用心摸索教學規律,紮紮實實在時間、措施和訓練上得到保證,就能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進步。

階段小結

階段目標:,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先從聽説入門,從大量的聽入手,強化英語語言信號輸入,利用少兒模仿能力強的優勢,使其學到較為純正的語音語調,掌握簡單的語言表達,先語言,後文字;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推動學生接受知識的直接動力,是增進記憶和發展思維能力的前提條件,而且將影響到學生內在素質的發展。因此,如何改變學生厭學情緒,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是廣大英語教師面對的重要課題。

研究依據:著名學者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發現,最成功的學習者是那些既有天賦又有極大學習動力的人。對於學習者來説,只有他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使他產生學習的慾望和動力。因此,英語教學應根據少兒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英語教學應把學生放在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中,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調動和維持他們的最佳情感狀態,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細心。由於兒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對語言的實際運用比語言知識本身更易於接受,英語教學應強調語言技能的培養而不是語言知識的灌輸。語言教學應以培養交際能力為目的,知要服務於做。

如何開展對課題的研究:

(1)、第二階段前半學期是課題的正式實施階段,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是:1、進一步加強英語的口語練習,從大量的聽入手,強化英語語言信號輸入。2、為學生創造學習英語的機會:如看有趣的英語vcd,辦英語角。讓他們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因此,教研組全體同志在總結了前段的經驗與不足後,制定了以下方案:、學好英語,聽力是關鍵。為了提高同學們的英語聽力水平,我安排了每週三,五的早自習是英語聽力時間,科代表放錄音,其他同學跟讀,或者採取提問的方式,這樣做,我想同學們的偷懶水平一定能夠提高。3、為了把我們的實驗開展的成功,課題組特意在我校的廣播站佔取了一席之地,挑選了幾名口語好的同學自己編排節目,自己主持。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英語興趣,又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本學期“培養國小生學習英語興趣的研究”處於最後一個階段,既總結驗收階段。以往的幾個階段,在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本階段我們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是:1、從多方面檢測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遊戲是否有趣、vcd是否好看、是否善於表演、是否愛唱英語歌、是否愛進行對話練習等。)2、進一步提高同學們英語週報、英語小日記的質量。還有英語發音、會話水平。

因此,教研組全體同志在總結了前段的經驗與不足後,制定了以下方案、充分利用學校的硬件設施,多去語音室。語音室不僅僅是為了聽音,我們利用它看原汁原味的英語動畫片,看配套的英語光盤。要知道,愛看這些,是孩子們的天性。

3、為了把我們的實驗開展的成功,課題組繼續在我校的廣播站佔取了一席之地,挑選了幾名口語好的同學自己編排節目,自己主持。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英語興趣,又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4、多用音樂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如:課前,用錄音機放英語歌曲,臨近下課時,若學生感到睏倦,則有意識的小聲放優美動聽的英語歌曲,以利於學生驅除倦意,增加學習興奮感。5、增加韻句的運用率,在這一點上,我們費了很大工夫,每一課的單詞、句型,能編韻句的我們儘量都編。

三、研究中出現的問題:(1)、師資水平: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教師,一堂英語課的成功取決於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組織課堂活動。我們的新標準英語教材詞彙量大,句型涵蓋廣。且有很多單詞都是新詞,查字典都很難解決,這樣,老師就面臨好多困難。(2)、學的英語不能活學活用英語利用率很小,主要是我們為他們創造的環境少。

第三篇:網絡環境下高中英語閲讀學習的方法及模式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

網絡環境下高中英語閲讀學習的方法及模式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

南豐一中劉化利

本學年以來,我的課題進行了高中英語閲讀學習試驗課題的研究。2014年3月30日在我校舉辦了“高中英語閲讀學習研討會”。在會議上我們認真聆聽並學習了專家的指導意見及課題實施方法建議等,並觀摩學習了由黃冬老師老師的示範課。對我們實施這一試驗給予了啟迪和指引作用。經過一學年的實踐,有必要進行階段性小結。

一. 確立指導思想

“明確一箇中心,抓牢兩個關鍵”,即要求實驗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動態真實原則優化課堂教學為中心,抓牢課堂教學改革的兩個關鍵:一是課堂教學的真實性的教學材料的設計與積累,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要充分體現動態真實原則。

我們認為,真實性的課堂教學材料應具備以下特徵:

(1)具有真實的、明確的教學目的,課文教學要注重技巧訓練。

(2)具有真實的興趣性和時效性,所選材料或介紹引入時注重依據學生的真實興趣,把趣味性與真實性相結合。

(3)具有真實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教學材料要針對學生的真實水平、真實困難,從不同層次體現循序漸進的發展性原則,注重訓練的逐步深化,通過技巧訓練提高學生閲讀水平。

二. 我們開展的具體工作

本學期以來,我們按照學校開設的閲讀課時完成了《高中英語閲讀技能》(高一上)unit1—unit12(十二個)單元的閲讀技能訓練,關完成了空間閲讀《羅密歐與朱麗葉》、《珍珠港》、《霧都孤兒》三本書的閲讀指導。在每個月末,我們上交了閲讀前問卷調查、讀前測試成績統計及分析、學生的閲讀心得體會、手抄報展及閲讀成績隨測成績表等。並認真備課,上好技巧訓練課。在2月份,根據教研組的安排,認真分析,做課件,上好教研組組織的課題研究的交流研討課。獲得了教研組長的肯定。也學習了其它老師的優點,認真聽取了同行們的意見和好的建議。

三. 我們認為,真實閲讀的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應具備以下特徵:

①課堂教學活動應是技能的培養,體現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覺得和習得語言的本質—語言運用,而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傳授。

②教師應動態轉變角色,按真實要求來組織活動。

③應將課前設計的真實性的教學材料與教學內容良好相融。教師課前準備必須達到應有的深度和力度。

四. 存在的問題與下步措施

1)問題:

①課堂活動依然單調。由於我們以前在教學中很少使用或少有意識地按照動態真實原則組織教學活動,對於教學活動的認識基本來自全國研討課的啟示,因此,教學活動設計單一。 ②訓練方式缺乏實踐性,技巧的訓練進展太快,而相對應的強化訓練太少,學生實踐的機會少。學生的感受是“給我了魚竿,也知道了釣魚的技巧,實踐的機會太少,實效性不強” ③對語用真實把握不足。由於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缺陷及認識不足,教師對語用真實把握不大,對閲讀技巧的訓練流於表面,對閲讀教材的挖掘及整合不夠深刻,對泛讀教材或空間閲讀材料的指導力度不夠,有時乾脆置之不顧。

2)措施:

①加強對動態真實閲讀思想及理論的學習與討論,共同説課、做課,深化理解,集思廣益,真正有效地將實驗運用於教學實踐。同時注重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自己對實驗的駕馭能力。

②繼續加強在課堂教學設計及經驗積累,將實踐中的靈感與創新與同行分享。

③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從降低學生的學習焦慮入手,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語用真實角度處理和利用教學料。

④爭取每人上一節研討交流課,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我們將努力搞好英語閲讀試驗,使師生真正能成為這一試驗課題的獲益者。

劉化利

2014年10月14日

第四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元性評價》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

《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元性評價》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

一、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主體單一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侷限於領導和同事們聽評課。領導評課,帶有考評性質,致使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脱離教學實際的條條框框,有的甚至是領導的個人意圖。上課是為領導設計的,提前準備,試課、試學生,有的甚至將答案提前告訴學生,生怕學生回答有誤。給執教教師極大的壓力,對學生來説只是按照教師的意願表演。表演的好,回答的其實是背的流利,讓領導高興了,自己的老師就能得高分。至於教師們聽評課,往往流於形式,報喜不報憂。沒有人敢當面得罪人。沒有這個必要,其實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執教者按照標準上得很好,很順利,哪裏有缺點。即便是有,也是不熟練,不符合那一條,還有那一項還沒做到。

(二)評價內容單一

以教師的課堂行為為中心進行評價,如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如何突破、教材把握是否正確、教法運用是否靈活、言語表達是否流暢、教態是否自然、板書是否規範等等,都是從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教的角度進行評價,而沒有考慮學生的情況。以教師的教法為中心進行評價,考慮得最多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各種教學方法是否能靈活自如地運用,而對教師有沒有指導學生採用適宜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卻關注很少,更沒有涉及學生的學習方法、態度以及學習情緒的評價。偏重教法輕視學法,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效果亦關注不夠。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用一張評價表評價課堂教學,沒有英語學科的特色,因此不能真正促進英語教學的提高。在評價項目中,絕大多數是關於知識傳授方面的要求,如知識的講解符合英語性、思想性原則,教學內容容量恰當等,而對學生的英語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則沒有具體的要求。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側重對靜態的教學要素的評價,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而對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往、互動,學生的參與、討論、實驗,以及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成功體驗等涉及得很少,尤其是對國小生學習活動、社會實踐環節缺乏評價。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只要教師把握教學重點,教材分析透徹,教學環節完美就是一節好課,對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很少涉及,因此學生對書本上講的道理都知道,但是不能付諸實踐,很難促進學生的內化,教學實效性較差。

(三)評價形式單一

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形式侷限於一紙評價表。雖然評價細則條目不斷增加,越來越細,但仍不能反映真實的課堂教學。有些情況無法用條目表述,有的在表述過程中或分值評定中失去真實性。

(四)評價時機單一

評價侷限於一節課,課堂中的幾個環節。不涉及教師以前的水平,學生的基礎,無法評價他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提高了多少,發展了多少。更不考慮以後的發展方向。好的教師好的學生一直就好下去,有距離永遠也趕不上,即使有機會評課,看到的也只是差距,而沒有發覺他們的進步和提高。

(五)評價效能低

評價的結果,只是排隊,孰優孰劣。發現差距,這個老師怎樣,這個班的學生如何如何。評定優秀教師,優先晉級。沒有考慮教師的發展,教師教學的提高,長此以往,也不利教師的發展。

綜合分析以上問題,我們初步構建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五維評價體系。主要包括:評價主體的多元參與,評價內容的多項設置,評價形式的多樣實施,評價時機符合師生髮展,評價效能

促進師生髮展。

二、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五維評價體系

我們知道:許多點在同一維度上構成線,兩個維度的線則構成面,三個維度上的線則塑造一個立體,一個具有長、寬、高的實際物體。我們所構建的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五維評價體系在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謝謝你訪問好範文)形式三個評價維度的基礎上增加評價時機和評價效能,使立體的評價實體成為發展的動態的評價系統,成為時時刻刻發揮最佳效能的評價系統。五個評價維度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構成一個統一的、富有生命力的有機體,成為促進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發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進步的評價體系。下圖可形象地表示五個評價維度的關係: 評價主體的多元參與

國小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由教師本人的自評、教師之間的互評、專家點評、學生參價、學生家長的助評構成。不同主體的評價意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看到進步和不足,不僅客觀的真實的反映課堂教學,而且使課堂教學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實際需要。

1.教師自評

自評,一方面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後,從自身角度總結執教中的得失,是對自己課堂教學的總結與反思。教師自己評價自己,能清晰的發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之處,更有效的直接的促進今後的發展。一般,自評的內容包括對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實施情況,以及教學中的亮點與不足之處。教師自評形式包括:課後反思、課後記、課後自評表、課後總結性演講、課後説課等。執教者客觀審視課堂教學,親自分析每一個環節和步驟,不僅提升自評水平,更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提高、學生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在執教前對自身、學生的現狀和水平進行評價、摸底,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可以明確:想通過本節課那些方面得到提高,學生的那些情況值得注意,這樣使課堂教學的目標更明確。

2.教師互評

教師互評是教師間的一種相互交流、討論學習的有效活動。授課結束後,聽課教師針對課堂教學進行討論評價,最後集中反饋,這樣有利於促進聽課教師全員參與評課。這種多向信息交流,為授課教師提供了更多改進教學、全面發展的方法與策略。互評的過程又是評課教師相互學習吸納、借鑑反思、提升發展的過程,它打開了教者和評者相長的通道,開啟了教學智慧的大門。教師評議從不同角度和側面進行評析,有效避免了“當局者迷”的狀況,讓清醒的旁觀者幫助當局者對課堂教學有個清晰的全面地認識。評議時針對執教者的閃光點,並及時總結交流,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得以及時發現,通過集體討論共同認識,達到共同提高。

3.專家點評

專傢俱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面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自評、教師互評中爭論不休、難以定奪的問題,專家能夠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層面,給予解答,並能提出指導性意見。所以學校邀請特級教師、教研員、骨幹教師參與評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指點教師教學迷津的鑰匙,會使教師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師深刻反思、快速成長。

4.學生參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理念不僅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更應體現在教學評價中。讓學生參與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評價,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和人格,更能使教師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發現課堂教學的不足,便於教師反思教學行為、變換教學策略、發展教學智慧。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反饋和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價,從而展示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其中包含教師無法覺察到的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態度等情況。孩子們童真的心語,展示着孩子真誠的建議,是教師發現不足從而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

5.家長助評

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不僅要經得起校內師生的檢驗評價,更應經得起社會和家庭的檢驗與評價。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監護人,學生的首任教師,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成長,並且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的言談舉止,思想想法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從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中更能全面瞭解學生,瞭解到他們對學生的期望和發展急需。同時,通過參與評課,也能瞭解到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以及學生在學校的發展現狀,能使他們更有效的指導學生全時空、多方面的發展。充分利用家長的智力資源,讓家長走進課堂,參與聽課、評課,可以拓寬評價的空間,彌補學校師生評課的不足,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

評價內容的多項設置

評價內容由單一的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轉變為學生學習評價和教師教學評價相結合,並且以學生學習評價為重點。不僅直接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進一步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對教師教學的影響。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評價理念。 課堂教學由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組成,並且以學生的有效學習為中心,教師的教學要完全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行為則加強,完善;不利於學生學習甚至有礙於學生學習行為則必須減少甚至取蒂。評價一節課的好壞、成敗,主要以學生是否學習、是否有效性學習,以是否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基本評價指標。

1.學生的學習狀態

(1)參與狀態。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習全過程;看學生參與能否對他們的學習有所幫助、啟發。

(2)交往狀態。看課堂上是否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繫與信息反饋;看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

(3)思維狀態。看學生是否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看所提問題與發表的見解是否有挑戰性與獨創性。

(4)情緒狀態。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悦感;看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感。

(5)生成狀態。看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並學有所得,感到踏實和滿足;看學生是否對後繼的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鬆。

2.教師的教學行為

(1)組織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組織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即一般意義上的駕馭課堂活動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師在課堂的注意中心能否從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維上去。

(3)教學機制。看教師是否具備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是否能靈活果斷地採取有效措施,推動教學發展的進程。

(4)教學態度。看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夠充分地尊重與信任學生,是否有對學生終生髮展負責的態度,是否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表現出應有的熱情與寬容,是否能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是否對學生表現出來的獨特性與創造性能給予應有的讚賞,而不論學生的這種表現出現在教師的什麼心境下

評價形式的多樣實施

1.根據評價內容制定評價表和問卷。如:課堂教學教師自評表、課堂教學教師互評表、課堂教學專家點評表、課堂教學學生評價表、課堂教學家長聽評表。這些評價表,分別涉及本節課評價細則、以往情況以及預期發展方向及發展程度。評價細則分別涉及學生學習部分、教師教學部分以及教與學的整合與統一。

2.個人成長記錄檔案分教師和學生兩類。教師成長記錄檔案包括:以上評價表、問卷談

話記錄、課前預想、課後記、課堂實錄(文字資料、錄音錄像資料)、聽評記錄、個人心得體會、發展計劃、教學案例及分析、學生的課堂日記、學生的“我想對你説”。學生成長記錄檔案包括:小製作、論文、心得、課堂日記、對老師的意見和建議——“我想對你説”、課堂教學中我的表現(音像資料)??

3.網絡評價系統平台。將所有評價資料,在網上共享,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生也可以查閲到教師的情況。其中課堂教學中我的表現(音像資料)由學生自行根據需要從教師課堂實錄上裁剪。在網絡上教師學生沒有祕密可言,共同交流,獲得共同提高。有的學生説:現在可以查到老師要考我們什麼。的確,有些考核內容讓他們早知道,他們會更努力去學、想法去學。

評價時機符合師生髮展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我們應該動態的發展的評價課堂教學,不僅在課中評、在課後評,而且應考慮課前的經驗基礎和能力水平。承認教師學生水平的差距,經歷他們的提高,關注他們今後的發展。

1.課前評價,瞭解師生課前基礎和水平。教師和學生在發展層次上、發展水平上不盡相同,有的略高一些,有的稍差,有一定的距離。他們都要發展,都會運用每一節課堂教學提高,有的提高得快,有的則慢一些。只有瞭解了他們的過去,才能真實的評價今天的發展和提高。

瞭解學生和教師的基本情況,明確他們進一步發展的方向,能更清晰地看出課堂教學的得失與成敗。我們通過查閲他們的檔案資料,個人成果以及過去的課堂評價紀錄,也可以通過談話方式瞭解他們進一步的發展方向。教師本人更應該做到課前回顧和總結,清晰自己將通過課堂教學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課中評價,通過教師的點滴評價和學生評價,有效推進教學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當的點評,學生之間也要互相評價各自的得失。教學中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的探究,通過教師觀察和提問反饋等方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形成性評價(如參與探究活動的狀態,對某個問題的反映等),並據此調整教學進程,保證英語探究活動的流暢進行。探究活動中,對於同伴的活動行為,學生可以進行評價,有勉勵、有學習、也有不足之處,必須改正的地方。同時如果有必要,學生還可以適時地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有時教師的設計不一定完全符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生有必要及時提出來,讓老師及時調整。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的教學行為讓學生的學習牽着鼻子走,如果走的不對,就應該馬上由學生指出來,改過來。

3.課後評價,總結課堂教學中的得失與收穫,為以後的教學提供借鑑。學生在本節課中,英語探究能力、英語知識的理解等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有沒有達到課前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所設置的標準,這可能還是不太清楚,而這些不太清楚將給下一節課的教學帶來一定的盲目性。為此,在課結束後還要通過課後問卷測試或分析學生的英語探究活動報告等對學生進行結果性評價,瞭解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效果,為下一節課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鑑。教師在教學中,組織活動的能力,駕馭探究的能力引領學生學習的能力到底提高了多少,也需要總結一下。哪些地方做得不夠,不適應學生的學習,今後應注意什麼。即課後綜合性評價反思。對待英語課堂教學研究應具有英語嚴謹的態度,每上完一節課就應該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反思,進而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調整教學結構,使我們的英語教學更能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發展,同時也使我們的教師成為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為此,我們可這樣:①教師回憶撰寫課堂實錄,對照自己原有的教學設想,對自己的課進行評價反思:對於這樣的教學安排學生反映如何?提出這個問題,學生是怎麼想的?怎麼回答的?這個探究活動學生是怎樣進行的?小組怎麼進行合作,組內怎麼進行分工的?彙報中學生是怎樣説的???學生的這些表現與教學設計有什麼關聯?怎樣根據學生特點改進我們的教學設計,

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發展。②請教研組教師聽課。俗話説:“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結構的安排,教學形式的組織,甚至某個引領性問題的表述等出了問題,作為“當局者”的執教教師是很難發現的,可能一節課下來還是覺得“我這樣引導,不是很好嗎?為什麼學生還是不理解?”但作為“旁觀者”的聽課教師在聽課中是比較清楚的,因此課後可以讓聽課教師對自己的課評一評,研討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以便使自己改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水平。③自己或別人幫忙對自己的課進行錄音或錄像,然後再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評價自己的課,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呀!我這個環節怎麼會這樣提問?學生的回答這麼精彩,我怎麼沒有注意?整節課下來我的教學表情怎麼這樣呆板?這個教學環節我處理得不錯。??這樣,不斷髮現自己在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以便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評價效能促進師生髮展

評價的目的在於促進師生的發展,一是反思評價,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二是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師生在同一評價平台上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1.教師反思評價,得知自己進步了許多,更清楚今後應努力的方向。新的評價體系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個較實用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使廣大教師自己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經常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審視,自我反饋,自我調控,不斷改進教學。通過評價,教師們在教學行為上,指導學生學習的行為上大有改進,提高了教學效率,促進了個人專業化發展。實踐證明:通過評價標準研究的實施促成了教師的教學行為觀念在以下五方面得到更新和突破:變學科本位觀為整合教學觀;變師生接受關係為交往互動關係;變知識和技能的課程目標框架為“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整合的目標框架;變課堂運行的封閉和預設為開放和生成;變被動、個體、接受的單一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最終使課堂教學行為得以轉變、實現優化。 通過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我們發現教師在課改中的角色和工作方式正發生着較大的改變:相互交流溝通和集體備課增多,注重教學設計和課堂反思增多,自主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現象增多,要求學習培訓、拓展知識的願望強烈,這一切,都有利於教師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2.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研製的評價標準,界定了教學行為,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行為多了,不適應學生髮展的逐漸減少。學生直接向教師提意見,教師隨時隨地的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活動和教學內容。學生也清晰的知道哪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有利於自己的發展,怎樣的教學活動使自己發展快,自己應在哪些方面通過怎樣的途徑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三、實驗研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一)指導學生有效評價。

學生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評價,自己喜歡的分值高、評語好。不喜歡的則低分甚至不記分、或者答卷上空白,或談話中沉默為金。學生在本年齡段那些素質應得到提高,瞭解得還不夠。從他們的無知中也清晰地看到他們的需求和發展方向。

(二)部分教師還沒有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

有的自評力度不深刻,有的因個人因素,直接影響學生或其他教師的真實評價。學生還不敢跟他談出自己的心裏話,甚至不敢想被人説。較為嚴肅的師生關係直接影響學生的客觀評價。朋友式的師生關係只存於表面,沒有達到真正的師生無間隙。

(三)家長評價意識有待提高。

時間與空間還不是充分的理由。多數家長沒時間,家長來多了聽課秩序不容易控制。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這與家長的素質有關,需要進一步宣傳教育。

(四)評價內容按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劃分,還有些內容沒有涵蓋。比如學習行為與教學行為的融合、學習行為與教學行為的相互影響等問題。

第五篇: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

薄弱學科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丹鳳育才學校國小教研組

自教研室下發“丹鳳縣中國小薄弱學科建設”課題研究方案以來,我校認真落實教研室文件精神,確定研究主題,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在研究中有收穫,也有困惑。現將我校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所做工作

1、認真安排,精心準備,制定方案。

自接到教研室《關於加強薄弱學科建設的通知》以來,我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安排佈署此項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領導的薄弱學科建設領導小組,以教研主任為組長的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各自的領導小分工,並細心研究,周密規劃,確定了我校薄弱學科課題研究主題,制定了我校薄弱學科建設課題研究方案。

2、加強學習,構建理論基礎

我們認為加強薄弱學科建設,不能脱離教育教學規律,為此我們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我們堅持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要求全體參加研究者,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要求學習有內容,有記錄,大家學習了《語文課程教學標準》,《教育學》,高效教學模式理論、網上聽課等,極大的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為課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3、積極探索、認真研究

(1)我們調取了近幾年教研室質量檢測成績,進行橫向對比,縱向分析,明確了我校國小語文學科的質量現狀。

(2)我們從教學的全程管理抓起,認真剖析反思造成語文學科質量滯後的原因。一是我們堅持每週一次的常規檢查不放鬆,認真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作業批閲情況,對於存在的問題及時通報指出,確保常規教學落到實處。二是我們開展診斷性聽評課,尤其將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作為重點,提高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三是我們堅持組織好每次月考工作,認真落實考後分析,反思,尋找失誤,及提高語文學科質量的有效措施。

(3)加強平時的課堂教學反思,要求每節課課後都要認真開展反思,反思學生學的怎麼樣,還存在哪些問題,寫出書面材料,促課堂教學改革。

(4)認真開展每二週的教研活動,以薄弱學科建設為主題,一我校課堂教學中的困惑為突破口,開展校本研究,尋找制約語文學科質量提高的原因及提高質量的措施。

4、大膽嘗試,善於總結。

在研究的基礎上,語文學科學科教師能及時將研究中的一些好的方法、經驗進行總結提升,並再次實驗,促課題研究出成果。

二、研究成果

1、我們分析出了我校薄弱學科的成因。

我校國小語文成為薄弱學科,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方面的原因:來我校的學生大多家庭條件好,家長忙於工作,重視給予孩子物質條件,忽視了孩子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學習習慣差,學習缺乏積極主動,學習基礎差,存在着嚴重的知識欠賬。還有班級人數多,每

班學生人數達65人以上,且每一學期,學生都會有流動, 這對教學和管理有嚴重的影響。每班70左右的學生,女生只有10來個,男生的天性活潑好動,不喜歡以記憶背誦積累為主要學習方法的語文。二是教師方面的原因,我校國小語文教師只有3個,人數少,研究交流學習範圍小;還有我校國小語文教師每期都有流動新來的教師不熟悉教情學情,影響語文學科教學質量。

2、我們初步探索出了改進薄弱學科的一些有效措施: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我們每學期都會以感恩教育為主線,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利用重要的節假日舉行活動,開展思想教育,讓學生懂得感恩,想學習,愛學習。

二是加強習慣培養,我沒每學期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課堂認真聽講習慣,認真做筆記習慣,認真作業、規範做題的習慣,用習慣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為,讓學生會學語文。

三是以課堂教學的突破口、確立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課堂中力求讓學生動腦動手,思考練習,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四是積極落實“三清”教學策略。讓學生做到當天事當天畢,每人每天都有收穫,有提高,更不放過每一個後進生,整體提高語文學科教學質量。

五是我們實行師徒結對互幫互學制度,讓一名老教師幫扶一名新聘教師,做好教學全程的交流指導,讓新教師很快得到成長和提高

六是語文學科教師在寫字教學,閲讀教學,作文教學方面積累了

一些有效經驗,解決語文教學中的這些重點難點問題。

3、教學研究成果顯著

從2014年8月實施薄弱學科課題研究以來,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李鯤鵬的《談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學》獲陝西省教育學會論文大賽二等獎。

楊柳琪的《愛如茉莉》教學設計獲市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

徐永峯的2篇教學設計分別獲得市教學設計大賽二、三等將。 2014年11月份學校組織的新聘教師教學大賽中,國小部的語文學科教師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2014年4月份城區片組織評優賽教中,我校語文教師爺取得了三等獎。

四、存在的問題。

1、平時教學工作忙,在薄弱學科理論學習,課題研究方面投入的時間不夠。

2、語文學科教師少,研究交流的範圍深度相對小。

3、對課題研究的相關材料收集總結不及時。

總之,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收穫,但由於剛開始研究,許多研究工作都做的不到位。課題研究還在繼續,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充實自己,更好地提高研究工作的質量,讓我們的課題研究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gongzuo/9vy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