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棗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棗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棗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棗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從質樸而富於抒情色彩的語言中體會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重點)

2、學習用棗核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方法;(重點、難點)

3、體會以小見大,借物抒情的寫法;(重點、難點)

4、結合語境,品味詞語的深刻含義。(難點)

教學思路:自主、合作、探究

知識鏈接: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原名蕭秉乾,曾用名蕭若萍。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二戰期間,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反法西斯戰場上,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特寫報道。主要作品集有:《籬下集》、《栗子》、《 人生採訪》等。著作選編為《蕭乾選集》(六卷本)。

懸念:在文學作品中故意設置“疑問”或矛盾衝突,造成並維持讀者期待、關切的心情的方法。

期待是一種藝術享受。作者一旦把矛盾擺在讀者面前,他們就會對人物的命運、情節的發展變化產生期待的心理。期待心理是懸念的實質,因此,懸念的設置要儘量早,而其消釋則宜儘量晚些。

讀者明確感到問題的存在,但對後事一無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懸念設置的條件。

(一)走進課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棗核( ) 蹊( )蹺( ) 掐( )指 殷( )切

瑪( )瑙( ) 衣dōu( ) 嫣( )紅 勻( )稱 ( ) 卵( )石 喏( )

2、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① 用拇指掐着別的指頭來計算。 ( )

②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 ( )

③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 ( )

3、找出一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並在橫線上訂正。

故弄懸虛 ( )風燭殘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茶( )

奼紫焉紅( )感慨良深( )不約而同( )再接再勵( )

4、在“棗核”前加一個合適的修飾語,説説你加這個詞語的理由。

一顆 的棗核。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活動二: 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麼呢?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活動三:那麼,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讀第七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活動四: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她做了些什麼?(讀8——10段後回答)

活動五:課文語言很有情感,請找出一處加以賞析。

如:

1、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2、她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説:“等會你就明白啦!”

(三)鞏固、拓展延伸

1、除了文中提及的通過佈置家鄉味道的環境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外,你認為海外遊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呢?

2、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着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美詩篇,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教學後反思:

《棗核》課堂練習

語段研讀《夢裏幾度回故鄉》

在美國新澤西州郊外的一幢白色的房子裏,每天黃昏,她總是百無聊賴地站在窗前眺望遠方。四周一片寂靜,只有棕色的山巒映襯着暗藍的天。屋裏響着的中國古典音樂,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裏。她預感今晚又將夢見中國。自從移居美國後,晚上做夢常常回到故鄉,和父母、朋友們在一起。這樣多少可以緩解思鄉的情緒。

夜幕降臨時,先生問她今晚吃什麼,她決定自己動手做。她實在厭倦了那些美國的食物:牛排、豬排、火雞和厚厚的番茄醬……

美國人吃起肉來興致勃勃,並不斷和朋友、親戚交流食譜,獲得新的口味。他們“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調,總是把蔬菜放在一大鍋清水裏煮半個小時,最後加進一塊黃油,連鹽也不放。……

她總算是幸運的。她在美國的家舒適寬敞,上下三層,屋外有開闊的陽台,花園裏她先生親手栽種的蘋果樹和櫻桃樹,環繞在碧藍的游泳池旁。那是一個美國人一生的夢想和奮鬥的目標。

雖然如此,她感到美國人並不比中國人幸福。他們一生都在承受壓力和競爭,連、睡夢中都無法放鬆。她想起有一天她先生的感慨:“你知道我想念中國的是什麼嗎?那裏的人們的輕鬆自如和那些令人激動的變化,那裏的活力!別擔心,我們會回去!”

是的,她相信他們會回去!

1、本文表現的是 之情,文中的“她”寄情於 。

2、與課文《棗核》相比,兩篇文章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3、據上下文提供的語境,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①屋裏響着的中國古典音樂,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裏。

②他們“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調……

③她總算是幸運的……

《棗核》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情思。

2、瞭解本文以棗核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敍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背誦經典的詠月抒懷詞、欣賞現代詩《月之故鄉》導入。

師:其實,古往今來還有很多通過詠月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優秀文學作品,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這樣的現代詩《月之故鄉》,我們通過欣賞音樂,感受一下作者借月亮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蕭乾的《棗核》一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又是如何來表現思鄉之情的。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於一個漢化了的蒙古族貧民家庭。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棗核》一文選自《美國點滴》。

(四)檢查“導學稿”預習情況

比一比、賽一賽:

1、你能讀準下列字詞嗎?

2、看看哪一組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

對於“導學稿”上的字詞、詞解還有無疑問,可以提出,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五)整體感知課文

讀一讀、找一找:

1、自由朗讀課文,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2、思鄉是愛國的一種具體表現,愛國主義是個大主題,有些作家通過氣勢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現,本文作者卻令闢蹊徑,通過什麼來表現?

3、你能畫出與“棗核”有關的句子嗎?

4、用幾個短語高度概括這三段有關棗核的內容。

結構: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悟棗核

線索:棗核

構思:設置懸念 (作用:引人入勝,把主題表達得恰到好處。)

(六)內容探究

1、作者的舊時同窗在美國的事業、生活怎麼樣?你能在文中找出來嗎?

寫她的生活、事業與本文的中心有關係嗎?有什麼關係?

明確:事業如意、生活優裕

襯托思鄉愛國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

2、作者老友的思鄉之情主要通過她傾訴思鄉的心理活動,尤其是慰藉思鄉的種種行為表現出來的。

問題:

1、你能找到她直接傾訴內心活動的句子嗎?

2、作者老友懷念家鄉,除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棗樹,她還做了些什麼?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現了什麼?

(手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北海泛舟的情景)

明確:國籍雖改、感情不改、心繫故土

(七)語文活動

1、海外遊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或藉助哪些寄託物來表達他們對於祖國的一片深情呢?

(鄉井土、節日、舉辦一些活動)

2、看看誰想到的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多。

(八)佈置作業

1、運用下列詞語組成一段話,要求句意銜接、中心明確,詞語順序不拘,60字以內。

風燭殘年、故弄玄虛、感慨良深

2、摘抄三首表現鄉愁的古詩。

3、推薦閲讀表現海外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

余光中《鄉愁》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棗核》教案 篇三

一、學習目標

1、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學習本文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難點: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文本引讀

作者簡介: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四、整體感知

1、給下列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蹊蹺( )( ) qiā( ) 指一算 故弄xuán( )虛

mǎ nǎo( )( ) 奼紫yān( )紅 殷切( )

勻稱 ( ) 鑲嵌( ) lí ba( )( )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棗核寫了哪幾件事?

3、讀完全文,你認為能表達文章中心的一句話是文中的哪一句?

五、研讀探究

1、文章的前六段有沒有交待同窗要棗核的用途?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2、在同窗的後花園裏,具體的思鄉行動表現在哪裏?

3、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麼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作了?

六、品讀鑑賞

結合課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1、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

2、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3、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應用拓展:

積累遊子思鄉的千古名句: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曹操《卻東西門行》

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歐陽修《送惠勒歸餘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歸日是何年。——崔滌《望韓公堆》

遊子悲其故鄉,心愴恨以傷懷。——班彪《北征賦》

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杜甫

棗核教學設計 篇四

一、由《我的中國心》導入

上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的,這首歌表達的是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感情。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

二、預習檢查

1、標上拼音或寫出漢字。

棗核(hé)蹊(qi)蹺(qiāo)掐(qiā)指殷(yin)切瑪(mǎ)nǎo(瑙)衣dōu(兜)嫣(yān)紅山坳(ào)勻(yún)

稱(chèn)lí(籬)bɑ(笆)卵(luǎn)石喏(nuò)

2、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①用拇指掐着別的指頭來計算。(掐指一算)

②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風燭殘年)

③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故弄玄虛)

3、填空,積累文學常識。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原名蕭秉乾,曾用名蕭若萍。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二戰期間,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反法西斯戰場上,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特寫報道。主要作品集有:《籬下集》、《栗子》、《人生採訪》等。着作選編為《蕭乾選集》(六卷本)。

4、主題感知:

本文記敍了作者在訪友中解開友人珍愛生棗核的疑團的過程,反映了同窗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三、理清課文線索、結構

1、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課文中有三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帶棗核;第三段、託(棗核)在掌心;第七段,種棗樹。由此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2、那麼,圍繞棗核,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

索棗核(1)、見棗核(2—4)、説棗核(5—10)、議棗核(11)

四、合作交流

1、分析思鄉的心理活動

⑴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麼呢?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園中種下一顆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

⑵那麼,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讀第七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這種思鄉之情。

2、分析思鄉的表達方式

⑴同學們有沒有因為探親、旅遊等原因而離開過家的?離開家後,時間稍長一點,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

(學生各抒己見)

⑵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她做了些什麼?她還急切地想做什麼?(讀8——10段後回答)

這位老人親手栽了垂楊柳、種了睡蓮、堆疊了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

⑶老人的花園裏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這樣不辭辛苦,不嫌麻煩?而且老人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

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3、總結

(1)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一點什麼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⑵教師小結: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第二課時

一、探究寫法

1、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麼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敍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裏,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加以表現,有時不妨就用一個小小的物件,以小見大)

2、本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原因還有什麼呢?

(提示:本文開始寫朋友要棗核,為什麼不馬上寫出原因?兩人相見後,作者為什麼不寫明要棗核的原因?為什麼要在寫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見,寫朋友“家庭事業都如意”後才寫出要棗核的原因?)

作者圍繞棗核多處設置懸念,緊緊扣住讀者心絃,引人入勝,使全文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二、品味語言,注意加點詞語的含義

1。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託,是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物體,;“託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棗核的力量,顯得珍惜。

2。她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説:“等會你就明白啦!”

本意是故意玩弄花招,使人感到高深莫測。這裏貶詞褒用,意思是賣關子,不肯直説,表現了“那股調皮勁”,描寫了同窗得到棗核時異常高興的情態。

3。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過舊曆年是炎黃子孫的文化傳統,“一”過聖誕,“就”想舊曆年,用“一……就……”的句式強調了舊時同窗遊子思鄉之情的濃烈和深沉。

4。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字面意思是沒有發展前途或沒有志氣。我國傳統的説法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同窗思念故鄉,所以説自己“沒出息”。其實懷念家鄉是一種崇高的民族感情,説自己“沒出息”,正反映了同窗思鄉心切,是同窗苛責自己的謙詞。

”三、聯想、賞析

1、除了文中提及的通過佈置家鄉味道的環境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外,你認為海外遊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呢?

帶故鄉水、故鄉土,過家鄉傳統節日,保留家鄉習俗等。

2、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着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美詩篇,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杜甫的《春望》、辛棄疾的《破陣子》、余光中的《鄉愁》、黃沾的《我的中國心》等。

板書設計

棗核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

見棗核——如獲至寶寄託切切思鄉之意

説棗核——為解鄉愁表達深深愛國之情

議棗核——民族之情

《棗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

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 。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步驟 :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播放《月之故鄉》的音樂與畫面,問:這首歌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① 蹊蹺(qī qiāo) 嫣紅(yān) 倘若(tǎng) 山坳(ào) 鑲嵌(qiàn)

②風燭殘年 故弄玄虛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舊時同窗離開祖國五十年在美國事業家庭都如意的情況下託我帶幾枚棗核讓她試種。

3、課文的題目是《棗核》,找出文中提到棗核的句子。

明確:課文中有三處寫到,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索棗核;第二、三段、見棗核;第七段,説棗核。

學生讀課文,師生交流,屏幕顯示

索棗核——設置懸念。

見棗核——加深懸念。

説棗核——解開懸念。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麼可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請大家齊讀課文,思考老人的哪些行為語言體現了他的思鄉之情呢?(齊讀第七到十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1、學生讀課文

2、老師示範

第七段:語言描寫“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表明思鄉之情是高級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

3、學生合作交流(老師板書)

明確:植睡蓮、栽垂柳、堆北海、

關鍵詞句:

“幾十裏外”、“論公斤買下”、“一塊塊親手”

總之,透過這些樸實的字詞,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的濃烈。説明優越的物質生活、高度的物質文明是沖淡不了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的。

四、突破難點,拓展延伸

1、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麼卻以“棗核”命題?

明確: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敍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裏,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加以表現,有時不妨就用一個小小的物件,以小見大)

2、我們在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或句子?

學生交流

參考:《靜夜思》

《鄉愁》

五、小結本文,歸納總結:

本文結構精巧,表現在用“棗核”作為文章的線索。棗核是一條敍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此外,作者以小寫大,通過幾顆小小棗核,表達海外遊子的拳拳愛國之情。

六、作業佈置,鞏固提高

1、完成《一課一練》

2、蒐集遊子思鄉愛國的名句

《棗核》教案 篇六

目的要求

一、理解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瞭解作者怎樣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要點難點

一、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三、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四、理解本文標題的特點及在文中的作用。

寫作背景

1979年8月,蕭乾應邀赴美進行訪問交流,回國後將自己在美的見聞,寫成系列文章。《棗核》便是蕭乾的特寫《美國點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寫於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為10篇先後在《人民日報》連載,它猶如一股從大西洋彼岸吹來的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麗現代社會生活及一些海外華人心態的信息,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蒙族人,祖籍內蒙古,生於北京。

1929年進燕京國文專修班學習,一年後考入輔仁大學。1933年轉入燕京大學新聞系,選修“特寫——旅行通訊”課程,1935年6月畢業。

1939年他赴英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的反法西斯戰場上。1945年,他從萊茵河前線返回倫敦,經加拿大東岸轉舊金山,採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在那些年代裏,他先後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週間》、《南德的暮秋》及《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認識的真實記錄。

段落大意

課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一位在美國旅居的舊同窗託“我”帶給他幾顆棗核。這位老同窗不遠萬里,寫信索要的竟是幾顆不起眼的棗核,而且是用“航空信”“再三託付”,可見這幾顆棗核對他很重要。讀者不禁要問,它做什麼用呢?而作者又不肯説破,只説:“用途很蹊蹺。”這樣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自然地開啟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十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到他家作客,瞭解到棗核的用途。這部分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第二──四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相見的第一句話就問及那幾顆棗核,得到之後“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待問到它的用途時,他卻要“我”等會兒。這就更緊緊地吸引住了讀者。引出“我”的登門拜訪。

第二個層次(第五──七段)寫“我”去老同窗家作客,瞭解到棗核的用途。這裏筆鋒一轉,避開棗核,寫路上的風光,寫這位老同窗的住宅、車庫、精美的後花園;寫“我”與老同窗的交談。説明這位老同窗住的是具有優雅環境的現代化住宅,有一雙成才的兒女和從事高科技研究的的愛人——“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可是思鄉之情日切。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總布衚衕院裏的那顆棗樹”。祖國、家鄉的一景一物他都思念。這思念之情是高級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所以他要朋友不遠萬里從祖國帶幾顆棗核,他要種下這故鄉的種子,寄託他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土的眷戀之情。

第三個層次(第八──十段)寫老同窗興建小“北海”,寄託思鄉之情。造小〔〕“北海”的假山石是“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的。假山上嵌的“紅廟”、“白塔”“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真是不惜重金和氣力。這位美籍華人的良苦用心在於:創造出像故土那樣的環境,使他和老伴如身臨其境,回憶往日故鄉生活的情趣,寄託思鄉的苦戀之情。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點明中國人最依戀故土。文章在上面敍事的基礎上,用一個遞進句式議論,揭示文章的中心——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意識很強,民族感情極深的民族。

本文以棗核為線索,寫一對老同窗的交往,相互交談的也全是家庭、生活的瑣事,可表現的卻是熱愛自己的民族這樣重大的中心思想,體現了作者在選材上的匠心。作者還巧設懸念,使故事曲折生動,緊緊吸引讀者。另外,文章語言平實自然,親切動人,人物的對話和環境描寫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題思想

文章以棗核為線索,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寫作特點

以小見大、以物傳情。棗核——一顆看似尋常不被人留意的。種子;送棗核——一件極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蕭乾筆下,卻寫得那樣情意濃濃,含義深刻。小小的棗核寄託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象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作者獨具慧眼,從小處着筆、從大處着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

懸念一:“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佔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是“蹊蹺”,背井離鄉幾十年,故土牽魂奪魄之物多矣,為何單要幾顆生棗核?文章看似起筆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讀者,不由你不讀下去。

懸念二:二人見面“擁抱之後,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裏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我問起棗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説:‘等會兒你就明白啦。’”這“故弄玄虛”,的確很吊人胃口,棗核的用途一問便知,可他偏不正面作答,非讓你“等會兒”,那麼,讀者只好帶着疑問去讀下文了。

懸念三:“他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後,就領我去踏訪他的後花園”。兩個“分手快有半個世紀”的同學不去傾心長談,為何踏訪花園?懸念之上又設懸念,真可謂是“緊鑼密鼓”。

當層層設置懸念之後,“他”才道出了棗核的用途:“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的那棗樹。所以才託你帶幾顆種籽,試種一下。”簡簡單單幾句話,卻説出了他“年紀越大,思鄉越切”的感情,至此,我們也被他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

懸念的特點是先把疑問提出來,把矛盾擺出來,直至高潮,再解開疑問,寫出結局。它的好處是能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棗核》層層設置懸念,除有上述特點外,還有揭示人物性格、昇華感情的作用。

為了充分展示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棗核》在設置懸念之後,又補敍了“他”家的“北海”,使文章的材料更為豐富,使我們進一步看到了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依戀故土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35yw4m.html
專題